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書書房》日Bunkamuraドゥマゴ文學獎20年來首度由繪本獲獎,及其他藝文短訊

【得獎消息】

■日本Bunkamuraドゥマゴ文學獎總能創造話題,從每年替換的評審、獨特的一人決斷制、甚至於得獎作品都能引發關注。今年的評審江國香織將首獎頒發給靜物畫家堀川理萬子的《海のアトリエ》(海邊的工作室),是獎項創立20年來首度由繪本獲獎。江國香織表示,書中每一頁都是纖細、沉著的畫作,畫面細膩生動,彷彿有生命敘說著許多故事。

故事中的黃衣小女孩來到海邊的工作室向畫家學畫,畫家沒有把她當作孩子,而且盡可能讓她用一個完整的人的身分來體驗生活。她們一起在海邊的工作室創作、料理、閱讀,大人喝酒,小孩喝果汁。工作室的窗戶總是打開一條縫,讓海風吹進來。畫面上豐富的細節具有內斂的張力,會讓人誤以為整本繪本是根據真實存在的電影劇照繪製而成,完全展現出堀川的靜物描繪實力。書中的畫家原型來自堀川童年時期的繪畫教師,也是她第一次遇到「沒有將孩子過度幼體化」的大人。她們之間深刻的互動被保存在記憶中,重現在讀者的面前。

Bunkamuraドゥマゴ文學獎仿效巴黎的雙叟咖啡館文學獎(Prix des Deux Magots),主辦單位每年委任一位評審選出一件得獎作品,一方面來說非常獨斷,卻也可以打破陳規、挖掘具有獨特魅力的作品。Bunkamura的得獎者可以獲得前往巴黎參觀雙叟咖啡館文學獎頒獎典禮的機會。今年由繪本奪得首獎頗具話題,不過2000年的時候情況卻是反過來,由繪本作家安野光雅擔任評審,他選擇吉本芭娜娜的《不倫與南美》為得獎作品。

■活躍於法國童書界的新銳作家Yukiko Noritake以作品《Forêt des frères》(兄弟的森林)獲得Libr'à Nous獎,該獎項是透過法語圈獨立書店店員票選出心目中最喜歡的作品。

本作分成雙線進行,描述兩位少年進入森林打造家園的過程:黑髮的少年在林地中搭建了一個小小的、樸實的房子,而金髮的少年蓋出一棟頗具現代感的建築,甚至還有游泳池。Noritake用鳥瞰的繪圖手法將兩人的房子並列,搭配精簡如俳句的文字,創造出強烈的空間對比感受。作品完成後,Noritake被問到想要居住在哪一種房子裡,也刺激她開始思考居住的適宜性和自然環境之間的折衷點。

Forêt des frères》在獲獎後發行日文版,書名改為《楽園のむこうがわ》(樂園的另一邊),文字經過重新編排,讀起來別有詩意,產生和原作些微不同的氛圍。Noritake1989年出生於日本愛知縣,2015年前往巴黎就學發展。在此作之前已經和其他作家合作,出版3本法文作品。這是她第一次用法文替自己的繪本寫故事。


《楽園のむこうがわ》內頁(取自amazon

【名家新作】

■曾以《If You Come to Earth》榮獲凱迪克獎的Sophie Blackall帶來令人會心一笑的新作《Negative Cat》(負面的貓),光是看著封面上的胖橘貓背影,就能感受到這隻貓散發出「少管我」的氣場。但是他的主人、書中的主角小男孩一開始並沒有想到貓也會有脾氣,而且為了養貓跟家人求情求了四百多天,才終於能夠收養一隻浪貓。家人趁機提出交換條件,小男孩不但要負起照顧貓咪的責任,每天還要閱讀20分鐘,這讓有點閱讀障礙、在學校被嘲笑的小男孩很為難,但為了養貓,說什麼都要答應。

貓咪Max來到家裡不太適應環境,整天盯著牆壁發呆,除此之外Max也很難訓練,牠不在固定的地方大小便,還會亂吐毛球,家人和小男孩都拿牠沒辦法。不過男孩發現,如果閱讀的時候把書中內容大聲緩慢念出來(他只能用這種方式理解書中內容),貓咪竟然也會跟著聽,而且也慢慢願意跟家人接觸了。本作獲得《出版者週刊》星級書評,「負面的貓」其實沒有那麼負面,反而提供小男孩陪伴感,人和貓都一起從閱讀中獲益。

