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書房》成為大人以前:從「青春小說」談起
(圖片來源:unsplash)
(圖片來源:unsplash)

 

▉青春永不退燒

前年以《流》獲得直木賞而引起極大關注、甚至獲蔡英文總統接見的小說家東山彰良(王震緒),5月又出版新作《我殺掉的人和殺掉我的人》。此書和《流》一樣,都以戒嚴下的台灣為背景(甚至還將故事場景也拉到美國),以富有懸疑與戲劇性的故事,描寫了少年們的友情與成長(已有相關新聞報導 )。相信不久之後台灣應該就有譯本,此處就不多針對內容贅述。本文想從另一饒富興味之處切入,那就是宣傳書介上打出的「青春小說」(せいしゅんしょうせつ,《流》亦被如此描述)。

「青春小說」看似不難理解、不證自明,可能也不是個太陌生的詞彙,但其實它缺少嚴謹的畫界、定義、論述,是故只能算是一種包山包海的印象式指稱。在文學研究上——比起教養小說(Bildungsroman)或成長小說(initiation story)——「青春小說」也(還)不是一種有效的概念。

短篇少年少女.jpg

然而,相較於在知識層次的認識匱乏,在出版市場的現實裡,「青春」卻依舊方興未艾,總是永不退燒的賣點。例如集英社在4、5月接連出版的文庫本選集:《短篇少女》 與《短篇少年》 ,就分別以「少女」、「少年」為主題,收錄當紅作家如三浦紫苑、道尾秀介、村山由佳、伊坂幸太郎、朝井遼、石田衣良等人的小說。

這兩本選集的前身,是2012年由「『夏一』製作委員會」編輯的4本書《那天,和你 girls》、《何時,向你 girls》、《那天,和你 boys》、《何時,向你 boys》 而來。「夏一」(ナツイチ)即「夏之一冊」的簡稱,是集英社自1994年起延續至今的夏季限定企劃,其為推廣閱讀,每年都有不同的行銷主題,亦會找藝人代言並拍攝形象廣告。

2012年的這4本書,就是在這樣特殊的企劃下誕生的:共邀請28位作家,特地以「青春」、「初戀」等主題進行創作。而今年,則是重新將4冊內容濃縮至兩冊,並提取出「少男」、「少女」之主題。

從這些作品當中,我們其實可以稍稍發現——雖然並不嚴謹——如今「青春小說」所指稱的,通常是冒險或戀愛要素占極大部分、且主角大多處於青春階段的小說作品。這多多少少能看出一種當代日本大眾的刻板想像:「青春」,就是要冒險與/或戀愛。

為什麼是冒險和戀愛?因為「青春」所指涉的,就是「並非小孩,卻也還不是大人」的人生時光。這也就是說,終於「可以」開始做一些小孩不能做的事情,來展現自己不再是小孩(像是戀愛),卻也「必須」開始做一些大人才能做的事情,來證明自己具備成為大人的資格(例如冒險)。

hands-437968_1920.jpg
(圖片來源:Pixabay)

▉當代媒介中的青春小說

戀愛和冒險是青春小說的內核,不同的題材則賦予這些既定類型的多樣性。去年恩田陸出版的《蜜蜂與遠雷》 ,就是以鋼琴演奏大會為題材的青春(群像)小說。書中敘述身懷高超琴藝的少男少女彼此亦敵亦友的情誼,更藉由演奏鋼琴的孤獨,來暗喻青春心理中特有的寂寞感,並描繪這些少男少女們如何在音樂競爭中打開內心、面對世界的過程。

這本精彩的小說費盡作者心思,既細膩地寫出人事,亦巧妙穿插許多古典樂曲,堪稱恩田陸至今最高成就。本書不僅獲得今年上半期第156回的直木賞,還令恩田二度獲得本屋大賞,這都是史上首見的記錄,也足見此書多麼備受肯定與喜愛。

