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母親節.體驗世界》詩人吳俞萱:在世界各地活出喜悅的生命,成為比孩子更瘋狂的媽媽
如果要以一句話來描述詩人吳俞萱,或許是「不安分的靈魂」。成為母親後,她的不安分化作推動生命的滾燙引擎,帶著孩子滿世界跑,周遊列國,甚至放膽涉險,讓兒子小川擁有與眾不同的生活體驗。
訪問進行時,台灣天色漸暗,視訊那端身在德國柏林的吳俞萱,頂著一頭精靈氣息的極短髮席地而坐,近午的日光籠罩客廳,她綻開微笑。現年7歲的小川在旁安靜聆聽參與,大人間語氣逐漸嚴肅,他便自在離開,去做喜歡的事。
讓每個成員能自由自在去做喜歡的事,可以說是這個家的核心精神。
➤讓自己跟小孩都過最想過的生活
曾在苗栗全人實驗中學擔任老師的經驗,讓吳俞萱在小川誕生前有如「當過100次媽媽了」。當時她跟學生幾乎24小時都在相處:有戀愛中的孩子坐在吳俞萱房內織打圍巾;有難過失措的孩子說出傷心事在她房內嚎啕大哭。
「那時我常想,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大人,來陪伴這些孩子?
吳俞萱眼神清澈的繼續說:「小孩是看著大人的背影長大的,我怎麼活,

➤與孩子站在未知這條線上,一起摸索
問她自認是怎樣的媽媽?吳俞萱的答案是:想被孩子挑戰、跟孩子一起成為初學者、比孩子更瘋狂。
她解釋,挑戰指的並不是親子間的對立,而是希望孩子「不聽話」:
至於跟孩子一起成為初學者,則可呼應到吳俞萱一家接近游牧的生活型態。
她在《沙郡年紀》讀到李奧帕德(Aldo Leopold)說:「應把土地想像成一種生物機制,
吳俞萱說:「要浸泡在鮮活的自然之中,
有一天,吳俞萱跟小川共讀完繪本《影之島》,

2022年夏季,吳俞萱離開花蓮,與愛人和孩子二度赴美,前往新墨西哥州攻讀印地安藝術學院創意寫作研究所。
沉浸文學的時光外,她除了安排新墨西哥州公路之旅盡情探索,並四處造訪民主學校,邊玩樂也邊學習觀察,足跡遍布美國、祕魯、法國、德國、保加利亞、土耳其。

吳俞萱享受與孩子共同探索世界的歷程。評估風險後,
今年還過不到一半,她已與家人穿梭於世界各處:

「衡量現實狀況,知道怎麼自我保護、應變之後,去做一些跨過社會隱性制約的事。總是有各種意外存在,但我試著在各種事情上比他瘋狂。我想要把孩子培養成勇於冒險、勇於去想像的人。」吳俞萱勉勵自己比孩子更瘋狂,也常自問:要怎麼不讓自己的已知去干擾小孩的未知?能不能站在未知的線上共同摸索,同時允許孩子發展想法跟行動,成為有主體性的人?
這份精神,從她2020年的臉書貼文貫徹至今:
童年就是盡可能地晃遊、盡可能地打開經驗的世界、保持身心的野性,在愛之中而不為愛命名。等到小川長大一些,再慢慢透過知識所帶來的視野,穿透事物的表象去整合那些破碎而真實的經驗,慢慢從無限複雜和浮動的訊息裡,抓出一個相對清晰的圖像,去鍛鍊和鞏固自己的直覺。

➤訪問小川
Openbook:小川有喜歡的書,想跟大家分享嗎?
小川:創造學校、創造車子(如果我是設計師系列:《如果我是汽車設計師》、《如果我是學校設計師》、《如果我是房子設計師》),還有狗狗跟青蛙(《包姆與凱羅》系列)。
Openbook:在小川的心中,俞萱是怎麼樣的人?詩人或媽媽?(舉例:很自由、很有自己想法,或讓你很快樂的媽媽)
小川:讓我快樂的媽媽,讓我很快樂的媽媽!(高興地說)
Openbook:跟俞萱會一起做什麼?
小川:跟我一起煮飯,還有學英文。
吳俞萱:我們會一起看繪本,會一起搭便車,出去冒險。(看向小川)早上的時候,我們會陪你騎腳踏車或溜直排輪去柏林民主學校,然後,讓你自己待在那裡去過你自己的生活。我們下午、傍晚會怎麼樣?我們去接你回家,跟你聊天,聽你講在學校發生的事、喜歡的女生。然後就一起煮飯,有時候一起看電影。我們每天晚上睡前會怎麼樣?
