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題》以影像溫柔鬆動社會施加的性別枷鎖:導演鄧依涵談《玫瑰色的裙》

以《親愛的卵男日記》做為編劇出道作,現年30歲的新生代編導鄧依涵自洛杉磯學成歸國後,推出新作短片《玫瑰色的裙》,以2019年「板中男裙—裙聚效應」為圓心,開啟一場關於性別的故事。

2015年鄧依涵以劇本《我親愛的遺腹子》拿下文化部優良劇本優等獎後,迅速翻拍為電影《親愛的卵男日記》(以下簡稱《卵男》),並於洛杉磯同志影展(Outfest)首映。

台大心理系、心理研究所畢業後職涯急轉彎,鄧依涵隻身負笈洛杉磯專攻電影導演,電影短片《玫瑰色的裙》正是她交出的畢業作。她的藝術走向主要關注在性別議題,投身電影的年資雖短,前後加起來不過4、5年,但累積的作品質量卻讓人吃驚,入選諸多影展與金馬創投。

《卵男》討論同志生育的艱難處境;2019年獲得日本東京頂級獨立電影獎4項提名,並奪下最佳學生電影獎的劇情短片《艷草》,故事主軸圍繞在女同志情感間幽微的親密感,以及關係中無法融化的背叛傷痕;新作《玫瑰色的裙》則是向玫瑰少年葉永鋕致敬的短片,描寫一位迷戀裙裝的男孩,將重心進一步聚焦在社會施加的性別枷鎖。

▇做出擁有台灣文化,並能引起國際共鳴的電影

2000年,「玫瑰少年」葉永鋕因其陰柔的性別氣質長期受到同儕霸凌,最後在校園廁所裡被發現倒臥血泊中身亡,這場憾事引起社會關注,推動立法改革。

2019年5月台灣同志婚姻合法化,引起海內外矚目;於此同時,另一則新聞也廣受討論,「新北市板橋高中在校學生發起『板中男裙—裙聚效應』活動,鼓勵男學生自主選擇穿校裙上學,我在洛杉磯的同學都有看到這則新聞。」鄧依涵說。

板中的裙聚效應引發正反兩面討論,活動的初衷「不要再讓下一個葉永鋕的遺憾發生」,讓20年前的憾事及後續發展再度引起討論。

「國外的朋友很驚訝,一個人的離去,竟然能夠推動法律。」但鄧依涵深知這並不是「一個男孩在廁所裡死亡」那麼單純,背後還有葉媽媽經年累月的吶喊:「孩子們,你們手上的車票是到終點站的,絕對不要中途下車!」更有許多推動性別平權的個體、團體共同奮戰,才能積累出目前的成果。

「當初在選定主題的時候,我就希望做一個既有台灣文化,同時能引起國外觀眾共鳴的作品。」鄧依涵說。


《玫瑰色的裙》劇照

受到板橋高中男裙事件的啟發,《玫瑰色的裙》描述高中男生小彥察覺自己對女性裝扮的嚮往,卻害怕洩露內心祕密,一股無以名之的罪惡感與羞愧,流漫成日常的一部分。

影片如同一面鏡子,描繪台灣社會中青少年幽微不明的性別自覺。這部成長電影短片期望鼓勵青春期階段的孩子:在這個相對開放卻仍存在不友善眼光的社會裡,他們不會因為提問而受到懲罰,也不需要急著確定答案。

▇無所不在的性別衝突

作品主題的選定,與鄧依涵的大學主修有關。她解釋,因為心理學的訓練,「我有更多機會從個體的差異來看待許多事,也認知到社會有多麼慣常以群體化去推類。」

她認為同志族群即是因為群體的歸類,而被模糊個體的差異。因此,正如她不希望《卵男》單純被當作「同志電影」,也不希望《玫瑰色的裙》被限縮在「性別問題」的窠臼裡。

《玫瑰色的裙》刻畫的是社會常見的衝突感。「『我是男生,我有一個伴侶,我有喜歡的東西』。這是一件簡單的陳述。」鄧依涵說:「但如果變成:『我是男生,我有女友,我喜歡裙子』,這樣就變成了一句衝突的句子?」


