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日物語・邱常婷》致岩井俊二:四月小豬

四月曾經有一個雙胞胎弟弟,叫做阿武,不過他六歲時病死了,四月不小心聽到大人說,阿武作為男性出生就沒有雞雞,還不如死了好。四月的父母顯然不這麼認為,阿武出生時就有先天的疾病,四月聽見爸媽討論要送給阿武一隻小豬。

四月在圖畫書上看過名為豬的生物,她覺得圖畫書上的粉紅色小豬非常可愛。

可惜阿武等不到小豬的到來。阿武死去以後,爸爸媽媽開始討論那隻已經預訂的小豬該如何是好,不知不覺間,他們開始以「阿武」稱呼小豬,媽媽一哭,爸爸就彷彿深受傷害,於是有一天,爸爸媽媽把小豬抱回家,神智不清的媽媽對四月說:「這是你的弟弟阿武喔。」

『那只是小豬,才不是阿武。』可是比起阿武,四月更喜歡從未見過的小豬,所以她沒有把心中的想法說出口。

爸爸跟朋友提起這件事時,說現在很多人都會這樣做嘛,預定的豬因為需要的人死掉,不得不想辦法處理,反正都花了大錢,與其報廢還不如帶回家。

有不少人把豬當成死者喔,或許未來因應這方面的需要,會有長得像人類的豬出現,畢竟本來就叫做人類豬嘛,只要基因還是豬,外表長得像人根本就無所謂。

不過現代人培養這些豬,是為了取用牠們身上的器官,正是要讓人們好過一點,才讓牠們繼續保持豬的樣子啊。

大人們點著頭。

四月倒是覺得,要是小豬長得像阿武,她就不會那麼喜歡小豬了。

「姊姊真壞。」四下無人的時候,小豬突然說起話來:「可是為什麼我會變成豬呢?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呀?」

四月也嚇了一跳,小豬應該是阿武的複製品,但小豬開口說話,還自稱阿武,這超過四月的想像。

「假如你真的是阿武,就乖乖地別說話。」不知道為什麼,四月認為要是讓大人們發現小豬會說話,就會立刻把小豬帶走。

長相是小豬,但實際上是阿武的生物讓四月感覺完美,她喜歡小豬可愛的外表跟柔軟的身體,小豬的聲音又跟阿武一模一樣,她決定把這個祕密當作自己珍藏的寶藏。她想跟小豬永遠在一起,就好像跟阿武永遠在一起。

直到某天,醫生說四月患了跟阿武一樣的病。病讓四月需要立刻換掉大部分即將衰敗的器官,可是已經沒有時間去做一隻為四月量身打造的豬。

「姊姊,你還記得嗎?」阿武對四月說:「以前我們在小豬撲滿裡存錢,存滿以後把撲滿打碎,就可以把錢拿出來用了。」

四月想,爸爸媽媽大概也準備對阿武做同樣的事。

「我不想這樣。」四月對小豬說。

「那不是你能決定的呀。」阿武回答。

「你知道真正的豬是甚麼樣子嗎?」四月從病床上爬下來,在媽媽幫自己帶來的背包中翻出一本「豬圖鑑」。

「我難道不是真正的豬?」阿武困惑地問。

「不是,真正的豬是野生的,有長長的毛,山一樣拱起的背脊,還有又尖又利的獠牙喔!」

「那怎麼可能是豬嘛。」

「真的啦!」四月打了一個呵欠,爸爸媽媽去跟醫生討論配對檢查與手術的時間,她有點猶豫,不知道要不要跟媽媽講小豬擁有阿武的心智,還會說話這件事。

她不太想講,原因已經跟之前不一樣了。

反正她是小孩子,孩子總是變來變去的,像現在,她比較想抱著小豬睡覺,在夢裡,她會夢見自己跟小豬逃出醫院,離家出走,踏上尋找真正的、有獠牙的野豬的旅程。

**

(編輯小語)
《庭守之犬》裡頭的「人類豬」──因為核災後輻射汙染,而被科學家培育出來用於移植身體1器官的物種,其生存的唯一目的就是捐贈,將自己的肉身奉獻於人類。然而當受贈者死亡,這樣帶有人類DNA的物種,該何去何從?
不捨得再一次傷害,媽媽看著那頭小豬,告訴四月說:「這是你的弟弟阿武喔。」
末日裡,每個人都不斷地割換身軀,以求更好的條件生存。但到底留有百分之多少的弟弟,才算是弟弟呢?一句帶有童心的疑問,卻使人直逼心中最深處的角落。