而說到受歡迎,就不能不提這兩年受到極大矚目的住野夜。2015年,住野出版他的第一部作品,青春純愛小說《我想吃掉你的胰臟》 ,其後旋即大賣,占據2015、16年度暢銷書前幾名,還催生了暱稱此書的網路流行語「キミスイ」,甚至今年4月底文庫本化之後,依舊熱銷。乘著這股氣勢,住野出道至今不過約莫兩年,但連同今年3月的《不「」能「」告「」訴「」你「》 ,總計就已出版了4部小說,出版速度不可謂不驚人。

住野夜.jpg
住野夜在不到兩年時間內已出版了4部小說。

住野的作品常以青少年為主角,多被歸為青春小說。他的話題性,除了作品本身擊中了市場品味與讀者的感性結構,更在於小說家的出道方式。住野原立志創作輕小說,《我想吃掉你的胰臟》原本投稿至Kadokawa主辦、甄選輕小說為主的「電撃小説大賞」,卻不幸落選。

之後,住野將作品發表在日本最大的小說網站「成為小說家吧」(小説家になろう) ,受到注意,才反攻進紙本市場,甚至從次文化的輕小說界,踏入主流大眾文化之中。
約莫10年前,日本就已有一波網路小說風潮。更精確地說,當時是稱為「手機小說」──雖然發表於網路,但主要以手機為閱讀介面,如《戀空》可為其代表。

到了2010年左右,手機小說退燒,但「成為小說家吧」等網站的創設,帶動網路小說(日文為「web小說/ウェブ小説」)崛起,也有數種受歡迎作品被改編為動畫、漫畫。然而,在文化階層仍相對嚴謹分明的日本,這些作品依舊極少能打入「正規的」、「主流的」文化之中。

網路小說所引發的效應早已受到論者(特別是深受次文化影響的青壯年評論家)關注,如在《網路小說的衝擊:網路熱門IP的機制》 中,飯田一史就認為,現下日本出版市場不斷衰退、紙本雜誌與小說的影響力下降,各種傳統的新人文學獎機制也已難保證能發掘有才華的新人、促銷作品。在這種情況下,網路小說(及其生態)反而有效地填補這個空缺。

▉歷史變遷下的「青春」概念

上述討論,可以明顯看到資本主義下市場機制與整體文化的拮抗拉扯。有趣的是,「青春」作為兩者的公約數,很可能默默見證了轉變的軌跡。

根據粗糙的觀察,「青春小說」一詞早期並不那麼強調「戀愛」與「冒險」,而較接近成長小說,描繪青少年與世界的格格不入,在經歷摩擦、挫折,見識到人性險惡後進而成長。然而,隨著市場機制、大眾媒體以及娛樂需求等外在原因的推波助瀾,其內涵逐漸轉為正向光明,以產出某種令人憧憬的青春想像,最終,才凝結在「戀愛」與「冒險」這兩種類型之上。

明治青年.jpg這個粗略的觀察,仍有待更翔實的文學研究來補足、修正。不過,最後不妨稍微介紹一本相關的、近期出版的正格概念史研究,和崎光太郎的《明治的『青年』:立志、修養、煩悶》 。

以日本近代青年為對象的研究,早有相當成果,如木村直惠《『青年』的誕生》 或北村三子《青年與近代》 ,都指出如今我們習以為常的「青年」概念,是明治日本在由前近代步入近代之際,在歷史變遷與論述之下發明出來的;這幾乎已成定論。

和崎此書注意到,雖然同樣是「青年」兩個字,但常依脈絡而有不同意涵,不能一概而論。是故他重新將「青年」本身當成分析對象,更詳盡地考察了「青年」概念誕生之後,其意義與形象的轉變。

早期「青年」作為革命與新時代的菁英預備軍,實與遵循教育體制的「學生」是對立的概念,互為假想敵。然而隨著學校系統與高等學術體系的逐步完備,「青年」轉而成為「學生」的理想目標,更被賦予了深化自身修養的使命,以達到建設家國的目標。

