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冠肺炎逐步蔓延到全世界,2020年各國陸陸續續實施封城禁令,或許因為封鎖期間,各個文化場所如電影院、演唱會、書店、圖書館等都不便親訪,讀者只能靠手機或電腦來尋樂,韓國起源的條漫,因此一步步在法國到位。法語漫畫出版大社Delcourt於2021年正式啟動Verytoon平台後,條漫進軍法國的態勢也大致底定。
在此之前,法語區並不是沒有其他數位漫畫的嘗試,面對電腦網路的發展與相關工具的便利化,也有不少創作者躍躍欲試,試圖找到新的創作可能。正如美國漫畫家和評論者史考特.麥克勞德(Scott McCloud)在1990年代發表《漫畫原來要這樣看》時樂觀認為,數位工具與網路,勢必會為漫畫表現帶來重要變革。
然而,數位漫畫的發展卻不如想像中來得容易。在亞洲,韓國Naver Webtoon自2004年就不停開發線上漫畫的可能性,直到2014年,Naver的條漫模式也開始在香港、台灣、泰國等地傳播,並在接下來幾年,逐漸為當地讀者所習慣。但在法國市場,數位漫畫難以被視為商品,必須以紙本發行,才能取得利潤,因此數位漫畫的發展路徑,初期大多呈現零碎且個人化的取向。但事情還是有個起頭,法國的數位漫畫究竟是如何開始的?
➤數位表現的探索與商業可能
話說從頭,數位漫畫的發展,當然與電腦的演進有關。法國第一篇以數位工具繪製的漫畫,是在1984年蘋果發行首部麥金塔電腦後,由Philippe Gerbaud 和Toffe利用MacPaint軟體繪製了3頁的《而神生下了女人》(Et Dieu naquit la femme )。此時期電腦仍被視為前衛的創作工具,表現上以未來主義的概念處理畫面。
Philippe Gerbaud和Toffe繪製的《而神生下了女人》,後發表於小誌《Zoulou》。(圖片:OpenEdition )
在1980到90年代之間,法國漫畫與數位的結合,事實上也僅是幾個零星的個人創作嘗試,因為作者們對數位工具仍不熟悉,大多都還在尋找適應新工具的方法。而出版商亦如是,儘管嗅到了新時代的來臨,卻也對所謂的「多媒體」(multimédia)感到束手無策,頂多授權遊戲改編製作(像是Infogrames公司在1980年代大量改編經典歐漫做遊戲),或以既有的紙本漫畫製作改編成CD-ROM光碟來銷售,將數位漫畫的概念保留在「週邊商品」的層次。
直到1995年,Flammarion出版社發行了Édouard Lussan的原創數位漫畫《泰迪熊作戰》(Opération Teddy Bear ),維持在漫畫媒介上閱讀的重要性,又不失數位工具帶來的遊戲性。數位漫畫的型態因此有了可循的模式,為往後結合漫畫、遊戲、動畫的「渦輪媒體」(turbo média)闢出一條路徑。
VIDEO
法國知名兒童漫畫《大壞狐》(Le Grand Méchant Renard )作者Benjamin Renner,以自身作品為基礎創作渦輪媒體用以宣傳。(圖片:Turbo )
➤網路泡沫化與部落格發展
與光碟型態競爭的,則是網路自由發表的空間。1990年代末,網路的流行促使創作者以網站型態創建自己的內容。譬如已具知名度的插畫家François Schuiten與作家Benoît Peteers,以《闇之城市》(Les Cités obscures )系列為基礎,製作互動式網頁,使讀者沉浸於漫畫世界。此外也有以集體創作形式自組網站,並逐步發展成發表平台,如比利時獨立漫畫出版社L’employé du moi 發起的Grand Papier 平台等。
跨過千禧年後,對數位漫畫最為關鍵的發展,莫過於「部落格漫畫」(blog BD)了。部落格發文的便利性,為作者與讀者創造了友善的互動空間。不同於紙本要求的頁數限制、題材結構,部落格漫畫大多是作者描述自身日常的片段、抒發生活軼事的媒介。漫畫家Pénélope Bagieu 便是在這個時期獲得巨大的人氣,並發揮自身影響力進而出版紙本書。此外,漫畫家Boulet 以幽默的短篇日常漫畫獲得迴響,再回到網頁形式做數位表現的實驗,在在展現漫畫創作沒有限制。
在法國,數位漫畫的意義更多是在「發表的載體」上,而不純然指創作工具的數位使用。即使是以傳統工具製作的作品,只要掃描數位化,在網路世界發行,便能參與數位漫畫「社群」的互動,創造與傳統紙本載體所無法達到的交流效果。
