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短評》#279 拓展邊界的極品好書懶人包

工作記事

陳昌遠著,逗點文創結社,380元
推薦原因: 文  
齒輪的吵雜與安靜,油墨的污膩與噴香,這本詩集識破了機器的弔詭,總能在鎖得緊緊的螺絲之間,發現一片靜謐巧然的苔園。這是蒸汽龐克才知道的魔法。【內容簡介

太陽與她的花

The Sun and Her Flowers
露琵.考爾(Rupi Kaur)著,張家綺譯,采實文化,350元
推薦原因: 設   文  
與前作《奶與蜜》一樣,印度裔加拿大詩人Rupi Kaur在第二本詩集(含散文詩和隨筆塗鴉),以優美、獨特的語言,創造了一部陰性書寫的典範性作品。詩作分為5個部分,涵蓋了分手的狀態、性暴力與憂鬱的連結、身分認同(特別是與母親的關係)、愛情與親密關係、女性認同等5個主題,每個主題同時又與花卉聯繫在一起。詩集聚焦的各主題有如兩面刃,一面切開最陳腐的社會問題,一面又讓一些詩作讀來帶著點陳腔濫調的不耐。【內容簡介

宛如蛇蠍

蛇蝎のごとく
向田邦子著,章蓓蕾譯,麥田出版,320元
推薦原因: 樂  
日常生活的對立面未必是綺麗或異想世界,而是只有那個特定歷史才賦予的美學態度。向田邦子給讀者的不只是某種窺見日本民族的慾望,更多是那個時代仍共感於20世紀東亞種種扭曲政治下的尊嚴。【內容簡介

穆斯林與猶太少女

柏林納粹時代的救援紀實
Der Muslim und die Jüdin: Die Geschichte einer Rettung in Berlin
羅南.史坦格(Ronen Steinke)著,闕旭玲譯,臺灣商務印書館,380元
推薦原因: 批   思   議   獨  
雖然本書設定的議題不能算是大開眼界,但總是令人對歷史不勝唏噓。身分與認同如何變成暴力的起點?生命實踐又怎麼嘗試彌補此暴力所造成的傷害?一面閱讀「救援」紀實,另一方面也「救援」我們對身分毫不懷疑的信念。【內容簡介

不尋常的邊界地圖集

全球有趣的邊界、領土和地理奇觀
The Atlas of Unusual Borders: Discover Intriguing Boundaries, Territories and Geographical Curiosities
佐蘭.尼科利奇(Zoran Nikolić)著,林資香譯,春山出版,620元
推薦原因: 知   樂  
對於生長在台灣的讀者來說,海就是一種邊界,比較難親身認識陸地與邊界的關係。許多旅行團在歐洲多國邊界導覽時,導遊會號召大家繞著邊界走一圈,形同去了3、4個國家。邊界本來就是人類畫定、想像、妥協與持續爭鬥的手段,本書滿足了挑戰國際邊界的知識與經驗。當你把自己的身體放到每張地圖集「不尋常」的邊界時,你能發覺什麼嗎?【內容簡介

二十種語言,另眼看世界

綜觀世界四分之三人口聽、讀、說、寫的語言,暢遊多采多姿的文化語言學世界、挖掘日常溝通背後的歷史趣知識
Babel: Around the World in 20 Languages
賈斯頓.多倫(Gaston Dorren)著,嚴麗娟譯,臉譜出版,450元
推薦原因: 知   樂  
談語言的書,太容易寫成只有懂得該語言的人才看得懂,本書倒是心胸開闊,一次蒐羅了20種地表語,樣本足,視角佳,帶出的文化觀察也澎湃有料,很適合給初來乍到的外星人當導覽,看看地球文明是怎麼回事。【內容簡介

新加坡的非典型崛起

從萊佛士爵士到李光耀,駕馭海洋的小城大國
Singapore: Unlikely Power
約翰.培瑞(John Curtis Perry)著,林添貴譯,八旗文化,520元
推薦原因: 知  
海洋史家看新加坡的崛起,特別抓得住「天將降大任於斯城也」的天命感,在作者的綿密剖析下,獅城更像是一個世局的浮標,在極權與繁榮、多元與穩定之間保持著絕佳的平衡。為了生存,投資和投機的分際也不再那麼重要了。【內容簡介

