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伴讀 超粒方、亞次圓、邱顯忠》預告:Youtuber與他們的產地

▉一家三代都在做影像

走進邱家,空間劃分明確,有著大量書籍、音樂鈴和視聽器材。邱顯忠領我們參觀,他的妻子陳燕琦獨自一人安靜在廚房忙碌,準備一夥人的午餐。他特別叮囑今天必須早起的超粒方和亞次圓,過來打招呼。

亞次圓的眼神清澈、專注,臉型跟《北斗之拳》男主人翁肯西諾很相似。超粒方身上有些美式配件,眼神帶著活在自己世界中的專注;兄弟倆的老爸邱顯忠,談吐與氣度明擺著是知識分子的典型。

一九八零中期,邱顯忠懷抱電影青年的熱情出國留學,當時,台灣電影已然沒落,他回國後,自然地成為電視公民。他的父親曾是板橋第一家電影院環球戲院的經營者,如今兩個兒子從事YouTube影片工作,他自己則是公視紀錄片、節目製作人。

邱顯忠語氣溫和講起親身見證台灣從電影到電視,繼而來至當今網路影像盛世,雖不免欷噓,但邱家祖孫三代,始終沒有離開過影像工作這件事,似乎讓他很感欣慰。即便,兒子們的專業領域,他有些陌生。

_DSC6420.JPG

邱顯忠說:「雖然工作都與藝文相關,但工作與生活的口味,我是可以分開的。」他以前就會帶孩子去看好萊塢大片或迪士尼影片,最近更是買了不少動漫相關書籍回來惡補,充分展現出父親接近兒子世界的努力。

▉不同世代的影像方法論

邱顯忠在2013年以《台灣百年人物誌》拿下金鐘獎,《公視藝文大道》則是二十四年公視生涯最後一個節目。而他最為一般人所知的,應該是由他擔綱製作的《誰來晚餐》第一、二季。

父親在電視圈的光環,對超粒方、亞次圓而言,並不是包袱,因為他們面向的目標並不同。

_DSC6683.JPG
儲藏室裡有書、錄像器材,還有兄弟倆小時彈奏的鋼琴

我問超粒方成為youtuber的初衷,「台灣很少有人接觸美漫,我一開始只是很想跟觀眾分享這方面的知識。」升上大學,比較能有自主時間後,超粒方就動念,將原先在Facebook發表的文字評論換為影片模式。隨著youtuber工作成為生活重心,超粒方決定休學,與夥伴們創業成立「加點吉拿棒」——第一個具有多位youtuber的專業影視知識頻道。「只有我一個人做影評,總覺得太單一,我想追求更多觀點的可能。」

與哥哥類似,亞次圓一開始只是想推坑,讓更多人喜歡日本動漫,不料一支十五分鐘的《你的名字》影像點評,竟讓他迎來超過十萬的點擊率,「直到那時,我才真正瞭解大眾化東西的影響力。」跟超粒方雷同,他也有一群夥伴,但並非固定團隊,比較類似迷你聯盟,大家會自動分工,將日本動漫領域切劃幾大塊,避免撞題。

邱顯忠在旁邊很感嘆地說:「他們真的是有一群志同道合的戰友,彼此會互相支援,上對方的頻道Feat*(編按:串場),不是單打獨鬥的,這跟我以前做電視節目是不同的。」

「我們生來就是網路世代,很多興趣與技能都是在網路上發展出來的。」還是大學二年級生的亞次圓補充,「再加上哥哥是家中唯一的榜樣,所以就跟他學影片製作,後來就變成youtuber了。」

這時,邱顯忠在旁邊笑笑地講,「怎麼,我不是榜樣嗎?」亞次圓立刻改口:「當然家裡有很多榜樣。」我們忍不住偷笑。

▉ 用不同方式守護家人的選擇

我請超粒方、亞次圓分享對父親作品感想,邱顯忠先跳出來解釋——想必出自深怕兒子們為難的體貼——「他們的成長過程裡,我都是做紀錄片居多,是比較硬的、不容易懂的東西。後來,開始做兒少節目的時候,他們又都已經長大了。」  

我問邱顯忠對超粒方休學跑去創業的想法,他口吻雲淡風輕:「孩子大了,得讓他們自己去決定人生。」但處處為兒子著想、提供建議,諸如,現在的粉絲都會長大,因此得逼迫自己成長,眼光要廣闊,云云——不難看出他的強大關愛力。

