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多聲道的編織工法:讀西西《織巢》
《織巢》,是西西《候鳥》的姊妹篇。織巢,自是用了織巢鳥構築家園的意象。在小說中,織巢彷若有兩種指涉,分別是內容與形式。就內容來看,作者細數「家」常的同時,隱隱折射了外在家國的無常,從時局動盪到房租上漲,皆促人遷徙,離開原本熟悉之處,往他方展開新生活;就形式觀之,西西使用一貫的拼貼敘事,將母親寫的故事、二姨的長信以及當時未收進《候鳥》的十多萬字文章,重新補綴起來,成為一個溫暖的故事窩。
《候鳥》以素素為敘事者,《織巢》則以素素的妹妹妍妍為敘事者,兩者皆從成長中的(小)女孩的視角和口吻,觀察身邊事。看來單純而平淡的基調中,卻夾藏著暗影:體育老師和父親的死亡、母親生病、社會動盪、通貨膨脹、銀行擠兌等,任一變動皆關涉家的搬遷或瓦解,然因是小女孩的目光,成人世界的不安混亂彷彿加了柔焦或濾鏡,變得影影綽綽,尖銳、喧囂漸隱了輪廓。
通過妍妍,讀者也常看到媽媽和素素悄悄議論著大人之間的事,妍妍(及讀者)只能織綴著不意流洩出來的線索,拼湊出可能的「現實」:疾病、死亡、戰亂。這確然也是一個家的日常和長者的守護——記得幼時,父母只要不希望我姊妹倆知曉的事,就會立即切換成客語聲道,即使後來我已能聽懂大多數的客語,他們仍維持雙聲道運作,我也不戳破地聆聽,說來這許是不少人共有的舊日回憶。
回憶,本是霧中風景,與其用篤定堅決的單一聲口,我喜歡西西慣用的多聲道、多體裁的編織工法。這個技法在《我的喬治亞》或《哀悼乳房》皆已被充分使用,甚至娃娃屋的角色還可跟敘事者、蓋娃娃屋的造者討論書籍和建築,正反觀點交鋒,你一言我一語,像是辯證又像是多聲部大合唱。
眾人的對話,多少也反映出西西對人事的寬容和尊重。在《織巢》中,有詩句、對話和敘事,多稜角地傳達不同角色的觀點,更以四種印刷字體分別呈現了妍妍、素素、母親和阿姨四個女子、兩對姊妹的心事與哀愁,組構出她們對「家」的憶念。那輾轉飄落於上海、河南、香港擷取的生命碎片,宛若四散的草葉,西西以童心和遊戲心將之啣來,築起一家子、兩三代人的「我城」。
此外,《織巢》裡的空間感確然聚焦於「巢」字——也就是家屋。尤其素素這個角色,被描述成一個喜歡宅在家中讀書、寫字的女教師,即使假日替學生補習,也都在頂樓陽台。
《織巢》裡幾乎所有場景皆設定為室內向外望,類似於《我的喬治亞》的小說結構,然而《我的喬治亞》中的娃娃屋或《織巢》中的家屋,卻不全然是封閉的:如果在娃娃屋背後所展開的是18世紀英國政治、經濟、時尚的歷史全幅,《織巢》中的家屋裡頭也藏著諸多通往過去的密室,入口就在母親的自傳和姨姨的長信中。彼處,個人故事與歷史事件相互摺疊,發黃的個人檔案皆是折射歷史、集體記憶的小碎片。
西西以四個女子的故事為核心,將之填入搬遷、流離、逃難、旅行等關鍵字中,帶領讀者反覆推敲「家」的定義和界限,由是,西西筆下的故事巢愈織愈龐大,尤其將半個多世紀的時間給紡了進來,擴充了家/屋的領地和視野。
對照個人史和大歷史,將文字、藝術、建築、足球等不同領域的媒材混搭挪用,既是西西百科全書式的閱讀量體現,也是她獨樹一格的編織工法。
