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題》雜交態書寫革命:評普雷西亞多的《睪固酮藥癮》
若用一種激進的,後殖民式誤讀的,荷爾蒙生長激素血清素增生方式,演繹法國第二波女性主義文本分析概要,我們不應破題地,單刀直入(這修辭如此貼近侵入,插入;意味著該派人士所斥的線性哲學象徵之陽具中心主義)討論保羅・B・普雷西亞多(Paul B. Preciado)的著作。
必須迂迴,多點佈陣式接近。
著迷法國當代文學如我,親近暗黑書寫如我,文壇首先熟悉的名字是維吉妮・德斯彭特(Virginie Despentes)。上世紀末以小說《操我》出道,行文未輟,在千禧年身兼導演編劇親自將處女作改為電影,超限尺度為彼時影壇譁然。她被父母關進精神療養院,青春期公路攔車行旅遭到輪暴。龐克迷,娛樂性用藥成癮,曾自願透過網路媒介接客擔任性工作者。不羈,獨特的經歷淬煉成她離經叛道的暴力書寫。
著迷且驕傲酷兒認同如我,鍾愛情色文學如我,另外注意的作者為紀堯姆・杜斯坦(Guillaume Dustan)。同運積極份子,遊走巴黎cruising bar暗房私宅多人趴的高壯大屌體毛男。將本體情愛轉譯為自我虛構(autofiction)意味濃厚的著作。杜斯坦激進,活躍於傳播媒體,以特立獨行的濃鬍慵懶嗓音螢光廉價假髮造型與大膽言論備受矚目。
書裡反映的是他的奔放思想(彼時被認為驚世駭俗)。公開自己的人類免疫缺發病毒陽性身分(séropositif au VIH),力抗當時愛滋作為新世紀黑死病時期,法國同運圈(以Act-up為首)強調的清教徒式身體禁令氛圍,杜斯坦提倡「無套運動」(barebacking),在《神聖天才》(Génie Divin)一書,他認為無套是權力,精液等同生命,保險套屬於機構與資本社群的後天壓制與監控。他甚至贊成以幼兒為慾望主體,成人提供服務之客體的逆向戀童文化。

杜斯坦的書寫有意識地抵抗「六八世代」(soixante-huitard,泛指曾參與法國1968年學運之人)倡導的普魯斯特菁英文化品味。他宣稱自己屬於「性,藥物,搖滾樂」之輩,並反對左派猶太份子的政治保守主義(杜斯坦本身為猶太裔)。
「將書寫作為與clubbing,用藥,或性同等必要,迫切,衝擊且輕盈的實踐。」他說。
依循德斯彭特與杜斯坦途徑,我與普雷西亞多相遇。巧的是,首次閱讀普雷西亞多著作《睪固酮藥癮》時,兩位作者如幽如靈附著交纏(像一帖五克的Testogel,或塗抹蔻丹置入體內的纖纖手指)其內。此書創作於杜斯坦死後,與德斯彭特相識相戀之時,是作者的哀悼日記,是定期服攝睪固酮記錄身心轉變的載體,珍貴如古生物包裹其中的琥珀型時間切片。
三體交融,流通互飲共享同樣的文學質地。
於我,普雷西亞多(與杜斯坦及德斯彭特)承襲之道雖屬書中亮相頻仍的朱迪斯・巴特勒(Judith Butler),但深層面更親近於莫妮克・維蒂格(Monique Wittig)代表的法國激進女同性戀主義,尤以其名著《異性戀思維》(La Pensée straight)推廣的,視異性戀為霸權與政治制度出發的立足點。
普雷西亞多與杜斯坦同意維蒂格的呼籲,強調須解構,拆毀異性戀制度,最終泯滅「性別」作為分類的任何迫害可能。
性,藥物,搖滾樂。
三體分類上,性與藥物是三人交集。相較音樂與流行次文化,普雷西亞多關注目光更多聚焦在跨文化(尤以第三世界,亞非拉丁美洲為主的)當代社會運動,以及學術最新的高理論產物。此影響普雷西亞多的書寫至深,將他跟其他兩人的文學實踐拉扯出極大差異。
不似他們善用口語俚語粗語,與間斷短促富音樂感的行文節奏,普雷西亞多以濃縮至極高密度的智識燃料(德希達、德勒茲與瓜塔里、傅柯、安吉拉・戴維斯等)以橫向的政治經濟醫療社會水平面至縱向的斷代歷史面雙向拆解,分層轟炸異性戀霸權的結構建築(在最新著作中他更以「石油—性別—種族的父權體系」名之)。
