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題》《發現彩虹》:一場不同領域間的彩虹冒險
說到彩虹,你會想到什麼?我的答案有三個,首先當然是下過雨後,會在天上看見的自然現象;再來是它做為LGBTQ+社群的象徵;最後是我很喜歡的一首經典歌曲Over the rainbow。除此之外,好像沒有更多認識了。
但我從很小的時候開始,就對彩虹留下一個不太一樣的記憶,那就是:「彩虹是可以做出來的」。這個認知是來自當時讀的一本故事合集,其中有個故事,描述一對小兄妹想跑到彩虹底下,以便看得更清楚一點,結果鄰居叔叔告訴他們彩虹在很遠很高的天邊,不可能跑到,並轉而拿出裝了水的水杯跟噴霧器,告訴他們在院子裡就能做出彩虹,故事最後並鼓勵小讀者也親自試試看。

當時的我對這麼簡單就能「做出彩虹」半信半疑,因為故事裡沒有說清楚,那個宛如「魔術」般的手法背後是什麼原理。
➤光與水的魔法
《跨域探險隊:發現彩虹》第一個章節〈彩虹的科學原理〉中,就清楚完整地呈現了,原來這美麗的色彩是來自於光進入水滴後經由折射、反射及色散而產生的。射出角度的不同,解釋了彩虹顏色為什麼會以這樣的順序排列。書中也解答了故事中鄰居叔叔為什麼要「背著太陽按壓噴霧器」,因為光線的進出都在水滴的同一側,所以得背對太陽且面對雨/水滴,才能看見彩虹。
彩虹的科學原理看起來「簡單」,但現今我們對於光和彩虹的認識,其實是經過許多哲學家及科學家不斷提出觀察,在前人的基礎上修正,檢驗與測試自己的理論,我們才對光有了更多的理解,進而解開彩虹形成的祕密。包括彩虹有幾種顏色、光是什麼顏色、光的行進方向等等,從公元前300年亞里斯多德提出看法開始,一直到西元1666年,牛頓以三稜鏡發現白光是由多種顏色的光組成為止,這趟解謎之旅竟然耗費了近2000年的時光!(註)

而順著陽光和水滴兩個要素往下延伸,《跨域探險隊:發現彩虹》作者戴維斯(Rachael Davis)進一步介紹了各種彩虹:霓、虹、雙胞胎彩虹、反射虹、被反射虹……這些看起來有點像又不太一樣的彩虹,來自於陽光不同的反射次數、穿過雨滴跟反射的先後順序,以及下雨的次數。
繪者唐文嘉的插畫不只在書中稱職地提供了視覺上的輔助,她更露出精彩的一手,將這些彩虹全部集中在一個畫面上,不僅富有美感,更具體清楚地呈現出這些彩虹的差異。這樣的奇景絕非憑空想像,事實上,在2022年時,彰化鹿港就曾經出現過5道彩虹並存的罕見美景。
讀到這裡,不知道有沒有讀者跟我產生一樣的困惑:既然「陽光」可以形成彩虹,那月光呢?彷彿要回應我的疑問,戴維斯立刻接著帶領讀者探討不同類型的光穿透不同類型的水滴時所產生的現象。雖然要親眼看見這些奇特的自然現象並不容易,但藉著兩位作者的圖文,還是稍微揭開了這些自然現象的神祕面紗。
這裡容我賣個關子,將閱讀的探索樂趣留給讀者。看著這些可說是天時地利之下才能出現的景象,不禁也好奇起來,究竟光和水的排列組合,是否還存在著我們未知的發現呢?

