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題》音樂之於電影,不單是「配」字就能打發:吳家恆讀《樂來越愛電影配樂》
翻看《樂來越愛電影配樂》,不必看完,就會得到一個結論:把音樂在電影中的角色定位為「配樂」,實在是一大誤解。
「配樂」讓人想到牛排旁邊的配菜。這家餐館的功夫如何,就看牛排烤得好不好,至於配菜,只要水準之上就好,如果不想吃烤蔬菜,換成薯泥或炸薯條也可以。
沒錯,人是視覺的動物,而電影訴諸視覺,所以真要做出主從之分,當然是影像為主,聲音為輔。但是光有紅花而無綠葉,根本經不起細看。
➤有聲勝於無聲:聲響系統與影像同等重要
無聲的影像,觀賞者頂多看個幾分鐘,耐性就到了上限,更別說讓人掏錢觀賞。「默片」時代就已經證實了這個道理,所以才有鋼琴師、甚至管弦樂團在現場演奏,讓觀眾更能與影像起共鳴。
這說明了音樂在電影中的角色至為重要,不是一個「配」字就能打發。這更說明了聽覺對人的重要。
當代各種影像技術與聲響系統強調逼真、身歷其境,無形中把觀眾貶為被動、遲鈍的容器;音樂專家不時提醒,音樂的種種繁複安排,不是一般人能領會。於是,很多人謙稱「音痴」。
其實,這不是事實,只要是聽力正常的人,對於聲音都非常敏感,這關乎人的生存。如果人真的是對聲音無感的話,那麼,在物競天擇的過程中,他老早就被淘汰了。
人的聽覺器官在頭顱兩側,加上軟骨構成的耳廓,基本上可以接收到各方位傳來的聲音。更微妙的是,就如同雙眼眼珠之間相距大約只有7、8公分,人卻能因此辨識出景物距離之遠近,雙耳相距只有大約20公分,人卻能藉著聲音反射回來的時間差,建構出所處空間的大小。我們只是對此習而不察,甚至貶抑自己的聽覺能力。
不要再說自己是「音痴」了,我們都具有優秀的聲音辨識能力。如果以電影為主題,剩下的問題就是如何「聽」電影了。這正是《樂來越愛電影配樂》想要做的事。
➤聽電影從哪裡開始?
作者謝世嫻是外表亮麗的鋼琴家,出過專輯,也學過電影配樂。本書瞄準的讀者,介乎一般與專業之間:喜歡看電影、關注電影配樂的讀者,讀這本書將會有所助益;若是攻讀電影、音樂科系,或從事電影產業者,則能從這本書獲取必要的常識。
主題如何鋪排呢?從目次不難看出作者的想法:用50頁(大約全書的五分之一)講述基本概念,剖析音樂如何與劇情、角色相結合。電影的開頭與結尾往往至關重要,因此,作者特別把片頭曲與片尾曲單獨劃分出來闡述。電影作品除了音樂之外,聲音/聲響的營造,也是音樂的延伸,故特別談了音效與氛圍的音樂。
接著,作者挑選了15位作曲家大致介紹一番,舉出實例,說明作品如何天衣無縫地運用在電影之中。這15位作曲家又分成兩類:一種作曲家是專為電影量身創作,另一類則是像貝多芬、莫札特、拉赫曼尼諾夫這些早已逝世的「古典音樂作曲家」,他們當然不可能專門為電影寫音樂。但是,當電影導演出於需求或喜好,且有專業能力能在影中適切靈活地穿插、使用古典音樂時,結果總會讓人再三玩味,讚嘆不已。
➤《阿瑪迪斯》電影開頭的一錘定音
以《阿瑪迪斯》(Amadeus)為例,這是改編自彼得.謝佛(Peter Shaffer)的同名舞台劇,以莫札特被另一位作曲家薩利耶里(Antonio Salieri)謀害的傳聞為主題。
電影一開演,驀然響起一聲凝重抑鬱的和弦,這是莫札特歌劇《唐喬凡尼》(Don Giovanni)的序曲開頭。光是這一聲,就勝過千言萬語,足以印證導演/劇作家的關切,及彰顯這部電影的核心主軸。
