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短評》#199 鏗鏘有力的極品好書懶人包
●古正義的糖
朱國珍著,印刻出版,420元
推薦原因: 批 議 文 獨
寫原住民菁英捲入地方選舉政治漩渦的茫然,與年輕一代進入現代化都會的扞格。作者在滿紙荒謬無力中,仍注入部落特有的幽默,迥異於此類議題的悲情。
如果單以原民文學視之,小說刻畫出一種與時俱進的風景,讓人窺見某種原民菁英的微妙生態,極具人類學魅力。然而它又遠遠不止於此,甚至可以拿來當成地方政治的解剖學,慾望利益活蹦亂跳,文青土霸各顯神通,有闖入平行世界的魔幻感。【內容簡介➤】
●你不伸手,他會在這裡躺多久?
一個年輕社工的掙扎與淚水
李佳庭著,寶瓶文化,330元
推薦原因: 議
對中產階級而言,遊民是需要解決的問題;對作者來說,遊民卻是一個個有善有惡有故事的人。本書除了呈現形形色色的遊民群像,也書寫了社工作為扶助者的困境與矛盾。作者文字清新,除了真實描寫遊民複雜形象,也反思自己所處的階級位置,以及與遊民之間的相對關係,使本書不致於淪為政治正確的媚俗之作。
從社工角度來撰寫,雖說強調了「助人」的努力與挫敗的情緒,但並非底層社會的自況,而是一個懷著夢想的社工如何接受現實並與之共舞的歷程。【內容簡介➤】
●哈克歷險記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
馬克.吐溫(Mark Twain)著,宋瑛堂譯,麥田出版,399元
推薦原因: 思 文 樂
讀過或看過《湯姆歷險記》動畫的讀者都知道,湯姆有個好朋友哈克,本書便是哈克的故事。而讀過《哈克歷險記》,就能明白湯姆所謂的冒險,不過是少爺逛大街。在《哈克歷險記》裡,受虐兒哈克與黑奴吉姆結伴而行,由哈克的童稚眼光,一路見證白人的狡詐與殘忍,以及美國理想下的粗礪現實。馬克吐溫混雜南方方言與黑人俚語,以生動腔口描繪當時美國私刑、蓄奴、暴力橫行的社會,使本書成為美國文學突顯階級與種族異質性的經典之作。【內容簡介➤】
●我在英國國家劇院的日子
傳奇總監的12年職涯紀實,如何平衡藝術與商業,讓戲劇重回大眾生活
Balancing Acts: Behind the scenes at the National Theatre
尼古拉斯.海特納(Nicholas Hytner)著,周佳欣譯,臉譜出版,450元
推薦原因: 知 議 樂
海特納是劇場電影雙棲的導演,資深讀者可能還記得他執導的《激情年代》(The Crucible),年輕一點的讀者或許對充滿高顏值小鮮肉的《高校男生》(History Boys)有印象。海特納在本書分享擔任國家戲劇院總監的經驗,包括行銷劇場的祕訣,與明星演員和劇作家共事的小八卦,讓人窺見在戲劇文化厚植的英國,藝術與商業不必然相斥,可以手牽手雙贏。
在台灣文化建設的概念下,建造大型音樂廳變成建置文化的重要方法。但這些文化場所要如何經營,而不致變成蚊子館?把文化從硬體建設轉向文化素養培育,本書提供了很好的借鏡。【內容簡介➤】
●酒途的告白2:喝到世界的盡頭
La Ruta del Vino
黃麗如著,大辣出版,450元
推薦原因: 設 議 樂 獨
黃麗如這次喝到南美,以杯會友,安地斯山的酒人酒事噴薄而出,源源不絕,喝到哪裡都有梗,碧空如洗,呼搭啦,真是豪氣!可惜這場花團錦簇的酒國森巴還沒看夠,書末又忽然飄去歐洲極地蜻蜓點水,教人好生悵惘⋯⋯也算是種冷微醺吧。【內容簡介➤】
●亞馬遜
古代女戰士的真實傳奇
Amazons: The Real Warrior Women of the Ancient World
約翰.曼(John Man)著,張家綺譯,好讀出版,400元
推薦原因: 知 樂
作者由近年好萊塢電影《神力女超人》與亞馬遜女戰士的連結發想,探索這群傳說中的女戰士。從文獻與考古發掘,推衍這支位於斯基泰草原女性部族的活動痕跡,並探討割乳、殺男等傳說的可能性,重新檢視男性歷史書寫塑造的殘忍形象下,這些強悍女性的真實面貌。翻案翻得有理有據又有趣。【內容簡介➤】
●文明的遊牧史觀
一部逆轉的大中國史
逆転の大中国史―ユーラシアの視点から
楊海英著,鄭天恩譯,八旗文化,400元
推薦原因: 知 批 議 獨
