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獎消息】
■第75屆美國國家圖書獎頒獎典禮於11月20日盛大舉行,楊双子著、金翎英譯的《臺灣漫遊錄》(Taiwan Travelogue )獲頒翻譯文學獎殊榮,在過去6個月的評選期中,從譯自丹麥、瑞典、西班牙、敘利亞、科威特、剛果、烏拉圭、哥倫比亞等33種不同語言的多國作品中脫穎而出。獎項評審團主席、作家鍾芭.拉希莉(Jhumpa Lahiri)頒獎前致詞表示:「翻譯一向不容易,但它卻是對抗霸權時不可或缺的手段⋯⋯我們要大力讚賞這些持續為美國引進翻譯文學的獨立出版與小型出版社。隨著美國在封閉國界的討論日益激烈,這些出版人努力將外國圖書放在他們的出版清單上,讓譯者能實踐他們獨一無二又舉足輕重的勞動。」
楊双子是史上首位獲頒本獎的台灣得獎者,她發表的獲獎感言如下:
「有些人會問我,為什麼要書寫100年前的事情,我總是回答,『書寫過去,是為了走向未來』。
100年前,就有人說『台灣,是台灣人的台灣』;100年後,今天的台灣人,也說這句話。但是,我們對話的對象並不相同。100年前,我們對日本人這麼說;100年後的今天,我們對中國人這麼說。
這100年來,不變的是,我們一直面對著身邊有強大而且具備侵略性的國家,與此同時,台灣人自己內部的國家認同、族群認同也很不相同。現在有些人,會認為自己是中國人,就好像100年前,有些台灣人會覺得自己是日本人。
我書寫,是為了回答:『台灣人究竟是什麼人?』我持續書寫過去,是為了迎向更好的未來。」
VIDEO
本屆「美國國家圖書獎」其他獎項:
作家芭芭拉.金索沃(Barbara Kingsolver) 獲頒美國文學傑出貢獻獎章。美籍非裔女作家童妮.摩里森 (Toni Morrison) 和西語世界最知名、最多讀者的作家伊莎貝.阿言德(Isabel Allende)也曾獲此終身成就獎殊榮。金索沃著有9部小說,包括《毒木聖經》、普立茲小說獎得獎作《Demon Copperhead 》,金索沃的作品亦涵蓋非虛構、詩歌、新聞和科學寫作。
67歲作家帕西瓦.埃弗烈特(Percival Everett)憑藉《詹姆士》(James )贏得小說獎,這本小說以馬克・吐溫經典作品《頑童歷險記》中被奴役的角色吉姆(Jim)為主角,重新詮釋原作。本書同時入圍今年布克獎,《衛報》評論稱其「引人入勝、痛苦、幽默又震撼」。埃弗烈特的上一部作品《Erasure 》為2023年奧斯卡得獎電影《美式小說》之劇本原著。【➤相關書介 】
非虛構類獎項由人類學教授、麥克阿瑟天才獎得主傑森.德里昂(Jason De León)憑《士兵與國王:人口販運中的生存與希望》(Soldiers and Kings: Survival and Hope in the World of Human Smuggling ,暫譯)獲得。他擊敗了薩爾曼・魯西迪等強勁對手。
青少年文學類獎頒發給阿拉伯裔美籍作家Shifa Saltagi Safadi,其小說《Kareem Between 》講述一名敘裔美國男孩因2017年川普針對穆斯林國家所下的旅遊禁令,被迫與母親分隔兩地的故事。該禁令於2021年拜登上台後取消,但近日川普即將重返白宮,已宣布他將再次恢復禁令。