如近代酷兒學者將語言視為乘載政治意識形態的分子單位,普雷西亞多的書寫,是場盛大喧嘩的語言賽伯格實驗。不亞於德希達的新詞癖(néologisme,且讓我將語言習慣描述為接近性事的偏好),普雷西亞多是酷兒詞彙嫁接能手(抑或酷兒語言催生師?)。無論是將威而剛睪固酮黃體素快克出發的藥理/毒物學,混合萃取自成人片SM妓院同志個體快感區塊而成的「藥理色情學」(pharmacopornographie)。
或按此詞,再沿襲不同哲學體系皆有描繪無形卻具動能與流通力之存有習慣(如華人的氣,精神分析流派的利比多,新自由主義的資本),輔以德希達發明藥(pharmakon)的曖昧手段所研製出的「高潮(潛)力」(potentia gaudendi)。其他繁如錄像插入、手淫協作、多媒體妓院實驗室、政治編成的注射與射精等莞爾挑釁不及備載。
「裡面,外面。滿盈,空缺。聖潔,有毒。男性,女性。白種,黑種。國民,異族。文化,自然。人類,動物。中心,邊緣。這裡,那邊。類比的,數位的。死亡的,有生命的」
(譯自Dysphoria Mundi)。
普雷西亞多藉由非自然的性:穿戴式巨型尺寸矽膠陰莖,手套,潤滑液。逃逸於政治規範的身體:非經醫院許可使用男性賀爾蒙後增大的陰蒂,面瘡鬍渣與暗啞嗓音。再使用諸多科技義肢或藥物催生的例外情動,猛爆型慾望與雜交式語言(法文英文西班牙語拉丁語希臘語混合的重組詞彙)試圖抵達的極限,無疑是推翻上述二元論的所有困境。
將《睪固酮藥癮》視為其書寫歷程的琥珀時刻,更再於此書出版不久,他與德斯彭特結束伴侶關係,在2017年正式成為行政律法定義的男性。
而這段逃逸,衝撞所有界線的無規範身體,那最生猛刺激的語言與微觀政治的軀體實驗,全部凝封,完整保存在這本瀰散強烈人工賀爾蒙氣味的革命宣言內。
刺鼻,嗆烈,辛辣。挑戰跨國籍多元性別讀者的全部感官。●
|
作者簡介:保羅.B.普雷西亞多 保羅.B.普雷西亞多生於西班牙布爾戈斯,為作家、哲學家、電影製作人,也是西方當代性別與身體政治的思想領袖之一。為法國藝術實驗中心Luma Arles Planetary Transition的創辦與策畫人。曾擔任卡塞爾(Kassel)/雅典(Athens)第14屆「文件展」(documenta)公共計畫策展人、2019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策展人、巴塞隆納當代藝術美術館的研究組組長。其著作做為酷兒、跨性別、非二元當代藝術與行動主義的關鍵參考書,包括《反性別宣言》(Counter-sexual Manifesto,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睪固酮藥癮》(Testo Junkie, The Feminist Press)、《色情烏托邦》(Pornotopia, Zone Books)、《天王星公寓》(An Apartment in Uranus, Semiotexte and Fitzcarraldo)和《怪獸會說話嗎》(Can the Monster Speak, Semiotexte and Fitzcarraldo)。出生於西班牙,現居於巴黎。新書《Dysphoria Mundi》(Graywolf and Fitzcarraldo)將於2024年出版英文版。他的第一部在2023年柏林影展首映的電影《千面歐蘭朵》(Orlando: My political biography),曾獲得泰迪熊獎最佳LGBTQ紀錄片、電影邂逅評審團特別獎等四個獎項。 |
人物》從職棒球員到基礎棒球教育工程推手:周思齊的棒球文化全壘打
