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自由是什麼?需要時時去感受、思索與追尋:專訪2024年紐伯瑞金獎得主戴夫.艾格斯 ft.《守護者的不可能任務》

「自由需要不斷的覺察,才能確保你是真正自由的。」這是戴夫.艾格斯(Dave Eggers)訪談中令人印象深刻的觀點。

懷著興奮緊張的心,透過筆訪方式與艾格斯談論2024年紐伯瑞金獎作品《守護者的不可能任務》,理解他身為非營利機構「826 Valencia」創始人,長期關注兒童教育的信念與行動,進而挖掘《守護者的不可能任務》創作背後的豐富故事。

➤故事靈感就在日常之中

故事該如何選擇敘事者?這是個大哉問。尋找敘事的聲音,宛如在幽暗隧道中踽踽獨行,不斷嘗試從日常中找尋靈感,等待那一瞬間的微弱光亮。由於艾格斯多年前曾寫過一篇以狗為視角的短篇小說,令他驚豔的是,那樣的敘事角度竟喚醒內心非常自然的一種聲音,靈感來得迅速又毫不費力,彷彿源源不絕的泉水。從那時起,艾格斯就一直渴望能再次觸及那種聲音。他說:「創作《守護者的不可能任務》時,選擇小狗約翰尼斯的聲音,意外帶來一種解放感,使得故事顯得更為流暢自然。」

敘事角度除了在寫作中帶來解放,在閱讀時也得以體會。例如故事主角小狗約翰尼斯在公園中奔馳,自由如箭,抑或是公園裡樹林蒼鬱濃密,藤蔓糾纏攀垂,在在提醒讀者自然的無限開闊與生命力。令人好奇的是,這個公園真實存在嗎?艾格斯說:「我挑選的動物大多真的生活在我家附近的公園裡,也就是金門公園(Golden Gate Park)。這是美國最大、也最美的城市公園,它非常廣闊、野性十足,而且動物很多,書中的場景大部分是根據這座公園的元素描寫的。當然,書裡也有很多地方不全然是真實的金門公園,但它確實是整個創作的靈感來源。」


舊金山金門公園。(圖源:維基

日常生活的觀察結合獨到的想像力,就像新翻土壤冒出的嫩芽,挺直綻放、吸收陽光後,虛實交錯成這個優美又有智慧的故事。故事裡的獨眼松鼠桑雅一開始相當害羞,後來默默成為主角約翰尼斯的後盾。除了獨眼的松鼠之外,故事中還有愛和人類的箭比快的海鷗、老是遲到的浣熊,每個角色都生動得像是我們日常裡的朋友。

這些角色其實都是來自艾格斯的生活經驗:「當我在芝加哥郊區長大的時候,有一隻獨眼松鼠每天都會來我們家後門討食物。獨眼松鼠這個角色就是來自我們家的這位『朋友』。而在人類社會中,我也認識幾個人,不管他們和一群朋友相處多久,總是表現得像是在打擾別人。我希望桑雅擁有那種不安感,儘管她最後在自信心上有了巨大的成長。」

➤自由的探討與隱喻

一個好的故事不僅能立即攫住大小讀者的關注,同時也可以打破年齡與觀點框架。一翻開此書,映入眼簾的是來自作者的堅定提醒,提醒讀者摒棄以往的閱讀思維,確保沒有人會把書中的動物當作是人的象徵,才能讓故事真正與讀者連結。

艾格斯真誠地回應對於解放作品的看法:「畢竟這些動物角色不能代表任何人類,不論是活著的還是已逝的。一旦讀者能擺脫將角色對應到人類的誘惑,這本書的故事和角色才能真正獲得自由。故事真的就是關於這些動物本身而已。」

舊有的詮釋框架一旦崩解,新世界便如晨光破曉般展開,閱讀不再只是理解,而是一次次反思的旅程。於是,我們可以從作者精心創造的故事場景中,領略到文學與藝術的美好,例如美洲野牛的柵欄、牽繩意外、海鷗貝朗擺脫最後飛行的傳統、山羊海倫的自我標籤,最後到約翰尼斯本身的身分認同與追求新世界。