▉「青年」,即鵺

有趣的是,最終,1903年菁英學生藤村操自殺事件,給社會帶來強烈衝擊,因而催生了「煩悶青年」一詞,並引發大量論述。人們開始意識到:這些準大人、準菁英,竟也有失敗的可能。而和崎在考察分析了這一系列言論之後,下了一個饒富興味的結論:「青年」,即鵺。

Kuniyoshi_Taiba_(The_End).jpg
鵺(歌川國芳畫,取自wiki)

鵺,日本傳說中的妖怪,猴面,虎足,蛇尾,狸身,鳴叫中充滿不祥。也因這種混雜的形象,鵺轉而指模糊不清、來路不明的人或事。和崎認為,「青年」其實就像鵺一樣,是個會依不同情況改變自身內涵、無所歸屬的模糊概念。

因為這個結論,過往相關的歷史研究,遂有了能夠細膩修正的可能。且這本書所勾勒的變遷,與台灣的歷史不無關聯,如陳文松《殖民統治與「青年」——臺灣總督府的「青年」教化政策》 ,或就能與之對話。

和崎也提到,「青年」一詞正向而備受期待,但「年輕人」(若者)一詞則被成人世界視為他者。同樣都是「並非小孩,卻也還不是大人」的階段,看待的態度卻有兩種極端。不過,無論是正面或負面,「青年/年輕人」都是處在「被」(大人)看待的位置上,更甚,所謂「青春」的想像,往往也是由(大人)所製造的。

這其實並不令人意外。「並非小孩,卻也還不是大人」這個階段,本身就是「被」發明、「被」定義出來的——當然是由「大人」發明和定義的。

但這裡突顯的,與其說是「青年/年輕人/青春」的被動,不如說是「大人」對自身定位的焦慮:到底該通過怎樣的儀式、具備怎樣的條件,才能算是「大人」?可能正因為答案難尋,人們才會這麼積極地寄託在「成為大人以前」的這段時光上吧。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亂步專題之1》令人不可自拔的「亂步體驗」:日本推理之父江戶川亂步
圖:獨步文化提供
圖:獨步文化提供

若問誰是「推理小說之父」,許多人的回答應該是「柯南.道爾」。可惜這個答案似是而非,因為道爾寫的福爾摩斯探案享有盛名,導致後人誤以為他是推理小說的原創者,其實他只是承先啟後的創作者。

那麼,排在道爾前面的開山祖師到底是誰?正解是美國作家暨詩人愛倫坡,他才是正港的推理小說之父。

若再問誰是「日本推理小說之父」,毫無懸念地,大多數人給的答案都會是「江戶川亂步」。亂步不僅贏得世人的肯定,文壇給他的評價,也是無可撼動的大師。事實上,如果再探本溯源,就會發現「江戶川亂步」是取自愛倫坡(Edgar Allan Poe)的日文發音,這意味著亂步是愛倫坡的死忠追隨者,才會取這個筆名向推理先驅致敬。

江戶川亂步.jpg
江戶川亂步,來源:Japanese magazine "The Mainichi Graphic, 13 October 1954 issue" published by The Mainichi Newspapers Co.,Ltd.

▉病床上啟動推理魂

江戶川亂步的本名是平井太郎,1894年出生於日本三重縣名張町,祖先曾經是伊豆伊東的鄉士,可說出身武士世家,享有持姓佩刀的權力。不過由於時代更迭,其父平井繁男原先擔任地方公職人員,後來辭職開辦商社,所以亂步是在家境小康的環境中長大。

亂步自幼體弱多病,小學有一次臥病在床,母親找了一本推理小說《謎中之謎》給他打發時間,排遣無聊。這本翻譯自歐美偵探小說的著作,讓亂步開了眼界,從此對推理文學產生濃厚興趣。

無獨有偶的是,歐美的推理文壇也發生過因長期臥床而迷上推理的例子:一名藝術評論家需要長期靜養,醫生吩咐他不可作耗損心力的閱讀,結果在兩年間,他讀了兩千多本推理小說,並下定決心要寫出超越前人的傑作。後來他說到做到,用12本長篇小說,開創了美國推理文學的黃金時期,他就是范達因(S. S. Van Dine)。

