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題》2024年法國文壇的關鍵字:阿爾及利亞

世局紛亂的2024年已來到尾聲,而此刻法國文壇的喜怒哀樂,都集中在一個關鍵字:阿爾及利亞。 一連串的事件接踵而來,有如在燦爛的煙花之後,地上冒出陣陣槍砲爆炸的火光,交織出的畫面裡,奪目的竟不知是榮耀還是禍難。那是因為文學撞擊了政治,僅有一桿禿筆的作家惹上手握軍警、傳媒及宗教暴力的威權專制,也因為個人的故事挑戰了官方一言堂的史觀與人生觀。此起彼落,引發無數的感嘆與思考。 這最先,是從卡梅.答悟得(Kamel Daoud)獲得法國文學的最高榮譽,2024年龔固爾獎(Prix Goncourt)開始。

➤2024年龔固爾獎得主:卡梅.答悟得

11月4日,龔固爾學院公布年度大獎得主。在評選過程中,10位院士有6票投給答悟得的《天女》(Houris,暫譯),讓他在第一輪就以絕對多數獲選為2024年龔固爾獎得主。現任龔固爾學院主席、作家菲立普.克婁代(Philippe Claudel)在記者會上說:「選擇《天女》,龔固爾學院榮耀的是一本交織著情理深遠的詩意與悲劇的書。這本小說讓阿爾及利亞黑暗時期的種種苦難,尤其是女性遭受的苦難發聲。我們因此看到,當文學能不受拘束地去檢視現實,經由其情感之濃密,將如何得以在民族歷史論述之外,勾畫出另一條記憶的道路。」[1]

龔固爾獎的獎金只有象徵性的一張10歐元支票,但獎項的影響力甚鉅,包括作品得獎的當年,僅在法國就可帶來平均40萬冊的銷售量,2019至23年間的得獎作品甚至高達近58萬冊[2],此外還有眾多外國版權合約。

然而,不像運動賽事可以精確測出快慢高低,以數字做為最後裁判,文學藝術的評比結果常常帶來見仁見智的分歧意見。每年龔固爾獎發布結果後,自然也會有許多不同意的看法,但長年以來,其重要性不容質疑。


卡梅.答悟得與其作《天女》(圖片來源:龔固爾獎官網

答悟得的《天女》獲獎,可稱得上是眾望所歸的結果。不僅因為2014年他以小說處女作《異鄉人:翻案調查》橫空出世震撼法國文壇,最後卻以一票之差與龔固爾獎失之交臂;更因為《天女》這部小說傑出精粹的書寫形式與情感內涵,以想像與共感構織的小說語言,讓文學成為被禁語者的聲帶。

《天女》的主人翁Aube是阿爾及利亞內戰(1992-2002)的倖存者。在一場屠村的殺戮中,近千人罹難,這個被割喉的5歲女童活了下來,卻從此在頸部留下一道看似詭異笑容的傷疤,也失去了說話的能力。如今,20年後,Aube意外懷孕卻不想生下孩子,因為她無法不自問:在這個女性從一出生就被剝奪未來,根本不想要她們的社會,墮胎會不會是她可以為孩子做的最好的事?

Aube想像肚裡懷的是女孩,取名Houri,天女。內戰十年的種種殘酷,是國家頒布法律禁止談論的。Aube只能對著肚裡的孩子述說自己的經歷,她身上的傷疤,就是這段歷史抹不去的痕跡。在開齋節假日,她決定回一趟老家,那個殺戮之地,走一趟不幸與悲傷的尋根之旅,找回自己的聲音。

➤虛構小說刺痛現實的敏感神經

雖然是虛構的小說,《天女》卻直接刺痛現實的敏感神經。

首先,主人翁Aube不僅因為聲帶被破壞而失語,她與其他受害者的自身故事、記憶,更在國家法律的禁止下,如同在亂葬岡被粗暴掩埋,被逼著集體遺忘。而創作這部小說的答悟得,在現實中單單是以那段歷史為故事背景,就要面對最高10年徒刑的威脅。

發生在1992至2002年間的阿爾及利亞內戰,武裝極端伊斯蘭主義者以炸彈襲擊城市,以殺戮鄉村平民製造恐懼,造成至少20萬人死亡。這段「黑暗十年」最後能恢復和平,是以釋放欠滿血債的兇手,不追究各方責任為代價。因為部分武裝極端伊斯蘭主義者,殺戮同是伊斯蘭教信徒的平民,使得追隨者日減。而從1962年阿爾及利亞獨立以來就一直一黨獨大的執政黨,既無能真正消滅因民怨而茁壯的極端伊斯蘭主義組織,更期望盡快停戰來鞏固政權,享受阿爾及利亞豐富油礦蘊藏的巨大利益,於是無視受害者的冤屈,彼此達成停戰協議。