《玫瑰色的裙》劇照

衝突的關鍵,竟只是因為性別之故,「我覺得這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鄧依涵說起這件事情的時候,理直氣壯,彷彿仍是活在那個青春、可以盡情衝撞的年紀,不甘向常俗示弱的學生時代。

《玫瑰色的裙》的劇本是根據真實的新聞資料而寫,資料的蒐集過程有別於前幾部作品。「《卵男》需要知道的多是醫學、法令知識,因為是在講同志生育的議題,所以資料都是很即時性的。」鄧依涵說:「但是,從葉永鋕到板中的運動,我們讀到的幾乎都是間接資料。特別是葉永鋕,我們會看到他家人、老師的訪問……但這些人講出來的話都經過了再詮釋,有各自的轉折與觀點,無法百分之百還反映當事者自身。」

面對龐大的間接資料,鄧依涵更確立一件事:「所以,我必須從這些說法中,提出我自己的觀點。」最後她在這部作品追問的是:「現代的社會還缺少什麼?」

她坦言,在短片中,這個問句並沒有找到答案。她認為,創作者該做的並非交付答案,「如果真的有標準答案的話,人生也不會這麼難了。」

▇在20分鐘的短片裡,寄予的深情祝福

大道多岐,而鄧依涵堅持製作的原因,是盼望著這個問題能被更多人看到。也許你看到的是有人與自己懷抱同樣的困惑,也許是發現有人提出與自己截然不同的想法,無論何者,鄧依涵期待提問本身也能像是一條繩索,拋給孤獨的人。「也許,」她深吸一口氣:「我們創造了對話的可能,就會離『答案』近一點了。」


《玫瑰色的裙》導演鄧依涵(左)與副導蔡雨婷(中)

《玫瑰色的裙》目的不在給予答案,導演甚至不讓劇中渴望穿女裝的男孩大方地套上裙子,而是成為「裙聚效應」裡的一員,以「支持者」的姿態,藏在群體裡,滿足心底對女裝的依戀。

這是鄧依涵身為創作者的溫柔——並不給出一條絕對光明的路,並不微言大義、給予指正,而是盡可能以陪伴,去支持、去理解。理解其「想穿女裝」的渴望,也理解其「不願公開承認」的壓抑。

這也是她在這部短片裡,潛藏最深的文學性。於20分鐘的放映裡,有限的時間內,獻予無限祝福。​

群眾募資頁面點擊連結前往
臉書專頁玫瑰色的裙 Rose Skirt - Film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2020-11-20 20:00
閱讀通信 Vol.113》OTT武林大會已經開打,各國頂尖高手紛紛匯聚於串流平台

通通編自從加入Netflix會員,下班就是瘋狂追劇,週末在沙發上化成一顆馬鈴薯,舉辦影集馬拉松啊!

西班牙劇《紙房子》、德劇《闇》、美劇《后翼棄兵》、韓劇《秘密森林》、日劇《深夜食堂》……從「本日排行榜第一名」起跑,在串流平台「96%適合您、94%適合您」一齣接著一齣的推薦下,通通編的片單就像奧運聖火,穿越了五大洲,繞著地球轉一圈後,一路追回台劇《俗女養成記》。

究竟是產製面改變在先,導致追劇習慣改變,抑或是數位網路崛起連帶的影響?現在不是爭執先有雞還是先有蛋,而是茶葉蛋與歐姆蛋哪個比較好吃啊(º﹃º)

當觀影突破時間限制,觀眾可以透過網路在OTT串流平台接觸到全世界最強的內容,在這場搏眼球的競爭中,台灣要如何取得戰略位置的優勢,搶占先機甚至攻下一城?取勝的關鍵又在哪裡呢?

大編們四處走訪,翻山越嶺向影視與出版兩座山頭的大王們請益,甚至飄洋過海向韓國歐巴、歐膩取經,製作了重磅專題,請看:

OTT武林大會已經開打,各國頂尖高手紛紛匯聚於串流平台。排行榜每日更新,戰況激烈,快來閱讀這份專題攻略,了解武林最新動態!