回顧歷史的軌跡,總會發現成功之人的一生很少諸事順遂,就算不是多災多難,也得碰上幾回挫敗的考驗。對亂步而言,體弱多病只能算是小挫折,父親經商失敗,才是巨大的波折(另一個類似的案例:少女時期的「謀殺天后」克莉絲蒂,也曾嘗到家道中落的辛酸)。由於家庭陷入困境,亂步即便考上早稻田大學政治經濟學系,也必須過著半工半讀的生活。他到印刷廠當工人,到圖書館當管理員,也曾做過英文家教老師,由於長期兼差,導致最後並沒有取得學位。幸運的是,亂步因此累積了不少社會歷練,也讀了很多書,為自己後來的創作生涯打下扎實的基礎。

文人心思細膩,容易為情所苦,再加上家境貧困的拖累,差點阻礙了亂步的戀愛之路。廿來歲的亂步談了兩次戀愛,他愛上的第二個女孩村山隆子,就是他的真命天女。亂步擔心自己難以養家活口,狠心與女方分手,沒想到村山因思念過度而憂鬱成疾。經過這番波折,兩人重修舊好,進而步入禮堂。

然而,現實的苦難還是躲不掉,婚後因為經濟狀況不佳,兩人甚至需要賣掉棉被換錢。亂步的大舅子見狀伸出援手,介紹他到東京都社會局工作,但亂步做不到半年就辭職不幹。自此,亂步明白自己不適合當上班族,對懷抱的推理作家夢也更加堅定,他用筆名「藍峰」寫了一篇〈石頭的祕密〉投稿報社,結果音訊全無,重重打擊了信心。

從結果論來看,我們都知道這只是猶如插曲般的小挫折。亂步的作家之路,即將神展開。

▉本格推理打出名號

兩分銅幣_立體書封_0.jpg千里馬之所以存在,當然要有伯樂的識人之明。亂步帶著妻子返回鄉下老家,成日埋頭寫作,他把完成的短篇故事〈兩分銅幣〉,投稿到專門刊載歐美偵探故事譯作的《新青年》雜誌。當時的主編森下雨村收到本土作家的稿件,十分欣賞,不但刊登了這篇作品,而且還親自登門拜訪,鼓勵亂步繼續寫作。於是在1923年,28歲的亂步以〈兩分銅幣〉正式出道。

〈兩分銅幣〉走的是本格推理路線,畢竟亂步受到歐美偵探小說的影響甚深,因此早期作品多半以解謎色彩濃厚的短篇推理為主。像是〈一張收據〉、〈D坂殺人事件〉、〈心理測驗〉,都非常強調邏輯性的推理,很快就讓亂步打出名號,再加上森下撰寫評論文章為他背書,使得亂步出道才一年就小有名氣。

成為作家之後,下一步就是要往暢銷作家邁進。小有名氣與大受歡迎之間,絕對有一大段距離。就像60年後的晚輩島田莊司,從浪漫解謎轉向旅情推理,亂步也開始研究受到日本民眾喜愛、充滿異色風格的怪奇、犯罪小說,同時在自己的創作中刻劃變態或陰森的人事物。這個時期的代表作有〈紅色房間〉、〈天花板上的散步者〉、《帕諾拉馬島綺譚》、〈鏡地獄〉,是評論家界定的「變格派作品」。

然後來到1928年,這一年亂步發表了中篇小說《陰獸》,雖然用了性虐待為敘事主軸,但受到《新青年》當時的總編輯橫溝正史的青睞,同時也贏得廣大讀者的喜愛。《新青年》雜誌銷量激增,接連再版,亂步以一飛衝天之姿,迎接創作的全盛時期,並被公認為足以代表「色情、獵奇、荒唐」時期的重要作家。

