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題》在骯髒的30年代,為美國帶來希望與和平的「動物界王子」:讀《長頸鹿男孩》

一個國家的道德進步與偉大程度,可用他們對待動物的方式衡量。

甘地(印度國父)

3月底六福村狒狒死亡事件延燒,甚至登上英國BBC報導,引用反彈意見指出動物園的監管疏失,以及台灣動物園竟由教育部門、而非動物專家來管理所造成的行政問題。不過,各方低頭道歉過後,這段時日蔚為話題的動保觀念、生命價值,是否隨即被我們遺忘與漠視?


(圖源:BBC)

人類與動物共生於地球,但中世紀便有所謂貴族專用的動物展覽,最早的動物園則於1752年在奧地利成立。人與動物的關係從最初圈養、觀賞的自私目的,至近代才逐漸演變為重視、保護動物生態圈。

相信大多數朋友都和筆者一樣,擁有童年與家人快樂遊覽動物園的回憶。高大長鼻的大象、不怒則威的猛獅、近年爆紅的草泥馬等等,總是令我們發出充滿驚奇的歡笑聲。或許人類天生便具有喜愛動物的性格,但隨著科技的高度發展,人類與自然生態漸行漸遠,鋼筋水泥阻絕了動物和我們的接觸。這樣的「文明」真的好嗎?

2020年《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刊出報導,曾經在45億年生命中發生過5次物種滅絕的地球,正面臨著第六次滅絕,而且完全是食物鏈中的頂級掠食者:人類所導致的。造成滅絕的主因包含工業化汙染、環境破壞、野生動植物貿易……


5次物種滅絕分別發生在奧陶紀、泥盆紀、二疊紀、三疊紀、白堊紀。(圖源:wikipedia

光是2001至2014年,就有近200個物種滅絕,被打破的生態系平衡,也正在用各種災難反噬著人類。研究員強調,前所未有的新冠肺炎疫情,便與中國野生動植物消費產業脫不了關係。保護動物,等於維護人類的安全,在這個政治混亂、戰火頻生的時代,美國作家琳達.洛麗奇(Lynda Rutledge)的第二本創作、深度卻遠不止於一部小說的《長頸鹿男孩》(2021),更值得你我用心閱讀與體悟。

➤歷史上的「長頸鹿」物流

二戰老兵伍羅.威爾森.尼可(Woodrow Wilson Nickel)在105歲高齡即將來到生命終點時,回溯17歲的自己,將一生中最難忘的一段旅程記錄下來,要送給神祕的「她」。那是一場不可思議的艱難冒險,時間是西元1938年10月,遠方的希特勒興風作浪、美國仍有大批人民飽受經濟大蕭條與黑色風暴事件(Dust Bowl)的折磨。那是個被稱為「骯髒的30年代」,20世紀最黑暗的時代。

尼可的人生似乎不見一絲光明,家人在奧克拉荷馬州暗無天日的沙塵暴中一一患上塵肺病死去。根據紀錄,由於西部大開發摧毀了土壤植被,嚴重的沙暴在某些地區甚至持續長達10年。做為為數眾多的黑色風暴孤兒,投靠親戚做工的尼可又遭遇到新英格蘭颶風,這個美國東岸百年最強的颶風奪走700人性命、超過2萬座房屋毀壞。

命運帶領他與被稱為奇蹟的長頸鹿相遇。颶風一視同仁破壞了運送野生動物來到美國的船隻,但兩頭珍貴的長頸鹿保住了性命。負責人瓊斯接下來要與司機用卡車載著兩頭被放置在高大木箱中的長頸鹿,進行橫跨3200公里的運送之路,將牠們從浩劫後的紐澤西帶到氣候溫暖的應許之地:聖地牙哥動物園。這是史上第一位動物園女園長貝兒.班奇利(Belle Benchley)的心願,讓美國的孩子也可以親眼見到長頸鹿,進而愛護與關注野生動物。

原來,在1930年代以前,長頸鹿是在非洲以外很難見到的動物。寒冷的天氣讓牠們很容易夭折,但牠們獨特的外型與優雅的氣質,始終是野生動物界的明星。有旅行家在初識長頸鹿的震撼後以「動物界王子」來形容牠、明朝皇帝甚至在引進長頸鹿時封牠為傳說中的「麒麟」。


