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教養、親職教育與相關的心理學知識書一直是許多讀者關注的議題。近年頗為暢銷的親子教養書《圖解孩子的失控小劇場》,探討2~12歲孩子的日常教養關卡。雖是自法國引進,但是書中描述的親子互動狀況,許多都跟台灣很類似。作者逐一分析在衝突情境中,親子雙方各自的感受和思緒,即使對於成人間的互動也頗為適用。
同一書系近期出版的《懸崖上的學霸》,則在探究為什麼好學生也會崩壞?講述在美國菁英教養下成長的孩子們內心的故事。本集節目邀請到漫遊者文化副總編、也是親子書系的選書人張貝雯,來聊聊她對近年親子教養書的第一手觀察。節目精彩,請別錯過!
【精華摘要】
➤當前親子教養書的特色
主持人:就您觀察現在書市上教養書的趨勢?
張貝雯:每個人都是第一次當爸媽,雖然我們自己也有爸媽,可是或許都會對自己的爸媽有一些不滿、或者期待沒有被滿足,我認為這是教養書會出現的原因。
以前的爸媽可能都認為:「小孩有什麼難教?幹嘛看書?打下去、罵下去就好啦!」但是現在大家都想要擺脫權威式的家長,會覺得好像不應該這樣。現在的爸媽,會對於「爸媽的角色」有重新的想像或者反省。他希望成為不一樣的爸媽,於是就會去找教養書。這本《圖解孩子的失控小劇場》出版的時候,就受到很大的迴響。有讀者說:「我帶這本書回家之後,我先生居然有看耶,還說很有用!」因為教養書通常都是媽媽看,那這本書是連爸爸都看得下去。
主持人:這樣說爸爸們可能會抗議喔!
張貝雯:對,其實現在育兒的爸爸變多了,教養書的第二個趨勢就是更強調兩性參與。第三個則是大家更懂得需要面對壞情緒與負面的事情。過去比較壓抑,認為小孩是不可以哭鬧的,小孩沒有權利生氣。現在走向重視情緒覺察的年代,不管是親子教養書或成人心理學書,都很看重這個部分。比如,被討厭也沒關係,或者說,如何面對自己與他人的負面情緒。強調要跟不相關的人劃出界線,也強調要跟有意義的人連結,覺察情緒,然後做出區隔。
➤以圖像拆解衝突
主持人:《圖解孩子的失控小劇場》是一本教養書,但翻開時發現內容全部都是漫畫,是一本引人好奇的書。
張貝雯:這本書的法國作者本身就是心理諮商師,也是4個小孩的媽,不管是在家裡或是工作上,應對的親子狀況都很多。她特別著重在阿德勒的心理學,也辦了滿多父母成長班、工作坊,這本書的插畫家就是學員。他們覺得用圖像式的語言讓可能沒時間、或是看不下長篇大論的人,也可以很快地進入主題,所以他們就合作了這一套教養書。
主持人:所以不只這一本?
張貝雯:對,有一系列,第一本是針對2歲到12歲的小孩,第二本是13到18歲青少年,最後一本是談伴侶關係。很多人說伴侶關係大概從小孩出生之後就開始改變,因為有很多的變數加入。
➤台、法的文化差異
張貝雯:《圖解孩子的失控小劇場》這本書裡,35個情境都先用一張漫畫圖像呈現,讓讀者好像就身在那個衝突的場景中,再用步驟圖、流程圖來拆解這個衝突的原因是什麽,一步一步去分析。
主持人:但我們和法國必定是存在文化差異,這些分析適合台灣嗎?
張貝雯:在2歲到12歲的階段,其實大部分父母的育兒困擾是發展性的。比如生活自理、情緒控管,或是學校的同儕關係這幾個面向。翻譯過程中,我們對於語言的使用也有在地化的調整。不過雖然法國、台灣的教養情境會有文化差異,但是在「關心教養」這個前提上,可能已經找到讀者之間的最大公約數了。
主持人:這本書的內容反映出,法國的文化習慣是比較傾向去問「問題的本質是什麼?」,但這可能跟我們的習慣是不同的。我們比較傾向把事情給圓過去,解決問題就好,而不是探究本質。這是我覺得這本書的隱憂。
張貝雯:我覺得這是可能所有教養書的隱憂。所有的教養書作者都會強調:「我只是建議你。」 就跟祕笈型的書一樣,有練得會的人,也有練不會的人。練不會的人可能會抱怨這本書沒用啊! 所以這本書在前面35個情境之後,加了10個類似心法的提醒,不是教你遇到什麼問題就直接說什麼話,而是提醒「你有沒有聽到跟看見小孩」。
➤失控的小孩與失控的父母
主持人:這本書談的是失控孩子的小劇場,但有時失控的小孩背後其實有失控的父母。當父母把小孩問題化後,可能不知道自己才是失控的來源 ,給孩子很大壓力。
張貝雯:沒錯,剛好近期我們出了一本新書《懸崖上的學霸》,是一位美國作家訪問美國收入排名前20%的家庭,如何培養他們的小孩。英文書名是Never Enough ,永遠都不夠。
主持人:什麼東西不夠呢?