➤多元的象徵
在科學的角度之外,戴維斯也踏進人文領域,分別從神話傳說、藝術、象徵意義等著手,追尋彩虹的身影。最讓人意外的,莫過於台中的彩虹眷村,竟也驚喜現身在書中。
雖然不同的文化和領域對彩虹的解讀有所差異,但我們可以粗略發現,這些故事、創作與應用,大多由彩虹的形狀、顏色,以及它的彼端/盡頭這三大共通點出發。例如日本、北歐和希臘,都有將彩虹視為「橋梁」或是通道的傳說。也許是因為它高掛天上,且有些虛無飄渺,這些彩虹橋要不就是供神祇行走或聯絡之用,要不就是做為人界與天界的連結。
臺灣的原住民族(泰雅族、太魯閣族、賽德克族),也有類似的文化觀。而彩虹同時出現的多種顏色,則常被視為多元、共融和平權的象徵。雖然未必7種顏色全部使用,但不管是宗教、種族或性別等組織團體,都不約而同以此豐富多彩的顏色來闡述自身信念。
目前以彩虹為主題的繪本當中,從科普角度切入的有《彩虹是什麼?》、《誰偷了彩虹?》,以及分別做為顏色認知書的《小鴨的彩虹》和以彩虹譬喻助人和分享之樂的《彩虹花》等等。《跨域探險隊:發現彩虹》如書名點出的,是一場在不同領域之間的探險,延伸的面向廣泛,說它是一本彩虹專著也不為過。
從古至今的人類究竟是怎麼對彩虹展開探索、賦予意義?不妨翻開這本書,一起看看各種你可能從未見過與想過的美麗彩虹及其奧祕吧!●

|
作者簡介:瑞秋.戴維斯 英國牛津大學數學學士畢業後,便於財經界工作。然而當母親被診斷出癌症末期時,瑞秋發覺人生如此短暫,應該將時光花在自己熱愛的事物上。因此她辭去工作,並於薩里大學攻讀英文文學碩士,進而成為一名全職作家,至今仍寫作不輟。目前與她的丈夫和兩個女兒居住於英國南部的漢普郡。 繪者簡介:唐文嘉 出生於中國,2017年畢業於美國馬里蘭藝術學院,主修插畫。在紐約工作與生活幾年後,於2020年定居於中國南京。作品受美國插畫年艦、美國插畫家協會、美國傳達藝術平臺與3x3插畫雜誌肯定。她合作的客戶包含《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大西洋雜誌》、DK出版公司與Airbnb等。 |
人物》在佛祖與媽祖之間:出家和尚唐墨走跳宮廟寫《臺北男神榜》
春日朗朗的西門町,作家唐墨身穿袈裟漫步走來,在人群中有些醒目,但很快便融入斑斕多彩的背景裡。畢竟在熱鬧的西區街頭,火鍋店、潮服店、夾娃娃機和尚未開張的酒館,毫無違和地同時林立,隱身在燈紅酒綠之間的,還有一間兩百多年歷史的台北天后宮。
主祀媽祖的台北天后宮,現址曾是日本時代的弘法寺,因此側殿小小的龕室裡,還供奉著日本真言宗的弘法大師。唐墨為真言宗出家和尚,每個月的弘法大師禪定紀念日,他都會來這裡協助法會。這天,他如往常穿廟而過,行經香爐和籤筒,在弘法大師前虔誠祈拜後,轉身,這回不是誦經,而是談起他最新散文集《臺北男神榜》的老城區宮廟之旅。
寺廟和潮店共居,台灣神明與日本佛僧並存,就像唐墨本人,從作家、大學講師,斜槓到出家和尚、脫口秀演員,看似突兀不搭的各種身分,他卻能自在遊走其間。
➤民俗的中間人
上網搜尋「唐墨」或本名「林恕全」,得到的資訊可謂包羅萬象——他可以農曆過年在保安宮解國運籤,也會在俱樂部演出單口喜劇;他一手寫推理,一手寫歷史;他彈三味線,唱演歌,學南管,幾乎什麼都躍躍欲試。包括就讀世新中文系期間,「我最高紀錄一年投36個文學獎,全摃龜。」他本人補充。
