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第三階段已至:西山雅子談日本個人獨立出版現狀

去(2024)年歲末,獨立出版聯盟邀請日本資深編輯西山雅子前來分享日本個人獨立出版的現狀。活動在牯嶺街熱鬧展開,雖然天氣陰冷,外頭霧狀的細雨有些刺骨,但參與的人數卻仍踴躍。

西山雅子在出版社經歷12年的上班族生活後,離開公司成為自由編輯,至今剛好滿10年。剛離職時,為了重新找回自己的初心,她決定從採訪工作重新出發:「我在成為童書編輯之前,曾做過美術採訪編輯,對我來說,採訪並不是件難事。採訪就像是拿到一張通往新世界的門票,看見與平時不同的視野,認識不同的人。」

因為這樣,西山雅子完成了《一個人大丈夫:微型出版的工作之道》一書,並在2018年獲得Openbook年度好書獎。此書主要聚焦在做書的人,透過訪談的形式呈現各式各樣的一人出版社:這些人是如何跳脫體制、在過程中看見的各式風景、遇到哪些困難,以及一路走來的各種心境變化。

活動主持人李家騏是同為一人出版社的「柳橋出版」總編輯,台灣版《一個人大丈夫》即由柳橋出版。西山雅子笑說,與李家騏自2018年開始合作,中間有頻繁的書信往來,直到當天才首次見面,頗有見網友的感覺。


合作多年但直至講座當天才首次見面的柳橋出版總編輯李家騏(左)與日本資深編輯西山雅子(圖源:月とコンパス粉絲專頁

➤月亮與圓規

2018年,西山雅子成立一人出版社「月亮與圓規」(月とコンパス)。所出版的書籍,就是將她一路走來的三個關鍵字:藝術書、繪本、一人出版社,結合而成的具體化行動。

2023年11月,「月亮與圓規」出版了一本叫做《ここにいるよ》(暫譯:我在這裡唷)的繪本。這本書的作者シズカ在波隆那國際插畫展上,向多家出版社提案,最後由比利時的出版社先以法文出版。其後作者希望有機會以日文重新出版,在遲遲找不到適合的出版社時,遇見了西山雅子。西山看過法文版之後,認為如果委託一般出版社應該很難做得出來,於是決定由「月亮與圓規」來執行出版工作。

這本書的特殊之處在於,利用描圖紙半透明的特性,讓讀者在翻閱過程中,看見書中已經離世的貓咪與主人少年的樣貌重疊,就好像重逢了一般。

製作日文版本的時候,西山也做了一些編排上的調整。原本的法文版中,描圖頁上的貓咪在翻頁後呈現離少年遠去的感覺,日文版調整之後,變成更靠近少年,是跟少年重疊在一起的。翻頁之後,會露出一段文字:「我在這裡喔。」同時也透露出一種被光芒包覆的視覺效果。

這本繪本集結了設計師與印刷專家們的智慧於大成,得到第57屆日本裝幀設計競賽文部科學大臣獎,並將於2025年赴德國參與「世界最美的書」競賽,於法蘭克福書展上展出。西山語氣平靜地說道:「雖然這本書在出版業界備受好評,也得到了大獎,但是對一般讀者的影響力好像比較薄弱,所以我幾乎不期待庫存會減少。」

新書上市時,大約有800到1000本左右是預購的量。因為是新書,宣傳方面相對容易,不過若要再刷就會比較困難,必須達到3000本以上的印量,否則就不符成本。

西山進一步說明,在日本商業出版的狀況,成本需在定價的35%以下,批發價則是在40-50%之內,而給書店的盤價,一般大約會是定價的60%到70%左右。

以「月亮與圓規」這間公司來說,目前的出版數量較少,攤提在每一本書上的管銷費用也就相對提高,這是現在的瓶頸。以這本書為例,如果要回本,賣量大約需要2000本以上。以這本含稅將近日幣3000元的高價書籍來說,預估需在4年內賣完,是不小的壓力。

《我在這裡唷》剛得到設計大獎時,西山想打鐵趁熱,計劃趁勢推出三種顏色的封面版本。沒想到卻被印刷廠老闆罵了一頓:「妳這樣做對於得了裝訂大獎的這本書來說就是一種褻瀆!」


得到第57屆日本裝幀設計競賽文部科學大臣獎的《ここにいるよ》(暫譯:我在這裡唷)(圖源:月とコンパス)

西山表示,在日本出版業,同一本書更換封面、更換ISBN或調整訂價,都是行內的禁忌。話雖如此,隨著近年紙張成本上漲,其實漸漸有許多出版社將已出版的書本修改定價,向上調漲。

就在討論是否推出三種顏色書封版本時,《讀賣新聞》刊登了月亮與圓規以及這本書的相關報導。僅僅經過一個晚上,網站上的庫存就銷售一空了。


(圖源:月とコンパス)

西山感嘆:「雖然大家都說,現在看報紙的人越來越少了,但是透過這個事件讓我感覺到,日本的新聞媒體還是很有影響力。」她接著說,其實真正的重點在報導下方的另一篇新聞。

最近日本流行用現代年輕人的語言,將古典和歌拿來超譯。報導中同樣是一人經營、名為「萬葉社」的出版社,創辦人在疫情期間離開首都回到地方創業。由他個人創作並出版的《萬葉集現代語超譯系列》,初版時只印了500本,但截至目前為止,這個系列已經販售超過26萬本,創下了非常驚人的紀錄。像這樣由作者自己成立出版社的例子,在日本越來越多了。

➤日本獨立出版的三個階段

接下來,西山雅子與現場讀者分享日本獨立出版的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以傳統的學術書籍出版為主的小型出版社,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岩田出版社」。該公司一年能出版超過40本以上的書籍,年營業額超過1億日幣,是首個將「一人出版社」標示在封面的出版社。

