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繪本大師》創作就是我的遊樂場:柯薇塔・巴可維斯卡(Květa Pacovská)的不老傳奇

由國際童書評議會(IBBY)成立的安徒生獎,是國際上公認兒童文學作家和插畫家的最高榮譽,因此獲得「小諾貝爾獎」的美名。台灣不是聯合國的成員,我們的創作者沒有參賽入圍的機會,台灣的讀者只有透過與作者和作品的交流,來親近和瞭解這個獎項。多位獲得安徒生插畫獎的圖畫書大師曾經造訪過台灣,其中尤以1992年的得主柯薇塔.巴可維斯卡(Květa Pacovská)三度來台,是我們和安徒生獎最接近的時刻。

柯薇塔分別於1994、2003、2015年來訪,首次來台時,她是炙手可熱的新科大獎得主,不僅為第4屆「台北國際書展」設計主題海報,還即席揮毫,現場展示作畫功力。2003年她於第11屆「台北國際書展」舉辦畫展,並移師「台中世界書展」,和台灣的粉絲有豐富的互動。暌違12年之後,柯薇塔以87歲的高齡,於2015年來台舉辦「色彩魔法師:柯薇塔的繪本王國」展,受到廣大讀者的熱烈歡迎。


zhan_lan_ji_jin_.jpg

「色彩魔法師:柯薇塔的繪本王國」展覽相關照片(蔚龍藝術公司提供)

台灣資深美術教育家鄭明進早年於波隆那書展結識柯薇塔,兩人以畫結緣,通信多年並互寄賀年卡,成了交情深厚的好朋友。在《鄭明進與20個插畫家的祕密通訊》書中,鄭明進細數兩人聯繫過程中的趣事,對瀟灑不羈的柯薇塔有許多生動的描述。這位經常穿著一身黑衣、帶著酷酷表情的藝術家,宛如英國龐克時尚教母Vivian Westwood現身,她究竟是一位什麼樣的創作者呢?

柯薇塔於1928年7月28日出生在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的布拉格,這座擁有深厚文化底蘊的古城,是孕育滋養她美感經驗的基礎。她的父親是演唱歌劇的聲樂家,母親是教授外語的老師,家庭和樂溫暖。從小在充滿藝術氣息的環境中成長,柯薇塔記憶所及,最愛的日常活動就是畫畫。

但世間好物不堅牢,平凡溫馨的時光因納粹的殘暴倏然而止,身為猶太人的父親被納粹殺害,家庭破碎了,柯薇塔也被迫輟學,幸好還有愛她的奶奶守護著。

奶奶是說故事的高手,安徒生童話溫情的安慰,愛麗絲漫遊奇境的狂想,涓滴滋潤著少女柯薇塔陰鬱的心靈,撫平了她的傷痛。柯薇塔希望自己也能像奶奶一樣,將來做個很棒的說書人。

回憶和奶奶一起手做的許多美麗事物,柯薇塔曾說:「和奶奶一起做的聖誕蛋糕,可能就是我生命中創作的第一件雕塑作品。」奶奶是教導她的第一個藝術老師。

二次大戰結束後,柯薇塔幸運得到一筆獎學金,進入布拉格應用藝術學院(The Prague School of Applied Arts)就讀,受業於埃米爾.菲拉(Emil Filla)門下。菲拉是20世紀初捷克最早的立體派八人組團體「奧薩馬」(Osma)的成員,與作家卡夫卡時相往來,更成為捷克前衛藝術重要的領航員。在老師的帶領下,柯薇塔對當時歐洲的前衛藝術充滿了嚮往。


1280px-emil_filla_c.1912_nude_watercolor_on_board_43.18_x_62.23_cm.jpg

埃米爾・菲拉水彩畫作〈Nude〉(取自wiki

一次世界大戰後,神話般崛起的包浩斯學校用抽象概念擾亂了藝術既有的形式,被視為是前衛派的初始發源地。包浩斯試圖以通用的設計語言來解放世界的理想,深深撼動了年輕藝術家柯薇塔的心。

