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書評》揚帆啟航的奇幻史詩:讀《千島傳說1:首都島的旅人之光》

在臺灣的兒童文學界,一部史詩級的大敘事即將展開——鄭若珣撰寫、曹一竹繪圖的《千島傳說》系列,以宏大的世界觀、深刻的議題探討與細膩的人物刻畫,為讀者開啟了一場充滿冒險、智慧與人性省思的航海之旅。

作為系列的第一集,《首都島的旅人之光》奠定了故事的基調,勾勒出一個充滿奇幻色彩卻又隱含現實影射的「千島世界」,讓人聯想到日本動漫《航海王》的熱血冒險精神,以及娥蘇拉.勒瑰恩《地海戰記》的哲思深度。這系列作品不僅是引人入勝的奇幻故事,更是一部能啟發年輕讀者思考自我、社會與環境的文學力作。

➤宏大的世界觀與深刻的議題

「千島傳說」預計陸續推出系列作,堪稱臺灣兒童文學中前所未有的宏偉企劃。故事以「千島」為背景,每一座島嶼皆是一個獨特的社會縮影,透過獸人族群的生活樣貌,隱喻現實世界中不同社會型態所面臨的挑戰與紛爭。

主角緹絲,一位10歲的人類女孩,將以她求真求實的精神、洞察力、同理心與創意發想,協助各島的居民化解困境。然而,故事的核心不僅止於冒險,更深入探討了人類與環境、歷史與和解的複雜關係。

緹絲作為獸人世界中被厭惡的人類後裔,必須面對自己的身份認同,並最終承擔起化解獸人與人類之間宿怨的重任。這種將個人成長與宏大命題交織的敘事手法,讓《千島傳說》在奇幻冒險的表象下,蘊含了深刻的哲學思考。

➤鮮活的角色與情感連結

第一集《首都島的旅人之光》作為系列的開端,聚焦於故事背景的建構與主角群的介紹。讀者將跟隨緹絲的視角,逐步認識千島世界的風貌、文化與歷史。


故事主角緹絲與養育她的熊媽。(曹一竹繪圖,小麥田提供)

10歲女孩緹絲充滿生命力,以敏銳的觀察力、膽大心細的性格,以及對正義的執著,成為令人喜愛且值得信賴的主角。她在首都島的揚帆學院學習航海知識,夢想成為一名優秀的船長。

緹絲的成長歷程不僅是個人夢想的追尋,更是一個逐漸認識自我與世界真相的過程。她的故事讓年輕讀者能夠感同身受,從她的冒險中學會勇敢、堅韌與智慧。

除了緹絲,故事中的其他角色同樣令人印象深刻。熊媽,一位退休船長,現在經營月光海修船廠,是緹絲的養母。她大而化之的性格與無私的愛,為緹絲提供了穩固的情感支柱。熊媽不僅傳授緹絲航海知識,還以自身的經歷點燃了緹絲對海洋的熱情。

另一位重要角色黑眼圈,則是犬族成員,忠厚可靠,視保護緹絲為己任。他與緹絲之間從小到大的玩伴情誼,為故事增添了溫暖與趣味。這些角色之間的互動,充滿了真摯的情感,讓讀者在閱讀時能感受到家庭、友誼與信任的力量。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緹絲身世揭露的片段,這一段堪稱第一集最具詩意與情感張力的部分。熊媽回憶起發現緹絲的那一晚:三隻海豚推著載有嬰兒的水球,緩緩駛入月光海修船廠。這一幕不僅為緹絲的出身蒙上了一層神祕色彩,也暗示了她與海洋、與千島世界的特殊連結。


熊媽回憶發現緹絲的那一晚,三隻海豚推著載有嬰兒的水球靠近月光海修船廠。(曹一竹繪圖,小麥田提供)

當熊媽發現懷中的嬰兒是人類時,她選擇無條件接納,並以魔法掩蓋緹絲的人類特徵,這份跨越種族的愛與包容,為故事奠定了溫暖的基調,也為後續緹絲身份認同的掙扎埋下了伏筆。

➤引人入勝的情節與細緻出色的插畫

第一集的故事以緹絲獲得自己的第一艘船「旅人之光」為主軸,描寫了她在首都島的生活、學習與對航海的憧憬。雖然作為系列的開端,本集的節奏相對平緩,聚焦於世界觀的搭建與人物的介紹,但作者巧妙地透過一個懸疑事件——海港飄來的黑蚌殼號鬼船,為故事增添了神祕與緊張的氛圍。

