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題》攝影如此庶民,故事不必偉大:談《小廖與阿美的沖印歲月,還有攝影家三叔公》
回想起來,認識廖瞇已經是5年前,編輯昀臻將我們約在一起。《滌這個不正常的人》剛出版不久,當時對這本書,找不到修辭,找不到文學批評的方法予以名狀。裡面並存疏離的觀察與冷,以及細到不能再細的親情與熱,讓我很訝異,怎有一本書如此寫親人、寫狀態。
廖瞇說,台灣前輩攝影家李鳴鵰是他的三叔公。我很開心。台灣攝影史長期缺乏田野調查與史料挖掘,若有攝影家後代願意追索,再好不過。畢竟我們這些研究者只是路人,仰賴緣分,查不下去半途而廢皆是日常,老想挖人族譜,自身一無所知,硬碟塞滿各種沒下文的干卿底事他人事。
一開始,廖瞇的確想以李鳴鵰為主角,有時晚輩對先人成就所知比研究者少,很正常。最初我回覆廖瞇的各種詢問、介紹可聯繫的史料前輩、描述50、60年代的時代氛圍、攝影環境,以及李鳴鵰的歷史定位,當然也包括自己的想像或臆測。
譬如,能在戰後初期創辦《台灣影藝》、引進知名的三菱月光相紙,我老早想過李鳴鵰的事業一定做很大,他的所謂「風格」可能也與試驗相紙有關。但這些皆無史冊記載,傳統評述都把焦點放於李鳴鵰的攝影作者身分上,談他照片中的光影表現、談他為攝影學會的付出,卻很少看到攝影家在產業面或社會性的一面。
還好廖瞇挖下去,透過父母的人生、透過家族長輩的口中,總算讓我們得以窺見、想像一下李鳴鵰的事業規模。

5年間,不是沒有懷疑過此書能否完成。畢竟此路多艱,調查做了也可能寫不出什麼,或最終只好用想像腦補空缺。但廖瞇不是要走虛構的路線。猶記得她形容自己寫《滌》時,自述方法有點像在拍紀錄片,只能走下去,不到最後可能都不知道會寫到哪裡。我佩服拍紀錄片的人,拍片需要很強的執拗,她的自覺,使我的相信大於懷疑。
她最初也問我找暗房師傅,我心想「真假?你是不用這麼認真,但我欣賞你的態度。」漸漸,我有感於她的「想要知道」超過我的預期,想知道很多很多跟攝影有關的事。我常想,「你又不是要做學術,真的要這麼栽進『攝影』裡嗎?」
但我也看得出來,廖瞇的「想知道」不是那種只為了完成一場有目的的書寫、而快速畫出一個「知道的邊際」的那種「想知道」而已。她的「想知道」十分厚工(kāu-kang)、不帶投機,充滿對未知的好奇。因此看她東西南北跑、四處追索,我確信她一定能忠實處理好口述和訪調,可如此一來,卻更預感她將寫得很辛苦。
第3年,我收到一個版本,一篇夾雜著後設視角與調查細節的真實敘事。那是廖瞇花了很長時間探索的攝影之無史、無線索地帶之後的成果,比較接近一份調查報告。我們通了近一小時電話。感謝廖瞇,她完全接受我的直言,如此固執且有毅力,沒有被我的實話擊敗。也因為這樣,手上的這本書,讓我完全能夠想像後來一年多的時間裡,她經歷了一場何其困難的大規模改寫。
欣喜的是,廖瞇最終捨下難以建構的英雄敘事,讓家族的攝影巨人三叔公不是主角,而是重要的引子,牽引出的是一段庶民小廖與阿美揮汗奔忙的賺錢養家人生,也讓我們看見消逝的影像產業時代。
長長兜了一圈,廖瞇找回了自己的血與骨,自己所擅長的敘事語調。
年過40的人應該還有印象,1980年代之後大街小巷開起一家家彩色快速沖印店,到了90年代中期算是高峰,拚速度比吸睛。沖印店櫥窗裡常見一台大大機器,不斷吐出長長一串的彩色照片,觀光旅行、家庭紀念、普通歡笑……延伸到機器另一端,照片一張一張裁斷。