相對於邱顯忠的正面與積極,陳燕琦則是以更日常的方法,支撐著邱家。這會兒,廚房處飄來各種料理香味,早上沒吃的我,魂魄整個被直接扯過去。有許多鍋具碗盤、愛上烹飪課精研手藝的陳燕琦,始終安靜、優雅地忙進忙出,最後變出一桌豪華的西式餐宴。「她比較喜歡煮西式料理。」邱顯忠微笑補充。

_DSC6759.JPG

餐桌上,他們一家人吃吃喝喝,超粒方與亞次圓難得流露出孩子般的無慮神情。待兩兄弟吃完離席,我坐下來,問起邱顯忠夫婦的教養法。兩人侃侃而談,但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陳燕琦提起超粒方剛學會爬行、走路不久,她便認真想辦法,用隔離的、用教導的、用說的、用念的,要他無論如何都不能夠爬到廚房來。「我得讓他知道,廚房對小朋友來說很危險,絕對不能進來。」

我隨即提起超粒方以youtuber為職業,決定休學的事情,還沒有去過超粒方工作室的陳燕琦難掩憂慮,「我還在學習放下與相信。」

眾人吃完飯,準備轉移陣地去超粒方「加點吉拿棒」工作室。此時,亞次圓帶了行李箱要一起去——他提供清掃服務,來換取哥哥公司的一個空間——裡面裝滿了要拿去布置、裝飾辦公桌的公仔與戰艦。看他帶著珍貴收藏出門,陳燕琦開玩笑地說:「這裡,還是不是你的家啊?」但聽在我們耳裡,似乎都含蘊作為母親的擔憂、不捨和暗暗的撒嬌。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2017-07-05 11:46
餐桌對話》總有一天,每個人都會老到不要不要的……
左為詩人夏夏,右為小說家袁瓊瓊
左為詩人夏夏,右為小說家袁瓊瓊

傍晚的泰順街,路燈白晃晃地照在地面,行人彷彿涉水而過,一點風聲,一點漣漪從轉角處傳來。袁瓊瓊與夏夏,這兩位相差30歲的眷村女兒,坐在大樹下吃著熱湯圓,聊起波動的過往。

「記憶都是挑選過的,非常不可靠。多數人傾向去記得不好的那些。」以一本《滄桑備忘錄》描寫眷村生活的袁瓊瓊,回首過去,卻選擇淡化故事中的不堪與難關,只留下好的。「去問我的母親、妹妹或隔壁的鄰居,他們可能會給出完全不一樣的眷村面貌,但每個人都有權力去扭曲自己的記憶,畢竟又不是要收進歷史課本裡。」

一如當年的國民黨帶著百萬民兵舉家來台,口述記憶、書寫史料,也是各種細碎瑣事的大遷移,有些落在後頭但終究跟上了,有些卻從此不見。

_DSC7107_縮.jpg
詩人夏夏與小說家袁瓊瓊

▉刻舟求劍15143153.png

夏夏近來籌劃的《沉舟記:消逝的字典》,為的即是文字裡面封存了某些記憶、提供了許多線索,可以讓未來的讀者更了解我們現在的生活。這些年,她反覆凝視著年老長照與記憶保存問題,之前與人合出《媽!我要住眷村:黃埔新村「以住代護」紀實》的鳳山在地書寫,也是由於發現對故鄉不甚了解,「但補課的同時,我也在思考,老家跟故鄉真的這麼重要嗎?對我們這一輩來說,email帳號可能用得比老家更久。」

老家閒置著,像刻舟求劍。人都走遠了,舊物的標記還留在原地。如今夏夏的父親也是這樣的狀態:「目前他的頭腦還是很好,但記憶停在某一個時間點,新的事情他都記不起來。」在臉書上,她戲稱父親為邦迪亞上校。因為73歲的他身體擱淺在這裡,但精神已回到馬康多,不問世事,反覆鑄造與銷毀金屬的小金魚,宛如記憶的遺失與重拾。