《明人瑞應圖》(圖源:故宮博物院

經濟恐慌揮之不去、災害移民大亂、種族隔離法律造成黑白分裂、席捲全球的二戰迫在眉睫……心情低迷的美國人,將遠道而來的長頸鹿視為新的心靈寄託。少年尼可對社會動態一無所知,身無分文、只求溫飽的他將目的地「加州」奉為聖地麥加,滿心期望搭上這班便車。他幸運地在原司機落跑的情況下得償所願,而這趟冒險也徹底改變尼可的人生,一名跟在長頸鹿身後攝影的紅髮女孩成為他刻骨銘心的初戀……

主角尼可及紅髮女是虛構人物,但這部小說取材自真實事件,就連歷史背景也完全符合現實。故事中穿插著這趟長頸鹿大遷徙的舊日新聞剪報,是自由作家洛麗奇費心蒐集的史料,也為故事增添無窮懷舊感,讓它看起來更像是一本貨真價實的「傳記」。熱愛動物的洛麗奇在寫作聖地牙哥動物園的歷史時,於文獻中發現了這趟30年代的奇蹟之旅,為此著迷不已,決定將其衍生為一部壯大的小說。

➤穿越、跨越、飛越的人物精神

只是一趟運送動物的過程,有需要大書特書嗎?我們不妨回想當年貓熊「團團、圓圓」從四川來到台北的盛況。從歷史照片看來,這兩頭長頸鹿「野小子、野丫頭」在運送途中沿路受到美國人夾道歡呼的場景,比起台北的貓熊盛況猶有過之,絕對是載入史冊的大事件。而在物資有限的年代,一台卡車與兩個木箱的設備相當簡陋,負責人要隨時照料脆弱的長頸鹿,翻越尚未開闢完整的大小道路,難度絕不下於當年的西部拓荒。

可以說,《長頸鹿男孩》在這個最壞的時代,為讀者重拾大無畏的「美國精神」。更重要的是,與導致黑色風暴的濫墾截然不同,必須秉持愛護與尊重大自然的原則。


Photo by Ross Stone on Unsplash

經典的西部小說常有牛仔對戰通緝犯、騎兵大戰原住民等橋段。在《長頸鹿男孩》中的考驗,除了險峻的環境之外,逼迫主角群陷入絕境的也同樣來自於人類。這趟冒險最令人感到恐懼與悲痛的,顯現於人類的殘酷。馬戲團團長、販賣雜貨與動物的店主,這些人只把長頸鹿看作相互搶奪的一筆財富,而不是同等以待的生命。店主笑談法律不會因為他射殺動物而受罰的悲哀現實,正是作者對於動物權低落的控訴之聲。

過往的西部小說充滿陽剛與血腥,美名為「男人的浪漫」。而本作最令人驚豔之處則是,洛麗奇重新塑造、定義了西部小說:沒有紅髮女奮不顧身的救援,任務早已失敗;倘無被「日落小鎮」排擠的黑人朋友義氣的相挺,尼可與瓊斯也難以度過危機。那些在白種男性刻版印象中的花瓶、雜魚,在1938年同樣具有自己的夢想與生活,為了共同的目標「保護長頸鹿」貢獻心力。小說融入了多元文化價值,卻絲毫不摻入說教成分。

就像所有膾炙人口的公路旅行一樣,各式各樣的人物相遇結緣,見證了整個國家的生活面貌。故事以無比真實且強勁的力道告訴我們,在封閉且痛苦的年代,依然有一批被忽視甚至歧視的人們,拚了命地活著。大時代小人物的英姿,讀來賞心悅目、胸口迴盪不已。

紅髮女奧古斯塔這位角色的豪情壯志尤其難以令人忘懷。她以《生活》雜誌第一位女攝影師瑪格麗特.伯克-懷特(Margaret Bourke-White)為指標,希望將運送長頸鹿的旅程製作成圖文報導,成為下一個女攝影師。她早在華爾街股災時家破人亡、更患有先天性心臟病,隨時可能在旅途中倒地長眠,但仍舊勇敢堅毅地奮戰到最後一刻。