雞冠天下

一部自然史,雞如何壯闊世界,和人類共創文明
Why did the Chicken Cross the World? The Epic Saga of the Bird That Powers Civilization
安德魯.勞勒(Andrew Lawler)著,吳建龍譯,左岸文化,450元
推薦原因: 知   樂  
這本「雞世界」實在太稀有了,稀有到讓人心生埋怨,怎麼現在才出來!雖然還是人寫的,但總算是以雞為本,不再只是為了炸雞排、肯德基才去關心這種落難的鳥類。雞蛋生文明,雞眼看天下,下次吃雞時,請務必感恩雞菩薩的捨身餵人大無私。【內容簡介


識性.計感.判性.想性.題性.用性.學性. 閱讀趣.特性.公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書評》一場文化的乾坤大挪移:評莎拉.華特絲《指匠情挑》

英國作家莎拉.華特絲(Sarah Waters)是當今少數發掘女同志主題的文學作者。在「維多利亞三部曲」,包括《輕舔絲絨》(Tipping the Velvet)、《華麗的邪惡》(Affinity)及《指匠情挑》(Fingersmith)中,她以通俗小說的趣味,帶領讀者進入19世紀的英國各種光怪陸離的角落,呈現一分從歷史細節、記憶想像中建築出來的女同志形象,以及她們以溫柔陽剛兼容並蓄的「惡女力」,從困境突圍而出的過程。

此三部曲都曾改編成電視或電影,文字的力量與影像的體現各有其魅力。韓國導演朴贊郁曾經把其中的《指匠情挑》改編成電影《下女的誘惑》(2016),把華特絲的文字打造成一場東西歷史、性別文化的乾坤大挪移。


英國作家莎拉.華特絲(取自莎拉.華特絲官網

《指匠情挑》的維多利亞時代正值英國全盛時期,工業革命與現代化造成國家富裕,同時也造成勞工階級的貧窮。舊世代保守的性別觀念,並沒有隨著現代化的成長而與時並進。此時期也處於轉型至工業化的臨界點,一個新時代開始的前夕。這樣的社會狀況,充分表現在小說中「自治區」(Borough)的描述:各種底層生活的人,運用各種偷拐搶騙,奇形怪狀的方式來求生活,包括掌握故事關鍵的「嬰兒農場」(收養棄嬰來掙錢)。狄更斯作品中的童工描述,或許可以概括這個時期的視覺想像。

朴贊郁導演的《下女的誘惑》,則把時空移到了1930年代日治時期的朝鮮。被殖民者剝削的朝鮮人民,對應了《指匠情挑》中同樣被剝削的勞工階層。當時日本對朝鮮的「皇民政策」,造成了語言之間的階級以及國族認同問題;與此同時,日本也在朝鮮進行基礎建設,建立未來現代化的基礎,同樣也處於某個轉型前夕。

這部影片的空間甚至從朝鮮半島延伸到上海,即日治時期韓國臨時政府的所在地。《下女的誘惑》依循了華特絲原著中複雜又趣味的故事主線,但在敘述空間上,已經超出了原著中貧窮/富裕,男/女性別的階級衝突,而把當時韓國/朝鮮的國族、文字、語言、性別等各樣衝突,納入故事中女同志自我追尋的脫困歷程。


韓國導演朴贊郁將《指匠情挑》改編為電影《下女的誘惑》(取自Hancinema

***

《指匠情挑》的故事描寫一個到處招搖撞騙的底層混混,說服了貧窮出身的孤女,合謀設計一個富家小姐——讓貧女去當小姐的貼身女僕,獲得她的信任,讓小姐嫁給混混騙子,以謀奪她的萬貫財產。而小姐寄養的叔父,則從小訓練她語文,讓她在貴人面前朗誦淫穢的文字以取悅他們。

這樣的故事原型,放在維多利亞時期的英國或者日治時期的朝鮮,都在敘述當中呈現出類似的女性/階級壓抑。《指匠情挑》中的小姐,盛裝時必須穿著會讓人窒息的馬甲,女僕必須隨時準備嗅鹽免得小姐昏倒;而她對於「戴手套」有一分讓人不安的沈迷。在《下女的誘惑》中,小姐的上場穿著類似《指尖情挑》的英式裝扮,當她朗誦淫辭穢語時,則穿著全套風格化視覺的和式服裝。

