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題》不只是旅遊書,也是服務業指南:讀《帶外婆公主去倫敦!》
親子旅遊書向來是旅遊出版品中極具市場的一環,過去主要是大人帶小孩出遊或是家長陪孩子遊學的指南,書名多半會標上「勇闖」或是「冒險」。這幾年則陸續出現作者帶長輩出遊的書,比方之前很受歡迎的韓國作家太源晙的作品《帶媽媽去旅行》,以及甫出版的《帶外婆公主去倫敦!》。
書名的重點不管是「媽媽」或「外婆」,長輩的稱謂就已隱含一種勇闖、冒險,更何況是「外婆公主」這種稱號,更讓人忍不住想瞭解作者究竟經歷了什麼?
日本小說家椹野道流曾帶80多歲的外婆去倫敦旅行7天,將一週的經歷寫成《帶外婆公主去倫敦》。故事就從家族聚會裡,外婆突然起鬨說「我要跟你去倫敦」開始,接著就是搭飛機、進旅館、安排遊程、安排餐廳、買伴手禮、回家。看似流水帳的編排卻鮮活呈現,作者在每一個步驟與環節的戰戰兢兢,千萬要「平平安安回家」的壓力是作者最大的使命。
舉凡曾帶長輩出遊的人,讀了此書都會感同身受,出發前研究來、研究去的都是自己一個人旅行時不會在意的細節,諸如:飛機座椅的間距會不會不好伸腳、要不要買商務艙機票(本書的旅程則是家人集資買頭等艙)、飛機餐好不好消化、去的景點會不會太累或有沒有輪椅可以推、去上洗手間會不會很遠……這些求生資訊比要逛哪個必去景點、要買哪些伴手禮來得重要。
➤來自外婆公主的各種驚嚇(喜)
本書主角「外婆公主」個性剛烈,想買的衣服、想要的傘、想吃的東西都自有主張。在他們的祖孫應對中,我彷彿看到電影《穿著Prada的惡魔》的影子。老實說,某些親子關係是魔鬼關係,但這種彼此折騰的關係,多半會想盡辦法避開;出國旅行會願意結伴上路者,多半彼此還有一些感情。
或許有人會納悶,一路被情緒勒索,或是一路擔心這擔心那,何必帶長輩出門旅行呢?若你曾經帶長輩出門,會發現高年級旅伴所看到的世界,還是會打破自己的同溫層,顯現另一個層次。
書中提到祖孫倆人逛百貨公司,外婆想買一個胸針給作者,但作者覺得太老氣。外婆說:「就算妳不喜歡,但是藉著這個機會,妳可以擁有長輩用好眼光挑選的、真正的好東西。不但是一個回憶,也是妳培養品味的材料,萬一妳遇到困難,還可以把它賣掉換錢。」其實在旅程中,高年級旅伴無時無刻希望作者能過好日子、有好未來,心情上彼此照顧與扶持。
➤滿足照顧服務的最高境界
照顧和服務是本書的兩大重點。作者用平鋪直敘的寫法呈現這一路上碰到的神隊友,如空姐、飯店的門僮、管家、百貨公司的櫃姐等人物,展現他們如何以超貼心的手法滿足「外婆公主」的需求,也讓擔任照顧者的作者在心情上得到釋放。
在飛機上,空姐就提醒作者:「有些事也許她可以自己做到,只是比較花時間,若是您太早就認定她做不到而插手,或是一件一件去數落她做不到的事,結果只會傷了她的自尊心。」這樣的提醒不只是旅程上,其實也點出日常陪伴的觀念──相較於行動和身體的照顧,長者更需要活出尊嚴。
照顧是一生的議題,不管是照顧人或是被照顧,讀《帶著外婆公主去倫敦!》的時候,越讀到後面,越覺得這是一本很適合照顧者,或服務業從業人員閱讀的書。

➤樂趣與麻煩交織的奇妙旅程
心的滿足是最難的,然而這也是服務業最不簡單之處。好的服務會讓人回味無窮、旅程增光,尤其在AI當道的年代,人和人心靈相通的服務幾乎成了神話,此時讀到書中精緻得體的英式飯店服務不禁覺得魔幻。