本作原文書名《West with Giraffes》就有致敬女飛行員回憶錄《夜航西飛》(West with the Night,1942)的意味。柏瑞爾.馬卡姆(Beryl Markham)跌破專家眼鏡,在1936年締造歷史第一人單機駕駛飛越大西洋飛行的壯舉。馬卡姆在那個時期顯得特立獨行,但對於女性而言,是位走在前端的勇者。小說中沒有刻意提及馬卡姆,但重疊了眾多巾幗英雄形象,敢愛敢恨更敢追夢的奧古斯塔,值得讀者留心品味。

➤讓動物成為人類的救贖

空氣中瀰漫著飛揚的沙塵,恍如《聖經》記載的災難降臨、蝗蟲過境、天降泥雨。日子過久了,簡直快把人逼瘋,自己都想尋求解脫。大地全面反撲,塵歸塵、土歸土……

那些受困於沙塵帶災民的生活與心境,在小說中栩栩如生。他們不願拋棄故鄉土地,祈禱渴求甘霖與陽光,卻日復一日面對相同的絕望。沒有人預想得到,這場環境污染的噩夢竟會延續如此之久。洛麗奇深刻描寫出尼可這樣一位代表人物,漫長的黑色風暴吞沒的不只是親愛的家庭,更徹底剝奪了他們身為人的尊嚴與理念,在苟且偷生之餘,再也看不見任何美好的事物。

正因身處最沒有光明的深夜,救贖的存在顯得格外耀眼。長頸鹿就是和平與溫柔的象徵,因為與牠們相處時真摯的情感,尼可、奧古斯塔才能夠放下過去、迎接重生。他們與地球、與生命緊密聯繫在一起,得到了真正的快樂與富足。

工業革命後的人類失去對自然環境的尊重,因而不斷自食惡果。無論是哪一種動物,都是世界、造物主賜予人的恩典。當我們尊重別的生物,才能獲得同等的回報。洛麗奇對動物無私的愛,在這本書中閃閃發光著,感動了每一位讀者。

《長頸鹿男孩》是一本歷史小說、一部公路電影、一篇社會紀實評論、一段關於成長與愛情的物語。這段偉大的旅程既有趣又哀傷,並以完滿卻淒美的結局告終。在閱讀這本書前我們可能不知道的是,宛如作者設定於2025年的預言,全球的長頸鹿正在面臨「無聲的滅絕」。

因為牠們在動物園裡有強烈的存在感,人們常誤以為長頸鹿被保護得很好。事實上依據2019年的統計,全球長頸鹿存活的已不到10萬隻,且持續在減少。長頸鹿首度被列入瀕臨絕種的生物,而洛麗奇所在的美國正是最大的「長頸鹿產品」消費國。為了不讓長頸鹿等生物淪為下一個僅供標本瞻仰的絕種旅鴿(半個世紀內種族數量恐怖地從50億減為0),更為了永續生存,人類必須要動手做得更多。


臺北市立動物園的長頸鹿媽媽小麥與麥芽,被媽媽遮住的是哥哥麥照(圖源:臺北市立動物園

quan_qiu_hua_de_shi_dai_w300.jpg 長頸鹿男孩
West with Giraffes
作者:琳達.洛麗奇(Lynda Rutledge)
譯者:林小綠
出版:春光出版
定價:45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琳達.洛麗奇

熱愛動物的自由作家,替知名刊物和組織撰文的同時,可以乘機摸摸犀牛寶寶,享受與瀕危的海龜一起浮潛,和一群長頸鹿一起散步。同時,創作的小說也替她贏得獎項和地位。第一本出版的小說《人生最後一場拍賣會》,獲得德州作家協會圖書獎(Writers’ League of Texas Book Award),後被翻拍成法國電影《La dernière folie de Claire Darling》,由知名女星凱薩琳.丹妮佛主演。現與丈夫住在德州奧斯汀,院子裡養了一隻狗。更多相關資訊可參考作者網頁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2023-04-25 11:00
編劇書簡EP5》從《全裸監督》帶來的奇觀,期待台灣「蓬萊仙山」