「要洗什麼尺寸?三乘五?四乘六?」老闆會問,然後叫你40分鐘後就可以來取,連一集八點檔連續劇都還沒看完就好了。沖洗一卷大概100多塊,老闆會給你個紙袋,裡面裝有36張底片袋跟一袋彩色照片,再附上一本小相本,自己回去裝,封面印有店名和品牌系統:柯達、富士、柯尼卡……

媒介變化如此迅速。數位時代來臨後,快沖店漸次退場。機器報廢更替,底片換成記憶卡,手工修片代以電腦軟體,沖印變成列印。科技帶來技術與產業,帶來生計;但是也能奪走技術與產業,拋下失去市場的人。
不論寫真館、照相館、婚紗攝影還是快速沖印,照相沖印產業經歷了千變萬化,但在漫長的上一個世紀裡,這一行終究是一個頗能賺錢的行業。可如今,這個產業幾乎消失無幾,或轉換為工作室型態。

小廖與阿美不是攝影師,他們只處理技術端,與產業緊密結合、一同起落,這也是他們看似不重要卻又重要的地方。這是一段家族故事,也是一段時代故事。
若說起家族書寫與工業,也許還能想到近十來年如吳億偉《努力工作》、鄭順聰《家工廠》等散文或小說。但是《小廖與阿美的沖印歲月,還有攝影家三叔公》在看似沒有太多文學技巧的平凡中,卻比起小說或歷史書寫導入了更多層次的產業變貌。廖瞇混合自身與親人的記憶,為史料太少的攝影往事注入一股鮮活的能量,那也是小廖與阿美的能量。

《小廖與阿美的沖印歲月,還有攝影家三叔公》可以當成攝影逸史來讀,也可以當成家族書寫來看。攝影在這時代,由於被美術館所接納之故,常常被想像得偉大了。但其實攝影是如此庶民、如此凡俗,大多數的人使用它只是為了記錄生活,沒有什麼特別。書寫攝影更沒有特定的方法,比起偉人傳說,也許需要更多的常民歷史。就像這場因為李鳴鵰而開啟的追索,讀著讀著,最終觸動人心的,還是小廖與阿美的顛仆闖蕩、日常瑣碎。
廖瞇的筆法使人感知,而非解釋意義。事實上,按照美國歷史學者海登・懷特(Hayden White)賦予的觀點,就是像我這樣的歷史研究者,並不擁有如何講述過去的專屬權。人人都可以是自己的歷史學家。就像作者經由「我是他們用洗照片養大的,卻對他們的工作一無所知」的一番頓悟,從無知到有知,舉重若輕地補充了知識學者所無法呈現的「歷史」。●
作者:廖瞇 |
作者簡介:廖瞇 台北出生,高雄長大,靠父母洗照片養大。大學讀了7年,曾就讀工業產品設計系與新聞系。著有詩集《沒用的東西》、非虛構書寫《滌這個不正常的人》。 曾獲第20屆台北文學獎文學年金、2020年台灣文學金典獎等。瞇是細細地看,慢慢地想。認為生命中所有經歷都影響創作。現以文字為生。 |
OB短評》#529有限生命中無限想像的極品好書懶人包
●尋找北極森林線
融化的冰河、凍土與地球最後的森林
The Treeline: The Last Forest and the Future of Life on Earth
班.勞倫斯(Ben Rawlence)著,周沛郁譯,行路出版,560元
推薦原因: 知 批 議 文 樂 益
作者將對於氣候、環境的關懷投注在林線林相的研究,以一趟一趟的調查拼組串連出森林的極北上界,將偏遠地區的森林樣貌與環境歷史帶給讀者。本書並非硬梆梆的學術論著,而是一部融合探訪、冒險、踏查的自然書寫,並且帶著北國人文的溫度與色彩,在靜謐、溼冷的佇立中,將環境變遷的急迫感滲透進你我的細胞。【內容簡介➤】
●如果你想道歉,隨時都可以來
「佐世保小六女童殺人事件」背後,那些大人無法回答的問題
謝るなら、いつでもおいで - 佐世保小六女児同級生殺害事件
川名壯志著,顏雪雪譯,麥田出版,360元
推薦原因: 議 益
記者與遺屬親友的雙重身分開啟作者十餘年的探尋,一步一步一處一處靜謐慎重的探訪,逐步勾勒出事發的輪廓與事後難再復舊的世界。表層是帶領旁觀者了解一件驚世駭俗的社會案件的來龍去脈,但不停的腳步為的是直面潛藏於共同體內部難以自適的疙瘩與困惑。這條長達10年的苦修之路,在不斷的共鳴與迴盪中,也成為作者身負公私領域心靈重擔的療癒之旅。【內容簡介➤】
