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短評》#151 魔幻現實的極品好書懶人包

苦雨之地

The Land of Little Rain
吳明益著,吳明益、吳亞庭繪,新經典文化,340元
推薦原因: 文   樂   獨 
戀物癖可以展現在很多方面,而展現在吳明益文字裡的,恐怕就是對生物幾近戀物癖的狂熱了。作者對於生物棲息與物種特點的嫻熟,配以親手插畫,圖文相依,是一把鑰匙,輕易地讓讀者被吸入介於魔幻與現實間的文字世界。
吳明益的小説向來理多於情,劑量比例正確的時候,會出現一種有機而澄透的感覺,彷彿《風之谷》中的腐海,吊詭地在深處淨化一切。這批短篇便是極好的様本,拓展了生態書寫的邊界。
這本期待已久的大作最令人驚艷的,是在字裡行間那熟悉的風格之外,又隱隱透露著某種陌生的變化。從場景設定到文字舖陳,即使一派從容,但處處可見創作者勇於挑戰自我的決心。書裡不僅有升級版吳明益,更有著對自然書寫的試驗和超越,在作者一貫的溫和筆觸裡,藏有他對文學的反思和使命。【內容簡介

失物風景

陳夏民著,凱特文化,350元
推薦原因: 設   文   樂   獨  
作者回首觀看自己一路走來的失落,人生大概也走到拐點了。身分認同是一輩子的事,書中挑出來的片段或許都不大激烈,堆疊起來卻有一股滄茫的惆悵,當初閃亮登場的80後,也開始面臨中年危機了呢。
多才多藝的作者,在出版業的每個環節都曾留下足跡,多數人熟悉的是他做為編輯或經營者的身影,忘了表象之下纖細的文學靈魂。在《那些乘客教我的事》之後,這次走到更深更遠,在失去的惆悵陰影之外,藏著更多的溫暖,不只是和解,更是進入中年的洞達,和對人間不止息的好奇和熱愛。
書中有許多作者在桃園生活的記憶,這本書也很像桃園的冬天,濕濕冷冷的氣味,特別讓人想窩在他喃喃細語的文字裡。除了文字之外,裝幀設計也為本書增色添美,書籤帶選了出跳的螢光綠,讓人想起作者家鄉著名的武陵高中制服設計,忍不住會心一笑。【內容簡介

紅磚港坪

鄭清文短篇連作小說集
鄭清文著,麥田出版,1500元
推薦原因: 議   文   樂   獨 
雖是一則則短篇切片,卻是作家為自己人生留下的完整紀錄。這部「大河短篇」是對土地認同的熱情宣示,如此堅強的台灣根性,日後恐怕會越來越稀薄了。
百姓常民的日子,日積月累成了歷史,這類書寫,一不小心就容易過於沉重窒息,但作者的筆觸輕巧,閱讀中多了期待感,兜轉漫步於書頁間,呼吸暢快。
大師最後的遺作,呈現了他短篇小說渾然天成的魅力,將這無數精緻華美的碎片串流成深邃而美好的大河長篇。這不只是炫技,更是作者對台灣誠摯的愛戀,能將這片土地的百年追求化成如詩般的篇章,匯聚成宏觀的風景,大概是只有作者能達成的絕響。【內容簡介

朋友之間

Between Friends
艾默思.奧茲(Amos Oz)著,鍾志清譯,木馬文化,320元
推薦原因: 文   樂   獨 
奧茲在2019前夕趕列車似的走了,這本追憶當年在Kibbutz人民公社的青春人事,居然成了他的繁中遺作,上帝的確夠幽默。走過《鄉村生活圖景》的孤寒,這裡的奧茲還是眷戀人世的,畢竟一個作家能夠加工的素材,也只有這個了。
作者對於以色列農耕烏托邦基布茲懷有深切的感情與回憶,但看著看著,這種深厚懷念似乎隱藏著某種批判,或者該說是誠實剖析——剖析著自我的寂寞與群體歸屬感,那份抵抗又需要的矛盾感。
基布茲的群體生活是對現實世界奇異的縮小和扭曲,作者把對這奇特聚合的觀察轉化為文學。不只是對親歷過往的懷念,烏托邦天地成為作者的實驗室,在這隔離的真空環境中深入剖析人性,文字看似雲淡風輕,卻觸及某種不可見人的陰暗。【內容簡介

