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本書房》叩叩叩!有人在家嗎?走進圖畫書看房子

在主題為「打造理想家園」的閱讀課上,我選用《小王子》的一小段內文作為開場:

假如你告訴那些大人們說:「我看見一間用玫瑰色紅磚蓋成的房子,窗裡有天竺葵,屋頂上有鴿子……」他們無法想像得出這間房子。你應該告訴他們說:「我看到一間值得十萬法郎的房子。」然後他們才叫道:「多麼美呀!」

朗讀這段文字前,先請小朋友們描述心目中的「理想房子」。果然出現不少數字:3層樓、10個房間、能放進100箱水果(家裡從事水果栽種的孩子),或是價值1000元、20萬或100億……孩子們的數字很隨性。

然而數字中夾著奇思妙想:能放下巨型電玩的大房間;要有很高、很高,高到長頸鹿不會撞頭的天花板;或是可以恣意打球,球會自動彈回的大院子。

於是順著這些奇思妙想,我們一起共讀與房子有關的繪本,最後配合永續、環保議題,引導孩子們活用回收資源,動手打造一棟理想家園。畫設計圖時,可以從圖畫書裡找靈感。

繪本中有哪些特別造型的房子呢?

➤打開《糖果屋》瞧一瞧!


奧托·庫貝爾《糖果屋》(圖片來源:wiki

說起圖畫書中有特色的房子,第一個想到的便是《糖果屋》。要讓流落在森林中的漢賽爾和葛麗特拋卻陌生、振奮勇氣接近的房子,必然有它的吸引力。而巫婆想吃嫩嫩的孩子肉,自然也得花些心思,把屋子裝點得更吸引小朋友些。這棟香甜誘人的小屋,歷來出現在圖畫書中會是什麼模樣?

首先來看看創作於1909年(英國插圖的黃金時代),出自工藝大師亞瑟・拉克姆(Arthur Rackham)之手的糖果屋。拉克姆擅長精細又富想像力的描繪童話世界,構圖充滿故事張力。他將焦點聚在主角身後的屋子,餅狀屋瓦、奶油圓麵包鋪成的窗子——不得不說,美食也有時代鴻溝啊!

另一棟由魔幻寫實插畫大師安東尼・布朗(Anthony Browne)設計的糖果屋,有披薩或烤餅屋頂、小蕃茄或紅蘋果屋脊、長棍麵包窗台、一截鬆軟吐司……感覺可口一些,但高聳的樹幹,充滿夾殺氣息。

尼爾.蓋曼(Neil Gaiman)也重述了這對小兄妹的故事,寫成《漢賽爾與葛麗特》。在義大利插畫家馬托蒂(Lorenzo Mattotti)的設計下,這棟座落在黑森林中的女巫家像是由樹瘤構成似的,一團一團,一塊一塊,一節一節的堆疊成三層高。遠遠看,你發現它像什麼了嗎?這個版本所顯現的糖果屋,似乎較重深層恐懼表現,讓人情願饑寒交迫,也沒那麼想挨近。


《漢賽爾與葛麗特》內頁(大塊文化提供)

還可以參考其他繪本作家,如James Mashall、Emma Chichester Clark和Will Moses⋯⋯等,他們所設計的「糖果屋」,棟棟都卡洛里(熱量)破表!

就連繪本大師桑達克(Maurice Sendak),也曾在1998年為這則嚇得人皮皮挫的經典故事設計舞台場景和服裝。這齣歌劇是由美國知名舞台導演科薩羅(Frank Corsaro)為蘇黎世歌劇院主導,桑達克將薑餅小屋擴大成甜品農場,營造出神奇又不安的世界。在舞台上架設的那棟活跳跳版本糖果屋,充滿生命力,開門方式充滿魔幻暗示,彷彿大門開開關關,都會吼著:「我要把你吃掉~」

➤影子有了顏色~玻璃屋

如果將建材從糖果換成玻璃,第一個讓人聯想到的玻璃屋,應該是給植物住的花房、溫室。在法國經典圖畫書泡泡先生(Barbapapa)系列中有一本《花園》(Le Jardin),主角們就為喜愛種花養草的Barbidou搭建了一棟透明溫室,哇!這下連冬天都能吃到新鮮水果了。

巴貝.柯爾(Babette Cole)的《頑皮公主不出嫁》也有一棟用玻璃建造而成的塔樓,那是公主為刁難王子們所設下的通關考驗——想娶公主,得先爬上滑不溜丟的玻璃塔頂,救出塔尖的公主才行。不過這麼刁鑽的奇招,還是被史瓦斯王子給破解了。

閱讀這本圖畫書,未翻閱到這頁圖片前,請先想一想:我們可以構思出哪些登上塔頂的妙方呢?偷偷洩漏一點線索:滑溜是因為摩擦力太小,那麼想要止滑,該怎麼做呢?

