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2024Openbook好書獎贈獎典禮側記

歲末年終,各類藝文活動行程滿滿的周末,2024年Openbook好書獎贈獎典禮於12月7日下午,在台北西門紅樓劇場熱鬧展開。

走進紅樓一樓,會先看到一日限定的「2024Openbook年度回顧特展」。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正中央由白輻射影像設計的繽紛科幻感主視覺,檯面上則是2024年閱讀大使阮鳳儀導演與標語「帶上一本書,你並不孤單」海報,以及今年入選的好書們,歡迎所有參觀者的到來。

本展由飛文工作室的葉飛和林峰毅擔任雙策展人,內容緊扣今年度主題「帶上一本書,你並不孤單」,除了陳列今年度得獎作家與40本得獎書,採用多樣的媒材設計形式,並以不同的觀看高度與向度呈現展示內容,讓讀者得以回顧Openbook過去一年最受關注的重點報導。

犬吉工作室今年精心製作的手工書,將所有得獎書的迷你封面以及評審名單,都呈現在兩本可以不斷向左右或上下翻開的雙面手工書頁上,且隨著頁面翻開,正中會依序出現O、P、E、N與B、O、O、K的字樣,極富巧思,是十分精緻有趣的動態展品。


本年度Openbook好書獎典禮依然由大家所熟悉的包子(姚立強)主持,他以活潑風趣又不失莊重的語言風格,風靡全場。(張震洲攝)

典禮首先由Openbook閱讀誌社長莫昭平開場。她分享關於今年獲獎好書的幾點特色,首先是有許多第一本:第一本台灣古生物科普書《好久不見》、第一本關於臺灣中級山專書《島嶼裡的遠方》、第一本《台灣瓷磚系譜學》,讓讀者透過磁磚了解臺灣時代演變與庶民生活歷史。

其次是許多年長作者仍活躍在創作的第一線:年近九旬的台灣文學國寶級大師黃春明以童書《巨人的眼淚》獲獎,91歲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阿馬蒂雅・沈恩與85歲《悠哉日記》的日本漫畫界大師千葉徹彌,他們都還在親自寫作,且都在作品中展現深邃的生命洞見。

第三點則是豐富的女性書寫,如非虛構寫作《末代女礦工》、《一位女性殺人犯的素描》、小說《女族記事》、散文《夜遊》等。最後則是關於香港、中國、科技監控等議題,也有多部精彩作品。所有得獎作品都充滿魅力,是好書也是好看的書。


Openbook閱讀誌社長莫昭平(張震洲攝)

年度翻譯書由台師大翻譯所教授賴慈芸擔任贈獎人。她提到英國布克獎、美國國家圖書獎也設置翻譯獎,可見翻譯的貢獻備受重視。近期常有「AI的興起是否會威脅譯者」的探討,賴慈芸認為,如同19世紀攝影術發明後,反而促成了藝術創作的突破,她相信有了AI的協助,脫離信實的魔咒,翻譯的黃金時代將要到來。


年度翻譯書《她來自馬里烏波爾》由菓子文化總編輯邱靖絨上台領獎。作者娜塔莎 · 沃丁(Natascha Wodin)在致詞中表示,很高興這本描述烏克蘭與德國的命運之書,能在母親過世70年後,穿越時間與空間的巨大橋樑,在台灣被閱讀到。

許多國外作者雖然無法親自出席贈獎典禮,但在得知獲得這項華文地區最重要的好書獎時,都透過影片或文字表示榮幸和感謝。

印度當代最受矚目的文學新星舒班吉・史瓦盧普(Shubhangi Swarup),獲獎作品《寂靜的緯線》是她的首部小說,推出後十分暢銷,且獲得多項文學獎項。史瓦盧普親自錄製影片發表得獎感言,她提到書寫過程中特意閱讀許多非英語作品以「為大腦排毒」,其中吳明益的《複眼人》對她影響甚深。台灣文學啟發了她的寫作,而今也在此獲得好書獎的肯定,她認為這是圓滿的因緣。

