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書書房》宮崎駿獲世界奇幻獎終身成就獎,及其他童書藝文短訊

【作家動態】

  • 因出演《星際爭霸戰》(Star Trek)系列電影而成名的美籍日裔演員喬治.武井(George Takei),攜手另外3位創作者,發表圖像式的回憶錄《They Called Us Enemy》,記述珍珠港事件後,出生於洛杉磯、年僅4歲的自己與家人,遭到政治性「剝奪財產、集中收容、武裝隔離」的經驗。在父母保護下的年幼武井,曾經以冒險的視角,理解鐵絲網內的部分時光;孩童獨有的觀點,與營區內的嚴苛處境,及武井往後的青少年時期形成強烈對比。
    出版之際,武井在擁有近300萬名粉絲的推特上表示「我知道什麼是集中營,我曾經待過兩個,就在美國境內。是的,我們正在重現這樣的集中營」,對美國當前的邊境拘留設施作出回應。
     
  • 2018年英國凱特格林威大獎得主、《我家在海邊》的插畫家席尼.史密斯(Sydney Smith),即將推出第一本個人創作圖畫書《Small in the City》,描繪包裹在層層冬衣之下的小孩,獨自行走於巨大的城市中,身形顯得渺小無比。「我知道在城市中當個小傢伙是怎樣的⋯⋯」,小孩語帶同理、安慰的情緒,時而提出如何在城市中找到溫暖、舒適躲藏地點的建議,似乎是對誰訴說著關心,但他仍然踽踽獨行;跟隨小孩探索城市的腳步,彷彿進入解謎的歷程般,讀者將逐漸拼湊出他的說話對象。
     
  • 哈潑柯林斯出版社(HarperCollins)創設32年來,首次出版已故作家從未公開的作品:兒童文學家露絲.克勞絲(Ruth Krauss)的遺作《像一朵蒲公英大吼》(Roar Like a Dandelion)將於10月上市。這本獨特的字母書以26首單行詩組成,繪者薩吉歐.盧希爾(Sergio Ruzzier)精準捕捉克勞絲幽默、睿智的文字調性,創造令讀者會心一笑的超現實氛圍。
    以清新、簡潔文字風格著稱的克勞絲,與同是繪本創作者的丈夫克拉格特.強森(Crockett Johnson)最知名的合作繪本為《胡蘿蔔種子》,也曾與繪本大師莫里斯.桑達克共同發表多部經典,包括《洞是用來挖的》、《歡迎蝴蝶來參觀》及凱迪克獎作品《一座非常特別的房子》(A Very Special House)。桑達克年輕時常是克勞絲夫妻家中的座上賓,而這段亦師亦友的經驗促成他在晚年創辦「桑達克交流計畫」(Sendak Fellowship),每年與2到4位獲選的年輕創作者在鄉下共度4周,分享生活、藝術知識和智慧,而插畫家盧希爾正是2011年交流計畫的成員之一。

    71lk6rxvxrl-side.jpg


  • 1977年憑藉《黑色棉花田》榮獲紐伯瑞獎的非裔美籍作家蜜爾德瑞.D.泰勒(Mildred D. Taylor),距離上一次發表羅根家族系列小說近20年後,終於將在明年1月出版最後一集《All the Days Past, All the Days to Come》,首刷預計10萬本。新書中,《黑色棉花田》的女孩凱西.羅根已成長為年輕女性,生活在20世紀中期的美國,目睹非裔美國人大遷移(Great Migration)、人權運動的方興未艾,踏上人生的旅途,尋找自身在世界的位置。
     
