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短評》#145 別有滋味的極品好書懶人包
●娃娃谷
Valley of the Dolls
賈桂琳.蘇珊(Jacqueline Susann)著,楊沐希譯,麥田出版,499元
推薦原因: 文 樂 獨
老書新讀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娃娃谷就是如此。今日網路時代,IG與臉書上各式渡假生活發著光芒,各色衣食鞋包散著貴氣,1966年的娃娃谷竟如此襯映著所謂的網路明星。在什麼網路輿論都能用錢砸出來的當前,讀來格外有股凜冽的寒意。
為什麼要重讀這本半世紀前的小說?因為這些奮力一搏的女孩,早已由瑪丹娜的拜金女演化成今天的大小網紅;因為書中的嗑藥性愛,現在看來依然不褪流行;因為這本暢銷冠軍,作者居然是個女人;因為這本當時的「醜聞 」,如今早已躋身經典,甚至還成了純文學。
與其說推薦,更想說的其實是「終於」,這樣一本不斷被好萊塢文化引用的經典,終於有了中譯本問世。50年前的作品,讀來依舊吸引人,對唯物質是從、紙醉金迷世界的描繪,即使在今日,甚至在影劇產業的設定之外,依然能夠成立。【內容簡介➤】
●上海大少爺
Shanghai Junior: A Story in China 1929
黃熙文著,大辣文化,650元
推薦原因: 設 樂 獨
對許多中年人來說,「雷克小子」是大家成長的共同記憶,沒想到還能見到同樣風格的作品重生,並且不只是單幅商品,而是完整的故事。這等待真的太久,卻也是值得的等待。每幅畫面在細節處的用心,在動態上的營造,絕對是標杆等級的傑作。
身為十八銅人行氣散老牌藥廠的少爺作者,畫出了上海大少爺。畫技線條成熟,情節雖略顯舊意,但不掩作者創作的野心,即使這麼多年過去了,依然堅持漫畫的毅力,值得給予讚嘆的眼光。【內容簡介➤】
●幻影女子
Phantom Lady
康乃爾.伍立奇(Cornell Woolrich)著,葉妍伶譯,馬可孛羅出版,360元
推薦原因: 樂
又一部經典文學「原型」被譯成中文。柯南裡幻影女子的衣角,東野圭吾小說裡幻影女子的背影,許多推理故事的原型母體就在這裡。這本1942年現身的犯罪經典,時隔七十餘年,讀來毫無一絲老舊,是多麼驚人的成就。
想想那還是二戰方酣的時候,物換星移不知多少回,書中如影隨型的緊張和壓力,閱讀過程中仍令人心跳加速,雖然後來有各式重新演繹,但原型看來還是最美。
寫作技巧緊湊精明,以沙漏倒數篇章的窒息感,依然讓人看不到車尾燈,是歲月也摧枯不了的經典寫作。敘事結構和內容推演配合得有機而完美,幾乎打磨得像顆57面的鑽石,每個角度都熠熠生輝,對創作者而言,這樣的靈氣之作也是可遇不可求的。【內容簡介➤】
●挩窗去弄險:大士爺厚火氣
鄭順聰著,洪福田繪,前衛出版,400元
推薦原因: 知 議 實 樂 獨
這本書可掃描頁內QR條碼,除了讀書,還能聽書。情節有趣,若能搭配更彩色更生動的插畫,故事讀來應更能活靈活現。同樣結合台語與傳統習俗信仰,不禁讓人再次惋惜當年不被重視的《魔法阿嬤》,那樣美好的曇花一現。期待台語文更生活化、更可愛、更有意思的創作,在市場衝出一條血路。
這樣「半線上」的台語讀本當然越多越好,作者的挖掘與整理功夫令人感佩。然而作為讀本,編排也許可以更活潑些。期待台語讀本跳脫民俗故事,邁向三頌秋機仔抑是未來ㄟ世界。