溫室借重的是玻璃的透明採光效果,玻璃塔則具備光滑的特點,而在《普利斯奶奶的瓶子屋》書中,玻璃變成光線的藝術。這本取材真人真事的繪本故事,主人翁普利斯奶奶利用各種「撿回來的玻璃瓶」,為小鳥搭建戲水盆,為玩具娃娃搭造玩具屋。書中的瓶子屋不僅建材環保,光線更是一絕,可惜就怕遇到地震。

其實,也許不必整棟都用玻璃建造,若只留某些牆面鑲嵌彩繪玻璃,讓光線產生色彩,像教堂裡用各色玻璃拼貼的窗飾那樣,陽光就能變身畫家,在屋內大展身手。就像奧地利童書作家雅尼許(Heinz Janisch)和藝術家邦許(Helga Bansch)合作的《在某些日子裡》所描述的那樣:「在某些日子裡,所有的影子都有顏色。」網路搜尋一下,能找到不少利用玻璃生出色彩的知名建築實例喔。

➤爬上長腳的房子

不同的玻璃讓影子能夠產生色彩,當光線一移動,影子彷彿生出腳學著走路了。如果長出腳來邁開步伐的是房子會怎麼樣呢?請看:《聖塔菲的巫婆》。

這本圖畫書的故事背景設在新墨西哥州,插畫家湯米.狄波拉(Tomie dePaola)為巫婆設計的房子是西班牙風味的泥磚屋,建築工法有些像台灣的「土角厝」。泥土和著木料、草桿、砂石等就地取得的材料,還能調節室溫,屋主顯然非常愛地球!最特別的是,整棟房子用鳥腳撐起架高,只要巫婆一施咒或搔它癢,鳥腳屋便能聽懂使喚,四處趴趴走。

其實,鳥腳屋(或雞腳屋)是斯拉夫傳說中專吃小孩的女巫「芭芭雅嘎」(Baba Yaga)的住所,大部分描繪這位女巫故事的圖畫書,都能見到各具特色的鳥腳屋。比如繪本作家Blair Lent的《Baba Yaga》,書中的鳥腳屋便顯得華麗還散逸花香。

這種把房子撐起離開地面的工法,在東南亞也相當普遍。改寫自泰國搖籃曲的繪本《噓!Hush!》,繪者荷莉・米德(Holly Meade)便用拼貼加彩繪的筆法,勾勒這種防野獸、阻濕氣的建築物。


《噓!Hush!》內頁(小魯文化提供)

同樣將房屋架高,在《巴夭人的孩子》裡,我們看見撐起支架的另一端是海底。沒錯!他們是住在海上的人家,不管是跑道、遊樂場、餐廳或臥室,奔跑、跳躍、吃飯、睡覺全都在海上。


《巴夭人的孩子》內頁(信誼提供)

還有一款也像是讓房子長腳的建築,那便是搭建在樹上的「樹屋」。看似簡單的樹屋,搭建起來其實是一門大學問。在構思這類樹屋時,想到的首要條件便是樹種——哪一種樹木最挺、最壯?還能防蟲害?更得切記:別打擾到其他樹上的「原住民」。

如果需要多參考圖畫書中的樹屋造型,可以翻翻《噓!》書中兔子法蘭克福先生的家,或是《不歡迎大象》書裡最後接納所有人的那一棟。《如果你想蓋樹屋》是樹屋興建指南,另外在《需要房子嗎?老鼠小姐來設計!》書中,也出現不少「樹屋」建築。

一般樹屋是在樹幹平台上搭建房子,其實這是人類的思考。從動物角度來設想,他們的樹屋應該會是以樹幹為建築主體,然後在其中隔出不同空間來,像《最後一匹狼:對森林友善的探險》故事中,最後一匹狼、最後一頭熊和最後一隻山貓住的那棟房子那樣。這叫做「設計思考」:設計該以使用者為中心來思考。所以,我們會如何設計出一處動物宜居的住所呢?

➤歡迎來到房子擬態動物園

提起狗屋、貓窩,一般說的是人們為愛犬愛貓搭造的家。但這裡要介紹的是蓋得就像動物外觀的房子。圖畫書中有琳瑯滿目、造型奇特的房子,《宅貓》主角住的便是一棟貓造型的建築。曾與許多生態及野生動物保育協會合作的插畫家布蘭登.溫佐(Brendan Wenzel)在此繪本中所繪製的貓宅,外觀似乎和繪本大師湯米・溫格爾為德國Kindergarten Wolfartsweier設計的貓形幼兒園頗為相似。


《宅貓》內頁(拾光工作室提供)