1996年日本出版業達到巔峰後開始衰退,2010年左右出現眾多以一人為主的獨立出版社,進入日本獨立出版的第二階段。《一個人大丈夫》書中採訪的對象,可說便是這階段的前輩與先驅。也是在這個時候,「一人出版社」這個名詞開始流傳起來。

第三階段則是因為疫情的影響,加上經銷通路的門檻下降,出現許多以副業為前提經營的獨立出版社。這些人的本業各式各樣,有的是經營書店,有的則是作家。

過去聽到「出版社」三個字,大多數人會認為收入的主要來源應該是出版書籍,如果以其他業務來支撐,似乎就有點丟臉。但作為自由編輯者,西山並不這麼認為,她說:「編輯是我的主業,遇到優秀的企劃時,我會考慮如何以最佳的方式將書籍推向市場。重要的是,為了提高實現的可能性,擁有多樣的選擇,包括出版和流通方式。多虧了我在月亮與圓規的這些出版活動,讓我身為自由編輯的身分,得以在業界還有立足之地。」

➤副業/複業形式的出版社

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之後,開始流行島內移民。由於對核電的不信賴,促使日本人重新思考對城市一股腦的嚮往是為了什麼?許多人因此決定回到地方家鄉創業、生活。

2020年新冠疫情蔓延,新的遠端工作模式開始出現。不過獨立出版人並沒有因此受到太大影響,因為他們很早之前就一直以這樣的模式工作。而對那些想要在地方創業,或回到地方開始新生活的人們來說,獨立出版成了非常適合的事業,基本上只要有一台電腦,就可以做自己的出版社。

在這個變化激烈的時代,似乎不需要精通固定的技能才可以生存。出版業在這樣的風潮之下也受到影響,以此作為副業/複業也成為一種選擇。

雖然有很多獨立書店很早就開始自己兼作出版社,西山認為,既然書本的內容包羅萬象,如果把出版當作副業,應該也能和各個業種做結合才對。最近也開始出現出版業與異業結合的情況,例如:麵包店兼作出版、民宿兼作出版等。

➤日本獨立出版社的通路改革

西山雅子也分享了日本書市通路與獨立出版社的合作關係,其中一個關鍵名詞是:Transview。

Transview(トランスビュー)出版社創立於2001年,以出版人文書籍為主。社長工藤秀之為了解決大型經銷商無法改善的問題,2013年開始跟書店直接進行交易,透過名為Transview的系統來做經銷,被日本業界稱作Transview方式。Transview系統與全國各地書店連接,各家出版社的庫存管理、訂單出貨及請款也同時可以透過該系統來解決。

西山提到,2015年她採訪工藤社長時,當時與Transview簽約的出版社只有26間。疫情之後的2021年增加到130間,到了2024年已經增加到205間。在不到10年的時間內,簽約的出版社增加了8倍。這樣的經銷方式除了讓書店毛利提高、降低退貨率,從而減少物流費用的浪費,也讓出版社與書店雙方的經銷門檻降低,對日本的出版業有很大的貢獻。

每個月,各自經營著獨立出版的人們會在Transview舉辦包貨大會,將自家出版社的新書DM裝進信封,寄到各家書店做推銷。西山分享道:「結束以後大家會一起去『加班』,也就是聚餐的意思。對獨立出版來說,有這樣交流的機會很珍貴難得,我都會盡量參加,大家討論的內容都很實際、實用。」

工藤秀之先生開發了線上購書系統「BookCellar」,並與廣告公司「とうこう・あい」共同開發。自2020年開始營運,目前已有1300家出版社註冊,並與5000多家書店合作。據悉,該系統擁有日本最新的書店資訊與名冊。

透過這套系統,Transview和出版社能夠及時收到訂單,隨時調整進出貨。西山指出,這套系統對於一人出版社的經營者來說是很大的幫助,也因為有了這套系統幫忙,她才能夠順利進行自己的其他外編工作。

除了建立了Transview這套經銷系統之外,工藤秀之也致力改善書店業界的現況。

日本有許多知名的圖書市集,譬如神保町圖書節或TABF東京藝術書展等。但是這些活動大多是出版社出攤,對書店來說沒有收益上的幫助。近年Transview與書店合作,集合了與BookCellar合作的數間出版社,以類似店中店、市集的形式,在書店內舉辦。業績好的時候,3天大概可以賣掉400本書,大約60萬日幣左右的營收。對出版社來說,市集、店中店形式的優點在於,即使活動結束,銷售成績良好的書還是能繼續收到訂單。


Transview出版社與紀伊國屋書店合辦的圖書市集。(圖源:トランスビュー出版社粉絲專頁 )

這樣的活動除了可以增加收益,同時還能增加曝光與客源。以Transview為中心,獨立出版正在進行販售方式的改革,大型出版社也逐漸出現了改變的徵兆。

日販與紀伊國書屋及CCC企業合作(旗下擁有知名的蔦屋書店),共同推出了BOOKSELLERS&CO.(ブックセラーズ&カンパニー)經銷系統。另一方面,東販也推出了「HONYAL」,針對小規模、副業型書店不收取保證金,以鼓勵創業。顯然Transview的經銷系統,已經影響到日本主要的經銷方式。

➤隔閡消失:文學市集出現

名為「文学フリマ」的文學市集,每年會在日本各地輪流舉辦,一年共舉辦8次。許多業餘創作者、素人來此擺攤,販售自己的文學作品。

2024年,文学フリマ第一次在東京國際展示場(東京Big Sight)舉辦。參加人數從去年的1萬2000人增加到1萬5000人。出展店家有2263家,共計2578個攤位。