詩歌類獎授予巴勒斯坦裔美國詩人Lena Khalaf Tuffaha,她的作品《Something About Living 》探討巴勒斯坦問題,上台致詞時她呼籲加薩走廊停戰。
■美國最大連鎖書店邦諾書店(Barnes & Noble)一反往年只選1本年度好書的慣例,今年公布3項年度書店大獎得主。在13本決選作品中,帕西瓦.埃弗烈特橫掃各大文學獎項的《詹姆士》錦上添花,獲得邦諾年度好書大獎。今年新增設的2項大獎為童書獎和禮物圖書獎,得獎者分別是凱瑟琳.郎德爾(Katherine Rundell)的奇幻兒童小說《Impossible Creatures 》,以及譚恩美(Amy Tan)的手繪鳥類觀察日誌《The Backyard Bird Chronicles 》。
邦諾年度書店大獎由全國書店店員提名,今年選出13本決選作品,包括5本小說、6本非虛構文學、1本青少年兒童小說、1本繪本,再由全國邦諾書店店員投票選出得獎者。
■哪些選擇塑造了人的一生,猶如粒子的連鎖反應永遠改變了歷史?澳洲作家理查.費納根(Richard Flanagan)的回憶錄《Question 7 》,以探問歷史、記憶與道德難題的身世探索之旅,獲頒英國重量級非虛構文學獎「巴美列.捷福獎」(Baillie Gifford Prize)。費納根從20世紀作家韋斯特(Rebecca West)和威爾斯(H. G. Wells)的短暫情史寫到核彈落下廣島,從日本的戰俘營寫到澳洲塔斯馬尼亞的殖民史,在寫實的紀錄中,亦見事件鋪排和人物描寫蘊含高超的小說技法和情緒渲染力,令《Question 7 》成為難以歸類虛實的作品,其法文版甚至入圍今年法國費米納翻譯小說獎(Prix Femina Étranger)。
■英國作家薩曼莎.哈維(Samantha Harvey)短篇小說新作《Orbital 》贏得布克獎5萬英鎊獎金(約合台幣204萬),這個僅以136頁篇幅講述6名太空人24小時在太空站發生的故事,結合宇宙美景的自然書寫和惋惜事物消逝的感懷,譜奏「太空田園詩」的風格。布克獎評審認為這篇極具野心的短篇作品不僅有觸動人心的力量、深富美感,更反映人類共感的內在創傷世界,既珍貴又脆弱。
《Orbital 》是史上篇幅第二短的布克獎得獎作,自去年11月到今年9月宣布布克獎決選入圍前僅售出約3,500本,但銷量在最近這兩個月暴增25,000冊,顯示布克獎光環的威力。調查數據也顯示,去年布克獎得獎作《Prophet Song 》在布克獎頒獎後銷量也暴增15倍,創下全球售出超過56萬冊的佳績,在在顯示全球出版商、讀者對於布克獎的信賴與肯定。
【作家動態】
■美國文學評論家、學者兼詩人珊德拉・吉伯特(Sandra Gilbert)11月10日病逝,享壽87歲。吉伯特出版了多本詩集和散文,但最著名的莫過於1979年與蘇珊・古柏(Susan Gubar)合著《閣樓裡的瘋女人》(The Madwoman in the Attic ),被視為第二波女性主義的代表作之一。該書爬梳珍・奧斯丁、勃朗特姊妺、瑪麗・雪萊和喬治・艾略特等19世紀女性作家如何形塑筆下角色,透過瘋狂和離經叛道的女性形象,反抗英國維多利亞時期父權社會認為女性只能在家相夫教子、溫順聽話的陳腐觀念。後來40多年間,吉伯特和古柏合著多本專書探討20世紀女性作家及其作品,兩人於2012年獲頒美國國家書評人協會終身成就獎。
【產業消息】
