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短評》#182 投奔自然的極品好書懶人包

聽一整塊大陸唱歌

從大西洋到太平洋的四千英里鳥鳴之旅,跨物種翻譯者的自然觀察與生命記事
Listening to a Continent Sing: Birdsong by Bicycle from the Atlantic to the Pacific
唐納.柯魯茲馬(Donald Kroodsma)著,呂良正、劉曼君譯,臉譜出版,680元
推薦原因: 知   設   實   樂   獨   益  
鳥類學者騎單車橫跨美國,不只沿途拼湊出這塊大陸的鳥鳴地圖,也譯解出啼聲的不同意義。作者的單車冒險體現了對知識的原始熱情,也隱含著美國探索拓荒的立國精神,所幸現在探索自然已非以建立人造物,摧毀生態為目的。
透過現代科技的加持,讀者可以透過書中的QR Code欣賞作者一路慢行所蒐集到的鳥叫聲。本書呈現出的設計概念對華文世界的自然書寫有非常大的啟發意義,值得大力推薦。【內容簡介

山之生

一段終生與山學習的生命旅程
The Living Mountain
娜恩.雪柏德(Nan Shepherd)著,管嘯塵譯,新經典文化,280元
推薦原因: 文   樂   獨 
來自英國的山林書寫,溫婉奇妙的陰性特質,不同於披荊斬棘的美式作風,這裡的大自然更像是一座精巧的花園,隨時觸動著作者纖細的心思,頗能反映出大不列顛全面馴化過的地貌,令人想起一位徜徉山林又不急著嫁人的珍.奧斯汀。
本書以英國英格蘭高地為描寫對象,雖沒有配圖,但透過作者的妙筆,讀來讓人覺得興味盎然。【內容簡介

一個女人,在北極

Eine Frau erlebt die Polarnacht
克麗絲汀安.里特(Christiane Ritter)著,賴雅靜譯,創意市集出版,350元
推薦原因: 文   樂 
能到北極去旅行,當然會是一件非常棒的經驗。但若是到北極去過日子呢?到了北極又應該怎樣活?如何活呢?這本傳記用女性視角細膩地呈現出旅程中所遭遇的許多問題,讀來興味盎然。
男人到北極是探險,1930年代的女人到北極,卻是去照顧探險家。然而作者也在生活中實踐她的冒險,搜索枯腸想出料理海豹的一百種方式,觀察門前北極狐的蹤影,收拾男人製造的麻煩。文字迥異於男性強調遠征自然的極地文學,著墨於對空間的感知,人與極光、冰雪、苔蘚、動物融為尋常生活,是特殊的極地書寫。【內容簡介

荒園

Das Feld
羅伯特.謝塔勒(Robert Seethaler)著,鐘寶珍譯,商周出版,380元
推薦原因: 文   樂   獨 
小鎮的亡魂們叨叨訴說小鎮的人事,令人想起前些時候出版的《林肯在中陰》。不過這裡的德國幽靈不像他們的美國同儕那麼潑辣亢奮,只是靜靜地道出生而為人的諸般不得已和慾望,滲透著一股清冷的日耳曼詩意。
過往常見的地方書寫,多是以地方歷史發展的編年體來記錄。是否有別種地方書寫?本書運用地方人際關係,包括跨越陰、陽兩界人群的互動來展開,是一個很好的參照。【內容簡介

金色聚落

記金瓜石的榮枯
賴舒亞著,時報出版,380元
推薦原因: 文   樂   獨  
作者生在礦鄉黃金歲月沒落後,寫故鄉不故作姿態,不強調大起大落的戲劇性,將史料與耆老口傳的庶民回憶交織成篇,一磚一瓦築起金色聚落的過去與現在,文字平實,回歸鄉土書寫的初衷。作者並不是離鄉的城市青年,而是選擇返鄉重新探索鄉土生活價值的人,此間流露出的變遷過程,值得細細玩味。【內容簡介

把你的心跟肺挖出來帶回鄉下餵狗

吳芬著,啟明出版,580元
推薦原因:  文 
作者很認真地玩文字遊戲,嘲諷與自嘲濃烈又酸澀,髒話詛咒瀆神謗佛皆怨毒成詩,像留著尖指甲摑耳光,讓讀者又痛又爽。
這樣的體例與其說是詩,其實更像是箴言。作者的機心針針入穴,令人痠麻難當,只能跟著呵呵,呵呵。偽聖經的包裝也誠意滿滿,有求必應,不妨當成文青籤詩,困頓哀怨時信手一翻,即見如來!【內容簡介

