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本書房》心「驚」自然涼!炎夏來點「透心涼」繪本
這麼熱的天,躲冷氣房不環保,猛吃剉冰傷身體,打開圖畫書,來讀幾本「透心涼」而且保證「涼到腳底板」的故事吧。
解釋這種「涼」感,得先從故事結構說起。《暢銷作家的21堂繪本寫作課》提到,通常繪本故事不外乎3個部分:開頭、情節與結尾。「開頭」陳述現況與觸發事件,「情節」探索與說明各種解決過程,「結尾」則總結問題解決與否。這3部分像登山似的,從山腳平地出發,一路爬坡至山頂,再從山巔往下賦歸。
這類「倒V」曲線一般高潮落在2/3處,然後緩緩下山回家去也。然而底下要介紹讓讀者讀到「透心涼」的故事,高點卻設在接近故事尾聲的地方。不只結束得緊湊,更結束得讓人心頭一緊,腳底發涼。
▇《蝌蚪的諾言》(Tadpole's promise)
👉透心涼指數:-10℃
某個暑熱午後,一群繪本愛好者圍坐分享各自的「珍本」。其中一則故事裡,一條被暱稱為「小彩虹」的毛毛蟲,愛上了池塘裡的蝌蚪,可是這顆閃亮的「黑珍珠」蝌蚪卻未能遵守「絕不改變」的承諾,一再失信於小彩虹。毛毛蟲心碎得「作繭自縛」(她真的結繭成蛹了啦),但羽化成蝶後她決定原諒對方,但是蝌蚪在哪裡呢?於是她朝一隻坐在荷葉上的青蛙飛去探詢。
只見已經「長大」的青蛙舌頭一捲,一口把蝴蝶吞入腹,然後繼續痴情等待,心想:「我美麗的小彩虹究竟哪兒去了呢?」
嚇死人啦!這則結局能讓人從頭直涼到腳底的繪本,後來有了中文譯本《蝌蚪的諾言》。「故事可以這樣就結束嗎?」、「小孩能接受這樣的安排嗎?」⋯⋯繪本同好們一連拋出許多問句。我倒抽好幾口氣之餘,開始肉搜這類「一拳擊倒」、KO式結局的繪本。
▇《紫色郊狼》(Coyote mauve)
👉透心涼指數:-9℃
在波爾多圖書館瞥見這本圖畫書《紫色郊狼》(Coyote mauve)。封面沉濁的色塊,看起來挺有壓力的。一條對角斜切線,左上角坐著一隻紫色的狼,右下角立著一個帶紅帽的孩童,遠景是一道凝滯的水平線。畫面不穩、失衡,整體顯得沉重、壓抑。 然而,紫狼的造型與動作太引人好奇了,我決定翻開來瞧瞧。
蝴蝶頁占了4/5的藍天壓在一片平整的黃土地上。
![coyote-mauve-1-side.jpg](https://www.openbook.org.tw/sites/default/files/u569/coyote-mauve-1-side.jpg)
(取自educalire.fr)
第一頁,帶著焦渴的口氣陳述「平坦沙漠中矗立著一座砂礫小丘。」
第二頁,主角出場,「砂丘邊上有一棟小屋,吉姆獨自在院子裡把玩著他那部缺了一顆輪子的舊卡車。」可是畫面中帶紅帽的吉姆只是手插褲袋裡,眼發直地盯著左邊的玩具車。
有點悶的故事起手式。翻頁,郊狼現身砂丘頂上,渾身紫色。
吉姆瞧見了這頭狼,狼舞動身體後,企圖用右前肢平衡倒立,嘴巴發出古怪的聲音:「嗚嚕哩、嗚啦、嗚哩啦、嗚嗚、哇!」接著緩緩端坐砂丘頂上,晚風輕撫牠紫色的狼毛。
吉姆好奇極了,我也是,頓時先前的沈悶、無聊消散一空。這匹狼一定有什麼故事!吉姆並不莽撞,只是遠遠觀察這隻紫色郊狼,直到媽媽叫他回家吃晚餐。
![6_2-side.jpg](https://www.openbook.org.tw/sites/default/files/u569/6_2-side.jpg)
(取自generation5)
第二天,吉姆面向小沙丘等待著郊狼。紫色郊狼又出現了,牠又開始跳舞、單腳倒立、唱怪歌:「嗚嚕哩,嗚啦,嗚嚕啦,嗚嗚哇!」
吉姆決定趨前問過究竟:「為什麼你是紫色的?」
「這是祕密,但是如果你想知道,你可以問我別的問題。」
我們在此先暫停一下。如果想知道郊狼之所以是紫色的原因,以「是非題」為題型、不限提問數量,你會提出哪些問題呢?
