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繪本大師》守夢人羅伯・英潘(Robert Ingpen),用圖像詮釋經典文學
哆啦A夢的任意門可以穿梭時空,澳洲知名插畫家羅伯.英潘(Robert Ingpen)則駕著他的「夢想時光機」,巡遊在現實和非現實之間。多年來他共完成了七千多個角色、一百多部作品,舖陳出人類文明與藝術的時空之旅。1986年,國際安徒生大獎將兒童圖畫書領域的最高榮譽授予英潘,表彰他在童書創作的卓越表現,以及對兒童長期且持續的關懷。他是澳洲第一個得到此殊榮的圖畫書大師,也是目前為止唯一的一位。
英潘於1936年10月13日出生在澳洲維多利亞省的季隆(Geelong)。就像那個時代的很多孩子一樣,他的童年完全被書和閱讀圍繞。但與其他人不同的是,英潘具有極富想像力的說故事能力,而他的父母也鼓勵孩子盡情發揮想像,去演繹故事書中人物的冒險。
英潘從小就愛不停畫畫,幸運的是父母親也支持他繪畫的興趣,即使他在家中牆上塗鴉,也不曾受到責罰,媽媽還細心收藏了他小時候的畫作。英潘從小就對文學作品非常著迷,閱讀文學家精彩的故事時,他想像著那些不可思議的人、事、物,進入書中令人神往之地,心之所向,更想用畫筆畫出一切的未知和已知。
7歲時,英潘自力讀完第一本書《彼得潘與溫蒂》(Peter Pan and Wendy),因為太喜歡這個故事,他用孩子的眼光和理解力,為這本書畫下了第一張插圖,並且立志將來要成為插畫家,進到每一個故事裡去「發現真相」。2010年《彼得潘與溫蒂》出版百年紀念版時,就是由英潘為它繪製新世紀的插圖,賦予經典時代的新貌。

英潘為《彼得潘與溫蒂》百年紀念版所繪製的插圖(取自azon.market)
很少圖畫書作家像英潘這樣,一生致力於為經典文學作品創作插畫,且數量驚人。他繪製過插畫的經典包括喬叟的《坎特伯里故事集》、莎士比亞的劇作、史蒂文生的《金銀島》、狄福的《魯賓遜漂流記》、史威特的《格列佛遊記》、狄更斯的小說、安徒生的童話,還有《木偶奇遇記》、《湯姆歷險記》、《環遊世界80天》、《叢林奇譚》、《柳林中的風聲》……幾乎是一部浩浩湯湯的文學史。
要用圖像來傳達文學作品的意境,既要在圖畫中納入故事背景和人物細節,同時也要留下足夠的空間,讓讀者自由運用想像力,演繹出屬於自我的版本。英潘曾為《愛麗絲夢遊仙境》和《愛麗絲鏡中奇遇》創作插圖,面對原著作者卡洛爾(Lewis Carroll)和原著插畫田尼爾(John Tenniel)這樣的創意組合,這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任務。他一直嘗試用自己的方式去穿越想像的森林,最後發現,如果要和現代的孩子對話,他應該要和卡洛爾平行前進,而不是沿著傳統的路徑跟隨。

《愛麗絲夢遊仙境》內頁插畫(取自tanjand.livejournal)

《愛麗絲鏡中奇遇》內頁插畫(取自tanjand.livejournal)
1958年,英潘自皇家墨爾本科技學院藝術與設計系畢業,取得「書籍藝術」學位,4年紮實的科班訓練,培養了他深厚的古典繪畫功力。美國新寫實主義畫家魏斯(N. C. Weyth)將真實的細節巧妙融入畫作中,營造出鮮明的張力,啟發了英潘寫實細膩的畫風。但他不只做到物件仿真和場景再現,而是用如羽毛般輕盈堆疊的筆觸,渲染出溫暖柔和的色彩,及充滿魔力的光影,將故事潛藏的寓意交融在畫面裡。