■以文檔分享起家、現在成長到擁有逾180萬訂閱戶的Scribd網站,宣布在自家圖書雜誌閱聽平台Everand推出點數方案,踏出取消「讀/聽到飽訂閱制」的第一步,預計在2025年底前讓所有讀到飽訂戶轉移至點數制。為了吸引使用者改變閱聽模式,Scribd同時宣布與美國出版五巨頭進一步合作,擴充來自五大集團的暢銷書書目。
Scribd全球內容夥伴總監Greg Voynow表示,用戶最重視可靠性,他們可以在註冊時就知道最愛的作者和內容是否包含在Everand的目錄內,尤其是類型文學。Everand整體電子書和有聲書將超過150萬冊,且能與市場同步上架新書,免去以往的等候期。
■美國最大連鎖書店邦諾(Barnes & Noble)修正2024年展店計畫,回應強勁的實體銷售力道,由新開50間門市上調至60間,並於今年11月於加州、佛羅里達、印第安納、堪薩斯、新罕布夏、紐澤西、猶他、紐約及華盛頓特區等地開設了12家新店。
邦諾書店的新店並非都是開疆闢土的先鋒,有些則是因應社區生態的新陳代謝,關掉舊店再取而代之,推出符合公司新政策的設計風格,更加強調書籍、玩具、電玩及禮品區的陳設,甚至附帶B&N連鎖咖啡廳。
■隸屬於TikTok母公司字節跳動(ByteDance)的8th Note Press,日前宣布明年將推出10到15本新書的實體書,正式進軍紙本書零售市場。乘著BookTok掀起的閱讀風潮,8th Note Press去年成立,與Zando出版公司合作推出電子書試水溫,主打千禧世代和Z世代讀者。8th Note Press總編暨行銷總監Jacob Bronstein表示,該公司還是以出版紙本書為最終目標,因為紙本書仍是目前最受歡迎的閱讀形式,尤其某些文類甚至不能沒有紙本書。但他也強調8th Note以讀者為中心,透過觀察網路討論趨勢、根源和讀者群體來決定出版方向,而非局限於特定類型。
無獨有偶,微軟公司本月宣布成立非營利出版社「8080 Books」,以當年推動微型電腦普及化的Intel 8080晶片為名,著重出版科技和商業等領域具原創性和前瞻思想的內容。8080 Books網站也提及將實驗微軟的最新技術,以期縮短書籍的製造和經銷流程,讓書稿更快上市。
8th Note和8080 Books並非第一家踏足出版的科技公司,亞馬遜早在2007年成立Kindle Direct Publishing自出版服務平台,兩年後成立Amazon Publishing出版社。無論是新的出版形式或接觸讀者的新管道,這些非傳統出版社的加入,可視為回應了當今作者和讀者的新需求。●
8080 Books第一本書《No Prize for Pessimism》(圖片擷取自:8080 Books )
2024 Openbook好書獎》年度童書/年度青少年圖書.評審報告
隨著疫情和戰爭陰霾的退去,2024年度出版界重新煥發活力,各類作品持續湧現,顯示出創作者們豐沛的熱情與創意。
Openbook好書獎「年度童書」及「年度青少年圖書」兩個獎項,共計52本進入決選,包括童書41本、青少年圖書20本,最終選出10本。今年,Openbook好書獎的入圍作品展現了從探索內心情感到冒險奇遇等不同主題,無論是本土創作還是國際題材,都彰顯出版界的創新與多樣性,讓人期待這些作品將如何啟發讀者的心靈與視野。
➤多元文化的融合與亞裔作家崛起