部落格起家的Boulet繪製類條漫形式作品《漫長的旅程》(Le Long Voyage),此為局部圖。(圖片:Bouletcorp )
➤智慧型手機與社群時代格式的翻轉再造
延續部落格時代自由發表的精神,智慧型手機結合社群媒體的發展,使得漫畫的發表更為便利,也集結了更多數位讀者的即時互動。創作者配合各平台圖文排版的格式,自由在Twitter、Facebook、Instagram等社群平台上發表類似部落格漫畫的日常內容,但也逐漸不再侷限於日常,各種配合社群發文形式的表現,越來越豐富多元。
其中,Camille Duvelleroy首先發起以IG的排版來說故事的概念,與Arte電視台合作,自2017年開始推出第一個IG漫畫專欄《夏日》(L’été ) ,述說一對情侶決定在夏天分開一段時間,各自完成自己的願望清單。該系列將漫畫首發於社群的模式,也為其他漫畫大社採用,譬如Dargaud於2020年創立的IG漫畫誌《好傢伙,多讚的新聞!》(M âtin, quel journal ! ) ,每日貼文探討社會環保議題,目前已有9萬多名訂閱追蹤。
另外,還有適應智慧型手機、平板裝置所開發的App型態。譬如2016年由Marietta Ren製作的《法萊納》(Phallaina ) ,以橫式滑動進行閱讀,述說女孩Audrey看見鯨魚幻象,欲找出牠與科學的關係。這部作品入圍2016年安古蘭漫畫節,也為數位漫畫立下新的里程碑。
VIDEO 但而,就算在社群平台取得佳績,仍無法讓數位漫畫成為商品,就像部落格漫畫,僅能賺取人氣聲量,最終還是得靠紙本出版獲利,即使製作成App電子書,似乎也只能視為單一個案。或許因為開發成本較高,也沒有平台聚集的效應,無法真正開展獲利模式,因此不見大出版社持續投入。
➤娛樂化、商業化與產業化:定局於韓式條漫?
儘管法語讀者並不排斥數位載具的應用,但是到了2021年,數位閱讀仍不是市場的優先選擇。根據法國國家書本中心調查,99%的漫畫成年讀者與98%的兒童讀者還是喜愛紙本閱讀。不過,根據法國文化部組織Sofia最近期於2017年的調查,數位漫畫的電子化市值,雖僅佔整體市值的1,5%,但4年間已成長3倍。
基於此,我們也會發現數位漫畫在法國,形式發展的態勢仍趨於保守。以Izneo 平台為例,該平台創建於2010年,以紙本電子化為主要販售格式,刊載至少4萬部已出版過紙本的漫畫,於2019年的營業額便達到當年漫畫市值的1%(400萬歐元),占整體電子銷售的六到七成。這似乎代表著,法語漫畫讀者在數位格式的需求上,仍不離紙本所展現的樣態。(當然零星的個人實驗如創作者Anthony Rageul 的互動漫畫是一直持續進行的。)
2021年Izneo發起了原創條漫比賽,穩住數位漫畫第一品牌的聲望。(圖片:izneo )
另一方面,受到韓國Naver Webtoon的成功所啟發,法國也不乏有平台試圖開發純數位漫畫的格式。2011年,從比利時漫畫大社Casterman退職的Didier Borg是引入條漫的先驅,他創立平台Délitoon ,引入韓國的條漫作品,2013年藉由原創作品《最後一人》(Lastman ) 打開平台知名度,並於2016年正式開發App啟動收費制。目前該平台擁有百萬來自世界各地的法語會員,發展出即時互動點讚的社群回饋。
或許是意識到不能落於人後,漫畫大社Dupuis也在2019年正式發展條漫原創平台Webtoon Factory 。為了與對手區隔,風格不限亞洲日韓系畫風,法語漫畫作者在此找到新的機會。同年底,Naver Webtoon 的韓國母公司也進軍法語市場,試圖搶占全方位娛樂商品產製龍頭。如今,Naver Webtoon在法國已有200部系列連載,其中50部為法語原創作品,顯示該平台與在地連結的決心。
最後則是本文一開頭提及的Delcourt大社,事實上Verytoon 於2021年初甫開台,便有亮眼成績。從韓國Kakao平台代理翻譯的《我獨自升級》(Solo Leveling ) ,在年輕讀者之間竄起,紙本銷售超過4萬本,帶給出版社開發代理條漫作品的十足信心。
在2020年代,究竟數位漫畫對法國娛樂產業是個穩定成長的新機會,或者僅是曇花一現的流行浪潮?或許還要再觀察一陣子。●
參考資料
'On vous explique pourquoi les éditeurs français misent sur le Webtoon, ce phénomène BD venu de Corée-du-Sud', Franceinfo, 2021/01/19.