作家的末日物語:致岩井俊二《庭守之犬》 完整專題
mo_ri_wu_yu_v2.png

ting_shou_zhi_quan_.png 庭守之犬
番犬は庭を守る
作者:岩井俊二
譯者:邱香凝
出版:木馬文化 
定價:36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岩井俊二
1963年生,出身於宮城縣,仙台市人。1987年畢業於橫濱國立大學美術系,1990年代開始拍攝電影,但同時身兼小說家、作曲家,活動多元。1995年以長片《情書》出道。小說作品有《燕尾蝶》、《華萊士人魚》、《關於莉莉周的一切》、《被遺忘的新娘》等,多部皆由岩井俊二執導成電影。曾以《燕尾蝶》一舉拿下日本奧斯卡,以《遺忘的新娘》拿下紐約亞洲電影節的終身成就獎等。近期作品有《你好,之華》及《最後一封信》。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現場》譯者關首奇vs.小說家高翊峰:翻譯《2069》,翻譯台灣

撰文/李岱樺(新經典文化編輯)

作家高翊峰的小說近年陸續售出英、法版權,其中法語版譯者關首奇(Gwennaël Gaffric)可說是將作品引入法國的重要推手。2017年《泡沫戰爭》法文版問世,兩人同獲南特國際科幻小說節(Nantes Les Utopiales)邀請,曾共同出席簽書會並舉辦多場精彩對談。

高翊峰近期推出最新長篇科幻作品《2069》,自陳當年參與國際科幻小說節的經驗,深深影響了他的新作。新書宣傳之際,新經典文化邀請高翊峰與關首奇兩人聚首,再度晤面進行對談,不止於敘舊,更遙望不那麼遙遠的未來。

亞洲科幻小說在歐美開花

2019年底,高翊峰推出小說新作《2069》,從《幻艙》、《泡沫戰爭》到這本新書,皆是長篇科幻寓言小說。擔任過雜誌總編、電影編劇、執導電影,身分多元的高翊峰在科幻小說創作上有一定的執著,然而他說:「其實我並未以科幻小說創作為標竿,這些作品『被歸類』在科幻小說,也僅是因為其中含有譬如賽博龐克(Cyberpunk)等科幻元素。」他虛懷地說,自己只是單純地在說一個故事。

booksw500_4.png

針對此點,關首奇回應說,《使女的故事》作者瑪格麗特.愛特伍(Margaret Atwood)也否認自己是科幻作家,這源於一般評論者不會將科幻文學當成有文學價值的文類看待。但對他而言,閱讀愛特伍與高翊峰的作品,所感受到的就是富有文學性的科幻小說。

談到創作與翻譯的領域,關首奇與高翊峰觀察跨國語言與文化的轉譯,有著共同的心得--也就是近期中國科幻小說在國際上的能見度、討論度極高,從《三體》再到《北京摺疊》,這些譯作在年度國際文學獎屢獲佳績,也得以讓譯者的重要性被凸顯。

高翊峰提到姜峯楠的小說、《攻殼機動隊》、《阿基拉》等科幻作品在亞洲與歐美的影響。前者多次獲得雨果獎、星雲獎,後兩者更是一定程度影響了青少年對科幻的期盼。它們都以「影視」的形態深入西方世界,以科幻為骨,將帶有政治性的議題紮根於西方讀者的閱讀經驗中。

img-0199w800.png

高翊峰與關首奇就自身的觀察,將亞洲的科幻文學之所以在歐美崛起,歸納出幾項重點。一、自《三體》翻譯出版後,西方世界的讀者意識到除了歐美文化圈之外,華人圈也能寫出極富想像力的故事。二、西方讀者群閱讀類型小說的基數足夠。三、西方讀者對於閱讀的想像及參與度出乎意料的高,相較於台灣的讀者,他們更敢於向作家發問。四、純文學的讀者群較模糊,相對的,類型文學較容易被閱讀/視聽。

在新作《2069》埋藏問號,勾引讀者互動

「我開始站在我所在的小島,去尋找類似的島嶼。」

--《2069》自序,寫於出版之前。

2017年高翊峰受邀參與南特國際科幻小說節時,《泡沫戰爭》、《幻艙》已在台出版多年,法文版《泡沫戰爭》則出版在即。他偕同該書譯者關首奇出席,與中國當代女性科幻作家郝景芳對談。

參與這個歐洲科幻小說界最大盛事,高翊峰觀察到國外讀者熱衷於對科幻小說進行深度剖析與思考。讀者面對眼前事物的好奇、熱情,以及遠超乎想像的購書慾望,令高翊峰印象深刻。

