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在圖書館聊電玩:徐昌隆談《金庸群俠傳》的開發故事 feat. 徐人強
90年代的台灣,可謂本土遊戲產業的黃金年代:《軒轅劍》系列、《大富翁》系列、《仙劍奇俠傳》、改編自金庸同名小說的《笑傲江湖》、《射鵰英雄傳》、《倚天屠龍記》,每年都有穩定的台灣本土遊戲上市。
其中一款名為《金庸群俠傳》的PC遊戲,更是有著連開發者都不清楚的長尾效應。近期,新北市青少年圖書館舉辦「RPG黃金20年」懷舊遊戲特展,系列講座其中一場,邀請到《金庸群俠傳》電玩的創作者,現今河洛工作室創辦人徐昌隆,與讀者一同回顧當年遊戲開發的幕後故事。
➤金庸群俠傳的誕生
《金庸群俠傳》電腦遊戲是由智冠科技公司製作發行,從現代的眼光來看,故事不少設定都是前衛的,例如主角小蝦米是穿越進電腦遊戲裡的武俠世界,一旁軟體娃娃還提到「這是一套完全的VR遊戲」(類似設定隔壁棚刀劍神域還晚了超過10年),還有融合多部金庸小說文本的特點,儼然有IP集結多元宇宙之感。
徐昌隆回憶他一開始進入智冠,參與的項目其實是一款棒球遊戲。當時他畢業不久,被日後開發出暢銷遊戲《三國演義》的陳則孝拉入智冠。棒球遊戲完成一個段落後,年輕的遊戲開發者總是想要做些挑戰,剛好智冠取得金庸幾部作品的改編版權,徐昌隆決定將金庸武俠小說的世界結合策略性元素,創造出一款以金庸筆下各門派作為國家勢力的策略遊戲。
儘管獲得公司支持,但這款遊戲最後並沒有依徐昌隆原初的構想問世。他表示:「一開始的構想是以策略性遊戲為主,以各個幫派取代國家的概念,做成一款金庸版《三國志》。但最終因緣際會,變成大家熟知的RPG。」
徐昌隆試著回想改變的原因,但畢竟已是將近30年前的事,一時半會想不起確切的緣由。從後來的發展來看,這個陰錯陽差是幸運的,正因為是RPG,劇情的代入感才能時至今日仍讓玩家回味無窮(但說不定在平行時空下,金庸版《三國志》一樣暢銷)。
可以確定的是,徐昌隆學生時期就受到《創世紀》、《魔法門》等經典RPG的啟發,遊戲做一做從策略遊戲變成角色扮演遊戲,也是可以理解的。
![](https://www.openbook.org.tw/sites/default/files/u22218/xiu_s_67887119-side.png)
變化不只如此。開發這樣一款原始文本龐大的遊戲並非易事,徐昌隆透露,最痛苦的部分莫過於刪減內容:「整理了這麼多資料,當然想把每個精彩的故事都呈現出來,但由於資源和時間的限制,很多內容最終只能捨棄。比如全真七子的故事線就被直接刪掉了。」
「因為最快嘛,一刪就可以刪掉7個人。」徐昌隆幽默又有些無奈地說。
回顧當時的開發過程,徐昌隆坦言那是一段充滿挑戰,但也無比充實的時光。當時的團隊只有5個人,包括程式、編劇和美術他都必須有所接觸。雖然極度忙碌,但畢竟是做自己喜歡的事。「我們都是為了自己而做,有點像現在獨立開發者的精神。」他提到,團隊甚至住在公司提供的宿舍裡,隨時隨地想到可以加什麼、改什麼,就下樓工作。
![](https://www.openbook.org.tw/sites/default/files/u22218/s_67887113.jpg)
➤文本授權的變化
講座上徐昌隆特別強調,他在製作遊戲時,會不斷連結回金庸小說給予讀者的感受與核心精神。他表示,《金庸群俠傳》能受到大眾喜愛,有部分在於它在開放世界的框架下,讓玩家與金庸筆下武俠世界裡的角色和武功產生邂逅,並且能夠自由探索和體驗各種不同的故事線。
然而如今若要複製當年的成功,難度已不可同日而語,最顯著的變化來自智慧財產權已更受重視。
《金庸群俠傳》能順利獲得小說的授權,得益於彼時的市場環境。徐昌隆透露,當時他們只需向出版社支付一筆固定費用,就能獲得金庸多部小說的授權來製作遊戲。「當時大家對IP(知識產權)的概念還不如現在這麼清晰,授權費也不像現在這麼高。」
徐昌隆笑稱當初真的是賺到了。這時活動主持人、《舊遊戲時代》創辦人徐人強補充分享了一則有趣的內幕:原來金庸作品的版權全權交由遠流出版社打理,而遠流當時的總經理正是詹宏志,他對於這類綜合金庸小說的遊戲作品樂見其成,因此沒有太細算版權費,很乾脆就同意當時的授權金。
隨著時間的推移,如今IP的價值水漲船高,相關的法律和商業操作變得更加嚴格,徐昌隆坦言很難再有機會開發《金庸群俠傳》的續作。「現在再去談《金庸群俠傳》的授權,幾乎是不可能的事了。」