大日本.滿洲帝國的遺產

強人政治與統制經濟如何影響近代日韓
大日本・満州帝国の遺産
姜尚中、玄武岩著,李雨青譯,八旗文化,550元
推薦原因: 知   議   樂   獨 
把戰後日韓的強人政治,視為滿洲國的某種遺緒,作者們的立論大膽,推演詳實,讓人覺得末代皇帝又以另一種方式復辟——就算到了今天,東亞的民主還是帶有封建氣的。
鋪陳對照的手法很有意思,以曾有交疊的日本名人對照另一韓國名人,交綴日韓近代史。在書寫名人政壇生涯的背後是綿密細膩的穿針引線,戰前戰後的國際社經環境加上日韓兩國的民族性格,故事架構好適合拍成恢宏的政經史劇。
本書或許是同系列中最強的書寫安排,以岸信介和朴正熙為引,交代了近代東亞最奇特詭譎政權的形成經過,以及各種在戰後遺留下的深邃複雜影響。同時折射過去與現代,勾合人物與時代,道盡看似一瞬的帝國在近現代史上深遠的寓意。【內容簡介

印加與西班牙的交錯

從安地斯社會的轉變,看兩個帝國的共生與訣別
インカとスペイン 帝国の交錯
網野徹哉(あみのてつや)著,廖怡錚譯,八旗文化,550元
推薦原因: 知   樂   獨 
關於印加的末日,西方已有不少精彩專論,作者倒是機敏避開了重彈老調,而把重點放在兩種文明的衝突與調和,以及各個族群的因應之道。這本向前看的印加不死,隱約也呼應了當今的後殖民顯學。
雖然講的是印加帝國與西班牙的文化共生與衝突,其中卻有著濃濃的既視感。在全球化之下,強勢文化與國家應當在許多地方都能隱約看到書中點出的情結。特別推薦關於女性和印加文化的章節,譬喻帶著深度與詩意。
本書展現日本學者一貫的嚴謹和自制,內斂傳達出全球視角的新詮釋。包含傳統殖民/被殖民等相關論述之外,凸顯兩大帝國間的彼此連動,打破歐洲史和美洲史的壁壘,帶出理解這段歷史的全新可能。【內容簡介

朱紅的記憶

龜倉雄策傳
朱の記憶 亀倉雄策伝
馬場真人著,蔡青雯譯,臉譜出版,480元
推薦原因: 知   議   樂   獨 
生於上世紀初的日本第一代設計大師,經歷二次世界大戰的起伏,於戰後以傑出的作品帶領日本走向平面設計之道,呼應戰後日本的復興,許多作品已成時人熟悉的日常事物。這本傳記,不僅交代了龜倉雄策的人生,也析解了構成日本設計理念的DNA。
某種程度上,龜倉可以視為日本當代設計的原點。這本傳記所呈現的不只是他這個人、他怎麼想,更特別的是那種想要被世界認可、與西方一較高下的集體意志和氛圍。今天看來,這已經有些思古幽情了。
本書可說是日本設計史的切面,在作者不俗的故事編排下,設計史上的日本大師一個個長出血肉,個性喜惡鮮明。這些活生生的人物互相碰撞、對話,從戰前到戰後,一路向前,長成了現代日本設計界的樣子,更間接勾勒出時代的脈動。對於日本設計界有興趣的必看;想研究日本美學的也請一看。【內容簡介