如果任何東西都能從天而降的話,那應該很有趣。

──《全裸監督》

1990年底,為了獲得「衛星電視」這種新媒體頻道而傾家蕩產的日本AV界傳奇人物村西透,應該從沒想過,約30年後,由他的人生傳記改編的影集《全裸監督》會「從天而降」進入每戶人家的電視、每個人的電腦螢幕、平板、手機等大小裝置,不需衛星、天線,更不需要VHS錄影帶,僅僅透過看不見的網際網路,即可鋪天蓋地,並且跨越國境與時間,在全球、全天候、全集數播映。這項新媒體叫做「串流媒體平台」(OTT, Over-the-top media services),而促成這部影集面世的,正是Netflix。

《全裸監督》由本橋信宏撰寫的村西透傳記改編,成為Netflix在2019年全球原創的亞洲代表作之一。多語種、多文化的作品在Netflix平台上架,在這種情況下,「要說什麼故事」相形重要。導演武正晴想在《全裸監督》勾勒出的圖像是:「站在頂峰的村西透正在倒下的故事。這也是日本泡沫經濟破滅的樣子。」(

此簡短有力的故事梗概(Logline)吸引了Netflix,並主動向武正晴提出,希望用兩季來做發想,第二季並非「續集」,而是《全裸監督》是一個貫穿兩季、全十六集的故事。

➤AV怪咖的英雄旅程

「站在頂峰的村西透正在倒下的故事」,經過武正晴與編劇群的合作,將五百多頁的傳記,鋪展出一個AV怪咖的英雄旅程。故事結構猶如海浪起伏,山田孝之飾演的村西透站上時代與市場的浪潮,隨即慘烈跌下,又從底谷一躍而起,意氣風發之時,再遭殘酷巨變,如此在十六集中進行多回。

男主角先由木訥兩光的英語教材推銷員,搖身一變,成為行銷話術舌燦蓮花的冠軍銷售員,公司倒閉兼妻子紅杏出牆禍不單行;絕處逢生後,締造了色情書刊帝國,不但主導製造,還買下通路,成為書刊出租店龍頭。然而,在尺度檢查與黑警的惘惘威脅下,村西被捕入獄。出獄後與料理店老闆娘的一夜露水姻緣,啟發了製作AV的靈感,亦即第一季裡最著名的火車便當橋段。橫衝直撞,闖出一片江山,遠赴夏威夷跨國拍攝後,再次被求刑……如此大起大落的人生,若單是流水帳,恐無法讓觀眾買單。

高規格還原時代背景、山田孝之毫無「恥」度的演出,以及裸露性愛場面,都是《全裸監督》的賣點。但筆者認為,最引人入勝的,還是此劇從頭開始便「不按牌理出牌」的風格,讓觀眾處處有驚喜,這都歸功於劇本大刀闊斧的改編。


《全裸監督》日文版書封(左)與繁體中文版書封

以「火車便當」橋段來說,原著傳記裡,這段是村西透青年時在料理店打工的經歷,老闆娘因悼念賣鐵路便當的亡夫,要求村西透一邊喊著「便當便當」,一邊以獨特體式進行性愛。然而,影集版將這段情節挪至村西透第一次出獄後,在東京街頭面對人生茫茫無所依時,遇見了同來自福島的老闆娘,兩人相濡以沫共度一夜,而激情的性愛,也在武正晴的調度下,由老闆娘的眼淚與村西透的賣力撫慰,變得動人。性背後的「愛」,開始了村西透的AV製作生涯。

又如在劇本中增添了由滿島真之介飾演的小弟阿敏,活靈活現演出甘草人物,表現出與村西透的兄弟情誼,又穿梭於黑白兩道,而黑道做為此劇的反派,又可在主角的英雄旅程之外,為傳記影集增加類型元素。

第一季最大的賣點,當屬將黑木香拍攝《我愛SM》的實景還原。有趣的是,在傳記裡,作者本橋信宏先是一邊看著當年的錄影帶,一邊以文字側記下來,而影集版再以本橋的文字,將之還原回影像。

本橋做為長年貼身採訪村西透的紀錄者,並未造神,反而也一秉銳利而幽默文風,時對村西挖苦嘲諷。例如記述《我愛SM》經典橋段,黑木香吹笛子,是這麼寫的:

