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以寓言換取預言:劉芷妤《樂土在上》新書分享會側記

繼《女神自助餐》之後,作家劉芷妤經過4年沉潛,創作一本假想台灣近未來的小說《樂土在上》。這是她寫給這座島嶼的愛與眼淚之歌,裡頭充滿對這個社會亂象以及公共議題的詰問,宛如一部意味深長的警世寓言。

「我今天有個很大的挑戰,就是不要哭!連哽咽都不可以有。」劉芷妤一從主持人手中接過麥克風,像是給自己一劑強心針般,許下這句諾言。熟悉她的讀者輕聲說了「加油」,書店店長更適時拋出一包衛生紙。雖然劉芷妤笑說:「看見大家都對我露出不信任的微笑。」但這恰恰證明她與讀者間的高度契合,以及非常「信任」彼此的支持與愛護。

➤帶水的地點:現流冊店hiān-lâu tsheh-tiàm?

分享會開始,劉芷妤向讀者們拋出了一個問題:「大家知道為什麼會挑現流冊店,作為這次新書唯一一場分享會的場地嗎?」而後又神神祕祕地說道:「其實原因很『樂土』喔!」攤開《樂土在上》的書衣,背後正是故事中「水沒市」的地圖。只要稍微留心觀察,不難發現「水沒市」其實就是台北盆地被水淹沒過後的樣子,而故事出現的第一個場景「紫微站」,對應來看剛好是現流冊店所在的大橋頭一帶。

《樂土在上》虛構了一個烏托邦世界,裡面的社會有一套人人都得遵守的準則。能夠過什麼樣的生活,當什麼樣的人,取決於你有多少「樂值」,甚至,從命名就能一眼看出你的價值:名字中擁有水字邊的人,意味著基因缺陷的低樂值。「因為我的立場非常鮮明,所以寫這本書並不介意被某一部分人討厭,但我沒有預料到會被名字裡面有水部的朋友討厭。」劉芷妤說。

而身為她「水部的朋友」裡,名字中三個字都帶水的現流冊店店長(洪沛澤),自然比任何書店店主都更適合舉辦這場新書分享會了。

「不幸的是,它並不是一部反戰小說。事實上如果你看到最後面,會發現它其實是一部引戰的小說。」劉芷妤繼續說:「在寫這本書的同時,大概可以想見會有一大半的讀者不會閱讀這本書。目前在某些書評區也已經看到有人直言『立場偏頗』。」然而,她卻一點也不介意,並且坦然承認。閱讀《樂土在上》就像是在虛構的世界中,映照現實景況的稜鏡。殘酷的是,你不得不承認它所折射出來的、不忍直視的醜陋,就是不偏不倚的真相。

《樂土在上》的故事雛形早在2013年時就已存在於劉芷妤筆下,當時的核心是基於反核議題開展:因為發生嚴重的核災變,整座島嶼籠罩在核變異的危險之中,而外界設法將島內的人封鎖住,避免災害傳播。不變的是,透過語言(被扭曲)的力量,描繪有意形塑的謊言,將人人避而遠之的惡地,轉為自認高人一等的樂土。

從2013年至今,《樂土在上》歷經11年的方向調整,演變成如今長達25萬字。期間劉芷妤也發表了為讀者所熟知的《女神自助餐》,書寫女性主義的議題,爬梳關於「厭女」的自身意識,以及旁人乃至社會的問題。

過程中,劉芷妤理解到:「如果還想繼續寫下去,我想寫的是,我真的在意的事情。」

那是關於社會環環相扣的結構問題,無法只針對個人或單一議題去評斷。因此,《樂土在上》從只觸碰核能議題的故事背景,發展成更全面討論社會中每個環節的互為困境,由此組織成一個宛如寓言的烏托邦。

➤「可是我真的在意的那個事情太難寫了。」

每個反烏托邦故事裡,都會有一個烏托邦。大部分小說裡建造的烏托邦,都帶有很明顯,為了「反對」而設置的概念。「但我想寫一個真的烏托邦,而真的烏托邦應該要確切解決現實裡的不對勁。」劉芷妤說。「樂土」作為連在地人都信得過的完美世界,究竟需要量身打造哪些制度,才能處理社會的癥結呢?

