翻譯大師獎 優選
【評審推薦語】
單德興(學者/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翻譯不易,文學翻譯尤難,加上此次徵獎譯作內容多元,風格各異,文類也有所不同,品評殊為不易。筆者在評審時綜合考量多方因素:原作的特色與難度如何?是否拓展華文讀者的感知與視野?譯者(與編者)是否善盡譯介之責?譯文除了忠實(信)、可讀(達)之外,是否有獨特的風格?底下以李斯毅先生譯作《慾望莊園》(聯經,2020)為例說明。
此書原名Brideshead Revisited,副標題為The Sacred & Profane Memories of Captain Charles Ryder,作者為英國小說家伊夫林.沃(Evelyn Waugh, 1903-1966),1945年初版,1998年由美國現代文庫(Modern Library)評選為20世紀百大英文小說,2008年由英國導演朱利安.賈洛(Julian Jarrold)拍成電影。
李譯長逾460頁,是這次徵獎中最長的譯作之一。若說短篇譯作有如百米短跑,那麼長篇譯作就是馬拉松。前者可一鼓作氣完成後反覆修訂,精雕細琢,後者則因篇幅甚長,端看「跑者」的「配速」、精神和氣力,也就是如何維持品質平穩,留意細節。
早在1957年華文文壇前輩林以亮(宋淇)便曾摘譯此書第一部第三章,書名譯為《興仁嶺重臨記》,刊登於夏濟安主編的《文學雜誌》。 此書另有趙隆勷譯的《舊地重遊》(南京:譯林出版社,2004)與麥倩宜譯的《夢斷白莊》(臺北:皇冠,2007)。李譯之書名《慾望莊園》便來自電影版的臺灣譯名。
林以亮在該篇譯文之前表示:「我自己一直認為理想的翻譯應該彷彿是原作者的中文寫作,原文的意義與精神,譯文的流暢與完整,都應兼籌並顧,而且不應有以辭害意,或以意害辭的弊病。」他並如此評量自己費時一個多月完成的不到13,000字譯稿:
「用這個尺度來衡量我的翻譯,當然是眼高手低,還沒有脫離學徒階段。初譯畢時,還自覺過得去,現在再看一遍,覺得語句生硬,處處都在遷就原作,想來當時實在對原作太過尊重,不敢擅動……這不過是一章,尚且如此,全書之譯成更不知要多少艱難。」(171)
以上所言雖為自謙,但翻譯全書之難的確有如馬拉松,途中會遭遇不少「撞牆」階段。李斯毅先生曾翻譯佛斯特(E. M. Forster)的《印度之旅》(A Passage to India,聯經,2017)、《墨利斯的情人》(Maurice,聯經,2019),以及伊夫林.沃的《一掬塵土》(A Handful of Dust,聯經,2019),此番挑戰篇幅更長的鉅作,用心與毅力令人佩服。
李譯的優點在於流暢可讀,傳達出英國名校(牛津大學)與貴族家庭的生活情境與社交氛圍,並折射出大英帝國的落日餘輝。特別難得的是,全書加了250餘條譯注,居所有與賽作品之冠。透過眾多譯注,讀者得以領會此書涉及的人事物之廣,彷彿也有機會管窺一去不返的時代氛圍,一如書名中的“Revisited”(「重訪」)所示。梁實秋以學者與散文家的角色翻譯《莎士比亞全集》,除了譯序的說明與考證,也加了詳細的譯注,李譯則是這次徵獎中最奉行此道者。
此外,書末附錄了作家 ∕ 影評人但唐謨的〈屬於上個世紀的優雅愛慾──閱讀《慾望莊園》〉(453-457)和〈伊夫林.沃 重要大事年表〉(459-461),提供了有關小說的解讀與作者的生平大事,有助於讀者了解當時的時代背景、英國上流社會的經驗、品味、遊歷(如歐陸、美國、北非、拉美),其中的享樂、壓抑、逃逸,有如一戰後大英帝國的剪影。
*
書名為全書之「眼」,可收畫龍點睛之效,對作者固然困難,對譯者也是很大的挑戰。
林以亮的《興仁嶺重臨記》以「興仁」諧音「新人」(原名中的“Bride”「新娘」),固然有其巧思,但中文讀者的聯想可能不如英文讀者來得容易,而且「嶺」字的聯想趨向於山林,而非書中英國貴族鄉間豪華莊園。趙隆勷的譯名《舊地重遊》四平八穩,既無謬誤,也未見特色。麥倩宜採取歸化的翻譯策略,所有人物都譯為中式姓名,書名《夢斷白莊》既以「白莊」譯Brideshead,帶有世家莊園之意,又以「夢斷」暗示昔日美夢空留回憶,力求兼具音譯與意譯。
至於李譯《慾望莊園》則採用臺灣對該電影的現成譯名(香港譯為《故園風雨後》),有其方便之處,雖然其中轉了個彎,繞道原作改編與「符際翻譯」(intersemiotic translation)的電影及其臺灣中譯名,讓電影與譯本相互映照。
翻譯如此長篇、背景有些遙遠且涉及沒落中的英國與貴族世家之作,當然是大挑戰。由於篇幅所限,底下僅舉三例。
*
