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通信 Vol.113》OTT武林大會已經開打,各國頂尖高手紛紛匯聚於串流平台
通通編自從加入Netflix會員,下班就是瘋狂追劇,週末在沙發上化成一顆馬鈴薯,舉辦影集馬拉松啊!
西班牙劇《紙房子》、德劇《闇》、美劇《后翼棄兵》、韓劇《秘密森林》、日劇《深夜食堂》……從「本日排行榜第一名」起跑,在串流平台「96%適合您、94%適合您」一齣接著一齣的推薦下,通通編的片單就像奧運聖火,穿越了五大洲,繞著地球轉一圈後,一路追回台劇《俗女養成記》。
究竟是產製面改變在先,導致追劇習慣改變,抑或是數位網路崛起連帶的影響?現在不是爭執先有雞還是先有蛋,而是茶葉蛋與歐姆蛋哪個比較好吃啊(º﹃º)
當觀影突破時間限制,觀眾可以透過網路在OTT串流平台接觸到全世界最強的內容,在這場搏眼球的競爭中,台灣要如何取得戰略位置的優勢,搶占先機甚至攻下一城?取勝的關鍵又在哪裡呢?
大編們四處走訪,翻山越嶺向影視與出版兩座山頭的大王們請益,甚至飄洋過海向韓國歐巴、歐膩取經,製作了重磅專題,請看:
- 出版轉影視.韓國篇
1.現況》IP煉金廠:網路漫畫與小說平台及電影節E-IP Market
2. 出版》歐美日本環伺下突圍,專訪高芝娜出版社社長裵善娥,談韓國類型小說之路
3. 劇作》高競爭下的內容改編:以《非常校護檔案》為師
OTT武林大會已經開打,各國頂尖高手紛紛匯聚於串流平台。排行榜每日更新,戰況激烈,快來閱讀這份專題攻略,了解武林最新動態!
本周其他精彩好文,請看以下嚴選文章:
- 【現場】竟然是水逆造就了梵谷?創作、AI、5G普及與閱讀的未來:胡晴舫X台灣AI Labs創辦人杜奕瑾對談
- 【對談】時間一定可以重來,是寫作讓時間重來:黃暐婷《少年與時間的洞穴》vs 陳宗暉《我所去過最遠的地方》
- 【書.人生.陳昱文】活了一百萬次的書
- 【書評】帶領懸疑奇幻巨篇故事升空翱翔的四具引擎──評薛西斯《K.I.N.G.:天災對策室》
- 【書評】 「先研究不傷身體」的台灣熱門音樂:威權時代、文藝青年,從而叛逆不太起來的《我們的搖滾樂》
- 【報導】我永遠是那個被善待的人:《大武山下》高雄場讀者與龍應台面對面
- 【每週好書.OB短評】#290 哀而不傷的極品好書懶人包
少年與時間的洞穴|山地話|疫病與社會的十個關鍵詞|著陸何處|牆國誌|SPQR|科學怪人|當政客都在說故事|房東阿嬤與我|身為在台灣的新二代,我很害怕
- 【每週好書.OB短評】#291 美好且有機的極品好書懶人包
以前巴冷刀.現在廢鐵爛|情批|變形記|反抗的共同體|流轉的亞洲細語|監控資本主義時代|藝術市場上的攝影|地圖會說謊|為什麼我們想要的比需要的多?|傘下存志
【11/20~11/29活動預告】
通通編每周都在埋頭整理閱讀活動,就是為了周五給大家一些出遊靈感,如果想要自己找藝文活動,請上:Openbook閱讀通
● 11/21(六)
14:00 - 16:00
▶台灣新文學:台灣詩人——美與殉美 講座
地點:脫下一層皮膚/白萩 臺北市中正區同安街107號【活動頁面➤】▶典藏x勇氣書店《王童七日談》七天七齣戲七個故事 再版分享會
地點:勇氣書店 嘉義市嘉義市中山路616號K棟2樓 嘉義文創園區內【活動頁面➤】▶家離水溝那麼近:濕答答的《山地話/珊蒂化》
地點:有河書店 臺北市北投區東華街二段380號1樓【活動頁面➤】▶女性主義政治美學──《硬美學》新書專題講座
地點:女書店 臺北市大安區新生南路三段56巷7號2樓【活動頁面➤】▶金車文學講堂:鄧九雲【紙上劇場—小說的跨界書寫】
地點:金車文藝中心南京館 臺北市中山區南京東路二段1號3樓【活動頁面➤】14:30 - 16:00
▶林老師說故事
地點:臺北市立圖書館大同分館 B1視聽室 臺北市大同區重慶北路3段318號 【活動頁面➤】19:00 - 21:00
▶平路╳周慕姿在人生岔路上做生命的功課:《間隙-寫給受折磨的你》新書對談
地點:何嘉仁民權店 臺北市民權東路二段107號8樓【活動頁面➤】19:30 - 21:00
▶典藏x台南政大書城《王童七日談》七天七齣戲七個故事 再版分享
地點:台南政大書城 臺南市臺南市西門路120號B1【活動頁面➤】
● 11/22(日)
15:00 - 16:30
▶這個世界很多樣,你要如何試著跟小朋友談天說性/性別?
