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節快樂》每個人都有想說的故事,幼稚園大班,她已經自製了7本書

今年(2019)幼稚園大班6歲的陳筠攸,是一位已經自製了7本書的女孩。這些作品分別是《蝸牛與蝴蝶》、《聖誕老公公來送禮物囉!》、《介紹雪的故事》、《禮物裡面是什麼?》、《彩虹出現了》、《好多怪獸喔!》與《我愛你》。

起初是在幼稚園老師的帶領下,她開始第一本創作。後來,她自己也喜歡上這樣的遊戲。有一天,搭爸爸的車外出時,爸爸跟她解釋為何會有彩虹。不久後,她便製作出《彩虹出現了》:

下雨了
過不久,太陽出來了
快下午了,在上課的人要回家了
在上班的人也要回家了
在開車回家的人,看到很漂亮的彩虹
在家的人也覺得彩虹很漂亮
大家都跑去公園玩
下雨又出太陽的時候,大家都會很開心

文字以短句重複的方式呈現,具備童詩的樣貌。我們彷彿看見孩子正在想像,相同的雨發生在不同的場景,也想像在不同的位置觀看彩虹。雖然簡短,但可以看見孩子已將自己對彩虹的知識與真實的觀看經驗,都放置在創作之中。

做完這本書那天,剛好電視上播放了「司法院釋字第748號解釋施行法」相關新聞,媽媽興奮地將這部作品與身邊的同志朋友分享。媽媽說,筠攸心中並不一定有同志友善的觀念,但這個機緣卻讓作品更具有共享的意義。

「我知道它們是一頁一頁的,然後要把它們黏起來。」陳筠攸認真地說明,這是她對書的想像與認識。她的創作過程是這樣的:

  • 第一步,請爸媽提供色紙
  • 第二步,拿起畫筆,一邊畫一邊想像,速度非常快,一張圖片大約1到2分鐘便可完成
  • 第三步,依序排好,請爸爸或媽媽,幫她把文字寫上去

    img_1159-003suo_.jpg

  • 第四步,整理紙張,確認順序
  • 第五步,拿釘書機,進行裝訂

    img_1175-004suo_.jpg

就這樣,一本書便完成了。陳筠攸的媽媽說:「在她這年紀的孩子,圖畫不一定是很美的,因為還無法書寫,所以用圖說故事。小攸並不著重圖案,她其實是透過製作書籍,講述自己的故事,圖畫是她們表現故事的媒介。」無論年紀大小,每個人都有說故事的本能。

陳筠攸最近最喜歡的書是字畝文化出版的《公主出任務》系列,她已經讀到第3集。本書描述「木蘭花公主」變身成「黑衣公主」後,會對付難纏的怪物。她說:「公主很漂亮,打怪獸很酷。打怪獸比較多是男生,但公主是女生,而且裡面的怪獸會怕兔子。」雖然年紀小,但她已知道這位公主是「非典型公主」,其中饒富趣味的性別與怪物的形象倒反,對她來說也很具趣味。


p1010806-009suo_.jpg

專注聆聽故事的陳筠攸與母親及弟弟


gong_zhu_chu_ren_wu_3-1-tile.jpg

《公主出任務3:飢餓的萌兔怪》內頁圖,其中巨大的怪物居然害怕小兔子,此情節總讓陳筠攸樂不可支(字畝文化提供)

Openbook請她現場製作一本書,以下這本《好多怪物哦!》,就是她的即興創作:

有一個男孩,在玩想像遊戲,然後他的朋友來找他玩躲貓貓,小男孩去躲貓貓的時候,在想像一個鬼,找到地方的時候,就看到鬼。
小男孩嚇得跑回家,看到一個怪獸。
他跑去別的地方躲,看到一隻像猩猩的怪獸。
他就跑去告訴警察。
啊我想到了,原來是我剛才在玩想像遊戲。

故事雖短,卻已有自身的循環。從想像遊戲開始,遇鬼與怪獸,最後藉想像遊戲解釋了鬼怪的出現。從創作中,孩子區分想像與真實的不同,以之交錯,形成故事。剛剛一起讀完《公主出任務3》,我們不清楚孩子是否有參考的意味,但模仿正是創作的源起。我們問她:「你也想打怪獸嗎?」她說:「我不要,真的怪獸,我就怕了!」