當時前衛派許多極具影響力的人物都曾在包浩斯擔任教師,提出未來主義、達達主義、建構主義以及荷蘭風格派運動等魅力十足的的宣言。這段期間,柯薇塔在學習插畫藝術的古典傳統之餘,特別醉心於康定斯基(Kandinsky)、庫爾特.希維斯特(Kurt Schwitters)、克利(Klee)、米羅(Miró)和畢卡索(Picasso)的作品,深受他們的薰陶。她清楚掌握了適合自己的表達形式,發展出構圖簡潔、形色明快的視覺藝術風格。

1952年畢業後,柯薇塔與長她兩歲的同學米蘭.葛利噶爾(Milan Gryger)結婚。葛利噶爾也是捷克知名的平面設計師,終生致力於表現圖像、聲音和空間三者關係的特別視角,以「聲學繪畫」著名,與柯薇塔是一對志同道合的伴侶。柯薇塔原本遊走於藝術創作和平面設計領域之間,兩個孩子出生後,身為母親的她回憶起奶奶說的故事以及童年時閱讀的圖畫書,便開始將創作的觸角探向童書插畫。

柯薇塔曾經為威廉.高定的《蒼蠅王》、麥克.安迪的《默默》等文學名著繪製插畫,1984年後,她開始以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英國童話為文本,創作圖畫書。她的書帶著動感,流露出說故事時的喜悅,以及豐富想像力帶來的至高創見,充滿了詩意的氛圍和想像,讓她的書成為罕見的藝術作品。

柯薇塔曾於1990年與德國童書作家安娜莉絲.舒瓦茲(Annelies Schwarz)合作,出版了《我的床邊怪獸》。舒瓦茲擁有教育、美術及戲劇的專業背景,對於幼兒心理的掌握十分精準,她的故事描寫孩子不想上床睡覺的心情,希望有隻寵物又好抱又兇狠、能變小又變大、既會游泳也會飛,好來陪伴保護自己對抗黑夜。


an_tu_sheng_wo_de_chuang_bian_guai_shou_s.jpg

《我的床邊怪獸》封面及內頁(閣林文創提供)

創作就是柯薇塔的遊樂場,在這本書裡,她大膽混合了塗鴉、平塗、拼貼各種技法,巧妙配置綠色和黑色,來襯托出鮮明豔麗的紅色,設計出一隻帶有力量卻無害的可愛怪獸,滿足了孩子對完美寵物的想像。她的玩心接近兒童創作時的心理狀態,畫面充滿了童趣,和這個帶有想像遊戲特質的故事非常合拍。

小花國王擁有整個王國,但總覺得缺少一種幸福的感動,於是出發去尋找一位公主。這則現代童話,是柯薇塔在1991年出版的《小小花國國王》(The Little Flower King)。這本由她一手包辦圖文的作品,是全球最暢銷的圖畫書之一,當時她已經63歲,這本書卻洋溢著青春甜美的氣息。

書中每一個角色和物件,都是由不成比例的幾何色塊構成,複雜的圖案經過抽象化,但不會讓人難以理解。誇張變型的人物造型,對比相當強烈,但是柯薇塔用明朗單純的紅、藍、黃、綠色彩,統合了視覺衝擊。再運用靈活的線條,帶動文圖進展的節奏,最終構成內涵和外表和諧的畫面。柯薇塔認真考究康定斯基提出的「點、線、面」理論,在這本書中具體呈現出全新的視覺體驗。


an_tu_sheng_xiao_xiao_hua_guo_wang_s.jpg

《小小花國國王》封面及內頁(閣林文創提供)

童心未泯的柯薇塔,對孩子懷抱著同理心,總是從兒童的角度,思考什麼樣的表現最能帶給他們閱讀的樂趣。1990年的數字書《One, Five, Many》,和1992年的顏色書《The Sun is Yellow》邀請小讀者暢遊數字馬戲團,進入色彩繽紛的奇幻境域。她把圖像從傳遞訊息的媒介,變成兒童可以親自動手實驗,進入書中互動的物件,充分展現她大玩形狀、顏色、空間和線條的功力。