慈悲的語言

走進護理師的日常風景,寫一首生命的詩
The Language of Kindness
克里斯蒂.華特森(Christie Watson)著,謝佩妏譯,大塊文化,350元
推薦原因: 知   議   樂   益  
護理師之於醫生是弱勢,之於病人卻是強勢。這個遊走於生死之間的微妙工作,其實並沒有多少文字紀錄,本書終於讓人看見了這個夾縫中的龐大專業,每個故事都可以改編成醫療劇。護理師們別再妄自菲薄了,非護理師也該看一下,畢竟我們遲早都要護理他人或被護理。
慈悲的語言,懇切書寫醫療護理的專業,與同樣身而為「人」的拉扯。是的,護理人員不是專業的機器,會累會傷心,會憤怒也有自己的私人生活。作者誠實描寫自己的脆弱與淚水,也如臨現場地描述急診室的世界。書中說只要你親歷過一天護理師的生活,就不會再要求他們幫忙洗咖啡杯。讀完本書,不只是不敢要求幫洗咖啡杯,更是全心體會那個生死交關的世界。
英國護理第一線人員的紀錄,雖然距離遙遠,然而那生死一瞬的現場及延伸出來的感嘆和沉默,無一不和大西洋彼端的台灣相似。在死亡之前,在當代醫療體系之中,不分國籍,所有人一律平等。經由本書不慍不火的文字,除了了解護理人員的辛勞,給予更多的體諒,也能讓人進一步思索該如何面對那個生命終站的場所。【內容簡介


識性.計感.判性.想性.題性.用性.學性. 閱讀趣.特性.公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人物》誰說只有男生可以喜歡恐龍?韓國繪本作家慶惠媛與她的恐龍夥伴們

以繪本《恐龍X光》獲得2018Openbook最佳童書獎的韓國作家慶惠媛,是位熱愛恐龍的嬌小女性,這樣的反差萌,曾引起韓國小男孩讀者的崩潰。OB好書獎是她第一次獲得海外獎項的肯定,她自言意義非凡。

台灣的剛好出版社,是慶惠媛非常信任的合作對象,短短1年間,便出版了5本她以恐龍為主題的作品,更在2019年一開始,策劃了她海外第一場個人畫展「剛好hen惠畫」,分別在台北田園城市書店及台中晨熹社舉行。

Openbook編輯部搶先到會場,在好多可愛恐龍的陪伴中,聆聽慶惠媛分享創作過程中的有趣經驗,以及她與筆下的恐龍夥伴們又如何造成意想不到的影響。種種故事,都在以下的專訪。

▇養不成獅子沒關係,來畫恐龍吧!

外型白皙清瘦的慶惠媛說,她的個性比較膽小內向,從小就喜歡體型巨大又兇猛的動物,「小時候甚至希望養一頭兇猛的獅子,感覺很可靠,可以保護我。」

恐龍,做為已絕種生物,雖然多數人都看過相關電影、動畫、圖鑑或繪本,但沒有人親眼看過真正的恐龍。這給予創作者極大的空間發揮想像力,慶惠媛說:「恐龍,是一種非常特別的存在。」

「體型大」、「兇猛」,幼時的夢想,恐龍正好全符合,因此不但成為慶惠媛第一本個人創作《特別的朋友》中的主要元素,也陸續出現在往後的作品中。

「《特別的朋友》說的是小朋友放學途中幻想的故事。在小孩的視角裡,大樓、天橋都很巨大吧,就跟體型龐大的恐龍一樣。」

getimage_2-horz.jpg

於是,各種恐龍化為斑馬線、天橋、溜滑梯,讓小朋友的回家途中充滿驚奇與期待。查資料、畫圖的過程中,慶惠媛對恐龍愈來愈著迷,接下來的《電梯》、《恐龍X光》、《給我吃一口》、《比你更大》等作品都以恐龍為主要素材,不知不覺創作成「恐龍系列」,也成為恐龍迷的收藏作品。

▇小孩太愛,媽媽唸到不想唸,把書藏起來

《特別的朋友》及《電梯》問世之後,慶惠媛換了另一間出版社,編輯希望她加入資訊型的內容。她於是將自己到醫院求診的真實經驗結合恐龍的科學知識,成為創作《恐龍X光》的契機。

相較於前兩本作品,《恐龍X光》的知識性色彩濃厚許多,談起發想過程,慶惠媛說:「韓國大部分恐龍知識類書籍或圖鑑都以照片為主,身為插畫家,覺得如果能從趣味的故事中邊學知識,邊享受可愛的插畫會更好,希望能讓本來對恐龍不太有興趣的人也喜歡上恐龍。」