在台灣的職棒運動場上,球員周思齊向有「亞洲選球王」美譽。年初甫出版第4本書《棒球場的歷史與養護入門全書》的周思齊還有不少外號,不論稱他為斜槓作家、周董、中職劉德華,甚至負面的「甩恩齋」,背後都有典故,都指向他多元的生命面向。
今年42歲的周思齊,宣布本球季後將從馳騁廿年的職棒舞台退休,引起球迷關注與不捨。他的棒球職業即將結束,然而棒球志業才正開展。
棒球是他的命,他的根,是他思考的圓心,行動的原點。球場之外,周思齊創立球芽基金、攻讀研究所爬梳台灣棒球運動史、寫作出書、推出個人品牌商品,都不離棒球。他說:「我不是斜槓,也不是跨界,而是我的眼界在另外一個地方,我用另一種角度看見棒球。」
周思齊從棒球的角度看人生,又從人生回望棒球。我們也不妨撇開他球員的身分,用另外一個角度看周思齊。
➤認知教育的重要,創辦球芽基金,當台灣小棒球員後盾
回溯閱讀足跡,在師範學院任教的姑姑對他影響甚深,讓他知道讀書的重要。周思齊的名字便是姑姑取的,他笑說:「我學會的第一個成語,就是『見賢思齊』。」不過,國中、高中念體育班沒有太多時間讀書的他,考上輔大後,才重拾閱讀的習慣。
「閱讀面前人人平等,但受教育並不平等,因為要花錢嘛。」周思齊深刻體會閱讀與教育對於運動員生涯發展的重要性,但他也瞭解:「我們的基層選手練球的時間過長,學校不太重視小選手受教育這件事情。尤其到了重大比賽的時候,球員幾乎沒有在讀書的。」
然而教育和練球必然衝突嗎?周思齊認為不會,而且日本在這方面就做得很好。因此在32歲那年,他創立球芽基金,設立「棒球閱讀教室」、成立棒球獎學金、閱讀獎學金,更贊助有潛力的小棒球員赴日本求學,以實質回饋提供小球員發展機會。
對周思齊來說,這些小球員未來是不是繼續打棒球不是重點。畢竟棒球延伸領域廣,防護員、體育記者、運動行銷、運動產品設計都是可選擇的方向。打球並不是這些孩子唯一的選擇,甚至以後若成為企業家,能夠回頭贊助棒球,影響力更大。
周思齊的棒球之路看似走得風風光光,但背後也曾有辛酸曲折。那些被黯淡籠罩的生命時刻,與最讓球迷痛心的假球案脫不了關係。
➤受假球案波及重挫職涯,靠抗壓性與幽默感走出低潮
台灣職棒史上共發生5次檢調偵破的簽賭打假球事件。其中最讓人痛心的,是2008年米迪亞暴龍隊涉及的「黑米事件」——黑道買下米迪亞球團,操控、利誘球員打假球。事發後,13名棒球員遭起訴,依職聯盟規章,永不錄用。
在此之前的三次假球案,看見涉案球員上警車的畫面,周思齊時時引以為鑑。黑米事件爆發後,周思齊以證人身分赴地檢署應訊,偵察過程前後長達7個月,內心既飽受折磨,也憂慮球迷的觀感。後來,米迪亞球團解散,周思齊雖證明自身清白無罪,卻無球可打,沉寂了一陣子。幸好後來被選入兄弟象,再創事業高峰。
問他如何脫離黑米風暴導致的人生低潮,轉念後從谷底爬升?他表示,關鍵在於抗壓性。
網路酸民的酸度,足以把人心腐蝕到潰爛穿孔。台灣棒球選手的表現常被放大檢視,近如王柏融,頂著台灣四割男榮耀征戰日本職棒,表現不如預期,「大王」稱號即被網路酸民改為「小玉」。周思齊身為球星,有時也難免被酸、被損。只要打不好,PTT網民就把周思齊三個字改為「甩恩齋」。
一般人被這般奚落,或暴跳如雷,或沮喪難受,但周思齊以正向思維,反其道而行。他幽默地將「甩恩齋」這三個字註冊專利,推出個人吉祥物、T恤以及周邊商品,「甩」字就此成為周思齊個人品牌。他曾推出的「甩帽」一時蔚為風潮,「嘲」到一帽難求。他也與諮商心理師許皓宜合著《心智鍛鍊》,結合心理學及運動兩項專業領域,分享運動生涯與個人經驗,歸納出提升心智抗壓性的學習心法。
➤過度關注棒球勝負,來自殖民後的創傷心態
我們請教周思齊,關於「例行賽一條龍,季後賽一條蟲」或者「國內賽一條龍,國際賽一條蟲」的現象,是技術問題或心理因素?他表示,比起追究球員的運動表現,他更關切的是,為什麼我們的社會那麼專注在勝負?