' Le phénomène webtoon s’installe en France' , ActuaBD, 2021/03/23.
BAUDRY, Julien. Cases-pixels : Une histoire de la BD numérique en France . Tours : Presses universitaires François-Rabelais, 2018.
'Les nouveaux visages de la bande dessinée grâce au numérique' , France Culture, 2018/12/16.
'Perspectives et évolution de la BD numérique en France', Actualitté, 2021/03/10.
'TOUT COMPRENDRE - Le succès des webtoons, les BD numériques venues de Corée du Sud.', BFMTV, 2021/06/26.
實體娛樂轉入線上平台發展,是全球內容產業的大趨勢,漫畫亦然,只是如何執行卻是神通各有不同。韓國抓緊智慧型手機作為強勢閱讀載體,蓬勃發展的條漫(Webtoon)不僅在亞洲打開影響力,漫畫的影視改編更在全球串流平台屢屢建功。早先本刊與文策院攜手的專題《出版轉影視:韓國篇》已有深度闡述。
條漫帶動的風潮,自然備受關心漫畫的國家矚目,包括日本、法國與台灣,無一不留意條漫及其獲利模式的影響,但也各有不同的發展與回應。Openbook「數位漫畫平台」系列報導聚焦日本漫畫轉向線上的趨勢、宏觀法國數位漫畫的藝術脈絡,並回到台灣的發展現場,專訪《CCC創作集》與《遊戲橘子漫畫星》兩大在地數位漫畫平台,梳理不同國家面對漫畫新時代的因應策略。
隨著新冠肺炎逐步蔓延到全世界,2020年各國陸陸續續實施封城禁令,或許因為封鎖期間,各個文化場所如電影院、演唱會、書店、圖書館等都不便親訪,讀者只能靠手機或電腦來尋樂,韓國起源的條漫,因此一步步在法國到位。法語漫畫出版大社Delcourt於2021年正式啟動Verytoon平台後,條漫進軍法國的態勢也大致底定。
在此之前,法語區並不是沒有其他數位漫畫的嘗試,面對電腦網路的發展與相關工具的便利化,也有不少創作者躍躍欲試,試圖找到新的創作可能。正如美國漫畫家和評論者史考特.麥克勞德(Scott McCloud)在1990年代發表《漫畫原來要這樣看》時樂觀認為,數位工具與網路,勢必會為漫畫表現帶來重要變革。
然而,數位漫畫的發展卻不如想像中來得容易。在亞洲,韓國Naver Webtoon自2004年就不停開發線上漫畫的可能性,直到2014年,Naver的條漫模式也開始在香港、台灣、泰國等地傳播,並在接下來幾年,逐漸為當地讀者所習慣。但在法國市場,數位漫畫難以被視為商品,必須以紙本發行,才能取得利潤,因此數位漫畫的發展路徑,初期大多呈現零碎且個人化的取向。但事情還是有個起頭,法國的數位漫畫究竟是如何開始的?