過去5年,童書及青少年出版界逐漸展現出更為多元的文化色彩。先前多元文化的描寫多以黑人為主,但近年來焦點逐漸轉向亞洲。早期的「亞洲」題材往往形象模糊,以中國或日本為代表,或是融合多種亞洲印象。然而,近期的得獎作品呈現了更具體的亞洲文化背景。這些作品由亞裔後裔、移民或混血作家創作,能夠直接深入展現其文化,因此其題材多以故鄉的傳說、文化或生活為基礎。台裔作家的能見度也隨之提升,為讀者帶來真實且多元的視角。
這項趨勢也體現在近年的凱迪克獎、紐約時報圖畫書Best 10,以及紐伯瑞獎中。例如,2021年的紐伯瑞金獎《遇見虎靈的女孩》聚焦於韓國的虎靈傳說;2022年的凱迪克金牌和紐伯瑞榮譽雙料得主《西洋菜》,則透過摘取西洋菜的情節,觸及中國歷史上的大饑荒。儘管這兩部作品的體裁與切入角度不同,它們都探討了移民適應新家園過程中面臨的身份認同挑戰。
此次入圍的青少年作品也反映出這樣的多樣性。例如,《星星滿口袋》中的主角母親來自科威特,作品充滿中東文化的濃厚氛圍。《最後的製圖師》則是一部將泰國神話中的「納迦龍」融入架空世界的奇幻小說。另一部作品《點心宮殿》致敬了莫里斯.桑達克的《廚房之夜狂想曲》,其原文書名為粵語發音的「Dim Sum Palace」,儘管乍看之下似乎來自香港作家,實際上是由一位台裔作家創作。
➤女性角色的崛起
教育學者茱蒂.索貝蘿芙(Judy Sobeloff)於2018年提出了「兒童文學中性別角色黃金比例」的概念。她指出,在兒童文學中,每當有一個聰明、勇敢且充滿冒險精神的女主角出現,故事中往往需要加入約1.618個男性角色來平衡。由於角色數量需要取整,這結果反映在常見的冒險三人組中,以2:1的男性與女性比例呈現,《哈利波特》即為符合此比例的最佳範例。
2016年問世的《Good Night Stories for Rebel Girls》則引領了女性主角興起的潮流,對童書界產生了持久的影響,因此在近年來的兒童文學中,女性主角的比例顯著提升。
本次入圍的書籍亦顯示出這一趨勢。《未曾上映的電影》講述凱特這位女主角的成長與尋找之旅。凱特從一出生就失去母親,她與父親之間的關係也因疏離而複雜。某天,命運讓她遇見了神祕的凱諾女士,這位女士帶她來到一個奇特的電影院。這座電影院播放的並非虛構的影片,而是人們過去的「回憶」,而凱特能隨著影片的播放,回到那些遺失的過往。本書運用電影作為敘事的媒介,將每段記憶串聯成富有戲劇性的篇章,讓故事如同一場充滿懸念的電影,畫面感強烈且扣人心弦。
《溫德比之謎》巧妙地將歷史與科學技術結合,從一具古代屍體揭開兩千年前少女試圖反抗傳統的悲劇故事,並透過科學發現帶來意想不到的性別轉折。
在探討冒險和勇氣的作品中,《偷雲賊》塑造了勇敢且機智的女主角瑪拉,她在乾旱的世界中為拯救父親而展開了一場危險的冒險。這部作品透過角色的成長與探索,呈現了女性在面對困難時的堅韌與智慧。
《眨眨眼》則以台灣眷村為背景,將兒時回憶與中國古典文學巧妙融合,讓似是散文結構的故事別具文化深度。《女孩與頭骨先生》充滿懸疑和神祕感,改編自歐洲中部的民間故事,描繪女孩在半夜逃亡時遇見一個頭骨的奇遇。隨著故事的發展,小女孩在未知的城堡中面對恐懼與挑戰,情節轉折出人意料,後勁無窮。
此外,《我的老奶奶朋友們》和《芭芭的花園》雖然是以小男孩為主角,卻透過他們與年長女性的互動,展示了孩童與老年人之間溫暖且充滿愛意的聯繫。這些作品以細膩的視角,捕捉了世代之間的情感交流。