本周其他精彩好文,請看以下嚴選文章:


【11/20~11/29活動預告】

通通編每周都在埋頭整理閱讀活動,就是為了周五給大家一些出遊靈感,如果想要自己找藝文活動,請上:Openbook閱讀通

11/21(六

14:00 - 16:00
台灣新文學:台灣詩人——美與殉美 講座
地點:脫下一層皮膚/白萩   臺北市中正區同安街107號【活動頁面

典藏x勇氣書店《王童七日談》七天七齣戲七個故事 再版分享會
地點:勇氣書店   嘉義市嘉義市中山路616號K棟2樓 嘉義文創園區內【活動頁面

家離水溝那麼近:濕答答的《山地話/珊蒂化》
地點:有河書店   臺北市北投區東華街二段380號1樓【活動頁面

女性主義政治美學──《硬美學》新書專題講座
地點:女書店   臺北市大安區新生南路三段56巷7號2樓【活動頁面

金車文學講堂:鄧九雲【紙上劇場—小說的跨界書寫】
地點:金車文藝中心南京館   臺北市中山區南京東路二段1號3樓【活動頁面

14:30 - 16:00
林老師說故事
地點:臺北市立圖書館大同分館   B1視聽室   臺北市大同區重慶北路3段318號 【活動頁面

19:00 - 21:00
平路╳周慕姿在人生岔路上做生命的功課:《間隙-寫給受折磨的你》新書對談
地點:何嘉仁民權店   臺北市民權東路二段107號8樓【活動頁面

19:30 - 21:00
典藏x台南政大書城《王童七日談》七天七齣戲七個故事 再版分享
地點:台南政大書城   臺南市臺南市西門路120號B1【活動頁面

11/22(日

15:00 - 16:30
這個世界很多樣,你要如何試著跟小朋友談天說性/性別?
地點:小小書房   新北市新北市文化路192巷4弄2-1號【活動頁面
《小班做飯糰》新書講座
地點:綠書店   新北市永和區中正路151巷8弄18號1樓【活動頁面

11/27(五

20:00 - 21:30
《謊然大誤》|新書分享會
地點:信義誠品書店   台北市信義區松高路11號【活動頁面

11/28(六

10:00 - 12:00
【講座】意象流動、象徵行動、詩學正義:楊牧詩歌中的美感意識
地點:蓮德品素天地B1   臺北市中正區寧波西街82號B1【活動頁面

14:00 - 15:30
2020台日唯美文學講堂_台日文學的耽美系譜─從佐藤春夫到西川滿
地點:紀州庵文學森林   臺北市中正區同安街107號【活動頁面

14:30 - 16:00
林老師說故事
地點:臺北市立圖書館大同分館   B1視聽室   臺北市大同區重慶北路3段318號【活動頁面

11/29(日

13:30 - 16:00
新課程!【夢的藝術工作坊】體驗課,第三梯次
地點:小小書房   新北市文化路192巷4弄2-1號【活動頁面

14:00 - 15:30
2020台日唯美文學講堂_如何測量一個西川滿等於多少臺灣價值
地點:紀州庵文學森林   臺北市中正區同安街107號【活動頁面

14:00 - 16:00
雕塑,動起來!動態雕塑藝術家Alexander Calder
地點:典藏咖啡長安館   臺北市長安東路一段8之1號4F【活動頁面

14:00 - 17:00
汪曉青《翻轉母職》新書分享會
地點:女書店   臺北市新生南路三段56巷7號2樓【活動頁面

 

▇《開箱bar!》台灣繪本沙龍系列活動


活動將由資深閱讀推廣人柯倩華主持,4組講師主講/對談,即日起正式售票,活動詳情與售票連結請見官網。

  • 大風吹,吹什麼風?國際繪本的風向和台灣繪本的未來
    講師:郝廣才(格林文化發行人)
    時間:12/5(六)10:30-12:30
    地點:高雄市立圖書館總館
     
