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書書房》圖像小說首度入圍曼布克獎,及其他童書藝文短訊

【作家動態】

  • 《追風箏的孩子》作者卡勒德.胡賽尼將於9月推出新作《Sea Prayer》,對國際難民人數不斷攀升的現狀做出回應。2015年地中海發生敘利亞3歲男童於逃難時溺亡、遺體沖刷上岸的事件之後,胡賽尼決定創作此書,並將作家收益捐給聯合國難民署。
    故事描繪在月光照耀的海灘上,父親抱著睡著的兒子等待船隻前來救援時,回憶起童年的夏日時光、風中搖曳的橄欖樹,敘利亞城市霍姆斯的擁擠巷道、清真寺、大型市集。《Sea Prayer》是一本僅48頁的插畫小書,不同胡賽尼於過去慣以長篇小說發表的形式,顯示作者想與全球、全年齡讀者對話的心意。
     
  • 凱迪克銀牌獎搭檔巴伯.羅森史塔克(Barb Rosenstock)和瑪麗.葛珮(Mary GrandPre),自2014年起共同創作藝術家傳記系列繪本,過去曾介紹康丁斯基及梵谷,近日即將出版夏卡爾的傳記繪本《Through the Window: Views of Marc Chagall’s Life and Art》。新書的插畫融合夏卡爾知名畫作中的重要元素,例如猶太宗教的意象、在屋頂拉小提琴的曲腿男子等等。《書單》雜誌稱讚道:「透過詩的語言和怪誕的插畫,兩位創作者精準地捕捉到夏卡爾的生活和藝術之美。」
     
  • 艾莉.班傑敏(Ali Benjamin)以2015年初試啼聲的青少年小說《聽不見的聲音》(The Thing about Jellyfish)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榜及美國國家圖書獎的決選名單,最近透露新小說《The Next Great Paulie Fink》的創作近況:同樣是校園生活的場景,故事講述女孩凱特琳隨母親搬到鄉下小鎮,當她第一天來到僅有10名同級生的課堂,便得知名叫Paulie Fink的同學剛離開班級且不會再回來,他是班上那種調皮、總是惹上有趣麻煩的諧星角色。孩子們不斷談論Fink,甚至決定舉辦類似實境節目的比賽,由凱特琳擔任評審,看誰能夠取代Fink、把班級的空洞填平。
    班傑敏在訪談中提到:「突然之間,我們生活在一個瘋狂的實境電視節目世界。人們挑選自己的故事來訴說……我環顧周遭,看到人們正用某種方式建構意義……卻令人難以置信地不和諧,這是我想去探究的。」

    shu_feng_s.jpg

    由左至右為:《Sea Prayer》、《Through the Window: Views of Marc Chagall’s Life and Art》及《The Thing about Jellyfish》

  • 2015年凱迪克銀牌獎得主茱伊.莫拉雷斯(Yuyi Morales)的新繪本《Dreamers》即將出版。莫拉雷斯用豔麗的色彩、簡單詩意的文字,記述自己帶著剛出生的兒子從墨西哥移居美國的經歷。在新生活的調適階段,舊金山灣區的圖書館和無數繪本,為幾乎不懂英語的她帶來驚喜和希望,母子倆「學習閱讀、說話、書寫、讓自己的聲音被聽見」,同時找到發揮個人天賦的出口。
    莫拉雷斯在訪談中表示:「雖然每個人(移民)的故事不盡相同,但是我們都掙扎著要適應新的居所,掙扎著要找到歸屬於此地的方式。」

【得獎消息】

  • 2018年曼布克獎初選名單於上月底公布,13名入圍者中,尼克.德納索(Nick Drnaso)的《莎賓納》是首部入圍曼布克獎的圖像小說;故事以莎賓納消失後的24小時媒體播報為主題,用平靜的畫面控訴某人的創傷變成他人茶餘飯後的閒聊,成為餵養社群媒體、假新聞及陰謀論的糧食。
    評審認為:「小說的型態正在轉變,圖像小說入圍是遲早的事。《莎賓納》具備優秀小說的元素,它隱晦迂迴、細緻極簡、難以掌握,圖片的風格正反映書中的世界觀。德納索運用意象傳達了一個關於『看不見』的概念——充滿不確定性,以及那些消失在我們生命中的人們所遺留的各種空洞。」
    此外,曼布克獎決選名單和得獎作品將分別於9月20日和10月16日公布。

