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短評》#154 書展期間不容錯過的極品好書懶人包I
●懲罰
Strafe
費迪南.馮.席拉赫(Ferdinand von Schirach)著,姬健梅譯,先覺,280元
推薦原因: 樂
本書做為短篇小說的集結,不佔用太多時間閱讀,尤其作者實在擅長說故事,閱讀起來相較輕鬆。但千萬別小看短小篇章,讀後的迴盪震撼可不見得輕淺。作者對人心的洞悉、刻畫人性陰暗之處,在在提醒:人總歸是脆弱的。透過閱讀,引領讀者去聆聽故事背後,內心裡那些被壓抑的脆弱。沒有跨張的獵奇或者死板的說教,而是面對人類及其身處的社會最深沉的反省。【內容簡介➤】
●心向群山
人類如何從畏懼高山,走到迷戀登山
Mountains of the Mind: a History of a Fascination
羅伯特.麥克法倫(Robert MacFarlane)著,林建興譯,大家出版,400元
推薦原因: 知 議 樂 獨
「為什麼要爬山?因為山就在那裡。」作者以礦石為引子,打磨了一把鑰匙,以人類與山林之間的關係史開展,向讀者引薦「野外」這件事如何引人入勝。那些活靈活現的動物、優雅美麗的花朵葉片,在作者筆下,彷彿隨著山林清風翩然飄飛眼前的書頁。而更迷人的是,在不斷飆升坡度的稜線上那樣孤獨的時刻,作者面對自我的獨白,誠實懇切,萬分動人。
翻開本書宛如打開魔力的空間,在閱讀中把所有的山巔都收攏進胸懷,讓沙發中的你變得無遠弗屆。【內容簡介➤】
●荔枝☆光俱樂部
ライチ☆光クラブ
古屋兔丸著,黃鴻硯譯,臉譜出版,360元
推薦原因: 樂 獨
這是一本師長看了會皺眉的創作,同時挑戰了暴力、裸露、權威、群體規範,把中學生的SM幻想和對體制的怨氣和盤托出,再揉進一點賽博龐克。作者證明了漫畫也能成為前衛藝術的載體,看似暴力與色情莫名所以的集結,反映了人性某種不願面對的共通脆弱。本書或許不適合推薦給所有人,但書中捕捉的幽暗,卻是做為人類所共同擁有的幽暗。如果威廉·高汀在寫《蒼蠅王》時嗑了一堆一級毒品,大概就會變成這本漫畫的樣貌。【內容簡介➤】
●洛夫克拉夫特之鄉:逃出絕命村
Lovecraft Country
麥特.羅夫(Matt Ruff)著,劉麗真譯,獨步文化,480元
推薦原因: 批 議 文 樂 獨 益
這本品氣不俗的邪教經典,既幽了洛夫克拉夫特一默,又把類型小說玩出了深度與潛力。復古得很清新,透徹得很迷離,老梗也長出奇葩,簡直是未來小說的新典範。
在這部有如公路電影的恐怖小說中,作者巧妙地將荒謬與現實融合得毫無尷尬感。看得心兒噗噗直跳之外,似真似假的劇情,還凸顯了美國的種族與偏見問題,看似不可思議的編排,絕非僅是為了營造架空的逃脫,而是對現實變相的折射和關注。批判卻又不流於說教,很是高明。【內容簡介➤】
●中國的靈魂
The Souls of China: The Return of Religion After Mao
張彥(Ian Johnson)著,廖彥博譯,八旗文化,650元
推薦原因: 知 批 議 獨
經歷極權統治、文化大革命,共產體制下中國的宗教,一直是最令人看不透的謎。經由作者一層又一層的解剖,呈現的並不是宗教未因政治力量而消失的韌性,而是中國宗教從來不等同於西方。信仰的元素早已成為政權運作的要素,政府對民間宗教的清洗,從來不只是為了去除迷信,而是要建立獨占的權威,勾勒出屬於中國政教之間永恆的矛盾。本書介紹了中國各宗派,爬梳信仰和儀軌,為讀者提供了寰宇蒐奇的樂趣。【內容簡介➤】
●邊境人生
在歐洲顛沛流離的難民與移民
Bordered Lives: How Europe Fails Refugees And Migrants
白曉紅(Hsiao-Hung Pai)著,吳侑達、孟令偉譯,南方家園,360元
推薦原因: 知 批 議 樂 獨
這本難能可貴的歐洲難民報導,採訪、分析、鋪陳樣樣都是範本級的展演。非虛構寫作有各種訣竅,其中最重要的,或許是長期經驗的累積和養成。從華人移工、性產業工作者、歐洲極右白人,再到本書的難民和移民,作者不只在寫作和採訪技巧上有所精進,更重要的是構成作者自己獨特的觀點和視角,使得本書在相關議題中,呈現出不同於他者的深度,以及獨特的聲音。當非虛構寫作成為熱潮,作者用一系列作品示範了什麼叫高標。
書中除了可望見集中營的部分赤裸真實,作者也試圖建構背後的原因。最讓人心領神會的,莫過於徹底理解了:出生地其實就是一種階級,出生地本身就是一種不幸或幸運。【內容簡介➤】
●你根本不懂偶像
アイドルになりたい!
