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隨身聽S4EP2》藝評家謝佩霓/策展如一場溫柔而堅定的革命
無論是不是貓奴,相信都會被謝佩霓《貓非貓》中的文字所吸引,如貓般輕盈地悠遊於不同藝術領域,穿梭於不同國度,無處不令人神往。謝佩霓的工作也悠遊於不同的角色,策展人/藝評家/文化局長等等,信手拈來的輕盈,往往是來自長年的閱讀,以及面對生命傷痛的凝鍊。自幼患有小臉症的她,如何將病痛化為對藝術的共感,發掘作品深沉卻獨特的風景,蓄積出文化工作的力量?閱讀藝術作品,如何重組轉化為一場場深度的展覽,或一篇篇細緻的文章?請別錯過,本期精彩節目。
▇特別來賓:謝佩霓
策展人/藝評人,曾於亞、歐、美、非各洲求學、執教、工作,跨領域專業資歷累積達卅年。 法國藝術與文學騎士、義大利共和國功勳騎士、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國家獎章得主。曾於美、法、德、澳等國擔任官方訪問學人。歷任台北市文化局局長、台北文化基金會執行長、高雄市立美術館館長、國際藝評人協會台灣分會理事長、世界設計之都總策劃、白晝之夜總策劃、台北國際書展主題國藝術總監、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台灣館策展人。
▇本集精彩內容:
- 非常感謝病痛,我因為常常需要面對我自己,消磨很多時間,不管是養病或等待的時間。當人在一片孤獨中,會開始盤點與組織,學著自己找樂子,或是找秩序。主持人提到我有各種「癮」和「控」,因為它到最後會是變成執著,也因為這種堅持,它才可能走一輩子,所以我感謝這些癮和控。對我來講沒有什麼是簡單的,沒有什麼是封閉的篇章。
- 開大刀時,其實我僅剩下好的眼睛這邊,還有比方說,沒有打點滴的那隻手,還剩下幾個指頭可以動。所以第一個,要清楚其實肉體或實體可以幫助的很有限,最厲害的還是超越身體的東西。
- 我可以任性地說:「我不要,好痛苦」,可是該來的還是會來,所以要習慣性地把自己交付給別人,如醫護人員。家庭教育也很重要,我的父母親說妳一定要懂得謝謝,所以即使我只剩下三根手指頭可以握筆,只能移動很小的區域,我也不斷畫很小的圖感謝他們,我相信馬偕醫院資深的醫師可能還有印象。
- 那窄窄的病床,視所能及竹圍的田野,有天空飛過的鳥,我也許只看到一隻鳥,可是我會想像牠怎麼飛。或者當我看到夕陽好漂亮,便開始想像有牛走過。那是我自己從學習的這個過程中,點點滴滴重組出來的。總而言之,很重要的是「反芻」,然後「重構」,讓別人在同樣基礎上也讀到自己要的訊息。
- (關於策展),我們幫大家重整出來一些替代性的角度,讓大家可以重新觀照到這些事物,我有時候會說這個叫「翻案」。我會捨不得別人被誤會,或是「好可惜喔,這麼豐富的東西,可是大家讀到的可能不到1%」等等。說翻案可能有點重,可是像從我曾祖父開始,到我父親,包括我跟過的很多很了不起的大人物,他們到最後都很清楚,革命不是翻桌式的,革命可以很溫柔,但要很堅定。翻案不是我跟你對衝,而是「我可不可能跟你分享」,循循善誘地完成。
- 921大地震時,台灣的人道救援很快就上軌道了。但是我非常感謝國際組織的朋友,提醒我們台灣中部的官員,若民生的處理已經到位了,也別忘了人內心受到的創傷,不管是喪失物質或親人,或是從來沒有經歷過如此大的劇痛。宗教團體出手,雖然能讓傷者有可以祈禱或悼念的空間,但藝術與文化也很重要,因為人幾乎有百分之百的時間,必須要面對自己,這時藝術和文化的力量就出來了,不是為了排遣,而是為了有所寄託。