首先,這部小說呈現敘事者Charles Ryder與Sebastian Flyte的情誼(“Flyte”諧音“Flight”,影射其格格不入與流離失所)。該家族信奉天主教,主角以Sebastian為名自有宗教聯想,即聖徒塞巴斯蒂安。趙譯直接沿用此名,李譯「賽巴斯提安」稍有轉化(「賽」比「塞」具正面意涵,「提」比「蒂」適合男子),林譯「賽勃斯興」距離稍遠,麥譯全名「費白群」則是典型的歸化手法。
書中寫道,敘事者長假期間返家與父親同住,百般聊賴之際突獲好友電報告知嚴重受傷,匆忙趕往探視。下文為初遇好友之妹Julia的感受:
She so much resembled Sebastian that, sitting beside her in the gathering dusk, I was confused by the double illusion of familiarity and strangeness. Thus, looking through strong lenses, one may watch a man approaching from afar, study every detail of his face and clothes, believe one has only to put out a hand to touch him, marvel that he does not hear one and look up as one moves, and then, seeing him with the naked eye, suddenly remember that one is to him a distant speck, doubtfully human. (38-39)
李譯:
「她和賽巴斯提安太相像了。我坐在越來越深沉的暮色中,迷失在一種既熟悉又陌生的雙重幻覺裡,就像從一個高倍望遠鏡遠遠看著一個人走進視野,你一面仔細觀察著對方的臉龐與衣服的細節,以為自己伸手可及,同時又一面驚訝於對方根本聽不到你也看不到你。忽然之間,你再用裸眼去看,才意識到自己在對方眼中只是遠處的一個小黑點,甚至看不出人形。」(104)
林譯:
「她同賽勃斯興長得那麼相像,以致我在漸暗的薄暮裡,坐在她身旁,有一種混亂的雙重感覺,又是熟悉,又是陌生。就好像從很深的望遠鏡裡望見一個人從遠處走來,看得非常清楚他面部和衣服的一枝一節,以為一伸手出去就可以碰著他,同時奇怪他為什麼沒有聽見本人說話,為什麼沒有看見本人的舉動,然後等到用肉眼去看他時候,忽然想起本人對他不過是遠處一點黑影,是否人類還是問題。」(190-191)
麥譯:
「她和費白群是如此相像,我在益形黑暗的夜色中坐在她身旁,不禁感受到一股熟悉交雜著陌生的矛盾。這就好像老遠看見一個人走過來;端詳著那人的容貌和衣服,滿心以為他是個熟人,於是舉起手朝他招呼,然而那人卻沒聽見似的逕自走過去;再猛一瞧,原來那人是個陌生的路人。」(84)
趙譯:
「她同塞巴斯蒂安簡直太相像了,以致我在愈來愈濃的暮色裡坐在她的身邊,竟被她既是親近又是生疏的雙重幻覺弄得糊塗了。因而就像有人用一個高倍望遠鏡瞭望,看到一個人從遠方走來,細看那人臉上和衣服上的每一個細部,相信自己一伸手就摸得著這個人,可是他很奇怪,當自己走動時這個人竟沒有聽見他的聲音,也沒有抬頭望一下,後來他用肉眼觀看這個人,突然想起,那個人不過是很遠的一個斑點而已,很難說是不是個人。」(74)
從以上不同譯文可看出李譯突出之處:傳達了既熟悉又陌生的 “double illusion”(「雙重幻覺」),也掌握了 “strong lenses” 之喻的引申。林譯與趙譯雖與李譯相近,但文字可再精練。麥譯雖精簡、順暢,但不見原文的精采譬喻,語意也有所出入。
*
然而李譯也難免漏譯與誤譯,較明顯的一處在小說伊始(評審委員梁孫傑教授指出):敘事者描述其連隊今非昔比,紀律鬆散,此段最後提到:
“ . . . the wireless played incessantly in the ante-room nowadays and much beer was drunk before dinner; it was not as it had been.” (5)。
次段進一步提到自己:
“ . . . went to bed immediately after the nine o’clock news.” (5)
此處的“wireless”指的是「無線電收音機」,而“Ante-room”根據 OED 的解釋是:
Military (originally and chiefly British). A sitting room in a mess building (esp. an officers' mess), typically adjacent to the dining room.
