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書書房》繪本作家安野光雅遺世之作《旅之繪本 荷蘭篇》出版,及其他藝文短訊
送走被疫情打亂的2021年,接下來就要迎接農曆虎年。在這段新舊交接的時期,讓我們細細品味東西洋童書大師留給讀者的最後遺作,並且期望往後的每一年裡,都能見證更多經典誕生。
【名家遺作】
■日本繪本作家安野光雅於2020年12月辭世,他的作品數量驚人,數學、文學、美術等都是他的創作主題,其中1977年首發的《旅之繪本》系列創作跨越將近半世紀時光,網羅日本、義大利、丹麥、美國等9國迷人風情。隱藏在書頁中的名畫彩蛋,替單純的風景繪本增添許多尋寶樂趣。安野曾在生前表示,將會推出以荷蘭為主題的旅行繪本續作。安野離世後,相關人員從他的工作室中尋獲手稿,在今年(2022)1月出版。
《旅の絵本X オランダ編》(旅之繪本荷蘭篇)是《旅之繪本》系列作第10冊,也是安野光雅的遺世之作。具有荷蘭風情的運河、鬱金香、起司市集在書中都完整呈現。作者在本系列第1冊提到,他曾在荷蘭阿姆斯特丹的運河邊看到一塊瓦片,上面刻了ANNO1976(代表作家的姓,以及本系列發想的第一年),恰好此系列最後一冊也在荷蘭劃下句點,結束得圓滿而令人惆悵。

■《手斧男孩》作者蓋瑞.伯森(Gary Paulsen)於2021年離世,帶給童書界無限哀戚。他的遺作小說《Northwind》(北風)在今年1月出版。同樣是孤單少年掙扎求生的冒險故事,主角遇難的地點從山林荒野移到險峻的海面上。12歲的孤兒Leif在北極圈附近的漁村中長大,長大後跟隨漁夫前往偏遠漁場作業。某天晚上,一艘詭異的黑船停靠在漁場岸邊,幾名怪異男子下船。這些人骨瘦如柴,皮膚鬆垮,缺了牙齒的口中說著難懂的語言。在他們離開後,漁夫們全被傳染霍亂相繼死去。年紀最大的漁夫在病倒之前,將漁場裡另一名男童和Leif放上獨木舟送出海,叫他們向北方航行,永遠別再回頭。
不幸的是獨木舟出海以後,Leif的夥伴也在船上死去,Leif變成徹底孤獨之人。12歲的他接下來只能靠自己一個人的力量,沿著海岸線獨自前進。不但要注意從海面下浮起的鯨魚,停靠小島取水休息時也得小心隨時出沒的熊。蓋瑞.伯森的作品中,毫不留情的現實和愈挫愈勇的主角特質,喚醒大小讀者都曾經歷過的孤兒心境,讓人體會到雖然只剩下自己,但還是想活下去的恐懼與勇氣。一如《出版者週刊》評論所言「雖然你已失去安全的人生,從此卻能闖蕩全世界冒險。」
【名家新作】
■曾以《雪中遇見狼》獲得2017凱迪克金獎的童書作家Matthew Cordell推出新作《Cornbread & Poppy》(暫譯:老鼠好朋友),故事主角是兩隻個性迥異的小老鼠:Cornbread做事一絲不苟,一整年都為了過冬準備糧食;Poppy則是活潑好動,整天往外跑急於探索世界。冬天來了,沒有存糧可吃的Poppy只得投靠她最好的朋友Cornbread,幸好他慷慨大方,不但和她分享一切,甚至願意和她一起前往遠方的山頭收集更多糧食。只不過在冬日登山不但危險,還會有貓頭鷹從天而降,另外一隻老鼠朋友就是因為這樣才會失蹤,一去不回⋯⋯且看作風完全相反的最佳老鼠拍檔合作,攜手度過冬日危機。這是Cordell首度挑戰為4到8歲的小讀者創作章節書(Chapter Book),溫馨的故事和畫風再度贏得讀者青睞,而書中老鼠主角的表情(尤其Cornbread深感困擾時)更是讓人捧腹大笑。本系列首作出版已在1月出版,續集將在下半年問世。