黑蚌殼號是一艘傳說中的海盜船,以其迅捷與凶猛聞名。緹絲憑藉敏銳的好奇心,深入圖書館查閱資料,挖掘出這艘船的歷史,並將其與鬼船傳說聯繫起來。

這段情節不僅展現了緹絲的聰慧與行動力,也為千島世界的歷史增添了厚度。黑蚌殼號的出現彷彿一個預兆,暗示著後續冒險將充滿未知與挑戰。這種將傳說、歷史與現實交織的寫法,讓故事在平穩的節奏中仍保持了引人入勝的張力。

更值得一提的是,曹一竹的插圖為故事增添了視覺上的魅力。她的畫風細膩而富有情感,無論是千島世界的壯麗海景、首都島的地標燈塔、恐怖的黑船事件,還是緹絲與熊媽、黑眼圈的溫馨互動,都被描繪得栩栩如生。翻開書籍的第一張跨頁的航海地圖,細緻瑰麗的程度讓人驚嘆!這些插圖不僅補充了文字的想像空間,也讓年輕讀者更容易沉浸於故事的奇幻氛圍中。


千島世界的航海地圖。(曹一竹繪圖,小麥田提供)

翻閱著第一集,我彷彿看到這部大敘事被拍成系列動畫的未來。好期待!不過,要先邀請大小讀者,翻開書頁,在你的腦海中,拍攝你的《千島傳說》。

quan_qiu_hua_de_shi_dai_w300.jpg 千島傳說1:首都島的旅人之光

作者:鄭若珣
繪者:曹一竹
出版:小麥田
定價:25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鄭若珣

畢業於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現為圖文創作者。曾獲九歌現代少兒文學獎首獎、《國語日報》牧笛獎、新航文學獎、屏東文學獎。目前持續小說、童話與繪本創作,並於《國語日報》發表故事、撰寫兒童文學專欄、深度書評。多次入選好書大家讀、中小學生讀物選介,並獲選國際書展推薦展書。繪本作品有國立臺灣文學館《老皮箱歲歲念:眷村拾光》、《娃娃博物館奇案筆記》、《阿公與我》等;小說作品有《剪紙少女翩翩》、《臺陽妖異誌一、二》;童話作品有《狐狸私塾》系列。FB專頁:晝書/夜畫。寫日東藏。


點擊照片,查看職務說明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 游珮芸(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教授)
2025-06-01 12:00
英美書房》印度作家及譯者以《Heart Lamp》獲國際布克獎,《臺灣漫遊錄》獲首屆夏白芳圖書獎,及其他藝文短訊

【得獎消息】

➤重量級英譯文學獎項「國際布克獎」本月揭曉得主,由印度作家巴努・木許塔克(Banu Mushtaq)以南印度方言坎納達文(Kannada)寫成、狄芭・巴斯提(Deepa Bhasthi)英譯的《Heart Lamp》獲得殊榮。《Heart Lamp》是首部獲得國際布克獎的短篇小說集,也是第一本獲此獎的坎納達語著作,全球約有6500萬人使用這門語言。評審團主席表示,巴斯提的譯本鬆動英語,為它增添多元的質地。

巴努・木許塔克除了是知名作家,也是律師、記者兼女性權益擁護者,在家鄉為了消除種姓制度和宗教的壓迫致力奔走。《Heart Lamp》匯集12篇1990至2023年寫下的故事,細膩描繪生活在父權權威下的女人與女孩,有出於好意欺騙病重姑婆的孩子、不得與外遇丈夫離婚的母親、被丈夫拋棄後決心討回正義的妻子,甚至有與神爭論的女人。故事不時以幽默包裹現實的殘酷,或有嚴厲的社會批判,但也展現女性多元豐富的內心世界,以及團結帶來的改變契機。


作家巴努・木許塔克(左)及譯者狄芭・巴斯提(右)(圖片來源:國際布克獎官網

➤繼去年獲頒美國國家圖書獎翻譯文學獎後,楊双子所著、金翎英譯的《臺灣漫遊錄》英文版《Taiwan Travelogue》,本月獲得首屆夏白芳圖書獎(Baifang Schell Book Prize)翻譯文學獎。評審讚許楊双子高超的敘事天賦,本書看似遊記卻飽含豐富層次的內裡,金翎譯筆亦巧妙,讓故事張力暗湧積累。