即使是對莫札特一無所知,未曾聽聞《唐喬凡尼》的觀眾,也會從中接收到暗示:這不太是喜劇。如果對莫札特、《唐喬凡尼》、《阿瑪迪斯》劇本有更多的浸淫,將有更進一步的體會。
莫札特的父親在1787年5月去世,而《唐喬凡尼》的劇本在6月完成,莫札特隨即開始譜曲,在10月底完成並首演,歌劇的序曲——也就是電影開頭的一錘定音——是在演出前才寫完的,可見整個創作過程相當緊迫。
《阿瑪迪斯》把這部歌劇看成莫札特對父親去世的一種反應,這個栽培他最多、影響他最深、但也是亟欲掌控他、跟他有著諸多摩擦的人,如今已經去世。
莫札特終於脫離了父親的掌握,如脫韁之馬,創作歌劇腳本誘發了他最狂野、最幽暗的心緒,驅策著他寫完這部歌劇傑作。《唐喬凡尼》的主角是一個有著強迫症、性成癮的貴族,面對可怕的報應,他沒有乞求原諒,而是拒絕悔改、拒絕救贖。
《阿瑪迪斯》採取這個視角,把《唐喬凡尼》看成莫札特對父親的斗膽忤逆,也看到薩利耶里對父親的忤逆。莫札特的父子關係是《阿瑪迪斯》不絕如縷的主軸,而薩利耶里對父親角色的叛逆,更是推動戲劇的動力。
「父與子」這個主軸,在電影開場的第一秒,就告訴觀眾了。薩利耶里把生父看成發展自我的阻礙,進而忤逆天父,以毀掉天父所愛的莫札特作為報復(片名「阿瑪迪斯」的意思是「神所愛的」)。整部電影建立在薩利耶里與神父的對談之上,而薩利耶里之所以願意跟神父說話,是因為他蔑視、不認同神父的看法。
當我一再重看《阿瑪迪斯》,電影音樂安排巧妙,常常讓我折服得起雞皮疙瘩。同樣是看《阿瑪迪斯》,謝世嫻關注的點,可能跟我不同,也跟別人不同。不過,話說回來,每個人都能對於影像與音樂的關係,建立個人版本的自由詮釋,藉此挖掘到更多看電影的樂趣。
《樂來越愛電影配樂》所做的,就是提供基本裝備與技術,及讓讀者深有體會的實際觀察。一旦讀者有所掌握,便能自行出發,找尋專屬的樂趣。換言之,這本書只是提供了一雙登山鞋、一副手杖,剩下的,就是自己去添補其他裝備,找想爬的山去攀登了。●
|
OB短評》#421 精悍而教人通體舒泰的極品好書懶人包
●細菌群像
50種微小又頑強,帶領人類探索生命奧祕,推動科學前進的迷人生物
Winzig, zäh und zahlreich: Ein Bakterienatlas
魯德格.威斯( Ludger Weß)著,法克.諾德曼(Falk Nordmann)繪,劉于怡譯,麥田出版,450元
推薦原因: 知 設 議 樂
這本2.0版的《驚異大奇航》實在迷人,不只圖說可愛,短小精悍的文字也科學得撩人遐想。尤其是目錄中的50種細菌學名,一個個接連唸下來,幾乎有大悲咒的威力,能伏一切,不可思議。【內容簡介➤】
●剪接室裡的故事大師
縱橫好萊塢50年、操刀《星際大戰》、《不可能的任務》,奧斯卡金獎剪接師的傳奇人生、永不過時的奪金法則及大導演的幕後祕辛
A Long Time Ago in a Cutting Room Far, Far Away: My Fifty Years Editing Hollywood Hits―Star Wars, Carrie, Ferris Bueller’s Day Off, Mission: Impossible, and More
保羅.赫希(Paul Hirsch)著,李斯毅譯,麥田出版,650元
推薦原因: 議 樂
如果你一看到這本的英文書名就瞳孔放大,那麽你一定是星戰粉。如果你又還是初代星戰粉,耙文耙到無文可耙,生無可戀,那麼這位《星際大戰》剪接師的職涯自述,絕對會讓你眼眶泛淚,激動不已,吸星大法功力倍增!勇猛精進的Youtuber也可以來此偷點剪接的撇步,誰知你的下一部會不會成為曙光乍現般的經典?【內容簡介➤】