➤情緒管理與心靈療癒
在兒童文學中,「情緒」這個主題始終佔據著重要地位。早期的童書中,情緒的呈現主要集中在幫助兒童辨識並理解各種情緒,從而疏導和管理自身情緒。然而,隨著讀者群體的需求演變,現代童書已將這個議題擴展到更深的心理層面,成為跨越年齡限制、具有療癒效果的作品。
《情緒大飯店》便是一個例子,它以引人注目的標題直接切入主題,吸引讀者關注並促進銷售。本書將情緒和感受具象化,描繪成不同的飯店旅客,而飯店經理則根據每位旅客的特定需求提供不同的服務。這種將抽象的情緒具體化為角色的手法,類似於廣受歡迎的動畫電影《腦筋急轉彎》,使情緒故事更加生動有趣。
《我和我的小傷疤》是一部細膩描繪情感的作品,講述小女孩跌倒後,因膝蓋結痂而引發的複雜情緒——不安、厭惡到悲傷。隨著時間的流逝,她逐漸與自己的傷疤建立了微妙的關係,最終在痂脫落、傷口癒合的那一刻,象徵著她身心的平復。這部作品不僅傳達了身體上的復原,也隱喻了心理上的創傷需要時間來療癒。
在《我的眼淚果醬》中,作者巧妙地用充滿想像力的情節,展現主角法蘭克面對孤立和悲傷的獨特應對方式。法蘭克將自己的眼淚熬成果醬,邀請朋友來喝茶並分享果醬三明治。這個過程不僅象徵著將悲傷轉化為分享和友誼的力量,也表達了創造性地應對情感困境的智慧。
在《門外有一頭獅子》中,作者巧妙地運用對比的視覺元素展現小男孩面對恐懼的不同反應。左頁的小男孩因懼怕而躊躇不前,象徵內心的畏懼;而右頁的小男孩則逐步想出應對策略,展示了內心勇氣的崛起。這樣的設計正如我們在人生挑戰中,心裡恐懼與勇氣兩股力量相互拉鋸的過程,使讀者產生深刻的共鳴。
《上學快來不及了!》運用誇張的圖像和大膽的構圖來表達小男孩因即將遲到而感到的焦急與不安。這種視覺語言帶來了張力和速度感,使讀者幾乎可以體會到小男孩奔跑的心情。
相對地,《你記不記得……》採用完全相反的敘事模式,作者透過平穩的節奏,與媽媽一同緩緩回顧過去。這種安靜的敘述方式,讓讀者隨著文字一起感受回憶的甜美與憂傷。故事中那些與親人共享的時光、經歷的離別與新開始,成為了珍貴的情感篇章。
➤知識類書籍持續增長熱銷
延續近年趨勢,知識類書籍的出版依然蓬勃,尤其是動植物題材的作品。今年入圍作品中,備受讚譽的《大象哈努:奔向自由的旅程》由越南野生動物保育員阮莊根據親身經歷改編,揭露觀光大象的悲慘真相。《保持原來的樣子就很好了》讓讀者跳脫人類的角度,以另一種思維理解那些「不有趣」的動物。
《遇見山林裡的小動物》以76篇漫畫短文,搭配生動插圖,讓讀者輕鬆吸收生態知識。《從陸地到海洋 鯨的演化》則以壯麗的圖鑑復原畫,帶領讀者回溯5000萬年前的鯨類演化歷程,呈現自然界奇蹟。
除了翻譯作品外,自製書籍也不遜色。《小怪獸備忘錄:你不知道的動物生存技》以寫實插畫和簡要文字介紹動物的隱祕行為。生態繪本作家邱承宗的新作《遇見五色鳥:探查育雛保衛戰的林間散步》,精煉了3年實地觀察的精華,描繪台灣特有種五色鳥的育雛情景,並融入綠繡眼、臺灣藍鵲等熟悉物種的生活畫面。
《愛旅行的候鳥》則詳細描繪落腳台灣的候鳥遷徙過程,作者林大利具有生物多樣性研究所的專業背景,先前兩部作品均獲得大獎肯定,繪者陳裕旻則以細膩自然插畫著稱,期待未來更多作品問世。
儘管台灣知識類童書表現亮眼,但寫實風格的生態繪本仍相對稀少,自陳麗雅、劉伯樂等前輩離世後,亟需新生代加入創作行列。