一夕之間,極端伊斯蘭主義者可以從躲藏的巢穴光明正大回家,軍警在內戰期間凌虐囚徒或誤殺無辜之罪也不用追究。無數受害家屬必須忍受這些兇手若無其事地出現在他們身邊,不時發出不平之鳴。於是,在2005年,阿爾及利亞針對這「黑暗十年」通過《國家和解與和平法案》。其中第46條明文規定:「任何人以任何形式主張或書寫關於國家悲劇帶來的創傷,挑戰阿爾及利亞人民民主共和國之機構、危害國家、損及公職人員名譽或阿爾及利亞國際形象者,處以3年以上5年以下監禁及罰金。刑事處分由公共事務部起訴。再犯者可加倍刑罰。」


⟪天女⟫一書的扉頁,「國家和解與和平法案」第46條條文(吳坤墉提供)

小說裡Aube寧可墮胎也不想生下孩子,是對阿爾及利亞女性一直以來受到的壓迫最沉重的抗議。現實中,縱使1962年的獨立讓阿爾及利亞脫離法國殖民,女性地位卻從未真正獲得提升。1984年通過的《家庭法》,更是直接以違憲的法律將女性界定為次等的性別,明定女人的一生都需要有男人的監護,好比現代加強版的中國傳統「三從」。

尤有甚者,因為內戰結束後極端伊斯蘭主義組織化暗為明,從貧困救助、教育、輿論等各層面逐漸深入社會,政治影響力隨之壯大,這種對女性的歧視與壓迫亦日益嚴峻。《天女》書中有個重要場景是美容院,便是藉由這個女性的專屬園地裡諸多讓讀者捧腹的對話,巧妙的描繪今日阿爾及利亞女性面對的殘酷現實。

這部小說於2024年8月中由法國知名的伽里瑪(Gallimard)出版社出版,在9月法國傳統的「文學開學季」(la rentrée littéraire)大放異彩。所謂「文學開學季」,是指法國各出版社在8月夏季假期後推出年度重點文學作品的盛況,是法國出版產業最重要的時令。以今年來說,總計有459本小說在此期間出版。

文學開學季之前的夏季假期,是法國的獨特風景:多數法國人選擇這個氣候最宜人的時間休假,除了學校之外,政界、商界也像是放暑假,主要城市的居民擠到山上海邊,連首都巴黎也空空蕩蕩。這段期間媒體只出刊預先做好的假期版,出版與文學相關的記者與書評人,有充分的時間瀏覽閱讀各家即將推出的書籍,入得法眼的作品在收假後的9月開始介紹,帶來話題買氣。

而文學開學季之後,緊接著是諸多文學獎公布入圍的長名單、短名單、決選名單……這些書籍也成為全法近4000家書店的櫥窗選書。到了11月,陸續公布的大獎加持,讓受歡迎的作品成為年底耶誕等節日送禮最佳選擇。

➤從記者到小說家答悟得:透過虛構更能揭露現實


卡梅.答悟得(2015年)(圖片來源:Claude Truong-Ngoc / Wiki

透過「文學開學季」的諸多採訪,讀者瞭解到更多《天女》的寫作背景,其中答悟得的記者經歷尤其重要。1994年至2015年間,答悟得在阿爾及利亞法語報紙《瓦赫蘭日報》(Le Quotidien d'Oran)任職。先是擔任記者,後來成為專欄作家、總編輯。

初出茅廬的答悟得,面對的就是「黑暗十年」的血腥殘酷。那些年,他採訪了無數受害者與目擊者,親身走訪屠殺現場,包括小說中Aube的故鄉,發生千人屠村的Had Chekala。答悟得說,事發當日他在報社值班,接到電話通報立刻驅車前往。到了現場,一天的採訪下來,估計有千人遇害。回到報社發稿後,他返家補眠。隔天看到出刊,編輯將死亡數目改為「數十人遇害」。

因為,就算他報導裡描繪的殘酷現象,不及他所目擊的十分之一,但在沒有即時影像的時代,人們無法理解千人遇害是什麼景象。再加上,總編輯擔心如實報導散佈了恐懼,正讓武裝極端伊斯蘭主義者如願以償![3]

報導內戰帶給答悟得另一個深刻感觸,那就是縱然兵戎已止,男人解甲還鄉,戰爭對女人卻不會過去。尤其是對喪失丈夫兒子的女人,或是被強暴,被擄去當性奴,甚至因此懷孕生產的女人。她們餘生得要面對的悲傷、羞辱是不會消失的,而因為禁止談論,更加無法被理解。

對1970年出生的答悟得來說,阿爾及利亞政府一直不斷宣傳1962年建國前獨立戰爭的偉大與神聖,另一方面卻立法禁止談論不久前才發生的「黑暗十年」。前者是不斷製造崇拜死者的集體記憶來強化一黨專政的合法性,後者則是以集體遺忘來迴避一黨專政的失敗責任。

答悟得於France Inter電台提及戰爭對女性的傷害

答悟得甚至認為,近年阿爾及利亞急速高漲的仇恨法國情緒,是專制政黨刻意挑起,藉此強化對獨立戰爭之崇拜的手段。而最終目的還是,以獨立戰爭來掩蓋「黑暗十年」內戰。

但是,既然期望與讀者對話,答悟得為什麼不比照多數記者作家,以非虛構書寫出版一本報導文學?為什麼選擇創作一本小說呢?他的回答可以借用小說家駱以軍的散文集書名來歸納,就是為了「如何抵達人心,如何為愛畫刻度」。