回來繼續故事,順便看看吉姆是怎麼提問的——於是每天下午,郊狼跳舞、單肢倒立、唱怪歌;每天下午,吉姆爬上砂丘、打招呼、提問。
「你吃了太多藍莓?」、「你在毛上塗了紫色染膏?」、「你一出生就是紫色的了?」、「被紫妖攻擊?」、「得紫病?」⋯
得到的回答是:「從沒吃過!」、「沒有!」、「不對!」、「非也。」、「完全不是!」⋯
好幾天過去了,吉姆越來越沒耐性。他對著郊狼發火,決定再也不去沙丘那兒了,可是好奇戰勝了怒火。吉姆換方向探索: 「告訴我,為什麼你要這樣跳舞?還有為什麼你要發出這麼怪的叫聲?」
郊狼微笑著回答:「這些啊,是我的另一個祕密。」
![8_1.jpg](https://www.openbook.org.tw/sites/default/files/u656/8_1.jpg)
(朱靜容翻拍)
小男孩極力讓自己冷靜,他不屑地回應:「這些啊,只是愚蠢的祕密吧。大家都會呀,你看!」接著便用兩隻腳跳起舞來,再倒立用右手臂支撐,並發出刺耳的聲音唱:「嗚嚕哩,嗚啦,嗚嚕啦,嗚嗚哇!」
故事再暫停一下。到目前為止,情節前三分之二在冷調的陳述口吻下讀起來有些悶,可是又神祕到讓人想多知道一點下文。很快的,在吉姆「載歌載舞」後,就要出現「一拳擊倒」的結局啦!
這本無厘頭圖畫書,文字作者Jean-Luc Cornette來自比利時,從事漫畫編劇與繪圖工作,其中以只出版兩年的《丁丁日報》(Tintin Reporter)最為知名。他與來自德國現居巴黎的繪者Jean-Marc Rochette合作過多本創作。
Rochette原本在Grenoble擔任高山嚮導,因為一次嚴重意外而轉行從事藝術創作,作品風格從嚴肅到幽默,游刃有餘。
讓我們再回到故事。吉姆歌聲甫停,頓時渾身變成紫色,而恢復原樣的郊狼則說道:「你一下便知道了我的兩個祕密囉!」然後奔下砂丘,消失在夜色中。
一尾浣熊蹭了過來。「你想知道我為什麼是紫色的祕密嗎?」吉姆問。
「不想。」浣熊回答。
![10_1.jpg](https://www.openbook.org.tw/sites/default/files/u656/10_1.jpg)
(朱靜容翻拍)
故事結束。我的心整個涼掉了。怎麼可以這樣!說好的教忠教孝的主題呢?賞善罰惡的道理呢?奇怪的是,在圖書館陸續又翻了好幾本繪本,但對這個故事卻念念難忘,那毫無意義的故事如此紮實地娛樂了讀者,真是一齣苦澀、無奈又令人想笑的詼諧劇呀。
▇《可怕的卡叩》(Kako Le Terrible)
👉透心涼指數:-10℃
![11_1.jpg](https://www.openbook.org.tw/sites/default/files/u656/11_1.jpg)
圖像取自:出版社官網
另一本「冷吱吱」的圖畫書是在高雄市立圖書總館的兒童國際繪本中心讀到的,書名叫《可怕的卡叩》(Kako Le Terrible)。
從封面看來,河馬卡叩嬌羞的身影躲在一名著綠衣的男子腳邊,怎麼會是「可怕的」呢?仔細瞧——河馬似乎是用黑白照片剪貼成的。至於綠衣男,繪本同好們推測是「郵差」。負責插畫的Barroux表示:這個角色的造型靈感的確來自電影《節日》(Jour de fête)裡,由法國喜劇大師賈克.大地(Jacque Tati)主演的郵差。但法國郵政是以黃色為主,郵差則著深藍色制服,所以綠衣男不是郵差。