《恐龍X光》中的恐龍除了可愛外型,最讓人喜歡的大概就是每隻恐龍的「人味」。例如為了逞強而扭傷脖子的梁龍、一心照顧孩子而愈來愈瘦的慈母龍,以及被誤會是賊的偷蛋龍等等。在每種恐龍身上,都可發現與人類十分相似的個性。

採訪當天,未到展覽開幕時刻,已有一對父母帶著孩子前來,剛滿3歲的小男孩緊抱著《恐龍X光》不放。媽媽說,全家人都很喜歡慶惠媛的作品,尤其兒子最愛有故事性又有可愛插畫的《恐龍X光》。

這位小弟弟並非特例,瘋狂著迷的小小讀者可真不少,卻意外地造成媽媽們的困擾。

「很多媽媽回覆說,因為這本字比較多,常常唸故事唸到喉嚨沙啞,想偷偷跳過都會被孩子抓到,最後乾脆把書藏起來。」《恐龍X光》適合8歲以上的讀者,但大多數喜愛恐龍的年紀介於5到7歲,聽了媽媽們的血淚告白,慶惠媛決定為恐龍的主力粉絲創作,陸續出版了《給我吃一口》、《比你更大》。

dsc06609-004suo_.jpg

dsc06613-005suo_.jpg

▇可愛又邪惡 才是現實人生啊

眼尖的讀者應該可以發現,「暴龍」是最常出現的角色,而牠也是慶惠媛最喜歡的恐龍。

「不覺得暴龍那麼大,手卻這麼小,很反差萌嗎?」慶惠媛縮起兩隻手比劃著。

反差萌的暴龍,成為《給我吃一口》的主角,既可愛又霸道,到處吃掉其他恐龍的食物,最後受到小小的懲罰,才明白「分享」的樂趣。即使是兒童繪本,慶惠媛沒有犧牲掉暴龍天性的邪惡形象,讓這個角色性格更加立體。

bi_ni_geng_da_-openbook-1.jpg


bi_ni_geng_da_-openbook-3.jpg

可愛的恐龍互動與情節中,也具備一定的知識內容。圖片取自《比你更大》(剛好出版提供)

曾經也想過迎合大眾口味,寫些賺人熱淚的故事,但慶惠媛根本無法作違心之論。最愛提姆波頓作品中可愛又帶著邪惡感的她,最終還是寫出了最符合自己個性的角色設定。「可能作品像人,因為本身就是這種性格,才會畫出這樣的小暴龍。」慶惠媛創作時,時常自己擠眉弄眼揣摩暴龍的神情。書頁上那隻橘紅色、帶著壞壞眼神的小暴龍,儼然是另一個她。

訪談途中,慶惠媛秀出手機照片,展示前一天在誠品買的恐龍模型,買來後還先玩過一輪才出門。

保有童心,對於繪本作者的創作有很大助益,而令人感受更加強烈的,是慶惠媛真心喜歡恐龍。因為喜歡,所以理解,讓她筆下的恐龍,有著鮮明的個性與舉止。那些恐龍不僅僅是她的作品,更像是夥伴,一起創造出有趣豐富的世界,吸引更多喜愛恐龍、喜愛閱讀的大小朋友進入。

▇別試著在書裡教育孩子,可能會失去閱讀樂趣喔

獲得Openbook最佳童書獎,慶惠媛感到相當榮幸且開心。此外,過去她在韓國的展覽都是出版社舉辦的聯合展覽,「剛好hen惠畫」則是她第一次在海外舉辦個人畫覽,對她而言意義相當重大。

2017年,慶惠媛曾來台旅行並舉辦快閃簽書會,雖是驚鴻一瞥,卻已讓她對台灣讀者留下深刻印象。在韓國,她的讀者以小孩居多;來到台灣,發現成人讀者出乎意料的多,「很開心有這麼多大人喜歡我的書。」