第一個要談的是關於性/愛、婚姻/家庭是否能夠脫鉤?寫完《女神自助餐》後,劉芷妤因應不少撰稿、講座的邀約談論過這些議題。當接觸到「多邊戀」、「性愛分離」等觀念時,對於她這個婚家制度下的女性主義者來說,還是備感衝擊。

然而劉芷妤覺得,說不定自己的衝擊感是來自於太過深植人心的舊有價值觀,那種理所當然只是跟樂土人剛好不同方向而已。加上她一直對於「不以血緣為依歸的社區/社群共養」相當好奇。這些價值觀的影響,不禁讓她思考,改變傳統制度,是否真能打造一個烏托邦?因此在建構「樂土」時,她將性、愛、婚、家完全分離,互不羈絆。

故事中有別於現實世界的觀念,還有金錢並非萬能。劉芷妤特別制定另一套標準,稱為「樂值」:縱使你的「樂幣」再多,若「樂值」不夠高,還是無法隨心所欲。而作為近未來的科幻小說,當然也要滿足許多科技高速發展後,帶來更快速便捷的生活方式。另外,樂土也打造了一個「解放雙手」的空間:你不想做的事情,有人或機器人替你完成,那些需要苦力、沾滿髒污甚至不道德不環保的工作,就交由「地球人」去做。

然而,烏托邦真的有想像中這麼美好嗎?假設上述改良制度皆有效執行的話,人類發展就能萬無一失嗎?

「假使改革是為了錯誤的目的而服務,很多制定初衷本來是好的,都有可能變成糟糕的樣子。」對應到不久前台灣發生的「青鳥行動」,劉芷妤笑說:「改革也會改成擴權的樣子。」書中雖然精心設計讓單一伴侶的觀念得以解放,也讓家庭與血親區隔開來,但在父權結構掌控的前提下,依舊無法變得更好,反而讓性別權益更加失衡。

至於創建「樂值」制度制衡「樂幣」,企圖讓金錢失去其至高無上的權力,也能在故事中看見問題的嚴重性。回歸結構的探討,樂值與樂幣兩套標準並不存在誰取代誰的走向,而是彼此互相連動造成雙重困境,甚至會混合系統中的其他問題,從而演變成結構上的多重困境。

這正是劉芷妤念念不忘,想要透過《樂土在上》傳達的最核心的價值──無論是金錢至上還是性別困境,或是其它更多不公義的社會議題,都是彼此牽一髮動全身的緊密關係。

所謂烏托邦,或許只是我們自以為渴望得到的生活,卻並非真正需要的海市蜃樓,正如當下我們對科技產品日新月異的追求。還有,將對他人的依賴視為理所當然,甚至自我感覺良好而高人一等,這個部分體現在〈系統通知〉篇章中,主人翁壤在渡船的過程中,遇到「地球人」為他們操作視為骯髒的水下工作時,極度輕視與避之唯恐不及的態度。對應到現實中,劉芷妤想要說的是許多人對於外籍移工的看法及其處境。

➤寫這本書,除了要有個支持你的老公,還需要做什麼功課呢?

一部嚴謹有系統的長篇小說,不能僅靠創意猜想完成,尤其《樂土在上》這樣一部充滿議題的著作,除了平時積累的社會觀察,也需要在寫作前閱讀許多相關書籍。諸如《真相製造》、《善良的歧視主義者》、《阿共打來怎麼辦》、《新疆再教育營》等社科類書籍,都是劉芷妤借鏡的案頭專書,除此之外,最令她苦惱的是一些技術層面的問題。

「我這輩子都沒開過船,也沒坐過幾次。」劉芷妤說,跨領域去克服難題,變成她最意想不到的「支線任務」。為了故事中的角色需要了解開船技能,她特地跑到漁港去請教船夫;為了搭建相較於「樂土」的化外之地,她找到位於南港一帶的能源之丘2.0,作為末日後供給化外居民們生活機能的想像基礎。然而,最挫折的竟是,要與ChatGPT商量如何淹沒台北盆地。