黑木香把這個奇怪的貝殼笛子用雙手小心地拿著,放進雙唇之間。

「你含住的樣子非常sexy哦。不用拿進拿出沒關係,吹吹看。」

噗——響起了愚蠢的聲音。

「啊啊!真是好聲音。再來一次。」

噗——

Sexy啦!」

從一開始認真討論繪畫的氣氛,搖身一變成為吉本新喜劇般的搞笑風格。這也是村西作品的特色之一。    

也許是村西透本人又像推銷員又像怪大叔的風格過於強烈,以至於傳記作者與傳記電影導演及男主角都無法莊重,呈現出戲謔的怪咖風格。而這一切,Netflix竟然照單全收,或許可說影視製作業異軍突起的Netflix,也是怪咖一枚。

第二季對新媒體的反思

然而,也許是第一季帶來的奇觀過於震撼,進入第二季後,難免讓人感覺欲振乏力。若從劇本分析的角度看來,很明顯是太多劇情花在「村西透購買衛星」這條敘事線。

原著對於衛星部分,僅是點到為止:「村西透預測,在未來的衛星轉播時代,必須擁有自己的電視台,方能與人一較長短。他認真地朝這個目標邁進」,以及,「他投入大量資金發展鑽石衛星」。

這幾行敘述,在影集裡卻進行了來回多次的銀行借款、拜會衛星持有者,並在第二季安插了資深藝人吉田榮作演出銀行主管,宮澤理惠演出借款的女金主。就製片規格上,加上「咖」(知名藝人),的確是加分,但若演出戲碼重複且無衝擊力,則稍嫌畫蛇添足。

為什麼武正晴要以如此多的篇幅,來描述「衛星」一事?第一個原因,是用來表現「泡沫經濟」使得村西透與日本倒在地上、失去一切。

「從這樣一尊村西透的雕像中,傳達出一種將人變成拜金主義的企業家的恐懼,它與因泡沫經濟而被金錢蒙蔽的日本人重疊。」就本橋信宏的描述,泡沫經濟是個銀行會恨不得捧著錢來借你的時代,山田孝之飾演的村西受制於國家衛星廣播事業,追逐金錢也被金錢追逐,失去了同事們的信任,再無翻身機會。

而另一方面,或許也是武正晴對於「新媒體」的反思與警惕。從買下印刷廠、出版社、出租店,印行非法裸露情色書刊開始,村西透就深知取得「通路」的重要性。

進入即將到來的衛星時代,他知道AV錄影帶將被淘汰,因此轉向衛星夢,夢想「情色內容從天而降」,在這一關,卻來了泡沫經濟大魔王,村西透與大部分的日本人都越不過去,一敗塗地。

期待「蓬萊仙山」成為台版《全裸監督》

去年底台灣出版界也出現了一套怪咖奇葩:蓬萊仙山【春遊記+悲情夢】。藝術家倪瑞宏與文史工作者黃郁仁,深入探訪已消逝的蓬萊仙山電視台幕後祕辛,寫成了「文史本」與「藝術本」。


倪瑞宏《蓬萊午夜秀》,2022(倪瑞宏、鯨嶼文化提供)

蓬萊仙山電視台在有線電視台(第四台)盛行的年代,以低成本、濃俗冶豔的風格,製播了命理、綜藝、情色、戲劇、賣藥等類型節目。低俗壞品味,在當年或許只能觸及地方收視族群,但透過藝術家與文史工作者的再現,書籍出版後,在我的同溫層掀起一波如「洛基恐怖秀」的熱潮。

蓬萊仙山創辦人莊添光本身就是一則傳奇,由街頭江湖叫賣起家,進而取得頻道,更與村西透如出一轍,活生生就可以馬上改編成劇本!