日本「文学フリマと」文學作品展示市集現場(圖源

過去這個場地曾經舉辦日本最大的商業出版展覽會:東京國際書展(但在2017年以後停辦),如今同樣的場地轉為業餘愛好者、素人的活動空間,讓這些人能夠販售、展示以及討論自己的作品。對於這樣的改變,西山表示:「這象徵大環境的改變,許多隔閡在漸漸消失。」

JF(獨立行政法人國際交流基金)與JBBY(日本國際兒童圖書評議會)在2024年春季的波隆那國際插畫展中,於宣傳手冊「What's New?」單元中介紹了「現在日本備受矚目的新書」的13部作品及其負責人,也於「A New Wave in Picture Books」介紹了12部獨立出版社的作品及其負責人。

雖然是介紹兒童刊物,但同時也體現了目前日本出版業界的多樣性。「無關出版社的大小,所有作品都以相同大小的照片公平地呈現,我對自己身為出版業的一員而感到欣慰。」西山雅子說道。


JF(獨立行政法人國際交流基金)與JBBY(日本國際兒童圖書評議會)2024年在波隆那插畫展上發送的傳單。(圖源:論壇影片截圖

講座最後西山提到:「副業、輕盈感」是當前日本獨立出版的關鍵字。人們對於製作書籍的隔閡與障礙正在漸漸消失,門檻降低,任何人都有機會投入出版業。雖然近年大家總是感嘆讀者人口不斷減少,但做書的人卻反而是增加的。

西山對這個產業的未來發展是樂觀的,也很開心自己身在這個業界。「雖然現在的出版看起來充滿各種困難,但以我個人的觀察來說,獨立出版有越來越多新人加入,只要有活水持續進來,就代表這個業界能夠繼續發展。所以我希望大家也能夠抱持著這個信念,一起加油。」

【短訪】

Q:在《一個人大丈夫》書中,我們發現獨立出版的經營者,工作與生活往往有獨特的連結或平衡。您的作品也展示了每位編輯面對自己生命歷程變化與職涯的抉擇,閱讀您的書,也像是在認識這些出版人。能否跟我們分享《一個人大丈夫》書中出版者的近況?比如是否有人已經轉行了?有沒有一些近況是能呼應今日的主題?

西山雅子:2021年本書的增訂版於日本出版時,邀請了各出版人撰寫相關近況。新冠疫情成為促使許多人重新思考工作方式的契機,但對於他們的生活並未發生太大變化。因為他們的出版活動,就是追求自己工作方式與豐富意義的結果。例如,遠程工作等「新型勞動方式」,早在之前便已成為日常。

唯一迎來重大轉折的是Saudade Books的淺野卓夫先生。他寄來的稿件標題是「再見,一人出版社」。當時,我感到非常震驚。Saudade Books在2016年出版的攝影集獲得了極大讚譽,然而其後便暫停了活動。兩年後,他從移居的小島回到東京附近的地方,距離他創辦出版社的海邊小鎮不遠處。

淺野先生的文章則寫到,隨著出版規模的擴大,他開始被追求廣大與多數」的趨勢所吞噬,並感受到以往珍視的小而美」逐漸消失的危機感。如今,Saudade Books回歸最初的起點,縮小了出版規模;淺野先生本人也將更多精力放在作家與自由編輯者的角色,而非經營者。

此外,土曜社的豐田剛先生則用「從企業到家業」來表達他對出版活動的理解。他不希望規模過大,而是希望能長期持續經營,這樣的想法與其他許多一人出版社的傾向相符。

一人出版社所出版的書籍具有強烈的自我探索性。「做什麼書」、「如何傳遞」的問題,等於是對「如何生活」的探問。我認為,無論是變化還是不變,兩者都有值得珍視的價值。

另外,與本次講座相關的話題之一是,2020年由三島社推出,連接書店與出版社之間的線上訂貨服務「一冊交易所」。目前已有131家出版社註冊,書店數量超過550家,並且正協助更多新的加入者。與BookCeller一樣,線上購書在日本逐漸增加,未來也值得期待。


日文版《一個人大丈夫》增訂版書封

Q:因為您深入和貼近人心的觀察,我們能發現許多出版人的內心光影,比如沒有人一起吃飯、孤獨工作等。當然,編輯是需要密切與許多人溝通的過程,不過,從獨立出版的角度來說,您是怎樣想像「孤獨」的意義呢?

西山雅子:每天一個人的午餐時間是孤獨的。然而,真正的孤獨或許是在被眾多同事或夥伴圍繞時,卻依然會想一個人去吃午餐……至少對我而言是如此。

在工作中,當需要一些客觀的意見時,身旁沒有同事可以詢問「你怎麼看?」當發生意料之外的問題,也沒有經驗豐富的上司可以請教,這的確是很不方便的吧。

然而,不論是獨立出版還是其他任何形式的書籍創作,孤獨總是不可避免的,甚至是必要的。因為如果一本書缺乏某人的強烈意志,它就不會有力量。因此,能夠全權決定一切並為之負責的自由,是無可替代的。這種自由使得書籍擁有獨特性,並且賦予工作帶來的滿足感。

此外,正是因為孤獨,才會孕育出豐富的人際關係。越是想一個人挑戰新的事物,就越需要他人的協助。保持與外界適當的距離,並在互相尊重的基礎上建立合作關係,能夠避免組織內常見的熟人化或不平等的權力關係。

例如,在講座中提到的「Transview」的聚會便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儘管規模不大,參與者都是平等的企業主。每個人自由地交流經驗與價值觀,度過積極且收穫豐碩的時間。

Q:詩人谷川俊太郎不久前辭世,台灣許多讀者也深深感到不捨。您的書中曾經專訪谷川先生,在創作或出版觀點上,您認為他留給讀者或從業人員哪些重要的示範呢?

