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底,高翊峰久病的父親在一次跌倒後突然離世。在這之前,父親的健康狀況下滑已久,高翊峰以為自己已有心理準備,沒想到,會被震擊得失去重心。
「喪禮時,我趴伏於地,面向父親的遺像,一次接著一次,沉重地磕響頭。夏從我滴落於地的眼淚,意識到我的父親的消逝……」
「夏」是高翊峰的兒子,高於夏,那年他12歲。12歲孩子觀看父親送別他父親的視線,讓高翊峰在傷痛於失去「兒子」這個身分的同時,開始省思,身為「父親」的自己。
➤從外星人變成靈長類
問高翊峰,什麼時候開始有意識地和兒子聊天,兒子一秒搶答:「從我會說話開始。」高翊峰笑著解釋,孩子很小的時候「簡直像外星人,完全不知道他的意思是什麼,也不知道他會不會成為一個可以表達的人。」直到兒子3、4歲左右,高翊峰才比較安心,比較知道怎麼跟他互動。
互動方式,主要便是談話。2010年,高翊峰結束在北京的工作,舉家搬回臺灣,3歲多的高於夏開始上幼兒園,但從小喜歡獨處的他對於團體生活非常不適應。每天送上學時,高翊峰總是沿路開導,高於夏總是哭鬧回應。幼兒園前有一小段臺階,對他們來說卻長得走不完,每每拖到最後快遲到了,高翊峰只好一把扛起小孩,搶最後一刻送進園裡。一個大人,一個孩子,就這樣日復一日「各持己見」,日復一日試圖磨合,這情況維持了一年多。
「爸爸很喜歡講道理,小時候我多半都是被訓話,不過他講的道理都很受用。」一路走來,高於夏養成無論大小事都跟爸爸聊的習慣。「爸爸是聊天的對象,談心事的對象,也是玩的對象。」
這對父子會一起看書,一起看電影,小時候一起打網球,後來一起打手遊(《傳說對決》)。聊天的話題包括日常生活,包括愛與性,包括生與死。聊天時會傾談,會辯論,會鬥智,會逗弄,會爭勝,也會使出小小的矇騙。「我現在應該有三成的機率可以講贏爸爸了,小時候大概只有一成吧。」高於夏笑著說。
都說父子之間最容易有情結,他們難道不會摩擦或冷戰嗎?高於夏說,媽媽和爸爸的態度、步調很一致,很少有衝突,偶爾有點小摩擦,這種時候大家就各自回房間做自己的事,一陣子後再到客廳若無其事地互動,事情就會過去,通常不會隔夜。只有一次,高於夏跟爸爸去參加臺北電影節頒獎典禮,小學四年級的他坐不住,一晚上不斷扭來扭去,惹得高翊峰動了氣,當場數落兒子沒有耐性,回家後也沒有繼續把話談開就去睡覺了。那是高於夏記憶中唯一接近冷戰的一次。
➤親子間最重要的事:聊聊
「父親逝世之後,我無法想起父親與我進行過哪些對話。這其中有許多遺憾,但更多是可感的焦慮與疑惑:為何,我沒有和父親多說說話?為何,父親沒有和我經常對話?」
於是,高翊峰開始整理與兒子的對話,進一步改寫成《聊聊》這本書。書中記錄的對話時間從2012年到2020年,依照時間順序排列;前面幾篇,高於夏年僅5歲。
對5歲孩子來說,聖誕老公公的存在是很重要的事。高於夏小時候會認真寫信給聖誕老公公,表達對禮物的渴望。高翊峰也曾經「駕駛著小車,人前人後閃躲,然後從陽臺另一頭,爬進沒有煙囪的住所,先把禮物擺放成急忙離開的不小心散落一地狀,再進入浴室洗澡,並佯裝這一切,都與我無關。」那個晚上,突然聽到陽臺有動靜的高於夏,非常審慎地先跑去查看媽媽在臥室,,爸爸在浴室,於是確信送禮物來的人絕對是聖誕老公公。那之後,任何人跟他說聖誕老公公是假的,他都嚴正反駁。
那麼,什麼時候才知道真相的呢?高於夏說,我不記得是什麼時候知道的了,但我記得,有好一段時間即使知道了真相,我也不是很在意,因為有禮物拿就很開心(笑)。
孩童話語中有意或無意的機鋒,往往引人拍案或深思。關於「人生中最常碰到的三件事」,高翊峰顯然被兒子擊得潰不成軍。9歲的高於夏問爸爸這一題時,猝不及防的高翊峰胡亂回答「睡著」和「醒著」,兒子的答案卻是「選擇」、「困難」和「失敗」。高於夏說:「『選擇』真的是最常遇到的事,但另外兩個,應該是當時為了講贏爸爸而硬講的(笑)。」