她進一步補充,雖然韓國有愈來愈多喜歡繪本的成人,也有很多父母希望孩子多讀一點書,卻往往帶有目的性。但兩年前來台,她感到台灣讀者比較不會抱著「一定要學到些什麼」的心態,而是真心喜歡看她的書。

dsc06313-bian_ji_-bian_ji_-002suo_.jpg

很能貼近孩童心理的慶惠媛說,她盡可能不在作品中藏太多想傳達的訊息。「每個人一出生,最早接觸到的可能就是繪本,繪本必須有趣,才會對閱讀產生興趣。小孩子非常敏感,如果這本書一直教他怎麼做,會讓他失去閱讀的樂趣。」

真心喜歡,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是閱讀最大的收穫,也是慶惠媛的目的。「讓讀者不要有太大負擔,單純享受跟喜歡閱讀,這才是一位真正的讀者該有的精神與態度。」

▇喜歡恐龍的女孩,不應該被霸凌

訪談中,意外得知一個小彩蛋:《特別的朋友》與《電梯》的主角,其實是一對兄妹,兩人曾在《特別的朋友》最後一幕同時出現。


te_bie_de_peng_you_men_-openbook.jpg

《特別的朋友》內頁圖(剛好出版提供)

這個十分有趣的小巧思,在韓國卻造成意想不到的影響。

慶惠媛說,在韓國出席講座或簽書會時,有許多小朋友很訝異「原來作者是女生」,甚至還有超狂熱的小男生恐龍迷,根本無法接受《電梯》的主角是個小女孩。

還有一件讓慶惠媛感到難過的事情。有個小女生書迷,擁有一件她超喜歡的恐龍衣服卻不敢穿去幼稚園,因為會被男同學們取笑「女生居然喜歡恐龍」。

女生難道不能喜歡恐龍嗎?將《電梯》的主角設定為女孩,原是無心之舉,沒想到竟有評論家表示,慶惠媛以女性為主角,打破「都是男生喜歡恐龍」的刻板印象,突破了現有藩籬,此舉意義深遠。

這件事也讓慶惠媛認知到,身為插畫家,對於社會有一定的影響力,而她也想藉由接下來的作品告訴大家:「女生也可以喜歡恐龍!」


dian_ti_-openbook.jpg

《電梯》內頁圖(剛好出版提供)

「今年預計出版兩本跟恐龍有關的繪本,其中一本是關於《特別的朋友》裡小兄妹全家人的故事,會凸顯出妹妹對於恐龍的喜愛,比哥哥更積極。另外,也會多畫一點女性恐龍的角色。」

有一派研究恐龍的學者認為,暴龍的萌短前肢,其實相當強壯,力道與靈活度都相當驚人。這也很像慶惠媛那些看來輕鬆簡單的繪本,雖然可愛短小,卻擁有無與倫比的力量。

zhu_tu_2_5.jpg

 

bi_ni_geng_da_.jpg比你更大
Bigger than you
文字、繪圖:慶惠媛
譯者:吳恬儀
出版:剛好
定價:290元
內容簡介➤

kong_long_xguang_.jpg

恐龍X光​
공룡 엑스레이
文字、繪圖:慶惠媛
譯者:賴毓棻
出版:剛好
定價:33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慶惠媛
為南韓作家與插畫家,她的作品常運用各種顏色的韓紙,堆疊在黑白手繪上。因深陷於繪本的魅力之中,而全心投入兒童繪本創作。自認識恐龍開始,就對恐龍深深著迷。此生的願望之一,就是希望能有機會親眼見到恐龍。著有《電梯》、《特別的朋友》、《給我吃一口》、《恐龍X光》(剛好閱讀出版),並為《描繪夢想的少女——申師任堂》、《李先妣到市集囉!》、《長尾長嘴的鳥怪》、《哎呀,踩到便便了!》等書籍繪製插畫。

 

▇ 慶惠媛再度來台!2020/2/6(四)在新北市圖總館 繪本創作分享會

gang_hao_yue_du_.jpg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2019-01-15 19:01
嘻哈囝1》重返台灣嘻哈江湖:熊仔、ØZI與夜貓組對談