_DSC7339_縮.jpg「另一方面也是為了緩和我自己。在陪伴他的過程中,叫他邦迪亞上校,可以讓整件事變得有趣、有意義。」夏夏沒想過成年之後,還有機會跟父親住在一起,重新去認識他,重啟親子間的對話,「好像彌補了以前他沒有告訴我們的事情。那個時代的父輩,很少主動向子女說些什麼。家裡的敘述者,通常都是母親。」

身為母親、擅長說故事的小說家,袁瓊瓊確實也是整個家族甚至是她那一代的主要敘述者,但行為舉止卻不同於一般傳統母親。「我跟兒子說,哪天我斷氣了,第一件事就是把我電腦裡的卅多萬筆檔案,通通刪掉——我的惡夢,就是有人要來寫我的事。」

對於記憶的保存,袁瓊瓊顯得相當灑脫,而對於年老她也看得自在。「我很享受年老的好處:可以誰的話都不聽,大家也會比較包容;年輕不能做的事情,也都能做了。以前戀愛很受拘束,現在——自己說可信度好像有點低,但這是真的——過了50歲之後,追我的人,比年輕時更多。只是如今沒那麼多時間談戀愛。」

▉接手一個家

相較於袁瓊瓊的單身主義,對年老的想像是「後繼無人、沒人照顧」的夏夏,除了是喜歡長期計畫、討厭被打亂的個性使然,卻也代表了同一代人對獨身的憂患意識。「我28歲買給自己的生日禮物,就是一張終身醫療險。我要安排好自己的老年。」提早規劃,是不想造成家人的困擾,也不想讓他們替自己下決定,「我連器官捐贈同意書、放棄急救同意書,都已經註記在健保卡裡。遺書雖然還沒寫,但也跟我的家人講好,未來要火化。」

_DSC7226_縮.jpg但一向不太為明日擔心、樂天知命的袁瓊瓊,卻認為這是因為我們這一代整體缺少安全感。「買保險好像是跟保險公司賭:我會生病(不生重病就輸了),以及會死於橫禍、死得很慘。從吸引力法則來說,當你買了保險,等於許了一個願:總有一天我要出事。」

真的是這樣嗎?夏夏的這些準備是其來有自:「那一年,爸爸在小年夜中風,媽媽在5月過世,從昏迷到過世,只有3天。我同時要面對這兩件事,要開始學會打理家裡的一切事情。」

當時,夏夏連母親的存摺印章都找不到,還要安頓父親,一點一點慢慢把事情全部接手過來。過程中,當然也曾生氣,但她覺得這些麻煩跟瑣事都可以克服,「不過,我相信不少人的照護經驗是超出負荷的。我身邊很多朋友,對於未來要照顧父母,其實是很恐懼的。」

▉要什麼,不要什麼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如今長照已是台灣社會的趨勢,也是兩人的共識,「老了之後,想住那種獨立套房的安養院,把它當成飯店,還會有醫生來探訪。而且親朋好友們只需要來看看我,不需要照顧我。」夏夏希望大家多去理解長照,它並非想像中那樣絕對的辛苦跟負面,「現在很多人都把照護的工作交給移工。因為這一塊要靠體力、勞力,但我們都被教育成要靠頭腦。」

袁瓊瓊也覺得,有高齡現象的台灣,很適合發展成一個長照國。「老人住在這裡,交通很便利,地方不大,可以一日生活圈,風景也很好。而且子女為了看自己的長輩,都會來消費。長照做得好的話,自然可以發展觀光。」

訪談至此,兩人彷彿互換了年齡跟身分:夏夏作息規律,喜歡固定與重複,對老年與死亡的規劃如一位長者。而六十多歲的袁瓊瓊,則是越活越年輕、越沒有設限。那些年的大大小小遷移,無論是遲疑該不該丟掉父母舊物的夏夏,或是早就不囤積東西的袁瓊瓊,成長後定型的兩人都非常清楚,接下來的日子只有要什麼跟不要什麼——我只是在想,年輕時的袁瓊瓊以及再過幾十年的夏夏,究竟是什麼樣子?而如今的生活裡頭,還有沒有介於兩者之間的,要或不要?