《香港不屈》作者林慕蓮的父親是新加坡華人,母親是英國人,她在香港度過童年,曾任職於美國、英國的媒體,長年報導書寫中國議題。八旗文化副總編輯邱建智上台領獎時提到,今年是總編輯富察不在的第二年,得獎對八旗、對富察都是特別有意義的時刻。他在台上高呼:「香港不屈!八旗也不屈!」,台下報以如雷掌聲。


八旗文化副總編輯邱建智。(張震洲攝)

今年有兩位作者是台裔移民第二代,兩人都表示很高興能獲得好書獎的肯定,也認為這個獎項對他們而言意義非凡。現居紐約的《Stay True保持真誠》作者徐華說,當他寫這本書的時候,就很希望這些文字能在台灣被閱讀,因為青少年時期與父母在台灣一起度過的時候,也形塑了現在的他。而《離散的植物》作者李潔珂則提到,書中寫到生長在台灣的物種、也是對她的家族很重要的植物。

今年獲獎最多的是麥田出版,共有5部作品獲得好書獎。其中的《她物誌》,在歐洲出版後已翻譯為多個語言,並廣受讀者與研究者好評。作者安納貝爾.赫希(Annabelle Hirsch)表示,Openbook好書獎是這本書獲得的第一個獎項,她很好奇台灣讀者心中重要的生活物件是甚麼,十分期待能造訪台灣。

每年好書獎贈獎典禮上,來賓最期待的就是年度童書與青少年圖書的贈獎者。今年由來自台南隆田文化資產教育園區的渡槽兄擔任,可愛的造型與肢體動作,為典禮現場帶來溫馨歡樂的氣氛。

第二次獲得好書獎肯定的《大象哈努》作者阮莊,是越南野生動物保育員。目前在肯亞安博賽利國家公園工作的她,除呼籲大家支持大象保育工作之外,影片中也與快樂的大象們一同入鏡,分享得獎的喜悅。與書中主角一同入鏡的還有《誰是魔法王》的香港繪本作者張韻珊,故事中的主角、55歲才開始學游泳、愛上大海的外婆在影片最後以彩蛋的形式現身,與觀影的讀者打招呼,親切又可愛。


來自台南隆田文化資產教育園區的渡槽兄,擔任年度童書與青少年圖書類好書贈獎人。圖為遠流出版二部副總編張詩薇領取《誰是魔法王》獎座。(張震洲攝)

資深文學前輩黃春明的經典童話《巨人的眼淚》改編成繪本,讓人耳目一新。因近日休養身體、不克親自領獎的黃春明透過影片,傳達他的創作理念。他認為童話不只是為了兒童讀者而寫,對於成人也是很有意義的。

插畫家薛慧瑩上台分享,與黃春明老師合作是很珍貴的經驗,「他說不需要看草圖,你就直接畫吧」,這在她的插畫生涯是從沒有發生過的事。薛慧瑩因此感受到興奮和壓力並存,她感謝黃春明老師像巨人般讓人站在他的肩膀上,得以看到更遠的風景。


《巨人的眼淚》插畫家薛慧瑩及聯合文學主編薛仁豪上台領獎,現場播放黃春明得獎感言影片。(陳宥中攝)


《巨人的眼淚》插畫家薛慧瑩。(陳宥中攝)

金馬獎最佳新導演得主阮鳳儀不但擔任今年好書獎的閱讀大使,也來到現場,擔任年度生活書的贈獎人。她說,電影的時間跟空間是被導演或製作團隊決定好的,而一本好的書則可以陪伴讀者一天、一個月甚至好幾年。她認為電影跟出版產業目前都面臨新的危機與困境,一直努力想把好的內容推給大眾,有時聲嘶力竭。台灣電影與台灣文學一直息息相關,是彼此滋養,也彼此鼓勵。

