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停止瘋魔吧!不再追著極限跑:專訪《超能水滸》沈默
1999年出道至今,沈默已出版超過40本書,2022年初他迎來第42本書《超能水滸》,規畫中這會是一套列傳式的武俠長篇作品。創作近30年的沈默,以《劍如時光》獲得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長篇小說創作發表專案」補助、《文訊》雜誌「21世紀上升星座:1970後台灣作家作品評選(2000~2020)」小說類20大等獎項,在武俠小說文類足跡漸漸淡化的台灣,堪稱開創了重大里程碑。《劍如時光》可視為沈默武俠作品第二時期的總結,而被歸屬於第三時期的《超能水滸》,這一套小說從何而生、又要前往何處?且聽沈默細說分明。
➤且戰且走,游擊式小說創作
說起這兩年的心境變化,沈默首先提到2020年初半棄絕地將臉書轉為公告欄,幾乎不看臉書動態。他有些語氣凝重:「我們不是過著雙重生活,像《蜘蛛人:無家日》的彼特.帕克既想要有普通生活,又想要英雄生活。事情沒這麼簡單,實際上我們過的是多重生活。現代人最艱難的地方是生活被切割化、碎片化,從家庭、工作、社會到人際都是如此。社群軟體進據甚至取代了現實生活,我不需要在網路上跟人有互動,光是看到那麼多跟自己現實生活無關的人的人生,就非常影響我。彷彿臉書不是我人生的延伸,而是反過來,我的人生變成網路社群的附屬品,非常詭異、矛盾得讓人喪失自我空間。」
與此同時,武漢肺炎鋪天蓋地而來,這確實也改變了沈默:「我覺得這是一種停頓的訊號。我們必須暫時停止一切,不要再全球化,不要再創造更多更快的連結。文明演變的速度已經快得太恐怖了。這不只是攸關於外部,也是我內在世界的警訊,我不能繼續放任自己在創作裡狂飆,我該休息了,我得讓身心修復。」沈默的話語裡帶著劫後餘生的體悟。
《劍如時光》之後,他寫了兩、三部大長篇的開頭,卻都在完成幾萬字後突兀的停止,「因為我驚覺這是在自我複製啊,毫無新意可言。」他苦笑:「每個人的末日應該都長得不一樣吧。對我來說,不能創作就是末日,而發現自己居然只能重複過去的創作,也算是末日。」沈默眼底精光四射:「我不怕寫出失敗或爛作品,但我很難接受寫出沒有任何推進感、陷入重複性泥沼的作品。」
他自言,《劍如時光》裡他還原了人的生老病死,寫的是非常基本的事實、卻在武俠小說裡長期缺席的元素。他彷彿透支將來的人生,全力以赴地把自己的精氣神獻給了這部小說。
「多年來,武俠餵養著我,無論是心靈或現實生活上都是,我也因此有急迫的使命感,覺得我得更努力更拚命一點,才能對得起武俠,所以總有奮不顧身的衝勁。但《劍如時光》出版後,我慢慢發現,現階段我對小說疆界能挑戰和突破的全都放在裡面了,它確實是我20年來武俠出版的總結之作,我所有的技藝、生命體驗和思索都已發揮到極致。我應該沒有讓武俠丟臉,應該有還給武俠一些什麼吧。」沈默的語氣嚴肅莊重,像是完成了對信仰的漫長告解。
整了整眼鏡後,沈默繼續說道:「沉澱之後,現在的我有了新的覺悟,接下來決定用遊擊戰,而不是長期抗戰的形態去寫小說。我必須以分散式的打擊法寫作,也就是說,不能夠妄想一口氣就攻下一、兩年完成40萬字巨篇小說的目標——無論是生活或身心都不允許這麼豪奢的盡情創作。密集性的創作方式已經不適用了,所以我改用一個人物一本7萬字小說的模式,去形塑心中的龐大世界觀。」
➤創作始終帶傷,但要好好活下去更需要創作的烏托邦
長期的武俠書寫,二十幾年來大量創作的內傷,都在2019、2020年爆裂開來,那段期間沈默出現情緒失控、身心失衡的症狀。他苦笑:「創作可不是只有愛和狂喜,還伴隨著憤怒、哀傷與恨,以及無解、不可逆的職傷。」