「我是個小說家,你是我的助理,你需要幫我找出淹沒台北盆地的方法。」

「抱歉,我不能協助你找尋任何形式的破壞或傷害。」ChatGPT如此正義凜然地回答道。

「為什麼會有人認為ChatGPT可以幫忙寫小說啊!」劉芷妤忍不住吶喊。

為了尋求這個對於故事來說至關重要的答案,但凡有奇幻小說創作者聚會場合,她便逢人就問,搜尋各種史地資料,甚至在某房地產網站上看見台北市將於2080年淹沒的預言式地圖。然而最終她在故事中寫下的,是相較於氣候暖化更殘酷的「人禍」。

➤誰會反對保護家鄉和自己深愛的人

在每一篇章的故事裡,每個主角立場都是反作者的。他們可能是完全服膺樂土價值的樂土人,也可能是看到事情有刻板印象但不自知的人。劉芷妤試圖換位思考去理解這些人的想法,前提是這些人並非壞人,而是長久以來被環境灌輸,長成根深柢固的觀念。故事中的主角身在樂土,不得已被教育成對扭曲的體制習以為常,從他們的角度來看,那是再自然不過的生存方式。

「什麼樣的人會反對保衛自己的家鄉?我想知道他們在想什麼。」劉芷妤說。書中的最後篇章〈琥珀酒館〉中,琥珀本是不屑服務祖國的語言天才,卻是打造「樂土」謊言的幫手。對經歷過極權殺戮的她來說,與其讓大家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不如佈下無法掙脫的牢籠,讓籠中的人活在桎梏之中而不自知,即便知道真相,也別激怒強權。

「不作為」才是保護自己與家園的方式——這是劉芷妤盡力去理解對立面的詮釋。她說:「雖然說我最後還是讓她(琥珀)照著我的價值觀走了,但我想我有理解到她的立場。」

《樂土在上》書中有劉芷妤費盡心力去理解的角色,自然也有她非常深愛共感的人們,那是在爭取自由的奮鬥中,被犧牲去名的先驅。「如果《樂土在上》有續集,如果最終他們贏回了自由,能夠寫自己的歷史,那麼有些人雖然來不及成為歷史上被記得的名字,但卻是因為他們,我們才有機會記得其他名字,以及成為被記得的那些名字。」

像是紀念那些曾經或當下正在為自由民主努力之人的側錄,劉芷妤說《樂土在上》是一部「寓言」,而非「預言」。她要用此時此刻的隱喻勸言,來換取將來不被實現的可能。

quan_qiu_hua_de_shi_dai_w300.jpg 樂土在上
作者:劉芷妤
出版:皇冠
定價:53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劉芷妤
 

無糖,半透明,曾經想要成為精靈但最後失敗了,中年危機是無法世故又不夠純真。
 
東華大學創英所畢業,比起描寫現實,更喜歡從幻想的角度回望世界。試圖以短篇小說集《女神自助餐》為拗折的創作魂復健,雖然貌似又因此被打了個半殘,但仍然努力著,希望自己無論在如何歪斜的世界行走,都能儘量走好直線。


點擊照片,查看職務說明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2024-07-26 18:00
閱讀通信vol.292》廢文不廢,一無所獲也很珍貴

向來四肢不勤、五穀勉強可分的通通編,讀完了本期封面三位大叔(喂!)精彩的上山下海故事,頓時也好想出門去看花看樹看海豚啊。(颱風剛過耶,先不要!!)

胖胖樹介紹了好多西遊記、航海王、電影、電視劇裡的植物,原來都是從佛經來的!還有愛(發)題(廢)字(文)的乾隆,第一次看到西洋來的xx草,不但興奮地叫郎世寧做個玻璃罩保護,還畫了葉子花蕊根根分明的超高清圖(讓他發廢文)喔。

但是,小說家吳明益和鯨豚攝影師金磊也說啦,「創作的日常大多是一無所獲」,漂亮的水花也是很珍貴滴🌊

更多帥氣大叔,請看本週閱讀通信。

本周其他精彩好文,請看以下嚴選文章:


【7/26~8/4活動預告】

通通編每週都在埋頭整理閱讀活動,就是為了週末給大家一些出遊靈感,本週活動都在懶人包裡啦!​​​​

7/26(五)