穿衣服本來應該是一種藝術享受,然而在這個文本中,來自上流階層/日本的華服/和服,全然變成了女性壓迫。女性不僅無法從中享受穿著的愉悅,甚至在《下女的誘惑》中,穿著和服對日本貴族朗讀男性色情,完全就是痛不欲生,套在身上的精緻和服,就是一層桎梏。底層的人則急欲擺脫貧窮身分,《指匠情挑》中的女僕不喜歡代表僕人的棕色衣服(棕色適合騙子或僕人),她身體上的一切都在顯示她的身分經濟弱勢。


《下女的誘惑》中,小姐穿著的日本華服成為壓抑女性的一層桎梏(取自Hancinema

在那壓抑的氛圍環境中,每個階層都必須限制自己的舉止穿著,對上對下都不可踰越。然而原著和電影都描述到小姐和僕人利用衣服進行踰越。小說中,小姐幫女僕脫掉棕色衣服,換上橘色的華服,而電影中,小姐甚至幫下女用有點暴力的方式戴上馬甲,扮成小姐的樣子。她們一方面戲玩身體,一方面也藉著身體/服裝的改變,暫時擺脫兩人之間的階級差異,祕密進行彼此間虛虛實實的情慾交流,以及身分的轉變。

在這個故事中,每個人都在用外表來「表演」身分,他們的身分位置在穿著的變換中一路假裝/欺騙。而在電影的最後,兩人的穿著藉著性別的變換(小姐穿上男裝,與女僕扮演一對夫妻),完成了最終的逃離。

***

在這個逃離的過程中,她們所要逃開的終極困境,無疑就是「男性」,或者「男性凝視/男性敘述」,一種女性擺脫不掉的魔咒。此「惡行」充分表在叔叔的「色情朗誦會」中。

叔叔長年教育小姐,訓練她朗誦色情文學。在《下女的誘惑》改編中,男性的壓迫不僅來自文字,也來自國族。叔叔是個渴望成為日本人的朝鮮人,排斥自己的族裔(他說韓國很醜,日本很美)。他強迫小姐用日文朗誦色情文本《金瓶梅》中,西門慶欣賞潘金蓮私處的文字供日本男性享樂,甚至要求她作性受虐的表演給男性觀看。此文本中的男性凝視,已經不再是文學上的象徵或隱喻,而是直接地、活生生的視覺體現,讓讀者/觀眾直視這分醜陋不堪。

然而,電影和小說對於男性凝視的最終下場,各有不同的解決之道。這整個故事中最難忍、最惡形惡狀的,就是透過女性之口來進行壓抑女性的男性敘述,彷彿殖民者強迫被殖民者歌頌殖民者。改編後的《下女的誘惑》結局,製作文字書籍的切割工作,變成了酷刑的刑具,小混混受盡酷刑折磨後,臨死前對著被擺了一大道的叔叔描述自己杜撰出來的假新婚之夜;畫面中描述的卻是小姐拒絕這段異性戀婚姻的事實回溯,兩個失敗的男人在男性自慰式的情色朗讀中同歸於盡。

電影的結局大快人心,帶著一種毀滅式的快感;而原著小說的結局,則是受困在男性凝視之下的女性,反過來利用男性凝視來賺錢——常年浸淫於男性色情文字的小姐,變成了色情文字的作者,靠著寫黃書(寫男性凝視)來掙錢。這一招簡直就是反將一軍,反其道而行,彷彿把最不堪的男性敘述男性色情回收再利用,轉變成自己(女性)的經濟資產。

相較起電影的快意視覺呈現,原著結局的文字敘述較為平實,但是層次上及復仇爽度上顯然更高明,而且,更加大快人心。


(取自Hancinema

從《指匠情挑》到《下女的誘惑》,一個主題,在類似性的背景、不同的文化中,延伸出兩份有趣的詮釋。文本中充滿著詭計多端的爾虞我詐,大家騙來騙去,騙得不亦樂乎,而女性是整場騙局中的大贏家。因此這個故事除了是女性解放的過程,也是男性一整個大吃鱉的過程。

韓國電影對身體的裸露一直很直接大膽,改編的電影中,對於女同志的性愛呈現也非常具體直接。不料此舉竟然引起了一陣波瀾,有男性開始祭出政治正確的大旗,質疑電影中的裸露是一種「男性凝視」,終究是在提供男性電影觀眾的愉悅,而非真正從女性出發的慾望呈現(主要因為導演是男性)。

或許,這個文本也挑動了某種男性焦慮,當男性看到自己整個吃鱉,看到女性竟然可以不依賴男性而自己找到快感,開始感覺很不舒服。

不過,從這部文本(不管是小說或電影)在女同志圈受到的重視與熱愛就可知道,這份「凝視」到底享樂到誰,事實永遠勝於雄辯。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OB短評》#278 用海水書寫的極品好書懶人包