張貝雯:覺得孩子表現得不夠好啊!例如在班上排名第一,那在全校是不是也可以排前五名呢?美國高中升大學是很競爭的,雖然學校也多,可是如果要進頂尖的長春藤名校,在成績、才藝、社團等等各方面的經歷、表現都會考量進來。許多自身是菁英的爸媽可能覺得:「我的小孩可以的!只要稍微推他一把就好!」結果就越推越推到不可控制……。●
主持人:吳家恆,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系畢業,英國愛丁堡大學音樂碩士,遊走媒體、出版、表演藝術多年,曾任職天下雜誌、時報出版、音樂時代、遠流出版、雲門舞集、臺中國家歌劇院。除了在大學授課,在臺中古典音樂臺擔任主持人之外,也從事翻譯,譯有《心動之處》、《舒伯特的冬之旅》、《馬基維利》、《光影交舞石頭記》等書。
片頭、片尾音樂:微光古樂集The Gleam Ensemble Taiwan
Tags:
親子教養、親職教育與相關的心理學知識書一直是許多讀者關注的議題。近年頗為暢銷的親子教養書《圖解孩子的失控小劇場》,探討2~12歲孩子的日常教養關卡。雖是自法國引進,但是書中描述的親子互動狀況,許多都跟台灣很類似。作者逐一分析在衝突情境中,親子雙方各自的感受和思緒,即使對於成人間的互動也頗為適用。
同一書系近期出版的《懸崖上的學霸》,則在探究為什麼好學生也會崩壞?講述在美國菁英教養下成長的孩子們內心的故事。本集節目邀請到漫遊者文化副總編、也是親子書系的選書人張貝雯,來聊聊她對近年親子教養書的第一手觀察。節目精彩,請別錯過!
【精華摘要】
➤當前親子教養書的特色
主持人:就您觀察現在書市上教養書的趨勢?
張貝雯:每個人都是第一次當爸媽,雖然我們自己也有爸媽,可是或許都會對自己的爸媽有一些不滿、或者期待沒有被滿足,我認為這是教養書會出現的原因。
以前的爸媽可能都認為:「小孩有什麼難教?幹嘛看書?打下去、罵下去就好啦!」但是現在大家都想要擺脫權威式的家長,會覺得好像不應該這樣。現在的爸媽,會對於「爸媽的角色」有重新的想像或者反省。他希望成為不一樣的爸媽,於是就會去找教養書。這本《圖解孩子的失控小劇場》出版的時候,就受到很大的迴響。有讀者說:「我帶這本書回家之後,我先生居然有看耶,還說很有用!」因為教養書通常都是媽媽看,那這本書是連爸爸都看得下去。
主持人:這樣說爸爸們可能會抗議喔!
張貝雯:對,其實現在育兒的爸爸變多了,教養書的第二個趨勢就是更強調兩性參與。第三個則是大家更懂得需要面對壞情緒與負面的事情。過去比較壓抑,認為小孩是不可以哭鬧的,小孩沒有權利生氣。現在走向重視情緒覺察的年代,不管是親子教養書或成人心理學書,都很看重這個部分。比如,被討厭也沒關係,或者說,如何面對自己與他人的負面情緒。強調要跟不相關的人劃出界線,也強調要跟有意義的人連結,覺察情緒,然後做出區隔。
➤以圖像拆解衝突
主持人:《圖解孩子的失控小劇場》是一本教養書,但翻開時發現內容全部都是漫畫,是一本引人好奇的書。
張貝雯:這本書的法國作者本身就是心理諮商師,也是4個小孩的媽,不管是在家裡或是工作上,應對的親子狀況都很多。她特別著重在阿德勒的心理學,也辦了滿多父母成長班、工作坊,這本書的插畫家就是學員。他們覺得用圖像式的語言讓可能沒時間、或是看不下長篇大論的人,也可以很快地進入主題,所以他們就合作了這一套教養書。
主持人:所以不只這一本?