因為鼓勵孩子思考,讓孩子做選擇,是高家的日常。
如果話題重來,爸爸現在有更好的答案了嗎?高翊峰靦腆地笑了笑,又恢復專注的神情說:「人生最常遇到的事,現在對我來說,第一是『維持』日常生活裡的熱情,年紀漸長,動力會愈漸消退,所以需要刻意去維持對某些事的熱情,例如運動。第二,是這一年來,經常想去跟夏說說話,但他因為準備國中會考非常忙,又怕打擾他,所幸現在考完了,父子之間的那種感覺又回來了。」
《聊聊》中的每一篇,都先徵得高於夏同意才發表或收錄,對高於夏來說,「很像是我5到12歲的畢業紀念冊。」看似記錄父子相處的片段,更有高翊峰從「新手父親」到「上手父親」過程中的自我反思與詰問。
➤面對兒子,並整理自己
除了與兒子相處,高翊峰更試著與「父親」這個角色相處。
高翊峰的父親一生剛強、嚴肅,從不與家人說心底事,也因此,他對父愛的渴望,一直存有空缺。父親離世後,高翊峰的悲傷,有段時間難以排遣。
有個晚上,高翊峰喝得爛醉,回家後醉倒在浴缸裡。那是高於夏第一次看到父親醉成這樣。「他在浴缸裡一直哭著胡言亂語,說什麼『我還沒準備好』之類的,我完全聽不懂他在講什麼,非常擔心。」高於夏回憶著說:「但那時媽媽很老練,一點都不緊張。她說爸爸以前在北京就經常喝醉,沒事的啦。」
高翊峰笑著搖頭說,那次真的太醉了。「我只記得,夏一邊幫我沖澡,一邊說:『你要答應我,以後絕對不可以再喝得這麼醉。』」這個承諾後來一直記在高翊峰心裡。
還沒有準備好的,是什麼呢?
「我父親很小的時候就失去母親,他是在沒有生母照顧的狀態下成長的,這是我不熟悉的一塊。我父親完全不談,這樣的性格特質讓我跟弟弟很難理解他。我試圖去思考,但沒有辦法理解。這件事一直在我心裡。」
「他走了之後我意識到,他無法跟我們親近說話,是不是因為他失去母親的關係?我從來沒有機會問他,可能也開不了口。只有在父親中風那幾年,因為照護的關係,反而是我跟他最靠近的時候。」
「沒有辦法理解我父親為什麼不跟孩子親近,或許是我一直想跟夏講話的原因,也許,透過這樣,可以發現無法在我父親身上得到的答案。」
➤獨立與依賴
這對父子感情太好了,訪談過程中兩人的眼神裡都是笑意,忍不住讓人好奇媽媽的位置。高翊峰說:「我太太跟於夏的對話更像朋友,什麼都能談,不限於正經事,更好玩好笑、雜七雜八,甚至廢話都可以聊。」
「單獨跟媽媽聊天時,聊天的內容經常好玩到有點幼稚的程度。三個人一起時,爸爸調侃我,我就會調侃媽媽,這種互相調侃的過程很有黑色幽默的趣味。單獨跟爸爸相處時,爸爸則經常是撲克臉、沉思貌。」高於夏說。
「很長一段時間,我會把夏的狀態放在最前面,例如我要不要去旅行、我要不要去上班、我要不要看某一部電影,我都會先思考夏的狀態。夏如果不看,很大機率我就不會走進戲院,會等夏可以的時候再在MOD上一起看。放假時他如果不想外出,我好像也就在家裡看書。除了登山之外,其他事情我都會等他。」
哇,這是依賴了吧?問高於夏,覺得爸爸依賴你嗎?這次換爸爸搶答:「超依賴的啊!(笑)」
那高於夏呢?他思考了一會「依賴」的定義,慢慢地說:「遇上我不能自己解決、或沒有碰過的事情,我就會去找爸爸聊,這算是依賴吧。但是,我在找他之前,一定會先自己試著處理看看。」
家庭會議上如果出現三足鼎立的看法,高翊峰以前會試圖說服另外兩位,現在,換高於夏強力說服爸媽。怎麼形成決議呢?高翊峰說:「只要他能想清楚,做出決定,我跟太太就會支持他。」高於夏接著說:「如果想不清楚,就再去跟爸爸聊。」
➤像彈簧一樣
只有一個孩子,高翊峰笑稱自己是永遠的新手父親,因為孩子成長路上的一切,他都是第一次遇到。這樣相伴了15年、情感深厚的父子,對彼此有什麼建議嗎?