小川:快樂的事、感謝的事、還有成長。
吳俞萱:我們每天晚上會有一個固定的儀式,就是要講自己今天快樂的事、感謝的事,有什麼成長。
Openbook:小川一開始說,俞萱是讓你很快樂的媽媽,可不可以跟我們分享跟俞萱相處時,快樂的事?(小川沉默)還是沒有特別原因,跟俞萱相處就是很快樂,是這樣嗎?
小川:嗯!(篤定)

小川:讓我快樂的媽媽,讓我很快樂的媽媽!(吳俞萱提供)
➤吳俞萱的推薦書單
- 《我的海盜父親》,大衛・卡利(Davide Calì)作,葛雷羅(Maurizio A. C. Quarello)繪,柯倩華譯,大塊文化【內容簡介➤】
推薦對象與原因:父親編造自己是海盜,但小孩發現父親只是一名礦工。當他跑去礦場,看到父親房間貼了海洋的照片,小孩忽然有了新的感受。礦工必須在完全漆黑的山洞中工作,跟他父親渴望的海盜生活完全不一樣。小孩最後爬上梯子,把父親的海盜旗掛起來,他想鼓勵父親就算做礦工,也可以繼續把自己當海盜。想跟家長分享這本書。我們不要小看小孩對於真實的承受力跟轉化現實的能力。《我的海盜父親》是讓家長去感覺、看見小孩魔法的一本書。
- 《敵人》,大衛・卡利(Davide Calì)作,沙基.布勒奇(Serge Bloch)繪,吳愉萱譯,米奇巴克【內容簡介➤】
推薦對象與原因:「敵人」概念是被塑造出來的。當書中士兵躺在地洞看星星,就覺得有這麼多夢想,有這麼美麗的世界,我們到底為什麼要戰爭?他回到自己真實的感受,就離開了戰場。想要跟小孩分享的是,一定要找回自己相信的價值。乖乖聽令的小孩,要怎麼重新感覺到自己的心?怎麼脫離體制,脫離大家都遵行的價值?
- 《被生下來的孩子》,佐野洋子著,青林出版【內容簡介➤】 (已絕版)
- 《野溪怎麼了?》,莊詠婷著,尖端出版【內容簡介➤】
- 《影之島》,大衛・卡利(Davide Calì)作,克勞岱雅.帕瑪魯奇(Claudia Palmarucci)繪,穆卓芸譯,大塊文化【內容簡介➤】
- 《沙郡年紀》,奧爾多.李奧帕德(Aldo Leopold)著,李靜瀅譯,果力文化【內容簡介➤】●
受訪者簡介:吳俞萱
詩人。2022年夏天從花蓮的阿美族部落移居美國,就讀美國印地安藝術學院創意寫作研究所。為了跟兒子小川一起探索地球,曾在庇里牛斯山打工換宿,在美國的荒漠、法國的古城、紐約的河畔駐村創作,也曾一起踏上祕魯、土耳其、保加利亞、蒙特內哥羅、義大利……現在,為了小川的教育而移居德國柏林,每天活在那些讓心臟怦怦怦的飽滿瞬間。
2024母親節.自由之家》演員林辰唏:千萬別當完美「好」媽媽,照顧好自己,就有能力照顧孩子
「哈囉,我是仔仔。」演員林辰唏爽朗率真的聲音在電話那頭響起。進入正題前,林辰唏聽到被劃分為作風「不傳統」的媽媽,好奇反問:傳統與不傳統的界線存在嗎?對她來說,每個母親關愛孩子的方式有所不同,但本質一樣:「照顧小孩,完全是出自個人責任,和對孩子的愛的作用。」
以前,林辰唏卻沒想過這輩子會成為一個媽媽。
➤當兒子問她:「你為什麼不想要小孩?」
幾年前,和朋友聊天時,林辰唏說自己原本從沒想過會生小孩——還原當時的說法是:「我發誓我這輩子不可能會生小孩,我不想要小孩。」當她意識到兒子Bio一字不漏聽見對話時,已來不及踩煞車。
「一開始很緊張,想說『啊,糟糕!他聽到這段話會不會很受傷,覺得自己不重要?』」林辰唏第一時間擔心Bio的情緒反應,但他所做的第一件事,是提問:「你為什麼不想要小孩?」
林辰唏選擇誠實以對:「因為我覺得自己不會是一個很好的媽媽。我不想要長大。」當時Bio用稚嫩的眼神抬頭看著她:「不,你已經是很棒的媽媽了。」不到一分鐘的簡短問答,卻讓林辰唏感受到無比強大的支持力量。
如果沒有堅實的信任與愛,雙方不願意拋開大人與小孩的身分框架,這段愛的對話交流便無法成立。
她跟Bio的對話交流,是兩人還沒見過面,就先隔著肚皮開始了。
➤「我愛你,為什麼我要花錢讓你受苦?」
林辰唏有一次接下電影工作,得出國拍動作戲。當她後來發現自己懷孕了,便在出發前一晚,跟還是腹中胎兒的Bio說:「這個任務很困難,如果這7天後,你想要繼續跟著我,那我們就一起走下去。但如果你覺得沒辦法承受,我也完全可以理解。」幸好電影順利殺青,她跟Bio沒有失去彼此。
「後來忘了我跟誰分享這一段,他聽到就超級生氣!氣了一整晚,不跟我睡。」林辰唏笑著說。
Bio是氣她怎麼可以提出放棄緣分的選項嗎?林辰唏答,他在意的是——怎麼可以不愛惜妳的身體!