卡叩是一隻來自非洲草原的河馬,才幾個月大即被獵人捕獲,輾轉賣到巴黎植物園(Le Jadin des plantes de Paris)。當時已重達300公斤的卡叩成為動物明星,備受保育員Séraphin的呵護與觀眾喜愛。
![kako_int-41-800x286-down.jpg](https://www.openbook.org.tw/sites/default/files/u569/kako_int-41-800x286-down.jpg)
《可怕的卡叩》內頁(取自:出版社官網)
卡叩非常仰賴Séraphin的照料,童年時享受這位保育員餵牠的山羊奶、監測牠戲水的池子溫度;斷奶後提供牠最喜愛的胡蘿蔔、為牠刷背、鼓舞牠戲水⋯⋯。他們幾乎形影相隨,多虧Séraphin,卡叩體重破2000公斤,直到有一天,一切變了調⋯⋯
Séraphin請婚假。自從他沒出現在水池畔以來,卡叩便開始絕食,即使下水也一付憂悶鬱結的神情,完全不甩特地來園子看明星動物的孩子們失望的眼神。卡叩真的不開心極了,直到——Séraphin休完假回到工作崗位啦,他興沖沖地推了一大車的胡蘿蔔去問候卡叩。卡叩呢?牠也直直地朝這位新婚燕爾的老朋友跑去⋯⋯
![kako_int-9-800x286-down.jpg](https://www.openbook.org.tw/sites/default/files/u569/kako_int-9-800x286-down.jpg)
《可怕的卡叩》內頁(取自:出版社官網)
想起書名頁有一行副標題寫著:「根據1903年巴黎植物園真實事件改編」。作者Emmanuelle Polack提及:故事靈感源起於一次資料搜尋時,她無意中翻到1903年7月3日一則關於河馬的社會新聞。因為經常帶孩子逛動物園,希望藉此讓他們多接觸不同物種,但這則新聞著實震撼了Polack,於是當晚便向13歲與15歲的孩子講述了這則新聞,未料引來孩子們的爆笑。
![101281267_o.jpg](https://www.openbook.org.tw/sites/default/files/u569/101281267_o.jpg)
1903年7月3日的報導照片
人類對於野生動物的認識與因應方式,顯然還有許多功課需要學習。於是Polack開始蒐集關於卡叩的照片、明信片與報導,寫成一則適合孩子們閱讀的故事,又在出版社的媒合下,找到繪本插畫家Barroux一起合作。
Barroux非常技巧地避開「不適」畫面,他運用新聞剪報、明信片影印拼合出卡叩的形象,凸顯了主角河馬的真實感,又以淡彩輕刷處理,讓畫面簡潔清爽。橫式開本一展開,像植物園左右開合的大門,迎接讀者進入故事情境。Barroux也刻意將保育員Séraphin的身形塑造得宛若一根樹枝般,象徵人類面對野生動物的脆弱感。
「真實事件」?「不適畫面」?卡叩與Séraphin小別再相聚時,究竟發生了什麼事,以至於登上社會版呢?
![17_0.jpg](https://www.openbook.org.tw/sites/default/files/u656/17_0.jpg)
《可怕的卡叩》內頁(取自:出版社官網)
啊~卡叩接近Séraphin時,大口一張,牠把多年交情的新婚保育員給——吞——下——肚了!!!
