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本》說故事給孩子聽:大人療癒、孩子開心的閱讀魔法


2018年世界閱讀日即將到來,我們今天就來談談「說故事」這回事。

為孩子說故事,是培養小小國民未來閱讀力的「學前教育」。廣義的閱讀並不只限於文字,還包含觀察、理解與探索。它就像哈利波特的魔法棒一般,幫助我們持續進步與解決問題。說/聽故事可謂閱讀的起始原點,這也正是現今國際許多領袖、成功人士不約而同地選擇世界閱讀日這一天,甚至把握各種慶典時刻,說故事給孩子們聽、推廣兒童閱讀能力的原因。

▉與歐巴馬一起,在白宮召喚野獸

繪本是孩童進入閱讀世界的領航員,英文稱作「picture book」,日文為「絵本(えほん)」。它是運用一組圖畫來述說故事,而不是在既有的文本中補上插畫。也就是說,繪本是一種即使把文字都拿掉,照著畫作順序翻閱也能看懂的故事書。

雖然,有時繪本還是會出現「即便配上文字,仍令人摸不著頭緒」的情況發生,但這並不代表我們太笨。相反的,有更多的可能性是,複雜的我們正與一個更單純的故事相遇,例如《野獸國》(Where the wild things are)。

美國前總統歐巴馬,已經不只一次打開白宮大門,為小朋友朗讀此書。他還會搭配演技,讓小朋友跟他一起像野獸般伸出利爪,並發出「吼〜吼〜」的低沉鳴叫。當大家齊聲回應歐巴馬吼聲的時候,白宮的庭院立時便成為孩子與野獸們一起遊戲的歡樂叢林。

美國前總統歐巴馬與夫人蜜雪兒為孩童朗讀繪本《野獸國》

這個故事究竟在傳達什麼?闡明母愛的包容?還是警告小孩,不乖的話小心被野獸吃掉呢?(不過書中的野獸一點都不嚇人,甚至還有點可愛呢。)

被美國《出版者周刊》譽為「台灣與國際繪本接軌的推手」的郝廣才,曾在他的著作《好繪本如何好》中提到:「《野獸國》沒有教育與教訓,只是切入孩子的心裡面,幫助他們抒發情緒;又或者,根本連這樣的意圖都沒有。」

聰明如歐巴馬似乎深諳此道,每每在他讀完最後一句之後,便會起身與孩童們擊掌互動,旋即準備離席。這意味著故事本身將任由孩子們的心靈自行處理,不會置入大人的成見。

第一家庭的分享閱讀,並不僅限於白宮大門內,歐巴馬的夫人蜜雪兒,也曾帶著兩名女兒瑪麗亞與沙夏,到南非的小鎮為孩童朗讀經典故事《戴帽子的貓》(The Cat In The Hat)(此書被拍成電影,片名叫《魔法靈貓》)。

美國前總統夫人蜜雪兒.歐巴馬與女兒瑪麗亞及沙夏朗讀《戴帽子的貓》

同樣是白宮主人,柯林頓也曾用《銀色平安夜》(The Night before Christmas)與孩童們互動;希拉蕊.柯林頓則在洛杉磯,與市長一起為孩童讀過《棕色的熊、棕色的熊, 你在看什麼?》 (Brown Bear, Brown Bear, What DoYou See)再往前,包括大小布希與雷根等歷屆總統,都曾在滿滿行程中切出時間為小朋友讀書,在在顯示美國國家領導人對培養兒少閱讀力的重視。

美國前總統柯林頓於聖誕夜與孩童互動

▉演技讓職業的來,搖滾樂手也加入

提到了歐巴馬說故事搭配的生動演技,讓我們來到好萊塢,瞧瞧真正專業演員的表現。

在電影《星際爭霸戰》飾演寇克艦長的克里斯.潘恩(Christopher W. Pine),曾在網路節目Storyline Online中,拿起繪本《克拉克鯊魚》(Clark the Shark)向大家說了個小朋友上學的故事。

職業的表現硬是不一樣。潘恩超凡的表達能力,自朗讀的第一句起,彷彿就將大家從巡航宇宙的企業號,直接傳送到海底的魚學校裡去。他的語調可以從粗線條的鯊魚克拉克,忽然轉變成平穩沉重的旁白,然後又切換自如地化為溫柔指引的殷奇丁克老師,一人分飾多角的完美詮釋,令聽眾不隨他入戲也難。