書中有些母題和象徵性的角色,譬如月亮、窗戶、眼睛、尖喙、鉛筆、貓咪、櫻桃、小丑和樂譜等,日後在她幽默的圖像世界中一再出現。她巧妙地編織藏在心靈角落的密碼,以圖畫變身現形。


one_five_many-side.jpg

右邊的《Grün rot alle》即《The Sun Is Yellow》原文版本,1993年入圍波隆那最佳選書獎。

柯薇塔的書沒有一本是容易印製的,求好心切又求新求變的她,總為每一本書絞盡腦汁來實驗新的做法和材質,讓她的書充滿了閱讀和觸摸的樂趣。她私下稱自己的書為「建築」,希望以插畫作為媒介,引導讀者進入書中立體的空間,展開前所未有的感官體驗。所以她的書從開本、外型、裝幀、印刷都是自己一手包辦設計,常有特殊的裁切、挖洞、拉頁、彈起等頁面設計,即使反覆閱讀,每一次都仍有驚喜,每一次都有新發現。

1992年的《Alphabet》被譽為世界上最美的字母書。柯薇塔打破圖書的平面界線,創造了一個充滿現代感的紙雕塑藝術品,這件藝術品像一棟紙房子,可以穿梭其間,可以從各個角度觀看。除了運用顏色和線條的變化之外,她還加入疊印、模切、拼貼、鏡面、立體雕刻技法,還有類似點字書的凹凸點,賦予了26個英文字母不同的表情和性格。這部字母書不只是為了學習認字而存在,它也可以全方位擴展孩子感知的邊界。

1993年她以《The Sun is Yellow》和《Midnight Play》兩本書,同時入圍波隆那國際兒童書展的最佳選書獎。在此之前,她已獲得BIB金蘋果獎、巴塞隆納卡達隆尼亞插畫獎最高獎、德國少年文學獎、奧地利書展最美的兒童圖畫書獎、東京產經新聞圖書文化獎,以及安徒生獎的桂冠。此後她又陸續得到荷蘭銀筆獎、法國莫比斯多媒體競賽大獎,以及書籍設計師最高榮譽的古騰堡獎等等數十座獎項,可說是圖畫書界的得獎天后。


91u9vybs7sl-side.jpg


Midnight Play》和《小小花國國王》一樣,在書封上開了一個洞,誘惑著讀者去窺視和猜測,這會是什麼樣的故事呢?但柯薇塔絕不重複自己的敘事手法,只要你打開書頁,就會發現這又是另一次的驚異旅程。只在午夜上演的魔幻劇場,14個演員可以由讀者自由操控,藉由反覆翻頁來改變服飾和交換身分,衍生出更多的角色,劇情也無限延展。柯薇塔不僅表現了劇場展演的精髓,還率先融入了後現代的語彙。

柯薇塔在創作中大膽的用色令人印象深刻,因而得到了「色彩魔術師」的稱號。她喜歡用純度較高、艷麗鮮明的顏色,也就是達文西主張的「心理原色」:黃、綠、藍、紅、黑、白。尤其是酣暢淋漓的紅和綠,幾乎成了她的代表色。

最大的對比意味著最大的美感,一種極度緊張的極致感覺。綠象徵著生機,紅色充滿喜悅,白色純潔乾淨,黃色給人溫暖,藍色讓我們作夢,而黑色包含了所有的顏色,讓畫面和諧和穩定。柯薇塔的書就像彩虹的光譜,她說:「每一種顏色都是最好的顏色。」

如何將這些顏色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取決於它們之間的關係、比例、韻律、尺寸和數量。這有點像音樂創作,每個獨立的音調都是美好的,該怎麼組織它們,創造出嶄新的樂曲,最後的成品有可能是交響樂,也可能是歌劇。康丁斯基曾說:「色彩是琴鍵,眼睛是錘子,而心靈則是鋼琴的琴弦,藝術家就是彈琴的手。」柯薇塔在為兒童創作圖畫書時,不僅看見了色彩,也一樣清晰地聽見了色彩。