阮鳳儀感謝眾多出版社推出許多好書,讓她得以度過寫劇本的困境,也特別感謝台灣女性創作者,將他們的生命經驗書寫其中,讓她從中學習許多,也獲得勇氣。


2024年好書獎閱讀大使阮鳳儀導演(陳宥中攝)​​


《今生好好愛動物》作者馬尼尼為(左)與新經典文化編輯陳彥廷(中)一同上台領獎。馬尼尼為致詞時表示:「沒有想到寫這本書會把我帶到一個非常黑暗的地方。」但她認為身為作者,面對不對的事情,還是應該繼續寫下去、繼續做覺得對的事情,去反對不對的事。(張震洲攝)


記錄大觀社區拆遷過程的《在夾縫中抵抗》作者唐佐欣(右),與大觀居民阿秋檳榔攤一家人一同上台領獎。爽朗的燕玉阿姨(右二)除了感謝唐佐欣當年的協力,也直率地請求來賓們多多買書支持佐欣,現場氣氛熱烈。(張震洲攝)


《台灣瓷磚系譜學》作者堀込憲二領獎時透露,研究磁磚二十多年,家裡收藏了非常多磁磚,讓家人有點不滿,很高興能獲得好書獎,也希望可以因此讓家人接受他的磁磚收藏。(陳宥中攝)


《圖博千年》作者陳斐翡(左)與心靈工坊主編趙士尊(右)一同前來領獎。陳斐翡表示,得獎不只是榮耀,也是非常大的祝福和鼓勵。她感謝心靈工坊出版團隊的熱誠與專業,也將祝福獻給圖博的人們,「他們身處在最艱難的處境中,依然展現了堅韌、智慧與詩意。」(陳宥中攝)


第一本關於台灣中級山的專書《島嶼裡的遠方》作者崔祖錫(右)與行路出版副總編輯何韋毅一同赴會領獎。崔祖錫領獎時提到,「台灣的中級山有最世界級的地景與生態景觀,也有非常豐富的人文歷史。」他希望透過這本整理了30年在山裡晃盪經驗與照片的書,讓大家了解台灣這片少人關注的山林,「雖然台灣很小,但有無限的寶藏值得挖掘。」(陳宥中攝)

典禮中場的表演嘉賓 ,是11歲時才從越南胡志明市搬到台北、開始學習中文的桃子A1J。擁有越南和台灣血統的桃子A1J曾以結合台語、越南語的〈尋人〉,拿下「人人有機車」母語創作比賽冠軍。她演唱的三首歌曲中,包括一首與「桃園新住民培力中心」協力創作的歌曲〈All the same〉。


中場表演嘉賓、獨立音樂人桃子A1J。(張震洲攝)

去年好書獎得主陳列,今年應邀擔任年度中文創作的贈獎人。他致詞時表示,好書獎是經過一整年的時間評選出來的,能得到這個獎真的很不容易。作為讀者,陳列也認為年度好書獎對於讀者,是很具參考價值的書單,典禮過程介紹的各類中文、翻譯書或生活書,他都很想去買來閱讀。


去年的好書獎得主陳列,擔任本屆好書獎年度中文創作的贈獎人。(陳宥中攝)

以《一位女性殺人犯的素描》獲得年度中文創作的胡慕情表示,「人所以成為個人,恰恰是因為他失去對真理的確信,以及其他人的一致共識。」這本書嘗試在虛實的碎片裡做這樣的辨證,試圖描繪,存在或許處於離題之中。「這是這本書的優點,或許也是缺點。謝謝評審看見它的亮面,謝謝所有協助這本書的受訪者、工作者,以及鏡文學同事董成瑜所給予的寫作的自由。」


《一位女性殺人犯的素描》作者胡慕情。(陳宥中攝)