尤其,當人們已經對於世上此起彼落的天災人禍報導覺得疲憊,或是像「上千人被屠殺」這種殘酷真相反倒令人匪夷所思時,文學、虛構的小說,也許是進入為自保而屏蔽的人心,將讀者的情感拉回到人性度向,從而去正視現實的最好方法。也正因為是小說,讀者的共感可以跨越現實中國族、地域、時間的限制,而對其他時空有相類處境的人抱以同情。

這是答悟得對文學創作的追求。2019年他來訪台灣,在與房慧真的對談中,兩位作家對這點多有闡釋。答悟得以虛構小說《異鄉人:翻案調查》反寫卡繆的虛構小說《異鄉人》,真正處理的,是殖民者與被殖民者間糾纏的歷史,進而批判將殖民歷史當政治提款機的阿爾及利亞政府。


延伸閱讀:現場》文學作為一種抵抗:房慧真與答悟得談《異鄉人:翻案調查》


《天女》一書的原文書名,Houris,更是虛構交錯現實的殘酷安排。主人翁Aube將肚裡胎兒取名Houri,意為「大眼白膚的美麗女孩」。但字尾加上s,成為複數的Houris,指的是極端伊斯蘭主義者被許諾在殉教後供其役使的「一群天堂美女」。

答悟得在採訪中指出,選擇此書名,是要大家想到極端伊斯蘭主義者為了虛無飄渺的天堂,將人間變成地獄也在所不惜。而嘗試以女性的角度書寫,不只因為他認為如此最能讓人理解戰爭的殘酷,更在於他認為對抗女性受到的壓迫應該是每一個人的事。

答悟得強調,他不是因為理論而成為女性主義者,而是在他追求自由的道路上發現,只要女性不受壓迫的地方,他必能感到自由。他在2018年底出版的散文集《吞吃女人的畫家》,內容就深入討論了阿拉伯世界、西方世界以及其他文明對於「慾望」、「身體」、「女性」因恐懼而產生的壓迫。

【信鴿講座】20191109 面對慾望、身體與女性:卡梅答悟得談《吞吃女人的畫家》

➤阿爾及利亞專制政府的反擊

《天女》是答悟得構思了20年的小說,2019年他訪台時,就聊到這部重量級著作已接近完成,預計在隔年出版。但為何遲至今(2024)年才出版?可以想像的原因之一,必定是安全問題。因為答悟得下筆的中肯與鋒利,早已成為保守政治勢力、極端伊斯蘭主義組織……的眼中釘。除了日常騷擾之外,2014年甚至有個極端伊斯蘭主義組織的宗教首領對他發出「制裁令」,威脅他的生命。

2019年在台灣時,答悟得跟筆者提到,這些情況越來越不可忍受,甚至他的妻女受到的威脅都越來越大,讓他在留下或是出走間,難以決定。


延伸閱讀:訪台幕後》卡梅.答悟得Kamel Daoud的燦爛笑容


從2020至2024年,答悟得有一段漫長的沉寂。事實上,他於2020年取得法國國籍,並終於在2023年與妻子女兒一起離開阿爾及利亞,舉家搬到巴黎。此後,他才能出版《天女》,準備好面對來自阿爾及利亞的攻擊。

書一出版,果然詆毀就陸續在社群媒體出現。理所當然,《天女》在阿爾及利亞成為禁書。而因為是禁書,這些來自阿國的網友也不好說自己已經讀過,卻很可笑地以「這本書我是沒看過啦,但是……」為發語詞,內容無非是污衊答悟得為討好法國人賣國求榮之類的。

第一個正式的報復,針對的是伽里瑪出版社。10月10日法國媒體報導,伽里瑪出版社突然接到阿爾及利亞官方通知,禁止他們參加11月初舉辦的阿爾及爾國際書展。沒有任何解釋,但顯然是因為他們出版了《天女》。

而當《天女》獲得2024年龔固爾獎,答悟得成為第一位獲得此項大獎的阿爾及利亞作家,在前述類似中國小粉紅的網路叫囂之外,又加上離奇的陰謀論:宣稱是法國的猶太勢力對龔固爾獎10位評審施壓,要求將獎項頒給答悟得,以酬謝他對阿爾及利亞跟伊斯蘭教的詆毀……

但這些都只是戰鼓,真正的攻擊不只針對答悟得,也同時指向他的精神科醫師妻子。一名在內戰被割喉而倖存的女子,到阿爾及利亞法院提告,控訴答悟得未經她同意將其人生故事寫成書,同時控告他的妻子違反醫病保密原則,將她在醫院的陳述提供給答悟得當寫作材料。

11月15日阿爾及利亞電視台播出這名女子的專訪,在理應沒人看過這本禁書的前提下,一連串阿爾及利亞媒體、網紅接手抨擊,同時以作家與醫師的職業倫理作為攻擊目標,進行一石二鳥的人格謀殺。