這是個想像的遊戲,從真實經驗開始,加入知識,結合場景,藉由書籍的形式(包含製作的過程),說一個自己想說的故事。而無論年齡大小,歡迎參考陳筠攸的方式,一起來玩這場想像的遊戲。img_1111-001suo_.jpg

4ef13d8786f02edcd09d5770e37b1fe1-161173.jpg公主出任務03:飢餓的萌兔怪
The Princess in Black and the Hungry Bunny Horde
作者:珊寧.海爾(Shannon Hale)、迪恩.海爾(Dean Hale) 
譯者:黃筱茵
繪者:范雷韻(LeUyen Pham)
出版社:字畝文化
定價:30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珊寧海爾 & 迪恩海爾 (Shannon Hale & Dean Hale)
海爾夫婦是作品獲獎連連的最佳拍檔,他們的共同創作還有如:《長髮公主復仇記》(Rapunzel’s Revenge)和《大災難傑克》(Calamity Jack)等圖像小說。珊寧‧海爾的其他精采作品包括:紐伯瑞銀牌獎《誰來救王妃》,「紐約時報」暢銷系列《童話高中》(Ever After High)。關於《公主出任務》系列,海爾夫婦說:「有時候,我們的女兒們會穿上公主裝,玩下午茶派對遊戲;有時候她們會穿上斗篷,跟怪獸戰鬥。所以,我們也想創造出一個兩件事都會做的角色!」

繪者簡介:范雷韻 (LeUyen Pham)
范雷韻曾替許多童書創作插圖,包括圖圖大主教的《上帝的美夢》(God’s Dream),還有道格拉斯‧伍德的《瑪莉嬸嬸的玫瑰》(Aunt Mary’s Rose)等。關於《公主出任務》系列,范雷韻說:「我從來不是很像公主的女生,比起玩女孩子的遊戲,我永遠更喜歡扮演超級英雄。如果是小時候的我,一定會愛死這些書了!」范雷韻和同是藝術家的先生,以及兩個兒子住在加州。兩個小男生白天是超級英雄,晚上是小怪獸。

譯者簡介:黃筱茵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英語研究所文學組博士班肄業,曾獲師大英語系文學獎學金。曾任編輯,翻譯書籍逾100冊。擔任過聯合報年度好書評審與信誼幼兒文學獎初選評審,長期為報章書本撰寫圖畫書導讀與小說書評,目前撰寫書評導讀的報刊主要是《中國時報》開卷版、《國語日報》兒童文學版和星期天書房版等。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2019-04-04 20:47
書.人生.徐淑卿》外面是白雪之夜

當雪降落在北京城時,時間的界線就逐漸消融。四合院屋頂的雪痕是民國,後海結凍的冰層記憶著王府轎夫遠去的足音,月上柳稍或者光線在宮牆逐漸移動時,你思考著有限的生命在一切堅固都將煙消雲散的人間,到底意義何在?

北京的夜如同被鎖住的霧,以及茫茫的雪原。其實路徑並未消失,失落的是你的方向,因為不能看得更遠,所以你覺得沒有人可以穿透這層黑暗,沒有人可以走出這個雪原,你只能趺坐在原地,雪中取火,品嚐這陰翳的禮讚。

真正的問題在於,你覺得人生就這樣了。在北京最孤獨的夜晚,你在《外出偷馬》裡預見此生的終局。你和小說裡身處挪威極東的老人殊無二致,只有室內的燈光與嚴冬黯寂畫上清楚的邊界,那時經常聽的貝多芬小提琴協奏曲的音符,就權且當作經常撞擊老人窗子的山雀吧?老人決心隱沒在湖邊角落,他一直嚮往的孤獨一人之地,然而往事縱橫,一幕一幕過往揭開,就像河流連接著河連接著湖一樣,故事也會被打開隱藏的形狀,最後終於變成可以看見的一波波水紋。

小說救贖了我的孤獨,但我沒有什麼可以和解之事。那年歲末,依然是北京嚴寒的夜晚,第二天就是新年了,我抄寫了一遍《金剛經》,不僅是覺知什麼是「名」,什麼是無常,還有一種深深的無依與贖罪感,就像朝陽將起前懸掛在樹上的蛛絲,即使將會消散也希望獲得當下的安頓。

這是十年以前的事了。前陣子因為一些機緣重讀《外出偷馬》,多多少少是希望能說一個自己恐怕都將不復記憶的北京故事,殘存著一線希望,會不會有些感受仍如結晶般收納在這本書裡呢?