李歐・李奧尼在《世界上最大的房子》中設計了一間造型突出、色彩炫目的蝸牛屋。故事發展到後來,小蝸牛背著這棟太重、太奇特的房子,那兒都去不成。如果不考慮非得讓房子背在身上一起行動的話,蓋一座蝸牛造型的房子,其實挺美的!在保加利亞首都索菲亞,建築師Simeon Simeonov就設計了棟五層樓的蝸牛屋。


《世界上最大的房子》內頁(步步提供)

房屋建築需考量到居住者的使用習慣、可取得的建材、當地風土民情,當然還要兼顧住戶主張。

Jeremy聲稱家裡的禿鷲椅子把他的功課給吃掉了!老師根本不相信,決定來趟家庭訪問,這才驚訝發現,Jeremy說的都是真的——他家就是一座動物園!這是繪本《Animal house》中的場景,我們瞧見大猩猩造型的房子、蝸牛郵箱、野兔盒子、穿山甲枕頭⋯⋯哇,好熱鬧呀,讓我們的想象力大爆發!不妨也來放任一下想像力,設計出噴火龍造型的煙囪、魚鱗片的大門、毛茸茸的貓窗⋯⋯

➤房子就是一種生物

經典繪本《小房子》裡的房屋,在書頁配置上像一張人臉似的,與桑達克的舞台版糖果屋有些類同,同樣藉由窗戶、大門、門檻等設計,讓房子變得生動。實際上它的生機,是跟著居住者和周遭環境而生滅的。這本書中的小房子只能靜待變化,居住者操控了它的命運,但《Changer d’air》中的房子則主動出擊,藉由出走,改變四周氛圍。

這本繪本是法國插畫家Jeanne Macaigne的作品,內容描述一處「人、屋」宜居的社區,有一棟房子如同避風港似的,一直默默守護居住其中的人們。可是房子裡的住戶卻漸漸從和諧相處,日益轉為彼此仇視,惡言相向,甚至大動干戈。房子見著這些現象難過不已,最後「她」決定出走——舉家搬遷!

房子連夜拔腿啟程,帶著熟睡的一家人長途遠行,最後在一處自然野地落腳。果然,環境改變後,讓家人重拾親愛和樂氣氛,可是⋯⋯沒過多久,家人們又故態復萌。房子淚流成海,陷入沉寂。

跟著描述進入故事後,我們漸漸發現:這棟房子好像指的是「地球」。你我都是住在這棟大房子裡的居民,而我們是怎麼跟「她」共處的呢?當腳下土地受傷,頭上天空變色,我們就轉往下一站新宜居地,可是心態依舊,事態再度重演。書中的房子哭成淚海,讓你聊想到哪些氣候現象呢?

打開圖畫書參觀了好多棟房子,歸納小結一下,原來打造一間理想家園,除了需要考量其功能、建材、地點外,還要培養良好的使用態度——如何與之永續共好相處?

在《橘色奇蹟》裡,梅豆豆先生主張:「我的房子就是我,我就是我的房子。我的房子是我做自己的地方,它是展現我所有夢想的場所。」你夢想中的房子是怎樣的呢?她與我們的環境友好嗎?現在攤開畫紙,或使用各種回收材料,如:紙盒、包裝袋⋯⋯等,試著動手打造心目中的理想家園吧!


《橘色奇蹟》內頁(遠流提供)


點擊照片,查看職務說明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專訪》看見臺灣特有種的美,訪生態繪本創作者邱承宗《遇見五色鳥》

以生態繪本聞名的邱承宗,在親子天下一共出版了三部作品,依時序分別為《翠鳥》、《夜間觀察》,以及最新上市的《遇見五色鳥》。不過他說,《夜間觀察》在他內心的標準中並不歸屬生態繪本,而比較偏向文學性。生態繪本的創作需要經過長期的調查,所以他會以一本能讓自己「放鬆」的書做為情緒出口,讓自己能稍微轉換一下。

這三本書中,無論是觀察的時段、地點、對象、目的或觀察者的互動形式等等都不一樣,不只展現了生態觀察的豐富多元,也讓人看見過程中不期而遇的驚喜。看似相同,表現手法實則各有重點,透露出邱承宗在創作上求變的企圖。

眼尖的讀者應該都會注意到,邱承宗的作品畫面右下角都會有落款,包括我在內的讀者也許會好奇落款的原因、落款日期的不連續性,以及為何在新作中不見落款。他解釋,落款是向來作畫時的習慣,但近來有友人建議,既然已經出版成書,就無需再張張落款。

《夜間觀察》書頁中的落款日期順序跳動較大,是因為邱承宗原先希望能以浮世繪的感覺呈現,但始終無法獲得滿意的成果,於是作廢大部分原稿,只保留少數幾張滿意的畫作,才會出現不連貫的落款日期。他的創作向來是先有文字才有圖畫,他會先將想法寫成文章,一邊思考如何分鏡,並且留下註解,做為日後的參考來源。