從具體到抽象的層層隱喻,延伸出對於自由的探討,反思自由是需要付出代價的。例如約翰尼斯從未被關進籠子,也從未被繫上繩索,因此他對自由的感受是絕對的。任何對這份自由的侵犯,他都無法容忍。相對的,書中那些寵物狗則代表一種妥協,牠們是被飼養的生命,命運掌握在主人手中,儘管牠們偶爾得以享受一些自由的片刻。


《守護者的不可能任務》內頁插圖。(圖源:amazon

從強烈的對比感受到衝突與掙扎,理解自由的複雜度與價值,艾格斯道出對於自由的詮釋:「自由需要高度的覺察,才能確定你是否真的自由。至於故事裡生活在柵欄中的美洲野牛,則象徵著我所反對的那種圈養動物的狀態。等到牠們終於有機會獲得自由時,卻早已不再明白什麼是自由。」看似簡單的情節設定,卻清晰梳理自由的本質,一層層的探究善惡,一步步牽引自由的共鳴。

此外更有趣的地方是,故事的場景設定在一座小島上,動物角色們一開始並不知道有個更廣闊的大陸存在。不禁讓人聯想到自然與人的關係,抑或是自我中心主義的觀點。

主角約翰尼斯一開始生活在公園中,以為公園便是全世界。如同大多數人一生的前半段,都是在一個很小的環境中度過的,而且認為那就是整個世界。或是像現今的青少年缺乏真實世界的體會,也許從來沒有接觸過自己家六個街區以外的區域。小島與大陸的設定,是否正是一種對自我中心世界觀的溫柔反諷?

對此,艾格斯的回應像是一個充滿人生智慧的長者,清楚提點命題核心:「當你意識到這個世界是如此龐大,而你自己是如此渺小時,總會經歷那種思想上的衝擊。但如果你願意離開那個安全而熟悉的世界,外面有無限多的事物正等待你去探索。」

➤藝術體驗帶來的衝撞與反思

閱讀精彩故事之外,此書盈滿著藝術體驗的樂趣,例如約翰尼斯專注聆聽他人故事(比如山羊海倫)、或是他對建築物與街頭畫作的好奇。原來藝術體驗就在平凡日常中等待我們去發現,讓蟄伏已久的聲音與感受得以被覺察,緩緩打磨掉外在的面具,以沉澱出更加澄澈的真我。

艾格斯在青少年時期花了很多時間學習藝術,欣賞到來自世界各地、不同時代的畫作時,感受到強烈的震撼,發現藝術是一扇通往截然不同世界的大門。於是,我們明白為什麼他總形容街頭畫作為「混亂矩形」,他說:「原來藝術家能夠把超現實、令人不安、或極為宏大的意象,濃縮在一個框框裡,這點我一直覺得很奇特。而對一隻第一次看到畫作的狗來說,這種感受簡直就是充滿刺激。」

即使刺激,依舊是必經之路,如此才能在日常中挹注新觀點,學習聆聽自己的聲音,成功尋找自我價值,如同故事裡的郊狼。而現實之中,作者成立的非營利教育組織「826 Valencia」如同是理解孩子的入口,強調讓孩子創作自己的故事,圍繞著孩子「生而為人」的權利與價值,展現兒童的多元性與獨特性。

艾格斯強調:「現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給孩子一個說自己故事的機會。我們已經和孩子們一起創作圖書長達23年了,作品太多,所以我們成立了『國際青年圖書館』,就在826 Valencia對街,收藏了超過1000本來自世界各地年輕人創作的書。」這是多麼令人欽佩的社會行動!