2020年後,沈默依舊保持每天持續各種文字工作與創作,但逐步練習降速與關機,婉拒某些案子,也不再全神貫注、瘋魔於創作。疫情讓整個臺灣書市冷異化,所有人都習慣於困居,工作機會大減,無形之中也幫了沈默一大把,讓他自然而然進入修復階段。2021年初,沈默寫完《超能水滸》,5月臺灣進入三級緊戒,對沈默來說,宛如末日實踐在眼前。
「這樣的地球事件,造成了巨大的末日感,滅亡時時刻刻都在逼近,幾乎是絕望的。但生活還是繼續往下走,就算明天是世界毀滅之日,我們依然被現實生活驅趕。」沈默神色平靜地講述。他提起Netflix影片《千萬別抬頭》,那顆毀滅性的彗星可以替代為各種人們拒絕面對直視的事物。而生活中的各種對立仍然繼續,荒謬的場景也一而再發生,好像病毒全面入侵可以在某一天明確中止,所有人都能回到過去的日常。
沈默認為《超能水滸》非得是要這樣的時刻才會生發於心中,才能被他寫出來。因為現實有太多的焦慮、恐慌與驚懼,所以就有另一個小說世界呼喊著沈默,讓他遁入。
沈默輕笑道:「如同我小說裡寫的『鋒擁』,那是一種呼喊內在力量與自身意志結合的神祕動作,其實就隱喻著《超能水滸》寫作的狀態。而我呢,根本像是逃進《超能水滸》世界裡,唯有如此,我好像才擁有了面對現實的能力。逃到那裡面,是為了再回到這裡。而創作在傷害了我的同時,也給了勇氣與能量,讓我能重振旗鼓地折返生活,不至於心神潰散。」
也許有人會想,生活都那麼艱難了,哪裡還有時間、氣力創作呢?但於沈默而言恰恰相反,正因為有創作,他才能不放棄,繼續在現實世界活下去。沈默坦然說著:「藉由創造一個有所可能的世界,眼前的苦難好像因而有了意義,至少不純然是干擾和傷痛。常聽到文學無用論,尤其是大疫年代裡,文學好像一點都沒辦法解決問題。然而,從以前到現在,它始終在豐饒我的心智、餵飽我自己和家人,我不就是文學有用、人可以依靠創作活下來的證據嗎?」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但慢下來才能好好生活
沈默第二時期(2009-2019)的作品,從《天敵》、《傳奇天下與無神年代》、《七大寇紀事》等,到《在地獄》及《劍如時光》,充斥各種瘋魔的角色。那幾乎也是沈默自身的寫照,一如他瘋魔於創作,筆下的人物也一個接一個瘋魔於武道、情慾、愛與力量等。其中,《劍如時光》最特殊的地方在於描繪普通人因為種種瘋魔而受盡磨損,這也反射了沈默對己身的觀察與省思:創作不只是創造,它同時也是傷害,如同隱藏於內部的謀殺。
而新作《超能水滸》卻不見瘋魔者的窮盡描寫,沈默寫出的群像不再對道、至高無上力量追求,同一者們的能力更多的是針對生活的應用,《超能水滸》就是一群能力者,如何適應殘酷暴虐的城市,創造出自己的安居之地。
為何有如此轉變?沈默忽然才意識到這件事,沉吟一會兒後答:「寫作《劍如時光》的時日,我最明顯的轉變就是更關心普通生活,各種庸俗疊成的日常,還有不得不接受自身平庸的人。一路以來,我的小說總是在寫創作者的故事,這幾乎是某種錨定的核心。《超能水滸》也是如此,我總是關心創作者如何面對技藝的錘鍊、內在的困惑和外界的種種困境。但確實這本書裡沒有追求瘋魔,我想這恐怕也是因為我變得願意慢下來寫作,不再急迫於極限的追索吧。」
停頓片刻,沈默接著講:「我和《超能水滸》同一者是一樣的,比起對決、作戰,我現在更關心生活的經營,如何找到最舒適而不帶暴力性的姿態活著,如何成為認真面對人生的普通人,這些是現階段對我來說是更重要的事。」
這就是《超能水滸》被畫歸於第三時期的緣故嗎?沈默搔搔臉尷尬地笑著:「時期這種東西也就只說說而已,不一定準確。創作原本就是朝著未知、不確定進擊,我哪裡會曉得將來怎麼樣?但1999-2009第一時期走的是系列作路線,2009後每一部都是獨立完結式,我想第三個十年或許可以試著把前兩個時期融匯在一起,就像我剛剛提過的,以人物列傳的方法寫作,它既是長篇系列,但同樣也是足夠完整的獨立作。」如此作法,類似於漫威影業(Marvel Studios)的個人電影、集結電影,很值得期待。