2018年4月由嘻哈音樂公司顏社主導的「嘻哈囝 TAIWAN HIP HOP KIDS」特展,企劃歷時2年,引領觀眾認識90年代至今的嘻哈音樂史。開展期間,吸引許多音樂愛好者朝聖,相關資料近日集結編撰成台灣饒舌專書:《嘻哈囝:台灣饒舌故事》。

書中透過幕前幕後查訪匯整,自「唸歌」形式的音樂創作,到首次「饒舌」出現在流行文化視野,依時序帶讀者回顧當代華語嘻哈音樂的發展,並述及台灣各地嘻哈風格,記錄許多原先僅流傳於樂迷或散於網路的傳奇和軼事,不僅有人物、有故事,更有牛肉,交織出一本獨一無二的台灣嘻哈江湖史。

本書可貴之處,在其訪談許多重要的嘻哈音樂創作者和參與者,留下珍貴的第一手資料,以文字為當代嘻哈音樂創作群體,留下時代的身影。並將台灣現行最為知名的北中南3地、4大嘻哈譜系(「北」顏社、本色音樂、「中」混血兒娛樂、「南」人人有功練)一口氣做出完整介紹。

這本華語世界第一本台灣饒舌專書《嘻哈囝:台灣饒舌故事》,首場座談以「饒舌新世代的創作起源」為主題,邀請到曾獲金音獎多項大獎的嘻哈歌手熊仔、顏社饒舌演唱組合夜貓組的LEO王與春艷與出道不久卻廣獲關注的音樂人ØZI。主持人為顏社音樂的創辦人迪拉,他先將這場座談,聚焦於當代的嘻哈音樂環境,並打趣地說,現在的陣容說不定5年過後就請不動了。

yan_she_xi_ha_jian_tai_wan_rao_she_gu_shi_xin_shu_fa_biao_hui_02-001suo_.jpg
左起迪拉、熊仔、ØZI和夜貓組的春艷與LEO王

雖是玩笑話,卻所言不假。嘻哈場景變化飛快,這3組人馬出道時間最短半年餘,最長二年,但其實都已經不算是第一線的「新世代」了,他們已是年輕一輩的中堅份子。儘管熊仔、ØZI與夜貓組都很年輕,但目前活躍於尖峰的年齡可能都小他們10歲,被誇獎「我是聽你們的歌長大」的日子還真是不遠了。

▉華語饒舌20年結晶:有嘻哈世代

台上3組人馬,與屬於中生代的顏社主理人、六年級生的迪拉差距十餘歲,這群「小孩子」無不對顏社廠牌、MC HotDog深具情感,遠比美國東西岸嘻哈之爭、1990年後發生的各種嘻哈大事件或黑樂發展史更加熟稔:他們是完全成長於「嘻哈在台灣」年代的創作者。

熊仔自稱從小就是顏社粉,還蒐藏第一代顏社的品牌T恤,更當過蛋堡的MV臨演,是十足的廠牌小粉絲。春艷則提到國高中時期就會跑顏社買周邊,也從那時透過臨摹,開始學習如何創作華語饒舌音樂、研究演唱技巧。在美國學校讀書的ØZI雖然直到高中才認識第一個台灣嘻哈廠牌,但已經對嘻哈音樂知識有著一定的了解,更對當時已經做出廠牌風格的顏社十分著迷;LEO王雖然過去是以搖滾樂團主唱的身分活動,依舊接觸過〈關於小熊〉,也大致知道嘻哈音樂的存在。「嘻哈」在他們的成長歷程中,絲毫不是一件全然陌生的事,更因諸如MC HotDog、蛋堡乃至周杰倫等華語饒舌音樂先行者,新世代對創作的想像十分自由。

yan_she_xi_ha_jian_tai_wan_rao_she_gu_shi_xin_shu_fa_biao_hui_03-002suo_.jpg

在迪拉的世代,不脫圖帕克.夏庫爾(2Pac)、聲名狼藉先生(Biggie)等東岸西岸嘻哈巨擘,或是N.W.A.一系與大人小孩雙拍檔(Boyz II Men)等黑人與黑人人權運動的經典作品。相比之下,年輕一輩汲取的音樂類型廣泛不同,聽滅火器等台灣獨立樂團,不乏年輕歲月(Green Day)、AC/DC等西洋熱門音樂,喜好雜食多元,以「玩」、「自學」方式成為音樂創作者。