她曾說:「我創造的圖畫不是用來解釋文本的,我是建立一個讓藝術得以展現自我力量的有效空間。」她總是強調:「我是藝術家,不是說書人」,大聲宣告:「我的圖畫,它們自己就是文本。」所以她援引經典童話《灰姑娘》、《賣火柴的女孩》、《小紅帽》、《亨賽爾與格萊特》和《彼得與狼》,並不再現文本,也不意圖解構顛覆,而是用她的圖像提出新的視角。


an_tu_sheng_hui_gu_niang_s.jpg

柯薇塔以她的方式重新呈經典童話,圖為《灰姑娘》書封及內頁(閣林文創提供)

柯薇塔認為圖畫書是孩子參觀的第一座美術館,能喚醒他們內心美感意識的反響。讀者幾乎不會在柯薇塔取材自民間故事的書中,看見傳統塑造的主角形象,她把《灰姑娘》的重心放在玻璃鞋,為《賣火柴的女孩》中的火柴棍賦予新的魔力。

應該說,那些潦草的塗鴉勾線,和異想天開無規則的幾何圖形,是她更接近故事情感核心的手法。經過抽象化處理的圖像,感性地呈現角色內心的衝突和外在的處境,讀者因而能更細膩體會到深刻的情緒。

今(2019)年的波隆那書展,高齡91歲的柯薇塔仍一身黑衣、塗著金屬感的黑色指甲油優雅現身。她帶來新作《The Take It-Take It-Lady》,重述童年喜愛的三隻小熊(Goldilocks)故事,又是一場充滿視覺和想像力的盛宴。從創作圖畫書至今,她已經出版六十餘冊作品,翻譯成德、英、法、日、義、葡、荷和中文。除此之外,她在世界各地最知名的美術館展覽畫作、海報和立體雕塑,受邀為日本知弘美術館設計庭園,也曾在柏林學院講學,還獲得英國金斯頓大學的榮譽博士學位,在在顯示她驚人的才華和多元的創造力。

對柯薇塔來說,繪畫就像呼吸一樣自然,如果沒有繪畫,她根本無法存活,繪畫的存在本身即具有意義。曾有人問她終生創作不輟的祕密是什麼?她回答:「這個魔法就是愛與分享。」因為愛兒童、愛藝術,讓她有了不斷創新的勇氣。她帶著永不停滯的創作之心,孩子般一路狂奔,歲月無法阻擋她前行的腳步,藝術超越時間壓縮它的極限,並指出了未來的內容。柯薇塔在創作中青春永駐,成為一則不老的傳奇。


kveta_pacovska_0.jpg

柯薇塔(蔚龍藝術公司提供)


點擊照片,查看職務說明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閱讀通信 Vol.046》閱讀,不只一種可能

整理:阿多利

最近沒有時間讀書的話,戴上耳機吧。Openbook編編今夏限時推出線上廣播節目「閱讀隨身聽」,7/9正式上線,首波來賓有聊電影說性別都精彩的張亦絢、漫畫作品接連改編影劇的阮光民、小說散文都引人注目的黃麗群,以及讓駱以軍譽為「天才」小說家的賀景濱。在主持人邱顯忠溫柔嗓音中,我們邊走邊聊,以書本為題,在通勤路上,陪彼此走一段:

本週刊登了博物館與漫畫的專題報導,受到很熱烈的迴響,我們如何想像漫畫進入博物館,會產生哪些議題?漫畫成為展演的藝術品,可能帶給讀者那些啟發呢?從Beyoncé和Jay-Z在羅浮宮拍攝的單曲MV〈APES**T〉到大英博物館推出的日本漫畫展,再回到故宮鄭問大展,漫畫與博物館合作的各種可能與精彩書單,都在本篇一一回顧。完整報導如下:

本週還有其他9篇精彩文章,請別錯過:

  • 【讀漫畫】城裡有了好結局的那些小事,讀《大城小事》
    zhu_tu__18.jpg
    漫畫《大城小事》一格格畫出城市裡寂寞的人與人,導讀人郭正偉道出與客人的互動,宛如《大城小事》尚未畫出的章節。
  • 【現場】拒當聖女,不做婊子:重新認識女性欲望和開放式關係,鄧惠文帶讀《性、謊言、柏金包》
    zhu_tu_c.jpg
    女性該如何談論性(與性的問題)?精神科醫師鄧惠文日前在講座中介紹溫絲黛.馬汀新書《性、謊言、柏金包》,融合書中故事與本土諮商案例,吸引超過百位讀者參與,Openbook特別摘要講座精華,與讀者分享。
  • 【活動】魅惑你的元神、顛覆你的三觀——妖氣都市:鬼怪文學與當代藝術特展
    zhu_tu_1920x1080.jpg
    這大概是今年暑假最酷的展覽了,鬼月開門,讓我們來認識台灣妖怪。展品橫跨文學、美術、VR/AR、裝置行動與遊戲等,還有兩天晚上會舉辦大型慶典妖怪祭,歪得合理又精彩。
  • 【書.人生.陳又津】封印解除之刻
    kan_tou_chen_you_jin_ding_gao__3.jpg
    你的書櫃是爆炸、停滯,還是已從生活中消失?聽作家整理書櫃,竟然如此療癒。「讀不完也沒關係」、「比起囤積人們名為經典的書籍,我認為用多出來的空間,時時更新自己的守備範圍,才是更重要的事」金句處處,必須分享。
  • 【書評】人造時光:閱讀郭箏《大話山海經》系列
    zhu_tu__19.jpg
    「如果你自己有能力建構天堂,何必住在別人的天堂裡?」作者郭箏透過系列作《大話山海經》,以門派神妖精彩諷刺現實世界的政治宗教荒誕,武俠小說家沈默以諸多名作與此書連結,讓從未踏入武俠神怪坑的人也對此書產生好奇。
  • 【書評】不只是小說:讀尼爾.舒斯特曼「殺戒」系列
    sha_jie_s.jpg
    「殺戒」系列被市場定位為青少年讀物,但成人讀者也紛紛被圈粉。作品設定讓人玩味不已:當完美未來世界不完美的「死神」開始縱情殺生,會發生什麼事?
  • 【每週選書・OB短評】#182 投奔自然的極品好書懶人包
    182.jpg
    |聽一整塊大陸唱歌|山之生|一個女人,在北極|荒園|金色聚落|把你的心跟肺挖出來帶回鄉下餵狗|完美人類|木蘭與麒麟|
  • 【每週選書・OB短評】#183 微縮時光的極品好書懶人包
    183_2_0.jpg
    |燙一首詩送嘴,趁熱|借你看看我的貓|新神|滅絕生物圖鑑|真實尺寸的古生物圖鑑.古生代篇7|下一個物種|獸醫超日常|D-Day|

▇7/5(五)~7/14(日)​活動預告

通通編每週都在埋頭整理閱讀活動,就是為了週五給大家一些出遊靈感,如果想要自己找藝文活動,請上:Openbook閱讀通

7/5(五)

19:30
丁宗蘇副教授導讀,《聽一整塊大陸唱歌》書友會​
地點:小小書房(新北市永和區文化路192巷4弄2-1號)【活動頁面
【免費親子活動】目川姐姐說故事《環遊世界八十天》(全台)
地點:誠品書店 台南文化中心店3F兒童館(臺南市台南市東區中華東路三段360號)【活動頁面
文訊小講堂「當文學遇上設計」第一場:影像與雜誌中的文學×設計──馬岳琳╳王聰威
地點:文訊雜誌社多功能室(台北市中山南路11號 張榮發基金會大樓B2)【洽詢頁面

65865395_2434810783229423_3938434321227972608_o.jpg

7/6(六)