在《旋轉木馬》的後記中,西西推敲「寫作和造花園有沒有相似之處?」此處將建築比擬書寫,《織巢》則出現了寫小說與彈鋼琴的對照:「那些不太好看的小說給我的感覺,就像我經過別人的屋子,聽見有人在屋子裡彈鋼琴,這裡那裡彷彿彈錯了音調、打錯了拍子。」因此,我讀《織巢》,想起的不全是《候鳥》,不全是遷移與對家園的想像,反倒也聯想到西西對多元領域的高度興趣。
以建築來說,我不禁回頭翻閱《旋轉木馬》、《看房子》和《我的喬治亞》,其中有不少值得對讀之處。例如在《我的喬治亞》中,西西提及她鍾情於兩面坡屋的喬治亞房屋,和童年在上海大西路住過的房子有關,但她到上海旅行,發現房子已殘破,後來竟給拆掉了。西西說「我很難過,好像我有些什麼已經真的失去了。」
《織巢》裡寫素素回上海看房子,目睹曾有的家屋面目全非,顏色全走樣了,感嘆「那麼美麗的房子,像童話一般的,如今卻變得灰頭灰臉。」或許,美好也最初的家屋記憶,最終僅能裱褙在故事裡,供作者反覆回到原真的「故鄉」吧?
《我的喬治亞》最末也提到香港社會的發展,漸「由地產商牽著走」,多數人半生受房屋擺布。我則想到同為「房事」所惱的台灣人,或因房貸而加班操勞,或因房租上漲被迫搬家,看似上個世紀60到90年代的香港故事,似乎沒離我們那般遙遠。
我看著窗外疊床架屋的新建案廣告看板,以及附近總是施工中的(美麗?)大廈,巷弄電線桿上,每日則有人飛車貼上「視野佳、近公園、鄰學區」的華屋廉售宣傳單(傍晚又有另一批人飛車撕下),緊張的生存慾望,建築出侷促的生命視野。
於是我著魔般地走進西西的故事巢,將《織巢》、《旋轉木馬》、《看房子》、《我的喬治亞》——如果你願意馳騁想像力的飛氈,還可將西西《像我這樣的一個讀者》、《拼圖遊戲》、《我城》等書攤開,文字故事接連成巷弄,浮沉著家常氣味和聲響。在坪數不怎麼寬裕的斗室裡,編織屬於西西,或也屬於我的故事巢。●
![]() 作者:西西 出版:洪範書店 定價:340元 【內容簡介➤】 |
![]() 作者:西西 出版:洪範書店 定價:320元 【內容簡介➤】 |
作者簡介:西西 |
專訪》我鍾愛這個壞的時代:羅浥薇薇與她所寫的破美人
《情非得體:致那些使我動情的破美人》是本異常凶猛的書,副標乍看切合當今社會批評與文化論述的風潮,但其實內中所寫絕非僅僅是控訴與激情之流,相反的,在羅浥薇薇理性凜利的筆調下,有著深藏不露的情感,對那些曾經打中自己的女性們,完全真心以對,提出驚奇的分析與觀察。其綿密綺麗的文字,彷若打開一整座幻影王國,教人咋舌。Openbook編輯部與羅浥薇薇進行了一場私房訪談,讓她較不為讀者所知的神祕經歷,得以披露。
▉萬事失敗豈不正好相愛
羅浥薇薇的短髮十足俐落,再搭配襯衫、牛仔褲的組合,更顯得都會知性,但偏偏腳上是一雙人字夾腳拖,讓人好奇。「不是刻意的,」羅浥薇薇說:「只是剛好出門前,忘了自己的鞋在哪裡。」急忙下,她只好穿拖鞋出門,搭高鐵北上。她慢條斯理地講:「然後還搭錯班,搭上早一班的高鐵。剛剛拿手繪地圖找這裡,也多繞好幾圈,才進來。」
她面前的筆記裡畫著地圖,沒有擺放手機。羅浥薇薇自嘲是山頂洞人,手機沒有行動上網,因為不想時時刻刻被找到,過著好像被監控的生活。也因此,現在每次出門都要先把路線規劃好,「結果還是迷路了。」她苦笑。
是路痴嗎?羅浥薇薇點頭,「本來就是,但生病以後,就更無可救藥了。」