「爸爸講道理時會用很多角度和例子來解釋,以前的我會想建議爸爸,當我說『聽懂了』就是聽懂了,不是不耐煩,你就可以不要再講了。不過現在反而覺得這點還好,因為明白了他講話的模式和用意。所以要說建議的話,我會建議他:少抽點菸,少喝點酒。」高於夏說到最後伸出食指,像小老師那樣指著爸爸。
「父子間的關係真的不容易。我本來想像,我們之間的關係應該像兩端有鉤子勾住彼此的彈簧,距離可以適度伸縮,不要太遠也不要太近。但所有彈簧都會有彈性疲乏的時候,變成無法適度掌握遠近。我愈來愈老,就愈來愈容易失去彈性。我希望夏保有自己和外部世界的彈性,找到跟世界該多遠、該多近的時機與距離。」
「其他建議就是老調重談:要做出選擇、要專心。」高翊峰語音未落,高於夏先知一般地異口同聲。
父親這門課,在高翊峰身上既是對上,也是對下;既是承先,也是啟後。那麼,目前的完成度如何呢?
「我體認到,當父親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因為不易,我給自己的目標不多:
- 不要讓孩子討厭你。
- 想發脾氣時要沉住氣。
- 盡量不要強制孩子的選擇。
- 不要給他魚,要給他釣竿,不要告訴他非要學什麼技能,但要他去學某項技能。
- 要持續做某項運動。」
這幾項,在《聊聊》中都有實踐的痕跡。高於夏補充:「我們談話的時候,他不會強迫我要怎麼做,比較像是提供概念。每件事的概念不同,但談多談久了,就會發現其中的共同點,也就是一種價值觀。」
➤是日午後
訪談最後,高翊峰說起一件小事。
「於夏很小的時候,曾經在床頭掛過一塊許願牌,掛了很久。有一天我好奇心起,翻過來看,背面居然寫著:『希望爸爸不要打我。』天啊!我當時想:我什麼時候打過他了?」高翊峰說到這裡,父子同時笑了起來,一邊拼湊著彼此的記憶:為什麼會有那塊牌子、為什麼會那樣寫……
不過記憶早就溜走了,留下父子相互推擠又相互倚靠的身影,以及漾開的笑聲,跳躍在午後大雨籠罩的咖啡館裡。●
➤時間:7/17(日)14:30-16:00
➤地點:何嘉仁民權書店樓上(8樓)
➤報名資訊:免費入場報名連結 |
聊聊
作者:高翊峰
出版:新經典文化
定價:320元
【內容簡介➤】
|
作者簡介:高翊峰
一位寫小說的父親。
出版長篇小說:《2069》、《泡沫戰爭》、《幻艙》;短篇集:《烏鴉燒》、《奔馳在美麗的光裡》、《傷疤引子》、《肉身蛾》等等;以及抒情長文:《恍惚,靜止卻又浮現:威士忌飲者的緩慢一瞬》。
小說已翻譯成英文、法文出版。
|
Tags:
2019年10月底,高翊峰久病的父親在一次跌倒後突然離世。在這之前,父親的健康狀況下滑已久,高翊峰以為自己已有心理準備,沒想到,會被震擊得失去重心。
「喪禮時,我趴伏於地,面向父親的遺像,一次接著一次,沉重地磕響頭。夏從我滴落於地的眼淚,意識到我的父親的消逝……」
「夏」是高翊峰的兒子,高於夏,那年他12歲。12歲孩子觀看父親送別他父親的視線,讓高翊峰在傷痛於失去「兒子」這個身分的同時,開始省思,身為「父親」的自己。
➤從外星人變成靈長類
問高翊峰,什麼時候開始有意識地和兒子聊天,兒子一秒搶答:「從我會說話開始。」高翊峰笑著解釋,孩子很小的時候「簡直像外星人,完全不知道他的意思是什麼,也不知道他會不會成為一個可以表達的人。」直到兒子3、4歲左右,高翊峰才比較安心,比較知道怎麼跟他互動。