著名演員克里斯.潘恩朗讀繪本《克拉克鯊魚》影片片段

說到戲,台灣演員金士傑在年輕時看完戲,回家後也總愛講給他的大哥與弟妹們聽。已成為老戲骨的他,在60歲喜獲龍鳳胎之後,更是喜歡說故事給兩個孩子聽。他還會根據小孩的喜好改編,例如華盛頓砍倒櫻桃樹的故事,主角就被換成鋼鐵人

既然連職業演員都加入為孩子閱讀的行列,那麼搖滾樂手來插一腳也不奇怪。英國樂團披頭四成員保羅.麥卡尼(Paul McCartney),甚至直接出版自己的童書《高高在雲端》(High in the Cloud: An Urban Furry Tale),並且在拍成影片時親自為配樂操刀。

身兼讀寫能力顧問、同時也是專業演員的Rebecca Bellingham,曾以「為什麼我們都應該大聲為孩子朗讀?」(Why we should all be reading aloud to children)為題,在TEDx的舞台上大力宣揚朗讀的重要性。她提到:「為孩子朗讀像是賦予他們一張獨特的通行證,去瞭解真正的閱讀是什麼。」

美國演員Rebecca Bellingham於TEDx演講鼓吹為孩子朗讀

但是聽故事的孩童,又如何去理解什麼是閱讀?關鍵在於,說書人會適時地暫停、思考、甚至針對內容向聆聽的孩子發出疑問。如果我們再看一次潘恩朗讀時的表情,便能理解Rebecca講的究竟是什麼。

閱讀並不僅止於文字、圖案與聲音,聽眾會連朗讀者的表情、思維與肢體動作也一起讀進去。這種影響也確實體現在Rebecca Bellingham朗讀《夏綠蒂的網》之後。當時有個孩子聽完故事便說:身臨其境的感覺,好像自己就是主人公一樣。這種從未有過的感受,使得她開始對自己的閱讀展開探索。

並非每個名人都擅長,但那又何妨?

為孩子朗讀的效果,總要等到他們獨自發展之後才看得見,那豈不是要等好久?而且並不是每個大人物或爸媽,都擁有前述案例中那麼引人入勝的出色聲調、演技與表情。沒關係,讓我們來看看日本前首相野田佳彥的表現。

野田在新宿的育兒機構中,曾生澀地為幼兒唸過一個隨時能參與故事的經典繪本《拔呀,拔呀,拔蘿蔔!》。由於音韻上頻率固定的疊字一再重複出現,一次、兩次、三次……孩子們最後也不由自主地加入拔蘿蔔的行列,跟著唸:「うんとこしょ、どっこいしょ」。

日本前首相野田佳彥曾為小朋友朗讀繪本故事《拔呀,拔呀,拔蘿蔔!》。

就算是完全不懂日文的人,大概也能猜到那是老爺爺用力拔蘿蔔而喊出的「嘿咻!嘿咻!」吧?就算是完全不懂日文的人,到了故事後半段,想跟著一起大聲唸出「嘿咻!嘿咻!」來,應該也沒問題吧。

蘿蔔拔到最後,老爺爺的家人與寵物也都加入大力使勁的行列。在野田的領讀之下,育兒機構中的兒童與家長們,竟也一回一回跟著賣力地喊聲:「うんとこしょ、どっこいしょ……」看來,大家都很入戲,希望下一次就能把蘿蔔拔出來。

拔蘿蔔的故事來自俄國作家托爾斯泰筆下。這類繪本有反覆的情節,與朗朗上口的語言,不管是首相或是廣大的父母,都可以無須多大演技,就能讓大家玩得很開心。

▉選書可以很自由,為下一代朗讀是王道

如同拔蘿蔔的故事,繪本確實常常飄洋過海,翻譯成不同語言,就像一種世界共通文化的形成。繪本甚至帶出不分國籍的議題,將跨國的影響力帶給我們的下一代。

例如有位超級不起眼、上台演講連個領帶都沒有的窮總統,在「聯合國永續發展大會」上發表簡短演講之後,竟意外獲得廣大認同。他的演說內容被日本作者編譯成繪本,在台灣翻譯為《全世界最窮的總統爺爺來演講》。

這位南美洲國家烏拉圭的總統穆西卡(José Alberto Mujica Cordano)不喜歡住官邸,而是住在可以種花、種菜的農舍裡。他不用司機,而是自己開著車齡30年的金龜車上下班,並將大部分所得捐出。他在繪本裡嚴正並深切地指出,「人類對於目前的生活模式與追求幸福的方向,有很大的問題……」哇,等等,這種嚴肅的議題念給孩子聽真的好嗎?是否學學野獸叫、拔拔蘿蔔,還單純一些呢?