本書提出的游牧史觀,是長期被漢文明輕視乃至抹煞的觀點。本書或許不如作者的前幾部著作那般令人驚奇而驚艷,某些段落的情緒也蓋過了論證,卻無論如何都是世界史中鏗鏘有力的一個聲音。【內容簡介➤】
●世界大局.地圖全解讀
Mapping the World
亞歷克西斯.鮑茲曼(Alexis Bautzmann)、蘿拉.瑪格麗特(Laura Margueritte)著,嚴慧瑩、陳郁雯譯,野人文化,1200元
推薦原因: 知 樂 益
以地圖佐以圖表,配上講解國際重要議題的文字,在視覺上清晰顯示地緣政治與經濟的運作,可作為青少年認識國際社會的渠道。【內容簡介➤】
知識性.設計感.批判性.思想性.議題性.實用性.文學性. 閱讀樂趣.獨特性.公益性
漫畫評論》漫畫交叉點,評:《北齋漫畫》與狂人畫家的一生
葛飾北齋除了是浮世繪大師之外,也是繪畫指南《北齋漫畫》(共計15篇)的作者。《北齋漫畫》第一篇於兩百多年前就出版了,但即便在日本,也是到了近20年,人們才逐漸知道葛飾北齋也有這樣的有趣作品。這一切都因古董美術商浦上滿將近50年的奔波與蒐藏。
1951年出生的浦上滿,18歲就開始蒐集《北齋漫畫》,迄今已有1500件作品。2017年,他將多年心得寫成《〈北齋漫畫〉與狂人畫家的一生》一書。要如何看待這樣一本嘔心瀝血的作品呢?葛飾北齋的創作、漫畫史專家清水勳的解讀以及浦上滿的蒐集介紹,在漫畫交叉點上碰撞出跨越歷史時光的火花。
▉像浮世繪那樣畫漫畫
已成為日本文化視覺符碼的〈神奈川衝浪裏〉©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1672年,畫師菱川師宣在書中插畫提筆寫下「繪師」一詞,這成為浮世繪歷史的起點。浮世繪,浮世意味著現世、現實之意,簡言之,也就是呈現現世事物的繪畫。漫長的250年歷史裡,知名畫師不少,但卻也無人能達到葛飾北齋的境界。葛飾的名作不少,《富嶽三十六景》系列作品尤其經典,〈神奈川衝浪裏〉的浪已不知為多少美術設計所援用,那種援用是帶著對北齋的嘆服而來。
《北齋漫畫.初篇》庶民生活 職人©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江戶時代問世的浮世繪洋溢著草根氣息,畫作主題是受歡迎的相撲選手、美女、演員等,可以說浮世繪師們與庶民呼吸著同樣的空氣。那個時代裡,所謂的正統藝術指的是貴族御用的畫家,他們受貴族供養,繪畫主題多是筆工精細的花鳥。浮世繪代表著江戶庶民的產物,《北齋漫畫》大體是畫家的隨手素描,和我們通常所說有特定故事進行的漫畫有所不同,北齋之所以畫出這些作品,有些像是將繪畫功力與經驗化為繪畫指南供後進參考。有趣的是,一如浮世繪的庶民視角,畫作內容像是民間生活的萬花筒。
▉漫畫史視角的《北齋漫畫》
即使《北齋漫畫》與今日所說的漫畫意義不同,卻也吸引漫畫史專家的研究。1939年出生的清水勳,幾乎將生命奉獻給日本漫畫史研究,他的相關著作已達30部,2014年居然回過頭來研究並出版《北齋漫畫:日本漫畫的原點》(北斎漫画:日本漫画の原点)。從書名的副標題可以看出,清水勳將葛飾北齋視為日本漫畫的出發點。《北齋漫畫》有何特別?清水勳驚異地看到葛飾北齋與時代潮流同步甚至超前的遠見。
漫畫的起源是19世紀中期,歐洲報業興起,漫畫家們為報紙繪製插圖增加讀者群,內容多以嘲諷時政為主,例如1832年法國的《喧鬧報》(Le Charivari)將當時菲利浦國王的頭形以西洋梨加以表現,大獲人氣。1834年《北齋漫畫.十二篇》裡的「臭風景」(くそ別所)便是嘲諷政治之作,地位尊崇的武士正在廁所解手,旁邊的三兩百姓只能在廁所旁聞其臭,官尊民卑的諷刺不言可喻。
《北齋漫畫.三篇》雀舞(雀踊り)©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1980年代,清水勳與手塚治虫曾在富士電視台某個節目同台。該節目把《北齋漫畫》第三篇雀舞圖(雀踊り)裡的每個動作,用機器快速移動呈現,果然出現人們跳舞的動態。也就是說,葛飾北齋的漫畫是「動的漫畫」,就像電影問世之前,已有先進者開始構思讓畫動起來的方式,比方說要呈現人跑步的動態,每張圖卡上畫人從靜止到跑動過程的每個動作,然後在機器上快速轉動,於是呈現。應該說,葛飾北齋可能已有動態畫作的想像,這已經是相當驚人的想像了。