14:00
文字美學-紅樓夢的「木石前緣」與「金玉良緣」​
地點:臺中市葫蘆墩文化中心(臺中市豐原區圓環東路782號)【活動頁面

14:30
孫維民創作生涯首次新書分享會​
地點:新手書店(臺中市西區向上北路129號)【活動頁面

42871bb0-9796-48e4-82c7-d55ed284c795.jpg

15:00
台北場|我們坐著等世界淪陷—許含光《齒與骨》新書分享會​
地點:誠品松菸店(臺北市信義區菸廠路88號3F Forum)【活動頁面
活得像一片口香糖 ——《我與貍奴不出門》新書分享會​
地點:梓書房(臺中市西區福人街89號)【活動頁面

19:00
任明信《雪》新書分享簽名會【台北場】​
地點:台北慕哲咖啡館(台北市中正區紹興北街 3 號)【活動頁面

55d4d759-2be3-4f45-bff3-867aaf1f0e4a.jpg

7/7(日)

11:00
泰山森林書屋-7、8月份暑假親子繪本活動​
地點:泰山森林書屋(新北市泰山區辭修路九號2樓)【活動頁面

tai_shan_.png

14:00
108年屏東現代詩展系列活動​
地點:齊東詩舍(臺北市中正區濟南路二段27號)【活動頁面
【連峰縱走:楊南郡的傳奇一生】​
地點:日榮本屋(苗栗縣苗栗市中正路29號)【活動頁面
文訊小講堂「當文學遇上設計」第二場:文學的設計vs.設計的文學──阮慶岳╳彭星凱
地點:文訊雜誌社多功能室(台北市中山南路11號 張榮發基金會大樓B2)【洽詢頁面

15:00
【免費親子活動】目川姐姐說故事《環遊世界八十天》(全台)​
地點:誠品書店 林口三井店 兒童館(新北市新北市林口區文化三路一段356號)【活動頁面

19:30
7.7(日)晚間,連結/分隔我們的這一片虛/實之海——胡晴舫​
地點:小小書房(新北市永和區文化路192巷4弄2-1號)【活動頁面

7/11(四)

19:30
文訊小講堂「當文學遇上設計」第三場:在美學的山裡──不只是文學,也不只是設計──詹偉雄(Wei Hsiung Chan)​
地點:文訊雜誌社多功能室(台北市中山南路11號 張榮發基金會大樓B2)【報名頁面

7/12(五)

19:00
《彭溫雅醫師的濕氣調理全書:排濕從養氣開始》-新書發表會​
地點:紀州庵文學森林(臺北市中正區同安街107號)【活動頁面
金鐘團隊製作「島嶼紀行」紀錄片首映會──金門的未來​
地點:三創生活園區(臺北市中正區市民大道三段2號5F )【活動頁面

jin_zhong_tuan_dui_zhi_zuo_dao_yu_ji_xing_ji_lu_pian_shou_ying_hui_-jin_men_de_wei_lai_.jpg

7/13(六)

10:30
為夏天寫一個故事:孩子的詩與繪本共讀工作坊​
地點:晨熹社繪本書店(臺中市西區博館路234號)【活動頁面

14:00
共時的星叢:「風車詩社」與跨界域藝術時代座談會暨專家導賞​
地點:101展覽室(臺中市西區五權西路一段2號)【活動頁面
金車文學講堂:李長青【愛與寂寥都曾經發生】​
地點:金車文藝中心南京館(臺北市中山區南京東路二段1號3樓)【活動頁面
「第八屆臺中文學獎」文學推廣講座​
地點:臺中市西區美村路【活動頁面
陳芳明人文講座 2019年暑期班「台灣文學經典閱讀」​
地點:國立政治大學文學院百年樓(臺北市指南路二段64號)【活動頁面

19:00
致美好的年代 ——《上不了的諾亞方舟》​
地點:島呼冊店(嘉義市西區北興街86號)【活動頁面

19:30
7.13(六)晚間,下一個字的旅程——《愛字的人》新書發表會​
地點:小小書房(新北市永和區文化路192巷4弄2-1號)【活動頁面

ai_zi_de_ren_.jpg

7/14(日)