同樣以阿嬤為主角的《末代女礦工》作者戴伯芬上台領獎透露,通常都是出版社在催促作者,但她希望能儘早讓高齡96歲的阿嬤看到這本書,所以出書前反過來經常是她這個作者在催促出版社。今年4月份這本書上市之後,不識字的阿嬤看到這本書的封面說:「怎麼這麼𠢕(gâu)!(台語,很棒之意)」她相信現在已在天上的阿嬤若知道這本書獲得好書獎,一定也會說:「怎麼這麼𠢕(gâu)!」


春山出版總編莊瑞琳、編輯莊舒晴、《末代女礦工》作者戴伯芬及家人合影。(陳宥中攝)


作家房慧真致詞時提及,「《夜遊》是書寫一群在黑暗的盡頭試圖衝撞戒嚴體制的小人物,他們是勇往直前的唐吉軻德。戒嚴,我們千萬不能走回頭路!」(陳宥中攝)


春山出版總編輯莊瑞琳表示,很榮幸能出版今年獲得好書獎的《末代女礦工》與《夜遊》,兩位作者的書寫動機跟風格截然不同,共同點則是都在書寫不該被時代、也不該被我們遺忘的人們。她喜愛的日本作家柄谷行人認為,作家為本該遺忘、但卻忘不了的人們而書寫,是日本近代文學的開始。莊瑞琳期待當代的台灣作家也應是如此,「如果我們力圖去保存,台灣最小單位的記憶,這或許才是理解台灣的開始。」(張震洲攝​​​​​)

曾出版多部散文及兒童繪本的利格拉樂.阿𡠄(Liglav A-wu),以她的第一部長篇小說《女族記事》獲獎,最近她也已開始著手寫作第二本小說了。致詞時她特別感謝部落、族人給予她的豐沛創作養分。主持人包子請阿𡠄說明與示範宣傳照片上的手勢,阿𡠄說那是排灣族所有儀式的起手式,是手持一杯小米酒,表達對天、地、人的祝禱的動作,期待將來所有一切都順利進行。


利格拉樂.阿𡠄(Liglav A-wu)(中)示範排灣族祝禱的起手式(陳宥中攝)

今年以《假城鎮》獲獎的馬翊航,曾於2018以兩部合著作品《終戰那一天》、《百年降生》同時入選好書獎,2020年也以散文集《山地話/珊蒂化》獲獎,這次可說是第四度獲獎!領獎時馬翊航也表達對家人、族人的感謝。他提到在寫作的這幾年中,一方面創造出新的文字,一方面也在面對親人、族人等生命的消亡。他期待寫作是有情的工作,也是在意政治的工作;因為情意需要政治,才能有力量去扶助其他人,政治需要情意,才能不忘記最微弱的聲音。最後,他以卑南族語唸誦一句日常但充滿詩意的語句表達心情:「我要回去了,可是我下次會再來看你。」


馬翊航(右)唸誦卑南族日常話語表達心情。(陳宥中攝)

關於語言,詩集《過動公寓》作者王和平在感言中提到,在生活與寫作時,腦中會出現兩支麥克風,一支是母語廣東話,一支是台灣中文。一支總會召喚久遠的身體記憶,另一支給予一段安全距離來審視世界。她說,不是每一種語言都一樣平等,但她感謝廣東話,「這是我一出生就擁有的珍貴聲音資產。」


《過動公寓》作者王和平領獎時說:「謝謝我女朋友。謝謝世界上每一位女同志。謝謝我媽,她說她喜歡這本詩集。謝謝參與製作這本書的每一雙手、每一雙眼睛。謝謝openbook,謝謝評審。謝謝時報出版。謝謝我的編輯珊珊。」(陳宥中攝)


第一個寫下台灣恐龍化石書籍的古生物學家蔡政修領獎時說:「如同今年度好書獎的主題——帶上一本書你並不孤單,希望大家帶上這本《好久.不見》,也不會感到孤單,更希望讓台灣的古生物知道,你們也不孤單。」(陳宥中攝)

