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一本可怕到令人無法釋手的小說:盛浩偉讀《命運操弄者:特斯卡特利波卡》

閱讀佐藤究的《命運操弄者:特斯卡特利波卡》時,忍不住一直在心底大喊:太可怕,太可怕了!──帶著稱讚與驚嘆。好一本「可怕」到令人無法釋手、想要一路讀到故事盡頭的小說。

此處不斷提及的「可怕」,分為許多層次。最表層,指的是故事及其類型本身:這是部格局非常巨大的犯罪小說,它的故事場景與角色出身橫跨墨西哥、印尼、日本、中國等,涵蓋全球。彷彿要提醒讀者,在我們覺得熟悉的世界表象底下,在我們被光明吸引而忽略的陰暗角落裡,確確實實還存有另一個深沉龐大的影子世界。正當一般人輕忽、大意、鬆懈的時候,蟄伏在影子世界裡的力量,正以無比縝密的心思謀劃、以無比冷酷的效率,執行著那些我們無法想像的行動。

另一方面,書裡對黑社會運作的描寫,還深刻地揉合了已覆亡的、古老的阿茲特克神話。書名的「特斯卡特利波卡」,即為阿茲特克諸神之首,人類不能直呼其名諱,而喚祂為夜與風、吐煙鏡、雙方的敵人、奴役我們的這一位。

傳說,阿茲特克曆法以52年為週期,在曆法結束的最後一天,時間將逐漸步入虛空,故人們必須清空所有舊物家私,徹夜不眠,等待夜空星團的光輝召示著下一個週期的起點,神廟裡的祭司便會以人牲為祭,挖出心臟,燃燒那空洞的胸口,以此奉獻於諸神,祈禱宇宙持續運行,時間能夠回歸。


阿茲特克日曆石(圖源:wikipedia

這神話傳說的52年週期,正好對應到小說的52章節,展演了一齣「成住壞空」的劇碼。而每一節的開頭,還附有阿茲特克人所使用的納瓦特爾語的數字之拼音,更添氛圍。

光是看這種種元素,就已經能讓人感受到隱約的可怕了,而在這些圍繞其外的大框架裡,有著第二層的「可怕」,也就是正在其中上演著的種種情節。暴力毆打、幹架火拼、跨國毒梟、黑道密醫、器官走私,所有的描寫都鉅細靡遺,毫不敷衍。

為了避免透露劇情,這裡不能細說太多,但是當故事逐漸進入白熱期之後,真的會感覺,一槍將人斃命實在是好仁慈,因為,有太多比這個更殘酷的舉動了。這些事情,並不是遠在天邊,而就在離我們不遠處,也許早已與我們擦身而過,或者就在我們粗心不審的時候,已不小心涉入這團黑影當中。

但是,縱使小說寫了再多慘無人道的場景,這卻並不是本只訴諸獵奇、賣弄血腥的小說。尤其是與阿茲特克神話的搭配,不禁讓人思考到,如今我們一旦提及「神聖」這個詞,會聯想起的大概是光明、純淨、潔白、輕柔等等畫面,內心興起的也往往是種親近、嚮往的感受。然而,這真的是神聖的本質嗎?

在還未以理智除魅的古老時代,人類對所謂「神聖」之物經常是帶有崇敬與畏懼的,何以如此?正是因為,根植於人類原始本性裡,對於「神聖」的想像、對於自然天地與諸神的想像,往往就是如此血淋淋又冷酷無情,卻凌駕於人類之上的。


阿茲特克人祭(圖源:wikipedia

小說裡有句話寫得精準:「他們從恐怖中學到了許多,透過瞭解恐怖,學到了面對現實的智慧」──古老的神聖的本質,也就是這樣令人恐怖、卻也讓人學會面對現實的力量。當它顯露本質時會嚇到人,不過認真地想,當它偽裝成人畜無害的樣貌,讓人卸下防備,甚至能夠魅惑吸引人心,那不才是更駭人的?

