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題》人類存在說明書 :為什麼現在最適合讀李榮道《龍族》?
活在現代社會,最迫切的危機是什麼?
不是地球在幾分鐘後就要毀滅,也不是魔王要佔領世界,我覺得是,「怎樣在群體中和別人和諧互動,又能保持自身個性?」
你那麼驕傲,你這麼獨特。可是「我這麼可愛,為什麼要上班」?你是不是內心有一百匹草泥馬奔騰,面對分分鐘捶打你的世界仍然必須保持微笑機械點頭,時不時冒出一個念頭,「小丑竟是我自己?」
「其實是我錯了?」
那種看100本心靈雞湯書也無解的精神內耗和自我質疑,倒是讓一套韓國奇幻小說《龍族》給治好了。
少年看《龍族》,租書店裡昏天暗地一本一本追,薄冊子用大釘書針加強側邊,追完回到菸氣瀰漫的網咖繼續打小說改編的《龍族》Online。
中年看龍族,當年玩的遊戲在台灣早收攤了,人生則成永不下線的大型國戰,壓得人喘不過氣。這時候重讀《龍族》,別有一番想法。
韓國作家李榮道的《龍族》引進台灣正是新世紀前後。承繼了此前眾多奇幻小說的遺產,小說中有各種種族:精靈、巨人、半獸人、吸血鬼……但李榮道不是讓種族在外觀(精靈就是尖耳朵,長腿八頭九頭身。矮人就是矮個子笨重……)和技能上有所變化,畢竟現在你可以在任一網路遊戲的捏臉系統做出比李榮道更精微的設計。小說家的遠見,也就是《龍族》小說的看點之一,在於他在種族的核心上做出差異。
小說反覆提到的是,精靈可以和世界協調。他們更美麗,更長壽,精靈能驅動世界的元素,聆聽世界的聲音,和構成世界的各種元素溝通。
此外,吸血鬼可以永生,矮人對鍛造上手,是專業手藝人。巨魔無限再生肉體等等。
這些溯源奇幻小說的種族設定,除了作為一種神話解釋世界外,有一部分,這些不存在的種族其實投射人類的幻想。如果我們可以變成人之外的生物,那「我」一定能活得更好,這可不就是理想世界的誕生?

➤Re:轉生異世界痛苦就解決了嗎?
與現實對應,西元2000年第一個10年前後,奇幻爽文大爆發。輕小說與漫畫中轉生、穿越設定盛行,帶著某種知識或是異於該世界之人的能力得以逆天開局,你等級999,現實生活裡loser一朝成為龍傲天。
你想要重生,但重生的意思可不就是,「殺死原本的自己」、「把世界變成自己想要的模樣」?(這樣說起來,我們是不是自己真正的魔王?)
比起來,《龍族》很硬核。小說家強調的是,正因為你不是龍族,你不是精靈,你不是矮人……《龍族》中喜歡拿精靈和人類的比較,精靈能跟世界達成協調,「所有的事物都順應精靈,都與精靈達成協調。」
與此對比,人類不能融入世界,人類必須「改變」好讓自身存在。小說中借精靈之口談到族群之間的差異:「人類看著天空,會創造星座,人類走在森林,會形成山徑。精靈卻不會做這種事情,我們身體感受到傾瀉而下的星光時,我們會變成星星,行走在森林遇到把樹木當成樂器彈奏的風時,我們會變成飄揚在空氣中的樹葉。」
大白話解釋:「人類,要不改變世界,要不讓世界改變你。」
可小說由此延伸,小說家想要說的是,人類之所以是人類,正因為人本身是不能與萬物協調,是個體充滿差異性的生物。
「我與別人不同」是痛苦的來源,也正是人類存在的關鍵。
把眼光拉出小說外,《龍族》於上世紀1997年開始連載。此前一年,日本動畫《福音戰士》剛結束電視版播映,螢幕上碇真嗣駕駛巨大機器人迎戰,使徒襲來,福音戰士和使徒使用的AT立場根據動畫中解釋,就是「心之障壁」,保護你的立場壁也同時隱喻困住你的牆。人與人以此角力,每天都在雙手交握彼此互相推擠。無論日韓,身處人際關係高度緊密的資本主義社會,他人是地獄,存在是危機,怎樣保持自己個性,又同時和世界協調共存?
