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短評》#333 讓大腦慢嚼酷涼口香糖的極品好書懶人包
●卡西與他們的瓦斯店
郝妮爾著,南方家園出版,360元
推薦原因: 文 樂
這部以宜蘭瓦斯界為背景的世情小說,鋪哏精準,技巧純熟,教人邊看邊笑,越笑越是心生敬畏。尤其是搞笑之純正,不低俗,不賣冷,不無厘頭,情急時幾朵凌波微步,翩翩然就避開了諷刺的惡毒,簡直一本就填補了中文幽默小說的真空,堪稱今年最驚喜的文學收穫。【內容簡介➤】
●廢墟的故事
鄧觀傑(Teng Kuan Kiat)著,雙囍出版,420元
推薦原因: 文 樂
漂亮的意象,狡獪的刺點,效果奇佳的留白殘響,這本小說集讀來簡白清爽,有南國椰影的傳奇感,又有給大腦慢嚼Airwaves的餘裕,輕而易舉顛覆了我們對馬華文學的想像。【內容簡介➤】
●島之曦
陳耀昌著,遠流出版,499元
推薦原因: 樂 益
一部聚焦日治時期社會運動、文化現象、政治困境與人生百態的歷史小說,並透過兩位核心人物林氏好和盧丙丁,鋪展上述歷史軸線。林氏好和盧丙丁為夫妻,且各自有專業耕耘領域,在政治與音樂發展上留下重要的影響。透過追溯、重構兩位主角的生命經驗,作者將日治時期的漢生病與疾病污名、新女性與性別政治、流行音樂與西方文化、殖民治理與民族意識橫向共構,理出一幅豐富且多重交織的歷史圖像。【內容簡介➤】
●樹冠上
The Overstory
理察.鮑爾斯(Richard Powers)著,施清真譯,時報出版,620元
推薦原因: 文 樂 益
樹如果能言說,那會是怎樣的故事、如何的敘事?這本小說試圖貼近這樣的關懷與提問,並在小說技藝所能抵達最遠的地方,以人之言、讓樹「說話」。小說精心設計9位與樹密切相關的人物,以樹根、樹幹、樹冠、樹籽為結構,透過複雜敘事叩問環境運動的倫理困境,人與自然間的恆久衝突如何能有解方。即使樹無法言說(以人類能夠理解的方式),人類應當以「聆聽」為路徑、以「共生」為生存法則,不再單向的取用,使枯竭成浩劫,這是作者最深切的文學志向。【內容簡介➤】
●苦妓回憶錄
Memoria de Mis Putas Tristes
加布列.賈西亞.馬奎斯(Gabriel García Márquez)著,葉淑吟譯,皇冠出版,300元
推薦原因: 文 樂
一位大家的晚作,依然能寫得如此言簡意賅,爐火純青,實屬難得。精盡人亡的慘烈中,卻開出一朵純愛的小花,不是救贖,也是奇蹟。在馬奎斯筆下,所有的悖論都顯得如此當然,如此應該。老人寫老年,頗有幾分為自己修築陵寢的況味。【內容簡介➤】
●手槍女王 Hand Job Queen
一個從業職人的真情告白
涼圓著,大辣出版,450元
推薦原因: 批 議 樂 益
一部精彩的性產業民族誌,手槍業的「做工的人」。性服務一直以來在大眾的視野裡經常被呈現為社會隱憂、道德破口,也很少有人正視其勞動性,或視為一項可以有工會或入勞保的工作。然而本書以第一手工作經驗紀錄與觀察,清楚描寫出性服務產業細分的項目、行業智慧、情緒勞動、技術要求、人際階序,也就是一般工作場合、勞動者都會遇到的職業災害、勞動權益和職場風險。在這樣的勞動故事裡,作者從個人出發,描寫為何以「打手槍」為最好的工作選項,特定的遭遇與經驗,可以讀到八大產業中活生生的人與情感。【內容簡介➤】
●女人與女孩的原罪
以滿口髒話、粗魯行為訴諸憤怒,是女性可以擁有的嗎?