■著有《就想黏著你》(I'm Sticking With You)的繪本作家Smriti Prasadam-Halls和繪者Steve Small重聚,推出續集《I'm Sticking With You Too》(暫譯:多一個人黏著你)。在上集故事中,大熊和小松鼠形影不離,做什麼事都要一起,相處起來雖然甜蜜,也讓小松鼠感到非常厭煩。在抗議過後,他終於爭取到完全獨處的時間,但一個人生活太久又讓他想起大熊的好,最後兩人終於協商出相處的微妙平衡。融洽相處的二人組,在續集要面對「第三者」——一隻不請自來的公雞。他總是愛亂入松鼠與熊的活動,在他們玩音樂時,公雞不但自顧自敲鑼打鼓,還用雞鳴盡興伴奏,完全破壞松鼠與熊的興致⋯⋯二人組決定設陷阱抓雞,讓公雞從此不再來打擾他們。但是當公雞真的掉進陷阱時,二人組良心發現又趕緊前往搶救。他們以後會變成三人行嗎?本書的動物主角互動模式,可以套用在其他人際關係上,例如朋友、情侶、夫妻、親子。本書透過幽默的內容發出大膽的探問:最最真摯的情感,是否存在人數上限?

■童書名家莎倫.德蕾珀(Sharon Draper)出版感動人心作品《聽見顏色的女孩》(Out of My Mind)12年後,再推續作《Out of My Heart》。書中主角是11歲的玫樂娣,她天資聰穎,對文字具有極佳天賦,記憶能力更是驚人,連襁褓時期發生的小事也謹記在心。但是身為腦性麻痺患者,她的運動能力嚴重受損:她需要依靠輪椅行動,更因為無法控制面部肌肉,不但口水流滿前襟,腦袋裡的想法也無法一一訴說。玫樂娣像住在沒有出口的洞穴裡,不知道要怎樣才能呼喊別人救她出去。即便如此,她想盡辦法要展現她的能耐。她在第一集的故事中參加益智比賽徵選,結果讓大家跌破眼鏡。在睽違十年的續集中,玫樂娣要找到一間她能參加的夏令營,讓自己像其他人一樣享受戶外活動。這個願望該如何實現呢?
德蕾珀筆下的玫樂娣活潑機智,她的觀察和吐槽讀起來相當幽默:例如年幼的妹妹在全家人外出用餐時突然大吐特吐,害得爸媽只好在頻頻道歉後留下鉅額小費倉皇逃離。雖然妹妹生病很可憐,爸媽很狼狽,但玫樂娣也慶幸讓全家人陷入窘境的終於不再是自己。用近似惡趣味的口吻描述心境,在身障人士為主角的小說並不多見,而且書中並沒有刻意說教或勵志的情節,加上口吻貼近青少年讀者,是一部適合師生共讀的平易近人作品。

【書展活動】
■睽違兩年的波隆那兒童書展即將重回實體展場和讀者見面了!自從2020年爆發疫情以來,波隆那童書展連續兩年都以線上辦展的形式,邀請世界各地的童書出版業者以及插畫家共襄盛舉,不過線上互動總是缺少面對面的悸動。隨著疫苗施打率逐漸普及,童書展主辦方決定在2022年重整旗鼓,於3月21日至24日舉行。這次不僅恢復以往辦展的模式,也讓BolognaBookPlus實體化。這原是去年與書展本身並行的線上活動,與義大利出版協會(Italian Publishers Association)協辦,以線上會議等方式觸及全球更多出版界人士。今年預計將會邀請更多出版相關的業者參加,另外搭配版權銷售研習、翻譯版權媒合、Jackets off書封設計獎以及作家代言的節目。
【跨界合作】