互動方式,主要便是談話。2010年,高翊峰結束在北京的工作,舉家搬回臺灣,3歲多的高於夏開始上幼兒園,但從小喜歡獨處的他對於團體生活非常不適應。每天送上學時,高翊峰總是沿路開導,高於夏總是哭鬧回應。幼兒園前有一小段臺階,對他們來說卻長得走不完,每每拖到最後快遲到了,高翊峰只好一把扛起小孩,搶最後一刻送進園裡。一個大人,一個孩子,就這樣日復一日「各持己見」,日復一日試圖磨合,這情況維持了一年多。
「爸爸很喜歡講道理,小時候我多半都是被訓話,不過他講的道理都很受用。」一路走來,高於夏養成無論大小事都跟爸爸聊的習慣。「爸爸是聊天的對象,談心事的對象,也是玩的對象。」
這對父子會一起看書,一起看電影,小時候一起打網球,後來一起打手遊(《傳說對決》)。聊天的話題包括日常生活,包括愛與性,包括生與死。聊天時會傾談,會辯論,會鬥智,會逗弄,會爭勝,也會使出小小的矇騙。「我現在應該有三成的機率可以講贏爸爸了,小時候大概只有一成吧。」高於夏笑著說。
都說父子之間最容易有情結,他們難道不會摩擦或冷戰嗎?高於夏說,媽媽和爸爸的態度、步調很一致,很少有衝突,偶爾有點小摩擦,這種時候大家就各自回房間做自己的事,一陣子後再到客廳若無其事地互動,事情就會過去,通常不會隔夜。只有一次,高於夏跟爸爸去參加臺北電影節頒獎典禮,小學四年級的他坐不住,一晚上不斷扭來扭去,惹得高翊峰動了氣,當場數落兒子沒有耐性,回家後也沒有繼續把話談開就去睡覺了。那是高於夏記憶中唯一接近冷戰的一次。
➤親子間最重要的事:聊聊
「父親逝世之後,我無法想起父親與我進行過哪些對話。這其中有許多遺憾,但更多是可感的焦慮與疑惑:為何,我沒有和父親多說說話?為何,父親沒有和我經常對話?」
於是,高翊峰開始整理與兒子的對話,進一步改寫成《聊聊》這本書。書中記錄的對話時間從2012年到2020年,依照時間順序排列;前面幾篇,高於夏年僅5歲。
對5歲孩子來說,聖誕老公公的存在是很重要的事。高於夏小時候會認真寫信給聖誕老公公,表達對禮物的渴望。高翊峰也曾經「駕駛著小車,人前人後閃躲,然後從陽臺另一頭,爬進沒有煙囪的住所,先把禮物擺放成急忙離開的不小心散落一地狀,再進入浴室洗澡,並佯裝這一切,都與我無關。」那個晚上,突然聽到陽臺有動靜的高於夏,非常審慎地先跑去查看媽媽在臥室,,爸爸在浴室,於是確信送禮物來的人絕對是聖誕老公公。那之後,任何人跟他說聖誕老公公是假的,他都嚴正反駁。
那麼,什麼時候才知道真相的呢?高於夏說,我不記得是什麼時候知道的了,但我記得,有好一段時間即使知道了真相,我也不是很在意,因為有禮物拿就很開心(笑)。
孩童話語中有意或無意的機鋒,往往引人拍案或深思。關於「人生中最常碰到的三件事」,高翊峰顯然被兒子擊得潰不成軍。9歲的高於夏問爸爸這一題時,猝不及防的高翊峰胡亂回答「睡著」和「醒著」,兒子的答案卻是「選擇」、「困難」和「失敗」。高於夏說:「『選擇』真的是最常遇到的事,但另外兩個,應該是當時為了講贏爸爸而硬講的(笑)。」
因為鼓勵孩子思考,讓孩子做選擇,是高家的日常。
如果話題重來,爸爸現在有更好的答案了嗎?高翊峰靦腆地笑了笑,又恢復專注的神情說:「人生最常遇到的事,現在對我來說,第一是『維持』日常生活裡的熱情,年紀漸長,動力會愈漸消退,所以需要刻意去維持對某些事的熱情,例如運動。第二,是這一年來,經常想去跟夏說說話,但他因為準備國中會考非常忙,又怕打擾他,所幸現在考完了,父子之間的那種感覺又回來了。」