趙譯充分掌握了原意:「現在,軍官餐廳休息室裡不停地播放著無線電節目,人們在飯前喝很多啤酒;以前可不是這樣的。」;「聽完了晚上九點鐘的新聞馬上上床。」(3)
麥譯文字流暢,但把 “incessantly” 譯為「總開得震天價響」有些出入:「近來康樂室裡的收音機總開得震天價響,大夥的啤酒也喝得很兇;如今的情況已和以往大不相同。」;「聽完九點的新聞後便立刻上床。」(15)
李譯則漏了 “wireless”以致會錯意:「結果現在三不五時就有人來會客,晚餐前的啤酒消耗量也遠比以前多增,一切都和從前大不相同。」;連帶著「聽」新聞也成了「看」新聞:「只要一看完九點鐘的新聞就立刻上床睡覺。」(14)
以上謹舉數例,以示李譯之特色。翻譯難,文學翻譯尤難,更何況長篇鉅作,即使譯者步步為營,時時釋注,但原作包羅廣闊,處處陷阱,稍不留神便易失誤。最近出版的余光中老師翻譯論集以「翻譯乃大道 譯者獨憔悴」為名,以示翻譯之重要與譯者之艱辛寂寞,正因如此,更該對辛勤的譯者多所鼓勵。這正是梁實秋文學獎設置的宗旨。●
2022年1月19日臺北南港
獲獎譯者:李斯毅
國立臺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美國波士頓大學企業管理碩士及財經法學碩士,具臺灣證券分析師(CSIA)資格。喜愛閱讀,關心弱勢,譯有《印度之旅》、《一掬塵土》、《判決》、《等星星發亮的男孩》、《對不起,我不正常》等。人生路上處處有貴人相助,充滿感激。未來會繼續努力。
慾望莊園
Brideshead Revisited
作者:伊夫林.沃(Evelyn Waugh)
譯者:李斯毅
出版:聯經出版
定價:480元
【內容簡介➤】
|
➤第34屆師大梁實秋文學大師獎,完整專題
Tags:
翻譯大師獎 優選
【評審推薦語】
單德興(學者/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翻譯不易,文學翻譯尤難,加上此次徵獎譯作內容多元,風格各異,文類也有所不同,品評殊為不易。筆者在評審時綜合考量多方因素:原作的特色與難度如何?是否拓展華文讀者的感知與視野?譯者(與編者)是否善盡譯介之責?譯文除了忠實(信)、可讀(達)之外,是否有獨特的風格?底下以李斯毅先生譯作《慾望莊園》(聯經,2020)為例說明。
此書原名Brideshead Revisited,副標題為The Sacred & Profane Memories of Captain Charles Ryder,作者為英國小說家伊夫林.沃(Evelyn Waugh, 1903-1966),1945年初版,1998年由美國現代文庫(Modern Library)評選為20世紀百大英文小說,2008年由英國導演朱利安.賈洛(Julian Jarrold)拍成電影。
李譯長逾460頁,是這次徵獎中最長的譯作之一。若說短篇譯作有如百米短跑,那麼長篇譯作就是馬拉松。前者可一鼓作氣完成後反覆修訂,精雕細琢,後者則因篇幅甚長,端看「跑者」的「配速」、精神和氣力,也就是如何維持品質平穩,留意細節。
早在1957年華文文壇前輩林以亮(宋淇)便曾摘譯此書第一部第三章,書名譯為《興仁嶺重臨記》,刊登於夏濟安主編的《文學雜誌》。 此書另有趙隆勷譯的《舊地重遊》(南京:譯林出版社,2004)與麥倩宜譯的《夢斷白莊》(臺北:皇冠,2007)。李譯之書名《慾望莊園》便來自電影版的臺灣譯名。
林以亮在該篇譯文之前表示:「我自己一直認為理想的翻譯應該彷彿是原作者的中文寫作,原文的意義與精神,譯文的流暢與完整,都應兼籌並顧,而且不應有以辭害意,或以意害辭的弊病。」他並如此評量自己費時一個多月完成的不到13,000字譯稿:
「用這個尺度來衡量我的翻譯,當然是眼高手低,還沒有脫離學徒階段。初譯畢時,還自覺過得去,現在再看一遍,覺得語句生硬,處處都在遷就原作,想來當時實在對原作太過尊重,不敢擅動……這不過是一章,尚且如此,全書之譯成更不知要多少艱難。」(171)
