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臺灣文學獎金典獎.完整得獎名單與評語》平路《夢魂之地》榮獲金典獎年度大獎
備受創作者、出版社及各界讀者關切的2024臺灣文學獎「金典獎」於今(1)日揭曉。今年一共有293部作品角逐金典獎桂冠,經資格初審、複審委員會選出30部入圍作品後,再由決審委員會審慎而嚴謹的討論,最終評審出平路《夢魂之地》為「金典獎年度大獎」,獨得奬金1百萬元!另有7部金典獎、3部蓓蕾獎作品,各獲15萬元獎金。
今年的得獎名單有不少黑馬,5部小說題材殊異,3部詩集有顛覆框架之作,2部非虛構書寫則田野史料扎實厚重。評審團指出,由於文學邊界不斷擴大,文類的跨越與融合也蔚為趨勢,作家們不斷尋找說故事的嶄新方式,在情節塑造、語言運用等各方面,都展現獨到見解與深刻感受,值得細細品味。
榮膺年度大獎的小說《夢魂之地》,機鋒處處且意涵深遠。從通靈女子起筆,採擷晚近流行的民間信仰和多元宇宙概念,寫靈視、書還魂,還加入轟動的社會事件,重新解構蔣家父子的諸多扞格,諭示人生困阨無所不在。全書華、台語交雜,宮廟詞彙流利穿梭,靈媒的佻㒓口舌與游說必備的圓滑,都精準表達。銳筆勾沉的底蘊,既照應縱深,也不辭廣大的市井家常,獲得決審委員的高度肯定。
七部金典獎得獎作品,文類多元,題材各異,卻又互文相涉,交織出奇妙的對話氛圍,反映作家對當代臺灣共時而異相的觀照,也是文學與文化的雙重豐收。張郅忻小說《山鏡》與梁廷毓的非虛構書寫《噤聲之界:北臺灣客庄與原民的百年纏結和對話》,同樣聚焦於跳脫原漢關係的定見;簡永達《移工築起的地下社會》和鹿苹《甜麵包島》則是以相異視角描寫移居者;李金蓮《暗路》、隱匿《幸運的罪》和唐捐《噢,柯南》,雖然文類有別,對於小人物的處境和諸多難以言喻的細微騷動,展現相近的關懷。
至於為獎勵文學新人所設置的「蓓蕾獎」,今年有3位新手作家華麗登場。除了梁廷毓以《噤聲之界》雙喜臨門,黃璽Temu Suyan的《骨鯁集》(Khu Ka Qaraw Qulih)懷抱強悍的生命力思考身分認同,許恩恩《變成的人》留下屬於特定世代的社運記憶,均讓委員印象深刻,脫穎而出。
獲獎名單
金典獎年度大獎
- 《夢魂之地》(平路,木馬文化出版),獲獎評語
金典獎
- 《山鏡》(張郅忻,九歌出版),獲獎評語
- 《幸運的罪》(隱匿,雙囍出版),獲獎評語
- 《甜麵包島》(鹿苹,印刻出版),獲獎評語
- 《移工築起的地下社會:跨國勞動在臺灣》(簡永達,春山出版),獲獎評語
- 《暗路》(李金蓮,九歌出版),獲獎評語
- 《噢,柯南》(唐捐,雙囍出版),獲獎評語
- 《噤聲之界:北臺灣客庄與原民的百年纏結和對話》(梁廷毓,游擊文化出版),獲獎評語
蓓蕾獎
- 《骨鯁集》(Khu Ka Qaraw Qulih)(黃璽 Temu Suyan,雙囍出版),獲獎評語
- 《噤聲之界:北臺灣客庄與原民的百年纏結和對話》(梁廷毓,游擊文化出版),獲獎評語
- 《變成的人》(許恩恩,木馬文化出版),獲獎評語
金典獎贈獎典禮將於11月16日(六)14:00於臺北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紅磚六合院西2館舉行,並同步於「臺灣文學獎Online2024粉絲專頁」線上直播。為了讓更多有志於文學創作的年輕學子有機會與得獎作家近距離接觸,今年「金典本事系列講座」特別前進高中、大學校園,並遍及全臺各地。講座自11月19日開跑,相關訊息將陸續公布於臺灣文學獎官方網站與粉絲專頁,歡迎有興趣的民眾密切留意。●
2024臺灣文學獎金典獎.決審總評》一趟峰迴路轉的文學之旅
這次評審金典獎算是相當愉悅的經驗。每位評審的專業背景不同,都有各自的聚焦點,在彼此遊説、攻防的多角度檢視下,一開始得高票的,有些因為支持者心意改變而中箭落馬;先前不受青睞者,經過逐篇解析、再三斟酌,敗部復活的也所在多有。整個過程歷經反覆辯證,多次投票,一路峰迴路轉、高潮迭起,評審的戰力跟續航力俱足(臺南小吃的助陣應該居功厥偉),真是不容易。
今年有30本書進入決審,最終選出5本小說、3本詩集和2本非虛構作品。這次的得獎者出現不少黑馬,也意味著許多長期耕耘且卓有成就的作家意外出局。競賽無所謂論資排輩,也不管樸素寫實或華麗幻想(特設的蓓蕾獎除外)。首先,既是文學獎,文學性不可少;其次,質地高、好看、動人是基本款。如果是知識性的書,除了豐富深刻外,正確性就是首要,不能出錯;傳達的手法最好親切易被接受。高品質絕非拒人於千里之外,真本事是能將深刻的學問徹底消化並轉化成容易理解的文章。如果旁徵博引,只為炫學,卻讓大多數讀者吃不消,恐怕也大有問題。打個比方,蠶吃桑葉後當吐出蠶絲才是正常,如果吐絲時,還吐出大堆還沒消化的桑葉,這就是蠶的不是了。正所謂:「唯有著誠去偽,不以溢言曼辭入章句,文章才有真精神。」