夏白芳圖書獎由美國亞洲協會的美中關係中心主辦,旨在表揚深化對華語世界理解的著作。翻譯文學獎評審團由知名漢學家、作家及譯者組成,包括中英文學翻譯推手兼「紙托邦」創辦人陶健(Eric Abrahamsen)、郭小櫓、哈金、Nicky Harman、Perry Link等。本屆另宣布榮譽獎為林奕含著、Jenna Tang譯《房思琪的初戀樂園》(英書名:Fang Si-Chi's First Love Paradise),以及西西著、Jennifer Feeley譯《哀悼乳房》(英書名:Mourning a Breast)。

➤出道小說《The Girl with the Louding Voice》入圍英國圖書獎決選的奈及利亞裔作家艾比・達瑞(Abi Daré),以續集《And So I Roar》獲頒英國第一屆「氣候小說獎」。在小說中,14歲的阿杜妮歷經艱難,終於要開始上學了!不料情同手足的提雅,在探望病危的母親後變得心事重重。此時阿杜妮家鄉的追兵也來到門前,要帶她回村受審。村民不知道的是,阿杜妮背負的莫須有罪名,都指向同一個真相⋯⋯


艾比・達瑞及其作(圖片來源:氣候小說獎官網

評審Madeleine Bunting稱許本書呈現氣候危機如何導致社會動盪,其中婦女和兒童往往首當其衝,但達瑞對人性和友誼的力量深信不疑,令人不禁也對未來抱持希望。「氣候小說獎」與關注影視娛樂中氣候議題敘事的「Climate Spring」組織合作,本屆其他入圍決選小說包括卡利安.布萊德利(Kaliane Bradley)的《時空管理局》The Ministry of Time)、羅茲・迪寧(Roz Dineen)的《Briefly Very Beautiful》、薩曼莎.哈維(Samantha Harvey)的布克獎作品《Orbital》,以及蒂亞・歐布萊特(Téa Obreht)的《The Morningside》。

➤美國普立茲文學獎於5月揭曉得獎名單。小說獎得主為呼聲最高的《詹姆士》(James),帕西瓦.埃弗烈特(Percival Everett)去年出版這本改寫馬克.吐溫《哈克歷險記》的翻案作後,即橫掃各大英語文學獎項。其他小說獎決選作品包括瑞塔・卜溫克(Rita Bullwinkel)《Headshot》、史黛西・樂凡(Stacey Levine)《Mice 1961》,以及蓋爾・瓊斯(Gayl Jones)《The Unicorn Woman》。


帕西瓦.埃弗烈特及其得獎作(圖片來源:美國普立茲文學獎官網

傳記文學獎得主為記者兼作家傑森・羅伯茲(Jason Roberts)的雙人傳記《Every Living Thing: The Great and Deadly Race to Know All Life》,描繪瑞典醫生林奈(Carl Linnaeus)和法國博物學家布豐(Georges-Louis de Buffon)為了瞭解、記錄所有生物而展開的競賽。這兩位18世紀的人物充滿求知慾,對生物、環境和演化抱持不同信念,直到3個世紀後的今日,仍影響人們如何認識世界。


傑森・羅伯茲及其作(圖片來源:美國普立茲文學獎官網

華裔作家、藝術家塔莎・豪斯(Tessa Hulls)的《Feeding Ghosts》獲頒回憶錄和自傳獎,是繼經典圖像小說《鼠族》後,史上第2本獲普立茲獎的圖像文學作品。豪斯表示選擇用漫畫呈現,是因為只有這個載體能夠兼顧所有她想講述的政治、歷史和情感層面,同時讀者也容易消化。儘管製作《Feeding Ghosts》的起點完全是個人的、私密的,但在全國巡迴宣傳時,許多中國移民與豪斯分享自己的經歷,這些共鳴賦予她意外的力量和療癒。普立茲評審形容《Feeding Ghosts》是動人的文學藝術和發現之旅,讚揚精采的繪畫記錄了三代女性的家族史和歷史創傷。