《夜間觀察》中的落款(圖源:親子天下)

以過去帶孩子進行夜間採集的經驗為藍本創作的《夜間觀察》,是唯一在夜晚進行的觀察紀錄。故事從前蝴蝶頁的漸層暮色開始鋪陳,父子開車前往山區紮營,準備待夜幕落下後去「找獅子」——這當然是故事中老爸的玩笑話。帳篷外傳來的各種蟲鳴蛙鳴和鳥叫聲,正式啟動了父子倆的夜訪,最後以跨夜後的早晨作結,繼續更多的自然探訪。

夜晚的視力當然不比白天,但這份「曖昧不清」是亮晃晃的白日無法給予的。特別是接近尾聲時一片墨藍的跨頁,搭配上「小子睡得可真香,不過大自然裡的生物,有很多可是都還醒著呢」的文字,留下了想像的美好餘韻。


《夜間觀察》內頁(圖源:親子天下)

除了觀察時間的不同之外,若單以畫面來看,《夜間觀察》是三本書中「人」的占比最高的。讀者不只藉由這對父子的行動分享了他們的發現,同時也旁觀了他們如何行動,包括他們的行進、停頓、穿戴的裝備、如何使用手電筒探索身處的環境等等。

人的身影在《翠鳥》中還有少少幾個鏡頭,但到了《遇見五色鳥》,圖畫上則完全不見人類現身。如果把三本書放在一起讀,肯定能感覺到閱讀時產生了很不一樣的帶入感。同樣看著畫面,但更像直接以觀察者的眼睛追逐著鳥兒的移動,觀看發生的一切,再加上有如實況轉播的文字,臨場感更為強烈。

關於人物戲份比重的差別,邱承宗解釋這並非刻意安排。《夜間觀察》中人物出現的比例之所以較高,基本上與前述提到的創作屬性有關。


《遇見五色鳥》內頁(圖源:親子天下)

《翠鳥》以及《遇見五色鳥》除了觀察時段皆在白天,結伴同行的觀察者也從父子換成了兄弟檔,觀察標的則一樣同為鳥類。雖然書中並未明說,但這對兄弟事實上是同一組人馬,而《翠鳥》一開場提到的公園,指的就是南港公園。

雖說翠鳥和五色鳥是兩書的主角,但牠們都並非一開始就鎖定的目標。翠鳥是釣魚時驚喜的相遇,五色鳥則是在一趟慣常的散步中,由觀察螳螂而意外的遇見。從後記可以發現,會選擇這兩種鳥類,都來自邱承宗個人的經驗。不過,這兩本書的形成方式並不一樣,他解釋:《遇見五色鳥》是一開始就決定要寫五色鳥的故事,接著才進行系統性的整理;《翠鳥》則是在拍了大量照片後,才起心動念創作牠的故事。


《遇見五色鳥》內頁(圖源:親子天下)

這兩部作品雖然有許多相近之處,但在觀察者的互動上,《遇見五色鳥》的形式更接近《夜間觀察》。父子或兄弟間對話頻繁,年紀較長的一方扮演了提點、引導和說明的角色。而在《翠鳥》中,弟弟的自行觀察與描述佔了絕大部分,哥哥偶爾重點式地回應幾句。

猜想這樣的互動差別,應該源自於外出目的的不同。不管是《夜間觀察》或《遇見五色鳥》,即使沒有預設的特定觀察目標,仍是一趟以觀察為主的出門行動。這或許也是這兩本書分別將「散步」一詞加入書名副標的原因之一。


《遇見五色鳥》內頁(圖源:親子天下)

雖然讀者對內容自有解讀,但邱承宗提到,他的作品其實都藏有一個隱喻。比如《翠鳥》講的是戀愛中的男女,而且不只是主角翠鳥上演了一場求愛行動,畫面上出現的其他生物也有各種親密舉動。故事中雌鳥三番兩次飛走的「刁難」雄鳥,不但是翠鳥求偶時雌鳥會出現的反應,也呼應了隱藏在故事中的弦外之音。

而《遇見五色鳥》中兩隻親鳥合力抵擋松鼠,安穩保護了雛鳥的安全,不只為故事製造了高潮,更寄寓「夫妻同心,其力斷金」的意涵。除了以聚焦於樹洞剖面,將親鳥共同抵禦敵人做為故事的精采看點外,邱承宗也在其中藏了他「自認為好玩」的東西。

他分享,五色鳥的繁殖育雛過程是從挖樹洞開始,此時常被誤認為啄木鳥。敲出一個洞後,公鳥母鳥就會進進出出交接孵蛋,接著雛鳥從樹洞探出頭來,最後自立離巢。在這段生活史中,隱藏了畫家覺得不必說盡的趣味,也就是五色鳥在幼鳥時期吃葷,成鳥則轉變為以果實為主(例如牛奶榕的果實)的食性。


