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生命起落的過程是平行的迴圈:范亦昕《倒退走在餘暉裡》ft. 林薇晨

作家林薇晨(左)及《倒退走在餘暉裡》作者范亦昕。

曾獲多項文學獎肯定的文壇新秀范亦昕,多次入選九歌年度散文。近日出版的首部散文集《倒退走在餘暉裡》,收錄歷年創作精選,試圖書寫成長的殘忍與溫柔,猶如火焰的善惡明滅。新書出版之際,出版社邀請作者范亦昕和作家林薇晨,對談散文的質地與書寫意涵,本文是對談側記。

文字整理、攝影:九歌出版社

座談一開始,主持人九歌出版社總編輯陳素芳描述,范亦昕在《倒退走在餘暉裡》寫到生命的不同景色,是透過她自身的觀景窗,讓讀者可以看見成長的疏離和拉扯。從在臺北居無定所的生活,寫到天真地認為可以自行火化愛貓的遺體,范亦昕的文字壓抑又乾淨,始終都不為展現激烈,沒有描繪控訴或迫害,而是以靜謐的筆觸書寫著,一種自覺、自省的情感,像是面對熊熊大火,仍然決心溫柔擁抱。

范亦昕說,談到散文集,常認為是需要擬定主題去撰寫,但她認為,寫下日常生活中每個當下的體悟,也會隱隱連成一個主題。回到散文最根本的意義來說,也許就是生活的記錄。她將這場對談主題命名為「平行的迴圈」,也是意指人們日復一日的生活,像是生命的起落最終會繞成一個個圓形,而在諸多平行的圓形中,生命將與歲月碰撞而變得柔軟。

➤如果格格不入,就自成一格

作家林薇晨與讀者分享她閱讀這本書時,對〈早晚的事〉這段文字特別有感:「智齒和脾性都是渾然天成,它們沒有選擇地長成這模樣,在無法被阻斷而不斷壯大的日子裡,不自覺地開始推擠碰撞到了身邊的其他存在,於是自己痛苦,也使他人難受,發炎、紅腫、痛。最終強制被拔除,留下了空洞洞的痛。」她說,這可以看見作家自我養成的過程,因為發現了自身的格格不入,或始終站在邊緣的位置,才可以去體會所有的異常。這是范亦昕寫作給人的明確感覺。

范亦昕解釋為什麼會用拔智齒這個過程,來形容自己的成長、述說人變得柔軟。一旦水平智齒因橫向發展而壓迫到前排的牙齒,牙齒會潰散般變得歪七扭八,所以必須拔除無用的智齒。范亦昕覺得,她自身的個性彷彿就是一個水平智齒,因為讓人感到疼痛,所以必須被矯正,好比生命中可能有些事情就是必須發生。  

林薇晨指出,《倒退走在餘暉裡》這本書裡,經常出現「調整」這個意念。例如〈調音師的午後〉,范亦昕寫調音師為一架老舊的二手鋼琴調音。為鋼琴定期調音,是為了讓它的音準長期維持在正常的水平,猶如人也需要定期調整,才能平衡、穩定。

她不禁揣想,作者是不是對於某種矯正或調整,有種像是執念或偏執的情感?或者作者一直面臨生活中各式各樣加諸於身上的壓力?「亦昕的散文呈現一種關於強烈規訓的觀察:必須要調整自己才可以合格。」林薇晨說。

自己是不是個矯正的偏執狂?范亦昕笑著說,其實調整可以用在許多不同的面向。例如〈調音師的午後〉,每一架鋼琴都有它自己的特色、個性,甚至有些琴鍵的聲可能相差了一兩赫茲的頻率,但也沒關係,因為那才最符合它的樣子,「到底什麼樣的展現,會是大家喜歡的、會符合這個社會可以接受的?可能我內心深處一直在思考這件事,於是在寫〈調音師的午後〉時,把調音這件事呼應到自己身上。」

➤餘暉亦是餘灰,燃燒之後餘下的珍貴風景

講座中,兩位作家談到關於家人的情感。范亦昕透露,曾經有件耿耿於懷的小事被她寫進書裡,是一場關於信任的玩笑。

小時候有一次過年,父親在眾多親戚朋友面前,笑稱她把保管的紅包錢弄丟了。其實她沒有,然而沒人相信年幼的她,大家紛紛說小孩就是不會保管東西、不負責任云云。在那個當下,小孩對家人的信任瓦解。

范亦昕在幾十年後回憶,覺得這起事件真是「無聊的小事」,對於她父親可能也是。但時過境遷,只有她心裡手足無措的那個小孩明白,這件事是一道巨大的傷口,或是一道沒有被解開的結。

范亦昕書寫如何與家人和解的過程,若使用第三人稱時,她說這是尚未接受和理解這一切的時候,直到她覺得問題真正被解決的當下,她才可以好好寫出「他」就是她爸爸。而「他」的使用,也可以代表所有人,可能是任何人都會遇到的事情。范亦昕留給讀者一個隨性代入的空間,或許此刻有另一個人,也正在經歷同樣的事。

在書的後記裡,范亦昕寫道:「『餘暉』唸起來也是『餘灰』。生命是一場轟然的烈焰,經過的、揮別的都是餘灰,是珍貴的餘物。而我所寫下的一切,也正是我一路走來一路燒盡後,回望而去最珍貴的一片風景。」

她認為時間是一直燃燒的,下一刻就沒了,而燃燒之後堆積出的是此刻,以及我們即將面對閃著光的前方,繼續往前走下去。范亦昕說:「希望大家可以關注生活中,各種類似美好的小事與所發生的美好的瞬間。」

倒退走在餘暉裡

作者:范亦昕
出版:九歌出版
定價:32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范亦昕

1991年生於桃園,落腳台北數十年,國北教大語創所畢,現職行銷企劃。相信寫作是魔法(或者是巫術),能蠱惑人心或者撫順靈魂。作品偶爾見刊於報章雜誌、線上媒體等,作品多次收錄於九歌年度散文選集,曾獲鍾肇政文學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等。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點擊照片,查看職務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