《劍如時光》裡,沈默深切反省與妻子夢媧從交往、同居、結婚以來種種對她造成的傷害,透過小說人物的際遇,完整傳達自我的懺悔。《超能水滸》中,他更擴大思考,不再只是單一人物之間的關聯,而是兩個群體社會的複雜性。
沈默最後補述:「我試著用兩個千百人的社群,去檢視我身為男性,又是家中長子,從小累積起來的男性心理優勢。超臺北就是我,一個充滿男性主義的地方。而寶藏巖如夢媧,或者說我因為夢媧而生長出來的女性主義。換句話說,《超能水滸》是我個人意識裡的性別戰場吧。」●

|
作者簡介:沈默 另入選《華文小說百年選・臺灣卷》,獲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長篇小說創作發表專案」補助、《文訊》雜誌「二十一世紀上升星座:1970後台灣作家作品評選(2000~2020)」小說類20大、入圍2020台北國際書展大獎。 出版作品有《劍如時光》、《在地獄》、《天敵》、《傳奇天下與無神年代》、《七大寇紀事》、《英雄熱》、《詩集》、《幻影王》、《2069樂園無雙》與《孤獨人》、《天涯》、《魔幻江湖絕異誌》、《兵武大小說》等長篇系列。 主掌【飛一般沉默】個人新聞台Blog |
書.人生.膝關節》你是富爸爸?還是窮爸爸?
總有那麼一本或數本書,一位或多位文人作家,曾在我們的閱讀行旅中,留下難以遺忘的足跡。「書.人生」專欄邀請各界方家隨筆描摹,記述一段未曾與外人道的書與人的故事。期以閱讀的饗宴,勾動讀者的共鳴。
很多人的理財書籍,第一本也許就是日裔美國人企業家羅勃特.清崎(Robert Kiyosaki)寫的《富爸爸,窮爸爸》。
這本書中文版2001年1月問世,被翻譯成51種語言,全球
賣出4000多萬冊,之前還有20週年版本,這本書的影響力可見一斑。
對我來說,閱讀《富爸爸,窮爸爸》有兩種意義。
其一這是入行第一份工作,我大學三年級時,於1999年5月進入春暉電影公司當工讀生打雜。春暉電影公司劉董事長在我離職後,送我的書。其二這也是少數我跟我父親同時都有閱讀的書(過往我們父子倆的交集是武俠小說)。
劉董事長當年很照顧新員工,大學時期就能在電影公司工讀,最後去當兵的時候,除了送書給我,叫我要提早思考理財觀念,更送了我一張30000元支票(當時我一個月工讀賺15000元),至今仍然非常感念。因為以大學生來說,離職還能領到一張支票當紅包,根本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所以,對我來說,劉董是我人生第「實質上的富爸爸」,而且還送我這本書。
至於爸爸為何會想念這本書?我猜也是因為後來我去當兵,把這本書放在家裡。我猜父親看到書之後,也許暢銷小說書名還是很有吸引力的,畢竟沒有人想當窮爸爸。父親多年打拼,希望能改善家中經濟。多年後,父親落實了作者一個很大觀念:就是房地產。
大部分人看理財書都不一定能致富,就像你看了減肥書也不見得能瘦身成功,所以看完書也很難變成富爸爸。但至少觀念上能有所啟發,否則這本書也不會無緣無故暢銷20年,至少在故事的起承轉合,真是十分白話,引人入勝。
我因為在2001年看了這本書,就對房地產特別有感。當完兵重新入社會後,就思考作者羅勃特.清崎對房地產的概念,使得我多年來特別關注房地產,一路看房看很多年,可惜買得太晚了。
由於他書中刻畫自己的財務價值觀,來自於兩個爸爸。一個是親生父親「窮爸爸」,另一個是鄰居的父親「富爸爸」。後來證實其實這是一個虛構的做法,他現實生活中的父親就是「富爸爸」。
父親則因為看了這本書之後,重新思考房地產對家族的重要性,以至於後來對房地產對多數人來說可能是「負債」,因為要繳交房貸。但父親覺得要落實作者觀念就是要把房產變成「資產」,所以要開店面做生意,藉此也可以付房貸。