■當代加拿大原住民小說家湯瑪斯.金恩(Thomas King)1993年的短篇小說〈邊界〉(Borders),由同是原住民的Natasha Donovan改編為漫畫,9月上旬出版,作品深刻凸顯出人為畫分邊界、讓原鄉人有家歸不得的荒謬。故事中的小男孩和母親從加拿大開車去美國探訪在當地工作的姐姐,當母親駕車來到美加邊界,被美國海關詢問她們來自何處時,母親堅持回答她來自她的部落「Blackfoot」。小男孩見狀急忙說明他和媽媽都是加拿大人,但因為年紀太小所說的話不被採信,只能看著母親和官員你來我往幾回合後被拒絕入境。結果母子開車回加拿大時,又發生了一模一樣的事情,兩人被卡在兩國之間的邊界上,無法回到本來就屬於自己的故鄉。

本作的繪製者Natasha Donovan的作品多與原住民族的主題相關,並曾以《Surviving the City》獲得美國原住民青少年文學獎(American Indian Youth Literature)


加拿大原住民小說家湯瑪斯.金恩的短篇小說〈邊界〉改編為漫畫出版(取自wiki

■美國童書作家丹.雅卡理諾(Dan Yaccarino)推出新作《The Longest Storm》 (最長的暴風雨),將covid-19疫情化為不知何時才能結束的風雨,相當能夠呼應才剛送走秋颱、暫時從疫情警戒中鬆綁的台灣讀者。

書中的單親爸爸帶著孩子躲在家裡,看著不知何時才結束的暴風雨困在家中,心裡不但無聊還產生幽閉恐懼,甚至開始看家人不順眼,對小孩發脾氣,爆氣之後又感到後悔。類似的情況可能許多讀者都心有戚戚焉,然而這本書會受到各界好評,不只是因為單純呼籲「面對困難就是要全家團結」而已,而是帶讀者身歷其境,體認到自己的心境在面對危機時如何變化。盤旋在屋外的「暴風雨」不僅是具體的疫情、颱風,而是更深層、讓人無處可逃的家庭危機。作者雅卡理諾在疫情剛開始的時候離了婚,他的世界裡裡外外都慘遭肆虐。他藉由本作處理自己逃避已久的親子、家庭問題,也描繪出經營家庭的困難之處。


《The Longest Storm》內頁(取自nerdybookclub

【跨界合作】

■經典美劇《六人行》(Friends)雖然在2004年全劇終,依舊有大批影迷支持,再拍續集的呼聲不斷,今年5月的重聚特輯《當我們又在一起》,讓全球觀眾坐回沙發前,溫習千禧世代的美好時光。將近20年過去,許多觀眾和劇中角色一樣建立家庭,兩代人一起看劇不稀奇,將來也可以親子一起閱讀《六人行》的繪本。

劇組將在10月發行官方繪本《Life is Better with Friends 》,以Q版大頭造型呈現劇中的6位主角,可愛化的人物造型,一眼就能聯想到劇中的人設和劇情。書中自然也有經典場景,例如莫妮卡的公寓,以及大家一起喝咖啡的Central Perk。不能被Q版繪本滿足的影迷還可以期待11月推出的著色簿,內含100張圖讓大小朋友自由發揮色彩創意。到了明年還會有鐵粉必備的挑戰手冊,包含劇情問答、連連看、走迷宮、心理測驗看看你是哪個角色等豐富內容,不知是否能夠培養出下一代的《六人行》影迷呢~

【節慶與繪本】

■日本和台灣同樣會慶祝中秋節,每當中秋快到來的時候,暢銷繪本排行榜上就會默默出現一本「跟鬼一起過中秋」的神祕繪本《おつきみおばけ》(賞月的鬼)。在這本書中,閒來無事的鬼主角在森林裡遇見和媽媽走失而大哭的小兔子,親切的鬼為了安撫牠帶牠去散步賞月,順便拿幾顆別人先擺好的月見糰子來借花獻佛,結果糰子竟然不見蹤影,鬼只好把自己變成糰子,不明究理的兔子看到有點心可吃便滿心歡喜大口咬下去,讓鬼痛得現出原形,這下子換成鬼大哭不止。

最後到底有什麼辦法讓鬼和兔子平靜下來好好賞月?兔媽媽又跑去哪裡了呢?這本特別的中秋賞月繪本,是作者せなけいこ的名作之一,她擅長用撕貼技法創作出生動、令人發噱的人物形象。自從1969年出版《ねないこだれだ》以來,外觀像是漂浮毛巾的小白鬼一直出現在她的作品中,直到最近依然深受讀者喜愛。