以上所言雖為自謙,但翻譯全書之難的確有如馬拉松,途中會遭遇不少「撞牆」階段。李斯毅先生曾翻譯佛斯特(E. M. Forster)的《印度之旅》(A Passage to India,聯經,2017)、《墨利斯的情人》(Maurice,聯經,2019),以及伊夫林.沃的《一掬塵土》(A Handful of Dust,聯經,2019),此番挑戰篇幅更長的鉅作,用心與毅力令人佩服。
李譯的優點在於流暢可讀,傳達出英國名校(牛津大學)與貴族家庭的生活情境與社交氛圍,並折射出大英帝國的落日餘輝。特別難得的是,全書加了250餘條譯注,居所有與賽作品之冠。透過眾多譯注,讀者得以領會此書涉及的人事物之廣,彷彿也有機會管窺一去不返的時代氛圍,一如書名中的“Revisited”(「重訪」)所示。梁實秋以學者與散文家的角色翻譯《莎士比亞全集》,除了譯序的說明與考證,也加了詳細的譯注,李譯則是這次徵獎中最奉行此道者。
此外,書末附錄了作家 ∕ 影評人但唐謨的〈屬於上個世紀的優雅愛慾──閱讀《慾望莊園》〉(453-457)和〈伊夫林.沃 重要大事年表〉(459-461),提供了有關小說的解讀與作者的生平大事,有助於讀者了解當時的時代背景、英國上流社會的經驗、品味、遊歷(如歐陸、美國、北非、拉美),其中的享樂、壓抑、逃逸,有如一戰後大英帝國的剪影。
*
書名為全書之「眼」,可收畫龍點睛之效,對作者固然困難,對譯者也是很大的挑戰。
林以亮的《興仁嶺重臨記》以「興仁」諧音「新人」(原名中的“Bride”「新娘」),固然有其巧思,但中文讀者的聯想可能不如英文讀者來得容易,而且「嶺」字的聯想趨向於山林,而非書中英國貴族鄉間豪華莊園。趙隆勷的譯名《舊地重遊》四平八穩,既無謬誤,也未見特色。麥倩宜採取歸化的翻譯策略,所有人物都譯為中式姓名,書名《夢斷白莊》既以「白莊」譯Brideshead,帶有世家莊園之意,又以「夢斷」暗示昔日美夢空留回憶,力求兼具音譯與意譯。
至於李譯《慾望莊園》則採用臺灣對該電影的現成譯名(香港譯為《故園風雨後》),有其方便之處,雖然其中轉了個彎,繞道原作改編與「符際翻譯」(intersemiotic translation)的電影及其臺灣中譯名,讓電影與譯本相互映照。
翻譯如此長篇、背景有些遙遠且涉及沒落中的英國與貴族世家之作,當然是大挑戰。由於篇幅所限,底下僅舉三例。
*
首先,這部小說呈現敘事者Charles Ryder與Sebastian Flyte的情誼(“Flyte”諧音“Flight”,影射其格格不入與流離失所)。該家族信奉天主教,主角以Sebastian為名自有宗教聯想,即聖徒塞巴斯蒂安。趙譯直接沿用此名,李譯「賽巴斯提安」稍有轉化(「賽」比「塞」具正面意涵,「提」比「蒂」適合男子),林譯「賽勃斯興」距離稍遠,麥譯全名「費白群」則是典型的歸化手法。
書中寫道,敘事者長假期間返家與父親同住,百般聊賴之際突獲好友電報告知嚴重受傷,匆忙趕往探視。下文為初遇好友之妹Julia的感受:
李譯:
「她和賽巴斯提安太相像了。我坐在越來越深沉的暮色中,迷失在一種既熟悉又陌生的雙重幻覺裡,就像從一個高倍望遠鏡遠遠看著一個人走進視野,你一面仔細觀察著對方的臉龐與衣服的細節,以為自己伸手可及,同時又一面驚訝於對方根本聽不到你也看不到你。忽然之間,你再用裸眼去看,才意識到自己在對方眼中只是遠處的一個小黑點,甚至看不出人形。」(104)
林譯:
「她同賽勃斯興長得那麼相像,以致我在漸暗的薄暮裡,坐在她身旁,有一種混亂的雙重感覺,又是熟悉,又是陌生。就好像從很深的望遠鏡裡望見一個人從遠處走來,看得非常清楚他面部和衣服的一枝一節,以為一伸手出去就可以碰著他,同時奇怪他為什麼沒有聽見本人說話,為什麼沒有看見本人的舉動,然後等到用肉眼去看他時候,忽然想起本人對他不過是遠處一點黑影,是否人類還是問題。」(190-191)
麥譯:
「她和費白群是如此相像,我在益形黑暗的夜色中坐在她身旁,不禁感受到一股熟悉交雜著陌生的矛盾。這就好像老遠看見一個人走過來;端詳著那人的容貌和衣服,滿心以為他是個熟人,於是舉起手朝他招呼,然而那人卻沒聽見似的逕自走過去;再猛一瞧,原來那人是個陌生的路人。」(84)