《遇見五色鳥》內頁(圖源:親子天下)

2020年《翠鳥》出版,讀者看見牠靈動的飛行姿態,以及求偶時的有趣互動。相隔4年後,我們再度從《遇見五色鳥》中看見親鳥如何通力合作,確保雛鳥能平安長大,感受到不一樣的生態之美與力量。如果能從閱讀的過程中引發對這些生物的興趣,進一步去瞭解牠們,甚至是親自觀察、著手記錄,那就再好不過了。

hui_juan_shui_hu_chuan_-di_yi_bu_-shang_.jpg 翠鳥
作者: 邱承宗
出版:親子天下
定價:380元
內容簡介

hui_juan_shui_hu_chuan_-di_yi_bu_-shang_.jpg 夜間觀察:一趟夜訪大自然的父子散步
作者: 邱承宗
出版:親子天下
定價:420元
內容簡介

quan_qiu_hua_de_shi_dai_w300.jpg 遇見五色鳥:探查育雛保衛戰的林間散步
作者:邱承宗 
出版:親子天下 
定價:42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邱承宗
 

1954年生,畢業於日本東京攝影專門學校,曾任《兒童日報》攝影主任、創辦紅蕃茄出版社。作品曾兩度入選波隆那兒童插畫展、亦曾入選德國國際青年圖書館白烏鴉獎,並榮獲金鼎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OPENBOOK年度好書與中時開卷年度兒童十大好書等多項大獎肯定。創作逾三十年,每每在新作品中嘗試新觀點與繪畫技巧,而其中不變的是貼近自然、描繪生命的熱忱與關懷。


點擊照片,查看職務說明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2024-08-03 11:00
島讀共同體》SDGs台灣議題書單100本:一本書照亮一處台灣角落

「永續」(Sustainability)是千禧年後最熱門的字眼之一。不僅環境談永續、企業談永續,我們日常食衣住行也開始在意來源是否永續。繼聯合國「千禧年發展目標」(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8項目標之後,聯合國於2015年續推「2030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並將核心目標擴大成為17項,藉此指引全球各國共同努力,改善世界關於環境、經濟與社會等諸多難題,一起攜手邁向永續。

如今SDGs 已成全球共通語言,更由下而上地贏得國際各城市、地區與組織的熱烈響應。Openbook閱讀誌自成立以來,舉辦好書獎迄今已7年,閱讀了超過兩萬本著作。其中的本土創作,有大半都圍繞著台灣這塊土地,且符合聯合國SDGs的目標價值,無論是環境保育、地方創生,甚至是性別、醫療等社會倡議,皆映照了不同面向的時代樣貌。

我們希望藉由SDGs呈現台灣出版的多面向關照,每本書都照亮了一個不為人知的角落,呈現台灣亟待處理的議題現場。這份超過百本的「SDGs台灣議題書單」,我們以Openbook好書獎歷年入圍/得獎好書為主,輔以其他重要的相關作品,更鼓勵讀者藉由閱讀好書來推廣實踐SDGs目標,召喚更多讀者展開行動,加入永續發展的行列。

SDGs1 消除貧窮SDGs2 消除飢餓

  • 《危殆生活:無家者的社會世界與幫助網絡》,黃克先著,春山出版,2022Openbook好書獎・年度中文創作,推薦語
  • 《無家者:從未想過我有這麼一天》,李玟萱著,游擊文化出版,推薦語
  • 《老窮奇幻紀事》,呂苡榕著,鏡文學出版,推薦語
  • 《茶室女人心:萬華紅燈區的故事》,李玟萱著,游擊文化出版,推薦語
  • 《社企是門好生意?社會企業的批判與反思》,徐沛然著,時報出版,2019Openbook好書獎・年度中文創作,推薦語

SDGs3 良好健康與福祉

  • 《小大人的血液課》,醫療財團法人台灣血液基金會、侯勝茂著,親子天下出版,2023Openbook好書獎・年度童書暨青少年圖書,推薦語
  • 《在宅醫療 從Cure到Care:偏鄉醫師余尚儒的翻轉病房提案》,余尚儒著,天下文化出版・2017Openbook好書獎.美好生活書,推薦語
  • 《我所去過最遠的地方》,陳宗暉著,時報出版・2022Openbook好書獎・年度中文創作,推薦語
  • 《斷食善終:送母遠行,學習面對死亡的生命課題》,畢柳鶯著,麥田出版,2022Openbook好書獎・年度生活書,推薦語
  • 《修復事典:被留下來的我們,不用急著好起來》,江佩津著,大塊文化出版,推薦語
  • 《一百零一個活下來的理由:如何面對自殺情結》,杜秀娟著,健行出版,推薦語
  • 《屋簷下的交會:當社區關懷訪視員走進精神失序者的家》,任依島著,游擊文化出版,推薦語
  • 《島國毒癮紀事》,李雪莉、曹馥年、楊智強、陳潔、《報導者》團隊著,春山出版,推薦語