【業界新聞】

  • 西蒙與舒斯特集團旗下的出版社小西蒙(Little Simon),宣布取得披頭四名曲《All You Need Is Love》的歌詞授權,計畫推出同名繪本,插畫將由馬克.羅森塔爾(Marc Rosenthal)擔綱繪製。小西蒙表示:「我們希望藉由歌詞的詮釋,為孩子呈現一個有愛的世界。這樣的訊息在這個時代具有特別的意義,而且相信家長也都想讓孩子們聽聽這首歌。」
    羅森塔爾的作品除了散見於《紐約客》、《紐約時報》、《時代》等報刊雜誌上,也替不少暢銷繪本創作過插畫,包括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期間出版的《川普這種生物:被世界討厭的勇氣》(A Child’s First Book of Trump)。

披頭四《All You Need Is Love》(取自Vimeo

  • 亞馬遜網路書店公布2018上半年的編輯選書,童書類第1名為Veera Hiranandani的《深夜日記》(The Night Diary),故事背景回到1947年印度脫離英國殖民,旋即分裂成巴基斯坦和印度兩個國家,宗教更趨對立,流血衝突加劇的年代。12歲的女孩Nisha跟隨信仰印度教的父親逃離巴基斯坦,在漫長危險的路途上,她透過日記,向過世的穆斯林媽媽訴說所遇及所思,包含對於國族認同的疑惑、對未來懷抱希望的正能量。
    綜合類前10名中唯一的青少年小說,是奈及利亞裔作家Tomi Adeyemi的處女作《血與骨的孩子》(Children of Blood and Bone),書中的角色、魔法、故事背景皆源自西非,主題則迴盪於今日社會和政治地景中,談論不公義、歧視,以及改變的艱難,上市後在各大排行榜上皆表現亮眼。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書.人生.王文興》隨想選抄
(王志元攝)
(王志元攝)

刊物〈閱讀誌〉約我寫篇以讀書和生活為題的文稿。我正開始整理我數十年來的手記,手記內容亦恰為讀書和生活二者。茲抄錄近二年的若干於後,以答是刊之約。

  • 寫對話psychologically true(心理表達真實)遠比結構精整要好。任何描寫之真,都比結構精美要好。
     
  • 考據學者的書房,等同科學之士的實驗室。
     
  • 「天官賜福」就是「天主垂憐」。
     
  • Trump(川普)能出奇計,如與俄修好,化敵為友。
     
  • 「今天出事了。」
    「什麼?」
    「今天初四,菜場開門了。」
    「——嘑!」
     
  • 所謂神靈,就是電子波傳也。
     
  • 自古以來,每一樣器物都是藝術創作,當然尤是科學創作。
     
  • 連掃地、洗鍋之具都是藝術創作,必是工藝設計。
     
  • 老年看名著的樂趣在給自己的舊作下批評。其樂不只在批評此名著的好壞,更知己作有無此作之佳處,有無其缺點。今讀名著,是知己的一大際會。
     
  • 他對他的敵對只是疏遠了,並未報復。但這已經是犯罪了。他應和他的敵對修好。
     
  • 關於文學的思維,曰文學理論,或文學批評。
     
  • 關於文學的科學性思維,叫文學批評。
     
  • 人生末日只是開始,啟向另一旅途。死亡不是結束,反庶開始。
     
  • 現在常常視而不見。
     
  • 人的最大欲望是求知,解惑。最大幸福亦在此。——最大的未知,困惑是身後。故臨死應是人最大的喜樂,因終即解惑,知最大底未知,即將入「下世」矣。
     
  • 大破大立:Donald Trump.
     
  • 求方便,是聖靈賦我們的能力,也是人類文化得進步的起緣。
     
  • 人類的一切文化,尤其實用器具,就為求方便。此成績之大,之廣,在人類中居第一位。
     
  • Trump如王安石的變法,固了不起,但也冒失敗的危險。
     
  • Trump他有才幹,但無人望。
     
  • 比如我說:「Trump是真小人,liberals(高級學者)反而是偽君子。」媒體就可以斷章取義,說成:「Trump是小人,liberals是君子。」
     
  • 黑心殺人,只要套上愛國的名義,就可以炫耀闊步。
     
  • 有人以為學英文要先記熟大辭典中的每個生字,及該字的各一字義,——方此才能學懂英文。那就要先背熟700萬字(粗估The American Heritage Dictionary《美國文化辭典》字數),背完了再去讀英文,大概就能懂得。
     