英潘是個深思熟慮型的作者,在開始為一本書繪製插畫前,不管是色彩、造型或構圖,他都會先經過嚴謹的考據和規劃。他像電影導演般,將構思的畫面繪製成細密考究的分鏡腳本,再透過真實的細節堆疊,創造出影像的深度與質感。他特別擅長掌握故事氛圍和時代背景,營造出雄渾大器的史詩風格,這也是他後來被委任為許多經典名作、人物傳記和歷史事件做畫的原因。
在英潘成為童書插畫家之前,曾與許多科學家緊密合作。1958年他加入「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機構」(CSIRO)的科研工作團隊,將科學家們新的發現,從科學角度和觀點畫成圖像,以便向更廣大的讀者推廣新知。長期近身速寫科學家的活動,並參與田野調查的過程,讓英潘培養出敏銳的觀察力,在原有的藝術素養之外,更開拓了對科學和自然領域的視野。
但英潘不僅只是配合傳述科學成果,他繪製的圖像反過來也啟發了科學家的新思維。其中最精彩的例子是在1970年代,他在祕魯為聯合國工作,主要任務是研究聖嬰現象對祕魯龐大鯷漁業的衝擊。英潘發現,要向漁民推廣新的漁業技術、傳遞漁業永續經營的觀念,必須回溯到傳統文化中,從民間傳說裡尋找能和當下生活聯繫的關鍵。於是他從印加文明裡找到祕魯人的方舟「橘色壺」(Poppy Kettle),來表現漁民冒險犯難的經歷。後來這個原型被英潘不斷改寫和重繪成不同的版本,其中包括繪本版的《冒險勇士七個半》(The Voyage of the Poppy Kettle,格林)。

《冒險勇士七個半》內頁插圖(取自abc.net)
1968年,英潘開始以自由作家的身分,廣泛地從事各種藝術創作。他為市政廳繪製壁畫,為澳洲郵局設計郵票,為板球俱樂部入口設計青銅大門,還有海報、宣傳手冊、雕塑、錢幣、徽章、旗幟、壁毯……他的創作範圍包羅萬象,展現出旺盛多元的創造力。
1974年出版的《暴風雨中的男孩》(Storm Boy),是英潘首次為童書繪製插畫。他和文字作者狄力(Colin Thiele)攜手合作,創造出這本極具澳洲特色的經典童書。故事描述孤獨的小男孩和隱居的父親住在海邊沙丘,他和偶遇的原住民及鵜鶘建立了深刻的情誼,這段情誼也改變了小男孩的未來。英潘用極其詩意的畫風,描繪南澳的海濱景色,這是他深情凝視家鄉的開端,日後他不斷用畫筆記錄澳洲的風土人情,並投身環境保育和文化資產維護的工作,對自己的家鄉充滿了無盡的熱情和真誠的讚美。

《暴風雨中的男孩》內頁插圖(取自tanjand.livejournal)
身為插畫家,英潘勇於接受各種主題的挑戰,譬如:如何將抽象的思維傳達給兒童讀者呢?在他的作品中,《生命之歌》以誕生為開始、死亡為結束談論生命歷程;《世界為誰存在?》探問生命的價值;《斷嘴鳥》是一種精神疾病的隱喻;《我愛大自然》讓小朋友了解「愛護地球」的重要性;《和平的使者》闡述和平的理念……每一項都是極為嚴肅重要的議題。英潘向我們證明了他將抽象概念圖像化的功力,他以孩子能理解的具體畫面和生活事件,配合明晰的文字,讓小讀者容易了解和實踐。
英潘認為,好的故事就是一個優雅的包裹,孩子們會一點一滴地發掘裡頭的祕密。而「神話」則是另一種以故事為外衣的包裹,其中蘊含了先民原初的信仰和知識。擅長描繪日常生活的16世紀荷蘭畫家布勒哲爾(Pieter Bruegel),是英潘師法的對象之一。布勒哲爾曾畫過《聖經》創世紀中的巴別塔,英潘則在《Fabulous Places of Myth》書中,繼續畫了巴別塔之後建造的進度。巴別塔關於「溝通」的寓義,正切合英潘對創作的認知,他要找出現實和幻想的交會點,邀請讀者重新思考神話和傳說傳遞的真理。