對此,像Facebook創辦人馬克.祖克柏(Mark Elliot Zuckerberg)這類父母,想必有一定的主張。祖克柏為出生不到一個月的女兒挑選的繪本,就是《寶寶的量子物理學》(Quantum Physics for Babies)。該書作者看到祖克柏貼上Facebook的朗讀照片之後表示:「我敢肯定小寶寶是睡著了。」

雖然相較於拔蘿蔔,這是另一種極端案例,而作者的評論也看似嘲謔。然而,姑且不論唸這本書給嬰兒聽,究竟能不能讓她長大後愛上物理,但我們不妨輕鬆看待,在孩子真正瞭解量子物理學之前,這本童書仍具有哄寶寶安穩睡著的高CP值。(且科學證明,讓還不懂說話的孩子聽見父母朗讀的聲音,有助於及早養成他們的語文能力與聆聽的習慣。)


ma_ke_de_lian_shu_tie_wen_zhao_.jpg

Facebook創辦人祖克柏於FB上發布的全家照片(取自馬克.祖克柏FB

▉重新為孩子拾起書本,來一段故事吧!

繪本的世界奇妙而且自由,我們從世界不同名人說故事的指引之中,見到許多出色的示範,從充滿演技的野獸到鯊魚;從最簡到最深的拔蘿蔔與量子物理學……說故事這件事,就像是不斷施展沒有極限的魔法,帶領幼小的人類拓展認知領域。

名人在大眾面前說故事,或許有助於成功塑造他們溫暖有愛的良好形象,但活動主辦單位與大人物之間共通的動機與默契,當然是為了用其公眾影響力來拋磚引玉,召喚更多成人來拿起書本,說故事給孩子聽,尤其是推展親子共讀。

或許白宮庭院前,博得全球媒體版面的野獸吼叫,為歐巴馬贏得了「最會說故事的總統」名聲,也成為人們茶餘飯後津津樂道的話題。但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是否曾有總統說故事給我聽,可能永遠也不比上父母的聲音。

那段陪伴孩子微笑入夢的甜美時刻;那個你老是一講再講、孩子卻永遠不嫌膩的老童話;那則每每讓寶貝在同一個段落睡著的床邊故事……心動了嗎?就從今晚,學學名人,為孩子打開書本吧。

世界閱讀日 完整專題

全國20個縣市圖書館、100多家獨立書店進行了大串聯,每個地方都有專屬的在地活動串聯:

  • 橫跨北-中-南-東-離島
  • 虛擬實境x密室解謎x文學市集x老建築讀在地史x閱讀社區營造x食農與閱讀

image_3d392f3.jpg

點選這張圖片,搜尋離家最近的世界閱讀日活動:

wen_sheng_hao_fb2_821x312.jpg

指導單位:2018yue_du_ri_frame101_0.jpg

點選合作夥伴Logo,更多閱讀冒險正在進行: 2018yue_du_ri_frame201_0.jpg2018yue_du_ri_frame202_0.jpg2018yue_du_ri_frame203_0.jpg2018yue_du_ri_frame401_0.jpg2018yue_du_ri_frame204_0.jpg2018yue_du_ri_frame301_0.jpg2018yue_du_ri_frame302_0.jpg2018yue_du_ri_frame303_0.jpg2018yue_du_ri_frame304_0.jpg2018yue_du_ri_frame402_0.jpg2018yue_du_ri_frame403_0.jpg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專訪》行李箱塞滿詩集的明星:溫昇豪代言世界閱讀日側記
世界閱讀日代言人溫昇豪
世界閱讀日代言人溫昇豪

4月4日這天,來到位於重慶北路三段的攝影棚裡,甫結束美國拍攝行程,從舊金山為世界閱讀日的代言及後續數不清的工作匆匆返台的溫昇豪,這時已經氣定神閒坐在梳化間內,由設計師為他打理造型。

他順手從黑色背包中掏出一本口袋大小的散文集讀了起來,接著想起什麼似地,揮揮這本楊牧的《下一次假如你去舊金山》,笑著解釋:「真的不是因為知道今天有採訪才帶的,這是之前劇組準備的道具,拍完就被我隨手拿來看了。」

採訪前早有聽聞,溫昇豪即便工作繁忙,依舊會在忙碌的夾縫裡偷空捧書,從小保持的閱讀習慣從來不曾消褪。事實上,他在2010年便已出版過一本文字攝影書《遇見真實的剎那》,據說當年為此書赴北海道拍攝時,他的行李箱一打開,就被發現裡頭全塞滿了書,除了小說,也有鯨向海的詩集。