以下略略掃描得獎作品:
這次小說家平路榮膺年度大獎的《夢魂之地》,是一部能引發大眾閱讀興味又高品質的秀異之作。她用夢與魂交錯及民俗踏查揭開神祕的靈界傳奇。小說從通靈女子起筆,上接經國先生;其間採擷晚近流行的民間信仰和多元宇宙概念,寫靈視、書還魂,還加入轟動的社會事件。重新解構蔣家父子的諸多扞格,諭示人生困阨無所不在,無分庶民或顯赫。文中,華、台語交雜,宮廟詞彙流利穿梭,靈媒的佻㒓口舌與游說必備的圓滑,都精準表達。她銳筆勾沉的底蘊,既照應縱深,也不辭廣大的市井家常,贏得眾口交讚。
其他四本得獎的小說都風格殊異。李金蓮的《暗路》大體刻劃人生中不為人知的困境與失落。敘事節奏悠緩,無論是描繪青春物語、代寫情書的惻惻戀慕、家庭關係的疏離、有志難伸的悵惘、婚姻中的孤寂或乏人傾聽的老後,千迴百轉的心事都轉進深沉綿長的伏流裡,如此內斂收束,婉轉迤邐,堪稱老派愛情的典型。
鹿苹《甜麵包島》用詩意盎然的文字摹寫流離的故事,氣氛氤氳,似幻還真,堪稱「怨而不怒、哀而不傷」,展現了深厚的生命關懷。書中瀰漫著的熱帶風情與異國情調,使作品肖似翻譯的精美外國小說,在入圍的14本小說裡,獨樹一幟。
張郅忻《山鏡》,以鏡為喻,寫同居一山的族群混雜境遇、原住民及客家族群身分矛盾的課題。這種課題在30本入圍作品中一再被書寫,詩裡、小說裡、非虛構文類裡,儼然是現下最受關注的熱門題材。張郅忻以多重視角敘述生命的抉擇,用近乎推理的懸疑推進劇情,催出閱讀者一口氣看完的興味,在寫作策略上最值得稱道。
許恩恩《變成的人》勇奪蓓蕾獎。作者敘寫太陽花運動前後的抗爭經過,從校園異議性社團的養成,直寫到親自參與抗爭行動的心路歷程;其間穿插個人與同儕的相互砥礪、切磋,出國參訪倡議團體,甚至情感關係及工作、生活,完整刻劃社會運動者的樣貌。許恩恩首次出書,就產出這樣豐實誠懇的作品,後勢最被看好。
次談三部得獎的詩集。《噢,柯南》以嬉笑怒罵包裝,顛覆慣見的現代詩框架,追求奇譎痛快與幽默出奇的諧趣。時事哏、戲仿無所不在,融冶古代經典與最夯的現代網路現象與語言於一爐,亦莊亦諧中,除趣味橫生,也飽含哲理。
《幸運的罪》以幽默摹寫現世的荒謬,從日常擷取題材,寫貓時,深情款款;以生活細節刻劃母親時,曖曖含光。隱匿以有限文字將生命的獨特經歷煉化出無限,幾篇台語詩的寫作,流利靈動,頗令人驚艷。
榮膺蓓蕾獎的黃璽《骨鯁集》是作者的第一部漢語詩集,用迥異於慣見的語彙和方式,敘說現下年輕原民生活在解殖政權下的實境,創意十足。寫流失、寫哀悼與死亡,如鯁在喉,不吐不快,但容或已勇敢直面相對,卻仍哀傷不減,令人閱之悵然。
回頭談文學性,不免要提一下來勢洶洶的非虛構文類,入圍共七本,數目凌駕詩和散文,可見寫作已非文人的專利,許多非屬文科的寫作者陸續參與,而且表現亮眼。他們的田調功夫都下得很深,資料旁徵博引,相當豐富,也頗見論述功力。不管是研究族群的對話;關切偏鄉高齡者的生命記事;追溯地貌、人情變遷;末代女礦工的生命考掘或探討礦工、跨國勞工在臺灣的處境……,都有亮眼的成績,也見出對社會議題的關切已逐漸蔚為風潮。
得獎的梁廷毓《噤聲之界:北臺灣客庄與原民的百年纏結和對話》和簡永達《移工築起的地下社會:跨國勞動在臺灣》二書,資料之豐富及作者用力之勤,令人咋舌。《噤聲之界》700多頁,《移工築起的地下社會》也有500餘頁,都是皇皇巨作。一寫族群和靈異傳說,增加族群間的彼此理解;一關照外籍移工處境,可提供政府修訂移工政策時參考。兩書的作者,窮究學問的精神真是令人敬佩。《噤聲之界》作者是首次由藝術界跨足文學界的新手,同時獲得金典獎及蓓蕾獎,雙喜臨門,實至名歸。
恭喜各位得獎者,你們的努力讓大家看見並肯定了;入圍而跟獎項擦身而過的,我也一樣要向各位表達敬意。在將近300本書中脫穎而出、進入前30名,絕非僥倖!我不說「入圍即是肯定」的老生常談,我想透露的是,其實你們很可能就是某些評審心目中的飲恨遺珠;只要能持續寫下去,在出版的江山裡,慢慢就會開拓出屬於你的龐大領地。●
➤2024臺灣文學獎金典獎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