The seven necessary sins for women and girls: A manifesto for disrupting, disobeying and defying patriarchy
莫娜.艾塔哈維(Mona Eltahawy)著,聞翊均譯,臺灣商務印書館,380元
推薦原因: 知 樂 獨 益
對資深女權主義者來說,這本也許稍嫌做張做致,老調重彈,然而它卻是極其稀有的、來自伊斯蘭的吶喊,對照阿富汗的變局,更讓人覺得可貴。更何況自詡性別平等的文明國度,照樣也還是父權當家。MeToo縱有千般不是,終究還是進化史上的重磅一擊。【內容簡介➤】
●當文創遇上法律
智慧財產的運用
When cultural industries meet law: the use of intellectual propert
賴文智著,典藏藝術家庭出版,300元
推薦原因: 知 議 實 益
在創作與傳播媒介、IP與改編形式越來越複雜多元的當代社會中,不時耳聞各種侵權與濫用的事件,但對於創作者來說,最大的苦悶與無助或許不是遭到侵權,而是這類事件發生後無計可施、求助無門的困境。台灣自2010年制訂《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法》以來,著作權的爭議問題也隨勢遽增,本書以最基礎實用的方式說明智慧財產權的相關常識與法律,並強調權利與保護並重的必要,讓創作者與使用者認識基礎的智財概念與權利保護機制,是文化與創作獨立工作者重要的自我培力工具書。【內容簡介➤】
知識性.設計感.批判性.思想性.議題性.實用性.文學性. 閱讀樂趣.獨特性.公益性
書.人生.陳怡蓁》天書紅樓夢與我
要說我與一本書的連結,抬出《紅樓夢》來,實在有點「假掰中文系」的陳腔濫調。也想過改談《榮格自傳》或是《變形記》什麼的,最後決定還是老老實實說真話,談談這本似乎與我的天命相連結的「天書」(白先勇老師總是如此形容《紅樓夢》的)。
我從小愛看言情小說,家裡不鼓勵,但我總有辦法找到。有次隨母親回彰化溪湖的娘家(那時外公任職西湖國小的校長),半夜矇著棉被拿手電筒偷看瓊瑤《六個夢》,那是小阿姨的書。不料被熬夜的作家二姨嶺月抓個正著,掀開棉被,搶走我的夢,她說:「十歲而已,別看這種愛情小說!長大再去讀《紅樓夢》吧!」我有點羞愧,憤而立志要讀紅樓。
我是國中第一屆的學生,在台中被分發到新成立的向上國中(那時還叫第十國中)。好強的我眼看班上成績好的同學都去投考曉明女中或懷恩中學,我卻因為祖父是省政府委員,要支持政府政策,不准我去讀私立中學,而委屈地就讀鄰近的市十中。(光這個「十」就讓我很不甘心!)
我的二姑陳希玲是標準的叛逆文青,當時她就讀台大考古系,酷愛文學、音樂與美術。她心疼我不能如願,就買了一套商務印書館出版的《紅樓夢》送我,那是上中下三集,64開本的。從此我跌入紅樓夢不醒。而且改不了愛偷看書的習慣,上課就把《紅樓夢》藏在32開本的課本裡,看得津津有味,還裝得很認真聽課。
偏巧有一回,校長巡視各班上課情形,站在窗外觀察半天,大概我認真得太過頭,完全沒注意老師和同學的異狀,自管自的翻讀紅樓。
「陳怡蓁,拿著妳的書,跟我到校長室去。」那熟悉的、大家都怕的湖南腔國語突然自窗外傳來。我茫然抬頭,並不知道是在叫我。年輕的女導師嚇得一把拉起我走到校長前面,一邊小聲安慰我「別怕,別怕!」
校長轉身背著手就走,我只好抓著課本和內藏的書跟在後面。同學都跑到窗邊來張望,現在想來,當時應該有人幸災樂禍:「這個驕傲的好學生就要被懲罰了!」
「坐下!」校長說,指著辦公桌旁的那套舊沙發,「妳偷看什麼書?」我交出《紅樓夢》,心中默禱:「不要沒收!不要沒收!」
校長開始翻書,上面有我許多紅線、筆記和疑問。「你就在這兒,繼續讀下去吧,下課再回教室。」他轉身倒了一杯熱茶給我,就走出校長室,還關上了門。我呆坐著,搞不懂這是什麼懲罰,書也讀不下去了。
後來我常被叫去校長室,和顏悅色的問我對新學校的意見。記得我曾提出「送獎品不要老送墨水」的建議(因為我常拿到那個獎品,而我用的是原子筆啊!),校長不禁失笑,最後他不忘問我「紅樓夢看到第幾回了?」
我在那個第十國中只讀了一個學期,就被祖父帶到台北就讀新生南路上的金華國中,從此我的人生不再悠哉悠哉、輕易拔頭籌。台北是個競爭激烈的學業戰場,而我是鄉下土包子、好勝心特強、奇怪的轉學生(當時台北同學認為台中是偏鄉)。