SDGs4 優質教育

  • 《廢墟少年:被遺忘的高風險家庭孩子們》,李雪莉、簡永達、余志偉著,衛城出版,2018Openbook好書獎・年度中文創作,推薦語
  • 《童話陪審團:刑法篇、民法篇》,法律白話文運動著,親子天下出版,2022Openbook好書獎・年度童書暨青少年圖書,推薦語
  • 《用心點亮世界》,張文亮著,親子天下出版,2017Openbook好書獎・年度童書暨青少年圖書,推薦語
  • 《視障者的機智生活》,藍介洲著,時報出版,推薦語
  • 《好好吃教室:與孩子一起實踐的十四堂食育課》,劉昭儀著,大景文創出版,推薦語
  • 《拚教養:全球化、親職焦慮與不平等童年》,藍佩嘉著,春山出版,推薦語

SDGs5 性別平等

  • 《同志文學史:台灣的發明》,紀大偉著,聯經出版公司出版,2017Openbook好書獎・年度中文創作,推薦語
  • 《山地話/珊蒂化》,馬翊航著,九歌出版,2020Openbook好書獎・年度中文創作,推薦語
  • 《當我參加她外公的追思禮拜》,廖梅璇著,寶瓶文化出版,2017Openbook好書獎・年度中文創作,推薦語
  • 《阿媽的女朋友:彩虹熟女的多彩青春》,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著,大塊文化出版,2020Openbook好書獎・年度生活書,推薦語
  • 《我和我的T媽媽》,黃惠偵著,遠流出版,推薦語

  • 《台灣同運三十》,喀飛著,一葦文思出版,推薦語
  • 《房思琪的初戀樂園》,林奕含著,游擊文化出版,2017Openbook好書獎・年度中文創作,推薦語
  • 《遠方有哀傷,此地有我:從性侵受害者到倖存者,一段陪伴者同行的創傷療癒之路》,陳潔晧、徐思寧著,寶瓶文化出版,推薦語
  • 《不要在我月經來時逼迫我》,謝曉陽著,印刻出版,推薦語
  • 《直到夜色溫柔》,簡莉穎原作,廢廢子繪,臉譜出版,推薦語

SDGs6 潔淨水與衛生SDGs7 可負擔的潔淨能源

  • 《煙囪之島:我們與石化共存的兩萬個日子》,房慧真、何榮幸、林雨佑、蔣宜婷、余志偉、許震唐、林聰勝、吳逸驊著,春山出版,2019Openbook好書獎・年度中文創作,推薦語
  • 《海島核事:反核運動、能源選擇,與一場尚未結束的告別》,王舜薇、崔愫欣著,春山出版,推薦語
  • 《城中一座島:築堤逐水、徵土爭權,社子島開發與臺灣的都市計畫》,廖桂賢、張式慧、柳志昀、徐孟平著,春山出版,推薦語
  • 《日常生活的能源革命:八個臺灣能源轉型先驅者的故事》,周桂田、張國暉、杜文苓著,春山出版,推薦語
  • 《追火山:臺灣火山群連結起的地球與宇宙紀事》,宋聖榮著,野人出版,推薦語

SDGs8 尊嚴就業與經濟發展

  • 《血淚漁場:跨國直擊台灣遠洋漁業真相》,李雪莉、林佑恩、蔣宜婷、鄭涵文著,行人出版,2017Openbook好書獎,年度中文創作,推薦語
  • 《這裡沒有神:漁工、爸爸桑和那些女人》,李阿明著,時報出版,2018Openbook好書獎・美好生活書,推薦語
  • 《做工的人》,林立青著,寶瓶文化出版,2017Openbook好書獎・美好生活書,推薦語
  • 《我的黑手父親》,謝嘉心著,游擊文化,推薦語
  • 《萬能店員:我的便利、你的過勞,超商的社會代價》,張立祥著,游擊文化出版,推薦語
  • 《兩輪江湖的真相》,林昱樹著,任性出版,推薦語
  • 《台灣經濟四百年》,吳聰敏著,春山出版,推薦語