  • 美國史上首位佩戴頭巾參加國際賽事的穆斯林運動員,奧運擊劍銅牌選手的伊布蒂哈吉.穆罕默德(Ibtihaj Muhammad),與青少年小說作家S.K. Ali及插畫家Hatem Aly合作,將於10月共同推出圖畫書《The Proudest Blue: A Story of Hijab and Family》。
    故事描述穆斯林女孩Faizah第一天上小學,這天也是六年級的姐姐Asiya第一次配戴頭巾(hijab)的日子;Faizah好喜歡那海水般湛藍的頭巾,跟在姐姐身邊就像是陪伴著一位公主,他感到無比驕傲。沒想到,走出家門,他才發現並不是大家都認為頭巾很美麗。有的小孩竊竊私語、嘲笑,甚至咆哮「我要把你頭上的桌巾扯下來!」Faizah氣炸了,但是,看到姐姐和朋友們從容、自信的態度,他似乎明白了尊嚴和另一種驕傲。

【得獎消息】

  • 2019年世界奇幻獎(World Fantasy Awards)的終身成就獎由宮崎駿和傑克.齊普斯(Jack Zipes)獲得,同時,主辦方發布包括長篇、中篇、短篇最佳奇幻小說等8個類別的決選名單,得獎者將於10月31日至11月3日的世界奇幻會議公布。

【業界新聞】

  • 美中貿易戰延燒至書籍產業。美國總統川普8月1日宣布,將自9月起對價值3000億美元、包括書籍在內的中國進口商品加徵10%關稅。此前,出版商、印刷廠、書商已因關稅問題組成代表團前往華府,提出書籍應排除在此項政策之外。以整體產業而言,書籍利潤微薄,近年來,不少美國出版商在不得已的情況下,只能選擇在中國印書;而加徵關稅勢必抬升書價,降低消費者購買意願,導致書店和出版商破產的機率提高。

    aap.jpg

    美國出版者協會(AAP)負責全球業務的Lui Simpson(取自mefest.comAAP官網

    美國出版者協會(AAP)負責全球業務的Lui Simpson特別強調:「製作技術複雜且創新的書籍,包括許多童書,目前大多只能在中國印刷。」此外,他認為書籍作為知識的載體,有助於傳播思想和美國價值,並且,加徵關稅意味著破除美國向來「不阻礙教育、科學及文化媒材流通」的傳統。再者,若單純以政策觀點討論,書籍並非中國政府的重點產業,即便提高關稅,不但無法在貿易戰中取得優勢,反而傷害到美國的出版業和讀者。


點擊圖片,活動熱烈報名中!!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2019-08-24 12:00
閱讀通信 Vol.053》身為一道彩虹

整理:阿多利

通通編這週不小心把能量都用光了(身為寶可夢訓練家,四處收服寶可夢、擊倒各地出現的火箭隊、還要攻打道館,是很耗神滴)……請允許以下懶散隨意的方式來協助各位觀賞懶人包(๑•́ ₃ •̀๑)

身為一道彩虹~~雨過了就該閃亮整片天空~~🎶

通通編看到標題內心就自動附上了BGM,那個沒唱出來的下半句,其實是超難實現的祈使句啊嗚嗚嗚

本週重點→🌈彩虹🌈

王子跟王子👨‍❤️‍👨、公主跟公主👩‍❤️‍👩,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了嗎?

想得美勒。什麼門當戶不對啦、沒辦法讓彼此高潮啦、對彼此厭倦啦、外遇等等等啦......那些異性戀婚姻裡該有的問題,同性戀婚姻裡也都有啦,而且不只喏,出去手牽手,還是有人會偷偷用奇怪的眼神瞅你。

來啦!你是否很~同意民法婚姻規定應限定在一男一女的結合 ?
你是不是同意在國民教育階段內(國中及國小), 教育部及各級學校不應對學生實施性別平等教育法施行細則所定之同志教育?