孤島之鬼贈品-horz.jpg
左為《孤島之鬼》書卡,右為《陰獸》書卡,中村明日美子繪,獨步文化提供

▉重新執筆打進青少年市場

縱然是才華洋溢的作家,終究還是凡人。只要是人,就有意志動搖、內心脆弱的時候。亂步在寫作上雖獲得眾多掌聲,但只要報上出現批評的負面文章,他就心生封筆的念頭。幾度「封筆」之後,連與他私交甚篤的橫溝正史也看不下去。即便中風臥病在床,橫溝還是寫了一封信,激勵亂步要擺脫自卑自憐的心態。

受到鼓舞的亂步,重新執筆投入文壇,並且嘗試創作給青少年看的小說。他先在《少年俱樂部》雜誌連載《怪人二十面相》,後來又寫了以少年偵探團和明智小五郎為主角的《少年偵探團》等作品,結果打進青少年市場,贏得年輕讀者的喜愛。

這個系列作品對後代最大的影響,莫過於出現了《名偵探柯南》這套長銷漫畫,從角色的名字到人物的設定,處處可見與江戶川亂步相關的哏。許多小時候看過《名偵探柯南》漫畫和動畫的讀者,成年後回過頭來閱讀亂步的小說,結果不僅大受衝擊,而且對以往閱讀過的推理作品,也產生極大的觀點轉變,日本評論家稱此為「亂步體驗。」

1-horz.jpg

▉兩個重要的推理獎項

高手總是有好幾把刷子,亂步也是一手寫小說、一手寫評論的二刀流。1945年日本戰敗後,亂步為了重振推理小說的閱讀風氣,再度活躍於文壇。他四處演講,開始擔任評論家,並創辦專門刊登偵探小說的文學雜誌《寶石》,以總編輯的身分挖掘了高木彬光、筒井康隆等新人作家。1953年,亂步擔任日本推理作家協會的第一屆理事長。隔年,為了慶祝60歲生日,亂步宣布將多年積蓄作為基金,設立江戶川亂步獎,藉此鼓勵大眾從事推理小說的創作。

時至今日,眾所周知想要嘗試推理創作的新人作家,能夠鯉躍龍門的重要門檻,就是拿到「江戶川亂步獎」。一旦成為出道作家,前面還有個日本推理作家協會獎的高牆,等著去挑戰。這兩個推理獎項的誕生,亂步都是功不可沒。亂步對日本推理文學界的貢獻,可謂空前絕後,難怪日本天皇會頒贈紫綬褒章,以獎勵他在藝術領域的卓越成就。

或許有人會突發奇想、有此一問:究竟哪位推理之父比較偉大,是愛倫坡?還是江戶川亂步?

就創作量來比較,愛倫坡只寫了5個短篇推理故事,遠不及亂步長短篇加起來洋洋灑灑數十部作品。若以個人生平來看,愛倫坡不但短命,而且一生窮困潦倒,在文學上得到的榮耀宛若遲來的掌聲,幾乎都是死後才得到世人的肯定。亂步則活到71歲,不但結交知心好友,並且熱衷於提攜後進,生前早已功成名就、備受尊崇。如此看來,算是亂步勝出吧?

不過光看亂步這個筆名,立馬了解亂步崇拜愛倫坡,這是無法否認的事實。因此,姑且這麼說:愛倫坡的偉大在於開創新局,亂步的偉大則在把愛倫坡的理念和創意發揚光大。若要說兩人最大的差別在哪裡,大概是亂步的運氣比較好,因為只有他得到幸運女神的眷顧吧。

帕諾拉馬島_立體書封FINAL.jpg

帕諾拉馬島綺譚
パノラマ島綺譚
作者:江戶川亂步  
譯者:王華懋
繪者:中村明日美子
出版:獨步文化  
定價:320元
內容簡介cursor_h16_2.jpg