SDGs9 產業創新與基礎建設

  • 《超級工程MIT 01:穿越雪山隧道》,黃健琪著,木馬文化,推薦語
  • 《科學築夢大現場1》,劉珈均、魏世昕、ARRC前瞻火箭研究中心著,親子天下出版,推薦語
  • 《矽島的危與機:半導體與地緣政治》,黃欽勇、黃逸平著,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出版,推薦語
  • 《晶片島上的光芒:台積電、半導體與晶片戰,我的30年採訪筆記》,林宏文著,早安財經出版,推薦語
  • 《致命粉塵:石綿疾病,工業發展史中的職業病風暴》,王榮德、李俊賢、林良榮、彭保羅、黃怡翎、鄭雅文、蕭汎如、戴國耀、鍾佩樺著,社團法人台灣職業安全健康連線出版,推薦語

SDGs10 減少不平等

  • 《受苦的倒影:一個苦難工作者的田野備忘錄》,魏明毅著,春山出版,2020Openbook好書獎・年度生活書,推薦語
  • 《移工築起的地下社會:跨國勞動在臺灣》,簡永達著,春山出版,2023Openbook好書獎・年度中文創作,推薦語
  • 《移工怎麼都在直播》,江婉琦著,木馬文化,2022Openbook好書獎・年度生活書,推薦語
  • 《抵達安康》,高雅寧、王光輝、江婉琦、吳姿樺、周兆鴻、金其琪、洪敏真、宮相芳、徐俊文、陳亮妤、陳品鴻、彭翠瑛、曾祥宇、黃馨慧、詹佳惠、廖啟均、蔡佳璇、羅漪文著,聯經出版,推薦語
  • 《誰是外來者》,黃文鈴著,聯經出版,推薦語
  • 《沒有名字的人:平埔原住民族青年生命故事紀實》,方惠閔、朱恩成、余奕德、陳以箴、潘宗儒著,游擊文化出版,推薦語
  • 《無住之島:給臺灣青年世代居住正義的出路》,廖庭輝著,衛城出版,推薦語

SDGs11 永續城市與社區

  • 《回到滬之島:澎湖石滬與里海生活誌》,楊馥慈、曾宥輯著,裏路出版,2023Openbook好書獎・年度生活書,推薦語
  • 《我長在打開的樹洞》,程廷Apyang Imiq著,九歌出版,2021Openbook好書獎・年度中文創作,推薦語
  • 《我們,為什麼移居他方? 》,裏路編輯部著,裏路出版,推薦語
  • 《島內移民:移住嘉義美味新人生》,嘉義異鄉人(孫育晴)著,大塊文化出版,推薦語
  • 《老雜時代:看見台灣老雜貨店的人情、風土與物產》,林欣誼、曾國祥著,遠流出版,2017Openbook好書獎・美好生活書,推薦語
  • 《從釘子到鐵剪刀》,李志祥、許淑娟著,蔚藍文化出版,推薦語
  • 《城市溪流 —— 美崙溪》,寫寫字工作室出版,推薦語
  • 《反造再起:城市共生ING》,侯志仁、朱冠蓁、羅秀華著,左岸文化出版,推薦語

SDGs12 負責任的消費及生產

  • 《農的N次方1+2》,黃仁志著,前衛出版,推薦語
  • 《半農理想國》,賴青松、楊文全著,遠流出版,推薦語
  • 《身土不二》,寫寫字採編學堂著,遠流出版,推薦語
  • 《懷舊黑心食品》,劉志偉著,黑體文化出版,推薦語

SDGs13 氣候行動

  • 《我們的島:臺灣三十年環境變遷全紀錄》,柯金源著,衛城出版,推薦語
  • 《日常的中斷:人類學家眼中的災後報告書》,阿潑著,八旗文化出版,推薦語
  • 《一九一一,台北全滅:台灣百年治水事業的起點及你不可不知的重大水利故事》,林煒舒著,網路與書出版,推薦語
  • 《颱風:在下一次巨災來臨前》,雷翔宇、黃家俊、林書帆、林吉洋、莊瑞琳著,春山出版,推薦語
  • 《地震:火環帶上的臺灣》,林書帆、黃家俊、邱彥瑜、李玟萱、王梵著,春山出版,推薦語
  • 《地震100問》,潘昌志著,親子天下出版,推薦語
  • 《防災救命 ──地震、火災、颱風都不怕!》,高士峯、沈哲平著,光現出版,推薦語
  • 《種樹的詩人:吳晟的呼喚》,吳晟著,果力文化出版,推薦語

SDGs14 水下生命

  • 《鯨豚記:台灣首位鯨豚攝影師水下20年的夢想與堅持》,金磊著,大塊文化,2021Openbook好書獎・年度生活書,推薦語
  • 《黑潮島航:一群海人的藍色曠野巡禮》,吳明益、張卉君、陳冠榮著,大塊文化出版・2019Openbook好書獎.美好生活書,推薦語
  • 《造自己的船,環我們的島》,陳明忠著,釀出版,2021Openbook好書獎・年度生活書,推薦語
  • 《一個像海的地方》,林柏廷著,遠流出版,2020Openbook好書獎・年度童書暨青少年圖書,推薦語
  • 《沒鰭:陳素宜生態童話》,陳素宜著,小天下出版,推薦語