西山雅子:在訪談時,谷川俊太郎先生站在原本讀者數量就不多的詩歌領域的立場,坦率地談論了創作與出版中的「理想」與「現實」。首先,他向立志於自主出版的人提出了建議:「作為副業開始會比較穩妥。」這句話顯示出谷川先生對不可避免的現實——讀者人數的減少——的冷靜洞察,同時也表達了他對新挑戰的鼓勵與支持。

另一方面,谷川先生本人的工作方式,與其說是「副業型」,不如說是「複業型」。他以詩人的敏銳感性,超越詩歌的框架,毫不吝惜地投入到多元領域,所產生的影響力是無法估量的。他不僅拓展了詩歌的讀者群,更擴大了詩歌的可能性。他的實踐體現了不受限於類別和領域,多方面發揮自身能力並產生相互作用與加乘效果的創作方式。

然而,即使是如此偉大的谷川先生,也坦言:「我是從『該怎麼糊口』開始的。」他強調在發揮自身特質的同時找到與現實平衡的重要性,並暗示正是在理想與現實的拉鋸中,才能孕育出真正突破性的創意。無論是「副業型」還是「複業型」,谷川先生的態度,都能為那些在理想與現實間徘徊的人,帶來積極的力量。

此外,谷川先生的一句話令人印象深刻:「路邊的雜草沒有任何意義,也不會想傳達什麼,但他光是在那裡就很,美了不是嗎?只要人有能力去看、去感受。」

即便是那些容易被忽視的事物,也有不可替代的存在價值,而它的真正價值,取決於接收者的感性。這句話表達了谷川先生對自身詩歌的理想,同時也是對於所有從事創作的人們的鼓勵,與嚴厲的提醒。

與谷川先生對談已經將近10年,但他的話語至今依然是那些立志於創作之人前行時的指引燈塔。

Q:對於讀過《一個人大丈夫》的台灣讀者,有沒有什麼話想分享?

西山雅子:感謝所有閱讀《一個人大丈夫》的讀者們。這次能夠與台灣的大家交流,對我來說是無比珍貴的寶物。一本書至今仍能帶來新的喜悅,讓我感到由衷的幸福。本書記錄了10位出版人充滿個性的奮鬥歷程,即使未寫進書中,每個人都在書寫屬於自己的故事。沒有困難的故事未免過於平淡,當身處艱難之時,如果能將其視為故事中的一個過渡點,或許眼前的景色會稍稍不同。本書希望能為那些即將邁出新步伐的人提供一些幫助,哪怕只是微薄的鼓勵,也足以令人欣慰。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2025台北國際書展》國際作家焦點:小說名家、圖像大師齊聚一堂

⋄.⋄日本作家⋄.⋄


吉本芭娜娜©Fumiya Sawa

⭓吉本芭娜娜

東京人,1987 年以小說《廚房》獲第六屆海燕新人獎,正式踏入文壇。1988年《月影》榮獲泉鏡花文學獎。1989年《廚房》、《泡沬/聖域》榮獲藝術選獎文部大臣新人獎;同年《鶇》榮獲山本周五郎獎。1995 年以《甘露》贏得紫式部文學獎;2000年以《不倫與南美》榮獲文化村杜馬哥文學獎。2022年以《手套與憐憫》榮獲谷崎潤一郎獎。作品獲海外30多國翻譯及出版。

  • 「有特殊意義的人們」——《吹上奇譚》訪台新書分享會
    時間:2/6(四)14:15-15:15/主題廣場


九段理江

⭓九段理江

日本當代備受矚目的小說家。於2021年憑藉小說《惡之音樂》榮獲第126屆《文學界》新人獎正式出道。2024年以《東京都同情塔》一舉摘下第170屆芥川賞。作品獨特的視角與對未來社會的深刻洞察,引發文壇關注。她將科技、語言與人性的思考融入小說之中,兼具批判性與深刻的社會意識,展現出新世紀日本文學的創新與可能性。

  • 是小說,也是未來之書:Chat GPT跟小說的聯手創作——《東京都同情塔》新書分享會
    時間:2/8(六)19:15-20:15/主題廣場

➤延伸閱讀書評》當語言和現實脫節:讀九段理江《東京都同情塔》


中島京子

⭓中島京子

1964年出生於東京。畢業於東京女子大學文理學部史學科。曾任職出版社,之後轉為自由撰稿人。 2003年以長篇小說處女作《FUTON》步入文壇,入選野間文藝新人賞。之後三部作品《伊藤之戀》、《小均的失蹤》、《冠.婚.葬.祭》連續三年入選吉川英治文學新人賞,獲得極高評價。2010年更以《東京小屋的回憶》獲得直木獎。2022年以《體貼的貓咪》獲得吉川英治文學獎、貧困報導文學特別獎、藝術選獎文部科學大臣獎。

  • 溫柔而堅定:從《體貼的貓咪》看移民的社會適應與認同
    時間:2/5(三)14:15-15:15/主題廣場

⭓伊勢英子


伊勢英子© Maki Ishii

1949年北海道出生,日本重要的繪本作家之一。曾深入研究宮澤賢治與梵谷的創作歷程,繪畫態度與作品深受影響。數十年來,總以一幕又一幕柔美沉靜的畫作,與一則又一則涵義深長的故事相互輔佐,創作出上百部生命與自然交相共鳴的動人繪本。迄今每年都會在日本各地展覽,藉由繪本與人展開對話,拓展出更多的生命連結。