19:00-20:30
【注目作家展】《巴奈回家》新書分享會

地點:華山青鳥書店 ((台北市中正區八德路一段1號2樓,華山文創園區玻璃屋2F)【活動頁面

19:00-20:30
《樹豆知道: 排灣族vuvu農地的混亂與共生》【新書座談】 

地點:力瑪書店 (台東縣東河鄉都蘭村都蘭112號)【活動頁面

19:30-20:30
山女孩Kit 首部小說創作《腹語山》新書分享會

地點:台南政大書城(台南市中西區西門路二段120號B1)【活動頁面

20:00-21:00
《夢幻病》X《小路昨夜對我說》新書對談會

地點:台大誠品 (台北市大安區新生南路三段98號)【活動頁面

7/27(六)

14:00-15:00
《厭世說新語》花蓮新書分享會

地點:花蓮政大書城(花蓮縣花蓮市中山路547-2號3樓 )【活動頁面

14:30-15:30
台中|吳榮泰《123天環遊世界》新書座談會

地點:誠品台中園道店 3F閱讀書區 (台中市西區公益路68號 )【活動頁面

15:00-16:00
《小說家vol.1》新書分享會|誠品松菸店

地點:誠品松菸店 (台北市信義區菸廠路88號)【活動頁面

15:00-16:00
山女孩Kit 首部小說創作《腹語山》新書分享會

地點:誠品生活駁二店(高雄市鹽埕區大勇路3號 駁二藝術特區C4倉庫)【活動頁面

15:00-16:00
《大腦說明書》新書分享會 ​ ​ ​ 

地點:誠品新店4樓 (新北市新店區中興路三段70號)【活動頁面18:30-20:30

❖潮間帶講堂❖《巴奈回家:凱道.二二八公園的二六四四天 》新書座談
地點:城鄉潮間帶書店(宜蘭縣宜蘭市民權新路37號)【活動頁面

7/28(日)

14:00-15:30
《香鬼》新書芬享會

地點:嘉義.渺渺書店(嘉義市東區嘉北街101號)【活動頁面

14:00-16:00
《新竹六燃大煙囪》繪本新書發表會暨《二戰工業遺址新竹六燃THEN&NOW》分享會

地點:或者書店(新竹縣竹北市文興路一段123號)【活動頁面

14:00-16:00
從山、海、平原,看見臺灣島史——《臺灣史論集一》周婉窈新書分享會

地點:聯經書房(臺北市大安區新生南路三段94號)【活動頁面

14:30
重活,與記憶的技藝——《變成的人》X《夜遊》聯合講座

地點:紀州庵文學森林 2樓多功能空間(台北市同安街107號 )【活動頁面

14:30-15:30
《寫浮生。畫日常:傅子菁的美覺繪寫》新書分享會【忠泰蔦屋書店】

地點:忠泰蔦屋書店(台北市中山區樂群三路200號 忠泰樂生活 三樓大階梯)【活動頁面

15:00-16:00
阿旭《記得有人愛著你》新書發表會

地點:誠品松菸店 3F FORUM (台北市信義區菸廠路88號3F)【活動頁面

15:00-17:00
《實用與娛樂、奢侈與消費:臺灣百貨公司文化的流變》新書發表會

地點:郭怡美書店 2 樓後棟(台北市大同區迪化街一段129號)【活動頁面

7/30(六)

14:00-16:30
從「慢慢生活」學習做自然筆記

地點:恬野書(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二段32號)【活動頁面

19:00-21:00
【攝影書一夜展」過二真人讀書會】哲攝X現流冊店攝影書分享共讀之夜
地點:現流冊店(台北市大同區重慶北路三段25巷26號)【活動頁面

8/1(四)

10:00-20:30
寧夏八月,遇見我的異數生活

地點:The One生活概念店 (台北市10491中山區中山北路2段30號1樓)【活動頁面

8/2(五)

14:30-16:30
8月我們的文學夢|鄧小樺 我的文學夢:文學的私密與公共

地點:紀州庵文學森林(台北市同安街107號2F【活動頁面

8/3(六)