兩分銅幣_立體書封_1.jpg

兩分銅幣
二銭銅貨
作者:江戶川亂步  
譯者:劉子倩
繪者:中村明日美子
出版:獨步文化  
定價:420元
內容簡介cursor_h16_2.jpg

陰獸_立體書封.jpg

陰獸
作者:江戶川亂步  
譯者:林哲逸
繪者:中村明日美子
出版:獨步文化  
定價:380元
內容簡介cursor_h16_2.jpg

作者簡介:江戶川亂步
本名平井太郎,生於日本三重縣名張町。江戶川亂步(EDOGAWA RANPO)為筆名,取自現代推理小說的開山鼻祖美國小說家愛德格‧愛倫‧坡(Edgar Allan Poe, 1809-1849)的日語發音エドガー‧アラン‧ポー。
1923年在《新青年》發表備受高度評價的處女作〈兩分銅幣〉,從此展開推理小說創作。戰前日本推理小說通稱為「偵探小說」,之後在江戶川亂步的倡導下,於1959年為「推理小說」所取代。
1925年1月,《新青年》刊載〈D坂殺人事件〉,名偵探明智小五郎初登場。此後,相繼發表了以青少年為目標讀者的《怪人二十面相》、中篇故事〈陰獸〉等,寫作風格多變,並撰寫大量評論文章。身為重量級作家,江戶川確實掌握了推理小說的本質,通曉推理小說是一種從邏輯上解開謎團的文學,稱之為日本推理小說領域的開拓者當之無愧,而他同時也是日本本格派的代表性人物。
相關著作:《D坂殺人事件(亂步復刻經典紀念版‧中村明日美子獨家書衣,隨書附贈典藏書卡)》、《人間椅子(亂步復刻經典紀念版‧中村明日美子獨家書衣,隨書附贈典藏書卡)》、《兩分銅幣(亂步復刻經典紀念版‧中村明日美子獨家書衣,隨書附贈典藏書卡)》、《孤島之鬼(亂步復刻經典紀念版‧中村明日美子獨家書衣,隨書附贈典藏書卡)》、《少年偵探團》、《帕諾拉馬島綺譚(亂步復刻經典紀念版‧中村明日美子獨家書衣,隨書附贈典藏書卡)》、《幻影城主》、《怪人二十面相》、《蜘蛛男》、《詐欺師與空氣男》、《陰獸(亂步復刻經典紀念版‧中村明日美子獨家書衣,隨書附贈典藏書卡)》、《魔術師》、《黑蜥蜴》。

繪者簡介:中村明日美子
日本重量級漫畫家,作品內容橫跨少女漫畫與青年漫畫,畫風大膽俐落,散發壓抑的情色感,故事調性前衛耽美,從豔麗且滿溢情色官能的作品,到青春颯爽的日常浪漫題材都可駕馭,多變及異色風格讓她贏得不分年齡,擄獲藝術及大眾雙方的讀者。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 黃羅(推理小說評論家)
2017-06-05 21:33
OB短評》#24 含金量超高的極品好書懶人包

BB_0.jpg小米:智慧型手機與中國夢
Little Rice: Smartphone, Xiaomi, and the Chinese dream
克雷.薛基(Clay Shirky)著,陳琇玲譯,行人出版,240元
推薦原因:icon_type02.jpgicon_type07.jpgicon_type06.jpgicon_type01.jpg
這是一份比基尼式的分析範本。薛基這次鎖定小米機,丟出了一本短小精悍的中國觀察。相較之下,其他那些分析大國崛起的長篇大論頓時顯得心虛氣短,灌水嫌疑濃厚。
從《鄉民都來了》的網路樂觀派轉身,他的精悍目光從小米機看到中國的封閉型資訊社會,一種經濟開放與政治支配的驚險合作。思想鋒利且不多做無謂論述,令人有「小書立大功」之感。【內容簡介cursor_h16_2.jpg
 