  • 日本知名繪本作家伊勢英子第一本奇幻繪本《鋼琴》新書分享會
    時間:2/7(五)15:30-16:30/主題廣場
  • 伊勢英子《鋼琴》新書分享會(誠品松菸場)
    時間:2/8(六)15:00-16:00/誠品松菸

➤延伸閱讀:現場》繪本畫家的療癒處方:伊勢英子、狗狗,與原畫展

⭓原裕、原京子


原裕、原京子

原裕是日本知名的童書作家與插畫家,以幽默風趣的故事與充滿想像力的插畫引發讀者閱讀興趣。最著名的作品系列《怪傑佐羅力》,自1987年首度出版以來,成為日本兒童文學的經典代表,累計銷量超過3500萬冊,並於2022年獲得金氏世界紀錄「由同一作家執筆並繪製的單一童書系列最多集數作品」。同時也是臺灣童書借閱率10年榜首。

原京子與原裕為夫妻。主要作品有「小熊貝魯和小蟲達達」系列(小魯文化出版)、《耶誕老公公念一年級》、《遇到春天了喲!》(日本白楊社出版)等書。

  • 原裕x原京子 作者見面會
    時間:2/9(日)14:15-15:15/兒童沙龍

➤延伸閱讀人物》讓討厭看書的孩子享受閱讀樂趣:專訪《怪傑佐羅力》作者原裕

⋄.⋄歐美作家⋄.⋄


Magdaléna Platzová© Tomáš Cindr

⭓瑪格達連娜・普拉茨諾娃(Magdaléna Platzová)(捷克)

捷克作家、文學評論家暨翻譯。她曾在布拉格和美國求學。2009至2012年間曾旅居紐約,並於紐約大學主持法蘭茲.卡夫卡的研討會。迄今,已有八本備受好評的作品出版,其中以小說《亞倫的飛躍》(Aaron's Leap,2006)、《無政府主義者》(The Anarchist,2013)以及《卡夫卡之後的生活》(Life After Kafka,2022)最受矚目。後者更獲提名角逐著名的馬格尼西亞文學獎(Magnesia Litera),並已售出多國版權。

  • 邂逅捷克當代文學
    時間:2/7(五)11:45-12:45/國際沙龍
  • 與捷克作家瑪格達連娜.普拉茨諾娃(Magdaléna Platzová)面對面:探討男性世界中的女性聲量暨作品朗讀
    時間:2/7(五)14:15-15:15/國際沙龍


Marek Torčík© Jakub Pavlovský

⭓馬勒克.托奇克 (Marek Torčík)(捷克)

捷克詩人、散文作家暨文學評論家。目前居住於布拉格,並曾在查理大學就讀。他於2016年以詩集《根莖》(Rhizomy)首次亮相,並於2023年出版了他的首部小說《記憶燃燒》(Rozložíš paměť,英譯Memory Burn)。憑藉此作品,他榮獲捷克最具聲望的文學獎——馬格尼西亞文學獎(Magnesia Litera),以及2024年的吉里.奧騰獎(Jiří Orten Award),該獎項專為30歲以下作家設立。這本書不僅受到文學評論家和讀者的熱烈好評,各國譯本陸續授權中。

  • 與捷克作家馬勒克.托奇克(Marek Torčík)面對面:新書朗讀會
    時間:2/5(三)16:45-17:45/國際沙龍
  • 邂逅捷克當代文學
    時間:2/7(五)11:45-12:45/國際沙龍

⭓尤納許・茲博日爾(Jonáš Zbořil)(捷克)


Jonáš Zbořil© Marcela Zbořilová

記者、詩人及作家。擔任捷克新聞網站 Seznam Zprávy 的文化部門負責人,並主持節目,訪談捷克重量級藝文人士。他的詩集作品包括《波多利》(Podolí,2013)和《新荒野》(Nová divočina,2020)。2024年,他發表了首部散文處女作《弗洛拉》(Flora)。他的詩作已被翻譯成日文、克羅埃西亞文和波蘭文,而《新荒野》則由西班牙出版社 Sonámbulos 出版,由安立奎.古特雷斯.魯比歐(Enrique Gutiérrez Rubio)翻譯。

  • 與捷克作家馬勒克.托奇克(Marek Torčík)面對面:新書朗讀會
    時間:2/5(三)16:45-17:45/國際沙龍
  • 邂逅捷克當代文學
    時間:2/7(五)11:45-12:45/國際沙龍

⭓克里斯(Christopher Boyd)(法國)


Christopher Boyd

克里斯是一位法國漫畫家,目前居住在台灣與法國蒙彼利埃兩地。他畢業於布魯塞爾聖盧克藝術學院(École Saint-Luc),之後以雙撇子的肖像畫家身分開啟他的職業生涯,曾參與歐洲各地不同的藝術節。身為一位多重障礙患者,克里斯一直想創作一本關於此主題的漫畫,以幫助成人更為理解患有閱讀障礙或多重障礙孩童的日常經歷。他的漫畫《患有閱讀障礙的我》(Moi, dyslexique)在2023年由杜諾(Dunod)出版社發行,並在法國大獲成功。他對於教育與授業的關鍵課題充滿熱情,曾大量研究主動學習法並將之充分應用在其工作坊中。他是法國在台協會2025年福爾摩沙藝術駐村計畫獲選者,將在2025年4月至6月上旬進駐高雄駁二藝術特區。

  • 漫畫家克里斯(Christopher Boyd)在台灣一年的駐村生活
    時間:2/7(五)18:00-19:00/國際沙龍


Gosia Herba

⭓歌夏.海爾巴(Gosia Herba)(波蘭)