  • 創作之初,我為創作和出版許下的願望清單
    講師:李瑾倫(台灣繪本作家)+廖瑞文(信誼出版總編輯)
    時間:12/5(六)15:00-17:00
    地點:高雄市立圖書館總館
     
  • 從繪本看見『台灣與日本』
    講師:林真美(兒童文學研究者及評論家)
    時間:12/6(日)10:30-12:30
    地點:高雄市立圖書館總館
     
  • 分享夢想─好繪芽萌發台灣原創繪本
    講師:施政廷、張秀毓、張筱琦、黃薏文(首屆好繪芽獎得主)
    時間:12/6(日)15:00-17:00
    地點:高雄市立圖書館總館

▇第42次中小學生讀物選介,完整書單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2020-11-20 10:00
OB短評》#291 美好且有機的極品好書懶人包

以前巴冷刀.現在廢鐵爛

馬來班頓
策畫、翻譯、繪圖:馬尼尼為(maniniwei)、選詩、審訂:張錦忠,斑馬線文庫,350元
推薦原因: 知   設   文   樂   獨   益  
馬來傳統詩謠與版畫搭配,形成了這部樣式獨特的書。於生活環境誕生的詩歌,因應歌謠脈動而製作的版畫,相互映照,樸實且強勁地顯露出馬來人的生命力度。對馬來西亞傳統文化並不了解的大眾如你我,得以在來自馬來西亞的作者引路下,好好接觸「南方」的傳統文化。除了翻譯、配圖,關於本書構成的說明、「班頓」體的介紹,鋪陳出情境與文學史的脈絡,也讓這些詩歌有了舞臺,令閱讀得到可把握的經緯。【內容簡介

情批

阿尼默著,大塊文化,500元
推薦原因: 設   文   樂   獨   益  
非常獨特的台語詩圖像書,不僅透過視覺創造了樹木的各種姿態,一字一字以鉛字印刷構築詩文,也在台語詩中實驗音韻,是一本不只拿來「讀」,還需要「看」與「唸」的出版物。情批是寫給樹木與書的,但讀來也像是給讀者的情信,從生產的原料、創作的源頭、語言的初心、閱讀的鄭重,共享一趟美好而有機的循環。【內容簡介➤

變形記

一部醫學與人體變化的文化史
Shapeshifters: On Medicine & Human Change
蓋文.法蘭西斯(Gavin Francis)著,林金源譯,木馬文化,380元
推薦原因: 知   樂   益  
以人類身體的變形為題,本書以特別的選題、旁徵博引各種資料題材、敘事口吻引人入勝的方式,撰寫成一部超越醫學知識的史詩作品。從每個人都會經歷的出生、青春期、更年期等身體轉形,到狼人、接骨、變性、回春等非自然或超自然的變形迷思,作者為人類身體構築一部跨領域醫學文化史,又像是24篇各自獨立、趣味橫生的身體故事。【內容簡介

流轉的亞洲細語

當代日本列島作家如何書寫台灣、中國大陸
笹沼俊暁著,游擊文化,480元
推薦原因: 議  
台日、中日之間的交互視野差,在作者的細膩舉證下顯得立體多面,一掃老生常談的單一與扁平。作者介入性的個人體驗尤其敏銳,直球對決卻又不失風趣,揭開了一個文化交流的潛意識空間。這是一本難得的考現人類學文集,不必放下,卻可以繼續前進。【內容簡介

監控資本主義時代(上卷:基礎與演進;下卷:機器控制力量)

The Age of Surveillance Capitalism: The Fight for a Human Future at the New Frontier of Power
肖莎娜.祖博夫(Shoshana Zuboff)著,溫澤元、林怡婷、陳思穎譯,時報出版,1000元
推薦原因: 議   益  
本書是對數位資本主義的一次全面反省,鋪天蓋地的呈堂證供令人心驚,更讓人覺得束手無策。矛盾就在於我們樂於使用數據,卻又自願而不甘心地淪為數據,這樣的閱讀是21世紀人類必須經驗的天人交戰,直到破解自己的私心與分別心——這其實正是社會主義提出來的理想。【內容簡介