《福音戰士》電影版提出終極補完:只要讓人們都變成橘子汁就可以。人類喪失了形體化成液態LCL,其實是整體人類精神與意識回歸於一。而《福音戰士》裡的少年真嗣則拒絕了這樣形式的補完。
與此呼應,「我不要一個附和我的世界,我不要一個專屬於我為我打造的世界。」少女妮莉亞則在《龍族》小說中高聲拒絕了更高等生命為她設計的完美世界。
「人類是以彼此的相異點,才會感受到人的存在。」
「這就叫個性嗎?」
這是《龍族》之中的台詞。如果說《福音戰士》因為其中的高度哲學意涵一舉封神,《龍族》也正因此拉出自身高度。奇幻小說在李榮道筆下,不只是讓你精神短暫逃脫至異世界,同時也把你拉回最痛苦的現實;但又為了人生存於世的痛苦,提供了解釋和其必要性。
那些讓你痛苦的,正是你之所以為你的,也就是「個性」的所在。
《龍族》要告訴你的是,你的限制,恰恰是構成你的基礎。
於此,《龍族》便成為個體「我」在現實世界站穩腳跟的獨立宣言。

➤《龍族》與《葬送的芙莉蓮》共同「複寫」的歷史
《龍族》的好看,這幾年流行的漫畫《葬送的芙莉蓮》最知道。
《龍族》和《葬送的芙莉蓮》都可以用劉若英的一首歌〈後來〉來歸納故事。〈後來〉歌詞寫到:「後來/終於在眼淚中明白/有些人/一旦錯過就不再」。
在《葬送的芙莉蓮》中,精靈芙莉蓮有很長的壽命,如主角在故事中的稱號「葬送的芙莉蓮」,她是最後的送葬者,當年冒險的夥伴幾乎都死去了,只剩下她一人行走世界上。故事從芙莉蓮重新走一趟當年勇者冒險的故事開始,當年冒險多刺激,現在重遊便多了點心酸,忽然看懂了什麼。無動於衷的精靈芙莉蓮「終於明白了人類」,也明白勇者欣梅爾的愛。
一句話看《龍族》,那就是,從「欣梅爾的視點走過芙莉蓮的旅程」吧。
《龍族》的故事主軸是,小小蠟燭匠從遠得要命的小村莊出發,要去找國王索討贖金,好贖回被龍拘禁的自家老爸。簡單旅程不簡單,小說家硬是把這趟商業旅程寫成歷史考察之旅。這一路上,主人公被捲入層層陰謀,蠟燭匠手上的燭光雖微,卻發現,「世界形成的根源」、「人類存在的真相」和大陸上眾人已知傳唱的歷史不一樣。
《龍族》和《葬送的芙莉蓮》一樣,乍看都以為是「複寫」——不過是把過去的(歷史)足跡重新走一次,但最後讀者和其中人物會發現,這一切其實是「重寫」。用現在改寫了過去的意義,因此才能發明未來。
正如前文所述,《龍族》中不停比較各種族差異。而和其他族群比較,人類最直觀的差異在於,人類會死亡。
人類會死亡,但人類又不會死。那是因為記憶和被傳承的信念。
「我不是單數。」這句話因此貫穿了小說。小說雖然被翻譯成「龍族」,但事實是關於「人族」的故事。
所以,人類到底是什麼?
正如欣梅爾會死,但卻是這樣百年之身的人類,改變了存活千年的精靈芙莉蓮。《龍族》強調人類會死,凸顯人類不完美,人類千差萬別。但正是透過這樣小小不完美的「我」,反而改寫了大陸的命運。
《龍族》很能體現奇幻小說這個文類的存在價值。真正好看的奇幻小說是濾鏡,它藉由超現實的敘事重新校準現實。《龍族》透過幻想生物去強調人類的可能和不可能。深層的探問是,「人」的尺度是什麼?