喜歡逗大家開心,背地裡愛的卻是哲學

既是代言世界閱讀日,棚內當然少不了擺滿書本。本次拍攝任務,為溫昇豪準備了四大類別、共40本的「Openbook 2017年度好書」

望著即將與他一起入鏡的高高低低書堆,溫昇豪忍不住問道:「這些書是空心的,還是實心的?」用手一惦,得知是真書,他嘴巴上雖然說著:「啊,那會有點重齁?」但面對攝影師的相機,他依然帥氣地如單手捧娃兒般,右手抱起一落書,對著鏡頭露出燦爛迷人的微笑。

li_pai_100x180cm_out-01.jpg
溫昇豪的人形立牌,在全台各地圖書館都有機會看到哦!(服裝提供|Hugo boss)

正式開拍了。隨著攝影師的指示,溫昇豪熟稔俐落地擺換了幾個pose,工作中還不忘開口拜託攝影大哥,到時記得要幫他「P一下小腹」。只是回到電腦前反覆比對螢幕上的結實身材與眼前的本尊,大夥兒不禁齊聲抗議:「到底哪裡有小腹了啦?!」

眾所周知,有「伊林男神」封號的溫昇豪其實是個極溫暖體貼的人,向來都會關照片場所有辛苦的工作人員。毫不意外的,這次他全心投入拍攝之餘,果然還不忘一邊製造氣氛,逗樂全場。

看似俏皮的溫昇豪,其實從大學時期就偏好帶有哲學意涵的書籍。他順口提及的,就有馬奎斯的《百年孤寂》、朱少麟的《傷心咖啡店之歌》及《燕子》。

shu_feng__0.jpg
左起:《百年孤寂》(正式授權中文版)、《傷心咖啡店之歌》及《燕子》。

「當時我至少買了10本《傷心咖啡店之歌》送朋友呢!」拍攝空檔時,溫昇豪說,除了書中木柵場景與他就讀的世新大學有地緣關係,讓他倍感親近之外,書中人對生命意義的叩問,也讓對未來感到不安的「青少年溫昇豪」,產生極大的衝擊。

「這本書於我可能有點警世的味道。那時身邊的同學讀這本書,都在想『如果可以選一個角色,我要扮演誰』。一開始我當然選海安,他又俊又多金,簡直是近乎完美的存在。可是讀到後來卻發現,原來這個人心中有那麼大的缺口,表面看似美好的,其實未必盡然,所以世間沒有所謂完美的人。」

確實如此,但我們依舊可以選擇自己認定的「完美」,盡力去做,溫昇豪便是這樣的一個人。例如拍攝途中,一旦察覺外套、袖子不夠平整,或者表情還有哪裡略顯不足,不等攝影師開口,他就會主動要求重來一次,絕不馬虎。

從捻鬚到射飛機,閱讀助他內化各種角色

「愉快地沉浸在閱讀中」,為了拍出這樣的情境,溫昇豪第一時間還擺出「關老爺捻鬚」的模樣,再次讓現場爆出陣陣笑聲。下了鏡頭,他翻了翻方才讓他不禁捻鬚的《青蚨子》一書,喃喃嘆道:「寫長篇小說真是不容易啊!」讓人對他的閱讀口味好奇起來,想知道還有什麼小說,會讓他陷入如此長考(及捻鬚)?

dsc02099-bian_ji_-2_0.jpg
服裝提供|Hugo boss

長期關注國際社會脈動的溫昇豪,提起《追風箏的孩子》。這本揉和了主僕與兄弟之情、背叛與贖罪,以及阿富汗近代歷史的小說,書中有許多情節,都讓他深受觸動。「就如同許多外國人很難理解兩岸關係,很多時候你也會感覺中東那些國家發生的事距離我們很遙遠,但透過故事的形式,我們便更容易對他們產生同理心與共鳴。」

對複雜世事的理解及幽微人性的共感,或許是細膩如溫昇豪成為好演員的原因,而閱讀正是這條路上扶持他的良伴。那些在長長短短的光陰夾縫間翻閱的字字句句,逐漸內化於溫昇豪的每一條思路,使他得以迅速進入每個角色,敏銳而自然地詮釋,甚或展現在眼前這場錯落快門聲中的舉手投足裡。