趙譯:
「她同塞巴斯蒂安簡直太相像了,以致我在愈來愈濃的暮色裡坐在她的身邊,竟被她既是親近又是生疏的雙重幻覺弄得糊塗了。因而就像有人用一個高倍望遠鏡瞭望,看到一個人從遠方走來,細看那人臉上和衣服上的每一個細部,相信自己一伸手就摸得著這個人,可是他很奇怪,當自己走動時這個人竟沒有聽見他的聲音,也沒有抬頭望一下,後來他用肉眼觀看這個人,突然想起,那個人不過是很遠的一個斑點而已,很難說是不是個人。」(74)
從以上不同譯文可看出李譯突出之處:傳達了既熟悉又陌生的 “double illusion”(「雙重幻覺」),也掌握了 “strong lenses” 之喻的引申。林譯與趙譯雖與李譯相近,但文字可再精練。麥譯雖精簡、順暢,但不見原文的精采譬喻,語意也有所出入。
*
然而李譯也難免漏譯與誤譯,較明顯的一處在小說伊始(評審委員梁孫傑教授指出):敘事者描述其連隊今非昔比,紀律鬆散,此段最後提到:
“ . . . the wireless played incessantly in the ante-room nowadays and much beer was drunk before dinner; it was not as it had been.” (5)。
次段進一步提到自己:
“ . . . went to bed immediately after the nine o’clock news.” (5)
此處的“wireless”指的是「無線電收音機」,而“Ante-room”根據 OED 的解釋是:
Military (originally and chiefly British). A sitting room in a mess building (esp. an officers' mess), typically adjacent to the dining room.
趙譯充分掌握了原意:「現在,軍官餐廳休息室裡不停地播放著無線電節目,人們在飯前喝很多啤酒;以前可不是這樣的。」;「聽完了晚上九點鐘的新聞馬上上床。」(3)
麥譯文字流暢,但把 “incessantly” 譯為「總開得震天價響」有些出入:「近來康樂室裡的收音機總開得震天價響,大夥的啤酒也喝得很兇;如今的情況已和以往大不相同。」;「聽完九點的新聞後便立刻上床。」(15)
李譯則漏了 “wireless”以致會錯意:「結果現在三不五時就有人來會客,晚餐前的啤酒消耗量也遠比以前多增,一切都和從前大不相同。」;連帶著「聽」新聞也成了「看」新聞:「只要一看完九點鐘的新聞就立刻上床睡覺。」(14)
以上謹舉數例,以示李譯之特色。翻譯難,文學翻譯尤難,更何況長篇鉅作,即使譯者步步為營,時時釋注,但原作包羅廣闊,處處陷阱,稍不留神便易失誤。最近出版的余光中老師翻譯論集以「翻譯乃大道 譯者獨憔悴」為名,以示翻譯之重要與譯者之艱辛寂寞,正因如此,更該對辛勤的譯者多所鼓勵。這正是梁實秋文學獎設置的宗旨。●
2022年1月19日臺北南港
獲獎譯者:李斯毅
國立臺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美國波士頓大學企業管理碩士及財經法學碩士,具臺灣證券分析師(CSIA)資格。喜愛閱讀,關心弱勢,譯有《印度之旅》、《一掬塵土》、《判決》、《等星星發亮的男孩》、《對不起,我不正常》等。人生路上處處有貴人相助,充滿感激。未來會繼續努力。
慾望莊園
Brideshead Revisited
作者:伊夫林.沃(Evelyn Waugh)
譯者:李斯毅
出版:聯經出版
定價:480元
【內容簡介➤】
➤第34屆師大梁實秋文學大師獎,完整專題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閱讀通信 vol.309》長命百歲也許不難,難的是百歲無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