完美人類

游善鈞著,鏡文學出版,420元
推薦原因: 思   議   文   樂   益  
儘管書中的科幻梗看著有些眼熟,然而畢竟是難得的國產作品,情節和詭計的設定誠意滿滿,頗有可觀,不少議題也反應出當前的焦慮……今天從事科幻創作並不容易,如何寫出有別於歐美的作品,這是有志者可以進一步深思的課題。【內容簡介

木蘭與麒麟

中古中國的突厥、伊朗元素
Multicultural China In The Early Middle Ages
陳三平(Sanping Chen)著,賴芊曄譯,八旗文化,450元
推薦原因: 知   議   獨 
這是一部觀點很有意思的歷史書。作者從語文學下手,提出了若干極具刺激性的觀點,如「木蘭」一詞源自鮮卑、白居易系出中亞等等,教人眼界大開,浮想聯翩。雖然論證還有待進一步檢驗和補強,卻絕對是不與時人同調的史家手筆。本書代表了非學院研究者的學術野心與具體取得的成果。【內容簡介


識性.計感.判性.想性.題性.用性.學性. 閱讀趣.特性.公


點擊圖片,活動熱烈報名中!!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書評》不只是小說:讀尼爾.舒斯特曼「殺戒」系列

剛翻開《殺戒1:刈鐮》的時候,儘管舒斯特曼(Neal Shusterman)是個技巧純熟的小說家,故事開頭也著實動人心弦(死神「刈鐮」來到了一名青少女的家中,讓這家人通通神經緊張了起來,不知道他到底要做什麼),但坦白說,一開始我並沒有太大的期待——左右不過是本給青少年看的,有著絢麗的背景設定、美麗俊俏的主角群,以及高潮迭起、扣人心弦的YA小說吧。我這樣想著。

▉人類永生,但死亡長存

我是對的,也是錯的。「殺戒」系列確實具備了上述的所有條件:它有著極具魅力的主角與配角,故事背景設置在許久之後的地球。在那時,人類所開發出來的AI「雷雲」已經完美地統治了世界。雷雲不獨裁、不過份掌握隱私資料,而是善於調節,造就了一個近乎完美的世界——這個世界裡沒有飢荒,沒有疾病,沒有戰爭。想要的話,你可以活上一千年。

除非你碰上了「刈鐮」。

所謂的「刈鐮」,即是在這個完美世界裡負責帶給人們缺憾的人物。我們已經讀過太多反烏托邦小說,知道在一個完美的世界裡人們會如何趨於窒息。換言之,要營造一個「完美的世界」,則這個世界必須存在著至少一個難以彌補的「缺憾」。死神(或者殺手)「刈鐮」就是這樣的存在。儘管身處隨時可以復活的世界,但被刈鐮「摭取」的人們卻不得享受此等待遇,他們就是死了。刈鐮因此受人尊重也受人恐懼。

那麼,在茫茫人海裡,刈鐮如何揀選自己的目標呢?答案是每個刈鐮都有自己的理念。有的刈鐮從機率下手,有的刈鐮上街尋覓不想再活的人。原則上來說,刈鐮必須如機器般公平(死亡從來對所有人都是公平的),然而刈鐮既然是人,他們能全然地做到嗎?

他們不行。

《殺戒1:刈鐮》的故事從這裡開始精采了起來,像是平穩的河川遇到了陡峭的岩石與山壁,開始出現了旋渦與瀑布般。有刈鐮開始「享受」起他們做的事情,從死神化成了殺手。全書由此進入高潮迭起的哲學辯證時刻——當你領有合法的殺人執照,該將之視為無上的義務,或者可以縱情其中,在「自我限制」的保護傘下,享受奪取生命的快感?