看著溫昇豪捻完鬚後,又被攝影師跳tone要求在鏡頭前,模仿世界閱讀日宣傳動畫的主視覺,射出紙飛機。這個童趣的動作,也引起他懷想起童年的閱讀點滴。

少年溫昇豪,週末最愛泡金石堂

閱讀這檔事,其實早早就在溫昇豪的人生中扮演重要角色。他印象深刻地提及,從沒忘記兒時從父親手上收到的第一套書,就是《智商180》和《大不列顛百科全書》。

求學階段一路擔任作文、演講比賽代表的溫昇豪,當年還是個「小文青」,周末時常與哥哥泡在金石堂忠孝店(可惜三年前已結束營業)。他說,母親是忙碌的職業婦女,多半只能利用周末假日外出辦事與購物,「我們男孩子不愛逛街嘛,所以我媽就會跟我們約個時間,買完東西再去接我們回家。那裡有很多書可以看,一個下午很快就過了。」書店儼然成為少年溫昇豪的假日休閒中心。

年幼的他都看些什麼書?令人意外的,他竟然相當老成地連《諸葛四郎》都翻看過,此外還有中國傳奇小說。到了小學三、四年級,更把整套30冊、黃封皮的《亞森‧羅蘋全集》全都給K完了。想當然,《福爾摩斯全集》也沒放過。

zhu_ge_si_lang__0.jpg
諸葛四郎(擷自紙風車劇團諸葛四郎官網

shu_feng_2_0.jpg
左:《亞森.羅蘋全集》;右:《福爾摩斯探案全集》

國高中之後,正值戒嚴令廢除、出版業百花齊放,溫昇豪的涉獵範圍更廣了。他開始轉向文史類書籍,「國共內戰啦、民初歷史啦,我都很感興趣,加上當時還有六四天安門事件,不去注意到這些也很難。」

大學後半時期,溫昇豪即踏入演藝圈,十多年來隨著事業繁忙,再難有閒情如幼時恣意徜徉書海。但即便如此,閱讀仍不時給予他精神支持的力量。例如多年前,溫昇豪赴英倫拍攝短片《Hotel 66》,他就帶著一再反覆重讀的《挪威的森林》搭上飛機。

他說,回想當年,還是頭一次獨自飛往那麼遙遠的國度工作,自承英文不太好的他,拍片空檔四處遊走,卻在地鐵裡迷路、找不到旅館的方向,整個人彷彿陷入漩渦之中。「《挪威的森林》書裡提到原野上那口如黑洞般的井,那種冰冷、深不見底,和當時深秋的倫敦給我的感覺很像。這也是我把它帶在身邊的原因,離鄉背井讀起來也特別有感觸。」那年參與的演出,從此對他別具意義。

告別迷惘知青,為人生裡的小晴天說書

dsc02130-bian_ji_-2-bian_ji_-bian_ji_.jpg
服裝提供|Hugo boss

隨著日後《敗犬女王》、《犀利人妻》等劇爆紅,溫昇豪也從迷惘的青年,跨入到人生下一個階段。尤其擁有女兒小晴天之後,不時可從報端窺知他對孩子的疼愛。

回家會說故事給小孩聽嗎?

一談到女兒,溫昇豪化開的神情又更加柔和了。他笑說家中原本專屬於他的大書櫃,如今已有兩層被女兒滿滿的童書繪本給「入侵攻陷」。未滿五歲的女兒還會「指定讀本」,最喜歡溫昇豪說《三隻小豬》、《小紅帽》等故事給她聽。

「而且講錯她還知道糾正我欸!因為我從小就喜歡改編故事,亂講小紅帽是故意翹家啊、跑去跟大野狼看電影什麼的,這時她就會說『把拔你都亂講!』……」這時候的溫昇豪,早已卸下偶像劇裡的男神身分,徹底成為女兒御用說書人,只求換得小情人一個滿足的笑容。相信這是天底下父親都能意會的心情。

拍攝即將接近尾聲。最後一組照片順利完成時,溫昇豪意外收到一份禮物。那是當年他的編輯、同時也是詩人的達瑞,新近出版的詩集《困難》。他喜出望外地當場拆封翻閱,而後開心交給經紀人收入包內,並叮囑妥善保管。

溫昇豪曾在自己的書中寫過這段話:

閱讀是隨機的,是種不刻意強求的緣分或巧遇。在與書相處的時候,我不曾感到寂寞,享受的是片刻的寧靜與孤獨。那是我所積極尋求的空間,一個人的對話,一個人的反省,一段生命裡需要的潤飾與成長,都能從書本中的幾句良言裡,獲得滿足。

讀到這裡,想必這本代替詩人來探班的詩集,也會如溫昇豪順手拾起的楊牧散文一樣,在行程滿檔的縫隙間,給予他心靈的休憩與沉澱吧!

wei_tu__0.jpg
溫昇豪出席「世界閱讀日」記者會(服裝提供|LANVIN)

世界閱讀日 完整專題

全國20個縣市圖書館、100多家獨立書店進行了大串聯,每個地方都有專屬的在地活動串聯:

  • 橫跨北-中-南-東-離島
  • 虛擬實境x密室解謎x文學市集x老建築讀在地史x閱讀社區營造x食農與閱讀

image_3d392f3.jpg

點選這張圖片,搜尋離家最近的世界閱讀日活動:

wen_sheng_hao_fb2_821x312.jpg

指導單位:2018yue_du_ri_frame101_0.jpg

點選合作夥伴Logo,更多閱讀冒險正在進行: 2018yue_du_ri_frame201_0.jpg2018yue_du_ri_frame202_0.jpg2018yue_du_ri_frame203_0.jpg2018yue_du_ri_frame401_0.jpg2018yue_du_ri_frame204_0.jpg2018yue_du_ri_frame301_0.jpg2018yue_du_ri_frame302_0.jpg2018yue_du_ri_frame303_0.jpg2018yue_du_ri_frame304_0.jpg2018yue_du_ri_frame402_0.jpg2018yue_du_ri_frame403_0.jpg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2018-04-19 21:34
空間》古厝裡的書店:一場迷人的在地藝文實驗


自2008年台南的古都保存再生文教基金會以「老屋欣力」之名,於民間致力老屋活化的文資保存以來,經過了10個年頭,如今已有愈來愈多的閒置老屋或廢棄建築,轉型成消費或展演空間。這些案例自是有起有落,不過,比起讓人趨之若鶩的老屋咖啡店、餐廳及民宿,純粹賣書的老屋書店,經營難度相對更高。

去年,在人稱「老屋大本營」的台南,無論對藝文圈或觀光客皆夙負盛名的兩個老屋活化書店的案例——草祭二手書店和能盛興冊店接連歇業。所幸,前者保留書店底蘊與書本香氣,華麗變身為背包客棧「艸祭Book inn」,實現人們睡進書櫃裡的美好想像,再掀關注。但是,以廢棄鐵工廠為據點、「社會行動工廠」自居的能盛興,則因租約到期須遷出原址,隨之結束書店的營運,不免令人唏噓。


1_2.jpg

能盛興「無所不在閉幕派對」現場。(取自能盛興FB


2_2.jpg

能盛興「無所不在閉幕派對」現場。(取自能盛興FB

雖說如此,台灣的老屋版圖上,仍有不少人懷著前仆後繼的理想,在各地萌芽與實踐。其中,在非都市地區以老屋為基底開辦書店尤其篳路藍縷。


3_2.jpg

眺港書店的前身:高安醫院,二戰結束後服務當地達半世紀。(取自心驛耕新-新港教會歷史建築夢想計畫

▉百年內五度大變身:眺港二手書店

台東縣成功鎮上的「眺港二手書店」,是東部少見的兩層樓木造日式建築。在八十餘年的歲月中,日治時期曾是建設新港市街的支廳長菅宮勝太郎的養老住宅,二戰結束後成為服務當地居民達半世紀的高安醫院,而後則是新港教會的靈修會館。

1995年教會接手後,老屋多次受到颱風摧殘,修繕過程因經費短缺而左支右絀,數度令會眾欲哭無淚。2014年麥德姆颱風過境,再度造成重創,正當會眾束手無策之際,竟意外發現這座日式建築藏在天花板內的「棟札」,上頭記載著房屋的建造日期,讓它得以名列台東縣歷史建築的保護等級,並被排進縣府的調查研究與修繕計畫中。


4_2.jpg

成功鎮上三代人聚集在變身前破敗的「老屋VIP包廂」裡,緬懷過去與討論未來。(心驛耕新-新港教會歷史建築夢想計畫

老屋修繕到不會大漏水的程度之後,營運團隊「台東縣心驛耕新關懷協會」隨即以「陪伴當地成長」為出發點,不斷思考活化再利用的可能性。老屋本身猶如成功鎮政治、經濟、醫療和宗教發展史的縮影,因此,團隊在2016年將它打造為歷史故事館,主要對附近學生及觀光客介紹以建物為核心的在地史,期待在青年人口外流嚴重的情況下,培養居民對地方的「認識、認同、光榮的感覺」。

當歷史有了傳承的載體,老屋團隊持續探問「鎮上需要什麼?」因緣際會與台東晃晃二手書店及成功商水圖書館展開合作。2017年聖誕節,老屋擁有了第五度的新身分──眺港二手書店。這個名稱,是取自第一任屋主菅宮勝太郎喜愛從自宅二樓眺望新港漁港的往事。


