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人生.白先勇》追憶我們的似水年華:記奚淞與我的文字因緣
算算我跟奚淞結緣已有五十年了,半個世紀前第一次見到奚淞時,他還是個二十剛出頭、神采飛揚的年少書生,那時他看起來眉眼高挑,有幾分孤標傲世的模樣,可是幾句話下來,我就發覺他原是個善解人意、一點就透極端敏感的人物。我們一開始結的應該就是「文字因緣」。那時我正在寫《台北人》的系列,那是我的《哀江南》,寫的是江山崩裂後一群外省人流離失所、落魄飄零的悲劇故事。
大概那些故事中一些愁緒觸動了奚淞,所以他放心將他的第一篇小說〈封神榜裡的哪吒〉交到我手裡。那是一顆璀璨發光,文采灼灼的寶石。哪吒「割肉還父、剔骨還母」的一則寓言故事,是一篇〈天問〉。謫落紅塵的三太子,仰問蒼天,生命的終極意義到底為何?這篇小說是以極為抒情詩化的文體寫成,形式完全現代,我把奚淞第一篇小說發表在《現代文學》上,馬上引起當時文藝圈中議論紛紛,都在揣摩這位青年作者到底想講些什麼。
事隔多年回頭看來,奚淞與哪吒太子原來有這麼深的宿緣。他在塑造封神榜裡的哪吒時,恐怕下意識竟把自己代入了哪吒這個角色裡了,他一生中不是一直在「天問」,追溯生命的神祕意義嗎?哪吒最後化身成「一朵端麗的蓮花」,這不也正是奚淞最後嚮往的涅槃境界嗎?其實奚淞很年輕很年輕時已寫下了自己的生命寓言了。
奚淞在《現代文學》上一共發表了三篇小說,另外兩篇是〈盛開的扶桑花〉及〈吳李錦鳳的禮拜天〉。奚淞的小說不多,可是每篇他都在尋找一種有創意的藝術形式,探索人生一些終極的問題。〈盛開的扶桑花〉是我看過對於「生」與「死」有著最敏銳探究的短篇小說。這篇小說奚淞注入了極深厚體貼的情感,應該是自傳性的。
如果奚淞的小說寫作繼續下去,我相信他會寫出更多深刻動人的作品來。那個時節是奚淞的「藍色文學時期」,我們在一起談論得最多的也是有關「文學」這個牽涉人生最深的題目。那時台灣的文藝思潮,西方的現代主義當行,我們很自然的就談論到一些現代主義的作家作品了。喬哀思的《逝者》,最後那一幕大雪紛飛的場景:只落得白茫茫一片大地真乾淨,人的七情六欲一時冰消。湯馬斯.曼的《威尼斯之死》,大導演威斯康堤把這篇小說改成了一部淒愴無比的電影傑作;衰老病危的音樂家阿申巴赫在海灘上臨終的那一刻,伸出絕望的手,想去捕捉美少年達秋,指向天涯的青春幻影,青春與暮年,那一幕是一則摧人心肝的人生寓言。奚淞與我都深愛李商隱的詩,尤其是他那首〈暮秋獨遊曲江〉:
荷葉生時春恨生
荷葉枯時秋恨成
深知身在情常在
悵望江頭江水聲
人之大患患於有身,人之大患也患於有情,這首詩寫的是人生亙古之恨。就在這些閃閃的文學靈光照耀之下,奚淞與我便漸漸建立起一段終身不渝高山流水的情誼來。
因為信任,彼此「交心」,常常在酒過三巡之後,半醉半醒,互相道出了心中一些平日不願也不敢碰觸的密語,有時訴說到深夜,一直講到天明,恨不得一夜間將平生心事都掀了出來,因為好不容易遇見一個聽得懂自己話的人,所以盡情傾吐不能自已。「若有知音見採,不辭遍唱陽春」——這是晏殊的詞。