穿著一襲和服的《台北男神榜》作者唐墨上台領獎,他以流利的台語、彷彿單口相聲的氣勢發表得獎感言,也點出典禮地點西門紅樓在歷史上與宗教、寺廟的關連,為典禮帶來歡樂而知性的尾聲。


穿著一襲和服的《台北男神榜》作者唐墨上台領獎(陳宥中攝)


藝術家張意設計的木質獎座。(鯨湯匙提供)

典禮最後,Openbook閱讀誌總編輯周月英在年度報告中提到,好書獎獎座歷經鵝卵石、廢鐵熔鑄及葉果造型,今年回到紙本書的源頭——以「林木」為材質,邀請鯨豚木雕藝術家張意,打造出充滿手工質感的全新獎座。每一個獎座上不同的紋理、色澤、氣味、孔隙、自然侵蝕或人為的痕跡,就如同書寫或編輯過程中的探索、渴望或焦慮,曾有過的鑿刻與傷痕,以及夢想達成那一刻的榮耀,都盡在書頁中。她祝福每一位得獎者像白海豚一樣,游向更廣濶的大海,為典禮畫下溫暖的句點。


左起:Openbook閱讀誌社長莫昭平、總編輯周月英與顧問李金蓮(張震洲攝)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OB短評》#507徜徉在多元宇宙中思辨的極品好書懶人包

美麗國度

不被記錄的黑戶童年
Beautiful Country: A Memoir
王乾(Qian Julie Wang)著,楊詠翔譯,二十張出版,480元
推薦原因: 批   議   樂   獨   
「黑戶」這個獨特的身分有其暫時性與危險性,因此少有紀錄(undocumented),卻能凸顯國籍、公民權利、種族排外、勞動經濟結構等資源失衡與排他的議題。現職律師的華裔美籍作者以自傳體回憶錄,呈現由不安堆疊的童年,討論移民的「無家感」與被迫抹除經驗的「集體失憶」,是一部思索身分與移民處境的深刻作品。【內容簡介➤

假仙女

Faux-cul
顏訥著,寶瓶文化,390元
推薦原因: 議   文   樂 
這本文集讀來讓人感覺不安又情緒高張。書中第一部讓我們在算命鬼話中讀到真心,第二部在假屌假屁股假奶中提煉真我,第三部將婚姻比作夜路但不是歹路,全書結束在附錄父女共情修復的理解裡。這些生命經驗的推進與反覆,就像一次次去到遠山近鄰算命,是為了一次次重整人生(並失敗),卻換來不同的目的地與迷路的姿態。一如看著作者懸吊著的人生,我們也只求和尚敲鐘(盡量)不要走鐘。【內容簡介➤

物價跟你想的不一樣

從日常出發,東大教授帶你揭開物價波動的祕密,透過物價看見經濟的真實全貌
物価とは何か
渡邊努著,劉格安譯,臉譜出版,450元
推薦原因: 知   議 
在帶著日常感的陳述間,解開了迷思,也可見機制或理論如由生活幻化而成。更揭示許多個人性的預期與選擇,乃至於歷史經驗都可能影響物價。作者一步一步在生活化的情境與語彙間,勾勒出「物價」的輪廓,也闡明了它的身世。【內容簡介➤

我的囚租人生

租客面試、畸形格局、房東消失⋯⋯25年租屋經驗如何影響歸屬感,以及對居住文化與家的想像
All The Houses I’ve Ever Lived In: Finding Home in a System that Fails Us
吉蘭.葉慈(Kieran Yates)著,李忞譯,臉譜出版,460元
推薦原因: 批   思   議   樂   益 
台灣的居住正義令人汗顏,這本倫敦租奴籲天錄,正好道出了無殼蝸牛的處境與無奈。從光怪陸離的租屋經驗,到英國式的居住不正義,作者在分析抨擊之餘,卻也沒忘記一笑置之的幽默——且讓我們樂觀地反擊吧!【內容簡介➤