當這個消息登上法國媒體,伽里瑪出版社的負責人Antoine Gallimard隨即於18日發出新聞稿回應,指出「自從這部小說出版,答悟得就被某些與政權親近的媒體針對性地毀謗,其目的眾人皆知……如果說《天女》源自1990年代阿爾及利亞內戰留下的悲劇記憶,故事情節、書中人物、主人翁通通是完全的虛構。」[4]

12月3日,答悟得也在《Le Point》週刊的專欄中反駁指控:「這位不幸的年輕女性宣稱那是她的故事。縱使我同情她的悲劇遭遇,我的回答很清楚:這完全不是事實……除了傷疤,這位女性慘絕人寰的遭遇與Aube這個人物毫無相似之處。這個傷疤也不是她獨有。很不幸,其他倖存者也有這樣的傷疤。這樣的傷疤很明顯,數百人有這樣的傷疤。」

答悟得在《Le Point》週刊反駁指控

答悟得強調,他們夫妻相互尊重對方的工作,嚴守專業倫理。他也為妻子不平:「這個被操弄的提告者只有一個目的:殺死一個作家跟毀謗他的家人……《天女》是部虛構小說,不是傳記。講述的是人民的悲劇……《天女》沒有揭露任何醫療隱私,氣切管、傷痕刀疤不是醫療隱私,甚至這位女性的故事也不是祕密,她自己過往多次的現身說法就是明證。只要看過小說就會知道,除了都是一個國家的悲劇,兩者毫無關聯。」[5]

出版社與作者的嚴正聲明,甚至加上專家比對分析內容認為指控不能成立[6],到底能捍衛多少清白?對原本就無意看書卻勇於表達意見的人,最好也就是帶來「信者恆信」的分裂結果。而對於網紅生態圈裡的粉絲受眾,效果更是有限。無奈,這樣的例子在台灣文壇也不陌生:網紅操弄的惡意攻擊,手段卑劣,但是有效。

➤布瓦連.桑薩在阿爾及利亞機場被逮捕入獄

這波爭議還在燃燒時,另一個更嚴重的事件又炸了開來。

11月21日,法國媒體報導,另一位在法國擁有高知名度,比答悟得更為資深的阿爾及利亞作家布瓦連.桑薩(Boualem Sansal,《德國人的村莊》作者)於11月16日在阿爾及爾機場被捕,原因與下落都不明。

曾經獲得法蘭西文學院小說大獎(Grand prix du roman de l'Académie française)等諸多文學獎項的桑薩,現年80歲。由於長年批評阿爾及利亞政府,早成為其眼中釘。同樣因為近年阿爾及利亞的極端伊斯蘭主義橫行,人身安全更受威脅,桑薩才在今年選擇取得法國國籍。

經過媒體與外交管道的多方探詢,世人才得知桑薩搭乘從巴黎飛往阿爾及爾的班機,一下機就被逮捕。主要原因可能是在一篇採訪中,他對於西撒哈拉地區的看法,涉嫌觸犯阿國刑法中「危害國家安全,國土完整,政府機構之穩定與運作的恐怖攻擊或顛覆行為」之罪。最高可以處以極刑。


布瓦連.桑薩及其作《德國人的村莊》(左圖來源:ActuaLitté/wiki

同樣在11月21日,答悟得發表一封公開信[7],呼籲眾人一起救援桑薩。答悟得寫道:今日阿爾及利亞對自由的箝制,已經到了他與親友必須以WhatsApp視訊拍攝在紙上的書寫來筆談,以避免被監聽迫害的地步。而知道桑薩被捕,他心裡不由得埋怨好友為何那麼不小心,在這樣的情勢下還飛去阿爾及利亞。但這不是指責老哥哥的時候,重要的是桑薩要能夠立即重獲自由。

接下來幾天,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勒.克萊喬(J.M.G. Le Clezio)、安妮・艾諾(Annie Ernaux)、帕慕克(Ferit Orhan Pamuk)、渥雷.索因卡(Wole Soyinka)以及各國知名作家如魯西迪(Salman Rushdie)等紛紛加入聲援。而政界人物,包括法國總統馬克宏亦表示關切。

但許多分析指出[8]:答悟得與桑薩此番受到的迫害,導火線正是來自馬克宏7月關於西撒哈拉地區的主張。馬克宏認為摩洛哥的自治計畫才能政治解決衝突。此舉讓宣稱擁有該地方主權的阿爾及利亞極為憤慨,與法國的關係緊繃。在升級到難下台階的外交報復手段之前,對一直是眼中釘,在法國又特別知名的兩名作家施以重擊,可謂一舉數得。

12月16日於巴黎自由劇院(Le Théâtre Libre )舉行的一場近千名文化界、政界人士參與的大型聲援晚會中,桑薩的法國律師陳述,他的簽證被阿爾及利亞拒絕,至今無法去會見桑薩。而從其他管道得知,桑薩已經兩度從看守所被送醫,健康狀況堪憂。隔日法國內政部長接受採訪時表示,他主張應該對阿爾及利亞抱持強硬態度,並表示相信法國總統馬克宏正全力從各個管道營救,讓桑薩可以盡快自由回到法國。

➤專制政權為什麼如此憎恨文學而迫害作家?