_DSC7307_縮.jpg

【袁瓊瓊的推薦書單】

【夏夏的推薦書單】

showLargeImage_0.jpg

滄桑備忘錄
作者:袁瓊瓊  
出版:九歌  
定價:26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袁瓊瓊
一九五〇年出生於新竹市,原籍四川省眉山縣人。專業作家與電視編劇。早期曾以「朱陵」的筆名發表散文及新詩,更兼及童話故事。曾獲中外文學散文獎、聯合報小說獎、聯合報徵文散文首獎、時報文學獎首獎。著有散文《看》、《繾綣情書》、《孤單情書》、《紅塵心事》、《隨意》、《青春的天空》,小說《春水船》、《自己的天空》、《滄桑》、《或許,與愛無關》等多部作品,極短篇《袁瓊瓊極短篇》、《恐怖時代》等。

cd4f70_691dbb2b10c44b6bbedf4266366285ae-mv2.png

沉舟記:消逝的字典
自2016年10月開始實施至2017年10月,共有四個梯次的邀稿/徵稿。
目前徵文已截止。暫定於2017年8月1日公布入選作品。
預計於2017年10月,由南方家園出版社出版。確切出版日期由出版社決定。【內容簡介​

將邀集台灣詩壇老、中、青三代,合計約百位詩人,藉以定位出半世紀的寬幅作為這次書寫的回望空間,以對比出世代間的差異與共同凝視的消逝。

我們也邀請不同語言的使用者,如原住民語詩人、台語、客語詩人等參與紀錄,讓屬於這片島嶼上關於消逝的體察面向加以拓寬。

除此之外,語言的使用早已比我們更繁複地跨越地域的限制,以各種形式滲透生活當中,同時也邀請華文的共同使用者一起參與這個寫作計畫。
我們更積極邀請跨界創作者,無論是文類跨界,或是創作領域的跨界,加入這次的紀錄行動,讓這本用文字切片拼貼的字典詩集,能有更多角度的觀看。

2017年起,將實施大規模徵稿行動,使這場寫作計畫成為全民運動。除此之外,更進一步規劃,讓這場筆尖下的寧靜革命從紙上躍出,成為不同形式的展演,走進全民的生活中,觸動更深的觀察與對話。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2017-07-04 21:50
東亞書房》7月藝文短訊
近期首映的《笑的101歲×2》紀錄片,以經歷二戰的日本攝師家笹本恆子(左)與新聞記者武野武治為傳主(圖片擷自youtube)
近期首映的《笑的101歲×2》紀錄片,以經歷二戰的日本攝師家笹本恆子(左)與新聞記者武野武治為傳主(圖片擷自youtube)

 

【作家動態】

直木獎作家辻村深月集大成的顛峰之作《鏡射的孤城》(白楊社)出版。描述因霸凌而逃學的主人翁,受邀至鏡子背後的世界,與一位狼少女及6名同樣不上學的男孩女孩展開解謎的故事。書中除童話般的設定,也切入成長相關的社會議題,辻村表示:「我樂於被稱為推理作家,但這次想嘗試青春小說。雖出道曾寫過《時間停止的冰封校舍》,但現在真正到了熟齡,對成人與孩子雙方的心情才終於全都明白。我想對青少年說,過去的我也跟你一樣;也想對成人說,這本書不會與你無關。」

有栖川.jpg寫下「宮部美幸此生最想嫁」的火村英生系列、與綾辻行人和法月綸太郎並稱「關西三大推理小說家」的有栖川有栖,出版散文集《推理國的子民》(日經出版)。這個國度住了從福爾摩斯到金田一等東西方赫赫有名的偵探、並有掌握關鍵的意外人物、討喜的配角、不可思議的對手等,事實上就是有栖川個人色彩濃厚的私房閱讀經驗。雖是散文集,但各登場人物的故事交錯串聯,吸引推理迷隨之深入這個謎之國度中。

出道時年僅17歲,有日本韓寒之稱的羽田圭介,出版新書《成功者K》(河出書房),與羽田同時奪下2015年芥川獎的又吉直樹為文推薦。書中設定主人翁為17歲出道的年輕作家,獲芥川獎後被徹底改變的生活。這是一本自曝書嗎?羽田表示:「主角看似影射我自己,但其實完全是K個人的故事。」成功之後的K,不斷受邀在螢幕前露臉,身邊也環繞眾多美女,但最後終致要面對驕者必敗的現實。