【時事與繪本】

■近期台北市和台南市的中學和NGO攜手合作,試辦免費提供衛生棉的計畫,不僅可以對抗月經貧窮,也能藉此進行推廣教育,不讓正常的生理現象變成隱晦的禁忌話題。繪本《Own Your Period》(掌握經期,文:Chella Quint/圖:Giovana Medeiros)用樸實、中肯,有時甚至非常幽默的文字帶讀者了解月經的形成、應對,並破除相關迷思。書中共分為三個主題,一開始從生理角度切入,從初經講到停經,這部分自然少不了性器官的繪圖,書中的圖片筆觸大方自然,讓讀者了解身體構造,也發現到原來每個人的性器官外型差別很大,不會再被廣告或是網路誤導,對性器官抱持不切實際的幻想。

書中第二個主題「應對月經」,從作者的個人經驗出發,討論如何選用生理用品等話題。她大方描述經血的血塊從身體裡滑出來是什麼感覺(此處插圖很妙),文字生動有趣。最後一個主題是打破月經禁忌和歧視,並且附上實用小建議,請讀者觀察生活週遭,看看哪裡可以改變,讓月經話題變得更正面。與其說《Own Your Period》是衛教讀物,其實更像一本幽默的旅遊手冊,帶領所有性向性別的人走進「月經沒什麼呀,就是這樣」的世界。


《Own Your Period》帶讀者了解月經的形成、應對,並破除相關迷思(取自wiki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 吳品儒(譯者/節目企劃/創作者)
2021-09-19 11:00
話題》將孩子討厭的青菜,放在他最愛的義大利麵醬汁中:羅斯.巴魯克的幽默繪本教養風

第一次看到羅斯.巴魯克(Ross Burach)的《好急好急的毛毛蟲》,我就愛上這隻好急好急的毛毛蟲,而且非常喜歡到處去分享這故事給小朋友聽,也給大人聽!從學齡前的小朋友、國小學童到八十多歲的銀髮族,都被這隻毛毛蟲逗得樂不可支。

《好急好急的毛毛蟲》是巴魯克從他和女兒的互動中產生靈感創作出來的作品。他常常在生活中和孩子「談」到耐心的重要性——請注意「談」這個字眼,你會發現,《好急好急的毛毛蟲》和其他繪本很不一樣的地方是,整本故事全是對話,由主角毛毛蟲和牠朋友的對話,以及牠的自我對話構成。這是巴魯克對小讀者的貼心,他希望這是一本可以大聲朗讀的書,對話的句子都短短的,而且重複使用生活中常用的詞彙。的確,聽完我說《好急好急的毛毛蟲》的小讀者,都非常喜歡這隻好急好急的毛毛蟲,也能說出「要有耐心」這樣的句子和心得。


《好急好急的毛毛蟲》內頁(青林出版提供)

巴魯克知道小孩喜歡動物,喜歡有趣的故事,但是不喜歡大人說教,不喜歡死板的教條故事,因此他善用有活力的動物擔任故事的主角,將動物們呆萌討喜的特色行為,以大量的動畫姿勢和表情來呈現,創造出輕鬆、幽默又正向的故事,讓讀者能以古怪又好笑的方式來學習重要的人生課題。大人總希望小孩從故事中學到什麼,而小孩喜歡從聽故事中得到樂趣,巴魯克的繪本作品讓大人和小孩都能得到他們想要的。

他所創作的《好急好急的毛毛蟲》以及《相信自己的小蝴蝶》,不僅可以讓讀者了解蝴蝶羽化的過程,更重要的是讓讀者在幽默有趣的氛圍中學習到「要有耐心」、正向思考力以及相信自己。

毛毛蟲就是小孩,小孩就是毛毛蟲。毛毛蟲困在蛹中兩個星期,就是小孩被困住兩個星期。被困住時的第一天,毛毛蟲想方設法打發時間,就如同小孩會自己找樂子打發無聊的時光,而毛毛蟲的自我對話——「你做得到!」、「我做不到!」的反覆爭論,更是小惡魔和小天使在每個人的內心中常常上演的戰爭。

這二本書告訴讀者,當「我做不到!」在心中響起時,要拿出信心之鏡,對自己說「我做得到!」。當你這麼相信時,你一定會做到的,而這可以真正幫助你面對挫折的時刻。

巴魯克有兩個小孩,在生活中和小孩的互動與遊戲常帶給他創作的靈感。他們會玩命名遊戲,為喜歡的動物、食物或是地方命名。有時,他女兒會說出「河馬與遊樂場」、「獅子和披薩」⋯⋯等等兩個不同類別的詞彙,然後,他就根據這兩個詞彙開始腦力激盪了。