小說裡也暗示,這股神話裡的古老神聖力量在現代的化身,也許就是資本主義。當金錢能驅動一切,能替萬事萬物、甚至是人類標價,方能讓一個人將另一個人視為他物,進而完全失去同情、憐憫、惻隱。古老的人類社會面對那「神聖」的力量,必須以人身與鮮血獻祭,乞求剩餘生者的平安,這肇始了階級,劃分出一群社會之外的他者;而延續到今日,金錢取代了那股「神聖」,一旦我們不留神,便可能成為金錢的祭品,落入那被犧牲者的一群之中。

這本小說更內核的「可怕」,則在於它的寫作技法,更準確地說,應該是寫作無技法。這本小說只用了最低限度而且極為平常的敘事技巧,在時序上、在轉場上,也都只用平鋪直敘的白描,寫實至上,更少抒情。

但這並不是批評,因為首先,要能對於這些一般不為人所知的事物、世界描述得透徹,必須得要有大量的考據、田野調查,還必須要有巨大的想像力,以及對人情人性的洞察,才能將這些內容表達得如此具體。作者在這裡選擇與故事、與讀者直球對決,像個工匠般細細雕刻著那另一個世界的運作與細節,也就暗示了他所下的功夫與深厚實力。

更重要的是,整個故事也反而因為這種刻意地「無技巧」,更增添了真實感,讓人覺得並不是在閱讀虛構小說,而是在閱讀長篇的深度報導,因而還會不時心驚:這些黑社會裡的恐怖事情,該不會都是真的?我們以為安穩的世界,內裡居然如此血性湧動?

能以小說撼動讀者對於真實世界的觀感,這種力量,還不可怕嗎?

quan_qiu_hua_de_shi_dai_w300.jpg 命運操弄者:特斯卡特利波卡
テスカトリポカ
作者:佐藤究
譯者:王華懋
出版:采實文化
定價:52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佐藤究

1977年出生於日本福岡縣。2004年以筆名佐藤憲胤創作《紅玉髓的死神》,榮獲第47屆群像新人文學賞優秀獎,在文壇出道。2016年以《QJKJQ》獲得第62屆江戶川亂步賞。2018年以《Ank: a mirroring ape》獲得第20屆大藪春彥賞及第39屆吉川英治文學新人賞。2021年,以《命運操弄者:特斯卡特利波卡》榮獲第165屆直木賞與第34屆山本周五郎賞。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2022-10-17 11:00
童書評》只要找對地方,夜晚的大自然就像一本看不完的好書,評邱承宗《夜間觀察》

我很愛邱承宗畫的圖、寫的書。他自己寫書、自己畫圖(然後出書速度還比我快),有些繪本只有圖,但述說的故事比文字還要多;有些則像這本《夜間觀察》一樣加了文字,因為你看,假如這本書沒有文字的話,你怎麼會知道嗚嗚—、唧唧唧——、吱吱、嘓嘓嘓、咯咯等等,哪些是蟲鳴,哪些是鳥叫,哪些是蛙在求偶還是宣示領域的叫聲呢?

這本書中的夜晚散步,從畫中的爸爸在把裝備上車時對兒子說的話「快來幫爸爸,天一黑我們就要去找獅子」,就已經讓我看得很開心。因為小時候放學我要從台北市區回到遠得要命、連老師都不相信我家是在台北市的中央研究院時,雖然知道台灣沒有獅子老虎,我總是會覺得沿路的山邊會有老虎跑出來。

還好中研院裡雖然沒有活生生的老虎,卻真的有許許多多的野生小動物,而且不需要特地去觀察,牠們都會自己造訪我們家。我從小看多了,習慣了就沒事,還會自己翻圖鑑想辦法認識,反而是我爸媽跟我妹會怕(我爸只喜歡海裡的)。從這一點,也讓我多少相信我外公說的話是真的:「你是在東京的垃圾桶旁邊撿回來的。」