BB_0.jpg大自然的藝術:圖說世界博物學三百年
The Art of Nature: Three Centuries of Natural History Art from Around the World
朱蒂絲.瑪吉(Judith Magee)著,張錦惠譯,暖暖書屋出版,定價:1000元。
推薦原因:icon_type02.jpgicon_type01.jpgicon_type05.jpg
影響現代知識體系深遠的博物學,終於有一本以簡御繁、身世完整的生平故事書。17世紀博物學或自然歷史的興起,是大航海時代最重要的成就之一,從此之後地球就開始變平了。這本書把我們帶回到當時的興奮與驚喜,有圖有真相,讓人重新發現身邊的美麗新世界。
相較於閱讀文字,閱讀圖像一直較未被正視與鼓勵學習。這本包含大量珍貴博物圖樣的倫敦自然史博物館出版品,既說了易被遺忘的故事,也喚起對早年「認真旅行」的記憶,知識性與啟發性濃厚。【內容簡介cursor_h16_2.jpg
 

BB_0.jpg因為 我會等你
ある犬のおはなし
Kaisei著,楊明綺譯,大田出版,250元
推薦原因icon_type11.jpgicon_type07.jpgicon_type06.jpgicon_type09.jpg
這是一本故事簡明兼畫風出色,恰到好處的公益與動物繪本,非常適合作為美術與生命教育材料。輕鬆的故事,溫馨的插圖,最後一步步跌落到棄養的悲劇深淵是裡,十分直接的動物權之書。
作者以極簡白描的畫風和文字,提醒我們棄養和毒氣室背後的真相:人怎麼對待動物,就會怎麼對待他人。【內容簡介cursor_h16_2.jpg
 

BB_0.jpg此生如鴿:間諜小說大師勒卡雷的40個人生片羽
The Pigeon Tunnel: Stories from My Life
約翰‧勒卡雷(John le Carré)著,李靜宜譯,木馬文化出版,520元
推薦原因icon_type02.jpgicon_type12.jpgicon_type01.jpgicon_type05.jpg
什麼樣的距離,是最佳的距離?《此生如鴿》不是小說,但它感人地好看,原因在於勒卡雷似乎燒成灰也是小說家的「最佳距離敏感度」。無論是否是勒卡雷的書迷,都能享受本作的書寫要領:技巧帶來真誠,反之亦然。
把勒卡雷的40個人生片段串起來,就是一幅活生生的冷戰浮世繪。他不只告訴讀者筆下小說人物的原型長什麼樣子,還為人生下了幽默的註解:所謂的成長,其實是撒謊技巧的退化,從雙面諜退化為單面諜,再從單面諜退化成非諜。本書當然不只是作者間諜生涯的反射性自傳,而是不可思議的人生如戲,所以能夠思考間諜制度之荒謬與必要。【內容簡介cursor_h16_2.jpg
 

BB_0.jpg名為我之物
盛浩偉著,麥田出版,300元
推薦原因icon_type12.jpgicon_type01.jpgicon_type05.jpg
青年散文家跳脫普通的成長散文集,不斷定位今日的自己,回顧變化、省思生命的跳躍。盛浩偉的文字有種冷靜的悶騷,非常之自戀,把自己當成萬物的尺度,卻又非常之自抑,怕露出還沒打算要露出的真面目。這樣的複合態度其實不算太矛盾,但拿來分析自我這個奧妙的構造,風就吹進來了。
總覺得細心打磨的成長文學在整體出版中不太足,本書除了彌補這個缺憾,也接生了「將個人性與反思性優雅交錯」的散文新品種。【內容簡介cursor_h16_2.jpg
 

BB_0.jpg脂肪的祕密生命:最不為人知的器官脂肪背後的科學與它對身體的影響
The Secret Life of Fat
席薇亞.塔拉(Sylvia Tara)著,張馨方譯,商周出版,360元
推薦原因icon_type02.jpgicon_type01.jpg
以脂肪為敵之前,先全面了解它吧。閱讀此書,或有知己知彼之樂。本書不是除脂寶典,而是要你認清脂肪敵友難辨的存在本質,雖然我們不愛肥胖,也不應看到脂肪就開槍。
這本脂肪書一定會有這樣的副作用:大家興沖沖地買回家,準備減肥大作戰,但翻到後來卻發現,肥不用減了!【內容簡介cursor_h16_2.jpg
 