5_2.jpg

2016年將老屋打造為歷史故事館。(心驛耕新-新港教會歷史建築夢想計畫


6_2.jpg

2017年聖誕節,眺港二手書店開張大吉。(心驛耕新-新港教會歷史建築夢想計畫

從歷史故事館變身為二手書店,如何串聯與在地人的關係,仍舊是團隊的重要挑戰。團隊成員阮以杰說:「這一直是我們這兩年來面對的問題。當地人對於要怎麼使用這個空間?老屋要怎麼走向未來?關注程度並沒有想像中那麼高。但他們還是會來,有時候可能是來晃一晃、坐一坐。」

經常造訪的族群是國中生,他們會到老屋的閒置空間念書,想轉換心情時,才會跑進書店裡「看一下」。另外,新港教會定期舉辦的「周末兒童營」,有時也以書店為場地,進行繪本共讀或彩繪、藍晒圖繪畫等手作活動。這些互動是眺港二手書店的日常風景。


7_1.jpg

與孩子們「繪製屬於我們的老屋」藍晒圖手作活動。(心驛耕新-新港教會歷史建築夢想計畫

為了讓書店有更多元的使用者,並鼓勵居民產生進入這個空間的動機,選書的原則因此顯得相當關鍵。營運團隊一方面得婉拒大量宗教書籍的捐贈,另方面必須盡其所能地貼近居民的生活。

由於成功鎮的人口組成以國中以下學童和中老年人為主,所以書店在處理從外縣市募集到的贈書時,會以孩子的學習發展為首要考量,優先留下繪本、童書及經典文學小說等。另外,也希望能有機會募得更多諸如在宅醫療等書籍,讓年長居民學習自己照顧自己的身體與老年生活。同時,店內也放置了血壓、血糖的量測儀器,方便附近民眾前來使用。

這棟老房子經過四次易主,歷任屋主或經營團隊對地方都有相當貢獻,與世代居民之間也積累了深厚的情誼。從開闢市鎮、引入西式醫療、宗教服務,乃至歷史保存、建立地方認同與推廣閱讀,老屋在不同時代,肩負著讓地方變得更好的使命。如今,眺港二手書店面對建物崩壞、青壯年出走、老人凋零、小孩教育上的困難,仍在持續努力,尋求解決之道當中。

眺港二手書店開張數月後,心驛耕新團隊在臉書記錄下這段日常:「(今天)上午來了一組可愛的家庭,陳大哥分享著:母親在報紙上看見你們的故事,就告訴我說,她一定要來這個地方看看。因此特地從花蓮開車來到新港,為了親眼見證老屋的故事。下午還有台東大學的李教授、日籍的東大一年級學生來訪,通過對話,我們在嘗試、也期待可以有更多不同的資源串聯。老屋的故事不斷神展開,期待透過與每個人的對話,繼續碰撞出新的火花!」

除此之外,也意外讓人發現,台東氣候相當舒適,又十分悠閒,單車兜遊是相當適合的方案。已有不少外地遊客會自動租借車,到眺港看完老屋,再騎車到鎮上、港邊繞繞。心驛耕新團隊說:「歡迎來交朋友,讓我們用老故事,款待出外人。」


jun_jiu_jie_zhuang_.jpg

(取自郡九街庄FB

▉聚集好農、好事、好物:郡九街庄

台南市新化區的「郡九街庄」,同樣也是歷經八十多個寒暑的老店屋。它棲身於仿巴洛克建築立面林立的新化老街上,一樓保留過去作為「長泰西藥房」時的面貌,包括藥房櫃台,連同藥罐、天秤、藥師筆記等老物件,都受到悉心整理,安放進木製藥櫃中。

日治時期新化郡轄下的9個街庄,因地理位置而成為貨物集散地,因此「長泰西藥房」除了文物展示之外,店主許明揚也有意讓此地「重新擔負起過去的歷史地位」。他將老街屋打造成農創空間,用以推廣新化周邊鄉鎮的友善環境作物和農產加工品。二樓的「人文書堂」常舉辦講座,譬如邀請農友介紹相關的農業故事與知識,此外也是店主分享個人藏書的免費閱讀空間。

從西藥房變身為農創、書堂之後,經常有師生率隊前來郡九街庄參觀。

郡九街庄人文書堂的藏書,與這個空間活化的起源習習相關。長期在新化地區從事社區營造工作的許明揚,起初透過「郡九街庄綠藝市集」,將地方上的「好農、好事、好物」匯聚在一起,期許能引起大眾更多的關注與參與。這樣溫和寧靜的社會運動,到了2014年反龍燈農藥設廠時,快速集結成一股群眾的力量。