波蘭知名插畫家、平面設計師。她為報章雜誌畫漫畫,也與各大唱片公司、廣告公司合作,設計各式海報和專輯封面。近年來開始為圖像小說及童書繪製插畫,並以本書入選2020年的波隆那插畫展。已於台灣出版的作品包含《泡泡糖大街公寓》(上誼文化)、《你沒想過的仿生學:模仿動物的創意發明》(臺灣麥克)等書。

  • 創意工作坊—你沒想過的海底世界動物仿生學
    時間:2/7(五)13:00-14:00/兒童沙龍
  • 創意工作坊—一起來《泡泡糖大街公寓》打造趣味生活
    時間:2/8(六)11:45-12:45/兒童沙龍
  • 探索大自然的無限可能:林大利博士與歌夏.海爾巴對談
    時間:2/8(六)18:00-19:00/藍沙龍
  • 繪本創作者如何形塑個人風格?
    時間:2/9(日)11:45-12:45/國際沙龍


Mikołaj Pasiński

⭓米可拉.帕辛斯基(Mikołaj Pasiński)(波蘭)

作家、平面設計師、拼貼畫藝術家。喜歡排版與裝禎設計,同時也是波蘭popmusic.pl雜誌的聯合創辦人。迄今為止已和歌夏.海爾巴合作出版了4本書,已於台灣出版的作品包含《泡泡糖大街公寓》(上誼文化)。

  • 創意工作坊—一起來《泡泡糖大街公寓》打造趣味生活
    時間:2/8(六)11:45-12:45/兒童沙龍
  • 繪本創作者如何形塑個人風格?
    時間:2/9(日)11:45-12:45/國際沙龍


Marion Deuchars

⭓瑪莉安・杜莎(Marion Deuchars)(英國)

Marion Deuchars為國際知名插畫家暨平面設計師,以個人風格鮮明的手寫字和線條簡單、色彩明亮卻充滿現代感的插畫聞名。曾和英國皇家郵政合作,推出紀念皇家莎士比亞劇團(Royal Shakespeare Company)50周年紀念郵票;為英國企鵝出版社合作設計系列書封,作品常見於《衛報》、《紐約客》、《浮華世界》等,甚至跨足工業設計、網路視覺等多媒體領域。她原本做給兒子看的書《最好玩的美術畫畫課》風靡書市,不僅小孩喜歡,連大人都忍不住一起加入動筆開畫。

  • 創「藝」連線:英國插畫家Marion Deuchars創作交流分享座談
    時間:2/8(六)18:00-19:00/國際沙龍

⭓克拉斯・魏普朗克(Klaas Verplancke)(比利時)


Klaas Verplancke ©Steven Richardson

克拉斯・魏普朗克為比利時插畫家、童書作家和動畫導演,多次入選國際知名插畫獎項,曾在安特衛普藝術學院擔任講師,積極參與各種工作坊,2024年擔任波隆納插畫獎評審。他的作品充滿大人的童趣視角,以幽默詼諧的目光觀察事物,運用色塊、構圖比例等技法讓畫面充滿動態平衡。繪本作品《爸爸有一千隻手》刻畫父愛的展現,在全世界已有20種譯本;Magritte's Apple為接受美國現代美術館(MoMa)委託合作的作品,介紹超現實藝術家雷內.馬格利特(Rene Magritte),以各種致敬結合創意巧思,呈現藝術家的豐富面貌。

  • 玩轉大人的童趣視角:比利時插畫家克拉斯.魏普朗克座談分享會
    時間:2/7(五)16:45-17:45/國際沙龍

⭓默德.侯桀(Maud Roegiers)(比利時)

插畫家,來自比利時安登市(Andenne)。曾涉足特效造型和化妝等領域,近期專注於平面設計和插畫。她是三隻小雞的母親,擅長各種形式的兒童繪畫,畫過十幾冊兒童繪本。她也是家具品牌Elysta的共同創辦人和設計師。她使用水彩、鉛筆、拼貼、壓克力顏料或數位媒材進行創作。

在台灣出版的譯作包含《什麼是人生?》(希望學出版)、《孩子需要知道的這幾件事》、《我的悲傷小精靈》與《噓!這是祕密!》(皆由大穎文化出版)等書。


Maud Roegiers

  • 【親子工作坊】徜徉於比利時繪本的創意洋流中
    時間:2/4(二)15:30-16:30/國際沙龍
  • 什麼是人生?與孩子一同探索生命哲思
    時間:2/8(六)10:30-11:30/國際沙龍
  • 從插畫到哲學:默德.侯桀淺談創作過程
    時間:2/8(六)16:45-17:45/國際沙龍

⋄.⋄泰國作家⋄.⋄


Anek Nawikkamun

⭓阿涅克・納威卡蒙(Anek Nawikkamun)(泰國)

阿涅克.納威卡蒙先生是2020年泰國國家文學藝術家,著名的紀實作家、保育人士及「博物館之家」的創始人。自幼以來,他便熱衷於保存與收藏物品,秉持著「今天收藏,明天已成珍藏」的座右銘。他的作品包括講述泰國重要歷史故事的紀實書籍,如《暹羅第一》(First in Siam)和《宮殿、寺院、市場與商店》(Palace, Monastery, Market, and Shop)。此外,他還出版了探索泰國人神秘信仰的書籍,包括《瑪儂娜》(Mae Nak)以及《泰國鬼怪:泰國文化中的鬼魂與靈體》(Thai Ghosts: Ghosts & Spirits in Thai Culture)。

  • 聚焦泰國:透過鬼故事探索泰國文化與信仰
    時間:2/5(三)13:00-14:00/主題廣場


Chairat Pipitpattanaprap

⭓柴拉特・皮比帕塔納普拉普(Chairat Pipitpattanaprap) (泰國)