➤過去與現在:遊戲開發環境的變遷
回顧90年代,遊戲開發是相對資源匱乏且不熱門的行業。徐昌隆回憶:「那時候我們做遊戲的預算通常只有百萬元左右,這個數字放到現在,可能連一個月的運營費都不夠。」當時智冠的遊戲開發團隊人數少,成員都身兼多職,經常需要加班來趕進度。「我們團隊只有5個人,畫角色的、寫程式的都得自己來。」
相較之下,現今遊戲開發的環境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大型遊戲開發公司擁有龐大的資金支持和專業分工,每一個細節都有專人負責,遊戲的製作規模也大幅提升。然而,這也帶來更高的開發成本和商業壓力。「現在做一款遊戲,沒賺個千萬元根本養不活公司所有人。」徐昌隆感嘆道。
玩家對遊戲的期待和需求也發生了巨大變化。徐昌隆指出,隨著網絡遊戲和手機遊戲的興起,單機角色扮演遊戲的市場變得更加競爭激烈。「以前做一款RPG遊戲,可能幾年都不用擔心它的銷量,但現在,遊戲如果不能在短時間內吸引大量玩家,可能很快就會被市場淘汰。」
![](https://www.openbook.org.tw/sites/default/files/u22218/d8673459-f4a7-47aa-ba77-58a0567d2450.jpg)
➤美好的開始,跌跌撞撞的中途,未來做好自己擅長的事
《金庸群俠傳》在發行後創下市場佳績,但當時徐昌隆並未意識到這款遊戲的光環會如此耀眼又沉重。「那時在公司裡,我們其實是相對封閉的。後來到中國工作,我才真正感受到這款遊戲對玩家的影響力。」徐昌隆說,直到今天,仍有許多玩家對這款遊戲充滿熱情,甚至有投資者希望能重新製作這款經典遊戲。
徐昌隆印象很深刻,他初到中國工作時,發現有非常多人玩過《金庸群俠傳》,甚至時隔一、二十年後還有人玩,遊戲論壇上也一直有討論。這是以前只能從版稅多寡推估遊戲賣得如何的徐昌隆始料未及的事。
從初入行時市場熱情回應,到接下來創業失敗、涉入版權官司風波,在遊戲製作路上的起起伏伏,徐昌隆只是輕輕幾句就帶過,他心念的還是接下來要開發的遊戲。雖然玩家頻頻呼喚新版《金庸群俠傳》,但如今徐昌隆更想將自己手上的原創IP做好。
在與聽眾互動的環節,有人提到河洛工作室開發的原創IP作品《俠之道(俠隱閣)》。這款武俠學院養成遊戲自EA階段以來,即受到廣泛的關注,獨特的學院風武俠設定也在玩家社群引起不小的反響。不過由於沒能完成最初對玩家的承諾,導致遊戲從剛開始的極度好評一度跌至大多負評。徐昌隆表示,雖然第一代《俠之道(俠隱閣)》有不少問題,但開發團隊也記取失敗經驗,希望在續作裡完成此IP曾經許下的承諾。
「我們其實還在祕密進行中,因為現在拋出來只會被批評,所以我們選擇先把東西做好再發布。」徐昌隆透露,雖然目前還沒有明確的發布時間,但團隊對於這個項目的長期發展有清晰的規劃。他解釋道,儘管《俠隱閣》鎖定年輕玩家族群,但開發團隊並不急於推出續作,而是希望再進一步完善第一代作品,為續作奠定更堅實的基礎。
徐昌隆強調,團隊希望給予玩家更多的自由度,讓玩家能深入體驗武俠世界中的故事線。然而,這也帶來一些挑戰,尤其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如何保持武俠遊戲內容的高品質和持續性是一大難題。
他提到:「武俠題材在開放世界遊戲中的優勢現在已經不明顯了,受到武俠世界設定的限制,我們的怪物設計不能像奇幻遊戲一樣有龍、有獸人。但我們還是選擇專注於自己擅長的領域,透過講述人際之間的故事,來深化遊戲的內涵。」
徐昌隆跟現場粉絲喊話,《俠隱閣》是目前團隊最重要的IP之一,他們會努力推出續作,並計劃解決初代中未能完善的部分。隨著市場的發展,遊戲產業變得更加多樣與競爭,徐昌隆與河洛工作室如今保持初心,努力將當年武俠的熱血與感動,傳達給一路支持的玩家。●
![](https://www.openbook.org.tw/sites/default/files/u22218/s_18161667.jpg)
OB短評》#494灰色地帶中洞察生命的極品好書懶人包
●我的孩子是霸凌者
娘がいじめをしていました
しろやぎ秋吾著,葉門譯,台灣角川,320元
推薦原因: 議 獨