專門為河馬打造的遊樂場長什麼樣子呢?獅子想吃披薩嗎?還是披薩要吃掉獅子呢?聽到披薩要吃掉獅子,你一定會哈哈大笑說天底下怎麼可能有這種事?不過,巴魯克的素描簿裡就留有這樣的空間,他稱它為「不評論頁」,不管是如何天馬行空,如何荒誕不羈,只要出現在他腦海中的點子,他就盡可能地把它畫下來,然後讓故事繼續孵下去,實在是掰不下去的時候,他喜歡到紐約布魯克林區的展望公園散步,去池塘邊坐坐,和鴨子們聊聊天,聊聊牠們的生活。

你是不是又覺得怎麼可能呢?人類怎麼可能和鴨子聊天呢?但我的朋友就會,她會到淡水河邊的紅樹林唱歌給彈塗魚聽,和螃蟹聊天。所以,我相信巴魯克也會和鴨子聊天。那裡有一隻鴨子跟他說過,牠曾是外送員,現在退休了,大部分的時間牠待在布魯克林區,冬天的時候,牠喜歡去佛羅里達度假。這就是《鴨子外送有限公司》故事的源起。


 《鴨子外送有限公司》內頁(青林出版提供)

幽默是巴魯克繪本作品中的重要元素,他懂得用幽默來包裝人生的課題,因為他知道讓孩子吃青菜的方式,就是將孩子不愛吃的青菜放在他最愛的義大利麵醬汁中。

面對生活中許多的教養瑣事和壓力,家長可以朗讀巴魯克的繪本作品,每天陪孩子幽默一笑。不說教就能讓孩子學到「帶著走的生活智慧」,是最上乘的親子教養方式,也能建立和諧親密的親子關係。

quan_qiu_hua_de_shi_dai_w300.jpg 鴨子外送有限公司
Truck Full of Ducks
作者:羅斯.巴魯克(Ross Burach)
譯者:李紫蓉
出版:青林出版
定價:32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羅斯.巴魯克(Ross Burach)
美國麻薩諸塞大學美術系畢業,現在和太太一起住在紐約。曾為兒童動畫設計角色和背景,喜歡透過圖文創作出幽默的作品,出版繪本作品包括《好急好急的毛毛蟲》、《相信自己的小蝴蝶》等,搞笑又生動的內容獲得廣大讀者的喜愛。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2021-09-18 10:00
書.人生.陳宗暉》為了要讓紙魚游起來

那是隨時可以盛夏擴張或深夜降臨的時節,在鴿群尚未入侵的南陽台,交換這趟旅行的地圖與鑰匙,循線開啟文學院轉角的66號寄物櫃,發現艙內平躺一本《祕術一千種》。

在文學課與寫作課之間的每一部精裝書與經典選集之間,日日夜夜在對方的寄物櫃投放昨天的日記,交換日記與今天的紙條。寫信的朋友也是寄物櫃的朋友,負責保管內心劇場與每一本讀不完或捨不得讀完的書。不讀書的時候寫日記,日記裝訂成回憶。讀書是進入一種異常狀態,讀詩是進入另一種更異常的狀態。日常通常不讀詩,夏宇在《腹語術》說過,不讀詩的時候,讀《祕術一千種》。

使紙魚游水法:「雄狗膽、鯉魚膽各一枚,以其鮮汁和勻塗厚洋紙上。剪成魚形(如製成魚形尤佳),放置水盆內,須臾則游走與真魚無異矣。」

有時缺乏膽量、有時一身是膽的年少時代,讀書就像搭便車,沿途張望每一次借來的聲光與景色,續借再續借。搬進大學宿舍的第一天,還沒打招呼就先偷瞄書櫃,在姓名學號之外,那些書名可能是更準確的自我介紹。「新潮文庫」就是一種洋紙魚形,塗抹膽汁協助消化脂肪。讀書有時是燃脂增肌,有時是漂浮徜徉。

新潮文庫的隔壁,通常是洪範書店。「朋友在一起都做些什麼呢?難道整天談詩?」當《一首詩的完成》做為一種「文學概論」課本,書裡說:「少年時代很依靠這種怪異的交談,來支撐那無窮大的幻夢。」譬如,哪裡去找鯉魚膽?為了要讓紙魚游起來。

我們分別讀過哪幾本書才可以在這裡相遇交談?如果躲在圖書館過一夜,那一定不會是徹夜讀書,我們會亂談到天亮。白日讀書,夜間筆談。青春憂傷而不無聊。聊天一回三小時,質感殊異的三小時,花蓮台北,自強號也是三小時,那是常規的三小時,三小時可以讀完一本書。讀書就是來回搭火車,那時從來不覺得自己回不了家。那時背包裡一定有書。