家庭劇本

教育、婚姻、勞動⋯⋯思辨支配世代的家庭制度與不平等陷阱
가족각본
金知慧(김지혜)著,王品涵譯,東販出版,360元
推薦原因: 議   樂   益 
有別於南韓近年一波女性主義出版熱潮中強調的身分政治與性別經驗,此書以「劇本」的概念來解構「家庭」系統,並清楚有力地指出系統裡的問題。例如「男人」與「媳婦」這兩組詞之間的扞格,指向性別分工的僵化;結婚率生育率低,難道不能透過同性婚姻解決?財產繼承與社會福利為何兩不相干?對於這些問題,當解方就在眼前卻無法觸及時,就是「劇本」需要修改停整的時候,也是此書批判力道展現的時刻。【內容簡介➤

大腦喜歡你玩音樂

創作、學習、演奏和聆聽音樂的神經科學
Every Brain Needs Music: The Neuroscience of Making and Listening to Music
賴瑞・S・薛曼(Larry S. Sherman)、丹尼斯.普萊斯(Dennis Plies)著,蘇西・B・戴維斯(Susi B. Davis)繪,楊詠翔譯,日出出版,520元
推薦原因: 知   議   樂   獨 
從聽音樂、做音樂、演奏音樂來介紹大腦的運作,另闢蹊徑,既聽感十足。令人望而卻步的腦神經科學,頓時親切可愛如兩隻老虎,秩序井然如巴哈,自由奔放如Arturo Sandoval。有點非凡而愉悅的知識書寫。【內容簡介➤

多元宇宙

協作技術與民主的未來
Every Brain Needs Music: The Neuroscience of Making and Listening to Music
衛谷倫(Glen Weyl)、唐鳳(Audrey Tang)著,堡壘文化,600元
推薦原因:   設   思   議   樂   獨 
總有人會警告你民主正在崩潰,也總有人會唱衰閱讀的未來,但真的能提出解方,或更進一步實際嘗試改變的人,則是鳳毛麟角。本書重新帶領人們回顧科技的潛力,技術創新不應只是獨裁者監控的奴僕或幫兇,透過去中心化的協作,我們有機會締造民主在新時代的新風貌。就如同本書在書寫和編輯上的創意,也可能提供下一世代閱讀或出版的可能。本書最加分的部分,在於沒有高調空談和玄虛鬼扯,是一本能按圖索驥的使用指南。【內容簡介➤

道教的多重宇宙

全面解析道教世界觀與神仙位階,讓你修仙途中不迷路!
李忠達著,秀威出版,390元
推薦原因:   樂   獨 
你覺得漫威的超級英雄故事很炫?比起這本書裡的道教諸神,那些穿著緊身衣飛來飛去的人們,真的就只是小朋友玩遊戲。道教的上古超級英雄,不只有著飛天遁地的超能力,他們的冒險故事以及各式各樣的愛恨糾葛,打造出華人數千年的心靈世界。別的不說,讀完本書,下次遇到要唸經的場合,你將不會只是不明所以的應聲蟲,而是能幫忙道士說明的小老師。【內容簡介➤


識性.計感.判性.想性.題性.用性.學性. 閱讀趣.特性.公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話題》罪與罰,以及死亡的面貌──恒川光太郎《無貌之神》

《夜市》是許多台灣讀者認識恒川光太郎的起點,宛若黑夜中閃爍不定的螢火蟲般,纖細而富有「異界感」、在淡淡哀愁中卻帶著某種平靜感的故事正是他的拿手絕活。

本次的新作《無貌之神》延續著這樣的基調,然而另一方面,恒川的「異界」邊界,無疑也在急速地擴大中。本書所收錄的六個短篇〈無貌之神〉、〈青天狗之亂〉、〈和死神旅行的女孩〉、〈十二月的惡魔〉、〈集合住宅廢墟的風人〉、〈凱姆爾與拉媞麗〉,除了在《夜市》、《金色大人》中即存有的日本風傳說改寫與續衍外,更增添了克蘇魯風、印度神話風乃至於近未來想像的不同風格。