把世界分成好和壞很容易,好人壞人一目了然,我們永遠都是站在正義的一邊懲奸險惡。偏偏人世的運作從來不是那麼簡單,除了太多的灰色地帶,更有著各種不同層次的白與黑。本書就呈現了霸凌和被霸凌之間的複雜關係,看似劇情簡單的漫畫,卻處處讓人嘆息和反思,也唯有正視這些一言難盡的複雜,才有機會給予霸凌妥善的處理。一旦一個人認為自己永遠不會是霸凌者,那才是霸凌惡魔真正棲身壯大之處。【內容簡介➤】
●浪漫巡山員
從海拔0到3000公尺,熱血堅毅的台灣山林守護者
阿步(浪漫巡山員)著,寶瓶文化,430元
推薦原因: 議 樂 獨 益
高山是臺灣主要的地理環境及重要自然資源,占了臺灣將近一半的面積,卻又有其僻遠性。本書隨著巡山員的腳步和視線,將那些風景區、熱門路線以外,不修邊幅、具有野性,並且與人類慾望交纏的山野實貌展現在我們眼前。巡山工作的甘苦談,其實也在苦笑中道出了以微薄人力維護山林的不易,提醒我們時至今日仍然不可小覷這些力所難逮之處。【內容簡介➤】
●怪物
東山彰良著,王靜怡譯,尖端出版,420元
推薦原因: 議 文 樂
以黑蝙蝠中隊的歷史遺緒為本,在推理懸疑的框架中、讓失語的歷史人物以行動重構生命,即使最後的行動是死亡。「怪物」這個標題既是戰爭、國家、也是人的心魔,更直指正典歷史敘事中不合格的英雄、與其他不被允許存在的「雜質」。透過故事推進解開小說中的死亡因果,也同時是在觀照、梳理歷史皺摺。【內容簡介➤】
●大腦獵奇偵探社
狼人、截肢癖、多重人格到集體中邪,100個讓你洞察人性的不思議腦科學案例
Bizarre: The Most Peculiar Cases of Human Behavior and What They Tell Us about How the Brain Works
馬克.汀曼(Marc Dingman)著,駱香潔譯,行路出版,420元
推薦原因: 知 議 樂
不可思議的舉止,奇奇怪怪的人。作者流暢精彩的文筆,帶我們看到原來寫在鄉野傳奇與都市傳說中的動物化、錯愛、異食、腦傷……等故事,如何真有其人其事。再滑順地將大腦神經學導入這些奇行怪狀,不只揭示了大腦的運作如何造就一個個怪咖,也闡釋了今日科學的看法、認知與神經學的發展,其實在「破除迷信」背後所隱含的對於先入為主與偏見的省思,也許尤為珍貴。【內容簡介➤】
●與世為敵
吐派克官方授權傳記
Tupac Shakur: The Authorized Biography
史黛西.羅賓遜(Staci Robinson)著,莫康笙譯,方舟文化,600元
推薦原因: 樂 獨
雖說是官方授權傳記,卻也清晰顯影了一位饒舌傳奇的生命足跡,以及非裔社群所面臨的歧視、困頓與騷亂。除了進一步了解吐派克的人格魅力之外,讀者更能貼身感受到名為嘻哈的這種態度。【內容簡介➤】
●台灣媒介一百年
國家、政黨、社會運動
馮建三著,麥田出版,799元
推薦原因: 樂 獨
台灣資深傳播學者的集大成之作,但不是傳統的論文集,而是橫跨30年於傳播媒體筆耕的成果與見證。雖是應時的評論集結,成書後呈現了宏觀的歷史,反映在地媒介的身世,記錄下台灣新聞媒體發展的重要時刻。其核心則是對於自由與制度的辯證,以及訊息傳播如何形塑社會,是一部珍貴的論述資料。【內容簡介➤】
●圖解孩子的失控小劇場
阿德勒正向教養,拆解2-12歲孩子的日常教養關卡,親子一同與情緒作朋友
Petit décodeur illustré de l’enfant en crise
安-克萊兒.克蘭迪恩(Anne-Claire Kleindienst)著,琳達.柯瑞芝(Lynda Corazza)繪,陳文怡譯,漫遊者文化,450元
推薦原因: 議 實 樂 益
滿滿父母成長班的既視感。這本圖文書很瞭你的抓狂,一幕幕拆解小孩子的內心劇場,讓你更知道怎麼跟小惡魔溝通。詭異的是,用在大人身上也毫無違和感,畢竟人人心裡都住了個長不大的小孩。【內容簡介➤】
●布農。密碼
祭事曆的故事
陳秀美著,阿之寶有限公司,800元
推薦原因: 知 設 樂 益
此書以「布農祭事曆」為主體,收錄豐富珍貴的史料、考證與詮釋,重構遺落的歷史與生命觀。以1925年於《臺灣日日新報》首度刊載的資料為開端,開啟一世紀的追蹤與解碼,此書重建的不僅是布農祭儀行事曆的木刻遺產,更是一份族群與自然相依的生命記錄,以及以圖像為基礎的文字系統。【內容簡介➤】
知識性.設計感.批判性.思想性.議題性.實用性.文學性. 閱讀樂趣.獨特性.公益性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