若有這款情形,請一定ipad溫開水,甲這帖藥方食落去👇👇👇

剛講完成家的難處,很巧,這週的書人生,邀請到了先前以《老雜時代》拿下2017Openbook美好生活書獎的林欣誼(掌聲來👏👏👏),寫的正是「家庭」。覺得跟父母溝通好難、跟兒女溝通好難以至於人生好難的人,務必讀讀這篇好感人的文章:

嗯,接著是這週的Podcast。來到第七集啦,這次邀請到的是手工書達人,推薦給愛動動手的你/妳:

然後呢……下一趴是……yes! 這是最近非常值得關注的嶄新影音平台「giloo」,邀請到了作家張亦絢來談馬奎斯……的紀錄片。B編大大先前有在臉書上辦活動哦!只要分享、按讚跟在這則臉書貼文底下留言「我要重返那個看冰塊的下午!」,就有機會得到「30天VIP免費觀影序號」哦哦哦(記得在年底前兌換,才有免費影片看到飽!!)😉

再來就是每月定番:「繪本大師」啦!8月的繪本大師艾倫.賽伊超厲害,這裡指的「厲害」不僅限於文本內部,他的人生你看看,條列如下:

出生在日本橫濱海邊的一個小漁村→大概四五歲時立下了成為漫畫家的志願→自寫假單翹課→隨後被漫畫家收為學徒→被迫跟老爸一起移民美國→硬被丟進軍校→受不了跟老爸斷絕父子關係→跳級4年讀高中→飛到德國服役→成為商業攝影師→以圖畫書征服世……欸不對,是以圖畫書搭起了文化溝通的橋樑。

真的是閱歷豐富才有如此深刻的創作啊(讚

承上,這週還有個影響無數創作者的作品系列文章,一路配合著書籍出版刊登,終於來到了最終回。沒錯,通通編在說的就是貫通30年,始終影響科幻作品的《AKIRA阿基拉》,包含先前的文章,總共4篇通通在這兒:

凹嗚總算到了要收工的時間了(倒

本週最新書籍、藝文資訊,通通請見:

【8/23~9/1​活動預告】

通通編每週都在埋頭整理閱讀活動,就是為了週五給大家一些出遊靈感,如果想要自己找藝文活動,請上:Openbook閱讀通

8/23(五)

13:30
《高齡友善新視界》新書發表會暨「歐洲長照趨勢最新發展」分享會
地點:台北市西湖老人日間照顧中心(臺北市內湖路一段285號6樓)【活動頁面

cfa3dad4-1114-4102-9bc2-fa7cedcf94cf.jpg

14:00
吳品瑜╳陶曉清《許我一個夠好的陪伴》新書座談會
地點:臺北市羅斯福路二段9號12樓【活動頁面

8/24(六)

14:00
共時的星叢:「風車詩社」與跨界域藝術時代座談會暨專家導賞
地點:101展覽室(101 Gallery)(臺中市西區五權西路一段2號)【活動頁面
泰山森林書屋-優席夫:會跳舞的色彩
地點:泰山森林書屋(新北市泰山區辭修路九號2樓)【活動頁面

341649ea-9a8f-459e-96da-c488394ea7c0.jpg

金車文學講堂:張系國【什麼是科幻小說的奇幻因素?】
地點:金車文藝中心(臺北市承德路3段131號4樓)【活動頁面
跟著旅遊素人-喝咖啡聊旅遊
地點:微貳獨冊(臺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346巷56號)【活動頁面

15:00
《古正義的糖》新書分享會花蓮場
地點:誠品花蓮店2樓FORUM(花蓮縣花蓮市和平路581號)【活動頁面

54640121-7bbc-4423-a4df-07255cdf12a9.png

19:30
臥斧+麥人杰,《夢的化石:今敏全短篇》書友會
地點:小小書房(新北市永和區文化路192巷4弄2-1號)【活動頁面

8/25(日)