寫《貓非貓》,如散策,陪大家散步,邊走邊談,把彼此了解的串在一起,很重要的是基於分享。再來,如果說是真的習慣性地組織事情,並轉化創作,就像蜘蛛結網,需要有依附的對象,把縱軸的絲先拋出去,才開始織成網。
過程中,因為會遇見風,遇見陽光閃爍,或散步時有落葉與小蟲,一如寫作時遇到需要增補的段落,或蔓生的支線,最終結成不可思議的網。
我們往往都必須要透過第三者的幫忙。譬如因為清晨的露水沾上去,才讓人看見原來有巨大的一片網,多麼迷人。那蜘蛛本身說不定已經過世了,或是在清晨的草皮上,突然發現不可思議的一片如煙如霧的風景,才明白原來有上千隻的蜘蛛,幫我們結了這些網。
- 散步的過程像貓,會穿梭、會停止,我們從來不曉得貓的眼睛看見什麼,也可能終是一廂情願。無論如何,做為展覽的策畫者,我頂多做到慢慢地引君入彀,善意的,不用按照我的動線,甚至並非希望讀者只能讀到我看見的。
無論是年輕人,或學者專家,都直接跟我講讀《貓非貓》最棒但也最累的,就是讀一讀便會忍不住開始google起來,或準備要做筆記,這讓我很開心。也許我們就是幫讀者做串連,若興趣便可以繼續,千萬不要按照次序,不然會卡住的。所以就拜託各位讀者,如果有興趣,請先挑喜歡的篇章讀,像貓一樣,跳著讀,一點問題都沒有。●
主持人(第1到4季):邱顯忠
政大新聞系、美國 Temple University 廣播電視電影研究所。經歷:曾任公共電視台節目部製作人暨編導。2003年以《台灣百年人物誌》獲金鐘獎,2007年《以藝術之名》入選「台新藝術獎──年度五大視覺藝術」。另曾製作《誰來晚餐》、《文學風景》、《公視藝文大道》等節目。
評論》為何女鬼尚未投胎?讀《如果電話亭》
▇謙虛是美德,過分謙虛是虛偽
《如果電話亭》獲得紅樓詩社第5屆「拾佰仟萬出版贊助計畫」,書中後記如此寫著:「今年妳二十四歲。在這之前,沒有人知道,妳已經懷才不遇很久了。」在講求「謙遜為美」的台灣社會,竟有人膽敢宣稱自己懷才不遇,而且還很久了,實在顯得有些倨傲。但是當我們翻開蔡欣純的這部小說,卻不得不同意,她的確已經準備(好)很久了。縱使她才出生於1996年,相當年輕。
閱讀這部作品,首先會訝異於作者小說技藝的純熟。在小說語言上,其文字操演的老練程度,全無新手之姿;雖偶有文青字眼,但總體來說並非追求華藻美文,更多是日常遭遇、生命景況的凝鍊直抒:
若說對於遣詞造句的精雕細琢是一種能力,那麼作者能夠進入書中人物(或,書中人物進入作者?)精準捕捉其吐露的語言、念想、囁嚅,應該也是另種強大技能吧。畢竟我們讀過不少教人感到尷尬的作品,裡頭的敘述或對話,彷彿人人都是哲學家皇帝。
而比起小說語言,《如果電話亭》更外顯的秀異在於形式結構。其以9種小叮噹——好啦,哆啦A夢——的道具作為篇名,構成9個短篇,內容未必是這些道具特殊功能的直接展現,但皆有巧妙聯繫或影射;再者,9個短篇有時是尋常的第三人稱全知視角、有時是較少見的第二人稱敘述,有時為日記體、有時揚言要寫封遺書,甚至還有BBS站內信。作者出入這諸多形式,皆能駕馭,猶如一回回登上不同的舞臺,而始終有著優秀演出。
或許會有這樣的疑問,究竟該將這9個篇章視為各自獨立的短篇,或者將之串連為一部長篇小說?我的認知比較傾向後者。若為獨立的短篇,有幾個篇章固然完滿自足、饒富意義,但部分篇章則顯得力有未逮;若將之視為長篇,無論由第幾項道具展開閱讀,都有種近似繪製日劇「人物關係圖」的趣味;而且隨著這幅關係圖不斷填補而鋪展開來,它同時也在不斷被覆寫、翻轉,讀者將會聽見不同角色講述著自己的故事,任真自得;但也能夠意識到,其背後尚有另外版本的聲音不停迴盪著……究竟何者為真,甚麼是假?又或者,那都只是當事人的自我詮釋而已。
▇你是要丟掉我了吧!