眼前的唐墨,風格介於解籤法師與搞笑藝人中間,說話溫徐,舉止如常。七年級中段班的他,高中讀白先勇、張愛玲,開始寫散文,影響他最多的作家是林文月和樋口一葉。後來因朋友引介成為松本清張迷,一腳踏入推理,反而從推理小說出道,至今出版過《腥紅速寫》、《清藏住持時代推理》系列、《違憲紀念日》等作,涵蓋推理、歷史小說與散文。
他表示,相較於老一輩看不慣廟會儀式簡化,覺得禮崩樂壞,年輕人覺得陣頭和鞭炮很吵,身為中間世代的他,想藉《臺北男神榜》為自己的信仰寫點東西。同時,他也感到「民俗」逐漸成為地方書寫裡熱門的類型。
因此寫作前,他認真把同輩作家如楊富閔的《合境平安》、林徹俐的《附神》、吳明倫的《湊陣》等相關作品,都讀了一輪。結果發現,不論文學或非文學地方誌中的民俗書寫,「有鹿港人寫,府城當然不用講,嘉義人也都在寫,那是笑咱台北無人嗎?」於是「輸人不輸陣」的唐墨,決定來寫他最熟悉的老台北大小廟。
書中融合他的個人記憶流轉與宮廟文史踏查,從幼時拜關渡宮觀音為乾媽、在文山區隨尫公巡訪,寫到淡水的清水祖師大拜拜、艋舺的青山宮遶境,他以鮮活筆調走跳在廟會之間,爬梳安神立廟背後的先民歷史,搏桮問事暗藏的家族過往。燒香拜拜,乞龜求籤,是台灣的信仰民俗,也是唐墨從小到大的日常。
➤追蹤「在地」的足跡
雖然唐墨從大學時代便常走訪各廟、當香燈腳遶境,許多民俗知識就是他在進香團裡擠到轎班身邊「問」出來的,但即使功課做足了,寫作過程仍很「撞牆」。他苦笑:「本來初稿堆疊很多文史資料,後來自己看了覺得很噁心!」於是砍掉重練,刪刪修修,更著重從自身出發,比如談這塊島上的移民械鬥,「我想的是自己怎麼感受到的部分。」
〈萬善同歸〉便從他讀基隆高中時風靡的電動《世紀帝國》切入,移民史上的基隆械鬥與士林絕地大反攻,兇悍的三邑人與同安人交戰,呼應著遊戲裡的調兵遣將,「整張大台北地圖都有你我先祖逃跑的痕跡,雖然可恥但超級有用。《世紀帝國》最後一隊村民如果能找到黑森林中的一塊淨土,築起土堡城牆,就能偏安一隅。」
透過廟宇,過去的歷史重疊現在的腳步,不論是漳州人的開漳聖王、安溪人的尪公或同安人的霞海城隍,從互相踢館到上演大和解,人民也隨著神明,安家落戶。
唐墨自童年至今遷徙過台北士林、淡水、艋舺、文山區和基隆各地,再擴及父輩的老家宜蘭,信手拈來都是地方信仰和生活的交融。例如他家中從小暱喊媽祖為「姑婆祖」,阿公中元普渡會親自養肥豬公,阿嬤一年要按神明生日操持好幾回拜拜辦桌、用大灶炊粿。他從小愛吃粿,如今每逢大稻埕法主公廟聖誕,他固定乞龜一斤、還願兩斤,是食性,也是寄思於阿嬤。
角頭和宮廟叢居的艋舺三年前因疫情嚴峻封鎖時,他剛好落居在此。解封後,青山宮遶境舉行「煮油」儀式祭煞,巷間烤魷魚的攤車也隨之回歸。他寫油鍋灑酒燃起的焰光,交織著炭爐上的星星點火,久未見的阿婆再度推著攤車出現,他終於放下了心,讓人讀之同感疫後神明的保庇,心頭一暖。
有神之境,也跨越國境,他的外婆當年從山東遷台,一路從老家請來「老神」,置香爐安神桌,開始為人收驚解夢看風水。家族中有人遭遇生命難解之時,他隨長輩奔找通靈老師,幼時親近的士林夜市慈諴宮旁,便包含著一段他阿叔的擺攤人生。
唐墨強調民俗書寫「在地」的重要,強調自己下海來寫,「是為了逼出我的民俗咖朋友們——那些祖上幾代長居淡水或艋舺、廟裡柱子刻著自己阿公名字的人,都出來寫台北!」