於是,讀《龍族》便讀出兩層意義,這套小說既是對個體存在於群體的辯證:小寫人類「我」因何存立?也是對於大寫群體「人類」的考察,是人類的存在說明書。

➤故事給予仰望者光芒:小說猶能一戰,《龍族》還能再戰100年
《龍族》另一個在這個時代宜於重看的原因是,為什麼不讀呢?它就是那種頂級的娛樂啊。最少量的投入(只需要一本書),換來最大的享受。故事始終讓你血脈賁張、尋找同伴、對抗外敵、挖掘世界真相、從和異生物PK到多人、多國戰,要計謀有計謀,要驚險有驚險,親情友情愛情,哪個都不缺,《龍族》是真正的好故事。
而這樣的好故事,有一個足以稱道的部分是,它說明了,在視覺霸權年代裡,為什麼小說面對其他媒介還有一戰之力?
畢竟,文字100頁細緻描寫贏不過螢幕上3分鐘動作戲。巨龍和魔法能以綠幕和特效呈現,什麼種族戰爭末日之戰大場面大規模靠運鏡環繞視角3D眼鏡豈不是有更深入體驗?更進步的視覺媒介帶來不費力的娛樂性。
所有涉及看得見的,小說全面敗退。但《龍族》幫小說守住的,恰恰是那看不見的部分。
《龍族》勝在他這麼會說故事。乍看之下,從國家歷史到族群設定,一切都明明白白。但透過小說人物的挖掘,還有情節的引導,又處處隱隱約約隱含蹊蹺。
於是,隨著情節發展,角色於對話之間一來一往丟問題、猜答案,讀者會跟著人物在第一人稱視角的推敲中不停去思考。而且,這種思考會升級,小說人物在其中不只是叩問「接下來要幹嘛?」、「那是真的嗎?」,作者還不停逼問:「你是什麼?」、「那我又是什麼?」
小說充分發揮它能做的,讓你看見那些看不見的。
一切都可以被其他媒介取代,但只有那種引人深入的思考性,是小說不能被取代的。
小說猶能一戰,《龍族》還能再戰100年。●
《龍族》25周年紀念豪華復刻精裝版 |
作者簡介:李榮道(이영도)(1972年—) 自兩歲起開始在韓國馬山市土生土長,畢業於慶南大學國語文學系。1993年正式開始撰寫小說,1997年秋開始在 Hite 網站連載長篇奇幻小說《龍族》,得到讀者爆發性的迴響,奠定了韓國奇幻小說復興的契機。出版了《未來行者》、《北極星狂想曲》、《喝眼淚的鳥》、《喝血的鳥》等多部小說,每部銷量數十萬冊,被譽為韓國第一流派小說家, 尤其是《喝眼淚的鳥》被稱為韓國的《魔戒》,因為作品中的設定、語言、所有構圖都是全新創作的,適合韓國人的情感,即使在奇幻出版市場的2003年進入低迷期,仍銷量20萬冊。《龍族》更是全球銷量破250萬冊的暢銷作品,以其無限的想像、深入的世界觀、出色的製作工藝,成為韓國奇幻文學的代表作,入選韓國國立高中教材,為韓國奇幻文學史開創時代,李榮道成為韓國奇幻小說之王 。 |
OB短評》#486轉換思考方式與視角的極品好書懶人包
●女巫末日
新世界的生死審判
The Ruin of all Witches: Life and Death in the New World
莫爾肯.蓋斯吉爾(Malcolm Gaskill)著,劉曉米譯,時報出版,580元
推薦原因: 知 文 樂 獨
復興敘事史的傳統,在史學界早已是老生常談,但能真正和大眾對話的作品仍是鳳毛麟角。本書無疑是近期最佳的示範,作者成功還原了這則歷史事件蘊藏的故事張力,引領讀者走入17世紀的美洲新大陸,一方面剖析人心的複雜難測,一方面又還原了社會結構的千絲萬縷。書中獵殺女巫不再是一則遙遠的獵奇傳說,而是洞悉人類普世處境,給予當下和未來參考的歷史明鏡。【內容簡介➤】
●迷宮中的盲眼蚯蚓
ไส้เดือนตาบอดในเขาวงกต
威拉蓬.尼迪巴帕(วีรพร นิติประภา)著,梁震牧譯,聯經出版,400元
推薦原因: 議 文 樂