09:30
早安故事時間八月號-安可先生的幸福故事
地點:晨熹社繪本書店(臺中市西區博館路234號 )【活動頁面

11:00
泰山森林書屋-7、8月份暑假親子繪本活動
地點:泰山森林書屋(新北市泰山區辭修路九號2樓)【活動頁面

14:00
2019下半年「大家的私房課——生活智慧的傳統與現代」
地點:紀州庵3樓人文講堂(臺北市中正區同安街107號)【活動頁面
108年屏東現代詩展系列活動
地點:齊東詩舍(臺北市中正區濟南路二段27號)【活動頁面
《文化基本教材》的死與生
地點:桃園市立圖書館中壢分館(桃園市中壢區中美路76號)【活動頁面

320934dc-f609-4bbb-b801-d10a9119fe0f.jpg

8/28(三)

20:00
東西歷史進程的分分合合──漫談《大分流》
地點:臺北市大安區敦化南路一段245號【活動頁面

36685970-afa1-4db5-a12f-f2101694d617.jpg

8/31(六)

09:30
為成人說繪本故事-照顧好自己的情緒(8月份1場次)
地點:臺中市立圖書館葫蘆墩分館(臺中市豐原區圓環東路782號) 【活動頁面

14:00
共時的星叢:「風車詩社」與跨界域藝術時代座談會暨專家導賞
地點:101展覽室(臺中市西區五權西路一段2號)【活動頁面
「第六屆移民工文學獎」系列講座
地點:國立臺灣博物館-土銀展示館 三樓簡報室(臺北市中正區襄陽路25號)【活動頁面

2f68ecf5305c0d8be6d58b469b27f5c177183c84.jpg

9/1(日)

10:00
透過書寫拯救消逝的回憶|家族書寫工作坊
地點:紀州庵文學森林(臺北市中正區同安街 107 號 新館3樓)【活動頁面
14:00
2019下半年「大家的私房課——生活智慧的傳統與現代」
地點:紀州庵3樓人文講堂(臺北市中正區同安街107號)【活動頁面

 


點擊圖片,活動熱烈報名中!!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2019-08-23 12:00
書.人生.林欣誼》家庭,是書寫跨不出的肚臍眼

實在是因為妻煮了一桌豐盛的菜,以及冰箱裡也擺滿上一餐亦是豐盛的菜餚,以致於他走進廚房,由於臨時需要,竟找尋不到一只乾淨的空盤。

猶記得十多年前,文壇流行過一陣「極短篇」,在我許多少不更事的胡寫中,便包括上述這篇。至今我仍能清晰背出全篇5句話,自非得意寫得好,而是它著實概括了,當時我對「家」的一切感受。

我的青春期來得很晚,大學剛畢業的二十來歲,我才感覺到家庭的窄仄,與想要衝破它的反叛。於是筆下便以丈夫的口吻,滿溢的菜餚為象徵,短寫了中產家庭裡貌似豐華、實則逼人的一幕。

就在同時,「只有逃離,我才會安寧。」虹影《飢餓的女兒》裡這句話,重錘一樣地敲進我腦袋。

回首那時,我剛閃辭第一份只做3個月的工作,感情陷入僵局,正處於人生前後都不著邊的懸宕中,茫然無所事事。想看點閒書,但蕭索如我,居然連書店都不會逛,直往大學母校的圖書館跑。礙於校友圖書證不能外借,我便常在一列列華麗高聳的木頭書架間遊走,抽出一本,看對眼,就去桌邊坐下來讀,讀到感覺心中滿了,揉揉酸澀的眼離開,隔天再走回原來的書架,找到書,與它繼續相依偎。

那是2003年末,冬風冷冽,我從家中出門,在街上毛呢大衣掩面,把自己窩進燈光暖黃、寧靜安詳的大學總圖後,我讀到的是爾雅舊版的《飢餓的女兒》。封面印著虹影目光灼灼、帶著莫名魅惑的臉容,未梳的瀏海散飛,照片是黑白,卻鮮明得讓我對這女人有了抹滅不去的記憶。