那段期間,因應《幻艙》簡體版出版,高翊峰也前往中國參加中國人民大學第11屆文學節。他觀察了中國與法國的差異:「法國透過科幻小說直接指涉現實與政治寓言的意圖,充滿了激烈的熱情。而這種介入,至今在中國大陸仍是相對保守謹慎的。」


img-0458w600.png

作家高翊峰

收穫了這些在國外與讀者熱情互動的經驗,高翊峰回到台灣後,遂提筆寫下《2069》。他在書中埋下更多密碼、彩蛋,甚至為《2069》的主角與前作《幻艙》主角取相同名字——達利,將「不同書中的這兩位是否為同一人?兩者間有何共通點?」的疑問埋入讀者心中。

針對這樣的巧思,關首奇也觀察到有趣的現象:「我從中感受到(作者)想要跟讀者互動的感覺;雖有讀者觀察到《2069》與《幻艙》的連結,但並非所有讀者都看過《幻艙》,因此而產生了一件有趣的事——單只閱讀《2069》的讀者,與先後讀了《幻艙》及《2069》的讀者,雙方的讀後感相當分歧,成為有著完全不同詮釋的兩派,這點相當特別。」

對此,高翊峰表示:「我一直想要創造『第二位達利』該有的樣貌,但他繼承了《幻艙》的達利所遇到的人,所遇到的一切。」達利依循前身的種種,轉生到下一本書,再度重新學習作者筆下的世界規則,在這繼承而來的血肉裡,高翊峰創造並深藏了與過往不一樣的密碼,讓這位達利活出他應有的模樣。

身為「兩位達利」的創作者,高翊峰也不斷思考這兩個角色之間的關係為何——他們身處於不同書中的世界,相隔著時間與空間。關於「兩位達利」的討論,尚未做出真正的決斷,這並非指兩個故事尚未完結,而是高翊峰與達利們之間的交流依然持續著,「我跟他們之間,還沒有結束」,高翊峰說道。


藉由此次《2069》出版,高翊峰觀察台灣出版、創作與讀者生態,他認為,讀者們雖並非直接介入作品本身,但透過網路評論、媒體刊登等等與作者的對話,激勵作者重新思考小說的結構,也提供了更多的刺激與靈感。

台灣作品的重要推手

除了高翊峰的《泡沫戰爭》及短篇小說〈蚊子海〉之外,關首奇也翻譯過吳明益《睡眠的航線》、《複眼人》、《天橋上的魔術師》、紀大偉《膜》、瓦歷斯.諾幹《山也有夢》、〈黑熊或者豬尾巴〉、夏宇《Salsa》詩集、劉慈欣《三體》三部曲等等,將許多華文作品譯介到國外。


books2w600_1.png

關首奇譯介的作品,左上至右下:《睡眠的航線》、《複眼人》、《膜》、《Salsa》與《三體》

談及自己與台灣作品的結緣,關首奇回想起自己閱讀的第一本台灣小說,應是李昂的《殺夫》,在台念書期間,他也閱讀了大量的台灣小說,加深了與台灣的連結。他表示自己對於具議題性的文學極感興趣,在研究所教授的推薦下,他接觸了吳明益的《睡眠的航線》,開啟日後翻譯台灣小說的路途。

某日在書店,關首奇偶然翻閱《幻艙》,啟動了與高翊峰日後的緣分。往後幾年,關首奇與高翊峰之間保持著聯繫,卻遲遲未能定調翻譯的時程。後因Mirobole出版社的高度興趣,關首奇推薦了《泡沫戰爭》及其他台灣作品,在開發台灣翻譯小說的歐美市場上,發揮莫大的助力。

關首奇翻譯的台灣科幻作品中,除了高翊峰的著作,尚有紀大偉的《膜》。《膜》是多重類型的中篇小說,談論了台灣重視的同志議題,接軌生生不息的科幻族群,能見度不僅僅停留在純文學領域,也具有像國外類型文學的成果。


guan_shou_qi_w600.png

譯者關首奇

█台灣的翻譯語境

隨著台灣本土意識逐漸提升,高翊峰認為,近30年來,台灣創作已逐漸發展出自身的視角,醞釀出具有強烈台灣主體性的符號。然而台灣作品外譯的數量仍然遠低於作品量,外譯數量的不足,無法呈現台灣這塊島嶼特有的多重角度;進入國際的基數不足,更無法累積獨特性。高翊峰特別提出:「如果台灣是南島語族的發源地,台灣文學便在南島語系中扮演關鍵角色。」

