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任教的國中,班上有「自學生」的比例升高了。段考到不同班級監考時,有幾個缺席的座號後面,總得替他們標註缺席原因為「自學」。我也曾處理過班上學生拒學的狀況,見證任教班級的學生由在學轉為自學的過程。教育部統計顯示,108學年度全國非學校型態學生人數為8,245人,與103學年度的2,832人相比,增加了5,413人,約2.9倍。109、110、111學年度的國中自學生,分別為778、912、936人。
《鏡之孤城》改編自辻村深月2018書店大賞冠軍原著小說,臺灣於3月31日上映,短短一週票房已破千萬。電影交代了7個拒絕上學的國中生,幾個也算是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的自學生,被戴著狼面具,小孩身形的狼小姐聚集,穿越至鏡中世界的神祕城堡。他們除了能在上學時間彼此談天遊戲,也為了在期限內找出藏在城堡裡的鑰匙和許願房,找到鑰匙的人能許下一個必定實現的願望。
VIDEO
拒學的原因很多,電影中的角色大多遭遇霸凌,深藏著痛苦的記憶,但這些故事很晚才揭曉。城堡的開放時間正是日本的上學時間,這群學生能夠日日相聚,本就是荒謬的事。但電影前半段,沒有角色願意討論這件事。
➤立即解決問題是唯一正解嗎?
身為老師,在看這段劇情時十分焦慮。因為職業訓練,我們想要立刻抓到問題關鍵,構思解決方案,聯絡家長、安排諮商、轉介輔導,希望趕快讓孩子回歸正軌,恢復學習。但主角安西心的家長始終不急著問出孩子拒學的原因,老師只能從單方面了解狀況,拖了一陣子才來家訪。
安西心後來終於卸下心防,道出自己被班上女生帶頭霸凌的事實,電影將之慎重地做成完整細膩的場景。知心相伴,長桌茶敘,無人知曉的煎熬被城堡中的同伴深深地擁抱接納了。我才明白原來我所聽過的痛苦陳述、不可遏抑的淚水,都是得來不易的信任。在急著推他們前往下一步之前,都該用史詩級的慢動作畫面,為他們漫長的忍耐讚賞,跟他們好好說一句「辛苦了」。
電影中呈現了好幾種面對霸凌事件的態度,不禁讓人反思自己屬於哪一種?
安西心的導師是最不堪的,聽到加害者的單方面說法,便以為一切都是誤會,想當和事佬。大人總是如此,迴避顯而易見的事實,寧願事情變得簡單,容易解決。安西心的媽媽則始終相信孩子的說法,不催促孩子做任何不願做的事,不願她再受傷害。喜多嶋老師一邊積極處置,一邊耐心等候,默默安排好一切,讓孩子自己做決定。而安西心的昔日好友東條萌,後來遞補了班級裡被霸凌者的空缺,但她並未深陷在憂傷畏懼中。她擁有超然的視角,看穿霸凌者的自卑,沉穩地準備轉學。
我以往處理拒學事件時,覺得家長是孩子能夠盡情放縱的主因。學校再怎麼勸導督促,累積多少時間心力,只要家長心軟就前功盡棄。我以為那些不捨看似接住了孩子,其實反而讓孩子的未來持續下墜,跌得更慘。
我錯了,孩子身邊早已滿佈著推他們走上絕境的手,多一隻一點也不難。該學習片中,喜多嶋老師在與安西心諮詢時,桌下那隻伸出來的手,現在雖然什麼也沒握著,懸空著,但其中蘊含著最強大的力量。近年常發生的學生自殺事件,呂秋遠律師便建議家長第一時間就要相信孩子。有時不要叨念說教,陪伴著,即使只是安靜地各自孤單,反而是更有效的方法。
➤拒學也是勇氣的展現
電影中拒學的孩子不曾放棄過返校上學的念頭,這也與我既定的觀念有落差。片中孩子們約定好與城堡中的同校夥伴「1月10日來學校碰面」,不只推動劇情讓他們發現彼此並非活在同一個時代,也讓人看見如何解決拒學的契機。