柴拉特先生以筆名「Prapt」聞名,是泰國最受歡迎的懸疑與偵探小說作家之一,並榮獲多項國內重要文學獎項。他的作品多次被改編為電視劇和影集,包括《摩訶羅陀骨》(Kahon Mahoratuk)、《日蝕》(The Eclipse)以及《暹羅墓地》(Susarn Sayam)。此外,他也是知名的耽美(Boys' Love)作家,其作品《泰迪熊的奇蹟》(The Miracle of Teddy Bear)亦被改編為影集。

  • 聚焦泰國:透過鬼故事探索泰國文化與信仰
    時間:2/5(三)13:00-14:00/主題廣場
  • 和Prapt一起探索泰國驚悚小說的世界
    時間:2/7(五)13:00-14:00/國際沙龍


Kamonwipa Panpongpaew

⭓卡蒙維帕・潘蓬帕歐(Kamonwipa Panpongpaew)(泰國)

卡蒙維帕女士是備受矚目的新銳耽美(BL)作家,以筆名 Lawliet30101979 為人熟知。她的知名作品《凌晨三點別來亂,是真的有鬼啦!》(Don't be a jerk at 3, ghost's damn real!)深受讀者喜愛,並已被改編成網路漫畫和動畫電影。

  • 聚焦泰國:透過鬼故事探索泰國文化與信仰
    時間:2/5(三)13:00-14:00/主題廣場
  • 當新世代創作者遇見泰國傳統鬼故事
    時間:2/6(四)15:30-16:30/國際沙龍

⋄.⋄香港作家⋄.⋄

⭓黃裕邦


黃裕邦(攝影:Kris Kang)

黃裕邦是香港詩人、譯者與視覺藝術家,著有英文詩集《Crevasse》與《Besiege Me》,分別於2016、2022年兩度入圍美國「Lambda Literary Awards」文學獎,其中《Crevasse》奪下男同志詩歌組首獎,成為首位獲得該殊榮的亞洲作家。2018年他再憑英文詩〈台北101〉贏得澳洲的 Peter Porter Poetry Prize詩歌獎,同年獲邀以臺北市駐市詩人身份參與台北詩歌節。首部詩集中譯本《天裂》也於同年出版,並入圍Openbook好書獎文學類決選名單。他也曾為曼徹斯特國際藝術節(Manchester International Festival)與紐約古根漢美術館的跨界藝術項目進行創作。2024秋天黃裕邦赴美參與「愛荷華國際寫作計畫」。

  • 身體和書頁互為表裡—《微賤》新書分享會
    時間:2/6(四)16:45-17:45/紅沙龍

➤延伸閱讀專題》在台北捕獲外星詩人──黃裕邦與陳昭淵


鄧小樺

⭓鄧小樺

詩人、作家、文化評論人。曾任電台文化節目主持。現於各大專院校及中學兼職任教。曾獲中文文學獎散文組冠軍、新詩組亞軍、大學文學獎新詩組冠軍。著有詩集《眾音的反面》、散文集《若無其事》、《恍惚書》、訪問集《問道於民》等書,亦編有文學選集數種。

  • 忘不了的電影,成為你自己——港台電影塑造的身分認同
    時間:2/7(五)15:30-16:30/黃沙龍
  • 日常的暴力/文學的溫柔(反之亦然)
    時間:2/8(六)13:00-14:00/國際沙龍

➤延伸閱讀人物》是時代把你實現了:訪《我香港,我街道》系列主編鄧小樺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英美書房》挖寶時間!戰地春夢等經典作品進入公共領域,及其他藝文短訊

【產業消息】

■又到了編輯的挖寶時間!每年1月1日是美國的「公共領域日」(Public Domain Day),1929年於美國出版的著作都在今天進入公共領域(),亦即作品不再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即日起任何人都可自由改編或出版這些作品。杜克大學的公共領域研究中心(The Center for the Study of the Public Domain at Duke Law School)發布清單,列出眾多經典之作。

  • 《自己的房間》(A Room of One's Own), 維吉尼亞.吳爾芙(Virginia Woolf, 1882-1941)著。
    一句「女性若是想要寫作,一定要有錢和自己的房間」成為燈塔,指引無數女性邁向創作之路。《自己的房間》是由吳爾芙的系列演講稿匯集而成,被視為20世紀最重要的女性主義文學、及女性主義文學批評的經典。
  • 《聲音與憤怒》(The Sound and the Fury),威廉.福克納(William Faulkner, 1897-1962)著。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福克納意識流文學代表作,與普魯斯特《追憶逝水年華》、喬伊斯《尤里西斯》並駕齊驅。
  • 《戰地春夢》(A Farewell to Arms),厄斯特・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 1899-1961)著。
    海明威的半自傳式小說,刻畫一段在一戰烽火中刻骨銘心的戀情,控訴戰爭的荒謬與殘酷。
  • 《金盃》(Cup of Gold),約翰.史坦貝克(John Steinbeck, 1902-1968)著。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史坦貝克的小說起點,自此10年後以《憤怒的葡萄》摘下普立茲獎。故事以17世紀為背景,描繪了傳奇海盜亨利・摩根(Henry Morgan)的冒險生涯,講述摩根從威爾士農村少年成長為臭名昭著的海盜,為尋求傳說中美貌絕倫的紅聖女(La Santa Roja),攻陷金盃之城。