設置於826 Valencia對街的國際青年圖書館。(圖源:826 Valencia 粉專

➤不被遺忘的聲音

筆談最後,問艾格斯想跟臺灣讀者說些什麼呢?可以想像他臉上帶著一抹微笑,從字裡行間流瀉而出的謙遜與熱情,寫道:「我感到非常榮幸,也希望有機會拜訪喜愛故事的臺灣。」

無論是創作《守護者的不可能任務》,或是艾格斯所參與的社會行動,都有著如郊狼的善良、包容與熱忱,並且期待更多人願意參與「不可能的任務」——支持孩子創造自己的故事。艾格斯的提醒更像是一記警鐘,提醒著我們孩子與故事的力量:「如果沒有孩子的聲音,人類的合唱就不完整,因此我們正努力確保他們的聲音不被遺忘。」

quan_qiu_hua_de_shi_dai_w300.jpg 守護者的不可能任務The Eyes and the Impossible
作者:戴夫.艾格斯(Dave Eggers)
譯者:王翎
繪者:尚恩・哈里斯(Shawn Harris)
出版:小麥田
定價:56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戴夫.艾格斯(Dave Eggers)

戴夫.艾格斯的作品《守護者的不可能任務》是紐伯瑞金獎獲獎之作,他也曾獲得美國國家圖書獎、普立茲獎和美國國家圖書評論家協會獎提名。著作包括《明天,很有可能》、《揭密風暴》、《怪才的荒誕與憂傷》、《國王的全息圖》等。

戴夫.艾格斯創立了獨立出版社McSweeney’s,也是培育兒童、青少年寫作的非營利組織826 National的聯合創始人,826 National是一個遍布全美的教育中心網絡,為各種背景的孩子提供免費輔導。

譯者簡介:王翎

臺灣大學外國語文學所畢業,現專事筆譯。譯作有《塵之書三部曲II:祕密聯邦》、《好故事能對抗世界嗎?》等書。

繪者簡介:尚恩・哈里斯(Shawn Harris)
以《你見過花嗎? 》一書榮獲凱迪克榮譽獎,也曾為戴夫‧艾格斯作品《她的右腳》插畫,榮獲Orbis Pictus榮譽圖書獎、美國圖書館協會傑出圖書獎和 《出版人週刊》年度最佳圖書獎。其他作品包括入選《時代》雜誌最佳兒童讀物的《公民能做什麼》、《每個人都醒了》、《雪中的北極熊》等。


點擊照片,查看職務說明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報導》台漫挑戰日本連載:蓋亞文化攜手漫畫家張季雅、AKRU、韋蘺若明、作家護玄出擊

蓋亞文化今(8/1)日宣布台日共製計劃,並啟動在日發行規劃。首波選書以「絆:百年前的台灣」為主題,包含《北城百畫帖》、《採集人的野帳》、《青空下的追風少年》、《芭焦的芽》、《蕉兵戰時記》、《山間料理人》等6部本土漫畫,經過日方監修與翻譯後,一口氣上架至Comic Cmoa、ebook Japan、LINE MANGA、Kindle、Piccom等等超過30個日本電子書平台。

首發選書中,《青空下的追風少年》於去年獲頒日本國際漫畫賞金獎,《芭蕉的芽》也於今年獲頒銀獎,在日本的發展十分看好。

蓋亞漫畫部總編輯李亞倫說明,選擇「絆:百年前的台灣」作為首發主題,是基於長期以來的台日友好,日本民眾對於台灣有濃厚興趣與高度熱情。因此首波選書以故事背景設定為日治時期的台灣漫畫為主,希望帶給日本讀者一個看似熟悉但又帶有新鮮感的台灣樣貌。李亞倫認為,透過歷史視角切入,或可有效吸引對台灣文化好奇的日本讀者。

除此之外,從8/12到年底,共有3部由台灣漫畫家、蓋亞編輯部及日本漫畫編輯三方共同產製的漫畫,將於日本知名漫畫雜誌連載。

參與連載的包括漫畫家張季雅的新作《怪島奇譚:不死少年與妖貓之旅》,該作品與KADOKAWA(日本角川)合作,9月24日將於漫畫雜誌《あすかAsuka》展開連載。

《怪島奇譚》故事設定在400年前的台灣,16歲的西拉雅族少年在一場戰役中不幸喪生,卻在陰錯陽差之下獲得妖怪能力而成為不死者,他試圖收服各地妖怪的同時,也見證台灣數百年來的變遷。

台灣作家護玄原著、漫畫家AKRU改編的《因與聿案簿錄》,是一部有靈異元素的推理懸疑漫畫。預計於8月12日登上朝日新聞出版的漫畫雜誌《Nemuki+》連載,網路平台則自8月15日開始連載。