母語教學不只是在政治戰場上被拿來利用的工具,在課堂或家庭之外,應該給予更多輔助和支援。作者長期關注台語文學的書寫,於不同平台筆耕不綴,洪福田繪製的插圖絕對是當今台灣插畫裡的珍寶,兩相結合,不管是有心於台灣教/學,或只是單純想讀一則有趣的故事,本書都是居家必備良方。【內容簡介➤】
●失落在膚色底下的歷史
追尋美軍混血兒的生命脈絡
陳中勳著,行人文化,300元
推薦原因: 知 批 議 樂 獨
這個罕見的題材終於被挖掘出來了,光是這點就得給個讚!這些長得不一樣的台灣之子,其實正是最好的活生生教材,讓人得以重新審視那段快被湮沒的歷史,以及我們心中各式各樣的種族歧視。
討論美援時代台灣最幽微甚至被刻意忽視的角落,摻雜著各種不對等的位階和延伸出來的歧視,作者的論文有學術的嚴謹,又有少見的流暢可讀,在敘述和議論層層交疊下,不只補上冷戰台灣史最晦澀難言的一塊拼圖,也直接挑戰偏見的核心。
作者觸碰少有人關注的冷戰期歷史,宏觀來看並不僅關於種族膚色,也關乎性別議題。在這些歧視排擠之中,隱含著對於「父不詳」的恐懼,其背後脈絡又涉及,傳統社會與家庭資源不足時,往往最先犧牲的便是女性,在求生存的人肉市場裡,學經歷不漂亮,抵抗體力又相對弱勢,往往不得不落入自願被剝奪,或被強迫剝奪的處境。放大來看,這不也正是我們社會的切面與國際上的處境,不僅僅是女人而已,失落在膚色底下的歷史,也不僅僅是膚色而已。【內容簡介➤】
●垃圾與它們的產地
為什麼99%的東西半年後都被丟棄?
The Story of Stuff: How Our Obsession with Stuff is Trashing the Planet, Our Communities, and Our Health – and a Vision for Change
安妮.雷納德(Annie Leonard)著,吳恬綾、黃亭睿譯,時報出版,360元
推薦原因: 知 批 議 實 獨 益
很本格派的環保議題書,看點是作者拆解各種日常消費物品中,層層資源的使用、來源與處理,特別是布料與貴重金屬零件的問題,周綿而詳細。也是一本需要存錢時適合閱讀的書,很能冷靜消費衝動,該把錢包和信用卡夾在書裡。
譯名從《東西的故事》換成《垃圾與它們的產地》,在書店的分類也由文化研究換到了環境科學,人類的過度消費的確是歷久彌新的環保難題。人與物、經濟與環保之間的關係是永恆的思索和對話,寫成於2010年的本書,提示了問題的所在,數年經過還沒有徹底的解答。但近來對於循環經濟的討論,也許提供了一線曙光。
環保節能書其實已多到有些不環保了,不過這正好突顯了我們時時必須面對的困境與抉擇。這本論述包山包海,絕對會讓你體內的環保警鈴更敏銳,下次刷卡的時候,請務必多抱點罪惡感。【內容簡介➤】
●這隻紅筆有多紅?
文具屋店員Mikey白眼翻不完也執迷不悟的職人小劇場
文、圖:Mikey(倔強手帳),野人出版,380元
推薦原因: 樂 獨
5年不見,作者的風采依舊,以可愛的圖像和文字,介紹在文具產業最前線作戰的心情點滴。習慣了他個人社群網路的推坑文,終於有機會再度分享久違的生活。從凱西陳到倔強手帳,類似的創作風景是常被忽略但不曾間斷的強硬傳承。
適合做為小點心的創作書,不以厚實資料為賣點,也沒有精美的IG照片,短短的圖文繪出穿梭在文具層架間的工作點滴。在燒腦的日子裡,這樣的小點心讓人會心一笑地喘口氣,是很積陰德的善舉。【內容簡介➤】
●永夜漂流
Good Morning, Midnight
莉莉.布魯克斯-達爾頓(Lily Brooks-Dalton)著,康學慧譯,悅知文化,350元
推薦原因: 樂