朋友的陪伴能帶來力量?我一直想,為什麼他們不約去別的地方見面?如果真的這麼討厭學校,我連踏進去都不想,光走在路上,身邊充斥著與自己穿著同樣制服的學生,就讓人反胃噁心。「我不是去上學,我是去見朋友」,孩子們知道自己的心理有過不去的檻,正在想辦法克服難以揮散的壓迫感,這次是他們再一次的拚鬥。
看見安西心到校後喘著氣,承受不住暈厥過去,她把朋友的冷淡誤以為是穿心的利箭,我就知道這些孩子已不再是我們想像的那樣。他們內心有自己的比例尺,時而微觀,時而巨視。電影畫面能夠細膩地放大他們的每一次喘息與心跳,就是在暗示我們,也應該這樣—— 停格、聚焦、慢動作,配樂台詞。為每個孩子剪輯他們專屬的電影,並精心鑑賞。有些荒謬,看似絕望,卻是他們真心的試探。
7人雖然都是國中生,但後來他們察覺各自的世界存在7年的時間差距,原來霸凌並不隨時代演進而消逝。我想起那些處理過的霸凌事件,即便是導師,也無法滴水不漏地防堵,由明轉暗,表面的和平還是比較好的。尤其網路,有名無實且錯綜交織的好友關係,讓惡意隨處竄流,無孔不入。
通常事件收束在——霸凌者保證不再犯,被霸凌者漸漸不告狀了。面對老師的關心,不知道是真的沒事而點頭,還是為了沒事而點頭。班級的默契在我不知道的地方成形,無聲地箝制著每一個人。我們需要恆久平和,因此或許也無意識地伸出手,用力撐住自己頭頂的羅網。
好險電影同樣給了我們救贖的7年,讓第一個被拯救的晶子,化身為喜多嶋老師,在之後的每個7年,編織拯救的循環。「沒有來學校不是妳的錯,因為妳每天都在努力奮鬥了,不是嗎?」如此溫厚的信念,不知道有沒有帶給大人們啟發?
➤平安健康的長大吧
而我確實始終是這樣想的:讓孩子從我身上感受到更多的愛,寧可讓容易尷尬的青少年肉麻,也要坦率地表達對他們的肯定。然後可能有那麼一天,在不知道幾個7年後,他們也滾動著有如滾燙輪胎般的心,不顧一切地,朝眼前冷漠而年輕的高牆衝撞。
當初班上拒學的孩子,家長提出要轉去實驗教育機構時,我深表贊同,甚至偷偷鬆了一口氣。孩子的媽媽將他送到遠方,陪他度過長長的車程,就想讓孩子回歸就學正軌。我記得那孩子還願意來學校時,曾問我:「我們受教育是為了什麼?」我那時候說得頭頭是道,詳細舉證,試圖在這個巨大問題底下虛張聲勢。但現在發現,不如像《鏡之孤城》那樣說不一定更好——我們就先別管什麼上學了,你只要專心長大,無論如何,未來會變好的。●
鏡之孤城
かがみの孤城
作者:辻村深月
譯者:劉愛夌
出版:皇冠出版
定價:420元
【內容簡介➤ 】
作者簡介:辻村深月
1980年2月29日生,日本山梨縣笛吹市人,畢業於千葉大學教育學院。從小就喜歡看推理小說,小學6年級時因為看了《殺人十角館》而成為綾辻行人的超級書迷,並在綾辻行人的影響下,開始提筆創作,花了4年時間完成厚達1400多張稿紙的處女作《時間停止的校舍》,並一舉贏得講談社為鼓勵新人作家所舉辦的「梅菲斯特賞」而正式出道。
2011年,以《使者》獲頒「吉川英治文學新人賞」。2012年,再以短篇小說集《沒有鑰匙的夢》榮獲「直木賞」,對於多半頒給長篇小說的「直木賞」來說實屬難能可貴。2018年,更以《鏡之孤城》獲選「本屋大賞」第一名,並囊括《國王的早午餐》節目年度書籍大賞、《達文西》雜誌「BOOK OF THE YEAR 2017」小說部門第一名等7大獎,創下超過55萬冊的驚人銷售成績!