《Nemuki+》連載過伊藤潤二與諸星大二郎的恐怖漫畫,非常適合讓《因與聿案簿錄》於日本亮相。


《因與聿案簿錄》

此外,漫畫家韋蘺若明的新作《沒有明天的我們》,鎖定成年人的愛情故事與自我探索,同樣也將與朝日新間出版合作,11月30日於網路漫畫平台《アサコミasacomi》開始連載。


《沒有明天的我們》

3部台漫新作將採取台日同步,台灣將於GO原漫基地、CCC追漫台、BookWalker、Readmoo讀墨、KOBO等平台連載。

對此,李亞倫分享,由於日本漫畫市場看重「連載模式」帶來的曝光與宣傳,過往外譯的台漫日文單行本成效有限,因此本次登陸日本,採取更大膽的台日共製連載,挑戰讓台灣漫畫於日本直接面市。

為了確保作品在日本有足夠競爭力,蓋亞文化在內容製作上投人大量資源與心力。上架到日本平台的電子書均由台灣團隊自土製作,並邀請日本資深漫畫編輯進行專業監修與翻譯。而台日共製漫畫部分,更需要台日編輯跨海合作。李亞倫指出:「不管是對題材的看法、對分鏡的看法,到最後台詞怎麼修正、如何才能讓日本讀者也看得懂,這都仰賴大量的溝通。」

共製過程也讓人印象深刻。李亞倫舉例,其中一位漫畫家的分鏡畫了蠶要吐絲把自己捲起來,但日本沒有類似「作繭自縛」的成語或意涵,所以無法理解。「那我們就得選擇要用註釋說明這個部分,或是乾脆改掉這個分鏡,選擇其他表現方式。」他也笑說,文化差異必然存在,但希望那不會是門檻,「而是以有趣的樣子存在。」

從2024年春天成立東京辦公室以來,蓋亞跨出的這一大步,顯現該公司對於擴展台漫國際市場的決心,期待透過日本龎大的閱讀人口與市場規模,為台灣原創漫畫家開創更多元丶更具潛力的發展空間,解決長期以來國內內需不足的困境。


點擊照片,查看職務說明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2025-08-01 17:45
OB短評》#539揭開未知面貌的極品好書懶人包

七星物語

郝譽翔著,聯合文學,380元
推薦原因: 文   樂 
這一批乘願再來的聊齋怪談,有個人的私密心事,有歷史的幽怨纏綿,在明明滅滅的路燈下,有情眾生紛紛化作北投的地縛靈。這些不忍去的故事,為作者的清麗文筆和宇宙觀提供了一個絕佳的載體,讀之沁然有秋聲。【內容簡介➤

寵物仁神術

貓狗全身能量點圖解,平日保健、緩解症狀,自學觸療超簡單!
Jin Shin for Cats and Dogs: Healing Touch for Your Animal Companions
蒂娜.史敦普菲格(Tina Stümpfig)著,非語譯,橡實文化,480元
推薦原因: 議   實 
這套仁神術看來頗有兩下子,感覺像簡易版的穴位按摩加靈氣,汪喵在被施作一番後,立馬四腳朝天,任憑奴才拍下恥度無極限的不雅片。擼完貓狗後,還可以順便擼一下身邊人和自己,果真仁神。【內容簡介➤

我見夕陽與朝陽無異

孔孔著,印刻出版,350元
推薦原因: 文   樂 
孔曉莉以驚人的描寫力,循第一人視角,以視線特寫、堆疊物件與場景,帶領讀者進入一個創痛正在悄然生成的我的世界。她書寫對於「家」的後見之明,那些已然無法扭轉的變異與崩解,被重新打回混沌初始的時空裂縫中。藉由打破時間與空間的秩序,讀者仿若一同置身於曚昧與無措的碎片之中。本該因梳理不開的糾結、處處無路的痛感而來的不適感,竟因精彩的寫作心生叫好之意。【內容簡介➤

冷戰到底有多冷?