《聊聊》中的每一篇,都先徵得高於夏同意才發表或收錄,對高於夏來說,「很像是我5到12歲的畢業紀念冊。」看似記錄父子相處的片段,更有高翊峰從「新手父親」到「上手父親」過程中的自我反思與詰問。
➤面對兒子,並整理自己
除了與兒子相處,高翊峰更試著與「父親」這個角色相處。
高翊峰的父親一生剛強、嚴肅,從不與家人說心底事,也因此,他對父愛的渴望,一直存有空缺。父親離世後,高翊峰的悲傷,有段時間難以排遣。
有個晚上,高翊峰喝得爛醉,回家後醉倒在浴缸裡。那是高於夏第一次看到父親醉成這樣。「他在浴缸裡一直哭著胡言亂語,說什麼『我還沒準備好』之類的,我完全聽不懂他在講什麼,非常擔心。」高於夏回憶著說:「但那時媽媽很老練,一點都不緊張。她說爸爸以前在北京就經常喝醉,沒事的啦。」
高翊峰笑著搖頭說,那次真的太醉了。「我只記得,夏一邊幫我沖澡,一邊說:『你要答應我,以後絕對不可以再喝得這麼醉。』」這個承諾後來一直記在高翊峰心裡。
還沒有準備好的,是什麼呢?
「我父親很小的時候就失去母親,他是在沒有生母照顧的狀態下成長的,這是我不熟悉的一塊。我父親完全不談,這樣的性格特質讓我跟弟弟很難理解他。我試圖去思考,但沒有辦法理解。這件事一直在我心裡。」
「他走了之後我意識到,他無法跟我們親近說話,是不是因為他失去母親的關係?我從來沒有機會問他,可能也開不了口。只有在父親中風那幾年,因為照護的關係,反而是我跟他最靠近的時候。」
「沒有辦法理解我父親為什麼不跟孩子親近,或許是我一直想跟夏講話的原因,也許,透過這樣,可以發現無法在我父親身上得到的答案。」
➤獨立與依賴
這對父子感情太好了,訪談過程中兩人的眼神裡都是笑意,忍不住讓人好奇媽媽的位置。高翊峰說:「我太太跟於夏的對話更像朋友,什麼都能談,不限於正經事,更好玩好笑、雜七雜八,甚至廢話都可以聊。」
「單獨跟媽媽聊天時,聊天的內容經常好玩到有點幼稚的程度。三個人一起時,爸爸調侃我,我就會調侃媽媽,這種互相調侃的過程很有黑色幽默的趣味。單獨跟爸爸相處時,爸爸則經常是撲克臉、沉思貌。」高於夏說。
「很長一段時間,我會把夏的狀態放在最前面,例如我要不要去旅行、我要不要去上班、我要不要看某一部電影,我都會先思考夏的狀態。夏如果不看,很大機率我就不會走進戲院,會等夏可以的時候再在MOD上一起看。放假時他如果不想外出,我好像也就在家裡看書。除了登山之外,其他事情我都會等他。」
哇,這是依賴了吧?問高於夏,覺得爸爸依賴你嗎?這次換爸爸搶答:「超依賴的啊!(笑)」
那高於夏呢?他思考了一會「依賴」的定義,慢慢地說:「遇上我不能自己解決、或沒有碰過的事情,我就會去找爸爸聊,這算是依賴吧。但是,我在找他之前,一定會先自己試著處理看看。」
家庭會議上如果出現三足鼎立的看法,高翊峰以前會試圖說服另外兩位,現在,換高於夏強力說服爸媽。怎麼形成決議呢?高翊峰說:「只要他能想清楚,做出決定,我跟太太就會支持他。」高於夏接著說:「如果想不清楚,就再去跟爸爸聊。」
➤像彈簧一樣
只有一個孩子,高翊峰笑稱自己是永遠的新手父親,因為孩子成長路上的一切,他都是第一次遇到。這樣相伴了15年、情感深厚的父子,對彼此有什麼建議嗎?