塔莎・豪斯(圖片來源:美國普立茲文學獎官網

➤亦稱「筆尖獎」的英國圖書獎(British Book Awards)揭曉,帕西瓦.埃弗烈特(Percival Everett)、納瓦尼(Alexei Navalny) 、柚木麻子等作家作品榮獲殊榮。

俄國反對派領袖、因政治迫害而入獄的納瓦尼,遺作《愛國者》(暫譯,Patriot)榮獲最高榮譽「年度圖書獎」,也同時拿下「最佳非虛構作品」。這本回憶錄描繪他從律師轉為反對派領袖、遭普丁政權流放、關押、去年2月猝死於北極流放地監獄的歷程。作品出版於納瓦尼身亡2個月後,由The Bodley Head出版社與其遺孀尤莉雅(Yulia Navalnaya)緊密合作完成。

在高度政治風險下,出版方不僅要做到不走漏風聲,也全程確保尤莉雅的安全與能見度,安排訪談與活動。評審形容這是一本「令人動容的現代悲劇」,展現納瓦尼不屈的信念與深沉的人性。這不僅是個人告白,更是對極權政體的深刻控訴,被譽為「世界此刻最需要的書」。出版團隊的勇氣與細膩的編輯工作,也成為評審一致讚賞的亮點。


納瓦尼(圖片來源:英國圖書獎官網

美國作家埃弗烈特憑藉其小說《詹姆士》(James)同時獲得「最佳小說」與「年度作家」兩項大獎。《詹姆士》是對馬克・吐溫名著《哈克歷險記》(又稱《頑童流浪記》)的再詮釋,從奴隸吉姆的視角重構整個故事。埃弗烈特將這位被歷史邊緣化的角色轉化為擁有機智、尊嚴與複雜情感的主角,帶來一則關於自由、語言與人性的深刻寓言。評審盛讚其為「未來的經典」,文筆扣人心弦且富詩意,堪稱「美麗得令人震撼」。

《詹姆士》是埃弗烈特的第24本小說,不僅入圍布克獎,更奪下美國國家圖書獎及普立茲文學獎。過去一年,埃弗烈特的創作與影響力全面攀升,評審指出,他已穩居「我們這個時代最重要的文學小說家之一」。透過這部作品,埃弗烈特展現語言的力量,也喚起對歷史正義與人性尊嚴的思考。他筆下的吉姆,不再只是附屬人物,而是對抗壓迫、追尋自由的靈魂象徵。這部小說的誕生,讓世界重新認識了經典,並用全新的眼光凝視過去。

日本作家柚木麻子(Asako Yuzuki)以小說《Butter》榮獲「最佳出道小說獎」。作品靈感源自真實社會案件,一名女性連續殺人犯因擅長烹飪而吸引媒體與社會目光,小說藉此深掘女性、欲望與飲食之間錯綜複雜的權力動態與身體政治。評審認為《Butter》敘事誘人、氣氛迷人,是一部「會改變出版方式」的作品。出版方Fourth Estate策畫了一場橫跨獨立書店與大型連鎖的創意行銷,成功將它打造為2024年春季最受矚目的小說之一。評審亦高度肯定譯者Polly Barton的貢獻,認為這次的推廣對翻譯文學是一大里程碑。

2025年英國圖書獎頒獎典禮

【新書快報】

➤《明天別再來敲門》、《焦慮的人》作者菲特烈.貝克曼(Fredrik Backman)近日推出新書《My Friends》,再次以幽默和溫暖的文字撫慰讀者,歌頌友情和藝術那撼動一切的雋永力量。本書上市不到3週,已在Goodreads累計破萬則評分,讀者紛紛感動盛讚本書是貝克曼最好的作品,掩卷後仍難平復心情,更深深愛上書中每個角色。

「這世上奇蹟俯拾皆是,但沒什麼比得上一名年輕人只因別人相信他做得到,就在人生路上走了好遠。」一幅遼闊海景畫的角落,為什麼會出現3個人的身影?他們之間有什麼關係?畫家為何將他們納入畫面中?立志成為藝術家的路伊莎,懷著滿腹疑問和即將被迫離開寄養家庭的茫然,決心找到畫中人物。當她愈來愈接近畫作謎底,旅程盡頭等著她的會是⋯⋯?