地點:小小書房 新北市新北市文化路192巷4弄2-1號【活動頁面➤】
▶《小班做飯糰》新書講座
地點:綠書店 新北市永和區中正路151巷8弄18號1樓【活動頁面➤】
● 11/27(五)
● 11/28(六)
10:00 - 12:00
▶【講座】意象流動、象徵行動、詩學正義:楊牧詩歌中的美感意識
地點:蓮德品素天地B1 臺北市中正區寧波西街82號B1【活動頁面➤】14:00 - 15:30
▶2020台日唯美文學講堂_台日文學的耽美系譜─從佐藤春夫到西川滿
地點:紀州庵文學森林 臺北市中正區同安街107號【活動頁面➤】14:30 - 16:00
▶林老師說故事
地點:臺北市立圖書館大同分館 B1視聽室 臺北市大同區重慶北路3段318號【活動頁面➤】
● 11/29(日)
13:30 - 16:00
▶新課程!【夢的藝術工作坊】體驗課,第三梯次
地點:小小書房 新北市文化路192巷4弄2-1號【活動頁面➤】14:00 - 15:30
▶2020台日唯美文學講堂_如何測量一個西川滿等於多少臺灣價值
地點:紀州庵文學森林 臺北市中正區同安街107號【活動頁面➤】14:00 - 16:00
▶雕塑,動起來!動態雕塑藝術家Alexander Calder
地點:典藏咖啡長安館 臺北市長安東路一段8之1號4F【活動頁面➤】14:00 - 17:00
▶汪曉青《翻轉母職》新書分享會
地點:女書店 臺北市新生南路三段56巷7號2樓【活動頁面➤】
活動將由資深閱讀推廣人柯倩華主持,4組講師主講/對談,即日起正式售票,活動詳情與售票連結請見官網。
- 大風吹,吹什麼風?國際繪本的風向和台灣繪本的未來
講師:郝廣才(格林文化發行人)
時間:12/5(六)10:30-12:30
地點:高雄市立圖書館總館
- 創作之初,我為創作和出版許下的願望清單
講師:李瑾倫(台灣繪本作家)+廖瑞文(信誼出版總編輯)
時間:12/5(六)15:00-17:00
地點:高雄市立圖書館總館
- 從繪本看見『台灣與日本』
講師:林真美(兒童文學研究者及評論家)
時間:12/6(日)10:30-12:30
地點:高雄市立圖書館總館
- 分享夢想─好繪芽萌發台灣原創繪本
講師:施政廷、張秀毓、張筱琦、黃薏文(首屆好繪芽獎得主)
時間:12/6(日)15:00-17:00
地點:高雄市立圖書館總館
話題》以影像溫柔鬆動社會施加的性別枷鎖:導演鄧依涵談《玫瑰色的裙》
以《親愛的卵男日記》做為編劇出道作,現年30歲的新生代編導鄧依涵自洛杉磯學成歸國後,推出新作短片《玫瑰色的裙》,以2019年「板中男裙—裙聚效應」為圓心,開啟一場關於性別的故事。
2015年鄧依涵以劇本《我親愛的遺腹子》拿下文化部優良劇本優等獎後,迅速翻拍為電影《親愛的卵男日記》(以下簡稱《卵男》),並於洛杉磯同志影展(Outfest)首映。
台大心理系、心理研究所畢業後職涯急轉彎,鄧依涵隻身負笈洛杉磯專攻電影導演,電影短片《玫瑰色的裙》正是她交出的畢業作。她的藝術走向主要關注在性別議題,投身電影的年資雖短,前後加起來不過4、5年,但累積的作品質量卻讓人吃驚,入選諸多影展與金馬創投。
《卵男》討論同志生育的艱難處境;2019年獲得日本東京頂級獨立電影獎4項提名,並奪下最佳學生電影獎的劇情短片《艷草》,故事主軸圍繞在女同志情感間幽微的親密感,以及關係中無法融化的背叛傷痕;新作《玫瑰色的裙》則是向玫瑰少年葉永鋕致敬的短片,描寫一位迷戀裙裝的男孩,將重心進一步聚焦在社會施加的性別枷鎖。
▇做出擁有台灣文化,並能引起國際共鳴的電影
2000年,「玫瑰少年」葉永鋕因其陰柔的性別氣質長期受到同儕霸凌,最後在校園廁所裡被發現倒臥血泊中身亡,這場憾事引起社會關注,推動立法改革。
2019年5月台灣同志婚姻合法化,引起海內外矚目;於此同時,另一則新聞也廣受討論,「新北市板橋高中在校學生發起『板中男裙—裙聚效應』活動,鼓勵男學生自主選擇穿校裙上學,我在洛杉磯的同學都有看到這則新聞。」鄧依涵說。