➤非虛構文學的多樣化發展
非虛構類童書中,除了知識類書籍之外,傳記作品依然是重要的題材。《祕密的地下鐵》一書別具一格地運用了陶偶來重現1870年代的歷史背景,生動再現阿爾弗雷德.伊利.比奇(Alfred Ely Beach)及其氣動地下鐵的創建過程,展現從觀察、思考到實現的過程。《熱愛恐龍的女孩,最終成為激勵人心的古生物學家!》講述一個女孩自幼熱愛恐龍,立志成為古生物學家,最後憑著熱情與堅持實現夢想的真實故事。
在這類作品中,《為了這個家,我殺了我自己:兒少照顧者的重生日記》格外引人注目。這本書觸及現代社會中逐漸受到關注的長期照顧議題,特別是聚焦在鮮少有人討論的「兒少照顧者」群體。
相比成年照顧者,兒少照顧者面臨的困難更加複雜和挑戰重重。他們往往被迫過早承擔家責任,犧牲童年和自我成長。本書不僅描述了兒少照顧者在心理和生理上的掙扎,還收錄了多位真實人物和醫療專家的經歷,並以漫畫形式呈現,讓內容更加親近讀者。這種創作手法旨在喚起社會對兒少照顧者的關注,促使人們正視這個在照護系統中常被忽略的族群。
➤台灣原創作品,老將新銳並駕齊驅
本次入圍作品中有12件為台灣原創作品,展現了本地創作的多樣性與創新力。知識類書籍除前述3本外,還包括《不得了!超有料的體育課》與《茶的時空之旅:五千年奇幻道路》。老牌作家如邱承宗、林世仁與趙國宗,聯手創作的《十二生肖動物童詩》延續了他們一貫的風格。此外,黃春明的經典童話《巨人的眼淚》也改編成繪本,讓人耳目一新。中生代作家湯姆牛則持續以其獨特的創作風格,展現出強烈的個人特色。
新銳作者的作品也不容忽視,其中包括《山左大力士》、《健忘的汪達奶奶》與《有一個石頭不想睡》等,這些作品獲得了好繪芽、信誼幼兒文學獎等肯定,展現了新世代作家在表達創意與故事情感上的卓越能力。
➤結語
如前所述,隨著全球疫情和戰爭等重大事件的影響逐漸消退,出版界的作品也逐步回歸主旋律。在台灣,童書市場依然以翻譯書為主,且引進速度迅速,這使我們能夠從今年的入圍作品中清晰看見當前的潮流趨勢。
DEI(多樣性、平等性、包容性)的推動讓更多作品展現出多元且包容性的議題。而在SDGs(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助推下,知識類書籍的出版繼續蓬勃發展,不僅在內容上日益豐富,視覺表現也日益創新。
儘管當前的出版趨勢仍主要受到美國出版市場及大獎動向的影響,某些動植物類的知識書籍未必與台灣的生活環境緊密相連,隨著全球市場日益互通互聯,我們期待未來能看到更多融合本地文化特色的創新作品,這些作品不僅能夠延續國際的潮流,還能在本土文化的土壤中茁壯發展,注入新的創意與活力。●
➤2024Openbook好書獎.年度青少年圖書
➤2024Openbook好書獎.年度童書
➤年度童書/年度青少年圖書.決選評審
得獎書單
年度中文創作
年度翻譯書
年度生活書
年度童書/年度青少年圖書
評審報告/評審名單
10場好書獎巡迴導讀講座
202本入圍書單
好書獎是怎麼選出來的?
超過200位讀者分享的年度好書!點擊查看
得獎好書,各大網路與實體書店熱烈推廣中!
指導單位:

主辦單位:
贊助:
合作夥伴: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