大陸文革一代作家下筆動輒氣吞山河,震動天地,荒謬的現實、扭曲的經歷,造就成汁液橫流的書寫,這部虹影描寫在長江南岸成長的自傳體小說,也帶給我類似的奇觀。雖然她在母親肚皮裡躲過大飢荒,文革結束時才14歲,被兄姊認為受的苦少了,但全家8口窮得擠在豬圈大的破房,寂寞更掐緊她蒼白的青春。直到成年的18歲,她終於剝開自己原是私生女的身世,也才知曉父母在大時代中的命運。

虹影用字淺白,節奏快,不容喘息也不讓人耽溺,故事處處驚心,一波接著一波如滾滾泥浪襲來。她寫貧窮骯髒,整個村子的臭,寫曾經逃婚與私通的母親,被鬥爭死的冤魂,寫她跨越師生藩籬的性體驗和悲慘的打胎,種種不忍卒睹的情節高密度地擠壓在這18歲少女身上。

反觀彼時,我的家庭豐衣足食,父母是高階公務員與家庭主婦,家中窗明几淨,無人傷病、欠債、家暴或酗酒。相對於虹影的「飢餓」,我這屁孩簡直是吃撐了,比起她經歷的極端窮賤,我能抱怨的也只是父母盯哨般的關心、干預和不被理解。我知道隔著書本,活在太平盛世的台北女孩我,所感受到的青春之不適,簡直微小如虹影身上打的一個寒顫而已。

儘管如此,當她寫到獨自一人背著包,走在長江邊上,「不知要到哪裡去,也不知以後怎麼辦」,望著江水最終明白:「離開就是目的」時,我在圖書館裡卻震撼地共鳴,久久不已。我模糊感覺到,不論在飢荒年代或飽足的餐桌上,人都能感到巨大的餓;在威權抑或自由的國度,家都可以是最小範圍的牢籠。髒餓是受苦,非反覆洗抹不可的乾淨,也是一種受迫。她教我驚覺不管什麼樣的家,離開就是目的。離家是分裂出自我的完成式。

那個冬天過後,我總算找理由搬出市中心的家,雖然可笑地離家不過幾哩遠。但我終於擁有一點不快樂的自由。至少流淚的時候不用鎖門。

我也再換了幾份工作,接著快速駛離青春期,後來成為報社文化記者。只是萬沒想到,我會在2011年的台北書展,遇見虹影。

當時她來台宣傳自傳小說續曲《好兒女花》,書中驚爆她與中國知名學者的前夫之間,曾長年兩女共侍一夫。又是戲劇化的身世歪扭擠壓,性與人生一起糜爛。

我記得那是書展後的派對,眾作家雲集,遲來的虹影在黑夜中降臨,氣場強大,笑中依然有種曖昧。新書其實是憶往,那時的她已定居英國,作品翻譯多國、躋身世界文壇,還當上了母親,與一名英國作家再婚。

那一夜,她就像飢餓的女兒從書中走出來,坐在人群裡,被一襲袍子樣的洋裝給托得高高的,而我不知為何雙腳像被拖住般,始終沒有往前挪步。或許因為,我怕一欺近與她交談,將打破那道封印在圖書館裡,她以白紙黑字對我的神啟;或者,我自覺已經是個大人了,應該忘卻過去那個成長痛的自己。

***

虹影的人生跌宕起伏,隨時間流淌,我平凡的日子也從青春過渡到育兒期。結婚後,離家忽成人生正軌的走向,只是才感到長大沒多久,我的家庭已瞬間老去。

兩年前父親驟病,家以這個方式召我返回。無來由的腦部疾病,引發的精神症狀摧毀了正常家庭的日常。醫學無能為力,然失控的不只病人,還有家人,母親、手足與我之間,漸漸從團結抵禦病況演變成彼此激戰,兩兩之間過去的施加與忍受,選擇與怨懟,都在此時一湧而上。表面是治療和照顧方式的敵對,底下同時是親情無路可退的衝撞。