➤艾略特詩人王鷗行繼《此生,你我皆短暫燦爛》之後,出版第二部小說《The Emperor of Gladness》,以溫柔又靈巧的文字舉起沉重的失落,動人而不造作。全書刻畫在殘酷的世界中,一群活在社會邊陲的陌生人如何相濡以沫,建構混亂卻真摯的共生關係,在深夜中彼此守望。

一座沒落荒蕪的美國工業小鎮裡,19歲的Hai心灰意冷站在橋上,只差一步就要跳入夏末暴雨後的湍急河水,卻被老婦人的叫喚救下。82歲的失智寡婦Grazina帶無家可歸的Hai回到她即將被拆除的河畔老屋,讓Hai成為她的照護者。記憶日漸崩塌的Grazina需要Hai陪她抵禦在回憶深處潛伏的二戰惡夢,無根無依的Hai則在照顧她的同時獲得慰藉,試圖從毒癮、創傷中掙脫,改寫他的故事。毫無血緣的兩人就此成為家人,訴說著即使世界殘酷,如果還擁有彼此,就不是一無所有。


王鷗行及其新作(圖片來源:王鷗行官網

➤Florence Knapp以出道作《The Names》提出一個你或許同樣想過的假設:我們的命運是否會受名字左右?

某場風暴過後,剛誕下二子的Cora與9歲的女兒Maia一起推著嬰兒車走過滿目瘡痍的街道,前去為新生兒做出生登記,填寫孩子姓名欄時她卻陷入猶疑——她那會家暴的醫生丈夫專制地想讓孩子繼承他的名字「Gordon」,Cora對此抗拒,想以「天空之父」為孩子起名「Julian」,Maia則童言童語想為弟弟取名為「Bear」,因為「聽起來柔軟、可愛、有愛心,但也勇敢又堅強。」

到底該為孩子選哪個名字?故事在此兵分三路,橫跨了35年,每7年為一個段落,並以Bear、Julian與Gordon為三條故事線並進推展。這樣嚴謹的結構難免讓人擔心流於表面形式,在Knapp筆下卻不然,不僅幫助讀者在腦中同時容納三種平行故事,也因為Knapp筆觸之細膩柔韌,使得每一條生命線皆富含情感與層次。

Knapp以極其溫柔卻不迴避黑暗的筆法,探究家庭暴力對個體造成的深層影響。她從不給出輕易的答案,但透過描繪那些生命中看似瑣碎、實則決定命運的一個個小轉捩點,令讀者不禁反思:當初我們說「好」或「不行」的那一次選擇,究竟讓我們成了什麼樣的大人?


點擊照片,查看職務說明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 Sway(文字工作者)
  • Bambook(文字工作者)
2025-05-31 10:50
童書評》用一個長長的夏天,解一道關於生命的謎題:評《夏日的綠色謎題》

➤啟程

故事始於一場無可奈何的短暫搬遷,因父親工作的需求,卡絲碧雅不得不暫別親愛的好友們,離開熟悉的緬因州家鄉,搬到溫暖的紐約布魯克林,度過11週的夏季時光。在郊區長大的卡絲碧雅人如其名,像是花卉「卡斯比亞」(Caspia,學名𝐋𝐢𝐦𝐨𝐧𝐢𝐮𝐦 𝐛𝐞𝐥𝐥𝐢𝐝𝐢𝐟𝐨𝐥𝐢𝐮𝐦)般清新典雅,向來不喜歡喧囂的都市。比起經人細心栽種、濃豔盛放的女皇玫瑰,她更傾心於野性自然、香氣撲鼻的犬薔薇。

正值12歲,青春初來乍到,少女還在探索著關於自己與他人、家庭、社會,乃至與環境的關係。3個月的暑假,漫長得像是一個世紀,衣櫃裡淡綠色的亞麻信封,像是自帶生命力的「跳進」她的世界,自此,一場解謎遊戲正式展開,少女從被動的搬遷,進展成透過閱讀信裡的線索,主動參與個人現下的生命歷程。


花卉Caspia,中文別名小星辰花、小石蓯蓉 (圖源:wikipedia)

➤啟蒙

神祕的信來自這棟屋子的前屋主敏娜的妹妹——羅莎琳德,一位失明的女性。她與父親常年旅居世界,並從各地寄信給居住在布魯克林的姊姊。信件就這樣在經過了數十年後,留在衣櫃內,恰巧被卡絲碧雅遇見,意外地成為她穿越城市與記憶的引路之光。