《情非得體》是本遲到的書,兩年前即預計出版,但當時莫名其妙得了腦炎,在加護病房住了一個月,以致出書期延擱至今。
這兩年來,有藝術家丈夫的陪伴與照護,以及原生家庭父兄的支援,羅浥薇薇都在養病。她說:「三餐準備,還有家裡的大小雜事,都是我丈夫在處理。家人因為住得很近,也會常常來探望。」
由於記憶機能出現障礙,當時住院的事,還有這兩年間的事,其實都滿模糊的。她坦言:「我兒子就常對我說,媽媽很笨。事情好像真的比較難記得。所以,最近習慣做詳細的計畫,可偏偏又無法正確執行。目前是中西醫並進在修復調養,有一種自己正很緩慢回來的感覺。」
畢業於台大社會系(輔修中文),研究所時期是在台南藝術大學攻讀音像藝術,而後再赴英國倫敦大學金匠學院轉攻文化研究,身為現代獨立女性的羅浥薇薇一開始不太能適應生病的無力感,必須一直被幫助等等。對兒子更是有錯過的心情,因為這場病,他得提前就讀幼兒園小班,否則丈夫無法同時照顧病人與孩子。羅浥薇薇聲音苦澀,但表情爽朗:「可是,漸漸的,我也就能接受了,也懂得不要害怕求助。」
面對生命中無法控制的苦難,只能承認並接受。唯羅浥薇薇言談間,並無淒苦的意味,反倒是保有靈動也似的樂觀性。像隨後她又補充了這一段:「9月底,丈夫要出國3個月,我家人很擔心我到底行不行,我自己也有點焦慮,總不能每天都只是跟兒子玩戰鬥陀螺吧。但兩年以來都是丈夫在辛苦付出,如今也該是我還債的時候。」說完,她慧黠而笑。
▉每一次離開,都是一次全新的出發
提到文字運用的功底與素養,羅浥薇薇表示,應該是在師長的鼓勵下,有一些寫作的基礎,再依據自身的喜好,持續涉獵,也就培養起來的。但問到喜歡哪些作家,又或者影響比較深的,她非常認真地抱頭苦思:「我讀的東西滿雜的,一時間也想不起來。那你呢?」我回答零雨、薩拉馬戈、黃碧雲等。
聽到黃碧雲,羅浥薇薇眼睛就亮了:「她很強,她的生活方式,還有不斷具備猛烈突破意志的小說,都讓我覺得,這個人的心智應該非常強悍,才能寫出那樣繁密的結構。」也就無怪乎羅浥薇薇寫的那篇〈小倩不老,只是王祖賢〉裡,最後的結語會是引自《媚行者》的「你渴望自由與完整的心情,是否始終如一?」
在2013年出版小說《騎士》之前,羅浥薇薇曾自印少量詩集,但她沒有留存,後來也沒有繼續寫詩。她表示這本小說是因為一次橫越美洲大陸的浪遊而得。倫敦大學的第三年,她感覺很挫折,沒有繼續讀,就拿退回來的學費飛去美國,跟一名不太熟識的學弟開車走66號公路,從紐約到洛杉磯。
這段宛如公路電影般的旅程,對她的影響非常大,「有一種無畏的浪漫感啊。而且感覺是一切的結束,也是一切的開始。大破大立。從此,我好像就成為新的人。」
浪遊結束,回到台灣,羅浥薇薇不返高雄,反倒在台中租房,寫小說,靠當時薪很高的人體模特兒過生活。原來預計要跟友人共同經營一個空間,也因為理念還有其他因素,沒有繼續。再後來,她成為博客來Okapi駐站作家,跟著結婚生子,也生病。
遇到丈夫之前,羅浥薇薇的愛情對象都是女性。帶著反叛性,或者說拒絕正確性的她,生長在南部的傳統家庭,從小就對「女生就是要怎麼樣、女生可愛才得人疼」云云相當反感。「但我不是為了反叛而反叛,是很自然的就愛上女生,」羅浥薇薇強調,「遇上丈夫也是,幾乎算是一見鍾情,在一起,跟著蹦出一個小孩,我就變成所謂正常的妻子與母親,一切都是自然狀態,不是為了而為了。」