我倏地來到被老小夾殺的前中年處境,雖然已懂得把家庭當道場,但身歷其中,日日的齟齬仍是磨人。

此刻,讀書於我不再是遊手好閒地填補時間,而是在現實逼近時,搶先塞滿自己;眼下也無能再嚮往出走,只想尋求洪鐘般的警世之聲。於是,我從工作相關的書堆中挑出一部字最多、最厚的書——《背離親緣》上下冊合計約57萬字,每頁密密麻麻爬滿小字,彷彿接力拔河,一字字拖著我離開身心俱疲的泥沼。

美國國家書評獎得主安德魯.所羅門(Andrew Solomon)窮十年之力,探訪三百多個家庭,描述擁有以下10種「異常」孩子——聽障、侏儒、自閉症、唐氏症、思覺失調、身心障礙、神童、遭姦成孕、罪犯、跨性別——的家庭樣況。

這些都離我很遠。然而作者用飽經世事的眼光、時時低迴深思的筆調,爬梳這些極端家庭的生活,以及他們何以如此活著。這背後的道理近如我所身處。

「背離親緣」原文far from the tree,意指當父母生下不如自己所想的子女,不管是疾病、缺陷、性向或特質,面對這種「非我同根生」的割裂感,父愛與母愛都不是天生,而是一場永遠的練習。

反過來,孩子何嘗不也是在脫離了嬰童期的依賴後,才漸漸學著認識父母,或可能終其一生都無法了解他們。所羅門寬慰為人子女者:「沒有人能愛得毫無保留。如果我們能夠體諒父母的矛盾情緒,每個人都能過得更輕鬆愉快。」同時吐露採訪所見:「這些父母證明了只要有足夠的情緒控制,充滿愛的決心,人都能愛任何人。艱難的愛絕不下於輕易的愛。」

這些家庭的特殊處境,則讓親子之間更形艱困;面對被腦部失能消解了的父親,我也思索著書中對「異常是一種疾病或身分」的探討,治療或接納之間的拉鋸。從個人的選擇、社會的反應,到歷史的進程,他讓我明暸世間悲傷沒有谷底,但人類的理性畢竟撐住了這世界,情感的力量曾讓許多事物免於崩毀。

在被家庭風暴席捲的日子裡,每夜,我在床頭默默跋涉這本書,感覺自己就像一片荒原,渴望被每一個字給踏遍;像在無明的深井裡,拼命想把黑暗盯出一個洞;像哭盡的海洋,再度慢慢被溢滿。就這樣一點一滴,夜的終盡,當我闔上書本,都感覺很充滿,也感到一片空白。

虹影曾經那麼恨自己貧賤的出身、偷情生下自己的母親和陌生的生父;所羅門曾因同性戀身分不被父母認同而痛苦,在後記說:「我寫作本書的初衷,是為了原諒父母,而在結束時我當上了父親。」世界何其大,家庭卻是書寫的老哏,永遠跨不出的肚臍眼,因為只要我們對家有了完好無缺的期待,這念頭一旦生出,悲痛的感覺便無可挽回。

如今,這兩位作者看似都藉由書寫與原生家庭和解了。和解,又是多老的哏,如果能夠,我但願與家人相親相愛,同時又彼此相忘於江湖。各式家庭的教養有無窮變異,即使以愛為出發點,孩子仍可能從任何縫隙感受到傷害。這或許不是父母的原罪,而是全人類的侷限。家庭恰巧是老天設計來觀看螻蟻隨機組合、演練情感的小劇場。

唯有,透過赤裸裸地舔拭自己的身世,如虹影;或伏低身子潛入迷霧森林,探索地衣上曾經搏鬥過的痕跡,如所羅門,如此刺痛地寫下這些父母與孩子們的面貌,能讓人感覺,活得不那麼像螻蟻。


林欣誼
1980年生,台大外文系畢業。曾任《中國時報》文化組記者、《誠品好讀》等雜誌採訪編輯,著有《老雜時代》。


點擊圖片,活動熱烈報名中!!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2019-08-22 12:00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