儘管會如酸民般揣測:「花大錢住那麼頂級的旅館,才能得到那麼好的服務吧!」但我們都明白,在這個時代,花大錢也不見得有好服務,「服務業」沒有被好好善待,人與人彼此體貼的心也越來越遠。本書呈現的飯店從業人員貼心的互動,讓我對服務業重燃景仰,他們確實是打造旅程或饗宴裡魔幻時光的關鍵。
人生中有多少為期7天的旅程會讓人印象深刻,甚至寫了一本書呢?帶長輩去旅行,或許可以激發旅人寫出千言萬語的超能力。開心的、無奈的、煩躁的種種場景,其實都是魔幻時刻,點點滴滴造就永恆的回憶。●

|
作者簡介:椹野道流
兵庫縣人。1996年以《人買奇談》榮獲講談社第三屆 White Heart大賞娛樂小說部門佳作而出道。之後發售的《人買奇談》以及其系列作熱賣,演變成長篇系列作品。而她更活用自己身為法醫的學經歷,發表了《鬼籍通覽》系列等法醫懸疑小說。《帶外婆公主去倫敦!》是作者第一本自傳散文作品,甫一出版,便大受大評,再刷不斷。 著有:《骨董店事件簿》系列、《貴族偵探愛德華》系列等多數作品。筆下的人物人情味濃厚、魅力十足,因此獲得許多忠實的讀者支持。 |
童書》為了找到描繪心碎的方式,他來到幻獸與牠們的產地:《小外星人》
讀《小外星人》最後會獲得什麼?也許是一些疑問:那個小盒子,裡面究竟放著什麼?小外星人為何要躲進小小的無人洞穴獨處?他在幹嘛?
解答這些之前,得先看看全書的創作背景。馬努葉爾.馬爾索(Manuel Marsol)今年40歲了,他在29歲左右開始創作《小外星人》,10年後完成。
這些事,我都是在閱讀結束後才發現,劇烈的心理折射也因此產生改變。原先的預想是:父逝後,他花了些時間消化,最終提起畫筆,化身小外星人,在奇異星球展開旅程。他像小王子帶著不可解的任務與愛,在宇宙中流連,倏忽來去。很久很久以後,會有一個誰來記下這些故事,以一個旁觀者的角度敘述,因為那是唯一可行的方法。
畢竟生與死之間,存在無限長的時間差,和無限大的空間距離,人類的心臟能如何負荷?唯有抽離。
但抽離,需要多久時間?作者說:「在創作的過程中,它逐漸變成一則像失去摯愛的痛苦故事。」父親在他11歲時過世,我想像少年的他只能純粹地領受所有無可名狀的落空,像原始人抓著繩索思考,如何打上一個結,把心的裂痕轉譯出來?繩結不夠,就發明壁畫;壁畫不夠,再發明歌;歌不夠,再發明文字。
文學,戲劇,藝術⋯⋯都因此才被需要。地球找不到足夠的工具,就往宇宙邊界追尋而去。或許人類的文明史,就是不斷發明解釋心跡的方法之過程。小外星人阿斯特羅就是這樣來到「這裡」——為了找到描繪心碎的方式,他來到「幻獸和牠們的產地」。
還和其中一隻幻獸成為摯友。幻獸無名,有著黑色長頸,頭部似龍,身體像果實(也有點像黃色大腦),兩隻胖胖的腳,倒像是人類嬰兒。很久很久以前(也許是幾千幾萬年前),阿斯特羅拜訪了牠居住的星球,牠像個伴遊陪他遊戲、遊歷,觀察他像觀察另一個幻獸,說:「我們從沒見過這麼奇怪的生物。」
阿斯特羅穿著紅色太空衣,執行著不可解的任務。他登山採花(那朵花可以解釋他的悲傷嗎?),聆聽幻獸的祕密,跟隨幻獸去到牠的藏身處,一起在裡頭將所見所聞刻在壁上。他們共度了美麗而神祕的時光。
直到有一天,幻獸毫無理由離去。阿斯特羅憤怒,疑惑,甚至一度想要跟著消失不見。他問自己:「為什麼總有某些東西存在,而不是什麼都沒有?」我以為這是整本書最重要的一個提問。擁有是恩典,也是痛苦之源。曾放著什麼的位置空掉之後,我們能用什麼來填補?「萬事萬物的終點會是什麼?」