人生原就充滿各種際遇,羅浥薇薇對不同身份的到來、各種不同生命階段的體驗,都覺得有趣極了。她說:「我並不覺得自己就應該是、只能是什麼角色。跟女生交往的時候,家人覺得被背叛。結婚的時候,身邊的一些友人也有同樣的感覺。但我只是依照直覺在活。人生沒有非得要怎麼樣不可,不是只能同一條路走到底。」
或也像書中〈陳淑樺妳要去哪裡?〉所寫:「而我鍾愛這個壞時代,像我同時愛上一個擁有優雅自持的明星的時代。」羅浥薇薇並沒有規限自己與世界,她的每一次離開,都是一次全新的出發,到別的可能裡去,變成另一種截然不同的美麗。
▉所有的破綻都使我心動
《情非得體》對破美人們的深邃凝視,非比尋常。破美人的破,羅浥薇薇自言是:「破格,就是異端,非常規。我對那些女性都是曾經或現在仍然喜歡的狀態。比如法拉利姐,她其實是沒有自覺地進入眾人的目光,她每一次的展現,都是非常真心的,我覺得可愛極了。那些美麗而自然的異端又或非尋常的女生,都教我心動。」
上排左起艾美·懷恩豪斯(Amy Winehouse)、王菲、伊能靜;下排左起法拉利姊、勸世寶貝喵喵、謝金燕等等,《情非得體:致那些使我動情的破美人》對許多話題性的女子有精采的文化分析。(圖片取自YouTube,伊能靜圖取自wiki)
羅浥薇薇操著柔軟動人的語氣說:「我是真心喜歡,我才寫。比如陳綺貞,我大學時代就真的是喜歡過她。過了這麼久,她仍然是少女神,她也還在試著進步、突破。可是我已經千瘡百孔。我的人生再不相同,不可能回頭了。」
破美人的書寫,歸根究柢還是在於她的真心實意,理解世界,也認識自我,如書中句子「所有的破綻使我心動」一般,羅浥薇薇說:「我很想更全面地看待、瞭解她們為何使我的心情蠢蠢欲動。換言之,我是想把自己那些奇怪的心情破解出來。這其實還是一種回過頭看自身的動作。」
訪談過程裡,羅浥薇薇時而陷入迷惑,時而眼神明亮,時而自嘲解笑,但整個人有一定的率真坦誠,不演不扮,專注地凝視,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沒辦法回答的就不回答。這樣曾被視為異端、遭受疾病死亡重擊的女子,給人沉靜堅實的日常感。
最後,羅浥薇薇忽然想起來了:「剛剛提到對文字運用比較大的影響,我覺得其實是寫情書欸,而不是什麼作家。因為口語就是很容易不周全、不清晰,過了當下,就會覺得哪裡不對,就想寫情書來追悔。寫情書可以盡力準確地表現感覺,是對文字最好的練習。我現在還是會手寫情書給丈夫。不過,他可能太習慣了,而不會當一回事吧。」說完,她又笑了,有若一道靈光破開,滑翔而去。●
情非得體:致那些使我動情的破美人
作者:羅浥薇薇
出版:逗點文創結社
定價:380元
【內容簡介➤】
一九八○年生於台灣苗栗。受教育於台灣大學、台南藝術大學、倫敦大學金匠學院。曾獲文化部藝術新秀首次創作發表補助,並獲選法國瑪內藝術中心(Centre D´Art-Marnay Art Centre;CAMAC)及維也納KulturKontakt Austria駐村作家 ,著有小說《騎士》。人生難料斷層許多,唯仍持續不自由創作。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