言歸正傳,我很羨慕書裡的兒子,有個帶他去夜間觀察的爸爸,而且有辨識生物能力,能夠看到什麼就講什麼(否則也不會想帶小孩去夜觀了吧)。但是正如書中在找「演奏家」時的對話一樣,現在能夠在路燈附近看到昆蟲的機率真的少了非常多,因為路燈大多改成LED燈,不再吸引昆蟲了。這雖然對想「偷懶」找蟲的我們有些不方便,但卻是個比較不會干擾動物的措施。

夜間觀察,最重要的工具當然就是手電筒,否則怎麼找動物?在這本書的畫面中,光是手電筒的光就有好幾種畫法。有側面看到手電筒的「一束光」,看到的是比較大片的景,也有圓形的光,是找到動物在仔細觀察時的樣貌。

書中父子的裝扮,是頭上戴帽、腳上穿雨鞋,這也是我平時去夜觀的樣子。帽子很重要,因為從前我跟青蛙公主在面天山的林子裡走來走去的時候,會有青竹絲從上方掉下來!而雨鞋比登山鞋運動鞋萬能,雨鞋不但比登山鞋輕,又可以毫不在乎的踏過小水灘(除非你要看小水灘裡有什麼水生動物)。運動鞋則完全不是我的選項。

這些細節,邱承宗也細細的寫在繪本的後面給大家當參考,並且夾雜了一些任務給大家玩找找看。

書中的爸爸和兒子休息的時候,真的有看到「獅子」—星座。我不論是在台灣或是日本,在晚上巡青蛙的空檔,也是以看星星打發時間。手機上也有星座 App。夜間觀察,只要找對地方、找到好地方,從地上到天上,從草叢到樹上、不論是水中或泥裡,都有很多東西可以看、可以觀察。

所以,找個好天氣,帶上手電筒,先從附近的公園看起吧(下雨天的挑戰比較大,會需要決心)。一定很有趣喔。

quan_qiu_hua_de_shi_dai_w300.jpg 夜間觀察:一趟夜訪大自然的父子散步
作者: 邱承宗
出版:親子天下
定價:42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邱承宗

1954年生,畢業於日本東京攝影專門學校,曾任《兒童日報》攝影主任、創辦紅蕃茄出版社。作品曾兩度入選波隆那兒童插畫展、亦曾入選德國國際青年圖書館白烏鴉獎,並榮獲金鼎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OPENBOOK年度好書與中時開卷年度兒童十大好書等多項大獎肯定。創作逾三十年,每每在新作品中嘗試新觀點與繪畫技巧,而其中不變的是貼近自然、描繪生命的熱忱與關懷。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2022-10-15 19:30
童書評》畫出自然,筆寫天真,經典兒童圖畫書「哈利系列」的創作歷程

近日遠流出版推出經典兒童圖畫書「哈利系列」繁體中文25週年紀念版,這套由金.紀歐(Gene Zion)和瑪格麗特.布羅伊.葛雷漢(Margaret Bloy Graham)攜手演繹的作品,包括《好髒的哈利》、《哈利的花毛衣》和《哈利海邊歷險記》,是出版已超過60載的經典圖畫書,擄獲了不同世代小孩和大人的心。

隨著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未直接受戰火蹂躪的美國相對安全,流亡的藝術家和有志於創作的年輕人,紛紛懷著夢想來到新大陸,人文薈萃的紐約聚集了各路英雄好漢,成為新的世界藝文中心,自從戰後的1950年代起,美國的圖畫書進入輝煌的黃金時代。

當時紐約曼哈頓下城的格林威治村,是作家和畫家們群居之所,許多知名的圖畫書大師,在未發跡前都曾在此駐足停留,他們在那裡創作的《讓路給小鴨子》、《月亮,晚安》、《野獸國》等等,皆成為圖畫書史上傳頌不絕的經典作品。