雖然深知從原著到劇本,從劇本到拍攝,從拍攝到播映,將是無可預期的漫長旅程,但我仍期待著有天打開電視,「蓬萊仙山」能從天而降。

quan_qiu_hua_de_shi_dai_w300.jpg蓬萊仙山【春遊記+悲情夢 錄影帶雙封面盒裝套書】
作者:倪瑞宏、黃郁仁
出版:鯨嶼文化
內容簡介

劉梓潔
作家、編劇,現任教於逢甲大學人文社會學院。2006年以〈父後七日〉獲林榮三文學獎散文首獎,並擔任同名電影編導,於2010年獲台北電影節最佳編劇與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重要編劇作品有電視劇《徵婚啟事》、《滾石愛情故事》,電影《癡情男子漢》等。文學著作有散文集《化城》,短篇小說集《親愛的小孩》,長篇小說《真的》、《自由遊戲》、《希望你也在這裡》等。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2023-04-24 18:07
話題》書店厭世日常裡的小小奇蹟:沈如瑩讀《新!雖然店長少根筋》

如果說「雖然店長少根筋」系列小說與其他以書店為主題的作品有什麼不同之處的話,大概就是讓我認真思考自己是不是遇過如此少根筋的店長吧。

我在大型書店工作約15年,經歷過的店長人數已經記不太清楚了,但應該超過10位。雖然風格各異,但該說是我很幸運嗎?裡面還真沒有像書中角色山本猛如此令人髮指的主管——台譯本將書名翻譯成「少根筋」著實過於含蓄,原文「店長蠢過頭」(店長がバカすぎて)才足以形容這位店長讓人翻白眼的程度。無論他是真笨還是裝傻,或是將在更後面的集數裡發揮什麼神祕本領,我都不想和這樣的人一起工作。

不過這或許正是作者早見和真的厲害之處。大多數的書店小說通常不脫人與人、人與書相遇的美好,無論遇到什麼挫折,都能在彷彿世外桃源般的書店裡找到療癒和勇氣。身為從業人員,當然很喜歡這些故事,畢竟某部分的自己也是如此相信著,才有動力留在這個行業裡的。但早見和真卻大剌剌地戳破這種泡泡,第一集第一話不僅以狼狽又焦躁的店員形象開頭,過沒幾頁就出現了以角色諷刺書店小說的對白:

夢想破滅的小說家哪會在書店工作啊?到底知不知道書店店員的薪水很微薄啊?……書裡感覺所有人都閃閃發光,工作活力四射,早上起床會說什麼「今天也能在最喜歡的書店工作!」

這段話讓我想起紅極一時的日劇《Legal High》裡,堺雅人飾演的毒舌律師古美門,總是形容滿腔熱血的菜鳥律師黛真知子(新垣結衣飾)像「NHK晨間劇女主角」般發著聖光卻不切實際。也因為這段話,我對此書有了不一樣的期待。

後續開展的情節確實不僅貼近書店工作的真實樣貌,愚蠢上司、頤指氣使的老闆、難搞的廠商,更跨越了「書店」這個行業,只要是有職場經驗的讀者都能產生一定的共鳴。加上以不知不覺手法埋藏在故事裡的謎團,為閱讀過程增添驚喜,讓這本書以類似「毒雞湯」的厭世氛圍,拓展到更寬廣的讀者群。

動畫《書店裡的骷髏店員本田》也是以呈現書店工作的真實樣貌為亮點的小品動畫。

領的是最低時薪,卻要付出大量體力與情緒勞動

延續第一集的設定和風格,以書店店員的日常加上一點輕推理情節,《新!雖然店長少根筋》將時間設定在3年後,實體書店面臨疫情侵襲,陷入經營危機。但武藏野書店的危機並不是門可羅雀,而是在疫情仍嚴峻時仍堅持營業,因此生意非常忙碌,員工在身心煎熬之下引發反彈。之後少根筋的前店長山本猛再度調回本店,主角谷原京子的悲慘日子又開始了(讀完續集我真心懷疑他有被虐狂傾向)。

谷原因為喜愛閱讀,嚮往「明星書店員」前輩小柳真理而進入武藏野書店,但是開始工作之後,面對的現實卻困難重重。在續集裡,他進入這間書店已滿10年,並且終於由約聘轉為正職,但薪水似乎沒增加多少,無法擺脫月光族的宿命。