故事結束。我在高市圖的兒童座椅上,手捧這本河馬怒吞保育員的法文繪本,久久無法平復。只能說:法國讀物內容涵蓋範圍無遠弗屆,題材頗為驚悚,但以新聞剪報來拼貼河馬,營造圖像的藝術性,加上童趣的構圖,似乎減緩了許多恐怖感。
在讀書會上分享這本圖畫書時,大部分朋友都會追問:「這隻河馬被『人道處理』了嗎?」
其實卡叩不是初犯,牠分別在1901年以及故事中的1903年,傷害了兩條人命。然而此事件在法國引發的不是「人道處理」,而是「自省」——我們能否使用更適切的飼養方法。Barroux到學校帶工作坊時,跟孩子介紹這本「驚悚」繪本後,小朋友最喜歡描繪的是保育員待在卡叩肚子裡的景象。究竟是河馬可怕?還是把卡叩捕獵至動物園囚禁的人類可怕呢?
其實卡叩的頭銜除了「可怕的」之外,還有「厭世的」稱號,可見牠從塞內加爾草原來到法國首都是多麼不快樂啊。河馬是無比忠誠的動物,一生只有一位伴侶,作者Polack笑稱:「因此在題詞上,我將這本圖畫書獻給我先生。」
溽暑日頭赤艷艷,誠摯推薦各位看倌讀讀這則透心涼指數-10℃的圖畫書啦!
【同場加映】
▇《菜園裡的三個意外》(簡版譯名)(3 contes cruels )
👉透心涼指數:-9℃
![19.jpg](https://www.openbook.org.tw/sites/default/files/u656/19.jpg)
(取自:出版社官網)
無論是伊索、拉封丹還是克雷洛夫,他們寫的都是動物寓言。那有沒有蔬菜的寓言呢?馬蒂約.西萬尼(Mathieu Sylvander)用妙筆捕捉了蔬菜間最不凡但愚昧的冒險,靈動生趣的文字刻畫了大蔥與胡蘿蔔淒美也淒慘的愛情。
無論是格林童話或安徒生的故事,許多結局都殘酷到分明血腥,卻又令讀者讀出快感與幽默,這3則發生在菜園裡的意外事件,同樣教人為之傷感卻又笑到噴淚。珀西瓦爾.巴里耶(Perceval Barrier)運用漫畫形式塑造角色,透過畫筆展現活靈活現的蔬菜與動物,更添幽默。
![20.png](https://www.openbook.org.tw/sites/default/files/u656/20.png)
《菜園裡的三個意外》內頁(取自繪者網站)
菜園裡究竟發生了什麼事?平凡的大蔥有著不凡的抱負,嘰嘰喳喳地討論起如何遠走異地闖蕩江湖增長見識,於是他們一株一株搭上馴鹿列車。所謂的「馴鹿」,分明是一頭乳牛,而搭乘方式則是——自動鑽進牛口中。
第二則故事談的是胡蘿蔔自以為防患未然,其實杞人憂天地展開絕地大逃亡。它們聽信豬隊友蝙蝠群的建議,掘地道挺進樂土——野兔林。最後的結局是,一根一根進入兔子的肚子裡啦!
第三則故事,羅密歐蔥與茱麗葉胡蘿蔔相愛了,幽會時被兩家守衛發現,先是對峙以押韻形式叫囂,終於擦槍走火,掀起戰事,最後打成一灘蔬菜糊,全被煮成一鍋湯。唯獨兩個戀人逃離戰火,愛情似乎獲勝了⋯⋯才不!一頭乳牛和一隻野兔在故事終點處張嘴等著,「啊~嗯~第三個故事不錯。」「(嚼)是啊,主角真不錯呢⋯⋯(嚼⋯⋯)」
▇《小青蛙》(La petite grenouille)
👉透心涼指數:-119℃(直接報警處理啦!)