作家受到迫害,文學被禁止,古往今來,屢見不鮮。這些事,不一定是在專制政權下發生,但在專制政權下卻一定會發生。答悟得感性地分析:[9]

書寫,是一種獨特、孤獨的行為,是個一步不讓的「我」的行為,在一個「只有大我」、以「人民是唯一的英雄」為口號的國家是不被容忍的。過往有些人以為「為了自由可以先犧牲言論自由」,但他們錯了,因為是言論自由保障了自由,是先決條件。這是何以專制政權絕不容許作家與文學去追求真正的言論自由,因為,僅僅是這個企圖,就足以讓專制政權寢食難安。

更何況,有時專制政權刻意選定迫害目標,只是為了對他國展現張牙舞爪的姿態。就如同答悟得與桑薩此番的遭遇!

僅以此文呼籲各界關注聲援台灣八旗文化總編輯富察。他在中國上海失蹤被無限期關押、不起訴、不審判,卻也不放人,不公布關押地點已經21個月了。


同為阿爾及利亞裔的兩名法籍作家答悟得(左)及布瓦連.桑薩(圖片來源:Le Figaro)​​​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 吳坤墉(無境文化「人文批判系列」總策劃)
2024-12-24 16:30
東亞書房》日星松下洸平首部散文集《定畫劑》記錄平凡卻無可取代的日常,及其他藝文短訊

【業界新聞】

■日本當紅男星松下洸平,本月中推出首部散文集《定畫劑》(角川出版),收錄他自2021到2024年在雜誌《達文西》連載的同名隨筆,以及2篇新文及後記。書名的定畫劑(Fixative)一詞,源自繪畫作品完成後,噴灑在畫作上防止色彩褪色剝落的保護液。松下以此概念為靈感,將日常景色與邂逅定著在書寫當中。

這本散文集記錄他繁忙的生活,包含角色與自身之間的差異、製作專輯和歌曲的感受、被大量未完之事圍困的心情、與家人親友相處的點滴,以及他與過去的對話及心情剖白。本作封面、內頁插畫及書本設計,皆由松下親自操刀。在封面中,松下描繪自己平凡日常的樣貌,他也在附言中提到,在準備出版的過程,無數次反覆閱讀每一篇文章,那些笑過、哭過、迷惘過的日子,雖不華麗,卻是無可取代的寶物。

■日本出版經銷龍頭「日本出版販賣株式會社」(日販),近期發布2023年11月至今的年度書籍暢銷榜。綜合排行前10名,分別為雨穴《詭屋2:十一張平面圖》(飛鳥新社)、鈴木典丈《大危機百科2》(小學館)、宮島未奈《奪取天下的少女》(新潮社)、鈴木典丈《大危機百科》(小學館)、雨穴《詭屋》(飛鳥新社)、雨穴《詭畫》(双葉社)、安達裕哉《頭腦好的人說話前思考的事》(DIAMOND)、《世界聖教VOL.4》(聖教新聞社)、柴田啟子《麵包小偷與麵包車》(角川出版),以及TEX加藤的《New TOEIC新制多益必考單詞1000》(朝日新聞出版)。

本年度攻佔總榜前列的雨穴、鈴木典丈及柴田啟子,亦名列去年綜合榜前10名,影響力仍持續發酵。而若單看小說類分項排行,雨穴及宮島未奈兩位作家,分別以3部及2部作品壟斷榜單前5。6-10名則為黑柳徹子《續.窗邊的小荳荳》(講談社)、東野圭吾《祈念之樹的女神》(實業之日本社)、背筋《關於近畿地區的某個場所》(角川出版)、冬野夜空《即使所有戀情都將結束》(Starts出版),以及凪良汐《編織星光》(講談社)。

【得獎消息】

■第28屆司馬遼太郎獎評選結果於本月2日出爐,麻田雅文以今年4月出版的《日蘇戰爭:日本帝國最終戰役》(中央公論新社),奪得本次大獎。麻田為史學研究員,自北海道大學修畢博士學分肄業,其後亦研究不輟,在大學任教的同時,持續推出近代東亞、日俄、日中關係相關著作。得獎作《日蘇戰爭》講述1945年8月到9月上旬,日本及蘇聯在滿洲、朝鮮半島、南樺太及千島列島展開的戰役。儘管延續時間不長,這場戰役卻涉及總計超過200萬兵力,且在日本宣告戰爭結束後,蘇聯軍仍持續進攻,其舉措深深影響戰後格局。

麻田以龐雜豐富的史料,詳細描繪自美國要求蘇聯參戰至二戰結束的征戰過程,既為蘇聯及東亞近代史提供全新視角,亦讓讀者透過歷史糾葛,重新認識現在的日本及俄羅斯,受日本多所大學教授推薦。除榮獲本屆司馬遼太郎獎外,本書亦是第10屆豬木正道獎得獎作品。