周思齊認為,一來,棒球是飽受期待能夠為台灣爭光、讓台灣出人頭地的運動賽事項目,二來,台灣棒球文化沒有建立完備。
「棒球反映台灣社會。棒球是社會的投射,例如對奪牌的渴望。我們把很多榮譽加在球員的身上,但試問:我們的音樂得過葛來美獎嗎?我們的電影得過奧斯卡嗎?我們有多久沒有人得到諾貝爾獎?但卻要求棒球隊每次出去比賽都要得到很好的名次。」
另外,周思齊也特別強調:「我們也很少去了解球員的生命史,只關心重要比賽(球員)有沒有失手。我覺得這是台灣社會殖民後的創傷心態,國府來台以後,百年來都還是有這種心態。」這是周思齊的獨到見解。
周思齊將一般球迷最為關注的表現數據,諸如球賽中的投接打、球隊成績、個人紀錄等等稱為「武化」。武化是文化的對立面,「打得好、接得穩、傳得準、跑得快,這些武化的技術面固然重要,但其實文化也很重要。」周思齊說:「文化好像你的家,武化要做得好,還要靠文化。我現在重視的東西就是棒球文化。」
心繫棒球文化發展的周思齊,在37歲那年,考取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史所,拜在《台灣棒球一百年》一書作者、學者謝仕淵門下,研讀棒球史。
➤就讀歷史研究所,論文研究花蓮原住民傳奇棒球隊「能高團」
歷史感強的周思齊,尤其喜歡閱讀歷史和人物傳記。身上流著阿美族血統、關心棒球發展的他,出於興趣跟使命感,瞄準了故鄉花蓮1920年代打球打出名號的阿美族棒球隊「能高團」(NOKO),作為碩士論文研究主題。
在周思齊之前,完成論文取得學位的職棒選手其實不少,但論文題目大抵不脫棒球技術面的探討,例如:「棒球比賽攻隊佔壘時對投手投球表現差異之研究」、「評估中華職棒例行賽犧牲觸擊戰術得分機率」、「職棒投手之投球策略—以潘威倫為例」,像周思齊這般聚焦於台灣棒球運動史者幾希。
2014年電影《KANO》上映後,許多人知道台灣早期有一支棒球勁旅「嘉義農林棒球隊」,片名KANO即是取自其簡稱「嘉農」。在嘉農出現前,由阿美族青年所組成的棒球隊能高團,其戰功彪炳,卻鮮為人知。能高團是第一支全員由台灣原住民組成,踏上日本棒球聖地甲子園進行比賽的棒球隊。比KANO還早,更比紅葉少棒早(註)。
能高團的傑出表現,讓日本人注意到原住民的運動天賦,來台挖角。出身花蓮馬太鞍部落的羅道厚(伊藤次郎)便成為台灣史上第一位加盟日本職棒的球員。周思齊表示,球芽基金的棒球獎學金中,特別設有一項「羅道厚奬」,便是向這位阿美族棒球好手致意。
➤以出書建立基礎的棒球教育工程
研究所課程已修習完畢,只待完成論文即能取得學位的周思齊,目前已出版4本書。除了《心智鍛鍊》之外,他也與周汶昊共同書寫《Game On!周思齊的九局下半》,以「棒球教會我的那些事」為副題,分享如何戰勝挫折、超越自我,開創屬於自己的另一場人生賽事。
重視棒球文化的周思齊,寫作主題與眾不同。另外兩本著作《圖解跑壘學全書:要得分,就得學會怎麼跑壘》(與許峰賓合著)與今(2024)年出版的《棒球場的歷史與養護入門》,格外突顯他的棒球專業。
即使職棒生涯即將劃下句點,但周思齊有著雄心大志,立志寫滿20本棒球書,主題選定無關投打接的顯學,而是企圖藉由出書建立基礎的棒球教育工程。
周思齊說他小時候讀古文,未必知道文義;練習書法時寫到「松下問童子」等詩句,長大了才懂得意思。閱讀就是這樣,讀了,放在心裡,有朝一日有所領悟,知識就活了。所以聊到「文學無用論」這個說法,周思齊認為,不是無用,而是看你怎麼用。
他很喜歡蘇東坡〈題西林壁〉詩:「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從小耳熟能詳的詩,後來發現不是一首古詩而已,「有一天忽然想到,這不就是我現在在做的事情嗎?」周思齊說:「棒球有不一樣的面向,就像廬山一樣,我看到了棒球的不同面向。所以〈題西林壁〉也可以說是屬於我的〈題周思齊壁〉。」
有別於其他運動員,周思齊勤於思索,善於類比。從棒球球場到生活戰場,轉換不同角度看棒球,挖掘各種豐富的可能性,也看到生命的不同面向。我們祝福周思齊,告別球場後的人生,運用強大的求知欲和閱讀力,走出未來的嶄新之路。●
作者:周思齊
出版:臺灣商務
定價:55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周思齊
目前效力於中華職棒中信兄弟,2012年因優異的打擊成績拿下中華職棒年度MVP大獎與銀棒獎。2018年獲選為中華職棒球員工會第五屆理事長,任內積極推動健全團體協約機制、強化退役選手照顧、球員國際賽權益保障落實等。長年投入公益,回饋社會,於2014年成立「球芽基金」,透過棒球獎學金、閱讀推廣以及棒球歷史的溯源,培育更多棒球人才。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