![9782203011663-side.jpg](https://www.openbook.org.tw/sites/default/files/u569/9782203011663-side.jpg)
《小青蛙》書封及內頁(取自出版社官網及appadvice.com)
繼續在高市圖總館讀法文繪本,這本《小青蛙》(圖、文:Jacob Martin Strid)同樣讓我讀到冷汗直流,但同時又被逗到哈哈大笑。
一顆孕育了一隻小青蛙的殞石從天而降,砸破青蛙一家的屋頂,自此被原先的四口之家珍愛著。然而⋯⋯小青蛙會把飯倒在兄長頭上、趁爸媽睡著時在他們臉上塗鴉、將電話放進烤箱加溫、拿所有的書去洗泡泡澡⋯⋯
![xiao_qing_wa_1.jpg](https://www.openbook.org.tw/sites/default/files/u569/xiao_qing_wa_1.jpg)
《小青蛙》內頁(擷自官網)
![xiao_qing_wa_2.jpg](https://www.openbook.org.tw/sites/default/files/u569/xiao_qing_wa_2.jpg)
《小青蛙》內頁(擷自官網)
父母憂心到去找教育專家,結果⋯⋯小青蛙剪斷電話線、燒了專家的頭髮、在公事包裡尿尿⋯⋯養父母(這時就強調「養」了)決定趕他出門。
遭棄養的小青蛙自此天涯海角,沒暝沒日地流浪,終於來到一處深山,在洞穴裡遇見白髮「仙人」。仙人要小青蛙冥想,自省頓悟。閉目久久之後,小青蛙覺得無聊透了,於是⋯⋯他在仙人臉上塗鴉、毀了仙人的千年古籍⋯⋯
讀到這裡,有沒有一臉存疑:「這樣反社會人格的繪本為何也能出版?」更納悶的是:為何我讀的過程還是被取悅了?
小青蛙後來咧?結局真的讓我整個懷疑人生,只能用「透心涼指數-119℃(直接報警處理啦!)」形容。姑且先留一手,請大家自己去高市圖翻翻吧。
對了,這是丹麥的作品,有興趣的讀者也可以到作者網站試閱數頁!●
專訪》誰都可用水墨畫漫畫,但作品中的精神性更加重要:葉羽桐與《貓劍客》
以漫畫《貓劍客》受注目的葉羽桐,生於1987年,是台灣原創漫畫家,畢業於復興商工、東海大學美術系。他擅長水墨畫,至今為止的題材大多是武俠奇幻類。作品包括《烈士》、《多情劍》、《祕劍微雲》、《小貓》、《武俠》、《Pray for Japan》、《貓劍客》,獲獎無數,包含行政院新聞局劇情漫畫獎、金漫獎、國家出版獎、日本國際漫畫賞、Hill Illustration國際插畫大賽、MICC日本講談社國際新人漫畫賞、中國金龍獎等等。近期出版的《貓劍客》第7卷,是第一部的完結之作。在新舊交替、適合沉澱之際,Openbook特別專訪葉羽桐,一述其創作經歷。
▉畫劇情漫畫,是人生非做不可的事
葉羽桐買的第一本漫畫是《鬥球兒彈平》,在幼兒園時期。還在驚疑何以這般早時,他自個兒很快接著說:「我爸媽都是動漫產業的啦,他們以前在宏廣卡通,爸爸是導演,媽媽負責清稿。宏廣曾經是世界最大的動畫製作公司,迪士尼有很多卡通都是宏廣代工做出來的。」是以,雙親帶葉羽桐去書店,壓根不會禁止他買漫畫。至於為什麼喜歡、喜歡什麼?葉羽桐表示,昔時也不明白,反正他從小就對漫畫甚有興趣。