50年代的經典之作《好髒的哈利》,也是在此區孕育誕生。這本書的繪者葛雷漢是加拿大人,原於多倫多大學研讀藝術史,最初計畫在博物館工作或擔任教師,但因嚮往成為自由且富有表現力的藝術家,大學畢業後,於1943年來到紐約參加藝術學生聯盟的暑期班。

紐約讓葛雷漢大開眼界,她想繼續留在美國吸收更多藝術經驗,但是該怎麼辦呢?一位同學介紹她認識住在格林威治村的阿姨和姨丈,同為藝術家或許可以幫上忙。沒想到,這對夫妻赫然是瑪格麗特與漢斯.雷伊(Margret & H. A. Rey),他們聯手創作的《好奇猴喬治》,當時正炙手可熱。


《好奇猴喬治》作者夫妻檔Margret & H. A. Rey(圖源:flickr/wbur

或許因為雷伊夫妻曾經親歷逃亡之苦,他們不僅對離鄉背井的葛雷漢伸出援手,彼此還結成好友。得以留在美國的葛雷漢,先在一家印刷公司打工,同時到紐約大學美術學院和新社會研究學院進修,接著在二戰期間擔任海軍船舶繪圖員,戰後終於獲得Condé Nast Publications的藝術部門正職。

1947年,從小立志成為藝術家的金.紀歐也進入同家出版集團工作。紀歐出生於紐約市,在紐澤西州的一座農場中長大,1936年從紐約普拉特學院插畫系畢業後,曾繼續在新社會研究學院選修課程。二戰期間,他在陸軍高射炮視覺訓練輔助科服役,戰後於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擔任設計藝術師。兩個才華洋溢、有志一同的年輕人,因此結緣相識相愛,於隔年結婚。

紀歐在結婚之後轉為自由藝術工作者,他一直對書籍設計非常有興趣,在雷伊夫婦的鼓勵下,由漢斯.雷伊教導葛雷漢圖畫書的圖像敘事技巧,熱心的瑪格麗特.雷伊則將這對年輕夫妻推介給曾發掘許多圖畫書大師的知名童書編輯Ursula Nordstrom,她敏銳犀利的眼光,看出紀歐夫婦的潛力,在1951年出版了他們創作的《掉下來、掉下來了》。

這本書的文字由紀歐撰寫,他的靈感來自一幅葛雷漢昔日的素描,畫中描繪了孩子們在蘋果園裡採蘋果的情景。輕盈的文字配合著葛雷漢流動的淡彩,講述的故事雖然很簡單,但溫馨的結局帶來驚喜。兩人第一次聯手出擊表現不俗,獲得了凱迪克銀獎的佳績。

葛雷漢隔年與夏洛特.佐羅托(Charlotte Zolotow)合作《暴風雨》,為她贏得第二次凱迪克銀獎。葛雷漢的父親曾任安大略省古桑威奇鎮療養院院長,她的童年在古老的小鎮度過,經常在大自然中漫遊探險。佐羅托詩意的文字表現出一個小男孩在夏日暴風雨中的好奇心,而葛雷漢的插圖則流露出她對自然變化的細緻觀察。

1956年,紀歐寫了一篇關於小狗哈利冒險的手稿,葛雷漢初次讀到這個妙趣橫生的故事,立刻被它深深吸引,認為無論從視覺觀念還是從情節發展,它都是無懈可擊的。當時他們並沒有養狗,於是她以姑媽養的兩隻小獵犬為模特兒,很快的就形成了哈利短腿、長身、大腦袋的基本形象。

他們創造了一個充滿活力和調皮的角色,這隻身上長著黑斑點的白狗,對凡事都感興趣,就是不愛洗澡,幾乎是許多小孩的化身,而哈利所遭遇的困境,也是每個孩子都有可能經歷的麻煩,因此小讀者能感同身受。《好髒的哈利》甫一出版,即備受歡迎,其後繼續以「哈利」為主角創作的《哈利的花毛衣》、《Harry and the Lady Next Door》和《哈利海邊歷險記》,獲得廣大讀者永恆的喜愛。