奚淞也出身於大家庭,兄弟姊妹多。大陸撤守,兵荒馬亂,幼小的奚淞被寄養在親戚家,這與父母驟然的割離,似乎造成了他永恆的童年「創傷」(trauma),他青少年時的「落寞寡歡,乖僻離群」恐怕都是根源於那道無法癒合幼年時的傷痕。不要小看這些小時候受過的傷痛,這種幼稚心靈上的「創傷」,可能像幽靈一般緊緊跟隨你一輩子,摔也摔不掉的。幾年前我和奚淞一同到香港,他在香港大學開畫展,他回憶四歲時從台灣到香港迢迢尋親,我們找到他住過的那棟樓房,他親生父母的住處。我看到他面上驚喜過後那淡淡的一絲悵然,大概他又憶起他那孤獨的童年來了。
我在六歲染上肺病,被家裡隔離以前,據母親說,本是個活潑好動,還有點霸道的孩子。那一病將近五年,有時我一個人被「囚禁」在半山上,有時被「放逐」到郊外獨棟的房子裡,遠遠離開我那一大群兄弟姊妹,因為抗戰期間,肺病在中國幾乎是等於絕症,極易傳染,大家談癆變色,沒有人敢親近,我的玩伴是幾隻撿來的流浪狗。失去童年的歡樂,使得我變得孤僻不群,過度敏感。我在中學的青少年階段,是「寂寞的十七歲」,不愛理人,同學們誤以為高傲,事實上外表的孤傲只是在掩飾內心的慌張。這種青少年時期離群的孤獨,奚淞是了解的。
奚淞在《姆媽,看這片繁花!》的散文集中,有一篇文章寫到:有一次親戚揹著幼年的奚淞逛街,奚淞看見路旁電線桿下蹲著一個孩子在嚎啕大哭,哭得十分傷心,他從親戚背上掙脫下來,跑到那孩子身邊,也陪著那個孩子痛哭起來。那個孩子可能也是一個患了肺病無人理睬的棄兒。小小奚淞便有著聞聲救苦的菩薩心腸,所以他日後註定要走上禮佛修行,普度眾生的道路。因為世人的苦痛,他體驗最深,憐憫也最甚,他手繪的觀音佛像不知曾經給過多少人帶來心靈上的安撫與慰藉。我在美國及台北的家中,也各迎回一幅奚淞的觀音菩薩。
似水流年,五十年間如反掌,「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奚淞古稀,我亦耄耋,奚淞早已修行得慈眉善目,我的一腔「幽怨」也都寫進小說中去了。兩個老友日暮相逢,偶而憶起遙遠的當年,狂歌當哭,放浪形骸之外的青春歲月,不禁莞爾,終至呵呵。
奚淞手抄唐詩贈送予我,我將之懸掛案頭,是杜甫〈奉簡高三十五使君〉的後半首:
行色秋將晚
交情老更親
天涯喜相見
披豁對吾真
中華民國一○七年六月十八日於台北
白先勇
白先勇(1937年-),生於中國廣西省桂林,熱衷於文學創作與傳統文化崑曲推廣。臺灣文學家,就讀國立臺灣大學外文系時,創辦《現代文學》,後取得愛荷華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文學創作藝術創作碩士。多部作品改編影視,短篇小說集《臺北人》、長篇小說《孽子》和戲劇《青春版牡丹亭》等著作等身。
奚淞
奚淞(1947年-),生於中國上海市,幼年逃難經歷影響甚深,國共戰亂後,遷居台灣。臺灣畫家、作家,以手藝人自居。國立藝專美術系畢業後留學法國巴黎習畫。回到台灣後,任《漢聲雜誌》編輯、《雄獅美術》主編,在本土文化的努力及耕耘。後潛心修佛,以白描觀音像和佛教藝術繪畫聞名。著有《封神榜裡的哪吒》、散文集《姆媽,看這片繁花!》等、小說《夸父追日》。
閱讀通信 Vol.001》青春不老的祕密
整理:阿多利
初次見面,大家好~我是Openbook閱讀通信的通通編,來這裡除了公開徵友,也是想和大家閒嗑牙回顧一下這禮拜編輯部的大小事:哪位編輯又在哪個專訪被弄哭了(不是),OB編輯部的心情週記,一週文章八卦,還有我們覺得好玩的活動場子……在忙碌的生活中,就由通通編帶大家回望過去7天的風塵往事(下拉PPT)。