事實上時間從來不讓我們失望,我們不會看到保存完整的過去,只會看到時間折射後和過去的距離。就如少年時候看「豐饒之海」最喜歡的是《春雪》,現在則是《天人五衰》的結尾,一切是否真的存在過呢?

即使無所事事,但生命似乎依然以某種方式和我們和解了。當年讓我喜歡的文字風格依舊,但是那種滾燙的孤寂,把所有聯外道路切斷的清冷,逐漸有了生命的氣息。說穿了,也不過因為有些事不可得,就把日子活成雪原,因為諸種不如人意,就希望在世界盡頭孤獨一人。這不是否定過去,而是在不同情境之後,看到當時沒有看到的,人物是怎麼在枯槁之後,慢慢的重新染上血色?

看完高村光太郎的《山之四季》,我想著這就是所謂生命的氣息。《外出偷馬》的老人想在靜默一人的地方,而我曾經想要他的靜默一人,並認為這是我的終局。但是在十年之後,我好像從另外一頭走來,走向外表類似的終局,但在這裡不是掩藏生命的跡象,不是雪藏著無法融解的傷心往事,而是真切的用身體感受自然的一切,就像老人隨故事的開展而不再堅硬,高村光太郎走出戶外迎接白雪從頭頂將他覆蓋,現在最重要的莫過於欣賞所有呼吸中的一切了。


徐淑卿
曾任中國時報開卷版記者,大塊文化公司編輯、企劃部副總經理,現為方所書店品牌中心總監。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 徐淑卿(方所書店品牌中心總監)
2019-04-04 12:00
好書行腳》你說,日治初期的台北到底有什麼?

▉山櫻花的蹤跡

初春,正是櫻花時節。隨著廉價航空愈來愈多、旅行愈來愈方便,社群網站上便時不時被一片粉紅籠罩,全是到日本旅行賞櫻的照片,這幾年在台灣,各家超商更是趁機賣起相關商品。但賞櫻這文化在日本淵源已久,不只當代,早在江戶時期就已經普及大眾化,成為庶民每年重要的娛樂活動;而櫻花,更隨著時代的演進,逐漸成為日本傳統精神與文化的象徵。

「見櫻花如見日本。」這樣的感受,在戰前那個民族主義高昂的時代,想必更為強烈。事實上,在1902年,也就是日本帝國殖民台灣的第7年,就有一位名叫中村櫻溪的人物,寫了一篇〈竹仔湖觀櫻花記〉,文中記載了他在這一年的2月16日,與幾位朋友一同出遊至陽明山竹子湖賞櫻的見聞。


1200px-yangmingshan_national_park_-_jhuzihhu.jpg

群山環抱下的竹子湖。(取自wiki


ying_xi_wen_chao_juan_er__0.jpg

〈竹仔湖觀櫻花記〉文章片段(擷自《櫻溪文鈔卷二》

是日天晴,輕風扇和,暄日煖烘。出城門,則野色藹然,菜菘、蘿蔔、豌豆之屬皆華,秧鍼抽青,蛙皷相答,如四五月之交。

這是寫當日天氣舒暢,適於出遊,而當他們步出台北城門之後,沿途田埔所植菜蔬亦開始開花,滿是一片和緩的田園風光。之後,他們逐漸走入山間,走到那個有櫻花的所在。

涉溪流踰羊腸,得一小村,環村皆山。大屯聳其西,七星峙其東,竹仔山屏其北,中央有夸池,似湖之涸者,所以有竹仔湖之名。茅屋八九,雞犬蕭條,貧邑耳。七星山麓有一帶邱阜,翠松青竹,與雜木相綺錯,而櫻樹散點於其間,花候方佳,自遠觀之,嫣然若紅霞之浮現。

