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人生.徐淑卿》外面是白雪之夜
當雪降落在北京城時,時間的界線就逐漸消融。四合院屋頂的雪痕是民國,後海結凍的冰層記憶著王府轎夫遠去的足音,月上柳稍或者光線在宮牆逐漸移動時,你思考著有限的生命在一切堅固都將煙消雲散的人間,到底意義何在?
北京的夜如同被鎖住的霧,以及茫茫的雪原。其實路徑並未消失,失落的是你的方向,因為不能看得更遠,所以你覺得沒有人可以穿透這層黑暗,沒有人可以走出這個雪原,你只能趺坐在原地,雪中取火,品嚐這陰翳的禮讚。
真正的問題在於,你覺得人生就這樣了。在北京最孤獨的夜晚,你在《外出偷馬》裡預見此生的終局。你和小說裡身處挪威極東的老人殊無二致,只有室內的燈光與嚴冬黯寂畫上清楚的邊界,那時經常聽的貝多芬小提琴協奏曲的音符,就權且當作經常撞擊老人窗子的山雀吧?老人決心隱沒在湖邊角落,他一直嚮往的孤獨一人之地,然而往事縱橫,一幕一幕過往揭開,就像河流連接著河連接著湖一樣,故事也會被打開隱藏的形狀,最後終於變成可以看見的一波波水紋。
小說救贖了我的孤獨,但我沒有什麼可以和解之事。那年歲末,依然是北京嚴寒的夜晚,第二天就是新年了,我抄寫了一遍《金剛經》,不僅是覺知什麼是「名」,什麼是無常,還有一種深深的無依與贖罪感,就像朝陽將起前懸掛在樹上的蛛絲,即使將會消散也希望獲得當下的安頓。
這是十年以前的事了。前陣子因為一些機緣重讀《外出偷馬》,多多少少是希望能說一個自己恐怕都將不復記憶的北京故事,殘存著一線希望,會不會有些感受仍如結晶般收納在這本書裡呢?
事實上時間從來不讓我們失望,我們不會看到保存完整的過去,只會看到時間折射後和過去的距離。就如少年時候看「豐饒之海」最喜歡的是《春雪》,現在則是《天人五衰》的結尾,一切是否真的存在過呢?
即使無所事事,但生命似乎依然以某種方式和我們和解了。當年讓我喜歡的文字風格依舊,但是那種滾燙的孤寂,把所有聯外道路切斷的清冷,逐漸有了生命的氣息。說穿了,也不過因為有些事不可得,就把日子活成雪原,因為諸種不如人意,就希望在世界盡頭孤獨一人。這不是否定過去,而是在不同情境之後,看到當時沒有看到的,人物是怎麼在枯槁之後,慢慢的重新染上血色?
看完高村光太郎的《山之四季》,我想著這就是所謂生命的氣息。《外出偷馬》的老人想在靜默一人的地方,而我曾經想要他的靜默一人,並認為這是我的終局。但是在十年之後,我好像從另外一頭走來,走向外表類似的終局,但在這裡不是掩藏生命的跡象,不是雪藏著無法融解的傷心往事,而是真切的用身體感受自然的一切,就像老人隨故事的開展而不再堅硬,高村光太郎走出戶外迎接白雪從頭頂將他覆蓋,現在最重要的莫過於欣賞所有呼吸中的一切了。●
徐淑卿
曾任中國時報開卷版記者,大塊文化公司編輯、企劃部副總經理,現為方所書店品牌中心總監。
兒童節快樂》每個人都有想說的故事,幼稚園大班,她已經自製了7本書
今年(2019)幼稚園大班6歲的陳筠攸,是一位已經自製了7本書的女孩。這些作品分別是《蝸牛與蝴蝶》、《聖誕老公公來送禮物囉!》、《介紹雪的故事》、《禮物裡面是什麼?》、《彩虹出現了》、《好多怪獸喔!》與《我愛你》。
起初是在幼稚園老師的帶領下,她開始第一本創作。後來,她自己也喜歡上這樣的遊戲。有一天,搭爸爸的車外出時,爸爸跟她解釋為何會有彩虹。不久後,她便製作出《彩虹出現了》:
文字以短句重複的方式呈現,具備童詩的樣貌。我們彷彿看見孩子正在想像,相同的雨發生在不同的場景,也想像在不同的位置觀看彩虹。雖然簡短,但可以看見孩子已將自己對彩虹的知識與真實的觀看經驗,都放置在創作之中。
做完這本書那天,剛好電視上播放了「司法院釋字第748號解釋施行法」相關新聞,媽媽興奮地將這部作品與身邊的同志朋友分享。媽媽說,筠攸心中並不一定有同志友善的觀念,但這個機緣卻讓作品更具有共享的意義。