然而抗爭的激情過後,回歸到日常,社區營造的思考重點開始轉向「想要什麼樣的生活?」在同一個時間點,許明揚發現:「雖然我們在老街上做了滿多社造行動,可是做完之後,好像跟老街店家之間起不了多大作用,對我們來說還是有一層隔閡……」他設想,假若讓自己變成老街店家,也許更能深入體會;老街遇到的困難跟問題,也能在第一時間接觸到。於是他決定採取人類學式的策略──直接成為店家的一分子。

正當許明揚尋找店鋪之時,新化老街上長泰西藥房的最後一代經營者過世,接班無人。屋主的弟弟,台師大台史所教授蔡錦堂主動找上門來,希望許明揚能承租這幢老房進行活化,於是兩人立刻一拍即合。


9_0.jpg

一對新人借郡九街庄的人文書堂拍婚紗,並說:「這家店正在做我們想做的事情。」(取自郡九街庄FB

郡九街庄延續著先前綠藝市集的理念,凝聚了關注友善農業的客群,並且將地方豐厚的農業文化融入店鋪的經營中,期望塑造以文化帶領商業的風氣。許明揚選擇在二樓閱讀空間分享的圖書,大致可分為友善環境/農業、文創設計、社會企業及地方文史等4大類。希望透過這些書籍的擴充,吸引對文化、文創、青創、社企、友善農業等議題有興趣的人,將此處當作共同工作空間使用。

許明揚過去藉由社造與社運,連結了不少志同道合的夥伴。這些朋友在活動結束後四散,但在郡九街庄營運近一年的時間內,又帶著共同的理念,匯聚在老屋的空間裡,或交流各種友善生活的實踐方案,或約農友在此見面對談。看到人們在老屋裡迸發交集與思考,許明揚感動地說:「我滿開心看到這樣的景象」。

如今的郡九街庄,每逢假日都能發現一些再度造訪的老面孔,可見掌櫃嚴選平價的農村好物已擄獲人心。許多到新化老街遊玩的旅客也會向掌櫃取經:哪裡好吃?哪裡好玩?郡九街庄貼心建議:看過大景大物之後,不妨走入靜巷細細品嘗,也歡迎入店與掌櫃交流私房景點與道地小吃。

▉讓書的生命循環流動,閱讀變得很有機

對現代人而言,歐陽修所謂枕上、馬上、廁上的「三上」最佳讀書時間,現今幾乎都被智慧型手機占據,使得閱讀這件事的場所與時機,都需要被刻意創造出來才行。

就如去年於新竹縣新埔鎮開幕、以廢棄工廠改造的「水石有機書店」,便用「以書換書」的特殊經營方式,讓書的生命在不同讀者的閱讀經驗中循環流動。水石的共同創辦人之一,也是關西百年老屋「石店子69有機書店」的店主,兩家雖皆名為書店,卻都不賣書,試圖同以「有機」的概念,在空間中創造更多人與書的互動機會。


10_0.jpg

水石是一家有書不賣,卻教大家打穀碾米體驗客家生活的有機書店。(取自水石有機書店FB

這些以老屋作為閱讀和感受歷史文化場所的經營者們,念茲在茲,共通的希望是為讀者創造出一個「不純」將老屋當作行銷手段的空間,並期許自己能夠提供「不純」是消費所能帶來的成長或經驗。

回應他們的期許,來走讀一趟老屋活化的書店吧!或者你將領略一場「不純」是書本的閱讀體驗,還包括閱讀老建築、在地史、風土物產,甚至社會運動與滿滿故事的文化知旅。

世界閱讀日 完整專題

全國20個縣市圖書館、100多家獨立書店進行了大串聯,每個地方都有專屬的在地活動串聯:

  • 橫跨北-中-南-東-離島
  • 虛擬實境x密室解謎x文學市集x老建築讀在地史x閱讀社區營造x食農與閱讀

image_3d392f3.jpg

點選這張圖片,搜尋離家最近的世界閱讀日活動:

wen_sheng_hao_fb2_821x312.jpg

指導單位:2018yue_du_ri_frame101_0.jpg

點選合作夥伴Logo,更多閱讀冒險正在進行: 2018yue_du_ri_frame201_0.jpg2018yue_du_ri_frame202_0.jpg2018yue_du_ri_frame203_0.jpg2018yue_du_ri_frame401_0.jpg2018yue_du_ri_frame204_0.jpg2018yue_du_ri_frame301_0.jpg2018yue_du_ri_frame302_0.jpg2018yue_du_ri_frame303_0.jpg2018yue_du_ri_frame304_0.jpg2018yue_du_ri_frame402_0.jpg2018yue_du_ri_frame403_0.jpg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