為了考試,為了畢業,總會有一段時間必須把自己關在圖書館。白天進去,出來黑夜。在一個沒有黃昏的縱谷,這樣的閱讀工程是午後而作,日落不息。背著背包,走路去圖書館,聽著〈晚安曲〉散場,需要再走一段長路才能消化。

流汗總比流淚好,一邊散步一邊回想,穿越志學街,走到圖書館四公里外的火車小站,去看一看天橋,去跟停在車站外面淋雨的腳踏車說對不起,我來接你了。有點悲傷有點倔強的啃讀歲月,剩下我在這裡牽著腳踏車走路,背包裡一定有書。埋首讀書的時候,一個人也有會合的感覺。在路上翻讀《鯨與海豚圖鑑》,在房間對窗翻讀《雲圖鑑》,為了指認,為了遙遠的嚮往與相望。

現代散文選課堂的名家名篇逐一選讀,選來選去還有一本心中有名的曾麗華《流過的季節》沒有被跳過。這樣的書名,也是一種清澈湍急的青春回首深流,「只有流淚的時候,我才覺得全部的天真重新回來,並且怒詛著外面的雨水多得真蠢,然而比起黃濘的街道,雨水堪稱是潔白的。」

遠看以為傘內也在下雨,安靜而節制的雨,傘下的人思想清明微溫。我們不是在淋雨,我們就是雨。單身媽媽撐傘牽著兒子。

有些書讀起來會覺得自己是落單的小孩。「喂,我明明說過很多次,不要在賣場裡撐傘。」店員責備。「這個不是傘,是我的家。」八方遊蕩的小孩反駁。翻開書頁有時就像撐起一把傘,在自己的雨季週期裡,重讀松本大洋《Sunny》也是一種走路回家的方法。

草鞋一雙涉行千里法:「以鯨魚鰭,漬爛泥中,冬五十日,夏三十日,然後取出。用木槌打碎,使之柔軟若苧麻,製草鞋穿之,可步行千里不敝。但草鞋內須襯布片,否則恐足受傷作痛。」

學會開車以後還是習慣走路,開車去一個比較遠、離海比較近的地方走路。三個小時是一個單位。從此以後,我們都說,讀完這本書就是從台北到花蓮,讀這本書就是一種挑燈探路。紙魚成為鯨魚草鞋,涉行千里不敝,內裡有預先安襯的防撞布片。閱讀的危險與撞擊是必須的,我們都知道有一種傷害是具有療癒性的。那些未曾經歷過的他者的傷痛有一天也會滲透我們。有時我也會羞愧自己的傷感怎麼這麼人類中心主義。只有你會告訴我:地球只有一個,你也只有一個。

5月的第二個星期天,去了一間一推門就看見一疊《邱妙津日記》的書店,店主喜歡的書,就會私心多進幾本。架上有書,角落藏書。牆壁後方備有椅墊,隔牆有人,隔牆有書,地下室通往另一個寬廣縱深的書櫃。書店是分享,讀書是隱藏,「有些客人不希望讓別人知道自己正在讀什麼書。」可以坐進放心的角落試讀,把書頁讀成鯨鰭。

讀書是祕術。古今祕術的揭露,只是一次詩意的示範。看山川土地知晴雨法。黑夜中照路不用燈火法。知水善惡掘井法。各家方法有效無效,人生諸多苦難諸多建議諸多教訓,倖存者的通報可信可不信,一邊讀書一邊走路,修習與復健沒完沒了。

《一首詩的完成》給出一個提示:「詩不複製具象事件,詩要歸納紊亂的因素,加以排比分析,賦這不美的世界以某種解脫。」在不美的世界裡,為了出口而潛入一個水下洞窟系統而覺得美。一首詩的沒有完成也有完成感。二十歲那年有約沒約但是我們會在繞路的多年以後各自赴約。有一天我們會搬進一本書裡,共享一組ISBN門牌號碼,旅行之家,住在會經過海邊的火車裡,紙魚游水,當我們團聚的時候,我們就是祕術第一千零一種。


陳宗暉
東華大學中文系、中文所(現稱「華文文學系」)碩士班畢業。
花蓮「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志工,蘭嶼「說蘭嶼環境教育協會」成員。
首部散文集《我所去過最遠的地方》;獲2020年Openbook閱讀誌年度好書獎。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2021-09-16 12:00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