9個短篇中的人物,不斷講述故事,究竟他們說的是甚麼?陳柏言在本書推薦序〈涉險的女鬼〉中指出,《如果電話亭》雖然挪借了哆啦A夢的故事,卻完全是一部「後童年」、甚至「反童年」之作,所言甚是;而換個方式表述,雖然哆啦A夢從未放棄過野比大雄,但在這部後/反童年之書裡頭,則盡是「被丟掉」的故事。
無論是欣賞「極光」的小咪、穿布偶裝的阿明、上街蒐集故事的雅琪、胖女孩阿美、擁有漂亮指頭的勝雄,無一不是曾經被拋擲、被丟棄,而感到身心俱裂。所以他們警示著:「不要突然消失,那樣真的很傷人」、「你不要找了啦。你看看我啊」、「不要隨便期望自己不能得到的東西就可以了。」甚至還養成告別任何「被丟掉」可能的方法:
為了拒絕傷心,乾脆在事物最美好的時刻喊停,其姿態之決絕,令人咋舌。
但必須指出的是,或許正因為講述「被丟掉」的故事,書中人物的遭遇雖各有不同,但他們在聲腔上其實有些近似:大都桀驁不馴,對既有的規範不輕易買單、善於戳破成人世界的虛假偽善……等;他們通常也不很快樂,但仍假裝蠻不在乎。
如此聲腔出現於不同篇章,一方面當然有凸顯全書「世界觀」的效果,同時亦能製造不少如「幸福終歸只是幻象,不如去看極光」、「最怕的是平庸的你卻妄想躋身上流」等金句。但是當許多角色都猶如看透世情的智慧長者時,毋寧會導致一定程度的審美疲勞。
▇為何女鬼尚未投胎?
然而有趣的是,書中的各角色偏偏都並非對於一切了然於胸、看淡欲求的智慧長者,套用其中〈翻譯蒟蒻〉的比喻,他們更像是女鬼,既已身卒卻「不得不活著」,而在人世間彳亍飄盪。
不難發現,所謂「薛丁格的貓」(Schrödinger's cat)那種生死疊加的狀態,乃是這部小說的中心意象之一。它探問著「真實的我死掉之後,反而比較被愛」的課題,又或者主張「青春期之後,代替我們活著的,都不是我們自己了」,甚至可能是來自另一個平行宇宙的我。
既然如此,不免使人泛起(有些尖銳的)疑問:為何這些鬼魂仍要遊盪人間,他們留著戀著甚麼?
然後才會發覺,他們其實仍然害怕孤獨,還是「希望有人記得我,陪我走過百無聊賴的日子」。即使書中最謎樣又迷人的小咪,由自己艱難的身世會歸納出「我這輩子不可能愛人」、「不要隨便期望自己不能得到的東西就可以了」的結論。但在笑過哭過之後,仍願意遞出與命運和解、懷抱企盼的橄欖枝,「開始比較能鼓起勇氣,去思考未來的事」;又或者負氣離去,但其實「如果我能從他的言行中讀到一點愛,哪怕只有一點點愛,我就會回頭。」
既已死去,為何女鬼仍踽踽獨行於人世,尚未投胎?因為愛,因為還渴望著被愛?答案是否這麼簡單?我不確定,抑或還有更多的一些甚麼?這也許是《如果電話亭》留給讀者的大大提問,而每人的答案不盡相同。●
作者:蔡欣純
出版:雙囍出版
定價:38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蔡欣純
1996年生,霧峰人,鳳梨田大學法律系畢業,成功大學台文所學生。鄰家女鬼,信仰是粉紅色大象,灑糖或摩斯密碼,請往這裡走:angeltsai0317@gmail.com。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