隨著卡絲碧雅打開第一封信,讀者彷彿一同走進轉角的香料店、踏入夏日花卉剛盛開的植物園、穿越擺滿書籍的花店,感官逐一被喚醒。在瓦希德太太的店裡,耳邊是小狗不停的吠聲,而同時,鼻尖瀰漫著濃郁的藥材與香料氣味,瓦希德太太也邀請她用手指輕觸龍形裝飾物的紋理。到了植物園,館員瑪格麗特小姐引領她抵達熱帶館,體感瞬間迎接了濕熱的空氣,以及被大自然包圍的自由氣味。

而到了那間宛如書店的花店,各種花香層層交疊,更是以多樣性的氣味擁抱卡絲碧雅。她閉上眼,想像自己和寄信的羅莎琳德一樣,雖然失去視覺,但依然能用身體的其他感官認識新環境。這些經驗與感動,幫助她在新環境中找到歸屬,更學會與新朋友連結。

讀者在閱讀過程中,以眼睛捕捉到文字裡的感動。我們看見卡絲碧雅逐漸接受並融入布魯克林,而卡絲碧雅則是以自身的體驗,像植物飄散到生長地般,安靜扎根、成長。這樣的體會並不是雙眼即刻可見,但卻深刻地在心底茁壯。

故事進行至此,讀者也能發覺,這幾位無論在老年、中年、少年等不同階段的布魯克林女巫,試圖在卡絲碧雅身邊施展魔法,香氣是她們的祝福、友誼是她們的美好咒語。

➤歸返 

在五感之中,不可或缺的還包括了味覺。卡絲碧雅的母親——這個家庭中的另一位「女巫」——是一位懷抱夢想,卻長期被忽視的食譜作者。然而隨著這場夏季之旅,她也在不知不覺中跨越了心裡的阻礙,悄悄完成了內在的轉化。在不斷就地取材的實驗中,透過烹飪來回應女兒的冒險旅程,將異地植物轉換為一道道食譜,完成了屬於自己的「環球私房食譜」。

父親也在旅程尾聲,展現了轉變的軌跡。他不只以自己的雙手建造房子,也開始建築他心中嚮往的夢想:用雙手打造能航行的船,帶領一家人迎向下一段冒險。這艘船,是行動的房屋,象徵人生的新階段。

這本書透過各種捲起袖子的手作,包含建造、烹飪、種植、寫信,邀請讀者一起在瞬息萬變的現代,一起靜下心來用最原始的方式回歸自然、連結自我。

植物花卉有各自的姿態,學名記錄了它們的形態、特徵、產地、遷移痕跡,而人,則透過書信、氣味、記憶與夢想串起彼此。作者以細膩的筆觸與詩意的想像,為讀者編織出一場跨越時空與感官的旅程。在她筆下,我們不僅看見一個少女的成長、對性別與多元文化的關懷,也看見世代女性之間,默默傳遞的生命力量與溫柔關懷。

quan_qiu_hua_de_shi_dai_w300.jpg 夏日的綠色謎題
Das Grüne Königreich
作者:柯奈莉亞.馮克(Cornelia Funke)、塔米.哈同(Tammi Hartung)
譯者:林敏雅
出版:親子天下
定價:38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柯奈莉亞.馮克(Cornelia Funk)

德國最受喜愛的暢銷兒童魔幻文學作家,有「德國版J. K. 羅琳」的美譽。在獲得教育學學位之後,開始修習平面設計。隨後開始為兒童文學作品繪製插畫,並自己動筆展開創作,至今創作超過50多部作品,被翻譯成60多國語言出版,成功占據全球各大暢銷書排行榜。並獲得許多國際獎項與殊榮。她最知名的代表作為被翻拍成電影《墨水心》的《墨水世界》三部曲、《銀龍騎士》系列(Drachenreiter)和《野雞女孩》系列(Die Wilden Hühner)等書。現居於義大利沃泰拉。
 
塔米.哈同(Tammi Hartung)

植物學家暨民俗藥草專家,她和丈夫在南卡萊納州經營有機農場,種植超過1800多種的植物。


點擊照片,查看職務說明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 胡致莉(廣播金鐘Podcast製作人、欖仁媽媽)
2025-05-30 10:30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