➤萬般皆可通
巧妙穿插在信仰民俗之間的,則是唐墨回望自身的同志書寫。《臺北男神榜》開篇即病危,寫他韓國行回台後得猛爆性A肝住院,其實是接續上部散文《違憲紀念日》最末篇,也回顧了他曾經的夜夜縱情與放浪。不過,2019年在日本高野山真言宗正式出家後,他受持五戒,每天做早晚課,漸漸清心寡慾。
自稱「玩很瘋」的唐墨是如何受到佛光感召?「男同志另一個不為外人所知的特異功能,就是十個大概有十一個人都會說自己看得到。」唐墨妙言,男同志有橫跨兩性的特質,正如「看得到」的靈異體質,不也陰陽兩跨?原來重點都在「跨」。男同志如巫,都是要做一個媒介者。「信仰讓我跨到另外一個領域,我並不會通靈,但我可以告訴你六道輪迴,在另外一個空間是怎麼運作的。」
都說同志愛拜廟,那麼正信佛教和民間信仰不衝突嗎?怎麼調和佛祖和媽祖?「很難調和!」唐墨笑說從小跟著媽媽在家拜觀音佛,吃飯配淨空法師,是只信佛祖、不認宮廟「外道神明」的「佛教恐怖分子」。
後來讀多了文史資料,他發現包括關渡宮和北港朝天宮的開山住持都是和尚,現在廟裡主法的也都是比丘,甚至廟會活動都把觀音放正中、媽祖擺旁邊,「這讓我思考,爲什麼我們的佛教祖師要這麼做?」
從此他以恭敬心看待佛祖的超然包容,「人都會有心慌時,想要算命、收驚、求籤,但學佛之後,就知道這些求神問卜的結果是浮動的,呼應佛法說的『無常』。」除了看不慣殺生祭祀,他並不排斥這些傳統廟會,認為民間信仰要人行善的觀念和佛教相似,「只是佛法有更明確的『核心精神』來解答人生困厄。」
同時,從小對日本動漫畫如《犬夜叉》的興趣,也漸漸把唐墨帶往日本佛教密宗。接觸真言宗在台道場「住嚴院」後,覺得住職的開示很像心理諮商,禪修的體驗也帶點科學,吸引他逐步深入。
「但學到一個階段後,心想怎麼念來念去都同一套經?我想學《咒術迴戰》怎麼抓鬼啊!」唐墨話鋒一轉搞笑魂上身,解釋日本的佛教就像其他工藝傳襲,都需入門後才會傳授精髓,於是他便自然而然走入佛門更深處,出家為僧。
唐墨表示,日本佛教和尚不像台灣傳統認知的出家人,必須斷六親、閉門於寺,而較接近基督教的「牧師」,所以現在他仍寄居於塵世,一邊就讀世新中文博士班,生活以寫作為重。下本書他將書寫自幼著迷的「演歌」故事,藉此紀念甫過世的演歌天后八代亞紀。
寫作之外,他也導覽宮廟,跨足喜劇演出。在台上的他,披著袈裟開佛祖玩笑,從不諱言自己的同志身分。「對我來說,寫作和表演都是弘法的管道。」唐墨老神在在地開示眾生。
如同他的背包上,同時掛著青山宮遶境和彩虹旗的標誌,想必在他心中,已是「萬般皆可通,唯有佛法高」的境界了。●
作者:唐墨
出版:九歌出版
定價:30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唐墨
本名林恕全,世新大學中文系兼任講師。疑案辦網站內容主編。單口喜劇演員。臺灣推理作家協會成員。高野山真言宗僧人。曾獲林榮三小說獎、入圍臺北文學獎年金、文化部創作補助、國藝會創作補助等獎勵。出版小說《腥紅速寫》、《清藏住持時代推理.林投冤桃花劫》、《清藏住持時代推理.當和尚買了髮簪》、《濃度40%的自白:酒保神探1》以及散文《違憲紀念日》。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