09:00-11:00
與繪本大師一起穿越時空:在澎湖

地點:澎湖生活博物館(澎湖縣馬公市新生路327號)【活動頁面

11:45-18:50
走讀支亞干:耕吧樹洞餐桌 Apyang《我長在打開的樹洞》ft. 郭熊

地點:花蓮火車站集合【活動頁面

14:00-16:00
折返跑的文化運動 《「藝術/運動」作為公共平台:當代藝術與社會運動之間》

地點:福利社 FreeS Art Space(台北市中山區新生北路三段82號B1)【活動頁面

15:00-16:30
徐華《Stay True保持真誠》作者分享會(台中)

地點:誠品台中中友店 11F環形書區(台中市北區三民路三段161號11F)【活動頁面

16:30-17:30
《溫度的正義》新書分享會

地點:政大書城台南店(台南市中西區西門路二段120號B1樓)【活動頁面

8/4(日)

14:00-16:00
離島出走 ft. 莊世瑩|尋回失落的海洋之心

地點:澎湖生活博物館 B1多媒體簡報室(澎湖縣馬公市新生路327號)【活動頁面

15:00-17:00
新書導讀分享會《順其自然——屋頂上的披頭四:傳奇樂團邁向分崩離離析的告別之作》Let
It Be——披頭的背水一戰

地點:金石堂汀州店(台北市大同區環河北路二段237巷8號)【活動頁面


點擊照片,查看職務說明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現場》在經典中也在餐桌上的植物:胖胖樹「走讀植物園:落地生根的熱帶植物」

7月13日(六)下午,Openbook島讀共同體的系列活動——「走讀植物園:落地生根的熱帶雨林」,在台北植物園的博愛路門口集合展開。在這個同樣的地點與季節,幾年前有董景生博士帶我們遊歷台北植物園的前世今生;這次則是由人氣自然生態作家胖胖樹(王瑞閔)來告訴大家,熱帶植物如何與我們的歷史文化和常民生活緊密相連。

胖胖樹其實一點都不胖,他頭戴棒球帽,身揹大背包,手裡還拎著塑膠袋,裝著要跟別人交換的樹苗,像個出野外的研究生般走近前來。他說:「我第一次到台北植物園就是在這樣的7月,那時中學放暑假,我自己從台中坐車上來。」

胖胖樹自2018年至今已出版了5本書,不僅第一本《看不見的雨林》和第二本《舌尖上的東協》接連獲Openbook好書獎,也兩度獲得吳大猷科普著作獎,以及金鼎獎。他笑說,剛開始寫書時還沒沒無聞,接到賀電「恭喜你得獎了!」的時候,還以為是遇到詐騙。

時隔數年,如今在場的學員顯然都是慕名胖胖樹超強的說書能力而來,即便聽聞植物園日前才剛遭遇雷擊、連日午後暴雨,都擋不住大家對這場活動的熱情。

胖胖樹最擅長的是探究植物的身世,走讀活動也從植物園的歷史說起。他說1895年日本人開進台北城後,很快就在小南門外買下這塊地(是的,不是搶奪而來或誰「送」的),隔年即創建「台北苗圃」,也就是台北植物園的前身。

「日本總督府為何急著要做這件事?」原來植物園的發展,與歐洲大航海時代有關,當時歐洲各國派出艦隊,在世界各地探索、冒險之時,會收集各種植物回國,建立植物園。而日本在明治維新之後設置植物園,除了想仿效西方列強誇耀國力,還意圖靠植物賺錢。


座落於倫敦西南郊的「邱園」,收藏約5萬種植物,是英國最大的植物園,於1759年開放。(圖源:維基)

「日本人想在台灣種熱帶植物,觀察是不是能活下來。比如日本帝國寄來第一包要台灣總督府試種的種子,就是當時日本人西化後一直很愛喝的咖啡。」

想理解這股西方吹來的風潮,故宮有幅郎世寧的畫作〈海西知時草〉,是很好的例證。畫上有乾隆皇帝的御筆題字:「西洋有草,名僧息底斡,譯漢音知時也。」乾隆對於這株西洋諸臣培育進貢的草能夠「以手撫之則眠,踰刻而起」感到很神奇,還命郎世寧做玻璃罩加以呵護。大家猜到這棵草是什麼了嗎?沒錯,就是含羞草(「僧息底斡」即Sensitiva譯音)。胖胖樹說,這幅畫加上題字,就像是乾隆龍心大悅發的FB動態。