11:00
泰山森林書屋-7、8月份暑假親子繪本活動​
地點:泰山森林書屋(新北市泰山區辭修路九號2樓)【活動頁面

14:00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做一個沒用的人 ——《我與貍奴不出門》
地點:晃晃二手書店(臺東縣漢陽南路139-1號)【活動頁面
我感覺與妳是完美情侶——《失戀傳奇》新書分享會​
地點:瑯嬛書屋(桃園市中壢區榮民路165巷6號)【活動頁面

wo_gan_jue_yu_nai_shi_wan_mei_qing_lu_-shi_lian_chuan_qi_xin_shu_fen_xiang_hui_.jpg

15:00
高雄場|我們坐著等世界淪陷—許含光《齒與骨》新書分享會​
地點:高雄誠品大遠百店(高雄市苓雅區三多四路21號,大遠百百貨17F)【活動頁面

16:00
文訊小講堂「當文學遇上設計」第四場:魔鏡魔鏡,誰是世上最美麗的書?──張亦絢╳陳栢青​​
地點:文訊雜誌社多功能室(台北市中山南路11號 張榮發基金會大樓B2)【報名頁面


點擊照片,查看職務說明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2019-07-05 12:00
書.人生.陳又津》封印解除之刻

小學畢業以後,我開始從社區圖書館的成人書庫借書,雖說是成人書庫,但也沒有十八禁管制的色情暴力書籍,只有成套的世界文學名著。但光是沒了注音,字體變小,感覺就好像接近了大人的世界。事實上,要不是為了學校的閱讀心得報告,我連青少年讀物都不想讀。至今我還是不明白,為什麼要幫書分等級,命名為青少年讀物之類。我那時的國中同學讀三毛、柳美里、BL漫畫,我們想像未來有一天會去撒哈拉沙漠,遇到有婦之夫墜入不倫戀,或偶然變成搖滾歌手,不管哪裡都好,不是這個規定腰帶要露出來的學校都好。

上課要做筆記,參考書有各種原子筆的顏色,讀過的閒書似乎更該抄下重要的句子,不然除了我,就沒人會記住了。累積了一兩本這樣的冊子,總覺得這世上一定有什麼我不知道的東西,越奇怪越好,追求著從來沒見過的世界。第二本筆記本還沒抄完的時候,我買了一個書櫃,這樣就不用抄了,只要把重要的句子用標籤紙貼起來,哪天要找,就能直接找到記憶中的句子。大學畢業後,我進入研究所,到了期末,身為學生就交作業,老師則是到了書店,買了別的作者的書送給同學。有人拿到《德語課》,我拿到《狂野的夜》,好像拿到了一支籤詩,能找到未來寫作的命運。

東奔西跑、移居各地的時候,書本散落各處,想看的書不見得在身邊,好像把書借給了別人,但又想不起來是誰,更糟的是想不起來自己是否買過這本書。回家時,發現自己已經有了一本。我又換了一個方法,一樣貼上標籤紙,把重要的頁面拍下來,還給圖書館或放回自己的書櫃。無論評價如何,看過的書一律輸入表格,過幾年回頭看,才發現我以前看過這本書啊。

漸漸地,書櫃從一層變兩層,夾層之間還有一點點空隙,勉強可以橫著放幾本。公關書的列印稿用長尾夾夾起來,標籤紙和筆記都在那上面,等公關書印好寄來了,就沿著牆角堆成一落落,一點都不想看。到了書店或書展,看到換封包裝或是經典重譯想收藏,擔心起家裡的書櫃要塌了,裝不下新書,怎麼辦呢?那就不要買好了。很多人的書櫃就像時光膠囊,停在某個時代,再也沒有新書,或是根本連書櫃都沒了。