靈魂藍

在我愛過你的廢墟
劉曉頤著,時報出版,360元
推薦原因: 文  
愛以詞為表,情以詩為名,這本情詩集特別像一首長情詩,纖細而自艾,濃烈而滴,讓人想起初戀的恍惚,貪貪嗔嗔痴痴,不願清醒,只恨執迷,霎時照見牽掛的原始核心。【內容簡介

寺山修司少女詩集

寺山修司著,張秋明譯,大田出版,390元
推薦原因: 文   益  
詩集中的少女讓人想起初音的歌曲〈深海少女〉,後者因為傾心的人而離開海洋,前者卻經由眼淚的連結,投身入海,化為汪洋。寺山在少女這個奇妙物種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無以名狀的水性:流動,滲透,cosplaying。【內容簡介

歡樂時光

Les Plaisirs et les jours
馬塞爾.普魯斯特(Marcel Proust)著,劉森堯譯,印刻出版,350元
推薦原因: 文   益  
本書為1896年普魯斯特25歲時出版的首部小說,敍事中可見普魯斯特的元素,有助讀者了解《追憶似水年華》書寫的「原型」。書中的譯者序、附錄的分析和影像年表,也是了解普魯斯特書寫脈絡的絕佳素材。【內容簡介

我彌留之際

As I Lay Dying
威廉.福克納(William Faulkner)著,葉佳怡譯,麥田出版,399元
推薦原因: 文   樂   益  
威廉.福克納於90年前出版的「實驗」小說經典,今天讀來依然不退流行,前衛得剛剛好。15個角色的意識流恣意流淌,卻也謹守時空、個性和章節的限制,不至於造成讀者的困惑。這是重視訊息傳達與閱讀感受的大師級示範。【內容簡介

法式愛情

法國人獻給全世界的熱情與浪漫
How the French Invented Love: Nine Hundred Years of Passion and Romance
瑪莉蓮.亞隆(Marilyn Yalom)著,何修瑜譯,貓頭鷹出版,630元
推薦原因: 知   樂  
你心中愛情的各種形狀以及對於愛情的嚮往,可能都暗藏指向法國的矛頭。作者挑選了11世紀至21世紀之間的小說、劇作、詩歌、評論等諸多類型文本,從這些如同證言般的書寫與作者的生命際遇,析離出不同的人際關係,以及存於人與人之間的「愛情」。隨著進入一個個故事,時光流轉間,讀者會在喧騰與低語中,看到法式愛情的形狀逐步清晰。【內容簡介

傾聽死亡現場

頂尖法醫病理學家的非自然死因調查事件簿
Unnatural Causes
理查.薛賀德(Richard Shepherd)著,楊佳蓉譯,馬可孛羅文化,480元
推薦原因: 知   樂  
這本法醫現場提供了法醫劇所有的驚悚元素和知識,幾件大案子也是頭條新聞,但更驚奇的是熟極而流的攝影機文風,臨場感百分百,又不時插入作者的獨白和私生活,驚悚片忽然又成了文藝片。【內容簡介

有病的其實是我媽,卻要我去諮商

寫給青少年和家長的心理圖文書
Docteur Feel Good
大衛.古席翁(David Gourion)、穆佐(Muzo)著,Geraldine LEE譯,究竟出版,300元
推薦原因: 議   益  
打開諮商室的門,裡面坐著一位感覺有點無奈的少年。這是一部試圖從青少年視角出發的諮商(協助)手冊,讀者做為這場諮商的旁觀者(偷窺者?),即使年紀已過了青少年歲數,也能夠獲取一些出現在自己生活中的問題解方或是解釋,發現自己的苦惱與青少年其實也差不多,不知是悲是喜。【內容簡介

絲路滄桑

從10件物品的流浪看絲路多元文化的互動與傳播
Silk,Slaves,and Stupas
蘇珊.惠特菲德(Susan Whitfield)著,陳信宏譯,遠流出版,580元
推薦原因: 知  
讓出土的文物開口說話,娓娓道來自己的前世今生,見證一段稀星點銀礫的金沙歲月。本書是新品種的絲路史,長知識又長見識,沒有比這更能滿足思古幽情的紙上穿越了。【內容簡介


識性.計感.判性.想性.題性.用性.學性. 閱讀趣.特性.公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