終於,在跋山涉水之後,他們來到山谷間一小村落,並在群山之間看見山櫻花的點點嫣紅。只是,台灣田野間的自然樣貌,若要論宏偉盛大,那當然比不過專門為了觀賞而種植的茂密櫻林。不過,在日本見慣整片花開的中村櫻溪,卻這樣說:

夫千朶萬幹,簇白雲映紅旭者,雖不可同日而語,此土而觀此花,殆有窮山空谷見故人之想矣。

意思是雖然景觀比不過,但能在台灣這樣的異地,見到家鄉熟悉的景物,卻也是一種聊慰。再一次:見櫻花,如見日本。


yangmingshan_national_park-yichang_chen-90251.jpg

陽明山國家公園裡的落櫻。(取自wiki

▉殖民地台灣,失意者的新天堂

中村櫻溪是個日本人,但他卻寫下再道地不過的文言文。這是怎麼回事?把時序先跳到1895年左右。日本帝國接收台灣成為殖民地之初,台灣武裝抗爭四起。隨著軍隊鎮壓,情勢逐漸穩定,總督府也準備施政,此時除了需要大量的科學研究及技術人員,以瞭解台灣各種客觀情況,還需要會中文者,才能向當時還不那麼熟諳日語的台灣人傳遞政令與溝通。於是乎,就有一批深具漢學素養、能寫漢詩漢文的日本人在這樣的背景下來到台灣。中村櫻溪也是其中之一。
不過詳細說來,這內情還有些曲折。站在台灣的角度,確實,是全島成為殖民地,受到宗主國所宰制;可是,宗主國日本內部,卻也並非鐵板一塊。

1867年,殖民台灣前28年,日本從江戶時代進入明治時代,那實際上就是各方軍事、政治勢力較勁的結果。雖然和世界上各地朝代轉換的狀況相比,並未爆發超大規模流血鬥爭,但時代的轉換,意味著有新的贏家,就有人是輸家。在江戶時代,武士的學問以漢學為重,每個人都要有點能賦漢詩、寫漢文的能力,但是進入明治時代,開始了一連串的維新改革與現代化,使得過去依附幕府的傳統漢學,漸漸失去主導地位。

當人人都開始積極仿效西洋的文明文化、學習現代科學和思想,那麼整天還把之乎者也掛在嘴上,似乎就顯得落伍。更何況,這群人不僅在政治上屬於敗者,平均年齡也較長,學了大半輩子所養成的深厚漢學,忽然間成了無用的學問,不難想像這群人心中會多麼失意。然而,馬關條約簽訂,日本首次領有海外殖民地,竟反而讓這些差點被時代淘汰、一度失去舞台的人,重新找到發揮的空間:那就是以漢學素養,以漢詩、漢文,充當台日之間溝通的管道。

於是,在平日公務期間,他們以文言文向台灣當地鄉紳傳遞政令,實施治理,或解讀古老典籍,整理台灣歷來各種紀錄或數據,瞭解情況,以利統治。而在假日休暇之餘,他們遂時常聚會飲宴,或四處遊山玩水,更留下不少詩文,記錄當時旅遊情況,也意外記錄下過往台北的山水風景。

 

▉飲宴,賦詩,爬山,有時還有釣魚

他們都去些什麼地方呢?首先當然是較有權勢者,也就是長官們的居所或別墅。在那裡,他們可能會與台灣當地的仕紳一同飲宴賦詩,同時也有示好撫綏的意味;而這些詩作,也會被集結成冊出版。

例如《南菜園唱和集》,就是一場曾在兒玉源太郎總督的別墅「南菜園」(今古亭南昌街二段一帶)舉辦的盛大飲宴後,集結眾人詩作的集子;或者,還有後藤新平在他民政長官官邸書房舉辦的詩會,後也集成《鳥松閣唱和集》(他的書房即名為鳥松閣)。此外,還有另一間台北縣知事村上義雄的別墅「江瀕軒」(今萬華康定路晉德宮附近),也是這些人常去的地方,遊玩並也常留下詩作,而後同樣編輯成《江瀕軒唱和集》。