➤數位表現的探索與商業可能
話說從頭,數位漫畫的發展,當然與電腦的演進有關。法國第一篇以數位工具繪製的漫畫,是在1984年蘋果發行首部麥金塔電腦後,由Philippe Gerbaud 和Toffe利用MacPaint軟體繪製了3頁的《而神生下了女人》(Et Dieu naquit la femme)。此時期電腦仍被視為前衛的創作工具,表現上以未來主義的概念處理畫面。
在1980到90年代之間,法國漫畫與數位的結合,事實上也僅是幾個零星的個人創作嘗試,因為作者們對數位工具仍不熟悉,大多都還在尋找適應新工具的方法。而出版商亦如是,儘管嗅到了新時代的來臨,卻也對所謂的「多媒體」(multimédia)感到束手無策,頂多授權遊戲改編製作(像是Infogrames公司在1980年代大量改編經典歐漫做遊戲),或以既有的紙本漫畫製作改編成CD-ROM光碟來銷售,將數位漫畫的概念保留在「週邊商品」的層次。
直到1995年,Flammarion出版社發行了Édouard Lussan的原創數位漫畫《泰迪熊作戰》(Opération Teddy Bear),維持在漫畫媒介上閱讀的重要性,又不失數位工具帶來的遊戲性。數位漫畫的型態因此有了可循的模式,為往後結合漫畫、遊戲、動畫的「渦輪媒體」(turbo média)闢出一條路徑。
➤網路泡沫化與部落格發展
與光碟型態競爭的,則是網路自由發表的空間。1990年代末,網路的流行促使創作者以網站型態創建自己的內容。譬如已具知名度的插畫家François Schuiten與作家Benoît Peteers,以《闇之城市》(Les Cités obscures)系列為基礎,製作互動式網頁,使讀者沉浸於漫畫世界。此外也有以集體創作形式自組網站,並逐步發展成發表平台,如比利時獨立漫畫出版社L’employé du moi發起的Grand Papier平台等。
跨過千禧年後,對數位漫畫最為關鍵的發展,莫過於「部落格漫畫」(blog BD)了。部落格發文的便利性,為作者與讀者創造了友善的互動空間。不同於紙本要求的頁數限制、題材結構,部落格漫畫大多是作者描述自身日常的片段、抒發生活軼事的媒介。漫畫家Pénélope Bagieu便是在這個時期獲得巨大的人氣,並發揮自身影響力進而出版紙本書。此外,漫畫家Boulet以幽默的短篇日常漫畫獲得迴響,再回到網頁形式做數位表現的實驗,在在展現漫畫創作沒有限制。
在法國,數位漫畫的意義更多是在「發表的載體」上,而不純然指創作工具的數位使用。即使是以傳統工具製作的作品,只要掃描數位化,在網路世界發行,便能參與數位漫畫「社群」的互動,創造與傳統紙本載體所無法達到的交流效果。
➤智慧型手機與社群時代格式的翻轉再造
延續部落格時代自由發表的精神,智慧型手機結合社群媒體的發展,使得漫畫的發表更為便利,也集結了更多數位讀者的即時互動。創作者配合各平台圖文排版的格式,自由在Twitter、Facebook、Instagram等社群平台上發表類似部落格漫畫的日常內容,但也逐漸不再侷限於日常,各種配合社群發文形式的表現,越來越豐富多元。
其中,Camille Duvelleroy首先發起以IG的排版來說故事的概念,與Arte電視台合作,自2017年開始推出第一個IG漫畫專欄《夏日》(L’été),述說一對情侶決定在夏天分開一段時間,各自完成自己的願望清單。該系列將漫畫首發於社群的模式,也為其他漫畫大社採用,譬如Dargaud於2020年創立的IG漫畫誌《好傢伙,多讚的新聞!》(Mâtin, quel journal !),每日貼文探討社會環保議題,目前已有9萬多名訂閱追蹤。
另外,還有適應智慧型手機、平板裝置所開發的App型態。譬如2016年由Marietta Ren製作的《法萊納》(Phallaina),以橫式滑動進行閱讀,述說女孩Audrey看見鯨魚幻象,欲找出牠與科學的關係。這部作品入圍2016年安古蘭漫畫節,也為數位漫畫立下新的里程碑。
但而,就算在社群平台取得佳績,仍無法讓數位漫畫成為商品,就像部落格漫畫,僅能賺取人氣聲量,最終還是得靠紙本出版獲利,即使製作成App電子書,似乎也只能視為單一個案。或許因為開發成本較高,也沒有平台聚集的效應,無法真正開展獲利模式,因此不見大出版社持續投入。
➤娛樂化、商業化與產業化:定局於韓式條漫?