「爸爸講道理時會用很多角度和例子來解釋,以前的我會想建議爸爸,當我說『聽懂了』就是聽懂了,不是不耐煩,你就可以不要再講了。不過現在反而覺得這點還好,因為明白了他講話的模式和用意。所以要說建議的話,我會建議他:少抽點菸,少喝點酒。」高於夏說到最後伸出食指,像小老師那樣指著爸爸。
「父子間的關係真的不容易。我本來想像,我們之間的關係應該像兩端有鉤子勾住彼此的彈簧,距離可以適度伸縮,不要太遠也不要太近。但所有彈簧都會有彈性疲乏的時候,變成無法適度掌握遠近。我愈來愈老,就愈來愈容易失去彈性。我希望夏保有自己和外部世界的彈性,找到跟世界該多遠、該多近的時機與距離。」
「其他建議就是老調重談:要做出選擇、要專心。」高翊峰語音未落,高於夏先知一般地異口同聲。
父親這門課,在高翊峰身上既是對上,也是對下;既是承先,也是啟後。那麼,目前的完成度如何呢?
「我體認到,當父親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因為不易,我給自己的目標不多:
這幾項,在《聊聊》中都有實踐的痕跡。高於夏補充:「我們談話的時候,他不會強迫我要怎麼做,比較像是提供概念。每件事的概念不同,但談多談久了,就會發現其中的共同點,也就是一種價值觀。」
➤是日午後
訪談最後,高翊峰說起一件小事。
「於夏很小的時候,曾經在床頭掛過一塊許願牌,掛了很久。有一天我好奇心起,翻過來看,背面居然寫著:『希望爸爸不要打我。』天啊!我當時想:我什麼時候打過他了?」高翊峰說到這裡,父子同時笑了起來,一邊拼湊著彼此的記憶:為什麼會有那塊牌子、為什麼會那樣寫……
不過記憶早就溜走了,留下父子相互推擠又相互倚靠的身影,以及漾開的笑聲,跳躍在午後大雨籠罩的咖啡館裡。●
➤地點:何嘉仁民權書店樓上(8樓)
➤報名資訊:免費入場報名連結
聊聊
作者:高翊峰
出版:新經典文化
定價:32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高翊峰
一位寫小說的父親。
出版長篇小說:《2069》、《泡沫戰爭》、《幻艙》;短篇集:《烏鴉燒》、《奔馳在美麗的光裡》、《傷疤引子》、《肉身蛾》等等;以及抒情長文:《恍惚,靜止卻又浮現:威士忌飲者的緩慢一瞬》。
小說已翻譯成英文、法文出版。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閱讀通信 vol.309》長命百歲也許不難,難的是百歲無憂
延伸閱讀
現場》譯者關首奇vs.小說家高翊峰:翻譯《2069》,翻譯台灣
閱讀更多
書.人生.白先勇》父親三部曲的尋龍之旅—《悲歡離合四十年:白崇禧與蔣介石》
作家白先勇近十年致力整理父親白崇禧傳記,2012年照片集《父親與民國》、2014年《止痛療傷:白崇禧將軍與二二八》皆在兩岸三地與歐美漢學界引起廣大迴響,今(2020... 閱讀更多
話題》爸爸是如何學著當爸爸?父親節,讀本不一樣的爸爸書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