qian_nan_cai_yuan_ri_shi_su_she_09.jpg

位於兒玉源太郎「南菜園」周邊的日式宿舍群為台北市定古蹟,現正整修中。(取自wiki

不過,到長官的居所,再怎麼私密,畢竟還是帶有上下位階,飲宴賦詩的場合也依舊正式,所以這些詩作不免還是帶有些場面成分。要說真正自在,還是三五好友私下邀約的出遊吧。先前提到的中村櫻溪,就是以約好友出遊而聞名的。他特愛遊山玩水,走遍大台北地區的山林,有時是隻身一人,有時是結伴成群。他們不只去過竹仔湖賞櫻,更爬過大屯山、七星山、觀音山,也從坪頂走到雙溪,看過外雙溪聖人瀑布,遊歷劍潭,再下至東南方的後山埤,也曾往南走到新店的屈尺與碧潭,在青潭溪邊採蘭花、釣魚蝦,實在愜意。

在這些旅程的結尾,他也每每寫下文章記錄,在文字裡留下身影,也彰顯了大台北地區山水的秀美。當然,並不是所有人都像他一樣如此頻繁地旅行。像是他的另一位好友館森鴻,就比較常埋首文書之間(比較宅),某次兩人偕同爬大屯山,兩人也都分別寫下了遊記,而館森鴻在遊記最後就是這樣描述中村櫻溪的:

伯實頗有煙霞之癖,在台四年,台北山川諸勝,莫不涉覽。余渡海先伯實三年,曾不躋勝,今同此遊。而余所欲記者,伯實文已盡之,然自渡海,始得登覽,寧可以無記耶?乃為之記。

這既是說中村櫻溪喜愛自然山水,已經超越平常人的程度,同時,也是讚頌中村櫻溪每次出遊所寫的文章,其文筆之高妙。


1200px-chihsingshan_tatun_volcanoes.jpg

遠望七星山。(取自wiki


da_tun_shan_xia_xue_-2.jpg

下雪的大屯山。(取自wiki

▇行腳台北,文史踏查走讀路線

2019年春夏之交的閱讀嘉年華「世界閱讀日」,文化部特別以「走讀台灣」為題,串聯全國各縣市圖書館及百家獨立書店共襄盛舉,在4至5月間,策劃了數百項的文學慶典活動,並囊括全台的北中南東甚至離島100條包羅萬象的走讀路線。歡迎利用「Openbook閱讀通」中「找活動」,搜尋你想前往的地方,以下是台北市今年世界閱讀日的精彩走讀路線,請別錯過。

▇行腳台北,推薦書籍

  • 《福爾摩沙紀事:馬偕台灣回憶錄》(前衛)
  • 《台北慢步》(玉山社)
  • 《台北城市散步:走過,不路過》(奇異果文創)
  • 《圖解台灣日式住宅建築》(晨星)
  • 《紙上明治村:消失的台灣經典建築》(遠足文化)
  • 《台灣山林百年紀》(天下雜誌)
  • 《橫斷記:台灣山林戰爭、帝國與影像》(遠足文化)
  • 《藤田村的故事:阿里山百年林業起始點》(農委會林務局)
  • 《大灣大員福爾摩沙:從葡萄牙航海日誌、荷西地圖、清日文獻尋找台灣地名真相》(貓頭鷹)

▇集結全台20縣市圖書館、150家獨立書店、15所國家級博物館,共計100條走讀台灣路線,超過200場活動,620個閱讀空間大串聯


lian_shu_feng_mian_1.jpg


點選照片,進入活動官網,可以所在地查詢路線與活動

六大走讀主題,活動全攻略

活動懶人包

taiwan-1737087_1920.jpg

huo_dong_lan_ren_bao_3_2.jpg

指導單位:wen_hua_bu__0.jpg

協辦單位:xin_bei_shi_tu_logo.jpg

全台閱讀好夥伴,全力相挺,請點選以下單位,好讀又好玩,作伙去:

hui_xiong_ai_du_shu_.jpg 131105momo_logobiao_zhun_zu_he_-heng_shi__0.png

readmoo.jpg

du_ce_2.png
san_min_shu_ju_.jpg wen_xun__0.jpg

you_shan_shu_ye_he_zuo_she_.jpg

he_jia_ren_.jpg

jin_shi_tang_.jpg

qing_chun_bo_ke_lai_logo.jpg

cheng_pin_.jpg

wen_bo_hui_logoheng_shi_s.png

lian_fu_logo.png

ge_ma_lan_.png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2019-04-03 12:30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