■印度獨立出版社Tara Books所發行的特殊手工繪本《The Deep》發行日文版,並且在日本境內的無印良品書店MUJIBOOKS販售(日文版標題為《みなそこ》,「水底」之意)。這本書有什麼特別之處,能在號稱只賣「接近無印良品世界觀」的MUJIBOOKS上架?《The Deep》會用書匠的堅持告訴讀者答案。翻開繪本的第一頁,書頁會從左右翻動變成上下跨頁的大型繪本,一頁又一頁的精美繪圖映入眼簾。在波紋晃蕩的湛藍手染紙展開的那一刻,讀者便隨著繪本作者Vayeda兄弟沉浸於水世界。Vayeda兄弟是來自印度的Warli原住民族人,擅長繪製線條纏繞的繁複壁畫。他們結合Warli的傳統藝術、手染技巧以及線裝書技術,記敘兄弟倆從故鄉的河邊流轉到日本瀨戶內海粟島的旅程,同時也傳達出世界凡人皆由水脈相連的題旨。
■以可愛小鹿而出名的奈良,雖然是名聞遐邇的旅遊勝地,住宅空屋率卻高居不下。為了有效利用閒置空屋以及活化地方經濟,當地的建設公司、裝修公司以及繪本書店三者異業合作,打造出溫馨的繪本旅館。建物本身說是旅館,其實更像獨立度假小屋,每日只接待1組客人,讓親子盡情享受閱讀時光。孩子可以從他們專屬的可愛小門走進旅館,探索室內各處的繪本,就連浴室裡也有繪本讓孩子邊泡澡邊讀書。
旅館內展示的繪本以義大利童書為主,也有大小讀者都熟悉的米菲兔等。選書範圍涵蓋一般故事以及當下社會議題,如果在看完之後意猶未竟,還能選購回家收藏。要是暫時不想看書,就拿起畫筆去一旁的塗鴉牆大肆塗鴉吧,還有洞洞板遊戲牆讓玩家發揮創意呢。旅館內的木工材料來自由奈良本地,冰箱裡提供的食材則是當地小農直送。館內甚至提供洗衣機以及造型時髦的料理廚具,方便愛書的親子客人長期住宿。繪本旅館目前計畫在3年內擴充到10家,5年內日本全國展店30家,期待在旅遊解禁之後帶孩子赴日旅遊,來個繪本滿喫之旅!●

OB短評》#349 眺望歷史遷徙的極品好書懶人包
●造夢者
吳岱穎絕版詩作精裝復刻
吳岱穎著,麥田出版,450元
推薦原因: 文 樂
詩人已遠行,身後迎來這本詩集,讓絕版詩作重生也續命。此書復刻出版於10年前的《明朗》《冬之光》兩部詩集,合以「造夢者」為題,讓前作中不斷復返的意象、與詩人自身個性與哲理更加凸顯。透過重讀的儀式,舊作的「影子在燈下像海潮拉長」,一首首記錄詩人生命痕跡、心靈紋理的作品,將逝去的得以留下,讓「我們的天地安然,不屬於過去,也不屬於未來。」【內容簡介➤】
●穿越福爾摩沙1630-1930
法國人眼中的台灣印象
Regards français sur Taiwan 1630-1930
龐維德( Frédéric Laplanche)著,徐麗松譯,八旗文化,400元
推薦原因: 知 樂 益
曾經駐臺的法國外交官,以珍貴的一手圖像,帶出了300年間法國旅人的見聞體驗,為臺灣摸索出一段無人能直接重蹈的法式軌跡。一般讀者皆可親近的敍事口吻,帶著大家進入歷史場景,欣賞風光人情之餘,亦可讓我們警醒到:這些不同身分的旅人其實帶著各自的目的旅行,也從自身的背景、立場出發,認識這座遠東島嶼。易於閱讀又多層次的材料,構組成這本可供了解歷史情景及歷史學特質的讀物。【內容簡介➤】
●看得見的人類大遷徙
44個代表性主題,透過影像與資訊圖表,勾勒出人類移動的複雜歷史與多元樣貌
Migration: The Movement of Humankind from Prehistory to the Present
羅賓.寇恩(Robin Cohen)著,朱怡康譯,麥田出版,550元
推薦原因: 知 議 樂 益