藝術市場上的攝影

交易到收藏的操作與演變
Photography and the Art Market
茱麗葉.海金(Juliet Hacking)著,黃亮融譯,典藏藝術出版,580元
推薦原因: 知  
一般攝影史著作多用心於攝影技術流變、大師經典之作,本書則將焦點置於相片的藝術藏品性質。先談攝影收藏在藝術市場中的原則性問題,再談相片做為藝術商品的發展歷程。如果對攝影收藏有興趣,本書是很好的知識性入門手冊。此外,無論是市場機制或藏品概念,作者論說時特別著重發生契機和歷史脈絡,讀來亦有其攝影文化史、攝影社會經濟史視角的意義。【內容簡介

地圖會說謊

AI世代一定要了解的地圖判讀與空間認知能力
若林芳樹著,陳嫺若譯,聯經出版,320元
推薦原因: 知   議   樂  
在資訊極易取得的時代下,許多舊有的技術不僅未消失、還進一步高度複雜化。當你以為「地圖」等於google map時,那可能需要來補一下地圖判讀與空間認知能力。從最簡單的直線錯認開始(不考慮地表高低起伏),本書涵蓋地圖相關的各種文化表現、科技發展、娛樂節目、歷史與性別迷思,中文書名乍看以為作者在批判地圖科學,實則是對地圖充滿愛與信任,全書讀來有趣且頗具說服力。【內容簡介

為什麼我們想要的比需要的多?

Possessed:Why We Want More Than We Need
布魯斯.胡德(Bruce Hood)著,麥慧芬譯,商周出版,420元
推薦原因: 議  
此書旨在討論「所有權心理」。原書名中的「want」一詞隱含了人的慾望。這些慾望在擁有某些東西、完成某些舉動後可能被油然而生的擁有感滿足。其間牽涉了對於人、事、物、地的物慾、占有慾、所有權,而所謂所有權,絕不是以法律規範就能說清楚的。
作者的考慮從擁有的本質、所有權的起源開始,延伸至由此發展而來的消費行為、戀物文化,乃至影響全球的資源爭奪。閱讀後所激起的漣漪,從與自我內心對話,蕩漾至地球公民的責任感。【內容簡介

反抗的共同體                             

二〇一九香港反送中運動
馬嶽(Ngok Ma)著,柳廣成繪,左岸文化,500元
推薦原因: 議   益  
政治學專業的出身,理性的筆觸,紮實的材料,身處暴風中心的作者為近年香港的風起雲湧譜出結構穩重,層次井然的敍事。擱置下學院中理論、量化等複雜的分析工具,為大眾、來者所寫的香港社會運動史,涉及了發展的導火線、轉捩點、次級運動,影響事態認識的觀看角度、媒體力量,以及隨著事件發展而愈顯重要的身分、權力拉扯、政治概念等問題。也許因為作者強調的是責任而非立場,熾熱的氣血並未一下子湧上喉頭,反而給了讀者冷靜地檢視、觀察、了解的珍貴機會。知識分子在世道中的責任豈不就在於此。【內容簡介

傘下存志

香港反送中社會運動文宣作品集
Umbrella Uprising: A Visual Documentation of the 2019 Hong Kong Protests
傘下存志(Umbrella Uprising)著,Jamie Pang譯,Bacdrop Studio出版
推薦原因: 議   獨   益  
眾志成城、眾籌成書。2019年的香港遭受了什麼樣的毀壞?人們在街頭上喊過什麼樣的訴求?我們或許已在社交媒體上看過幾百回post,但又被新的苦難送往歷史長流。這本書以清楚的時間和事件,透過強烈的運動視覺,協助我們活化記憶,讓讀者與同代人永誌不忘,歷史長流其實是以每一分一秒的驚濤駭浪構成的。書中收錄的每一幀海報、插圖都代表著事件當下的一次次情感與理智的衝擊波動,每一句標語也都是歷史證言。【內容簡介


識性.計感.判性.想性.題性.用性.學性. 閱讀趣.特性.公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