「清郎世寧畫海西知時草 軸」局部(圖源:國立故宮博物院)

「進貢含羞草是英法串通好幾個國家一起幹的好事,目的是為了進御花園採集中國的奇珍異草。就跟第一個來到台灣的福鈞(Robert Fortune),薙髮留辮在大清臥底30年,是為了偷茶葉植株的動機一模一樣。」

胖胖樹說,回望歷史,可以發現一個帝國的崛起跟沒落,其實常跟植物息息相關。比方大清因為瘋東南亞的橡膠股票,才導致泡沫化,甚至挪用了蓋鐵路的錢,引發保路運動,甚至後來的武昌起義。

「所以,以後別只帶外國朋友去101,還可以來逛台北植物園。這裡有清朝的遺址、有日本炫富的開始、有二戰飛機打過的彈孔,也有國民政府來台後種的植栽,一個時代接一個時代。從這個角度看植物園,有沒有覺得這個地方很珍貴呢?」


台北植物園中設置了日治時期兩度來台採集植物的法國傳教士、植物採集家佛里神父(Père Urbain Jean Faurie)的紀念銅像。

2000年代開始,台北植物園為了更貼近民眾,增加了佛教植物區、植物名人區、民俗植物區、生肖植物區等各式各樣的分區規劃。


佛教四寶樹之一的黑板樹。

胖胖樹說,全世界有佛教植物區的植物園很少,他於2020年出版《悉達多的花園》,整理的佛教植物大概有80幾種,而台北植物園就約有50~60種。除了很多解說牌都是他寫的,有些植物還是他推薦種植的。

身為植物控,胖胖樹在佛教植物區撫著大樹,帶著大家遙想佛陀的誕生,不是讚嘆法喜、殊聖,而是「釋迦牟尼在那樣的地方出生,一定會認識很多熱帶植物。」

接著他突然戲精上身,將後背包置於胸前,演起大腹便便的摩耶夫人——那日,夫人在御花園散步,欣賞枝幹上開滿花的無憂樹,一時突然胎動陣痛,便隨手緊抓著身邊的無憂樹枝,佛祖旋從腋下生出,並向前走了7步,一步一蓮花。胖胖樹演完了夫人分娩,也學著佛陀說:「天上天下,唯我獨尊」,再走幾步,旋即指著眼前一朵碩大的花告訴大家:「在西雙版納的傳說裡,佛祖的步步蓮花,說的就是這個地湧金蓮。」


地湧金蓮花

佛祖在菩提樹下悟道、在黑板樹下傳道、在娑羅雙樹下涅槃,也經常用各種植物做比喻。然而無論歷史或佛典距離我們有多麼遙遠,胖胖樹總是有辦法將它拉到身邊,彷彿近在眼前。

他說:「去過印度的人就知道,那裡的菩提樹多得跟台灣榕樹一樣普遍,也肯定跟台灣很多榕樹公一樣,人們會在樹底下休息、下棋。佛祖在這麼熱的地方修行,坐在菩提樹下實在很合理。」

胖胖樹從佛教「種小因得大果」所指的孟加拉榕,講到電影《少年Pi的奇幻漂流》裡盤根錯結的奇幻島;從佛教宇宙中的須彌山,講到《航海王》裡索隆名句「九山八海無我不斷者」;又從九山八海裡的聖樹肯氏蒲桃,講到台語的蓮霧(梵文Jambu);還從藥師佛手持的藥王訶梨勒,講到陸劇《長安12時辰》裡的三勒漿。讓人不禁腦袋裡飛來飛去,充滿各種動態畫面。

胖胖樹說,全世界都是先有宗教行為(凝聚的儀式),才有後來的宗教信仰。佛經裡有很多植物,甚至記錄了稻米、甘蔗,其實就是記錄常民文化。從出生到死亡,能被科學印證的是知識,未能印證的就成為傳說。