●無限之城的公主殿下
The Princess of the Never-Ending Castle
駕籠真太郎著,黃鴻硯譯,臉譜出版,399元
推薦原因: 文 樂
面對AB兩種選擇,當你選擇了A,殘留在B的能量便自行發展出另一條時間軸——這是多重宇宙的麻瓜詮釋 。駕籠真太郎以本能寺之變為樣本,將麻瓜詮釋無限制地視覺化,不僅裂解了歷史的既定,同時也用一把古典鴨嘴器撐開你對異色的想像。【內容簡介➤】
●生命的最後一刻,都活得像自己
安寧照護的真義
謝宛婷著,寶瓶文化,420元
推薦原因: 議 益
在平緩安詳走向生命終點的期待下,安寧照護幾乎成為每個人生命理想的最後階段。本書是安寧醫師的心得與告白,透過長期的經驗累積,為我們展現出醫師視角的醫療細節。他們為了病人,與死神溫柔而理性的溝通。而此間醫病關係之間訊息與情緒錯綜的流動也提醒我們,從安寧照護到邁向善終,一路上可能遭遇的磕磕絆絆與眉眉角角。【內容簡介➤】
●恥辱
一部性暴力的全球史
Disgrace: Global Reflections on Sexual Violence
喬安娜・柏爾克(Joanna Bourke)著,陳信宏譯,貓頭鷹出版,630元
推薦原因: 知 批 思 議 益
這部精彩又艱難的論集以性暴力為題,雖然聚焦美國經驗,但旨在呼籲跨國性/別知識與經驗的去殖民,讓性暴力不再侷限於單一性別與個人經驗。因此作者細心提醒有識者,認知事件的在地性與多樣性,不重複強化普世的對立邏輯(如男與女、加害與被害等),更提出奪回愉悅身體的賦權方案,是一部回應當代性暴力困境的重要作品。【內容簡介➤】
●非洲烏托邦
Afrotopia
費爾文・薩爾(Felwine Sarr)著,陳文瑤譯,南方家園,420元
推薦原因: 思 議 樂
本書不以西方的世界觀和歷史觀為標準答案,轉從歷史中重新建構非洲的未來走向,是非洲研究與倡議的重要論著。非洲出身、熟悉歐洲的作者,從非洲本位出發,探討現代性、經濟問題、自我、家園,再到城市、邦國的可能性,面對最深刻的傷痕,也勇於提出新的航道與座標。讓臺灣在法式風格、非洲式思維所融合出的他山之上,瞭望另一片非洲的前景。【內容簡介➤】
●玫瑰的名字1
Il Nnome della Rosa
米羅.馬那哈(Milo Manara)、安伯托.艾可(Umberto Eco)著,倪安宇譯,大辣文化,580元
推薦原因: 設 文 樂
這部出版近半世紀的小說,無論在篇幅、歷史細節、燒腦推理、人物深度上,都為閱讀帶來(愉悅的)挑戰。當小說要改編為漫畫時,挑戰則再加成個數十倍。漫畫大師馬那哈成功帶來精彩的第一部,不僅以每頁、每格畫框充分展現視覺細節,又不動聲色地以顏色轉換章節,閱讀起來既流暢又迷人。非常期待第二部的到來。【內容簡介➤】
●日本人的台灣美味
木下諄一著,允晨文化,350元
推薦原因: 樂
超級爺爺Super G的庶民美食文,跟他的YouTube短片一樣卡摳意——不拖泥帶水,直擊核心,犀利點評幾句,吃完走人,不時來個神轉折,下次再聊掰掰——完全沒有日本人臉上常見的想幹譙又不好意思的為難神情。形諸於文字,別有一種大丈夫的颯爽。在吃播領域,木下桑絕對完勝太over的井之頭五郎。【內容簡介➤】
知識性.設計感.批判性.思想性.議題性.實用性.文學性. 閱讀樂趣.獨特性.公益性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