不過,切實讓他感覺震撼的漫畫閱讀經驗,還是井上雄彥的《灌籃高手》。他在小學3年級看的,無論是畫面張力、故事節奏、人物性格,都讓葉羽桐徹底著迷。這部漫畫有許多獨創的記憶點,形象、劇情或台詞都無與倫比。譬如安西教練的名句「直到最後…也不要放棄希望!如果你放棄的話,比賽就到此結束」,讓人看過就幾乎不可能遺忘。
抓周抓到筆的葉羽桐,成長過程中並沒有意識到漫畫與自己的未來關係。他只是喜歡在課本的邊角畫畫,一頁一頁地畫,快速翻頁時,就會產生角色在動作的視覺感。高中、大學皆就讀美術科班,如今葉羽桐以為這些經驗不外乎是他在練畫畫的底子。而一路受西方繪畫教育的葉羽桐,大三時毅然決然選擇國畫,主要是受井上雄彥的影響。
後來,葉羽桐自然更喜歡井上雄彥將漫畫升級成藝術的《浪人劍客》,尤其是對人物的深刻描繪,角色給人活生生的感覺。「我還特地去日本看他的《最後的漫畫展》,那是一個有敘事性的展覽,非常好看。」離開展場後,葉羽桐就立志成為漫畫家,彷若意識到自己的天命何在。以劇情漫畫創作,成為他至今為止人生非做不可的事。
葉羽桐在大學時期畫了人生的第一套漫畫《六指》,「但沒有完成,不能算作品。裡面講春秋戰國一名寂寞書生,在樹下彈琴,等待手畸形、長了六根手指的弟弟歸來的哀悽故事。」其設定讓人聯想到倪匡武俠《六指琴魔》,但葉羽桐沒有讀過,他表示很少看武俠小說。「武俠或奇幻元素都只是剛好出現在我的漫畫而已,我不特別偏愛這類作品。」葉羽桐也頗為在意被歸類為武俠漫畫家,「感覺很奇怪,你會說鄭問是武俠漫畫家嗎?應該不會吧,他就是漫畫家,我也是啊。」
▉將《山海經》的精神世界化,建立作品自身的宇宙系統
國中時的葉羽桐成績極差,以至於被極愛誇耀女兒是北一女高材生的導師視若無睹,更讓他對功課毫無索求。自言年少時很胖的葉羽桐,將自我定調為丑角,雙子座的他透過搞笑行為引起注意,同時也確立自己在群體裡的存在感,不會被孤立與排斥。多年後,葉羽桐也就明白,「在團體裡做滑稽動作與幽默語言,算是一種生存術吧。但我的真實性格滿內向、害羞的,其實不習慣跟人親近。」打扮入時有風格的葉羽桐,的確不會裝熱絡,講起話來帶著一定距離感。
時報出版提供
一旦確立要走漫畫路,葉羽桐全神貫注地投入,一路走來,頗有斬獲。專訪時他數度提及《貓劍客》的主人翁:「當山海經畫師衝羽蘭說:『當我一無所有時我只剩下畫畫。』這絕對是我的真心話,是我挖掘自己內心深處所畫出來的角色。衝羽蘭就像是我的靈魂代言人。」
這不免令人想起岸邊露伴,荒木飛呂彥在《JoJo的奇妙冒險》第4部的半自傳角色――岸邊露伴對漫畫的堅持,縱然處於暴怒中東方仗助的攻擊下,仍舊執著於將所見立即畫成漫畫,真是打死不退的瘋魔。
葉羽桐坦言,他確實喜歡這個角色,也買了《岸邊露伴在羅浮》彩畫集。葉羽桐的語氣裡難得燃起了熱情:「荒木是相當厲害的漫畫前輩,你看他的人物從早期陽剛雄壯的肌肉線條,到第四部轉為優雅的陰性描繪,就可以明白漫畫能夠呼應時代的需求,而有所成長、改變。」《貓劍客》對大反派渾沌(萬物之母)的描繪,也可見得陰柔畫風的發演。
不管是荒木或葉羽桐,漫畫顯然都是他們人生的所有。台、日不同世代漫畫家有志一同地偷渡自身的意志在漫畫角色裡,也算是佳話吧。
葉羽桐同時透露,《貓劍客》第二部將以衝羽蘭為主角,讓她到各國周遊,與世界古老文化,諸如日本、印度、埃及等,有著更神異的交會。葉羽桐發下豪語:「我想要把《山海經》的精神世界化,並建立自己的貓神宇宙系統,更想要在漫畫裡畫出人類的共同價值。」