▉古董美術商浦上滿的視角
3年之後,浦上滿出版的專著裡又有何特別之處?如果說清水勳如同研究者閉居看著《北齋漫畫》裡的所有作品,苦思作品與日本漫畫史的關係,那麼浦上滿就是在國際藝術交易市場裡單兵作戰。
關於《北齋漫畫》,有一則美麗的傳說:1856年,法國畫家布拉克蒙(Félix Bracquemond)意外發現陶瓷器包裝紙上的畫居然別開生面,那正是葛飾北齋的作品《北齋漫畫》。而後,北齋的作品在歐洲開始引發關注,甚至引發一股日本趣味,喜愛北齋作品的莫內也畫過仿作。這則美麗傳說的背後,意味著為數不少的北齋作品流落巴黎。
果不其然,按浦上滿的說法,他蒐藏的1500本《北齋漫畫》裡,就有500本是從海外蒐購而來,辛勤奔波可想而知。然而,還有個根本問題值得探究:江戶時代日本國內的庶民人氣浮世繪畫作,地位不如宮廷畫家,卻因在巴黎萌生的日本趣味,身價突然水漲船高,在國際交易市場上居高不下。然而,《北齋漫畫》相較卻無人聞問。作為古董美術商的浦上滿必須要有過人的洞見,才能注意到《北齋漫畫》。
浦上滿的起點也許來自父子之情。他的父親是浮世繪收藏名家,18歲時父親帶著他到浮世繪店,看到一隅受冷落的《北齋漫畫》,借了一萬日圓給浦上滿買下。浦上滿日後也成為美術商,就從父親的偶然之舉,開始長期蒐集《北齋漫畫》。
《北齋漫畫.三篇》相撲比賽(すもうの取組)©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北齋漫畫〉與狂人畫家的一生》裡可以看到作為古董美術商的浦上滿的職業習性:拿到《北齋漫畫》時他會先看版權頁裡的出版商,書中討論出版商時其實也就勾勒了江戶時代大眾文化生產機制的輪廓。此外,在浦上的文字裡也可以看到,美術商是如何從頁數、廣告乃至內容,品評《北齋漫畫》的每一篇作品。有趣的是,英雄所見略同,浦上滿根據《北齋漫畫》第三篇的18幅相撲比賽圖,推論如果葛飾北齋活在當代,應該也會製作動漫,這與清水勳見解一致!
《北齋漫畫》其實也就是江戶時代另一種浮世繪,《〈北齋漫畫〉與狂人畫家的一生》一書透過文字與圖像做了精采的介紹。讀了本書,讀者可能意猶未盡,尤其書中所說的江戶時光何處可尋?
江戶東京博物館是理解江戶的好地方,許多仿實物製造的模型,讓人進入一目了然的江戶時空,附近的墨田北齋美術館更對北齋的一生與作品有詳盡的介紹。此外,杉浦日向子的漫畫《百日紅》與同作品改編的同名動漫,也是進入葛飾北齋世界的佳作。●
從莫內到手塚治虫,引領全世界畫壇的繪畫技法聖經
作者:浦上滿
譯者:張懷文、大原千廣
出版:遠足文化
定價:42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浦上滿
1951年生於東京。畢業於獨協大學外國語學部。自學生時代起著迷《北齋漫畫》,收藏約1500本,不論本質或數量皆為全球第一。2016年致力於傳達《北齋漫畫》的價值與魅力,榮獲第10屆國際浮世繪學會賞。其本業是在東京.日本橋經營「浦上蒼穹堂」,以交易東洋古陶器為主的古董美術商。為「蒼穹堂」命名的是作家.立原正秋。目前擔任東京美術俱樂部常務取締役、國際浮世繪學會常任理事、東洋陶磁學會監事。著有《跟著古美術商學中國.朝鮮古陶器的鑑賞方法及選品》(淡交社)。
譯者簡介:張懷文
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畢業。大阪大學大學院文學研究科文學博士。專攻文化形態論,以代表台灣文化的歌仔戲為對象,研究其百年發展之美麗與哀愁。曾任中學教師,留學返台後遊戲於手工飾品創作的文創世界數載並兼任日商隨行翻譯、口譯。目前任職於競爭激烈不見天日的電商公司,繼續默默進行觀察人生百態的文化研究。
大原千廣
日本京都嵯峨美術短期大学(現稱嵯峨美術大学)専攻繪畫I(日本畫)。長榮大學應用日語系研究所畢業。曾擔任奈良元興寺文化財研究所保存科學中心出土遺物修補技術員兼自由插畫家。與Nihon Hallmark合作約10年,擔任日本和風賀卡系列插畫家。現任長榮大學應用日語系與崑山科技大學推廣部兼任講師,兼台南衛屋茶事和菓子職人。喜歡創作,畫畫。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