熱帶的濃色,泰語的呢喃,鮮活的比喻,氤氳蒸騰的魔幻感,這位泰國潮姨的首發作果然不同凡響。小兒女的貪瞋痴,如此天經地義,有怨而無悔,三兩下就卸除了權力鬥爭的盔甲。這裡似乎也可以看見滾滾泰流深不可測的底氣。【內容簡介➤】
●夜晚的血都是黑的
Frère d’âme
大衛.迪奧普(David Diop)著,周桂音譯,潮浪文化,360元
推薦原因: 議 文 樂
破碎詩意的意識流,華麗變態的復仇,靈魂兄弟的生死與共,作者為這個一戰時期的創傷症候群,找到了一種近乎招魂的語言。那些命喪歐洲的塞內加爾士兵或許亡魂得渡,但懸而未決的不義,卻依然是歷史的地縛靈。【內容簡介➤】
●我和兩個戀人住一起
三人共享兩人世界的多邊戀日常
두 명의 애인과 삽니다:홍승은 폴리아모리 에세이
洪承銀(홍승은)著,施沛譯,游擊文化,450元
推薦原因: 議 文 樂
三人行不行?開放關係有什麼眉眉角角?這裡沒有KOL式的建議和說教,有的只是各種摩擦、磨合和小心機,一切折騰都是為了愛,為了一種「家」。躍躍欲試的,身在其中的,不能接受的,都可以拿這本來當情Q練習簿。【內容簡介➤】
●世代的創傷到我為止
卸下包袱,重塑正向能量
Break the Cycle: A Guide to Healing Intergenerational Trauma
瑪麗.布奎(Dr. Mariel Buqué)著,盧相如譯,究竟出版,440元
推薦原因: 議 實 樂 益
本書處理代際創傷,與祖先療癒有異曲同工之妙,作者的解析透澈明朗,結合心理學與身心靈療法的練習也簡單實用,能量飽滿。如果你有百思不得其解的困擾,或是對能量療法感興趣的朋友,不妨一試。【內容簡介➤】
●博物館的守望者
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與我
All the Beauty in the World: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and Me
派翠克.布林利(Patrick Bringley)著,姚若潔譯,時報出版,460元
推薦原因: 知 實 樂 獨
從警衛的角度來逛大都會博物館,別有一股《博物館驚魂夜》的驚喜感。書角上的QR Code簡直就星門,讓你在幾千年的地球上來回穿越。再加上作者娓娓道來的啟示和療癒,這張門票也太物超所值了。【內容簡介➤】
●麥先生的小麻煩
My Little Trouble
麥人杰(Richard Metson)著,大辣出版,750元
推薦原因: 知 實 樂 獨
作品中總透露著一抹獨特陽剛江湖筆觸的麥人杰,年過半百成為新手爸爸,迎來一對個性有如天地之差的雙胞胎兒女。新成員加入後的日常成為此書的主題,結合漫畫家與父親身分後,作品呈現出不同的線條與視覺語言。畫中主角看來常常狼狽、麻煩多多,卻又充滿生命力,讀來讓人充滿共鳴與共感。【內容簡介➤】
●台灣磁磚系譜學
台灣磁磚大百科.八大類磁磚鑑賞
堀込憲二著,遠流出版,800元
推薦原因: 知 設 樂 獨 益
全球史和物質史的完美結合。全書看似雲淡風輕的優雅論述,絕非一蹴可幾,要能拼湊出這些磁磚的過去,需要長時間心力的付出和功力的累積。訴說的是歷史,呈現更多的則是對這座島嶼的愛戀。讀完這本書除了能增進知識,更提醒人們,要關注這座島嶼事事物物。每一個生活裡不經意的細節,都是需要你我珍視的過去。【內容簡介➤】
知識性.設計感.批判性.思想性.議題性.實用性.文學性. 閱讀樂趣.獨特性.公益性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