「他知道我們不可能會不愛他或拋棄他,所以不會有『你怎麼會叫我走?』的心情。但從小我們就常常跟他講,身體是陪你行走天下的重要工具,要好好照顧。所以當他聽到這個故事,他覺得我犯了大忌,『平常跟我講那麼多,自己都沒做到,天啊!』」她唯妙唯肖模仿Bio受不了的口氣,氣氛一片歡樂。
注重健康是身為家長的林辰唏,對孩子絕不妥協的堅持。當Bio走進商店看到滿滿糖果洋芋片,問林辰唏為什麼都不買零食,林辰唏的反應又是什麼?
「我就唸出成分表,讓他知道這些東西的製造過程用了什麼,對身體沒好處,可能造成肚子痛,或改變身體的平衡。」林辰唏模仿當時的口吻:「我愛你,為什麼我要花錢讓你受苦?」
年少時,林辰唏曾因作息及飲食失序,飽受皮膚疾患之苦,改善習慣復元後,意識到健康的重要性。5年前母親罹癌離世,期間曾親自照護的林辰唏,悲傷之餘亦感到強烈衝擊,後來也養成定期健康檢查、規律運動、營養攝取均衡的習慣,也對Bio耳提面命要照顧健康。
「我媽生病的時候,讓我了解到沒有照顧好身體的代價,其實是非常、非常可怕。所以我都會跟Bio說,隨時要去追蹤身體的需要。有需要,那你買沒關係。如果自己都覺得沒好處,那就不要選擇。自己評估,不是來問我。」她自認不是教條主義者,但有義務要好好說明,讓孩子觀察自身狀況後抉擇,不必事事尋求同意。
➤永遠退到孩子的後面去,做接住他的人
林辰唏生長於單親家庭,母親為撫養兩個女兒,白天當會計,晚上得到賣場兼差,身心都像繃緊的箭弦,教育方針則是「小孩有錯就打」。但林辰唏跟伴侶林導演堅持不打罵。Bio看到林辰唏氣到七竅生煙,還會主動伸出手臂:「打我是不是就比較開心?那你打我好了。」這讓林辰唏又好氣又好笑,回說:「我才不要打咧!」
成長過程橫衝直撞的林辰唏,因為愛挑戰權威而被國中老師認定為太妹,要求母親到校會談。這更激起她將錯就錯的叛逆好勝心,翻牆翹課、各種違規事項樣樣來。她在2023年出版的新書《我們都有體驗自由的能力:一個女演員的愛與生命告解》寫到,直到在母親病榻前,她才坦白這一輩子都是想要獲得母親認可。
這段經驗也影響她與Bio之間,追求對等的相處模式:「我知道不被了解的痛苦,這讓我想要貼近他、了解他,讓他去理解跟靠近這個世界,一路這樣長大。我一直提醒自己,要永遠退到他的後面去,只要做接住他的那個人就好,不是在前面帶他。他有自己的世界觀跟經歷,應該把他當作一個『人』,而不是一個小孩。」
問到會跟Bio談性向、自己性向流動的事嗎?林辰唏態度開朗坦然:「性向在我們之間是非常輕鬆的一個話題。我有跟兒子聊過,我喜歡女生、喜歡女生的什麼,但我也很喜歡男生、喜歡男生的什麼。」身為家長,她不會將LGBT的性向特殊化,而是一視同仁,對孩子強調:「每個生命都有自己的樣子。」
➤別把成為「好」媽媽作為人生目標
2020年10月,林辰唏成為《媽媽寶寶》Podcast駐站故事大使,並創辦個人Podcast節目「Bio媽咪講故事」。這份初衷,來自於和Bio長期收聽的「Dada阿姨說故事」主持人過世,節目停擺。「我就想,有沒有可能自己做這件事?」林辰唏抱著用朗讀聲陪伴孩子的念想,潤稿、唸讀、錄製、剪輯都自己來,後來忙於工作,一年後止步於第31集。