另著有《冰凍鯨魚》、《我的料理量匙》、《太陽坐落之處》、《零八零七》、《島與我們同在》、《今日諸事大吉》、《請殺了我》、《水底祭典》等書。
Tags:
(本文圖源:Yahoo奇摩電影戲劇)
我所任教的國中,班上有「自學生」的比例升高了。段考到不同班級監考時,有幾個缺席的座號後面,總得替他們標註缺席原因為「自學」。我也曾處理過班上學生拒學的狀況,見證任教班級的學生由在學轉為自學的過程。教育部統計顯示,108學年度全國非學校型態學生人數為8,245人,與103學年度的2,832人相比,增加了5,413人,約2.9倍。109、110、111學年度的國中自學生,分別為778、912、936人。
《鏡之孤城》改編自辻村深月2018書店大賞冠軍原著小說,臺灣於3月31日上映,短短一週票房已破千萬。電影交代了7個拒絕上學的國中生,幾個也算是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的自學生,被戴著狼面具,小孩身形的狼小姐聚集,穿越至鏡中世界的神祕城堡。他們除了能在上學時間彼此談天遊戲,也為了在期限內找出藏在城堡裡的鑰匙和許願房,找到鑰匙的人能許下一個必定實現的願望。
拒學的原因很多,電影中的角色大多遭遇霸凌,深藏著痛苦的記憶,但這些故事很晚才揭曉。城堡的開放時間正是日本的上學時間,這群學生能夠日日相聚,本就是荒謬的事。但電影前半段,沒有角色願意討論這件事。
➤立即解決問題是唯一正解嗎?
身為老師,在看這段劇情時十分焦慮。因為職業訓練,我們想要立刻抓到問題關鍵,構思解決方案,聯絡家長、安排諮商、轉介輔導,希望趕快讓孩子回歸正軌,恢復學習。但主角安西心的家長始終不急著問出孩子拒學的原因,老師只能從單方面了解狀況,拖了一陣子才來家訪。
安西心後來終於卸下心防,道出自己被班上女生帶頭霸凌的事實,電影將之慎重地做成完整細膩的場景。知心相伴,長桌茶敘,無人知曉的煎熬被城堡中的同伴深深地擁抱接納了。我才明白原來我所聽過的痛苦陳述、不可遏抑的淚水,都是得來不易的信任。在急著推他們前往下一步之前,都該用史詩級的慢動作畫面,為他們漫長的忍耐讚賞,跟他們好好說一句「辛苦了」。
電影中呈現了好幾種面對霸凌事件的態度,不禁讓人反思自己屬於哪一種?
安西心的導師是最不堪的,聽到加害者的單方面說法,便以為一切都是誤會,想當和事佬。大人總是如此,迴避顯而易見的事實,寧願事情變得簡單,容易解決。安西心的媽媽則始終相信孩子的說法,不催促孩子做任何不願做的事,不願她再受傷害。喜多嶋老師一邊積極處置,一邊耐心等候,默默安排好一切,讓孩子自己做決定。而安西心的昔日好友東條萌,後來遞補了班級裡被霸凌者的空缺,但她並未深陷在憂傷畏懼中。她擁有超然的視角,看穿霸凌者的自卑,沉穩地準備轉學。
我以往處理拒學事件時,覺得家長是孩子能夠盡情放縱的主因。學校再怎麼勸導督促,累積多少時間心力,只要家長心軟就前功盡棄。我以為那些不捨看似接住了孩子,其實反而讓孩子的未來持續下墜,跌得更慘。
我錯了,孩子身邊早已滿佈著推他們走上絕境的手,多一隻一點也不難。該學習片中,喜多嶋老師在與安西心諮詢時,桌下那隻伸出來的手,現在雖然什麼也沒握著,懸空著,但其中蘊含著最強大的力量。近年常發生的學生自殺事件,呂秋遠律師便建議家長第一時間就要相信孩子。有時不要叨念說教,陪伴著,即使只是安靜地各自孤單,反而是更有效的方法。
➤拒學也是勇氣的展現
電影中拒學的孩子不曾放棄過返校上學的念頭,這也與我既定的觀念有落差。片中孩子們約定好與城堡中的同校夥伴「1月10日來學校碰面」,不只推動劇情讓他們發現彼此並非活在同一個時代,也讓人看見如何解決拒學的契機。
朋友的陪伴能帶來力量?我一直想,為什麼他們不約去別的地方見面?如果真的這麼討厭學校,我連踏進去都不想,光走在路上,身邊充斥著與自己穿著同樣制服的學生,就讓人反胃噁心。「我不是去上學,我是去見朋友」,孩子們知道自己的心理有過不去的檻,正在想辦法克服難以揮散的壓迫感,這次是他們再一次的拚鬥。