日本重量級歷史小說家杉本苑子辭世,享年91歲。曾獲文化勳章,並以《孤愁的岸》獲直木獎、《瀧澤馬琴》獲吉川英治文學獎的杉本,年輕時經歷戰敗後的日本,從軍國主義中清醒後,投入書寫歷史人物幽微的心酸與痛苦。她在散文集《春風秋雨》曾留下遺言:「我不要喪禮也無需墓碑,骨灰撒向大海就行。」一生未婚的她,歿後將財產與著作權全數捐贈。

笹本恆子01.jpg
笹本恆子於二戰拍攝的照片(圖片取自youtube)

 

笹本恆子02.jpg
已逾百歲高齡的日本攝影記者笹本恆子依舊活躍(圖片取自youtube)

日本史上第一位女攝影記者、現年103歲的笹本恆子依舊活躍,不但紀錄片《笑的101歲×2:笹本恆子與武野武治》近期首映,為表彰女攝影師貢獻而創立的「第一屆笹本恆子攝影獎」也頒獎了。笹本曾獲吉川英治文化獎、日本攝影協會功勞獎,並於102歲獲頒國際攝影奧斯卡的露西獎終身成就獎。2011年出版《97歲的好奇心女孩》(小學館)成為中高齡女性憧憬的目標,至今依舊暢銷。

酷兒文學翹楚松浦理英子,時隔5年再出版新作《親愛的小孩》(文藝春秋)。3個女高中生分別角色扮演父母與小孩,自組「偽美滿家庭」的故事,書評認為是擅長性與心理的松浦至今最高傑作。1994年曾以《拇指P紀事》(劉慕沙譯)獲女性文學獎的松浦表示:「我想為下一世代的年輕人書寫。當代的問題中,即便同性團體,往往也被大人的價值觀與男性中心論所左右;家庭也是如此,常存在母親不自覺地妨礙女兒成長的問題。雖然我沒有孩子,但我希望年輕世代能從性別的束縛中獲得自由。」

法學研究生本庄萌從「出版甲子園」競賽中勝出,獲得獎助考察世界8個國家、25個地區後,出版《世界動物收容所》(鑽石社)一書。除同伴動物的庇護與零撲殺政策,也側寫各國動保法與環境法、動物園管理、野生保育與盜獵問題、農場動物人道議題、展演動物與虐待等。本庄表示:「雖然日本近年對動物保護轉趨積極,但大眾很少意識到動物問題與環境乃至社會問題環環相扣。我覺得社會要進步,這方面的思考有必要提高。」

很多人看過《重版出來》,但很少人知道原著漫畫作者松田奈緒子的先生新保信長,本身也是著作頗豐的知名漫畫評論家與編輯老手。新保日前出版新書《字跡太髒了!》(文藝春秋),內容除赴校園實察、與寫得一手好字/劣字的名人進行訪談,還有手寫字的流行史、作家原稿的小故事等介紹,企圖追問是否果真有「字如其人」這回事。

心理推理能手松岡圭祐首度挑戰歷史小說,出版《黃沙圍城》(講談社)。時空設定在1900年滿清末年,描寫日軍在一名中校的領導之下,保護受義和團圍攻的北京使館區的故事。作者否認書中販賣淺薄的民族主義,表達希望找回過去日本人柔軟的身段、智慧與溫暖的人性等精神,並藉書中後代子孫之口提出警告:「不要被政治意圖操弄了你的愛國心。」

【得獎消息】

第157屆直木獎、芥川獎公布入圍名單,台灣出生的日本小說家温又柔作品《中間的孩子》(昴文學雜誌4月號)首度入圍芥川獎,獎項將於7月19日公布。此書為台灣媽媽與日本爸爸所生的孩子,成年後決心要學習母親的語言的故事。温又柔表示:「對於從3歲起就在日本成長的我來說,台灣就是我的另一個母國。」

onyuju04.jpg
台灣出生的日本小說家温又柔(攝影:許家瑋)

 

第64屆產經兒童出版文化獎由《世界之友》(偕成社)獲獎。這套介紹世界各國兒童日常生活的寫真圖畫書,全系列共36卷,由33位攝影師歷時多年完成。代表領獎的出版社總編表示:「47年編輯生涯,第一次獲獎,感謝這個歷史性的獎項。希望《世界之友》能成為日本的孩子接觸國外的第一扇窗。」本屆並由秋篠宮妃紀子出席頒獎。