林辰唏笑著分享停更後,Bio如何督促她:「『你都沒有考慮你的聽眾嗎?你到底在幹嘛?』我說,可是現在很多很棒的故事平台也很好聽啊。他說,『你就是懶惰!』我說,不錯了啦,媽媽也錄了31集啊!夠你聽了吧?」現場又是一陣歡笑。
林辰唏打開話匣子,說起跟Bio平時的共同興趣:「我們常常一起聽國際新聞!前陣子南韓醫生罷工事件,他覺得醫生很辛苦,工作時數很長,應該讓醫生在正常的時間好好休息,不然怎麼幫別人看病?」擅長舉一反三的Bio,也提到平時自我照護的責任,「大家好好照顧身體的話,那醫生就不會那麼辛苦。」
林辰唏認為,面對複雜的議題與事件,家長應信任孩子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小孩會用澄澈的眼睛去看穿一切,其實孩子真的沒有那麼傻。」
她也隨著孩子的求知慾,拓展閱讀範疇:「他有太多想要了解的事了,當我發現自己傳遞知識的過程,是他學習的樣本,那就變得很重要。」從前為了演員功課閱讀文學小說來鑽研人性的林辰唏,成為母親後,長出對於哲學、科學、心理學、中醫感到好奇的觸角,也會找符合時事、與自然環境相關的書來讀。
訪談最後,她想呼籲各位母親:千萬別把成為完美的「好」媽媽作為目標。
「『成為好媽媽』非常痛苦。在意跟想要成為的模樣,中間會有個需要去演進的過程。如果生命中有『理想』的樣子要去達成,你可能離自己越來越遠,所以千萬不要成為好媽媽,只要成為能夠照顧好自己的人,就有能力照顧好小孩了。不管怎麼樣我們都盡力了。」林辰唏溫柔地說。
➤訪問Bio
Openbook:在Bio心中,辰唏是個怎麼樣的媽媽?
Bio:我心目中的媽媽是會支持我往前的動力。有時候會跟我吵架,有時候會讓我不開心。跟她相處,我得到了真正的愛。
Openbook:有沒有想要推薦給大家閱讀的書?為什麼?
Bio:我是喜歡《艾瑪的午夜謎團》,也是《世界需要怪小孩》作者。推薦《艾瑪的午夜謎團》是因為它很懸疑、很有趣,它很讓人恐懼,就會覺得,「嗚!到底是什麼?」而且主角的朋友希薇,轉變非常大。
➤林辰唏的推薦書單
推薦對象與原因:推薦親子共讀。吉竹伸介用一個完全不一樣的視野去講述死亡,讓死亡變得很好玩!看完這本書的時候,我們兩個就想,那我們也來畫我們的天堂筆記本!
推薦對象與原因:推薦給孩子。很喜歡岩村和朗筆下那隻小青蛙,看待事情的幽默感。
受訪者簡介:林辰唏
1990年生,暱稱仔仔或林仔仔,台灣女演員。2008年因拍攝機車廣告「彎道情人」中的亮眼外型受到矚目。曾拍攝多位港台歌手MV,包括五月天的〈突然好想你〉、方大同的〈小小蟲〉等。爾後開始拍攝電影、舞台劇,包括《第36個故事》、《消失打看》、《翻滾吧!阿信》、《殺手歐陽盆栽》、《神農氏》、《最後一封情書》等等。2013年因電視劇《罪美麗》入圍第48屆電視金鐘獎最佳女主角。2021年以迷你劇集《第一次遇見花香的那刻》拿下第57屆電視金鐘獎迷你劇集/電視電影女主角獎。2020年開錄Podcast節目「Bio媽咪講故事」,緩慢更新中。
【2024母親節特別企劃】系列人物專訪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