〈無貌之神〉、〈青天狗之亂〉、〈和死神旅行的女孩〉中,引人矚目的除了恒川光太郎一貫纖細而特異的筆調外,或者是他對「歷史」那微弱但確實存在的關注吧。在〈無貌之神〉中,主角楠為了躲避東京大空襲而來到這個聚落,他陸續遇到了已對戰爭無感的失戀女孩玲音,以及因防空洞探險而來到此地的男孩蒲生。楠與蒲生針對「規則」是否能被改變,展開了激烈的論辯。

〈青天狗之亂〉則將時間點設置在江戶時代至明治維新的節點,藉由「青天狗」的傳說,細緻地鋪陳了江戶時代罪與罰的不均,從而相當巧妙地在建立青天狗傳說的同時,相當程度也解構了傳說誕生的背景。本書第三篇〈和死神旅行的女孩〉,則由被神秘男子「時影」逼迫殺人的阿藤切入,將歷史幻想中最受歡迎的「如果某人不曾存在於這個世界」演繹出一番令人驚心動魄的血色風景。

在歷史之外,貫穿全書的主題之一,或許是亙古以來都無解的「罪與罰」。在〈無貌之神〉中,罪與罰是一體的兩面,是行差踏錯後再也難以挽回的世界的法則。在〈青天狗之亂〉與〈十二月的惡魔〉中,則是時代與制度的變遷。在〈和死神旅行的女孩〉與〈集合住宅廢墟的風人〉中,則轉變為「為了護生,可否殺生?」的永恆叩問──有意思的是,儘管許多人可能都認為引發戰爭者心懷惡意,但在他們的自我認知中,這或許也是「為了更多人好」而「不得不」的抉擇。在帶著印度神話風格的終篇〈凱姆爾與拉媞麗〉中,這個主題則潛藏於身為異類與旁觀者的拉媞麗、同樣身為異類,又是受害者的凱姆爾,在面對血親之罪與仇人之族時的抉擇。

除開「罪與罰」的糾葛,「死亡」也是這六篇小說所共有的主題。儘管如此,得益於恒川光太郎細緻的筆調,這些對死亡的討論或許血腥,但卻一點也不顯猙獰,反倒顯現出多重而繁複的面貌,提醒著我們,儘管行為是同一個行為,但出於許多不同的外在與內在因素,我們對這些行為的觀感與評價因而總是難以相同。每個人的故事,因而其實都自成一個「異世」──但這並不表示我們對這些「異世」就無法置喙了。在多重異世之中仍存在著的、能引發我們共鳴的,那正是《無貌之神》所想要傳達給讀者的、黑暗中的微光吧。

quan_qiu_hua_de_shi_dai_w300.jpg 無貌之神
無貌の神
作者:恒川光太郎
譯者:王華懋
出版:獨步文化
定價:36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恒川光太郎

一九七三年東京都出身。二○○五年以《夜市》榮獲日本恐怖小說獎出道,同年入圍直木獎,又以《神隱的雷季》、《草祭》、《金色の獣、彼方に向かう》三度入圍山本周五郎獎,《秋之牢獄》、《金色大人》入圍吉川英治文學新人獎,二○一四年以《金色大人》榮獲日本推理作家協會獎。

著作多冊,素以兼具日本民俗、童話、神明及妖怪文化、殘酷與慈悲交織的「恒川世界」著稱,不可思議的幻想風格在日本小說世界難出其右。《無貌之神》融合鄉野奇譚、奇幻、懸疑推理、時代小說要素,是繼《夜市》後的短篇集代表作。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 路那(重大歷史懸疑案件調查辦公室副主任)
2024-12-12 11:00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