SDGs15 陸域生命

  • 《億萬年尺度的臺灣:從地質公園追出島嶼身世》,林書帆、諶淑婷、陳泳翰、邱彥瑜、莊瑞琳、王梵、雷翔宇著,衛城出版,2017Openbook好書獎・年度中文創作,推薦語
  • 《走進布農的山》,郭彥仁(郭熊),大家出版,2022Openbook好書獎・年度中文創作,推薦語
  • 《沒口之河》,黃瀚嶢著,春山出版,2023Openbook好書獎・年度生活書,推薦語
  • 《台灣惡地誌》,蘇淑娟、梁舒婷、吳依璇、劉閎逸、柯伶樺、邱峋文、黃惠敏著,野人文化出版,推薦語
  • 《看不見的雨林─福爾摩沙雨林植物誌》,胖胖樹 王瑞閔著,麥浩斯出版,2018Openbook好書獎・年度中文創作,推薦語

  • 《有靈.原民植物智慧》,鄭漢文著,麥浩斯出版,推薦語
  • 《The Small Big 台灣特有種1、2、3、4》,公共電視《台灣特有種》製作團隊著,木馬文化出版,2020Openbook好書獎・年度童書暨青少年圖書,推薦語
  • 《怪咖動物偵探》,黃一峯著,三采出版,2019Openbook好書獎・年度童書暨青少年圖書,推薦語
  • 《斯文豪與福爾摩沙的奇幻動物》,林大利著,親子天下出版,2023Openbook好書獎・年度童書暨青少年圖書,推薦語
  • 《哇!公園有鷹》,何華仁著,青林出版,2019Openbook好書獎・年度童書暨青少年圖書,推薦語

  • 《風中有鷹》,何華仁著,玉山社出版,推薦語
  • 《牠鄉何處?城市.動物與文學》,黃宗潔著,新學林出版,2017Openbook好書獎・美好生活書,推薦語
  • 《就算牠沒有臉:在人類世思考動物倫理與生命教育的十二道難題》,黃宗慧、黃宗潔著,麥田出版,推薦語
  • 《愛你喔,螢火蟲:都市公園螢火蟲復育記》,張文亮著,字畝文化出版,推薦語
  • 《小熊回家:南安小熊教我們的事》,黃美秀著,時報出版,推薦語

SDGs16 和平正義與有力的制度

  • 《反抗的共同體:二〇一九香港反送中運動》,馬嶽Ngok Ma著,左岸文化出版,2020Openbook好書獎・年度中文創作,推薦語
  • 《煙街》,沐羽著,木馬文化出版,2022Openbook好書獎・年度中文創作,推薦語
  • 《日常運動》,梁莉姿著,木馬文化出版,推薦語
  • 《為什麼要佔領街頭?》,何明修著,左岸文化出版,推薦語
  • 《樹的憂鬱》,梁莉姿著,木馬文化出版,推薦語

  • 《沒有信箱的男人》,夏曼‧藍波安著,聯合文學出版,2022Openbook好書獎・年度中文創作,推薦語
  • 《殘骸書》,陳列著,印刻出版,2023Openbook好書獎・年度中文創作,推薦語
  • 《白色畫像》,賴香吟著,印刻出版,推薦語
  • 《讓過去成為此刻:臺灣白色恐怖小說選》,郭松棻等著,春山出版,推薦語
  • 《靈魂與灰燼:臺灣白色恐怖散文選 套書》,陳列等著,春山出版,推薦語

  • 《流氓王信福》,張娟芬著,衛城出版,推薦語
  • 《判決的艱難:兒童性侵的爭議與正義》,陳昭如著,春山出版,推薦語
  • 《從前從前,火車來到小島》,黃一文著,玉山社出版,2021Openbook好書獎・年度童書暨青少年圖書,推薦語
  • 《What The法:法律誰說了算? 若你是法官, 你會怎麼判?》,公共電視、法律白話文運動著,時報出版,推薦語

SDGs17 夥伴關係

  • 《舌尖上的東協》,胖胖樹 王瑞閔著,麥浩斯出版,2019Openbook好書獎・年度生活書,推薦語
  • 《尋找台灣味:東南亞X台灣兩地的農業記事》,地理角團隊著,左岸文化出版,2020Openbook好書獎・年度生活書,推薦語
  • 《馬來西亞:多元共生的赤道國度》,廖文輝著,聯經出版,推薦語
  • 《前進印度當老闆:50位清華大學生的「新南向政策」》,方天賜著,清大出版,推薦語

 

點擊照片,查看職務說明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2024-08-02 11:29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