「我很在意植物背後的文化,我的論文就是研究民俗植物學。相較於講解葉序對生這類植物型態的知識,我更想從大家的早餐吃什麼來談,像是豆漿、咖啡、稀飯、麵包,這些通通都是植物。」胖胖樹各種旁徵博引、信手捻來植物知識或趣聞,對身為聽眾的我們而言,這也是親近植物最舒適的方式。


胖胖樹所指即為台灣油杉

植物不像動物有獨立的動物保護法,因魏應充事件而受到關注的台灣油杉,過去曾列為《文化資產保存法》指定保護的珍貴稀有植物,這件事也讓胖胖樹更加確認——植物就是文化的一部分。

例如沒有文字紀錄的史前時代,是植物證明了東方與西方早在一萬年前就開始有交流。那時西亞的大麥、小麥已經進到東亞。

他還列舉我們生活中常見的蔬果,例如「胡」字輩的胡麻、胡瓜、胡桃、胡荽、胡蘿蔔、胡椒等,都是漢朝張騫通西域帶回的植物,因為大漢王朝管西方來的都叫胡。「番」字輩的番茄、番麥、番石榴、番椒(辣椒)、番菠蘿(鳳梨)、番荔枝(釋迦)等,則是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後,西方人從南美輾轉帶到東南亞的植物,而大明王朝管南方藩屬都叫番。其他,如菠菜是波斯來的菜、西瓜是西方來的瓜。

「植物來到台灣,每個命名也都關乎一段歷史。」他說,像釋迦的印尼文是Srikaya,是音譯加意譯的水果。番茄的台語無論柑仔蜜、柑仔得,或日文直譯的Tamato,字源都來自拉丁美洲的Tomate。酪梨的Avocado也是墨西哥拉丁文直接英文化,早期爺爺奶奶稱呼它「阿母跤躼」(意:媽媽比較高)。番石榴的台語其實叫林菝仔,是1980年代末期生產過剩,做成商品才命名為芭樂汁,所以芭樂是台灣獨有的新創詞,只有在地人使用。


寶塔龍船花據說是划龍舟時盛開的花,花序一層層相疊,狀似寶塔,因此得名。

「第一代的台灣飲料之光木瓜牛奶,是1960年代出現的產物,最早種植木瓜的馬雅人如果喝到可能會驚為天人。」因為木瓜怕冷,最北只到台北;而乳牛怕熱,最南只到台中,「溫帶動物跟熱帶水果在台灣交會,是美國於冷戰協防台灣推展酪農業的結果,是因天時地利人和而發生在台灣。」

從木瓜又講到了幹生花。胖胖樹說,熱帶雨林長很快,且可長到60-80公尺,其實不利動物協助授粉,因此花都長在下方。而且好像彼此講好了似的,會把開花高度跟時間都錯開。

「達爾文之後,上世紀都在講弱肉強食,可是到了這個世紀,叢林教導我們,合作才有機會共榮。」他說:「這門科學教我最多的是——你可以找到自己適合生長的地方。我們每個人都有機會,在社會裡找到適合自己發展的不同領域。」

從植物可以得知,台灣近400年的經歷,吸收了世界各地的文化。人也一樣,在這麼小的島嶼,聚集了這麼多不同的族群,歷史中大家也各自帶來了故鄉或他鄉的某些特殊植物。每個個體都是台灣的一部分,豐富台灣的文化,未來應該一起共存共好。

胖胖樹說:「今天跟大家導覽台北植物園,一方面希望大家看看這座1896年至今活的古蹟;另一方面也推薦大家以後可以帶朋友來走走,從植物感受台灣文化的多元。」

從部落格、臉書到出書,胖胖樹書寫熱帶雨林植物與相關知識將近20年。他從孩提時便夢想打造熱帶植物園,如今築夢踏實,目前已在嘉義中埔施工,預計下半年開放。胖胖樹邀請大家屆時一起來種樹、手作步道。有興趣的朋友歡迎關注臉書「胖胖樹的熱帶雨林」。


點擊照片,查看職務說明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2024-07-25 19:10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