透過兩名主角的遭遇,舒斯特曼不僅極為精彩地呈現出正反雙方的論辯,同時也將容易讓人感到厭倦的「道德原則」,還原為「人與人的交流」。

道德不再是冰冷無趣的誡條,而是我們日常生活中都可能遭遇的艱難課題。

▉除了青少年,AI雷雲也有成長之路

作為青少年小說,《殺戒》系列的核心終究是角色的成長。然而與一般青少年小說不同的是,在本系列中,需要成長的不只有青少年而已。系列第二本的《雷雲》,即將重點擺在看似君臨天下、無所不能的人工智慧系統「雷雲」身上。

延續著首集《刈鐮》裡尊重刈鐮職責的「崇古派」,與熱愛殺人的「革新派」之間的嫌隙,在《雷雲》的故事中,此一嫌隙在「革新派」的代表性人物傳奇地消失後,反倒迅速擴大,終於形成了讓眾刈鐮面臨內戰的危急時刻。

目睹這一切的「雷雲」憂心忡忡。在這個完美世界裡,負責執行雷雲意志的「雲署」,與負責人類生殺大權的「刈鐮」,是社會正常運作的兩大基石。而為了不互相干擾與避免扞格,雲署與刈鐮向來井水不犯河水,彼此之間不存在任何關係。

然而他們在同一個世界裡。怎麼可能毫無關係呢?如果刈鐮濫用職權,殺光了所有的科學家,而雷雲卻礙於協議無法抗議?在此困局下,堅守條規的雷雲,必須找出一條變通的道路:它極力找出自身規定裡的些許漏洞,並利用這些漏洞協助它所認定的刈鐮。只是,即便是雷雲,它的能力也有時而窮。最終,雷雲找了一個它覺得深有潛力的男孩作為代理人。這個男孩將以「自由意志」去介入,並粉碎針對某些特定刈鐮的陰謀。

雷雲的程式可以計算出許多後果,它必然預期到男孩將歷經許多幻滅,之後很可能會變成它也不再認識的樣子。然而雷雲的程式必然沒有計算到這條——它自身也經歷了幻滅。原來,自認為全知、全善且近乎全能的雷雲,它的知識庫卻打從一開始就被蒙在了某個鼓裡。

這還沒完。在小說最後,歷經了千百年,自認完全了解人類所思所想(至不濟也近乎全知地監控著世界)的雷雲,卻遭受到啟動以來最大的失落:它所看顧的世界,發生了超乎它所能預測的恐怖事件。

我非常喜歡這樣的視點與轉折。如果說《刈鐮》的重點在於青少年主人公的成長歷程,那麼《雷雲》無疑地則將同樣的課題拋給了慣常被視為必須「看顧」青少年的成年人們。

幻滅與成長並非青少年時期的專利。自以為無所不知的大人們,其實仍必須時常面對世界拋擲出來的各種難題,因此也持續面臨幻滅與成長的課題。「殺戒」系列因此不僅僅是一套給青少年閱讀的科幻小說,而是給所有將會面臨各式各樣難題,因而必需不斷成長的讀者如你我的提醒:提醒我們千萬別忘了懷抱著少年時那份勇於突破難關的勇氣。

sha_jie_1-300.jpg 殺戒1:刈鐮
作者:尼爾.舒斯特曼(Neal Shusterman)
譯者:陳錦慧
出版:博識圖書
定價:360元
內容簡介

sha_jie_2-300.jpg 殺戒2:雷雲
作者:尼爾.舒斯特曼(Neal Shusterman)
譯者:陳錦慧
出版:博識圖書  
定價:40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尼爾舒斯特曼(Neal Shusterman)
《紐約時報》暢銷作家,有三十多本寫給兒童、青少年或成年人的得獎作品,包括《分解人》四部曲,Skinjacker三部曲,Downsiders與獲頒美國國家書卷獎的Challenger Deep。他也為電影與電視節目撰寫劇本。尼爾育有四名子女,目前定居加州。

FB:NealShusterman
官網:storyman.com


點擊圖片,活動熱烈報名中!!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 路那(重大歷史懸疑案件調查辦公室副主任)
2019-06-29 16:00
讀漫畫》城裡有了好結局的那些小事,讀《大城小事》

通勤下班的深夜捷運上乘客兩三。坐在車廂尾端昏昏沉沉,隨車行軌道像垂線掛著搖晃擺盪。Let’s call it a day.結束某日日常;再一次安靜、無聊到世界臨時毀滅可能也毫無知覺的慣常生活。這個城市的傳說是,翻遍電話簿或社群網絡上的聯絡人,看盡每個朋友的動態,找不到任一個說話的對象。然後,戴上耳機,走進健身房消耗剩餘情感,以便能更加疲倦地窩上床躺進無夢干擾的睡眠。