甚至在傳媒的改變、新興選秀節目如「中國有嘻哈」的竄起,都大大改變了市場對於嘻哈音樂、饒舌的認知。迪拉直言「嘻哈科普」相應帶來重大的影響與外溢效應,中國有嘻哈功不可沒,不但增加嘻哈饒舌的直接非同溫層曝光,更讓討論嘻哈變成普遍的事。曝光增加、討論度增加、得獎機率增加,使商業合作機會也大大增加。

yan_she_xi_ha_jian_tai_wan_rao_she_gu_shi_xin_shu_fa_biao_hui_06-005suo_.jpg
顏社創辦人迪拉

「中國有嘻哈把韻腳、flow、hook 這些知識廣泛地傳達給大眾,以前帶蛋堡上節目的時候根本不可能,那時候都還在『饒舌嘻哈就是 yoyoyo』而已。」迪拉提到。

甚至是熊仔也認為,自己這一代的創作者,可能更被適合稱為「有嘻哈世代」,完全誕生於嘻哈自次文化拔擢提升為通俗的社會框架之下,受到廣泛的注目。

▉四大門派傳承:次世代廠牌正崛起

涵養如此多元的創作者,自然會在台灣四大饒舌家族中遇見與自己氣息相近的伯樂、加入自己認同的門派。例如本色與混血兒不但在商業上計畫用心,更有規劃地靠近主流群眾。本色歡快的勵志派對歌、顏社質感文青愜意路線、混血兒充滿草根氣息的宮廟地緣、人人有功練重視學習與運用的社會實踐,皆是台灣嘻哈圈中最別緻的景色,更難得的是音樂人與廠牌成長過程中的交互影響,自創作方式與文本接受到環境、同儕氣質而產生化學變化。

xia_zai_-tile.jpg且廠牌致力的方向不同,就會有廠牌文化上的根本差異。顏社除了品味之外,是期許自己能讓年輕一輩認同,能夠成為下一代以後想要變成的大人;本色是兄弟吃得飽第一優先,在舞台與音樂生涯外更照顧到藝人的投資理財與人生規劃,日子都過的滿足愜意,頑童、熱狗總是能寫出最引人入勝的大屌歌;人人有功練參與TED Talk的講座、開教學性質營隊,自然會養出熊仔、BR這類重視技巧或是饒舌歷史脈絡的音樂人;混血兒不怕輿論更無視政治正確,自然187INC 在MV中尺度大開,豐乳肥臀、物化狗鍊樣樣都來。

LEO王也說,廠牌不同,寫歌的方法也很不同:「像是熊仔與人人是歌詞會先寫好,或架構會先想好;顏社就是跟著音樂聽往下寫,若只聽頭跟尾會不知道中間如何變化;混血兒宮廟文化真的很酷,我以前在玩搖滾都一直在找我們文化的根是什麼,而他們真的找到,他們本身對此就有涉略。」

混血兒娛樂旗下的嘻哈團體草屯囝仔的作品中有許多宮廟元素

精通雙語、經營外國歌迷最多的ØZI和新樂園這樣的次世代組合,則是次世代本土嘻哈音樂廠牌,最年輕也最具野心。

ØZI說,不管在紐約還是世界的哪個地方,以華語嘻哈、華語饒舌能如韓流般跨出語言隔閡,例如設計中英夾雜的歌詞,進而促動歌迷去找尋歌詞中的中文是在唱什麼?透過用心編排、精心製作的高水準作品,讓文化背景不同的國際樂迷傾心,進而著迷於華語音樂世界。

如新樂園將目標放在世界舞台,抱著把「Chinese rap/Hip Hop」帶上國際的風格廠牌或組合近年陸續出線,奠基於本土廠牌長久耕耘的豐沛養分、國內管道與人才成熟,此時此刻向世界的舞台進擊已經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本地與國際在此刻更需要彼此,相輔相成才能夠壯大,也正呼應了春艷所說:「大家都在同一條船上。」