紀歐具有非凡的天賦,可以透過孩子的眼光來構想故事,直接而迷人的文字,讓孩子能夠以幽默和微妙的方式理解他人的感受,與葛雷漢明亮、生動的插圖相得益彰,完美契合。日本繪本之父松居直曾盛讚《好髒的哈利》系列,是「繪本=文x圖」而非「文+圖」的典範,在圖畫書史上的重要性,完全可以和雷伊夫婦的《好奇猴喬治》系列媲美。

除了「哈利系列」,由紀歐撰文、葛雷漢繪圖,還出版了《春天真的來了》、《我是植物小保姆》等書,在他們協力創作的12本書裡,總是為孩子們描繪出一個純真和善的世界,其中有充滿生機的大自然,有溫暖的家庭和親切的鄰里,當然一定有勇敢的寵物相伴,他們用饒富漫畫趣味的方式,為孩子呈現了日常生活的喜悅。


金.紀歐和瑪格麗特.布羅伊.葛雷漢(圖源:Googlesite

紀歐與葛雷漢是圖畫書創作的天作之合,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卻無法成為最佳拍檔,他們於1968年離婚,紀歐從此未再創作童書,但他曾說過:創作童書的年代是他最快樂的年代,也是他最富有創造力的經歷。葛雷漢後來自寫自畫創作了另一隻小狗「Benjy」系列,雖然風格延續了先前「哈利」的趣味,但作品似乎缺少了渾然天成的機智和靈性,「哈利」依然是幾代讀者心目中,那隻天真爛漫、勇於冒險、獨一無二的小狗。

quan_qiu_hua_de_shi_dai_w300.jpg 《好髒的哈利》系列套書(繁體中文版25週年紀念版)
Harry the Dirty Dog
Np Roses for Harry!
Harry by the Sea

作者:金.紀歐(Gene Zion)
繪者:瑪格麗特.布羅伊.葛雷漢(Margaret Bloy Graham)
譯者:林真美
出版:遠流出版
定價:300元(單冊)
【內容簡介好髒的哈利哈利的花毛衣哈利海邊冒險記

作者簡介:金.紀歐
1913年生於美國紐約,並在紐澤西州的鄉下度過童年。高中時再度回到紐約,之後於普瑞特藝術學院完成學業。畢業後,曾在出版社、廣告公司工作,最後則是一名自由作家和平面設計師。

1948年和瑪格麗特.布羅伊.葛雷漢結婚。1951年兩人首度攜手創作的繪本《掉下來,掉下來了》於隔年獲凱迪克銀牌獎。之後,兩人共同出版了許多繪本。由於默契極佳,所以他們作品中的圖、文搭配,以自然、流暢見長。主要作品有《哈利海邊歷險記》《哈利的花毛衣》《好髒的哈利》《春天真的來了》(以上皆遠流出版)等,都因為內容貼近兒童,而深受一代又一代兒童的喜愛。
 
繪者簡介:瑪格麗特.布羅伊.葛雷漢
1920年生於加拿大多倫多。1歲左右因為父親在療養院擔任院長的職務,遂舉家搬到僻靜的老街,過著與自然相親的生活。10歲那一年,葛雷漢回到多倫多學畫,最後在多倫多大學取得美術史的學士學位。

大學畢業後葛雷漢前往紐約為流行雜誌畫插畫,並在那裡遇到了金.紀歐,兩人於1948年結婚。除了與丈夫共著繪本,她也曾和他人合作,或是自寫自畫。1953年和夏洛特.佐羅托以《暴風雨》一書獲凱迪克銀牌獎。她充滿趣味且又平易近人的畫風,深受孩子們的喜歡。例如,其在「哈利系列」中的表現,不僅深具童心,而且,每一本繪本「圖說故事」的能力都很強。也因此,它們至今仍為繪本畫家的入門典範。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