●繪日記
Fanyu(林凡瑜)著,鯨嶼文化,480元
推薦原因: 設 樂
洋溢著無數有趣細節的繪日常,雜亂,繽紛,才大氣粗,不知不覺就翻到了底頁,像逛了一下午的家樂福。看到這般既執著又沒什麼野心的圖文,真教人通體舒泰,一路發笑,哪來什麼煩惱?難得自己和世界都還如此身心健康。【內容簡介➤】
●自由玩
生活與藝術的即興指南
Free Play: Improvisation in Life and Art
史蒂芬・納赫馬諾維奇(Stephen Nachmanovitch)著,吳家恆、吳以勻譯,黑眼睛文化,380元
推薦原因: 設 思 文 樂
從即興演奏出發, 探索表達的自由內核,藝術如生活,生活如藝術,可以很複雜,也可以很簡單。這本90年代發表的創作論,今天看來依然玩性滿滿,看似雜七雜八的閒聊,不時迸出一兩句電光石火,讓人覺得自己卡卡的地方,忽然啵一聲就通了。【內容簡介➤】
●無人知曉的房間
長期照護下,走投無路的家人的自白
介護殺人──追いつめられた家族の告白
每日新聞大阪社會部採訪組著,石雯雯譯,寶瓶文化,360元
推薦原因: 議 益
照護殺人案件,已經悄悄從奇情推理,逐步成為你我身邊的日常。這本日本案例集讀來悲慘黯淡,卻有未雨綢繆之功,赤裸呈現每個人遲早都會面臨的問題,或是照護者,或是被照護者。長照路漫漫,萬一憾事發生,法律又該如何問責?本書除了艱難之外,還是艱難。【內容簡介➤】
●土產物語
從伊勢赤福到東京芭娜娜,細數日本土產的前世今生
おみやげと鉄道:名物で語る日本近代史
鈴木勇一郎著,劉淳譯,這邊出版,420元
推薦原因: 知 樂
這本關於伴手禮的「小」研究,一翻開就有偽出國的小確幸。開宗名義就提到西方souvenir與日式omiyage的差別:前者是到此一遊的緬懷,為的是自己;後者是分享給親友的小禮物小吃食,為的是人情。光是這點就讓人覺得微妙甚深,下次挑禮可得更上心些,收禮也該更感心些,別老是一副歪嘴雞相,嫌人家東西好看不好吃。【內容簡介➤】
●一個樸素的道理
吳雅蓉著,聯合文學,380元
推薦原因: 議 樂
寫自己,寫感覺,寫受限的肉身,卻沒什麼受限的感覺。這本娓娓道來的身障之書,鄭重而自省,樸素而輕盈,彷彿每一種障礙都可以成為突破次元壁的星門,讓人看到更廣大的宇宙,體驗另一種非典人生。意識到並接受這種身體感官的多元,或許才是真正的健全。【內容簡介➤】
●有去無回的地方
一個維吾爾女孩在新疆「再教育營」的真實經歷
Ort ohne Wiederkehr: Wie ich als Uigurin Chinas Lager überlebte
米日古麗.圖爾蓀(Mihrigul Tursun)、安德莉亞.C.霍夫曼(Andrea C. Hoffmann)著,顏涵銳譯,商周出版,400元
推薦原因: 批 議 益
惡名昭彰的新疆再教育營,報導不缺,卻遠遠不夠,實情如何往往也是繪聲繪影,不容易聚焦。有了這份勇氣十足的親身經歷,暴虐瞬間現形,無從抵賴。流亡海外的維人擔心連累親友,雖然自由了,卻也不大敢出聲,讓人心痛心寒。是你你會怎麼做?你又能做什麼?這是一場測試自我審查機制的嚴峻閱讀。【內容簡介➤】
知識性.設計感.批判性.思想性.議題性.實用性.文學性. 閱讀樂趣.獨特性.公益性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