這本書很長情,雖然作者並未刻意強調什麼愛什麼情,也沒有黏呼呼的戀人,但對於「愛」和「存在」間,互作映襯的矛盾與牽扯,很多情。為了情,選擇孤注一擲地尋找存在,也因著情,寧可選擇鴕鳥埋沙,不去面對就相信沒有離別。這種時間無長短,當下即存亦為空的意念,想來很有禪機。
孤獨是人最真實的樣貌,人和人連結又是不能缺乏的本能。作者打造出極端的情境,迫使讀者直接正視進而思索孤獨的涵義,以及人際之間無法擺脫的眷戀。不論是在一起孤獨或因寂寞而相聚,也不論是世界末日或平淡日常,本書都直指我們心底最脆弱的部分。
書中最吸引人的地方是那種遺世而獨立的氛圍,一個人面對極地的皚皚白雪,瞭望太空的無限寂靜,簡直像一幅 ambient 樂曲的配圖,驀然就喚醒了身為宇宙流浪者的前世記憶。【內容簡介➤】
知識性.設計感.批判性.思想性.議題性.實用性.文學性. 閱讀樂趣.獨特性.公益性
書.人生.陳思宏》瞎讀
渾渾噩噩一整年,一到年尾就是瞎,讀什麼錯什麼,不斷誤讀。
說「瞎」,無意對視障者不敬。我這瞎,是一種心盲人潦草的輕率狀態,生活無紀律,內在凌亂浮到皮囊表層,遮蔽視線,清晰的白紙黑字被我讀成一場濃霧。年初喊振作,抖擻要寫長篇小說、學法文、做瑜伽、戒糖、說甜話、革除自拍、準時交稿、殺物欲、少在臉書廢話、一個月閱讀五本書。立志火燙,可寫下十頁人生待辦事項,生活實況卻是揉了又展、展了又揉的空白皺紙,翻來滾去過日子,春夏秋皆忘,忽然入冬,年底逼人,長篇小說停在某一章,滿嘴薄賤猛吞糖,一事無成萬不堪。
抖擻變質,萎靡萬歲,宏願是讀完《追憶似水年華》,實情是普魯斯特在書堆裡捉迷藏,從年頭躲到年尾,找不到當然讀不到,我選擇不怪自己。厚厚的文學書失蹤,但晶亮彩印當月時尚雜誌卻是一撈就有,翻閱那些八年版稅依然買不起的美麗衣裳,物欲洶湧,搭配炸雞,繼續滾來翻去,企圖輾死一些年底殘餘的雄心。反正瞎到底,一過聖誕,跨過新年,身體忽然又會長出旺盛的新意圖,但那是明年的事。年月日是人類的文明刻度,只是,時間怎麼可能受約束?我瞎,我管不住時間,尤其是年底的時間。
買了很久的《刺殺騎士團長》,終於在柏林地鐵車廂上讀完了。送好友去機場,回程轉搭環狀線S41,到家那站臨時決定不下車,就跟著列車順時針繞柏林,讀村上春樹。今年我柏林的家接待了七組客人,都是求學時代的台灣好友,來柏林度假。入住我家客房,便可省下可觀旅費,無需打工換宿。我接待老友的條件,就是扛書換宿。
閱書人口稀淡,我自己寫書,搭一趟台北捷運,就會有閱讀滅絕的濃烈哀傷,所有人都在滑手機啊。但台灣出版社真是逆潮流,每個月都有許多好書問世,各國文學翻譯本、台灣原創文學不斷出版,我人不在台灣哪,千里望新書嘆息,真想讀啊。老友問,可不可以在你家客房停靠一週?我上網搜羅新舊書單,貼到訊息上,當然好!條件是把這些書扛來柏林。
「扛」是與書難分難解的動詞,實體紙本有重量,旅行忌沈重,行李塞五本引發腕隧道症候群,手掌酸麻;塞十本五十肩,頸肩死水淤塞;塞十五本、二十本全身冰凍,航空公司威脅罰錢是小事,轉機飛奔才驚覺這多年友情即將破裂,嘴巴爆出詛咒,拉著沉甸甸的行李終於抵達柏林,立刻想解除這扛書換宿之約,拿書丟我。
我歡天喜地接下砸過來的書,啊,先嗅聞一下,新書的新紙味,島嶼的家鄉味,翻翻書頁,凝視封面,先讀第一段,結果欲罷不能。光讀書,忘了謝好友扛書辛勞,還順便把吸塵器、拖把擺放在客房床邊:「住我家啊,除了幫我扛書,還要每天吸地拖地喔。但!今天先不要吸客廳,我要在沙發上讀書,怕吵。」
《刺殺騎士團長》就是老友扛來的,讀完前兩章,一直被我擱置。打掃客房,掃到村上春樹,關掉吸塵器,就栽進書中那幅畫了。柏林地鐵很適合閱讀,只要列車進入地底,手機訊號立刻遲滯,不能滑手機,那就來閱讀。環狀線S41順時針,S42逆時針,東西南北繞圈,經過富貴社區,也路過收容街友的大樓,與湖泊擦身,穿過森林,一直不下車,就進入永恆的柏林循環。