「我知道它們是一頁一頁的,然後要把它們黏起來。」陳筠攸認真地說明,這是她對書的想像與認識。她的創作過程是這樣的:
就這樣,一本書便完成了。陳筠攸的媽媽說:「在她這年紀的孩子,圖畫不一定是很美的,因為還無法書寫,所以用圖說故事。小攸並不著重圖案,她其實是透過製作書籍,講述自己的故事,圖畫是她們表現故事的媒介。」無論年紀大小,每個人都有說故事的本能。
陳筠攸最近最喜歡的書是字畝文化出版的《公主出任務》系列,她已經讀到第3集。本書描述「木蘭花公主」變身成「黑衣公主」後,會對付難纏的怪物。她說:「公主很漂亮,打怪獸很酷。打怪獸比較多是男生,但公主是女生,而且裡面的怪獸會怕兔子。」雖然年紀小,但她已知道這位公主是「非典型公主」,其中饒富趣味的性別與怪物的形象倒反,對她來說也很具趣味。
專注聆聽故事的陳筠攸與母親及弟弟
《公主出任務3:飢餓的萌兔怪》內頁圖,其中巨大的怪物居然害怕小兔子,此情節總讓陳筠攸樂不可支(字畝文化提供)
Openbook請她現場製作一本書,以下這本《好多怪物哦!》,就是她的即興創作:
故事雖短,卻已有自身的循環。從想像遊戲開始,遇鬼與怪獸,最後藉想像遊戲解釋了鬼怪的出現。從創作中,孩子區分想像與真實的不同,以之交錯,形成故事。剛剛一起讀完《公主出任務3》,我們不清楚孩子是否有參考的意味,但模仿正是創作的源起。我們問她:「你也想打怪獸嗎?」她說:「我不要,真的怪獸,我就怕了!」
這是個想像的遊戲,從真實經驗開始,加入知識,結合場景,藉由書籍的形式(包含製作的過程),說一個自己想說的故事。而無論年齡大小,歡迎參考陳筠攸的方式,一起來玩這場想像的遊戲。●
The Princess in Black and the Hungry Bunny Horde
作者:珊寧.海爾(Shannon Hale)、迪恩.海爾(Dean Hale)
譯者:黃筱茵
繪者:范雷韻(LeUyen Pham)
出版社:字畝文化
定價:30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珊寧.海爾 & 迪恩.海爾 (Shannon Hale & Dean Hale)
海爾夫婦是作品獲獎連連的最佳拍檔,他們的共同創作還有如:《長髮公主復仇記》(Rapunzel’s Revenge)和《大災難傑克》(Calamity Jack)等圖像小說。珊寧‧海爾的其他精采作品包括:紐伯瑞銀牌獎《誰來救王妃》,「紐約時報」暢銷系列《童話高中》(Ever After High)。關於《公主出任務》系列,海爾夫婦說:「有時候,我們的女兒們會穿上公主裝,玩下午茶派對遊戲;有時候她們會穿上斗篷,跟怪獸戰鬥。所以,我們也想創造出一個兩件事都會做的角色!」
繪者簡介:范雷韻 (LeUyen Pham)
范雷韻曾替許多童書創作插圖,包括圖圖大主教的《上帝的美夢》(God’s Dream),還有道格拉斯‧伍德的《瑪莉嬸嬸的玫瑰》(Aunt Mary’s Rose)等。關於《公主出任務》系列,范雷韻說:「我從來不是很像公主的女生,比起玩女孩子的遊戲,我永遠更喜歡扮演超級英雄。如果是小時候的我,一定會愛死這些書了!」范雷韻和同是藝術家的先生,以及兩個兒子住在加州。兩個小男生白天是超級英雄,晚上是小怪獸。
譯者簡介:黃筱茵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英語研究所文學組博士班肄業,曾獲師大英語系文學獎學金。曾任編輯,翻譯書籍逾100冊。擔任過聯合報年度好書評審與信誼幼兒文學獎初選評審,長期為報章書本撰寫圖畫書導讀與小說書評,目前撰寫書評導讀的報刊主要是《中國時報》開卷版、《國語日報》兒童文學版和星期天書房版等。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