【作家動態】

■著有《真幌站前多田便利屋》、《溫泉鄉青春曲》的直木獎作家三浦紫苑,上個月底推出兼具幽默與深情的王道職場小說《指尖的魔法》(文藝春秋)。作品圍繞著美甲沙龍「月與星」展開,沙龍經營者月島美佐,深信美甲能為生活增添滋潤與希望。美甲店每天都迎來形形色色的客人,包含飽受嵌甲所苦,卻因對美甲抱有偏見而遲遲不敢踏進沙龍的居酒屋老闆、在育兒壓力中自顧不暇的媽媽、為維護偶像包袱而無法將美甲愛好公之於眾的國民級帥氣男演員等。

三浦透過踏實工作、為客人打造迷人指甲的美佐,以及熱情洋溢但經常醉酒忘事的新手美甲師大澤星繪,訴說沙龍「月與星」與客人擦出的神奇火花。

■《養老金沒了!》、《你的人生,我來整理》、《分開可以嗎?》作者垣谷美雨,上個月底推出全新小說《曼陀羅圖表》(中央公論新社)。60多歲的主婦雅美,聽聞知名棒球投手大谷翔平年輕時以「曼陀羅圖表」訂定縝密計畫,一步步達成目標,因而模仿大谷的曼陀羅圖表規劃生活。如果人生能重來,她希望能創造「女性能自信生活的世界」。就在寫下這句話的瞬間,雅美被曼陀羅圖表吞噬,穿越時光回到中學時期。

返老還童的雅美,與曾經的憧憬對象天瀨聯手,試圖改變昭和時代陳舊價值觀。然而,為此奮力拚搏的她們,卻發現事情沒有那麼簡單。擅於描寫高齡化社會與女性困境的垣谷,這次以重生的大膽設定,書寫女主角們在性別框架根深柢固、高學歷女性找工作困難重重的社會,重新審視人生意義的精彩歷程。

■以出道作《我想吃掉你的胰臟》一躍成為暢銷作家的住野夜,本月中推出充滿驚奇的娛樂小說《扭曲的愛》(新潮社)。某位底層YouTuber,突然在直播頻道預言「世界毀滅」,雖然預告內容真假難辨,但有人卻開始發現「只有自己能看見的神祕事物」。確信末日即將來臨的他們,紛紛展開最終行動。

一直當個「乖乖牌」的女高中生、自稱惡魔的老師、在青梅竹馬面前持續精神自虐的大學生、和職場前輩學做菜的公司職員、為愛妻奏樂的青年、如動物般純真的少女,形形色色的人們,再也無法在這瘋狂的世界保持正常。徹底失控的他們,一股腦朝著某個目標狂奔。雲霄飛車般的命運,將會為他們的日常生活,帶來什麼樣的震撼呢?


(圖片來源:X@suminoyoruyori

■著有《百鬼夜行》、《巷說百物語》等暢銷妖怪小說的京極夏彥,於上個月底發行《書樓弔堂》完結篇:《書樓弔堂:霜夜》(集英社)。《書樓弔堂》系列作講述發生在明治時期古書店「弔堂」中的命運邂逅,至今已有《破曉》、《炎晝》、《待宵》3部作品問世。在最終回《霜夜》中,京極將時間點推至明治40年。名叫甲野昇的男人,在故鄉失去立足之地後,逃亡般地來到東京。任職於印刷公司的他,不只見證閱讀人口增長、書籍商品化的歷程,亦成為活絡出版業的一股湧泉。

這個名不見經傳的男子,在神祕弔堂主人的牽線下,將與靜靜安睡的書籍,催化出什麼樣的化學反應呢?在這部作品中,夏目漱石、德富蘇峰、金田一京助、牧野富太郎等知名作家,以及過去系列的角色們,也將作為配角登場,為讀者帶來一齣消逝之人及消逝之物編織出的不朽故事。

■以《線,畫出的我》獲得梅菲斯特獎的小說家暨水墨畫家砥上裕將,在本月中發行新作《11毫米的雙星:視覺矯正師野宮恭一》(講談社),書寫寄宿在雙眼中的奇蹟。性格笨拙的青年野宮恭一,在視覺矯正師的職業道路上,兢兢業業努力精進。某天,野宮在一家咖啡館裡,遇見名叫燈的4歲女孩。

雙眼異於常人的她,無法以立體的方式觀看世界。野宮在為燈進行視覺矯正訓練的同時,也接觸到更多不同境遇的人,包含視力低落的小學生、罹患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漫畫家等。面臨這些視覺領域的不同挑戰,野宮將如何應對,又將透過他們,發現什麼樣的世界呢?擅以細膩畫面訴說故事的砥上,繼3年前出版的《7.5克的奇蹟》後,再次以「眼睛」為主軸,描繪角色們各自背負的人生困境,以及他們堅毅的生命。

■小栗旬主演的超人氣日劇《靈異界限BORDER》原著暢銷作家金城一紀,睽違13年後再推新作《好友,消失了》(角川出版)。名為南方的吊車尾高中生,受生物老師一句「想不想試著改變世界?」啟發,開始面對周遭不公,並與夥伴們相約努力考大學。他們因為「殺不死的毅力」,獲得「殭屍」這個綽號。然而高中畢業後,大家在人生道路上各奔東西。過著乏味大學生活的南方,某天卻接獲同學結城的求助,希望他幫忙尋找與家人一同失蹤的北澤。