■BookTok帶動東亞小說熱銷浪潮!2024年社群短影音的推書效益持續發威,助攻日韓小說在小說新銳榜(Fiction Heatseekers,)上名列前茅。

川口俊和憑藉《在咖啡冷掉之前》連續2年奪冠,該書自2019年在英國發行以來持續熱銷,至今已累積銷量超過81,000本。他的作品因其溫馨奇幻的風格受到讀者喜愛,並帶動了包含「貓」、「咖啡廳」、「書店」等類型元素的東亞文學風潮。同樣受歡迎的還有青山美智子的《失物請洽圖書室》和八木澤里志的《在森崎書店的日子》,分別賣出52,835本和50,171本。此外,韓國作家黃寶凜的《歡迎光臨休南洞書店》也以近37,000本的銷量進入榜單前20名。

■加州大火持續延燒,因大火、強風、停電之故,洛杉磯等地多家出版社與書店被迫休業甚或疏散。部分安全的書店設立互助站,向社區居民提供外界捐贈之食品、水和物資,例如Octavia’s Bookshelf,多數員工已經撤離的Diesel書店仍持續開張。儘管光顧的人不多,但有些失去家園的顧客來店購買食品、書籍和遊戲供孩子們使用,感激書店的營運。

書業慈善基金會(Book Industry Charitable Foundation,簡稱Binc)伸出援手,除了與當地書商保持密切和即時聯繫,更願意協助撤離者找到臨時住處,並在書商因火災或其他緊急情況導致收入減少50%以上時提供財務援助。此外,Binc還協助支付臨時租金、水電費和災害損失費用,並提供心理健康補貼。近年來,由於極端天氣事件日益頻繁,Binc在災難救援方面的需求顯著增加,例如2024年9月颶風海倫過後的援助工作。

【新書快報】

■美國國家圖書基金會「35歲以下最受期待的5位作家」王葦柯(Weike Wang)推出最新小說《Rental House》,以幽默的文筆剖析美國跨文化婚姻的種種難題。女主角Keru來自要求嚴苛、樣樣完美的華人移民家庭,男主角Nate的鄉下白人藍領家族,則對「外國人」抱持懷疑眼光。兩人都在原生家庭感到格格不入,卻在彼此身上找到歸屬感。他們策劃了兩趟旅行,帶雙方親戚度假。在海邊小屋和山中平房,會發生什麼爆笑的文化衝擊呢?本書去年底出版後廣獲書評讚譽,《洛杉磯時報》評述王葦柯擅長寫出令人捧腹大笑的妙語,觀察入微,能突破表象,深掘孤獨與絕望的主題。


王葦柯及其新作(右圖來源:王葦柯官網

■以《Fourth Wing》為首、全球暢銷超過300萬冊的奇幻浪漫系列「Empyrean」,系列第3部《Onyx Storm》於1月21日多語種同步上市。作者蕾貝卡・亞洛斯(Rebecca Yarros)結合生死攸關的龍騎士訓練、激情滋養的戀愛關係,加上詭譎的政治風雲,首部曲於2023年出版時立刻空降暢銷榜,並透過TikTok等社群媒體培養出忠實讀者。

為了迎接第3部上市,各地書店和圖書館舉辦午夜派對、早餐會、機智問答、扮裝競賽等新書發表活動,吸引書迷共襄盛舉。目前亞馬遜米高梅工作室已買下首部曲《Fourth Wing》和續集改編電視影集的改編權。去年10月,Netflix也宣布將改編亞洛斯以阿富汗戰爭為背景的浪漫小說《In the Likely Event》。

■短編小說集《You Are Not a Stranger Here》、長篇小說《Imagine Me Gone》均入圍普立茲獎的美國小說家亞當・惠思勒(Adam Haslett),日前出版第3本小說《Mothers and Sons》。故事講述紐約的庇護律師同志彼得,工作上被情緒勞動折磨,私生活中害怕承諾,每日麻木活著,與虔誠的教徒母親關係更是惡劣到已疏離多年。如今一名阿爾巴尼亞同志男孩向彼得求助,母子倆終於被迫面對彼此,以及多年前以暴力與心碎收尾的那一夜。

書評多讚揚惠思勒塑造出極具說服力、令讀者直入內心的角色。柯克斯星級書評讚道:「惠思勒對人們如何過度壓抑情感有著深刻且細膩的理解⋯⋯這個描寫家庭危機的故事,巧妙捕捉了潛藏內心深處的恐懼與遺憾。」


亞當・惠思勒(Adam Haslett)及其新作(左圖來源:惠思勒Facebook

【作家動態】


尼爾・蓋曼(圖片來源:wiki

■去年7月,媒體Tortoise Media播出一系列名為「主人」(Master)的Podcast調查節目,兩名女性在節目中指控英國奇幻作家尼爾・蓋曼(Neil Gaiman)性侵。節目播出後,有更多女性出面提出類似指控,但當時未見媒體大幅報導,以蓋曼的知名度、牽連人數和#MeToo的討論熱度而言,實屬罕見。

直至本月中《紐約雜誌》公開長篇調查報導〈尼爾・蓋曼遭控性虐背後的黑暗祕密〉(The Dark Secrets Behind the Neil Gaiman Abuse Accusations),終於有更多資料曝光。文中訪談8名指控該作家性侵、性虐、強迫的女性,包括讀者粉絲多人、蓋曼兒子的前保姆Scarlett Pavlovich、住屋幫手Caroline等,並輔以他們的往來通訊、日記、作家親友的證詞、報案的警方回應,發現8人受害的年紀均為20歲左右,且互動模式均是被步步引誘後遭強迫,多人被要求稱他「主人」,或簽下保密協定換取精神賠償金。

該文章終於引發較大的後續效應。蓋曼隨後在自己的網站上發文反駁所有性侵指控,稱從未進行未經雙方合意的性行為。曾出版北歐神話的Norton出版社對內發表聲明,表示不會繼續蓋曼的出版計畫。多名作家批判蓋曼的作為,和文學界的沉默。各書店作法則不一,大多仍在猶豫是否將其作品下架。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