張貝雯:對,有一系列,第一本是針對2歲到12歲的小孩,第二本是13到18歲青少年,最後一本是談伴侶關係。很多人說伴侶關係大概從小孩出生之後就開始改變,因為有很多的變數加入。
➤台、法的文化差異
張貝雯:《圖解孩子的失控小劇場》這本書裡,35個情境都先用一張漫畫圖像呈現,讓讀者好像就身在那個衝突的場景中,再用步驟圖、流程圖來拆解這個衝突的原因是什麽,一步一步去分析。
主持人:但我們和法國必定是存在文化差異,這些分析適合台灣嗎?
張貝雯:在2歲到12歲的階段,其實大部分父母的育兒困擾是發展性的。比如生活自理、情緒控管,或是學校的同儕關係這幾個面向。翻譯過程中,我們對於語言的使用也有在地化的調整。不過雖然法國、台灣的教養情境會有文化差異,但是在「關心教養」這個前提上,可能已經找到讀者之間的最大公約數了。
主持人:這本書的內容反映出,法國的文化習慣是比較傾向去問「問題的本質是什麼?」,但這可能跟我們的習慣是不同的。我們比較傾向把事情給圓過去,解決問題就好,而不是探究本質。這是我覺得這本書的隱憂。
張貝雯:我覺得這是可能所有教養書的隱憂。所有的教養書作者都會強調:「我只是建議你。」 就跟祕笈型的書一樣,有練得會的人,也有練不會的人。練不會的人可能會抱怨這本書沒用啊! 所以這本書在前面35個情境之後,加了10個類似心法的提醒,不是教你遇到什麼問題就直接說什麼話,而是提醒「你有沒有聽到跟看見小孩」。
➤失控的小孩與失控的父母
主持人:這本書談的是失控孩子的小劇場,但有時失控的小孩背後其實有失控的父母。當父母把小孩問題化後,可能不知道自己才是失控的來源 ,給孩子很大壓力。
張貝雯:沒錯,剛好近期我們出了一本新書《懸崖上的學霸》,是一位美國作家訪問美國收入排名前20%的家庭,如何培養他們的小孩。英文書名是Never Enough ,永遠都不夠。
主持人:什麼東西不夠呢?
張貝雯:覺得孩子表現得不夠好啊!例如在班上排名第一,那在全校是不是也可以排前五名呢?美國高中升大學是很競爭的,雖然學校也多,可是如果要進頂尖的長春藤名校,在成績、才藝、社團等等各方面的經歷、表現都會考量進來。許多自身是菁英的爸媽可能覺得:「我的小孩可以的!只要稍微推他一把就好!」結果就越推越推到不可控制……。●
主持人:吳家恆,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系畢業,英國愛丁堡大學音樂碩士,遊走媒體、出版、表演藝術多年,曾任職天下雜誌、時報出版、音樂時代、遠流出版、雲門舞集、臺中國家歌劇院。除了在大學授課,在臺中古典音樂臺擔任主持人之外,也從事翻譯,譯有《心動之處》、《舒伯特的冬之旅》、《馬基維利》、《光影交舞石頭記》等書。
片頭、片尾音樂:微光古樂集The Gleam Ensemble Taiwan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閱讀隨身聽,聆聽導引:
➤線上聆聽
延伸閱讀
閱讀隨身聽S11EP9》社會學者戴伯芬/挖掘台灣礦業歷史,近身素描女性勞動身影 ft.《末代女礦工》
你那邊,現在是白天還是晚上?已回到家,或是在通勤的路上?無論什麼時間、地點,歡迎隨時打開「閱讀隨身聽」。Openbook閱讀誌企畫製作的Podcast節目,... 閱讀更多
閱讀隨身聽S11EP8》大稻埕食家昌正浩/街頭小吃的起承轉合 ft.《大稻埕滋味——迪化街食家的早餐物語》
你那邊,現在是白天還是晚上?已回到家,或是在通勤的路上?無論什麼時間、地點,歡迎隨時打開「閱讀隨身聽」。Openbook閱讀誌企畫製作的Podcast節目,... 閱讀更多
閱讀隨身聽S11EP7》山岳探險作家崔祖錫、雪羊(下)/與自然融合,追尋未知的遠方,沒有極限!
你那邊,現在是白天還是晚上?已回到家,或是在通勤的路上?無論什麼時間、地點,歡迎隨時打開「閱讀隨身聽」。Openbook閱讀誌企畫製作的Podcast節目,...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