最近趁著轉換工作跑道的時候,順便整理書櫃吧。

第一步,下架所有的書,封面朝上攤在房間及走廊。大部分的書都讀過了,所以判斷起來很迅速,沒讀過的我也留了一格公關/支持寫作者區,一格當然不夠放,不過當初已經完成了購買支持的目的,放了這麼久都沒興趣,之後大概也不會有,還是賣掉或送人吧。那裡面一定有很多我不知道的事,但大方承認自己有多無知,如果需要再讀也不晚,書不就是這樣超越人類生命期限的物件嗎?比起囤積人們名為經典的書籍,我認為用多出來的空間,時時更新自己的守備範圍,才是更重要的事。

「謝謝你告訴我,書不一定要看完。」一起工作的夥伴這樣說,沒想到離職的最後一天,我竟然給人留下這樣的印象。之前在一個冬日的上午,我們在前往東部的列車,這人拿著許久不見的黃皮《第三個舞者》,我拿著出版社寄來的列印稿,打算在路上讀一點丟一點,說不定還可以寫點簡短的推薦語,但這人要背著攝影器材和大塊頭的小說,應該不可能把書切成一片一片的。(那是我對高中、大學教科書的作法。)他說如果不在長途搭車的時候讀,別的時候可能也讀不了,家裡還有很多這樣的書。我問了他是哪些書,他說的都是我喜歡且尊敬的作者,我非常明白他為何沒辦法讀完,但也不用因此而愧疚。畢業之後過了許多年,我漸漸能看出各種作者在光譜占據的位置,如果要分類的話,我的作品可能也會被大多數人放在讀不完的一格吧。

讀不完也沒關係,這是我上了大學才學到的事,那時的老師說,讀不完就去圖書館、上網找資料,找出別人對這本書的看法。跳著看,一樣可以掌握到作者時時刻刻不敢或忘的核心。讀不完也沒關係,這句咒語似乎要從讀得更多的人口中說出來才有用,我終於不用硬著頭皮把書讀完了,也偶然轉告了這個明顯為讀不完而苦惱的夥伴,解除了我們為自己所下的封印。

選了需要的上架,工具書毫不留戀地裝箱打包,便宜賣給需要的人。很久以前只想買到便宜的書,不惜多走幾家書店,也要找到便宜五塊甚至幾十塊錢的書,但最後也懶得東邊買特價,西邊集會員,乾脆走到累了就買了。一本書被買來放在書櫃,等於找到了一份安穩的工作,但書不一定要在這裡終老逝去,二度就業有什麼不可以?買書當然也有失手的時候,讀了覺得難看或後悔,處理掉就好。但如果阻礙了自己的路,反而是放棄了許多判斷的機會。

有一些書,說不出為什麼喜歡,找不到具體的語言,就幫它們留一格屬於神的書櫃,那像是一個神龕,告訴自己,在這麼多看過的書裡面,這幾本是你的北極星。理想的數字是三五本,絕對不要放滿,滿了的話,就跟別的格子沒什麼差異了。

後來我在某個人的研究室,發現她在書櫃左上方放著自己的論文和著作,我也是,忍不住跟對方說起這件事。這個位置無法隨手可得,但我也不必讀自己的書,遠遠看見就好了。視線及以下的位置,是現在的參考書要用的。

太多的書聚集起來,可能會變成一座大迷宮,有那麼多的書,就有那麼多的路,得先把自己救出來,把牆角的書堆搬開,然後是外層的書櫃,露出了許久不見的內層,書櫃變得空空的,接縫卻是黑黑的,原來書櫃後面還能累積那麼多灰塵。再會了,研究所的讀本、出版社的公關書、跟風買的書,請前往更好的地方吧。接下來,我們要輕裝遠行,帶著必要的糧草前進。


陳又津
台北三重人,專職寫作。台大戲劇碩士。曾獲香港青年文學獎小說組冠軍、時報文學獎短篇小說首獎、《印刻文學生活誌》十周年封面人物,並入圍角川華文輕小說決選、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等。出版有小說《少女忽必烈》、《準台北人》、《跨界通訊》、《新手作家求生指南》。


點擊照片,查看職務說明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2019-07-04 12:00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