儘管法語讀者並不排斥數位載具的應用,但是到了2021年,數位閱讀仍不是市場的優先選擇。根據法國國家書本中心調查,99%的漫畫成年讀者與98%的兒童讀者還是喜愛紙本閱讀。不過,根據法國文化部組織Sofia最近期於2017年的調查,數位漫畫的電子化市值,雖僅佔整體市值的1,5%,但4年間已成長3倍。
基於此,我們也會發現數位漫畫在法國,形式發展的態勢仍趨於保守。以Izneo平台為例,該平台創建於2010年,以紙本電子化為主要販售格式,刊載至少4萬部已出版過紙本的漫畫,於2019年的營業額便達到當年漫畫市值的1%(400萬歐元),占整體電子銷售的六到七成。這似乎代表著,法語漫畫讀者在數位格式的需求上,仍不離紙本所展現的樣態。(當然零星的個人實驗如創作者Anthony Rageul的互動漫畫是一直持續進行的。)
另一方面,受到韓國Naver Webtoon的成功所啟發,法國也不乏有平台試圖開發純數位漫畫的格式。2011年,從比利時漫畫大社Casterman退職的Didier Borg是引入條漫的先驅,他創立平台Délitoon,引入韓國的條漫作品,2013年藉由原創作品《最後一人》(Lastman)打開平台知名度,並於2016年正式開發App啟動收費制。目前該平台擁有百萬來自世界各地的法語會員,發展出即時互動點讚的社群回饋。
或許是意識到不能落於人後,漫畫大社Dupuis也在2019年正式發展條漫原創平台Webtoon Factory。為了與對手區隔,風格不限亞洲日韓系畫風,法語漫畫作者在此找到新的機會。同年底,Naver Webtoon的韓國母公司也進軍法語市場,試圖搶占全方位娛樂商品產製龍頭。如今,Naver Webtoon在法國已有200部系列連載,其中50部為法語原創作品,顯示該平台與在地連結的決心。
最後則是本文一開頭提及的Delcourt大社,事實上Verytoon於2021年初甫開台,便有亮眼成績。從韓國Kakao平台代理翻譯的《我獨自升級》(Solo Leveling),在年輕讀者之間竄起,紙本銷售超過4萬本,帶給出版社開發代理條漫作品的十足信心。
在2020年代,究竟數位漫畫對法國娛樂產業是個穩定成長的新機會,或者僅是曇花一現的流行浪潮?或許還要再觀察一陣子。●
參考資料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數位漫畫平台】系列報導
若本專題對您有所助益……
「數位漫畫平台」系列報導中,我們觀察到日本偏向以「電子版」漫畫指稱數位形式的漫畫,有著強烈自紙本外延、轉化的思考;法國則以「數位」漫畫稱之,包含科技、數位藝術的概念,與紙本漫畫平行為兩種不同藝術。而台灣《CCC創作集》則偏向參考韓國模式,以半官方之力打造的數位建設。Openbook閱讀誌希望探知的是:數位漫畫平台在不同國度各自發展的脈絡,以及台灣未來可能的樣貌。若報導對您有所啟發和助益,歡迎以行動支持我們:
閱讀通信 vol.309》長命百歲也許不難,難的是百歲無憂
延伸閱讀
數位漫畫平台.日本》電子閱讀形勢大好,Kindle普及、APP收費多元皆為助力,盜版也增加14倍
實體娛樂轉入線上平台發展,是全球內容產業的大趨勢,漫畫亦然,只是如何執行卻是神通各有不同。韓國抓緊智慧型手機作為強勢閱讀載體,蓬勃發展的條漫(Webtoon)... 閱讀更多
話題》橘子集團網漫平台「beanfun!漫畫星」的IP開局戰:訪橘子集團行銷長陳韻茹
閱讀更多
漫射計畫》責編是作品的製作人:專訪台灣 LINE WEBTOON事業部總經理崔準榮
漫畫是載體、是傳播媒介,也屬於時代的光。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的國家漫畫博物館籌備小隊接收了一批臺灣漫畫,每雙月發行《漫射報》專刊,邀請不同專家一起閱讀館藏,...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