BB_0.jpg意外的國度:蔣介石、美國、與近代台灣的形塑
Accidental State: Chiang Kai-shek,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Making of Taiwan
林孝庭著,黃中憲譯,遠足文化出版,420元
推薦原因:icon_type02.jpgicon_type06.jpgicon_type05.jpg
在地毯式的史料爬梳下,中華民國之所以在台灣,與其說是必然,倒更像是一連串偶然的結果。某種意義上,這個看法很可以成為台灣認同的新起點。
作者重新解讀戰後初期「美國」對於台灣國家體制的影響,介入遠比想像的深、後果遠比想像的慘。學術規格的詳實註釋,兼有國際局勢的歷史祕辛。只有足夠的政治歷史知識,才能有足夠的政治理性與判斷。從這個角度來看,本書既具有極高的知識價值,也有難以取代的重要性。【內容簡介cursor_h16_2.jpg

BB_0.jpg老後兩代同垮:互相支持的家人,為何變成了破產危機?
NHK特別採訪小組著,龎惠潔譯,天下文化出版,280元
推薦原因icon_type02.jpgicon_type07.jpgicon_type06.jpgicon_type03.jpgicon_type09.jpg
日本NHK務實調查老化危機的經典作,急遽老化已不只折磨親情,甚至可能毀滅社會。易讀性極高的議題寫作,將可能流於單一印象或模糊不清的長照與老年相關議題,區別層次並將說明細致化。
本書揭露了人口老化的地獄變,啃老族寄父母籬下而不求獨立,非啃老族為了照顧長輩,不少人也選擇辭去工作。眼看新一代的無產老人即將出現,善於應變的日本社會卻依然束手無策。這是一份沉重的提醒。【內容簡介cursor_h16_2.jpg
 

BB_0.jpg閱讀奇幻文學:喚醒內心的奇想世界
ファンタジーを読む
河合隼雄著,河合俊雄編,林詠純譯,心靈工坊出版,380元
BB_0.jpg閱讀孩子的書:兒童文學與靈魂
子どもの本を読む
河合隼雄著,林暉鈞譯,心靈工坊出版,380元
BB_0.jpg故事裡的不可思議:體驗兒童文學的神奇魔力
物語とふしぎ
河合隼雄著,林暉鈞譯,心靈工坊出版,380元
推薦原因icon_type02.jpgicon_type08.jpgicon_type12.jpgicon_type01.jpgicon_type05.jpg
河合隼雄之所以平易近人又莫測高深,就在於他的瞇瞇眼可以看到每個人的內心小孩,他會直接跟他們打交道,了解他們的需要,無條件接受他們的樣子,以至於每個接觸過他或看了他書的人,或多或少都得到了某種放下來的撫慰。
只有故事的不可思議,才足以讓時空當下的所有當事人都能獲得滿意的解讀,奇幻的力量不能違抗,因為這是人類交流的本形貌。在作者的解說下,每個奇幻故事都閃爍著靈魂躍動的微光,讓人有把書找出來再細讀一遍的衝動。
這一系列作品包含奇幻故事的故事,兒童文學的文學。既是文學史,也是閱讀祕笈,解開兒童為什麼讀兒童文學的道理,直探現實與虛構之關係。許多人對奇幻文學存有某種誤解與低估,這部深具獨特性的文學批評,不只美好地閱讀示範,也讓我們一窺奇幻神髓。
《閱讀奇幻文學》內容簡介cursor_h16_2.jpg
《閱讀孩子的書》內容簡介cursor_h16_2.jpg
《故事裡的不可思議》內容簡介cursor_h16_2.jpg
 


icon_type02.jpg知識性| icon_type11.jpg設計感| icon_type07.jpg批判性| icon_type08.jpg思想性| icon_type06.jpg議題性| icon_type03.jpg實用性| icon_type12.jpg文學性| icon_type01.jpg閱讀樂趣 |icon_type05.jpg獨特性| icon_type09.jpg公益性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2017-06-04 21:20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