英潘筆下氣勢磅礡的畫面,經常讓讀者感到震懾,彷彿從中聽到歷史的餘音。他的畫作擁有帶領讀者重回歷史現場的力量,他的紀實作品彷彿見證了時光的片段。讀者跟著英潘的畫筆,抵達已然失落的馬丘比丘,登臨兩千年前長城的暸望塔,參加了1789年的法國大革命,甚至跟隨史考特(Robert F. Scott)的探險隊展開南極之旅。英潘的插圖將人物和行動結合起來,進一步超越了文本的敘事。

英潘為《綠野仙蹤》所繪製的插圖(取自melaleuca.com)
英潘大部分的作品都是和文字作者合作,自寫自畫的作品較少。溫馨可愛的《無聊小熊》、《傳奇小熊》和《珍奇小熊》系列三書,是他創作中的小品。這是他在外孫女和曾外孫女出生時,獻上的歡迎禮物。那些曾經陪伴我們成長的玩具,譬如泰迪熊,即使如今已不知所蹤,仍教會我們懂得愛與珍惜。英潘相信會開口說話的泰迪熊,代表著純真的信念會代代相傳下去,這也是他創作童書的初心。
另一本《守夢人》,也是英潘獨創的作品。他用書信告訴孫女守夢人傳說的由來,全書充滿了玄妙的角色和離奇的情節,是英潘作品中少見的幻想故事。英潘常被認定為寫實作家,這本書則完全流露他真正的心跡,是他對人類夢境與想像如何運作的詮釋——若你真心接受「偉大相信學院」的存在,通向奇幻夢境的故事之門將為你敞開,而守夢人,就徘徊在真實與想像之間,守護著夢境的安全。

《守夢人》內頁插圖(取自tanjand.livejournal)
英潘正是那位守夢人,進入他的插畫宇宙,讀者跟著他貫穿古今、縱橫寰宇,想像的力量無遠弗屆,隱藏在真實中的夢想閃閃發亮。
2016年澳洲童書評議會頒予英潘終生成就獎,表彰他優秀的書籍和多樣化的藝術創作,為澳大利亞讀者創造了永恆的資產。2017年他依據《寂靜的春天》作者瑞秋.卡森的理念,舉辦了「在邊緣世界」畫展,表達他對海洋生態長期的關注。高齡82的英潘說:「我不是藝術家,我是個插畫家。」不管在什麼年紀,他永遠懷抱著對插畫的熱情,邀請讀者和他一起去冒險,開展充滿驚喜的豐富心靈旅程。●

(取自melaleuca.com)
▇ 羅伯・英潘作品
-
斷嘴鳥
文:納桑尼‧拉胥梅耶,圖:羅伯・英潘,劉清彥譯,道聲出版社, 240元,【內容簡介➤】 -
守夢人
文/圖:羅伯・英潘,幸佳慧譯,閣林文創,199元,【內容簡介➤】 -
圖說歷史:三國
文:羅吉甫,圖:羅伯・英潘,漫畫:鍾孟舜,遊目族,990元,【內容簡介➤】
OB短評》#135 神明都表示滿意的極品好書懶人包
●寶島搜神記
文、圖:角斯,角斯角斯,480元
推薦原因: 知 設 樂
這些Q版神明萌得有點歪,籤詩加農民曆的設計簡直令人驚艷得肅然起敬!如果「文創」一詞還有些指望的話,這就是文創該有的樣子,扉頁的折籤,大概是有史以來最美的推薦序。
打開書封,裡面收著一支可愛的上上籤,籤詩暗藏玄機。本書值得神明發爐表示歡喜:風格天成的插畫,剛剛好的字型編排,不落俗套的處處埋梗,宜收藏,宜送禮,宜致贈外國友人,真正大吉。
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想知道任何和神明有關的訊息,上網一查就有。但本書匠心獨具、自成一家的圖畫絕對是主角,細讀下去,從文字到裝幀、排版皆有講求。這樣的水準,不用擲爻,神明表示滿意。【內容簡介➤】
●漢字的華麗轉身
漢字的源流、演進與未來的生命
王明嘉等28人著,阿尼默、筆頭、鄭婷之繪,大塊文化,480元
推薦原因: 知 設 議 樂 獨 益
這麼厲害的本土出版企畫實在少見,從架構、議題、邀稿、配圖到美編樣樣無懈可擊,內容或許似曾相識,卻埋了不少獨特的見解。結實的短文一旦集結起來,神龍見首又秀尾,轉身就奪下了久違了的漢字話語權。