他也認為,相較於亞洲,美國或歐陸國家的翻譯文學量並未比想像中的多。「在歷史洪流中,它們是文化輸出國,將故事輸出到各個國家。」高翊峰也舉例,自己的兒子喜歡讀《環遊世界八十天》,但讀起《2069》便感到模糊不清,代表他作為被文化輸出的對象,已習慣並依賴翻譯語言,閱讀本土的中文創作反而相較吃力。


huan_you_shi_jie_80tian_.jpg

《環遊世界八十天》書封

談及文化輸出力,高翊峰舉韓國泡菜為例,透過韓國的影視、流行文化不斷推播放送,現今韓國泡菜已出現在台灣各式餐廳裡,甚至端上尋常家庭的餐桌,而非停留在韓國餐館菜單上,「如果『台灣』這個訊號透過翻譯,得以在另一個語境中被該語言的讀者接受,建立一定的基礎認識,再進行更強力的文化推銷,繼而使讀者產生需求與依賴。」推動文化輸出的幕後,需有足夠的專業譯者支持。

隨著專業譯者逐漸在國際文壇上受到重視,台灣小說轉譯過程中的問題也逐漸受到重視。關首奇認為,因為有了臉書跟網路媒體,時間跟空間的落差已經不是最大的問題,轉譯的困難處仍是在「語言」本身,譬如中文獨有的音韻、腔調或無時態的特性、每位作者獨特的表達方式及修辭使用,以及不同國家風情與文化習慣,對譯者的挑戰是,該如何將書中的歷史背景,轉化為異國讀者能夠理解的文字?

台灣在轉譯上仍有諸多問題亟待克服,身為資深譯者,關首奇意識到培養年輕譯者的重要性,因此藉由台灣多次舉辦的譯者/作者對談或工作坊,透過短篇作品的翻譯練習,積極訓練下一世代的專業譯者。

2069.png 2069
作者:高翊峰
出版:新經典文化
定價:37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高翊峰
1973年生,苗栗客家人。法律系畢業。
出版長篇小說:《泡沫戰爭》、《幻艙》;短篇集:《烏鴉燒》、《奔馳在美麗的光裡》、《傷疤引子》、《肉身蛾》等等;以及抒情長文:《恍惚,靜止卻又浮現:威士忌飲者的緩慢一瞬》。
部分小說已翻譯成英文、法文出版。 曾獲得林榮三文學獎、中國時報文學獎、聯合報文學獎,以及入圍長篇小說金典獎與台北國際書展大獎。
原著劇本《肉身蛾》獲得金鐘獎電視電影編劇獎。導演作品《煙起的地方》入圍新加波亞洲電視大獎最佳女配角。原著劇本《烏鴉燒》入圍台北電影節最佳劇情長片,獲得紐約國際電視電影節劇情片金獎等等。 曾擔任GQ雜誌副總編、MAXIM雜誌編輯總監、FHM雜誌總編輯。現專職寫作。


【對談直播】我們正在逼近的科幻世界──從《綠猴劫》與《2069》談起
92134560_2859414227485850_5414330687819874304_o.jpg
直播時間:2020/4/18(六)14:00-15: 30
直播臉書:時報文化藝文版、時報出版、新經典文化、敏隆講堂、須文蔚、高翊峰。
與談人:葉言都(歷史學者、科幻小說家)、高翊峰(小說家)
主持人:須文蔚(國立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特聘教授)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2020-04-14 15:00
末日物語・陳逸勳》致岩井俊二:彩色的學期末

離畢業典禮只剩三天了。海倫老師在第三節課,發下針筒,開始染血的操作手法。前排同學傳來一根小指寬的東西給雷班娜。此時老師正把針尖插進手肘的靜脈中,示範如何安祥地,注射自己。

輻射管理部的命令,上個月就貼在穿堂的公布欄,同學們都拿給家長簽過通知單,撕回名條了。有鑒於全國公投結果,第55期畢業生應於2025年7月25日實施染血健康檢測……雷班娜在心裡默數,想像身體長出彩虹。