就是在這個時候,我腦中閃現電影《蒼鷺與少年》中的一幕。少年母親喪身火海,她在烈焰中燃燒的畫面,自此成為他一生的陰影,同樣侵蝕著他。為了順利長大,他和阿斯特羅一樣,與幻獸蒼鷺共同冒險,在夢中(這也是種抽離嗎?)為自己開脫,讓母親化身能夠操控火焰的「火美」。
母親不怕火了,母親沒有痛,少年就沒有痛。用這樣的方式化解自己悲傷的是少年,或也是宮崎駿。宮崎駿的母親在他39歲時過世,但他直到82歲才做出《蒼鷺與少年》。抽離或許只是一瞬間的事,但抽離之後看見的風景,要將其具象,卻需要以10年為單位去完成。
「小外星人阿斯特羅明白他無法回到過去。只能繼續旅程。」他搭上那座損壞而又修復的飛船,船身上有個在外觀上「打上叉叉」大箱,箱裡大概裝著無數的迷你小盒,他在星球上四處插旗般,留下那謎之小盒。盒子裡,到底裝著什麼?裝著聖修伯里為小王子畫的綿羊嗎?
我不知道。因為,重要的東西是眼睛看不見的。如同作者的另一部作品《亞哈與白鯨》裡的亞哈船長,窮極視野和想像,來到世界的盡頭,尋找傳說中的白鯨,殊不知白鯨就是他的出發地,他的家,他的原鄉。
阿斯特羅也是。那個盒子,裝的或許就是他心臟裂痕的形狀,他記憶中的父親。他把那盒子放在宇宙各處,因為這樣才足夠容納,那些能裝下萬事萬物的盒子。小外星人在最後,凝視著掌心放著的小盒子,眼裡赫然出現已經離開的幻獸,那個陪伴過他,或許短短11年時光的,父親?
小外星人在洞穴裡想念著他,絕對是全書最悲傷的一幕了,像是作者在10年創作期間,難免出現的無法承受、無法再旁觀的時刻,只能為自己創造一個藏身處,躲進去。我看見的,無疑是溢出一切計畫,後設般將自己當下處境,畫進去的作者本人。
這些,都在一個盒子裡,如今擺在我的面前,在必要時,會發聲提醒我:心碎欲訴乏術時,請打開盒子看看。●
Astro
作者:馬努葉爾・馬爾索(Manuel Marsol)
譯者:張淑英
出版:大塊文化
定價:56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馬努葉爾・馬爾索(Manuel Marsol)
1984年生於西班牙馬德里,擁有廣告和視聽傳播學位,現為圖像藝術家,並熱衷於繪本創作。曾在El Sol和坎城國際創意節中獲獎(Cannes Lions創立於1954年,為全世界最大專業創意獎)。在連續四年入圍義大利波隆那書展插畫展後,2017年榮獲SM基金會國際插畫大獎。
此外,《亞哈與白鯨》獲得第三屆Edelvives國際繪本獎。《巨人的時間》書中五幅插畫得到第五屆伊比利拉丁美洲插畫展首獎,也在葡萄牙摘下阿瑪多拉國際漫畫節最佳插畫獎。《山中》榮獲2018年西班牙飛龍插畫獎。《烈日下的對決》獲得2019年法國女巫獎、2018年法國PÉPITE最佳圖書獎。《博物館》則得到2020年義大利波隆那書展拉加茲獎年度主題「電影類」首獎。《洞》則是2017年獲得波隆那書展SM基金會國際插畫獎後,受邀創作出版之作,中文版獲2022年Openbook好書獎(年度童書)。上述精彩著作皆已於大塊文化iMage3書系出版。
Manuel Marsol亦經常受邀幫文學作品繪製封面及內頁插畫,也有許多跨界合作案,經常受邀在各大國際書展舉辦畫展、工作坊和講座。他現在也同時是個追著兒子跑的幸福爸爸。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