這番請求激起南方深埋心中的本能,讓他重燃行動的意志。在搜索過程中,南方因而與校內最大社團領袖志田、對志田虎視眈眈的神祕女子,以及追蹤北澤的男人們,產生意料之外的交集。金城透過錯綜複雜的利益,以及意想不到的真相,訴說令人心潮洶湧、熱血沸騰的青春物語。

■現役醫師暨小說家南杏子,上個月底推出《生命的停車場》系列最終章,為感人的醫療故事劃下句點。這次的故事以護理師麻世為主角,到能登半島的醫院學習「臨終關懷」的麻世,實習期間接觸到各式各樣的病人與家屬,包含承受劇痛卻堅持不用嗎啡的老婦、因失智與癌症而命不久矣的父親,以及執意要替父親使用胃造廔手術的兒子。

抱持「想為即將走到生命盡頭的人們盡一份力」的熱血護理師麻世,在緩和療護科將領悟到什麼樣的道理?實習來到結尾時,她又是以什麼樣的心情送別恩師呢?南杏子以震災前美麗的能登半島為舞台,描寫一段段帶著感動與感謝的生命旅程。

《生命的停車場》電影預告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話題》圖書出版薪資調查:愛與現實的兩難,壓垮編輯的最後一根稻草是?

低薪苦勞,是出版業的普遍現象嗎?身處此夕陽產業,壓垮編輯和行銷們的最後一根稻草是什麼?

由「我在出版業上班」團隊企畫執行的「2024年圖書出版產業薪資調查」結果出爐,據回收的兩百多份問卷統計,填答者年齡近半數為26至35歲,平均月薪以36,000至40,000元(占27.6%)、31,000至35,000元(占21%)為最多,僅有4.3%達60,000元以上。其中高達六成的人月薪40,000元以下,低於主計處統計今年1至10月的經常性薪資平均數46,455元。


出版業月薪分布及年齡與月薪分布圖

除了數據呈現,開放式填答的「想繼續/離開出版業的原因」,則涵蓋老闆壓榨、組織管理不善,造成一人多工,甚至職場霸凌等因素。可見除了產業前景茫茫,讓從業人員萌生退意的另一主因,是「人」。

➤填答者樣貌

「我在出版業上班」是由4位曾任出版社行銷的成員成立的FB粉絲專頁,至今有1.5萬粉絲,常發起出版相關議題討論、舉辦座談,去年並規畫執行「圖書定價制(新書售價規範)意見調查」、「圖書出版產業薪資調查」。

為了追蹤薪資變化,今年「我在出版業上班」第二度發起薪資調查,主要透過FB(Meta)、Threads等社群平台發放問卷,自10月底起約5周時間內,共回收257份有效樣本。

其中,就職單位以出版社占8成3最多,其次為書店,所在單位以規模5至30人者占42%最多。擔任編輯者約55%、其次為行銷企劃約16%,任管理職者約18%。年資則平均分布(共分未滿1年、1至2年、2至3年、3至5年、5年以上、7年以上、10年以上等)。整體調查結果,普遍與去年差異不大。


職位分布

不過,其中仍有6位填答者的薪資「脫穎而出」,含獎金後的年薪破百萬。其中4人為出版社編輯,年資皆10年以上,其中3人為管理職,所在單位的規模從30人以下到百人以上都有,共通的是公司會每年因績效考評而調薪。另2人則分為電子書平台PM(專案經理)與版權公司版權人員。

相較於去年,今年的問卷新增了幾個問題,包括年薪、調薪頻率、調薪時機,以及有無計畫在未來一年內離職、是否考慮跨領域發展。其中計畫離職者約占32%,考慮跨域發展則高達79.8%。

至於哪些福利措施能夠提升投入出版產業的動力,複選項目中的彈性工時、遠端工作、獎金制度皆占六成以上,可謂三大誘因。


出版業年薪分布

➤調查結果分析

「我在出版業上班」表示,主計處公布的各行業平均薪資,將圖書出版業歸在「出版影音及資通訊業」,因此數據總是偏高。如今年1~10月經常性薪資平均為67,407元,難以真實反應圖書出版從業人員薪資現況,該粉專因而發起這項調查。而在更早的2019年,FB粉專「瞎妹休日委員會」也曾進行過這項調查,根據418份有效回覆樣本結果顯示,出版業月薪中位數為3萬至3萬9000元。

不過,今年這份調查的填卷人數較去年的442份少了近半數。「我在出版業上班」成員E編表示,減少原因可能為去年剛做過同樣調查,以及問題增加,降低填答意願。結果則呈現年輕從業人員面臨低薪、多工、孤立無援的處境,更有不少人表示對管理方式不滿。

除了產業發展讓人看不到未來,許多人提到,公司內缺乏升遷管道,業主不擅管理,甚至「利用員工對出版的熱情,壓榨真正有做事的員工」,還有組織腐朽、老闆精神霸凌、不適任的主管獨攬大權等問題。