中森明夫著,杜欣憶譯,柳橋出版,300元
推薦原因: 知 議 樂 獨
作者是從中森明菜名字中誕生的文化觀察家,他對偶像懷抱著形而上的愛,已達海枯石爛的執著,說是追星,更像是在修行。前半段看似在講老生常談的偶像經營,後半段則峰迴路轉,將對偶像的崇敬和愛戴,甚至近乎宗教層次的情懷傾洩而出。看似不可思議,卻是人和偶像之間最純粹的連結與描述。執念之強大,甚至會讓你意識到自己的執念——人生除此之外,真的也就沒什麼了呀。是任何心有崇拜者或多或少都曾觸及的領域,是崇拜偶像者必觀的奇書。
主旨雖談日本的偶像文化,但某些觀念對人生也滿受用的,例如舉松田聖子的O形腿為例,主張不用刻意掩蓋自己不美好的部分,反而該把這部分化為自己的特色,畢竟,所謂特色就是「深具魅力的缺陷」。【內容簡介➤】
【同場加映】:OB短評》#155書展期間不容錯過的極品好書懶人包II
知識性.設計感.批判性.思想性.議題性.實用性.文學性. 閱讀樂趣.獨特性.公益性
人物》承繼台灣同志文學,日本群像新人獎得主李琴峰,攜《獨舞》與讀者見面
2017年獲得日本「群像新人文學獎」的台籍作家李琴峰,今(2/13)日返台參加台北國際書展,與台灣讀者見面。獲獎作品《獨舞》原以日文書寫、近日甫上市的中文版由李琴峰親自翻譯,書展期間將舉行多場新書座談、講座及簽書活動。
▉60年來,台灣作家首次獲獎
「群像新人獎」是日本五大文學雜誌之一,台灣讀者熟知的村上龍與村上春樹都曾獲獎,以此邁入文壇。60年來,這個獎項首次由台灣作家獲得。
台灣作家在日本文壇揚名立萬的不乏其人,前有直木獎得主邱永漢、陳舜臣,近年來東山彰良、温又柔更是備受矚目。李琴峰的獲獎,為這個行列再添一束光芒。與前幾位在日本語境中成長的作家不同,李琴峰是15歲才開始學五十音,19歲通過日檢一級,大學畢業赴日攻讀研究所,取得碩士學位後在日本工作,直至27歲才首次以日文書寫小說。
李琴峰過去曾有華語寫作經驗,會選擇以日語創作《獨舞》,是因為日語「死ぬ」獨有的發音引發的靈感。
某個早晨,已成為上班族的李琴峰在通勤間望著窗外旖旎的春色,突然間,「死ぬ」這個日文單詞突如其來地浮現在她腦袋中。她反覆咀嚼這個詞語,發覺「死ぬ」的發音在語尾上有某種濕黏滑溜的感覺,與水澤湖沼有關、有點陰暗的印象。她想著,或許死亡便是這樣一種意象,像一潭深不見底的湖沼,又像某種潮濕黏滑的液體,如影隨形地膠著人類。
「在那瞬間,一些關於死亡的字句不斷自體內湧出,我本能地用智慧型手機將這些字句記錄下來,於是《獨舞》的第一段便這樣誕生了。」
▉以日語書寫的台灣同志文學
《獨舞》描述台灣彰化出生的女同志趙紀惠,從小便感到與世界格格不入,小學時經歷暗戀之人意外死亡之後,從此便被死亡的念想糾纏。高中時期與心儀的女孩交往,卻在畢業之後遭遇一場「災難」,使得命運從此轉暗。為了逃離過去,她改了名字,前往無人知曉自己過去的東京意欲重新生活,卻發現自己依然疲倦到生無可戀。其後,隨著過去被徹底暴露,萬念俱灰的她於是踏上尋死的旅途......