時報出版提供
▉修練之路:從水墨畫技,到精神性的追求
問及台灣漫畫家的生計如何維持?葉羽桐大方分享,剛出道時比較不穩定,必須參加漫畫比賽、書封插畫、專題性創作等等去保持曝光度。但《貓劍客》自2015年開始於手機漫畫平台Line Webtoon連載,至2018年第一部完畢,同時2016年底陸續出版實體書,共有7卷。「Line Webtoon就像是漫畫週刊的形式,起初是3個月一簽,比較穩定後就會簽長一點的約。」他抓抓頭說:「其實,我也算是上班族啦。」
因為有固定收入,葉羽桐方能保持《貓劍客》連載更新的速度。不過,畫完大約實體書第一卷的進度時,他曾休刊。「我沒有想清楚核心價值就開始連載,起初都是酷炫畫技的展現,故事走一步算一步,這種態度其實是錯的。」
葉羽桐認真地思慮究竟要如何與他人的作品做出區隔,並嘗試在《貓劍客》中實踐,「我自己覺得水墨畫並不是這套漫畫的重點,誰都可以用這種畫法創作,但我的精神性是什麼,更為重要。」
時報出版提供
因為誠實地看見缺陷,所以展開自我修煉。他看了不少編劇書、聽演講,甚至從別人的創業故事找出自己的問題,例如Nike怎麼賣鞋。「他們的廣告強調的都不是鞋子本身,而是運動員們如何成就偉大,這才是能夠吸引人的價值。」
又或者,《火影忍者》要在《Jump》刊登時,岸本齊史畫漩渦鳴人的衣服,原定是紅色,可是因為《航海王》已經先連載了,為避免撞色,方變成橘衣。「一本漫畫週刊,連衣服的顏色都要謹慎考慮、處理,更何況是整套漫畫的主要概念,非得要想清楚不可。」
▉每個細節都應該有自己的故事
經過休刊期間的摸索,葉羽桐認為文化傳承與東方美學才是他的故事核心。喜歡去故宮看古老文物的葉羽桐說:「每個文物都有自己的故事。」於是,消逝中的文化也隱隱成為《貓劍客》的潛藏主題。
例如,他透過主人翁衝羽蘭的能力,聚靈畫梅沒骨法或暗示寫神法,轉接關於水墨畫技法的認識與浸淫。這也讓人想起記無忌的武俠小說《中流楫》,其主人翁蘇寒食的心法名為松滋功,即是由用墨變來,裡頭也暗用大量書法原則,包含回鋒與飛白書等。
另外,葉羽桐也坦承,《貓劍客》實體書與網路版是有差異的。週刊連載難免會有灌水的現象,因為時間到了就是得交稿,但出版時,他拿掉多餘的情節,好讓整體流暢度提高。「我還在進步中,不管是畫技或故事都是。對比《貓劍客》第一部前後,不管是故事推展或是繪畫本身,應該看得出來有持續的進步吧。」他笑說。
跨越一定時間,即使如葉羽桐鍾愛的《灌籃高手》、《浪人劍客》,一開始和後來的集數,單單是人物表情的細膩,也都有明顯的落差。當漫畫家長期地營造與更加理解人物,就愈能掌握更多角色的細節,使之栩栩如真。
「美,真的很需要堅持。」葉羽桐強調。他拒絕為了符合連載的進度,就將畫的水準降低。接下來的《貓劍客》第二部,他將會慢下來,累積足夠的量再重啟連載。這一次,葉羽桐將更慎重以對自身的創作。●
貓劍客 卷七‧猞猁布布
作者:葉羽桐
出版社:時報出版
定價:370元
【內容簡介➤】
貓劍客【第一部‧珍藏套書版】
作者:葉羽桐
出版社:時報出版
定價:2380元
【內容簡介➤】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