▉撕下標籤的嘻哈囝

放眼望去這場松菸誠品台下坐著的面孔,大多趨近於25歲以下,不少應該還是介於高中至大學的學生,他們的身上總能看見平價或快時尚的衣著,混搭著的球鞋、鴨舌帽,偶有寬大外套或工作靴,已經不見球衣層次穿搭、垮褲甚至浮誇的耳環或潮牌項鍊與頭巾,這些符合「嘻哈」的標誌被拆散或重構,散落在愜意的生活感中。

新世代創作者也對於「嘻哈符碼」跟台下聽眾同樣不以為然。熊仔就說:「進嘻研社會時大家都要證明自己有多嘻哈,我就覺得自己格格不入。」

迪拉也提到,熊仔的世代是開始有YouTube可以自學,到ØZI甚至更年輕的世代已經是滿漢全席彙整在他們身上。就新生代創作者的立場,早就已經沒有「這樣Hip Hop不Hip Hop」的基本教義爭論,更是一個無聊的問題,新世代與「選擇不多」、面臨「模仿」或特意鑽研「轉譯」西方饒舌技巧的時空背景,與他們更是疏離。

yan_she_xi_ha_jian_tai_wan_rao_she_gu_shi_xin_shu_fa_biao_hui_05-004suo_.jpg

平日生活就能接觸豐富的媒體,受到最直接的文化薰陶(不論是自己或他人的創作),「選擇過多」以至於他們更鍾情於走出自己的路線、創造自己的樣板,以自己認同的方式表現我流嘻哈精神,而不是讓自己符合嘻哈文化原生的色彩,保持自己更是第一要務,並非先為饒舌歌手。

迪拉:「LEO王跟ØZI都曾說『如果嘻哈有這麼多規矩,那不要把我算進去』,很不一樣。」

乍看叛逆,但成長於搖滾樂時代、根本沒有樣板能夠學習的中生代何嘗不是用「顏社、參劈、拷秋勤」來挑戰世界?每個世代都有自己實踐離經叛道的方式,而現在這些年輕人,也正開始尋找自己面對世界、面對嘻哈的另一種面向,更沒有對或錯。

yan_she_xi_ha_jian_tai_wan_rao_she_gu_shi_xin_shu_fa_biao_hui_04-003suo_.jpg
貓組的春艷(左)與LEO王

▉成功不必在我

《嘻哈囝:台灣饒舌故事》首場新書發表,並沒有邀請「OG」或大牌背書,而找來書中最菜的九〇後扛下先發大任,若有似無地彰顯著台灣嘻哈圈重傳承、樂於提拔、栽培新秀的特質;對年輕世代少見打壓或看輕的特有現象也許是不成文的江湖道義?如此跨世代的情感,也能在四大家族所認真栽培的新秀身上獲得體現。

台灣的嘻哈音樂由先驅者的「學習模仿」、漸次落實在地化的「混生轉譯」,到最後在地發芽的「自我認同」階段,由強調外來血統純正的嘻哈文化,逐漸轉為適性更佳的原生種;下個十年已開始改變,是不可逆的自然現象。

getimage_16.jpg 嘻哈囝:台灣饒舌故事
TAIWAN HIP HOP KIDS
統籌策劃:顏社KAO!INC.  
出版:避風港文化有限公司  
定價:400元
內容簡介➤

統籌策劃:顏社KAO!INC.
以台灣第一嘻哈廠牌自居的顏社,致力推廣台灣嘻哈,不斷以嶄新的商務模式及新曲風引領中文饒舌,重新建立饒舌音樂市場。積極代理華語饒舌音樂之外,還開設音樂相關講座,並將觸角伸至影像、出版、餐飲、唱片行、策展單位。2017年與格式展策共同策劃台灣第一個以台灣嘻哈歷史為主題之展覽「嘻哈囝TAIWAN HIP HOP KIDS」,將在此波浪潮下,持續朝推廣華語嘻哈的願景前進。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 李鑫(吹音樂資深編輯)
2019-01-14 11:17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