四十歲,有時對世界是沒有熱情或期待的。長大成人大約就是懂得不再期待圓滿或修補遺憾。坐在打烊的書店讀《大城小事》,昏黃空洞,加了熱鮮奶的咖啡氣味尚未散盡。每一回進來都固定窩上沙發的客人,說自己已經提出辭呈,準備規劃花好長、好長的國外走路旅行。我記得那天她興高采烈地報告:「欸店長,我覺得自己已經準備好了,可以減少諮商的次數了。」跟我討論出國期間的用藥方式。

如今我們是這樣看待現實的,走一步算一步,以一種「不期待就沒有失落傷害」的態度生存,在壞的時候哭一會兒,好的時候慶祝,但再不貿然想望。而《大城小事》讀來,彷彿更像某種試圖修好現實的童話。以足夠貼近現實的日常白描,略帶興味地用類似「六度分隔」理論延伸、連結城市中人們既相親又疏離的關係與事件。透過刻板僵化的城市概念/意象,讓人迅速讀懂書中主題想指涉的,人與人間的「小事」。

以四集的長度,將一座大城裡幾個小人物的生存摸樣清晰描繪。第一部某篇章的配角是第三部重要故事的主角,交錯敘事讓內容更細微精緻,帶點簡單寓言的企圖,說城市裡與我們擦肩、面目模糊的路人們,其來有自他們表面無法言說的心事。

故事試圖關注的層面很多,男女戀愛時各自的心事、家庭裡成員幽微的相處、離鄉工作青年的苦樂、職場或校園間的鬥與和……城市熟稔氛圍在作者的畫與劇情鋪排裡一閱讀便湧上來,相得益彰。取材廣泛,從也許親身的小事到人盡皆知的新聞事件。偶爾幾個恍神,誤認為是某個親人或朋友的現實遭遇,那種揪上心頭的情緒真實難忘。倚靠創作者努力維持溫暖的溫柔核心,讓每則凹凸曲折的城市求生記事,透過圖文想像,延伸出修正遺憾的另一條路,路途未知但終點明亮存在。

48646846468251.jpg

6484218.jpg


1221345.jpg

時報文化提供

也因此《大城小事》讀起來其實很像童話,一則則短篇都透出深刻對「人」的愛。但我猜,城裡生活的人,或多或少都帶有一些自我保護的惡意。去傷害比被傷害值得,而獨善其身總是比愛來得容易。讀著,有時其實不能/敢專心,不想輕易相信那些各自擁有好結局的故事,莫名擔憂敞開心胸卻被現實重挫的下場。但依舊隱隱期待。

紙條女孩在書店幾近客滿的晚上推開門走進來,瘦小身子扁扁的像被壓縮著但腳步輕盈。晃進書區挑了本書跟我結帳。遲疑了一會兒,開口問:「上次來是不是在門口哭得很慘?」櫃台下還留著兩個禮拜前她離開後放在桌上的紙條:「如果活不下去該怎麼辦?」她抬頭看我,眼白散布一小片一小片瘀血。執行自殺中途,女孩被友人救起,在醫院待了幾天,如今則是好友輪番緊盯她的每日。

沒頭沒腦我反射一樣問了句:「那妳好嗎?」女孩有點發傻,也許沒料到這種呆問題,也或試著認真想過。「還好吧。」接著說起近來被迫養了一隻好可愛、好可愛的小狗的煩惱。打烊前她離開,對我說再見。揮揮手,我說:「下次見。」「好。」這是我所在城市裡另一則人們生存的故事,一如既往,沒有開始之處,也暫無終點去向。

da_cheng_xiao_shi_4.jpg大城小事4
作者:HOM(鴻)
出版:時報出版
定價:30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HOM(鴻)
文化大學美術系畢,曾任職媒體業與遊戲業,某天想不開才走上漫畫家這條不歸路,近期目標是維持健康的身體機能。創作主題較多是描繪大城市裡的小人物,每一位徬徨於生活、夢想、現實的讀者,也許可以在這些角落故事中找到自己。

獲獎紀錄:
2011年《追尋者》金漫獎最佳潛力獎優勝
2015年《生日禮物》 comico第一屆原創漫畫大賞的金賞和人氣賞
2016年《大城小事1、2》2016金漫獎青年漫畫獎入圍
2017年《大城小事3》2017金漫獎青年漫畫獎入圍
2018年《魔幻時刻-THE ACTOR》2018金漫獎青年漫畫獎入圍


點擊圖片,活動熱烈報名中!!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2019-06-29 12:00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