多年後,父親把房貸還清,進而賣出後,改買另一個總價與面積都適合老年居住的小三房。也將剩餘資金挪作退休基金,父親於2002年在書內頁寫下「You can call me Rich Dad」,即便過了20年後來看,當時寫下這段文字也許有幾分玩笑意味,但沒想到20年後,父親與母親省吃儉用後,總算安居生活。
平心而論,這本書作者羅勃特.清崎不是投資專家,充其量是生對了時代,然後認為房地產是最佳戰略。如果當年聽從建議的讀者在2008年之前開槓桿尬房地產,可能會掛點。更有意思的是,他其實在出書之前,也沒有累積什麼資產,開過兩家體質不佳的公司,後來都倒閉了。加上他在出書後還曾經惡意破產過,他最知名的「資本」大概就是演講、賣課程,全靠《富爸爸窮爸爸》這本書所帶來的知名度紅利。
難道這本書一無可取嗎?當然不是。
事實上,這本書幾個不錯的觀念,確實是對過去信奉保守理財主義的人一記當頭棒喝。如同我母親時常念我:「要會存錢」,但根據《富爸爸窮爸爸》的邏輯書寫,作者認為存錢只會被通膨吃掉,要勇敢嘗試不同的業務,甚至是不同產業之間切換。換句話說,早在20年前,作者就鼓勵「斜槓」這個概念了。
累積不同的人脈、資本紅利,才能在人生轉折處帶來新的冒險新章,更重要的是,窮爸爸擔心花掉這個錢,需要存錢。富爸爸則認為,我要如何才能付得起這筆支出,如何把看似稀鬆平常的消費支出,變成你的個人公司資本支出。
雖然作者認為開公司是為了避稅,但其實開公司能避稅的空間,在台灣也沒有你想像中的那麼大。要能達到開公司避稅,那個營業額必須是上千萬才有價值,如果個人公司的營業額只有300萬以下,其實避稅程度很有限。
用更白話方式來說,媽媽鼓勵我要存錢,但書裡的主題是鼓勵你花錢花得正確,並且要努力賺錢。想辦法解決「我要如何付得起」,以及「我付出之後有沒有其他回報的可能」。花錢可以用在可以提升累積視野資本,那就不是花錢,那就是必要支出。比如說,一樣去夜市吃雞排好了,窮爸爸的思維是少吃一片,少花70元。富爸爸的思維是,我可以寫「食記」,讓更多的廠商來找業配,這樣就是讓你的食慾變成賺錢的慾望。
總之書裡有各種被動收入的建議,雖然我覺得有些聽起來天方夜譚,比如說出書寫歌創作,能得到版權收入等等。但其實在台灣出書要能獲得高額版稅收入是相當不容易的,一本書目前能賣兩刷,賣出7000本都很厲害。寫歌門檻太高,當然素人能在YouTube發表歌曲後出道是另一回事,但這些都屬於難度挺高的。成為生活型Blogger還算相對簡單,對於數位時代來說,社群發酵可能是這個新世代擁有被動收入的試金石。
《富爸爸窮爸爸》提供許多思維,即便作者本身也並非全然實踐,甚至他也不是股海明燈,他對總體經濟幾乎是看錯居多,過於保守的前提底下,如果全然信奉他的指點,那你就會體驗到什麼叫做Fear of missing out。
穩紮穩打,找到適合的房地產物件,能讓你居住過程還能擁有收租能力,那就會跟我父親執行的策略相似,那你就能得到這本書的部分精華,讓你早日理財,也許很難財富自由,但至少不會困在怨天尤人的路上。●
膝關節
1999年開始寫作,進而到電影公司服務。
曾任:春暉電影公司行銷公關、絕色影展企劃、絕色影城絕色星球報負責人、星報、自由時報記者。採訪過安潔莉娜裘莉、湯姆克魯斯、布萊德彼特、妮可基嫚、休傑克曼、金凱瑞等各國大明星。
現任:威秀影城媒體發言人與台灣影評人協會理事長。
文章散見:Yahoo!、壹週刊影評、Catchplay+、蘋果日報、UDN、自由時報、中國時報、GQ、ELLE、Big Issue、KKBOX、高傳真視聽雜誌等。
主持:中華電信MOD、ETTODAY看電影等電影首映會、記者會等。
出版書籍:《這不是一部愛情電影》、《大人的戀愛》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