兒時國文課和書法課的枯燥記憶猶在,但這本主題是漢字,又是與官方資源合作的書。不僅使用幽默易懂的視覺設計,讓讀者一望即知漢字的興味,並且層次豐富,涵蓋和製漢字的歷史、倉頡輸入法的脈絡,完全「不官腔」,連帶社會變遷、字型設計,甚至漢字刺青、塗鴉文化也做了一番功夫研究。設計相關行業的要看,愛文具愛寫字的要看,家有小朋友正在學生字的更要看。
「漢字」正夯,而且感覺還要潮很久。本書大概把漢字從最學院到最商業的面向一網打盡,運用超強的美編和文編力道,將南轅北轍的主題,緊密相融成一有機體。大塊文化經過數年來「網路與書」系列所培養的功力,一出掌就打垮江湖各路高手。【內容簡介➤】
●愛書人的神奇旅行
在祕密圖書館窺探西方文豪奇聞軼事,享受一個人的閱讀時光
The Secret Library: A book-lovers' Journey Through Curiosities of History
奧立佛.泰爾(Oliver Tearle)著,崔宏立譯,聯經出版,380元
推薦原因: 知 樂
私密小八卦,偏冷豆知識,作者拿出這份口袋裡的另類經典書單,有獨樂樂不如眾樂樂的小佛心,當然也不排斥那些堂皇的正典,反正是在告訴有緣人:我做得到,你也可以,每個人都該有一套自己的文學史或XX史。
這本書很有小叮噹任意門的感覺,門一開可通往知名作家的房間窺探他們的生活。作者不著痕跡地著墨文學史的變遷走勢,稍稍減低窺探名家八卦的罪惡感。
在邊欄花絮突然轉身成為主角的時代,本書無涉你對文學的愛好或閱讀,提供了無數八卦或豆知識讓你拿來笑笑,或者發文討讚。當莫名所以的youtuber能隨便賺個三百萬粉絲,本書提供的內容或邏輯(比起文學原典),或許才是在當下存活的陽光空氣水。【內容簡介➤】
●麻風醫師與巨變中國
劉紹華著,衛城出版,520元
推薦原因: 知 批 議 獨
這是扛鼎級的追蹤報導,功夫下足,又寫得清暢動人,沈重而不滯礙,實在可圈可點。只是作為一份歷史人類學研究,回頭去看文革前後的麻風醫生處境,似乎還需要某種形而上的角度來收攝這段人類經驗才會完整。不過這或許也不是當務之急,而是來日的工作了。
本書讓我們清楚知道,即使白紙黑字的歷史,也可能是官方或傳媒所形塑的。可悲的是,還有許多人困在其中為它歡呼叫好、挺身辯駁。麻風為桿菌造成的一種傳染力不強的飛沫感染病,過去因知識不足加上患者外貌受影響,患者常備受歧視,甚而被圈禁隔離。讀完本書,可領略極權政治的癲狂比麻風還容易傳染致命,改變的不只外表,可怕的是連心靈都扭曲。
十年前的《我的涼山兄弟》已是一把削鐵如泥、打遍天下無敵手的絕世好劍,不免令人擔心成為作者難以超越的絕響。事實證明這樣擔心純屬過慮,《麻風醫師與巨變中國》仍是一把好刀,和前作在方法上有傳承、有區別,但對國家權力的關心始終不變。田野和文獻以麻風為引,析理出政治權力如何進入科學的領域,對醫者、病人甚或疾病的理解產生莫大的影響。雙劍在手,令人期待作者的下一個十年。【內容簡介➤】
●考工記
王安憶著,麥田,350元
推薦原因: 文 樂 獨
王安憶的上海早已是廟堂般的存在,這次以屋舍修葺為經緯,搬演故人如何走入新世紀,細節可觀,處處藴藉,幾乎是一趟古蹟巡禮。畫面有一条視頻感,卻沒有小資文青氣,悲歡離合依舊動人,不求新卻求變,穩定豐厚著「憶上海」的質量。
青春滔盡後,浮著點蕭索,苦澀中又猶有年少血氣的餘溫,正適合轉涼的秋夜捧讀。轉盞昏黃檯燈,看作者燃起故人故事的香,火盡香枯,而氣味仍若有似無。文字就是用以承載這些好易消失的靈魂與意念的吧。
本書是王安憶的正常能量釋放,以宅院為主角,寫的還是她最擅長的大時代轉折。離《長恨歌》雖然有點距離,但依舊能從細部的微調中,看出作者努力挑戰自己,尋求突破的決心。相對於《天問》與《匿名》,重回「舒適圈」的王安憶仍然令人賞心悅目。【內容簡介➤】
●全員玉碎!