看見安西心到校後喘著氣,承受不住暈厥過去,她把朋友的冷淡誤以為是穿心的利箭,我就知道這些孩子已不再是我們想像的那樣。他們內心有自己的比例尺,時而微觀,時而巨視。電影畫面能夠細膩地放大他們的每一次喘息與心跳,就是在暗示我們,也應該這樣——停格、聚焦、慢動作,配樂台詞。為每個孩子剪輯他們專屬的電影,並精心鑑賞。有些荒謬,看似絕望,卻是他們真心的試探。
7人雖然都是國中生,但後來他們察覺各自的世界存在7年的時間差距,原來霸凌並不隨時代演進而消逝。我想起那些處理過的霸凌事件,即便是導師,也無法滴水不漏地防堵,由明轉暗,表面的和平還是比較好的。尤其網路,有名無實且錯綜交織的好友關係,讓惡意隨處竄流,無孔不入。
通常事件收束在——霸凌者保證不再犯,被霸凌者漸漸不告狀了。面對老師的關心,不知道是真的沒事而點頭,還是為了沒事而點頭。班級的默契在我不知道的地方成形,無聲地箝制著每一個人。我們需要恆久平和,因此或許也無意識地伸出手,用力撐住自己頭頂的羅網。
好險電影同樣給了我們救贖的7年,讓第一個被拯救的晶子,化身為喜多嶋老師,在之後的每個7年,編織拯救的循環。「沒有來學校不是妳的錯,因為妳每天都在努力奮鬥了,不是嗎?」如此溫厚的信念,不知道有沒有帶給大人們啟發?
➤平安健康的長大吧
而我確實始終是這樣想的:讓孩子從我身上感受到更多的愛,寧可讓容易尷尬的青少年肉麻,也要坦率地表達對他們的肯定。然後可能有那麼一天,在不知道幾個7年後,他們也滾動著有如滾燙輪胎般的心,不顧一切地,朝眼前冷漠而年輕的高牆衝撞。
當初班上拒學的孩子,家長提出要轉去實驗教育機構時,我深表贊同,甚至偷偷鬆了一口氣。孩子的媽媽將他送到遠方,陪他度過長長的車程,就想讓孩子回歸就學正軌。我記得那孩子還願意來學校時,曾問我:「我們受教育是為了什麼?」我那時候說得頭頭是道,詳細舉證,試圖在這個巨大問題底下虛張聲勢。但現在發現,不如像《鏡之孤城》那樣說不一定更好——我們就先別管什麼上學了,你只要專心長大,無論如何,未來會變好的。●
鏡之孤城
かがみの孤城
作者:辻村深月
譯者:劉愛夌
出版:皇冠出版
定價:42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辻村深月
1980年2月29日生,日本山梨縣笛吹市人,畢業於千葉大學教育學院。從小就喜歡看推理小說,小學6年級時因為看了《殺人十角館》而成為綾辻行人的超級書迷,並在綾辻行人的影響下,開始提筆創作,花了4年時間完成厚達1400多張稿紙的處女作《時間停止的校舍》,並一舉贏得講談社為鼓勵新人作家所舉辦的「梅菲斯特賞」而正式出道。
2011年,以《使者》獲頒「吉川英治文學新人賞」。2012年,再以短篇小說集《沒有鑰匙的夢》榮獲「直木賞」,對於多半頒給長篇小說的「直木賞」來說實屬難能可貴。2018年,更以《鏡之孤城》獲選「本屋大賞」第一名,並囊括《國王的早午餐》節目年度書籍大賞、《達文西》雜誌「BOOK OF THE YEAR 2017」小說部門第一名等7大獎,創下超過55萬冊的驚人銷售成績!
另著有《冰凍鯨魚》、《我的料理量匙》、《太陽坐落之處》、《零八零七》、《島與我們同在》、《今日諸事大吉》、《請殺了我》、《水底祭典》等書。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閱讀通信 vol.309》長命百歲也許不難,難的是百歲無憂
延伸閱讀
話題》書迷戰改編,電影《尼羅河謀殺案》引起討論,原著vs改編爭論再現
閱讀更多
書評》小學同學與連環謀殺案:張亦絢評臥斧《我從前認識的某個人》
閱讀更多
書評》近代日本的「敗者」與上野公園:讀柳美里《JR上野站公園口》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