我就在這樣的無止盡列車循環,讀完了《刺殺騎士團長》。第一部《意念顯現篇》窗外還是柏林秋,楓紅樹黃,侯鳥南飛,目的地是地中海;第二部《隱喻遷移篇》讀著讀著,窗外忽然入冬,葉凋零街蕭瑟,書盡,少女秋川麻里惠返家,列車抵達我家這站,我下車,2018年也即將到站。
但書中的重要角色「免色」,卻一直被我誤讀成「兔色」。一字傾城,免色明明是個迷人的神祕角色,精壯結實,富裕無瑕,一被我讀成「兔」,腦中出現的畫面就很卡通,長耳毛茸茸,跳來躍去,偶而還會變成彼得兔,張嘴英國腔,村上春樹建構的超現實世界全毀。
接著讀《刺殺騎士團長》的德文翻譯,想知道書中有些詞彙,轉成德文之後的滋味如何。免色登場之後,眼前是德文,我腦中竟然還是出現毛茸茸。跟台灣編輯老友電郵,討論這本書的納粹篇章與反極右派的暗流,免還是被我打成兔,兩字就差那麼一點。細緻的朋友注意到了:「你不是打注音輸入?怎麼會打成兔?你是不是讀錯了啊?」不愧是編輯,勘誤不僅是職災,天天被各路作者的錯字砸傷,還能明眼洞悉老友腦袋漿糊,絲毫不瞎。
想擺脫兔子,就趕緊讀新書,言叔夏《沒有的生活》。言叔夏的文字看似清清淡淡,不細讀,不靜讀,不慢讀,可能會忽略文字裡孤獨情緒擺動的幅度。書秋天出版,文字有枯葉味道,非常適合秋季閱讀。台語說「著實」(tio̍h sî),當季得時,春夏吃鳳梨,秋冬吃棗柑,柏林蜷縮秋季與《沒有的生活》著實絕配。我在湖邊鞦韆上讀,鞦韆不盪,冷湖明鏡,落葉不斷砸落,風侵雨襲,言叔夏寫影子寫城市寫雨寫自己寫暗室寫無眠,輕盈的文字不黏膩,斷句忽然,闔書看湖,隱隱有痛。
被作者的文字割傷,忽然想到西班牙電影《安達魯之犬》,片中有一幕刀片割眼的駭人鏡頭,我大二那年看,眼睛痛了三天。讀《沒有的生活》有類似感受,文字剃刀滑過眼前,痛,說不出口的痛。
割眼,瞎,想在臉書上推薦這本書,卻寫成《沒有的日子》。「生活」誤植成「日子」,且寫了好幾次。被好心網友揪錯,趕緊改,竟改成《沒有的生子》。一錯再錯,瞎無垠。
年底忽然決定回台灣,我知道公投一定會傷害同志,我從柏林飛回台灣投票,與被歧視者一起。在台北住內湖朋友家(扛書換宿受害者之一),出門前從他書架抓了《挪威的森林》,捷運上讀。上次讀這本書,我未滿二十,就記得是本曲折愛情小說。二十年後重讀渡邊與直子的故事,才讀到小說的日本學運背景,才知渡邊手邊的那本《魔山》與故事裡的療養院呼應。
年輕時,我真的只關注誰愛誰,還有那些性愛書寫。年將盡,身體邁入四十三歲,書中的性愛讀來卻是荒涼,年輕時聚焦情愛,此刻耳際響起的是學運嗡嗡,還有《魔山》裡的療養院。當年真瞎,根本沒聽過《魔山》,讀不出村上春樹對日本社會的批判。
讀到渡邊去山中療養院找直子,小小一行字,擊中我:
「我們唯一正常的地方,」玲子說:「就是明白自己是不正常的。」
最怕:心瞎卻說自己明眼,根本濕黏卻妝點成清爽,歧視他人卻說自己愛家。
幸好幸好,我知道自己瞎,瞎不恥,不恥瞎。我喜歡粵語歌《祝壽歌》:「年年都有今日,歲歲都有今朝。」曲調煙火奔放,最適年底蒼涼時刻聽,調和心中崩壞的一些。年年都有瞎讀時刻,歲歲,都安好。●
陳思宏
彰化永靖人,住在柏林,寫過一些書,例如《叛逆柏林》《柏林繼續叛逆》《去過敏的三種方法》《第九個身體》等。網站:www.kevinchen.de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