板中的裙聚效應引發正反兩面討論,活動的初衷「不要再讓下一個葉永鋕的遺憾發生」,讓20年前的憾事及後續發展再度引起討論。
「國外的朋友很驚訝,一個人的離去,竟然能夠推動法律。」但鄧依涵深知這並不是「一個男孩在廁所裡死亡」那麼單純,背後還有葉媽媽經年累月的吶喊:「孩子們,你們手上的車票是到終點站的,絕對不要中途下車!」更有許多推動性別平權的個體、團體共同奮戰,才能積累出目前的成果。
「當初在選定主題的時候,我就希望做一個既有台灣文化,同時能引起國外觀眾共鳴的作品。」鄧依涵說。
受到板橋高中男裙事件的啟發,《玫瑰色的裙》描述高中男生小彥察覺自己對女性裝扮的嚮往,卻害怕洩露內心祕密,一股無以名之的罪惡感與羞愧,流漫成日常的一部分。
影片如同一面鏡子,描繪台灣社會中青少年幽微不明的性別自覺。這部成長電影短片期望鼓勵青春期階段的孩子:在這個相對開放卻仍存在不友善眼光的社會裡,他們不會因為提問而受到懲罰,也不需要急著確定答案。
▇無所不在的性別衝突
作品主題的選定,與鄧依涵的大學主修有關。她解釋,因為心理學的訓練,「我有更多機會從個體的差異來看待許多事,也認知到社會有多麼慣常以群體化去推類。」
她認為同志族群即是因為群體的歸類,而被模糊個體的差異。因此,正如她不希望《卵男》單純被當作「同志電影」,也不希望《玫瑰色的裙》被限縮在「性別問題」的窠臼裡。
《玫瑰色的裙》刻畫的是社會常見的衝突感。「『我是男生,我有一個伴侶,我有喜歡的東西』。這是一件簡單的陳述。」鄧依涵說:「但如果變成:『我是男生,我有女友,我喜歡裙子』,這樣就變成了一句衝突的句子?」
衝突的關鍵,竟只是因為性別之故,「我覺得這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鄧依涵說起這件事情的時候,理直氣壯,彷彿仍是活在那個青春、可以盡情衝撞的年紀,不甘向常俗示弱的學生時代。
《玫瑰色的裙》的劇本是根據真實的新聞資料而寫,資料的蒐集過程有別於前幾部作品。「《卵男》需要知道的多是醫學、法令知識,因為是在講同志生育的議題,所以資料都是很即時性的。」鄧依涵說:「但是,從葉永鋕到板中的運動,我們讀到的幾乎都是間接資料。特別是葉永鋕,我們會看到他家人、老師的訪問……但這些人講出來的話都經過了再詮釋,有各自的轉折與觀點,無法百分之百還反映當事者自身。」
面對龐大的間接資料,鄧依涵更確立一件事:「所以,我必須從這些說法中,提出我自己的觀點。」最後她在這部作品追問的是:「現代的社會還缺少什麼?」
她坦言,在短片中,這個問句並沒有找到答案。她認為,創作者該做的並非交付答案,「如果真的有標準答案的話,人生也不會這麼難了。」
▇在20分鐘的短片裡,寄予的深情祝福
大道多岐,而鄧依涵堅持製作的原因,是盼望著這個問題能被更多人看到。也許你看到的是有人與自己懷抱同樣的困惑,也許是發現有人提出與自己截然不同的想法,無論何者,鄧依涵期待提問本身也能像是一條繩索,拋給孤獨的人。「也許,」她深吸一口氣:「我們創造了對話的可能,就會離『答案』近一點了。」
《玫瑰色的裙》目的不在給予答案,導演甚至不讓劇中渴望穿女裝的男孩大方地套上裙子,而是成為「裙聚效應」裡的一員,以「支持者」的姿態,藏在群體裡,滿足心底對女裝的依戀。
這是鄧依涵身為創作者的溫柔——並不給出一條絕對光明的路,並不微言大義、給予指正,而是盡可能以陪伴,去支持、去理解。理解其「想穿女裝」的渴望,也理解其「不願公開承認」的壓抑。
這也是她在這部短片裡,潛藏最深的文學性。於20分鐘的放映裡,有限的時間內,獻予無限祝福。●
➤群眾募資頁面:點擊連結前往
➤臉書專頁:玫瑰色的裙 Rose Skirt - Film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