整部小說前後大約費時5個月完成,所設定的人物與情節,很大部分取材自李琴峰自身與周遭經驗。雖然是以日文寫作,但小說內容指涉到許多台灣歷史事件,諸如九二一大地震、太陽花運動、台大百日維新等事件。而書中提及的台大校園、文學課室與社團活動等地點,也都曾出現在台灣同志文學經典《鱷魚手記》中。
李琴峰並不諱言自身的女同志身分,她說自己「確實承繼著台灣90年代風起雲湧的同志文學養分 ,並以此為動力,有著不得不如此書寫的理由。」
然而《獨舞》並不僅只停留在向邱妙津致敬的層面。文學研究者楊佳嫻指出,透過講述趙紀惠的故事,《獨舞》刻畫當代女同志生活的孤獨與缺愛,雖然社會風氣自由、文化多元豐富,但並不意味著做為女同志的孤獨感就能完全驅散。
《同志文學史》作者紀大偉則認為,本書是一個從「獨舞」到「眾愛」的軌跡。他指出,對女同志和憂鬱症病友來說,孤獨和缺愛都是常態,甚至兩種狀況會互相催化。書中許多角色「其實不甘於留在孤獨和缺愛的既有狀態,而願意放手一搏,從獨邁向眾,從舞轉為愛。」
▉生存本身就是難關,存活就是奇蹟
《獨舞》的故事觸及台日兩國的同志運動、台灣人的政治觀點、有精神疾病困擾者的痛苦、性暴力受害者的遭受譴責、自我防衛與精神創傷的復原⋯⋯書中提出的種種衝突,李琴峰仍持續在思索。何謂「和解」?發生了就要接受嗎,不接受就無法和解嗎?故事中趙紀惠一直拒絕著,或者因無法達成「和解」而跌跌撞撞地流散各地。直到最後的最後,是否趙紀惠的傷就算痊癒、就和解了?
關於這個提問,李琴峰直言:「我不知道。」她說自己到日本後有很長時間都待在自己的舒適圈裡,即使現在也仍然認為,沒有必要非得走出舒適圈,讓自己受世間風暴傷害不可。
「只要心知肚明自己的狀態,何妨躲在自己得以安身立命的地方,哪怕只是天地一隅。」
世界是如此殘酷而人類是如此脆弱,傷害太多又太深,逼走一個又一個纖細的靈魂,生存本身就是太大的難關,能存活已是奇蹟。就像李琴峰寫給Openbook讀者的親筆信函中所言:這世界,狹窄得令人難以容身,卻又寬闊得無處不可容身。●
李琴峰寫給Openbook讀者的親筆信
【李琴峰返台公開講座場次】
日期:2/14(四) 13:00-14:00
地點:國際書展 世貿一館 文學沙龍
講者:楊佳嫻、李琴峰
日期:2/15(五) 20:00-21:00
地點:誠品台大店
講者:李琴峰
日期:2/21(四) 20:00-21:30
地點:誠品信義店3F閱讀者書房
講者:李琴峰
(現場將用日文與中文朗誦書籍段落內容,也會由李琴峰分享台灣與日本現況包含寫作、工作、社會氛圍的差異。)
日期:2/22(五) 19:30-21:00
地點:台北女書店
講者:李琴峰、李屏瑤
日期:2/23(六) 19:00-21:00
地點:台中新手書店
講者:李琴峰
獨舞
作者:李琴峰
出版:聯合文學
定價:280元
【內容簡介➤】
作、譯者簡介:李琴峰(Li Kotomi)
中日雙語作家,日中譯者。期許能右手寫小說,左手做翻譯,兼之以嘴口譯,當下目標是靠語言文字養活自己。一九八九年生於台灣,十五歲自習日文,同時嘗試以中文創作小說。二〇一三年旅居日本。二〇一七年首次以日語創作的小說《獨舞》獲選第六十屆群像新人文學獎優秀作。目前主要以日文書寫,在日本各大文學雜誌發表作品,有短篇〈流光〉、〈亞細亞的漂浪〉等。個人網站:www.likotomi.com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