我拼命追趕數理功課,英文有二姑姑當家教,國文歷史地理靠自己強記,體育也不肯認輸,硬要加入桌球校隊。初到大城市,又不免好奇愛玩,一有機會就跟著祖父母、叔叔嬸嬸和姑姑在台北城裡到處走走看看。能看閒書的時間實在不多,《紅樓夢》就成了床頭書,入睡前隨便翻看,往往一回沒看完就睡著了。
讀國中的時候,規定要用毛筆寫週記。我特別不服氣,在週記上抗議,說我天天寫日記,那是個人的事,寫週記交功課完全是應付,沒有什麼好寫的。果然被老師批了個大丙,但老師很有技巧,評語是「字太醜!」
我開始消極抗議,每次週記都寫自己讀《紅樓夢》的感想:「本週讀紅樓夢第62回『憨湘雲醉眠芍藥裀,呆香菱情解石榴裙』,深覺憨呆最是真誠可愛……」就這樣胡亂抄抄寫寫,卻也把《紅樓夢》又讀過一遍,有時藉書中人物和情節抒發自己的憤慨、感傷和思鄉之情。老師不再做評,打個紅勾算過關。
那時我年約十三、四,恰是書中大觀園賈寶玉和眾姊妹的年紀。他們陪著我,安度青春叛逆的時日,投入初戀甜蜜的光陰,也走上台大文學院的榮耀旅程。
眼看著就要這樣舞文弄墨過一生,不料天公自有巧安排。我出國留學,轉讀資訊系,放下紅樓,拼命學程式。後來隨夫創業,更是無時無刻不在進修電腦防毒的功課,把詩詞歌賦都拋下,口操英語周遊列國,但求理性戰勝感性,避免意氣用事。不能像黛玉真性情,不能像寶玉太慈悲,且學學寶釵識大體,探春能斷事,啊!甚至學學鳳姐機智巧心肝。
一回又一回,創業路上戰戰兢兢,從洛杉磯移居東京,從草創到股票上市,終於歸鄉定居在台北。
偶然在一個商業雜誌舉辦的活動中,與向來喜愛的蔣勳老師重逢,聽說高雄耕莘學院出版一套未在市面發行的蔣老師《細說紅樓夢》磁碟片,立刻千方百計去訂購,從此蔣老師磁性迷人的聲音,詳細述說解析紅樓夢,伴著我駕車出差、飛入青天、走入夢鄉。我終於又回到大觀園去尋夢,也創辦了基金會,想要在科技界與文藝界間搭起橋樑,把創業所得的資源灌輸到文學的園地。
父親在我步入「知天命」的前一年過世了。我強忍淚水,陪伴著比我更悲傷、時時淚決提的母親,卻總是想起父親臨終前數日,我躺在他身邊靜靜地流淚,昏睡著的父親竟睜開眼睛,輕握著我的手,說「你要留點時間給自己。」知女莫若父,他知道我其實無心競逐商場,也不愛創新科技,我關心的始終是人文。
我慢慢領悟了自己的天命,放鬆了衝向雲端的趨勢,慢步走回人世的藝文。
就在失怙的隔年,我遇見了白先勇老師,他拋出崑曲的水袖,引領我走向姹紫嫣紅的牡丹園林,同時也讓我有了在台大文學院贊助開設「白先勇文學講座」的機緣,與大師兄柯慶明老師密切合作,也認認真真跟著學弟妹們上了整整100小時的「紅樓夢通識課程」,並促成台大出版社出版了全部課程錄影以及文稿整理的《紅樓夢導讀》巨著。
後來一起旁聽上課的10位文友,結成了「紅樓美夢」群組,互動親密頻繁。其中時報出版公司的莫昭平同學又促成出版了程乙版《紅樓夢》120回全書,以及白老師的《白先勇細說紅樓夢》三書。
白老師說紅樓,從小說家的立場切入,特別擅長人物刻畫與情節布局的解析,也總能拉高視線,縱觀紅樓書寫之全貌。
蔣勳老師則有疼愛年輕學子之心,他說大觀園是青春樂園,化古典為時尚,帶引國高中生產生共鳴,讀懂紅樓夢。我和蔣老師共同主持的中廣「藝文FUN輕鬆」節目,便請他講述「青年版紅樓夢」,每年在北中南東各地辦講座,特別邀請老師學生來聽講,同時也出版了6輯一套包含120回的有聲書。
現在,所有這些珍貴的影音資料,都儲存在雲端,全世界各地的文友隨時可以上趨勢影音平台或YouTube免費收聽收看,走入紅樓夢的世界裡。
自我10歲初聞有紅樓夢,12歲起與此天書深深連結到今日,一再品讀的同時,啟發過我的二姨、二姑、校長、父親、母親,還有大師兄都相繼離世,我的人生彷彿也是一部進行中的、難以完全讀懂的天書。
何其有幸,仍有白先勇老師和蔣勳老師,引領著我們不斷細讀《紅樓夢》,品味再三,這部天書肯定有助看懂自己的人生,承受自己的天命。●
陳怡蓁
台大中文系畢業,趨勢科技共同創辦人暨文化長,趨勢教育基金會執行長,華人心理治療基金會董事長。趨勢文學劇場製作人、真劇場創辦人,致力於文學教育與戲曲文化的推廣。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