此書精彩地緊扣「遷徙」這一主題,貫串古今中外社會歷史變革,並圖示化複雜的現象與議題,是一部核心命題精準、知識與資訊海量、人文關懷濃厚的佳作。人類移動的歷史複雜多元,觸及宗教、神話、資本、性別、國族、殖民等因素,但經常被限縮在移工、難民、性工作者、朝聖者、留學生與觀光客等單一客體身上,讓問題單一化。此書橫向鋪陳這些議題的連結,展現其跨領域跨學科的深度,也讓圖表、照片、個人故事發揮大歷史以外的豐富敘事。【內容簡介➤】
●閒暇、身體與政治
近代中國游泳文化
Leisure, Body and Politics: A History of Swimming in Modern China
潘淑華著,臺大出版中心,600元
推薦原因: 知 樂
游泳原本是人面對/克服自然環境險阻的肢體反應之一。如今我們對於游泳的理解其實來自西方。游泳被認為是一種「休閒」的類型、一種「健身」的方法。本書從東西方游泳文化的異同、西(新)式游泳知識的傳播展開,讓讀者意識到「游泳」的被轉化。作者一面描述20世紀前半葉的中國,如何在都市空間與新休閒文化的變化、成型中營造游泳空間;一面觀察泳衣帶來的時尚、肉體和衣裝交揉的視覺性,還有政治人物如何利用「體育」來建構自「身」與群眾間的臍帶關係。原來是一個人即可完成的游泳動作,成了一幅20世紀中國生活空間、休暇活動、性別意象、國族型塑交織的歷史圖像。【內容簡介➤】
●國家如何反彈回升
The Upswing: How America Came Together a Century Ago and How We Can Do It Again
羅伯特.普特南(Robert D. Putnam)、夏琳.蓋瑞特(Shaylyn Romney Garrett)著,陳信宏譯,春山出版,650元
推薦原因: 知 思 議
為了找出危機在國家發展趨勢中的作用,普特南回到歷史的脈絡中,檢視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種族、性別等面向,梳理出它們作用的概念和原理、以及對於「群體」採取的態度。在細緻的歷史圖像中,他進一步解釋,南北戰爭以後,何以有相當一段時期,這些面向不約而同地皆往樂觀的方向發展。對作者來說,這樣的研究是為了幫助國家跨過絆腳石,順利前行;而對於我們來說,既見識到社會學家剖析歷史的洞見與能力,也能因此而了解美國民主天可汗冕袍下的肌理。【內容簡介➤】
●英格蘭的史詩(三冊)
務實.法治.傳統.中庸,揭開千年淬鍊的島國認同
The English and their History
羅伯特.圖姆斯(Robert Tombs)著,黃中憲譯,衛城出版,1800元
推薦原因: 知 思 議
因著近年諸般的政治爭議,英國史家圖姆斯動筆回頭梳理英格蘭自身的歷史。他肯定英格蘭認同之存在,也想追問:英格蘭的人、地認同是循著怎樣的歷史軌跡形成?這使得這部英國通史的問題意識明確,「英格蘭」成了概念和方法,而不只是政權或地理空間;論說敍事也都核心穩健,節奏明朗,讀來並不會有卷帙浩繁,瑣碎龐雜,若汪洋中一葉孤舟飄蕩無方之感。是一部功力深厚的通史之作。【內容簡介➤】
知識性.設計感.批判性.思想性.議題性.實用性.文學性. 閱讀樂趣.獨特性.公益性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