総員玉砕せよ!
水木茂(水木しげる)著,酒吞童子譯,遠足文化,400元
推薦原因: 批 議 獨
有別於《漫畫昭和史》的歷時性磅礴,這段作者親身經歷的二戰故事,鎖定一時一地,慘絕人寰,劇力萬鈞。有希臘悲劇的莫可奈何感,最後的高潮幾乎是楳圖一雄式的恐怖,令人只能啞口無言。
這不是一個能輕鬆以對的漫畫故事。現實比漫畫還荒謬,還讓人心如寒冰。這麼難過的故事,更要好好地讀,直視過去的錯誤,也是一種轉型正義。
如果你覺得《來自硫磺島的信》已經足以讓人心頭一沉,那麼讀完水木茂自傳式的《全員玉碎》則徹底讓人心痛和心碎。作者以獨特的畫風記錄下戰爭對人性的扭曲,不是「為何而戰」的追問,而是質疑沒有目的的死亡究竟有何意義?這部完成於水木顛峰時期的漫畫,是對戰爭最悲淒的控訴。【內容簡介➤】
●剃掉鬍子的馬克思
一位革命家的人生轉折與晚年自我追尋之旅
Karl Marx beim Barbier
烏韋.維茨托克(Uwe Wittstock)著,王榮輝譯,商周出版,360元
推薦原因: 知 思 議 樂 獨
曾經或多或少和《資本論》奮戰過的人,看了本書應該都會百感交集,一代思想巨人的晚年竟然如此——不是淒慘潦倒,卻絕對超乎想像。剃掉了反抗意味濃厚的大鬍子,我們的馬克思再也不是那位馬克思了。
在資本主義運作處處充滿危機的當前,馬克思的觀察和批判重新獲得高度的關注。然而理論論述不免令人望文生畏,先從其人其事入手,不失為好的起點。本書從多數人不知的剃鬍逸事開始,一點一滴虛實交錯,引領讀者踏著這塊入門磚,進入馬克思構築的龐大建築。
雖然書名寫著「馬克思」,但閱讀本書絕不會犯睏。半虛構和半史實,作者巧妙拼湊出在理論之外的馬克思,靈活重現思想家最後的日子。充滿隱喻的決定,戲劇化的人生句點。【內容簡介➤】
●大清帝國與中華的混迷
平野聰著,林琪禎譯,八旗文化,550元
推薦原因: 知 批 議 樂 獨
論清朝興衰,卻以日本的「東亞」和韓國的「東北亞」概念來破題,一針挑破了當前區域局勢的其來有自。雖然還是比較傳統的以朝政看歷史,作者卻提出了有別於歐美與漢語圈的超拔史觀,令人胸襟大開。講談社的這套世界史,這本極可能是箇中翹楚。
資料豐足,脈絡一絲不苟條理分明,在系列歷史書籍群裡閃著耀眼光芒。看作者拆解所謂的「大中華」概念,書寫各族群、國別間的矛盾牽制,很是過癮精彩!
平野聰是日本研究清帝國的中壯輩知名學者,本書充分顯示他在研究上過人的才氣和識見。以清帝國為題,面向大眾讀者,討論「亞洲」概念、文化認同、帝國運作,沒有一絲學術上的鬆懈。舉重若輕,讓讀者重新理解習以為常卻絕非常態的歷史觀念。其中的「切身」之感,才是史學普及最重要的元素。【內容簡介➤】
知識性.設計感.批判性.思想性.議題性.實用性.文學性. 閱讀樂趣.獨特性.公益性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