這禮拜最酷的事就是採訪黃春明老師了。出發前大家一直互相做心理建設,因為聽說老師前幾天外出參加活動過於疲累,身體有點不適,因此採訪要盡可能精短……結果編輯部到了老師家,迎接我們的是兩眼炯炯有神、說話時雙手還會不斷揮舞的春明大ㄟ,不僅和我們大聊創作、對文學的信心,還有黃色笑話呢(可惜這裡必須消音)。配著師母端上來的滿桌水果甜點,老師有點激動的結語說:「你們所有人在我眼中,每個人都是一本長篇小說,有很多故事可以說、可以寫。沒有誰比誰優等或低階。」(淚)通通編猜想,當一個人不斷在創作與思考,如水晶般和這個世界在共振時,大概是很難變老的吧。
然後呢,編輯部爆肝加班,本週還重磅推出了全新專欄「書.人生」,也因為這個專欄,通通編生平第一次拿到白先勇老師的稿子。老師說他這50年人生「一腔幽怨都寫進小說去了」,和老友奚淞聊起年輕歲月「不禁莞爾,終至呵呵。」呵呵,彷彿看見白老師在身旁掩嘴笑,那就呵呵回去吧。
唉喲,通通編的字數到了,其他好玩的事情,就請大家自己去發現吧,通通hen好看喔(不是在自誇):
獨家披露春明大ㄟ早期漫畫創作,以及生活靈感來源。唉喲他太會說故事了,每一句說出口的話都好迷人(人家是國寶嘛)
編輯部下半年推出的大手專欄,由白老師打頭陣,後面一拖拉庫文學界MVP即將跟進登場,大家一起來打手遊(不是)⋯⋯聊聊書與自己。挑嘴的讀者一定要just follow us啊
每個人總有一天會老會病,到那個時候,如果我們還渴望愛與性,該怎麼辦?氣質超優的昭如訪談了台灣障礙者一直被忽視的人/性需求,無論你佩服他們的勇氣還是質疑她的選擇,都先來瞭解一下吧~~(飛)
如果一部大家都想看的作品,因為智慧財產權法律而被「凍結」出版,那這法律到底意在保護作品還是冷凍作家啊Orz,當年李白杜甫的作品如果也不准公開複製,那人家還會成為千年網紅嗎?
除了波登過世,這世界還有其他你該知道的藝文事啦⋯⋯(但還是好捨不得波登嗚嗚)
另一位青春永駐完全看不出80歲的師奶!聽說今年她在波隆那插畫展現身時,幾米哥哥就衝上去和偶像合照呢。當年的她一邊帶小孩一邊創作得遍各大獎,超威
金光閃閃的獎項之外,重點是這些繪本的視覺都超出想像的美
輕塵往事|直九十度的熱血人生|敘事弧|鳥蛋|當大腦開始崩壞|悲傷長了翅膀|我所虧欠的一切|立志做一個高貴的羅馬人
性的解析──美國大學性教育講義1|別讓世界只剩下動物園|向下扎根!德國教育的公民思辨課4|花街二十七號|電擊女孩|謊言回憶錄|李斯特醫生的生死舞台|日影之舞:日本現代文學散論
這座台灣第一文藝資料庫現正展出60位作家的小抄、書信與日記,館藏其實還有1000位作家的手寫痕跡,以及比國家圖書館還齊全的作品集,歡迎前來挖祕辛(挖到要和我們說啊)
▇7/7(六)~7/15(日)活動預告
通通編整理了接下來兩週的全台閱讀活動,祝你能找到假日出遊的靈感!
對了對了,我們近期做了一個「移動閱讀233」專題,裡面有3種書店旅行路線跟233個全台閱讀空間大盤點,出去玩之前也可以參考喔。想自己找藝文活動?請上:Openbook閱讀通
●7/7 (六)
●7/8(日)
●7/9(一)
●7/10(二)
●7/11(三)
●7/12(四)
●7/13(五)
●7/14(六)
●7/15(日)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