關於為什麼想留在/離開圖書出版業,問卷中呈現多樣原因

工作量大與職責分工不清,也是業內常態。編輯背負業績壓力、工作橫跨企畫與行銷,或行銷人員卻身兼行政、PM、公關等「一人多工」,令人身心俱疲。有編輯坦言:「書賣不好就擔心會被資遣、被塞書、被改變做書的時間」;也有行銷心酸表示,若選擇離開,並不是因熱情被消耗,「而是上層的態度朝令夕改,或要面對第一線客服,精神經常耗弱。」

低薪、超時工作、溝通成本高等,都是令人無奈厭倦的原因。因付出的時間心力與薪水無法平衡,讓人動念「不如歸去」。明明很好的書卻銷量很差,也讓編輯灰心「懷疑自己到底在做什麼?」,或即使做了百萬業績卻不曾被加薪,感到職涯發展受限。老闆想保有過去出版黃金年代的利潤,因此反過來苛扣員工的待遇,最令人心痛。

相對地,選擇留下來的理由,多出於對書本的愛,以及相信閱讀能改變社會、幫助弱勢的使命感。有人比喻,出版業是相對封閉的市場,「也是一個人的武林」。也有書店人員真心從工作獲得成就感,「喜歡把書擺得漂漂亮亮的、那種動腦的感覺,客人看了開心,我自己也開心。」

容轉型之必要與組織運作的困境

不過,出版業當然不能靠愛發電。展望出版未來,多數人都提到轉型勢在必行,不論是數位轉型或跨域、跨媒體合作,都必須思考如何從紙本出版,延伸拓展到「內容產業」。

但這樣的期望卻不敵現實,許多人提到身處的老牌出版社「缺乏嘗試的勇氣」、「轉型速度跟不上時代變化」。更普遍的是,從最基本的人事管理方式就沉痾重重,組織老化,數據、經驗分享不透明,且缺乏有系統的教育訓練以輔助人才升級,整個工作環境和架構都很不完善。

出版身為「文化事業」,卻不少人抱怨主管不尊重專業、員工被當「免洗筷」,過度剝削勞工,「真正的問題,是低薪下的工作強度讓人感到不值與挫敗。」這些真實血淚心聲,或可給出版界高層與老闆們省思參考。

一般認為出版產業因書市萎縮而走下坡,因此難以吸引人才,然而從這份調查的簡答內容卻可見,選擇出版界的人大多明白市場現況,但他們仍因為熱愛而投入。直到身處其中,受到最大的打擊卻是來自產業內部的經營問題——低薪、工時長之外,更有職場霸凌與情勒,加重情緒勞動負擔,這些其他業界有的暗黑面,出版業也未能倖免。

E編認為,其中或也凸顯了35歲以下的青壯世代,追求更高的工作自主性,以及對產業轉型前景的期待。因此,不論是工作與職權分配、調薪和獎金福利、轉型方針等,公司若未能對此建立透明完善的制度,將更難留住對出版有理想的人。

➤學者建議:增加調查樣本,擴大訪問階層

專研書業的台大社會系專案助理教授李令儀,肯定這份問卷設計明快,貼近從業人員的工作經驗,比官方調查更有彈性,讓填答者願意吐露心聲。

她對圖書產業的「低薪」表達憂心:「台灣的編輯和行銷人員等人才,是出版和圖書產業的重要資產。但長期以來,這個資產並未受到足夠重視。」因社會的少子化趨勢,出版產業又以低薪降低成本,很快就會面臨人才斷層;加上產業的數位轉型不足,未來整體產業的活力堪憂。

另一方面,綜觀這份調查數據,樣本數不足為一大限制。關注出版產業的台大經濟系教授馮勃翰指出,除了樣本小,另一限制則是取樣偏誤,亦即填答者多是有追蹤「我在出版業上班」人,其薪資數據是否會因此有高估或低估?由此較難評估這份數據的代表性。此外,若能找到對標的數字,例如其他國家的出版業薪資分布,會讓這份調查更具參考性。

中華經濟研究院高級分析師鄭睿合則從問卷設計的角度提出建議,包括問卷題目可增加受訪者希望調升的薪資幅度、調薪頻率。針對福利措施,也可進一步提問,如:彈性工作的內容有什麼?希望每週有幾天能遠距工作?工作環境的改善項目有哪些?或者針對育兒環境的設立托育室、規畫餐廚空間等。最後,也可再針對調查出的數據做交叉分析,例如不同年齡、職位與月薪的交叉分析等。

由於這份調查呈現了對管理高層的不滿,因此鄭睿合提到,問卷主要以社群傳播,較難觸及年紀較長、不嫻熟數位操作的出版社負責人。希望能有不同的調查管道,讓更多出版界老闆可以參與填答,以了解經營者的心聲。

書業觀察人士羅玫玲審視問卷題目,提到其中填答的公司規模「5到30人」歸為一類,跨度太大。以台灣的情況來說,20人以上算中偏大,經營模式與20人以下不同。此外,書店和經銷公司的職稱分類較模糊,填答的人也少,若未來調查能涵蓋到出版社以外的產業上、中、下游,更為理想。


(圖片來源:pixabay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2024-12-23 09:00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