  • 鄧小平,夠大膽了。Trump比他還大膽。要起死回生,就要膽大包天。膽大包天,就是要冒險。
     
  • 系統,system。
     
  • 說實在,如今我對人文科學都有興趣,史,哲,經濟,社會,政治,財政,宗教諸等。
     
  • 李白古詩五十九首,流如空氣,融入大化。真入道者之仙詩也。
     
  • 杜甫文筆最好,李白連文筆都沒有,李境尤高也。
     
  • 李白全是精神,他寫的是另外一個虛空,故吳協曼老師謂飄逸,許他中外第一。我至今方解,我不如吳師60年。
     
  • 書法應有骨有肉。或為骨多肉少,或骨少肉多。乃至有骨無肉,有肉無骨,或亦有之。
     
  • 釘十字架吧,每個人的一生,都要受這苦刑。
     
  • 一生以來,我跟科學形同陌路。但我學會了科學精神,且堅守斯此精神。
     
  • 所有短詩,都是一句詩。

王文興
1939年生,台灣大學外文系學士,美國愛荷華大學(The University of  Iowa)小說創作班藝術碩士。《現代文學》雜誌創辦人之一,長期任教於台灣大學外文系,主講英美小說及小說創作,提倡精讀;教職退休後持續創作,2009年榮獲國家文藝獎。著有長篇小說《家變》、《背海的人》、《剪翼史》,及短篇小說《十五篇小說》等。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2018-08-16 11:31
話題》「新書售價規範制度」公開募集公民會議成員,歡迎各界報名!
左起一人出版社社長劉霽、作家石芳瑜、友善書業合作社理事主席詹正德與經理蘇至弘,統籌蔡文力,與新手書店創辦人鄭宇庭
左起一人出版社社長劉霽、作家石芳瑜、友善書業合作社理事主席詹正德與經理蘇至弘,統籌蔡文力,與新手書店創辦人鄭宇庭

 
國內出版業爭議多年的「圖書定價制」問題,多年來支持與反對的意見相互激盪,卻一直未見政府在政策面的回應。今(2018)年,友善書業合作社號召舉行「新書售價規範公民會議」,希望能突破既有的僵局,提出改革建議。

今年文化部擬以「新書售價規範制度」取代「圖書統一定價制度」,希望強調本制度所規範的書籍僅限出版後特定期間內之新書,超過此時間區段者不受此規範限制;年初也已傳出消息,目前可能認定的範圍為半年或一年。而所謂售價規範,則指新書期間仍享有一定折扣之限制,並非完全不打折,目前傾向以9折或95折為區段。

▇買書好折學:新書售價規範公民會議

友善書業合作社將在9月舉辦「買書好折學:新書售價規範公民會議」,希望能更進一步聚焦議題、深化討論,力求達成共識,進而擬出一份屬於公民版本的結論報告,作為公部門施政的重要參考。

這場公民會議希望在此議題上展開深度且公開的討論,從各方讀者和相關從業人員的批判和建言中,理出關於新書售價規範的基本輪廓和施政要點。另一方面,也希望對新書訂價策略進行全面檢討。

如何通過公民會議凝聚共識?

主辦單位即日起至9月6日止,將公開招募志願者來參與會議,從報名者中抽出20位組成「公民小組」。選擇的基準將考慮背景的異質性,如性別、居住地、年齡等,以及觀點的多元性。

遴選完成後,將於9月15、16日在台中文創館舉行預備會議,安排專家學者授課,介紹議題之多元觀點,讓參與者對問題有基本的認識,進一步提出在正式會議中預備討論的相關問題。

正式會議將於9月29、30日舉行,主辦單位將依據公民小組的問題來安排大會議程,邀請專家學者與會,會議最終將擬訂公民版的結論報告,並於10月6日假台北水牛書店舉行記者會,正式公布周知。

「公民小組」提供住宿、交通補助與出席費

全程參與的公民小組可享交通補貼(依大眾運輸票根實報實銷)、住宿提供(由主辦單位統一安排旅店)以及午間餐點茶水,結束後另可領取 4,000元整的出席費。

◎ 報名連結:https://goo.gl/U9nGBn

活動資訊

  • 【預備會議】9/15(六)、9/16(日) 9:30報到 10:00 - 17:00
    台中文創館(台中市西區台灣大道二段2號13F-1,台灣大道與五權路交接口,1F彰化銀行)
  • 【正式會議】9/29(六)、9/30(日) 9:30報到 10:00 - 17:00
    台中文創館(台中市西區台灣大道二段2號13F-1,台灣大道與五權路交接口,1F彰化銀行)
  • 【成果發表會】10/6(六) 9:00報到 9:30 - 12:30
    台北水牛書店(台北市大安區瑞安街222巷2號)

※ 關於此次公民會議,任何疑問歡迎洽詢 03-564-1232、03-564-1236或去信 ericwenli@gmail.com洽詢蔡先生。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