日本經濟新聞社英文版《Nikkei Asian Review》獲亞洲出版業協會「2017年卓越新聞獎」3項大獎。獲獎報導包括:中日韓過勞死專題、英國脫歐對亞洲經濟的影響,以及台北分社記者吳詠航專訪郭台銘的台灣鴻海精密工業系列報導,該系列並與東京、大版記者合作,詳述鴻海收購夏普的談判內容。

 

【產業新聞】

文在寅.jpg
《時代》雜誌以韓國總統文在寅為封面人物的報導熱賣。

文在寅當選韓國總統,各相關商品銷量暴增。以文在寅為封面的《時代》雜誌亞洲版被搶購一空,一周內售出一萬多本。因二手市場已叫價8倍,迫使出版方緊急加印2萬本,盛況與同為時代封面人物的朴槿惠當選時一個多月僅賣出30本形成強烈對比。新總統上任未滿一周,2011年出版的自傳《文在寅的命運》旋登暢銷前5名。首爾最大書店教保文庫表示:「妙的是文在寅書迷以30幾歲女性為大宗,竟占了64.3%。」

「文在寅」三字彷彿成了熱賣保證──「我們賣的是(圓形的)總統眼鏡」、「文大統領選舉戰袍30分完售」、「3D列印文在寅公仔登場」、「高人氣文總統選舉拉票小道具」等拍賣在網路滿天飛。延世大學政治系教授金基正表示:這是民眾參與政治的方式,也充分展現人們對政治新氣象的期待。

東京知事小池百合子出版生平第一遭的寫真集,市場反應空前熱烈。這部包含小池水兵服學生照的寫真集,擠下稱霸2017年的寫真天后白石麻衣,登上公信榜攝影類暢銷首位。公信榜表示:「這是自統計以來,第一次由政客的寫真奪下榜首,真可謂劃時代。」出版方雙葉社也出面說明出版時機與小池百合子自組政黨及議會選舉的傳聞:「會出版寫真是因4月份的美國時代雜誌,將小池選為全球百大具影響力人物的緣故。」

講談社宣布明(2018)年7月出版《大江健三郎全集》共15卷,首發將推出1961年被禁止出版的〈政治少年之死〉,以及佚失已久的十多篇短篇。受右翼組織抗議而遭禁的這則故事,取材自1960年日本社會黨領導人淺沼稻次郞遭暗殺身亡的真實事件,右翼少年兇手山口二矢被捕後,高呼天皇陛下萬歲旋即自殺,死時年僅17歲。這是大江全集第三度發行,前兩次為新潮社出版。

減肥小菜03.jpg
封面近似的食譜書。

封面鬧雙胞?日本新星出版社食譜書《177道減肥簡易小菜》,從書名、字體、圖片到設計,全都酷似小學館2015年銷售達250萬部的暢銷書《減肥簡易小菜》。近年來利於保存的醃漬小菜成熱潮,幾乎各家出版社都有類似食譜書。這起封面「撞衫」事件,不僅書名相近,圖片也非盜用,因為弔詭的是,兩書掛名裝幀設計指導的竟是同一人。小學館要求新星出版社下架回收新書,6月中旬雙方達成協議,新星已停止販售新書。

繼《祕密花園》全球瘋著色之後,現在流行什麼?答案是「365日貯金」,不但可增加儲蓄的續航力,還一兼二顧,能幫助你舒緩生活壓力。「365日貯金」與一般著色畫不同之處在於,365個小插畫標有1到365的數字,只要每天在與儲蓄金額相同的數字上著色,畫滿一年就能存下66,795元。
看準著色儲蓄的這波熱潮,寶島社發售mook《瞬間累積!我的儲蓄筆記術》,除收集各式各樣記帳法外,並將著色儲蓄製成附錄,做為加值贈品。利百代公司東京分店也免費提供列印服務,一周內下載人數就超過萬人。理財師花輪洋子表示:「對意志薄弱的人來說,『趣味』這個要素,是著色儲蓄會有效的首因。」

利百代「365日貯金」載點:http://www.zebra.co.jp/money/

365days-sheet_0.jpg
利百代公司提供365日貯金著色畫圖稿免費下載(取自官網)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2017-07-04 12:29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