谷原說變成正職之後薪資只有「微調」,依照實際情況推算,大約也就20萬日圓左右吧。根據日本厚生勞動省的統計,2022年日本人的平均月薪是31.2萬日圓,落差可謂不小。在物質條件沒有明顯改善的情況下,要面對少根筋的店長、少根筋的同事,還有那些「神明」客人,也難怪谷原對這個工作愈發意興闌珊了。

書店工作的低薪似乎舉世皆然,台灣的情況相差無幾,召募兼職通常以最低時薪或湊個整數,正職則在3萬元之譜,換算下來約莫等同最低時薪。由於書店獲利結構的限制,要提升薪資水準並不容易,但求才卻有一定門檻,因而招募十分困難。續集針對面試情況的描寫,可說毫無地域區隔,台灣的書店老闆、店長讀來想必會心有戚戚焉。

在書店的厭世日常裡遇見小小奇蹟

身為從業人員,在讀這本書的時候,很自然會將自己的經驗與書中敘述對照。對谷原京子而言,讀到好看的書、與閱讀同好分享書,是他願意忍受工作中百般不順的唯一原因。

「書店店員」並不是個會被寫在「我的志願」裡的那種偉大工作(至少我沒有遇過),每個人進入書店工作的原因也都不同。比起抱著憧憬進入書店的谷原,我當初只是因為需要一份正職工作,書店似乎環境相對單純,自認有閱讀習慣的我應該不至於適應不良便投了履歷而已,沒想到竟然就這樣待了下來沒有轉行。

不過再怎麼說,谷原還是比我堅忍得多:儘管職場生涯困難重重,又對未來充滿不確定感,他仍在武藏野書店努力做好書店店員的每一天。而在現實生活中,面對那些雙眼閃閃發光踏入這一行的人,我總是心情複雜,因為書店這一行確實需要更多人共同努力,但要克服的難題卻是方方面面。


日本書店中,總是可以看見許多自製文宣(沈如瑩提供)

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裡,人的生活早在不知不覺中翻天覆地。曾經我們討論電子書是否將成為紙本書的威脅,曾經我們討論網路書店與實體書店的競爭,這些討論的答案尚無定論,但書本早已不再是最重要的資訊、知識和娛樂來源。我們都看到,如今圖書市場的惡性競爭,實體通路無論規模大小,甚至已經不是主要的焦點。如果出版依某些人所言是「夕陽產業」,實體書店的太陽可能已經快落到地平線以下了。

因而我特別喜歡作者設定的武藏野書店。這是一家規模不大不小的區域性連鎖書店,與大型書店比起來沒有響亮的品牌光環,又不像獨立書店充滿個性與特色,但在書店數量日益減少時,如此堅守在崗位上不耍花槍,扎扎實實處理日常業務,為地方上的讀者帶來一本本好書的書店,是更加難能可貴的。

續集中的谷原京子雖然感覺比第一集更慘(不能劇透,想知道他還能多衰潲〔sue-siâu〕請務必買書來看),卻也還是因為閱讀,遇見生活中的美好與驚喜。即使這不是一本「閃閃發光」的書店小說,仍能從這群厭世又古怪的書店店員之間,感受到那麼一點(真的只有一點點)由書本帶來的奇蹟。在那奇蹟之中,書店總能雨過天晴。


Photo by Linh Nguyen on Unsplash

quan_qiu_hua_de_shi_dai_w300.jpg 新!雖然店長少根筋
新!店長はバカすぎて
作者:早見和真
譯者:洪于琇
出版:尖端出版
定價:36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早見和真 
1977年生,日本神奈川縣人。2008年以《108》一書踏入文壇,該書也獲改編為電影和漫畫,成為暢銷作品。2014年《我們的家人》改編電影上映,2015年《無罪之日》於第68屆日本推理作家協會長篇及連作短篇集部門中獲獎,改編電視劇,締造熱門暢銷紀錄。2020年,《皇家一族(暫譯,原名:ザ.ロイヤルファミリー)》榮獲第33屆山本周五郎獎及JRA賞馬事文化獎。其他還有改編成電視劇的《小說王》、改編成動畫的《悲傷胖胖貓》等著作。近期作品則有《那年夏天的解答》、《微笑俄羅斯娃娃》、《悲傷胖胖貓:圓圓的最後一支舞》、《八月之母》等書。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2023-04-24 11:30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