紅、橙、黃、綠、藍、靛、紫。

色彩和色彩的顯色區間,代表體內輻射量的危害程度。最終人的生命,會以各種顏色的血液,為青春彰顯意義。

有人向保健室阿姨打聽過了。紫色的血,可以活得最長,有七十年。隨色遞減,如果染色後血液顏色變成粉紅,那這人在十年內,罹癌的機率會特別高。

海倫說,我們不能控制生命長度,就得自己控制生命的寬度。請勇敢面對鏡子,把眼皮翻開,看看自己的未來變什麼顏色吧。

像這樣。ㄌㄩㄝ——海倫老師吐出大大的舌頭,擠眉弄眼。雷班娜即便緊張,也被一張蓄意的鬼臉,逗得哈哈大笑。

雷班娜第一時間就將針管藏進了口袋,她沒有像班上幾個男同學那麼勇敢。當日午休,有人起鬨說一起來染血看看,衛生股長說,但針筒請記得分類,下午要做好資源回收。

那群臭男生注射時,刻意讀秒比賽誰擠針的速度最快。他們劇烈地按壓拇指,針管瞬間排空,使一群女生輕而易舉地尖叫。雷班娜趴在桌上,看他們無助的手掌抓緊別人的椅背,朝喜歡很久的女生笑說,妳看,根本不痛!感覺超笨。

女生自己的團體,習慣默默的。她們一起去廁所,一起選馬桶,一起決定聊天的先後順序。一直到畢業前,她們統稱自己為:「馬桶嘰呱隊」。雷班娜和最好的姐妹擠在學校最乾淨的廁所裡,把口袋裡一管管的秘密,全部掏出來交換。

關起廁所門。她們在彼此手肘上擦拭酒精,慢慢旋繞,慢慢抹。她們傳閱手機,聽田徑學長在畢業前傳來的告白語音,口齒不清地說:「偶愛尼啦!」把大家逗得笑嘻嘻。

「還有更勁爆的喔。」某姐妹說。趁她手指右滑,另一位女同學順勢幫對方緩緩插入針頭,減輕了痛。「你們看。」

傳到雷班娜了,她拿到手機時微微顫抖。一根針正埋進自己的手肘。雷班娜看到田徑學長裸露著下半身,露出一截像小拇指一樣的東西。那一刻,扎進皮膚的感覺越加深刻。

「哈,是可愛型的。」有人驚呼。有人拿起注射完的針筒去比。靠數學比例,檢視渺小的男子氣概。

在八卦流竄間,秘密已注射完畢。因為她們過於溫柔的壓針手勢,並懂得在一切空隙裡,按對方的肩、握對方的手、撫對方的背……所以沒人有特別難受的感覺,一切來去很快。青春期任何一丁點痛,她們笑完,就扔進垃圾桶。

那一天放學,有好多人在教室翻彼此的眼瞼。有男同學趁勢偷親女生的額頭、臉頰或嘴巴。

有人用指甲刀在指尖剪出血來,把洗手台濺得五顏六色。

有男生擠血,在女生的畢業紀念冊上壓出彩色指印。同時寫下祝福、告白或情話。

雷班娜放學經過長廊,在健康檢測的公告旁邊,看見自己全國美術比賽的那張繪畫佳作被貼出來了。

她再次想像自己,如何在最後月考前的下午,描繪學校核電廠旁的初春時節。那片淺綠色的林道,有粉色的野櫻、遠藍的天正要日落,幾片雲朵被她選中,塗滿希望的橙。

她想像一對男女,背紫色書包,無所謂地拉手,四處奔跑。

**

(編輯小語)
由於輻射汙染了全體的國民,成人們投票決定要展開一場調查:究竟國家最年輕的一代還可以活多久?如彩虹般的色階揭露壽命,一目了然也怵目驚心,然而即將畢業的高校生,卻不因此而對未來感到退卻,甚至還在畢業紀念冊上,蓋上七彩斑斕的血指印⋯⋯陳逸勳調配末日的色彩,讓青春的血液揮灑,如畫般凝結於一瞬。

末日裡,生命的縮減、無可預期,顯得更加習以為常及無關緊要了。在《庭守之犬》中,在窗邊跳舞的雷班娜曾是烏瑪索繼續當警衛的一個理由,但雷班娜的過去又是如何呢?在這核災後的青春,又會是什麼模樣?

作家的末日物語:致岩井俊二《庭守之犬》 完整專題
mo_ri_wu_yu_v2.png

ting_shou_zhi_quan_.png 庭守之犬
番犬は庭を守る
作者:岩井俊二
譯者:邱香凝
出版:木馬文化 
定價:36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岩井俊二
1963年生,出身於宮城縣,仙台市人。1987年畢業於橫濱國立大學美術系,1990年代開始拍攝電影,但同時身兼小說家、作曲家,活動多元。1995年以長片《情書》出道。小說作品有《燕尾蝶》、《華萊士人魚》、《關於莉莉周的一切》、《被遺忘的新娘》等,多部皆由岩井俊二執導成電影。曾以《燕尾蝶》一舉拿下日本奧斯卡,以《遺忘的新娘》拿下紐約亞洲電影節的終身成就獎等。近期作品有《你好,之華》及《最後一封信》。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