人民眼中的冷戰世界
Cold War Crucible: The Korean Conflict and the Postwar World
益田肇著,葉静嘉譯,臺灣商務,750元
推薦原因: 知   批   思   議   樂   益  
以韓戰為主軸,細說剛熬過二戰的人們如何「被」進入冷戰狀態,國際政治的複雜博弈,一一轉嫁爲庶民的感官世界。作者立論精彩,檔案功夫卓越,同時也提供了一種國際架構來解讀白色恐怖。後記中對學習歷史的質疑尤爲深刻,極具辯證度。【內容簡介➤

興趣拯救人生!

취미가 우리를 구해줄 거야
宅在家(방구석)著,彭欣喬譯,行路出版,420元
推薦原因: 知   批   思   議   樂   益  
從「興趣」焦慮開啟的一場「興趣」大地遊戲。作者認真地想將讀書、慢跑、游泳、酒、音樂等……甚至一般的日常舉止,變成興趣。一頁8個格子,就抓住了每種「興趣」逐步附身的神髓。過程中的歪歪斜斜、跌跌撞撞,帶點刻意造作卻又誠實、奮鬥的姿態,很是可愛。既是擺脫無趣的指南,也讓我們反思日常生活的內涵。【內容簡介➤

從考古看甲骨

文字裡的古代中國(野生動物篇)
江柏毅著,貓頭鷹出版,630元
推薦原因: 知   樂 
一眾古老文字排開,都還是尚未經過複雜人世洗禮,原始初生的模樣,質樸可愛。趣味與解謎樂趣的加乘效果,打開了一條通向上古世界的通道。加上以「考古」為寶圖,引領你我彷若進入初開洪荒的侏儸紀世界,那些如今避居一隅的動物,個個鮮活地徜佯於數千年前的大地上。經此一遊,我們既探明了文字的身世,也見到文明的初章。【內容簡介➤

五衰

梁武帝的末五日
祁立峰著,印刻出版,400元
推薦原因: 文   樂 
這部本格派的歷史小說,用功嚴謹,不玩花招,本本份份重塑了5位梁朝人物,完成一輪心理分析,補充正史所不能及,甚至有願為稗官野史的志氣。喜聞樂見本土作家未曾放棄對中國歷史的話語權,並端出一部風格出眾的歷史小說。【內容簡介➤

愛因斯坦的骰子與薛丁格的貓

友誼、競逐與背叛,兩位偉大物理學家為統合自然的不懈努力,如何引領對萬有理論的終極追求
Einstein’s Dice and Schrödinger’s Cat: How Two Great Minds Battled Quantum Randomness to Create a Unified Theory of Physics
保羅.哈朋(Paul Halpern)著,吳那譯,臉譜出版,520元
推薦原因: 文   樂 
死活喵之薛丁格與相對論之愛因斯坦,兩位大咖神仙打架,相愛相殺,一般人鴨子聽雷的量子論戰,忽然也變得清楚明白。爭推理,爭意氣,爭上位,不就物理甄嬛傳?如此這般寓教於樂的科鬥劇,正是科普寫作的硬道理。【內容簡介➤

西村培漫畫套書:《再見了,皆娜同學》、《結冰路》

さよーならみなさん、西村ツチカ短編集アイスバーン
西村培著,大塊文化,600元
推薦原因: 設   文   樂 
這兩冊漫畫像秋乃小姐在中陰,退去晨間劇的表皮,開始各種微妙的飄。所有的事件都在夢遊,遊走在意味與意義的邊緣,卻又如此之清明,之輕盈,之氣定,引出一個個還沒被命名的情緒。這絕不可能造假,只能是西村的本色演出。《北極百貨》是檯前,《皆娜同學》是幕後,《結冰路》是潛意識。【內容簡介➤

作業簿

附別冊《筆記簿》
飛鵬子著,松鼠文化,350元
推薦原因: 文   樂 
飛鵬子一向擅長短打得點,此次為這部顯然國小作業還沒寫夠的詩集,設計了海量選擇題。從猜字謎、換概念、語素拼接到邏輯跳躍,既是令人莞爾的頭腦體操,又是作詩機關的風格練習,而且稍不留意就一刀見骨,砍入名為世界的基本結構。【內容簡介➤


識性.計感.判性.想性.題性.用性.學性. 閱讀趣.特性.公


點擊照片,查看職務說明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