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如果你不認識伊勢英子,請先來看場電影《生命的形式》

6 生命的形式電影海報.jpg

▇從來不積極推廣上映的電影,卻跨海來到台灣

8月到日本的時候,除了拜訪伊勢英子,另有一項任務,就是到涉谷郵便局旁邊小巷裡的ISE Film影像工作室,聽讀伊勢英子紀錄片《生命的形式》的中文字幕是否流暢。好友林真美協助導演翻譯了這部電影,我則先前已邀請到伊勢英子11月前來灰灰基地美術館開展,在正式拜訪她之前,想再多了解這位畫家與這部紀錄片導演伊勢真一。

在郵便局對面的路口等著我們的人,便是恰巧與畫家同姓的導演伊勢真一。他個子高高的,身材壯碩,腳穿球鞋,六十幾歲了走路的姿態還是很輕快,有種跳耀感。

ISE Film的辦公室很窄小,寬度大約是擺上一張大桌子、走道上可再坐進一人,若另一個人要經過就需要「借過」的程度。桌上堆滿各種電影資料,牆上貼著電影海報。房間盡頭的電腦器材前坐著一個年輕人,是導演的助手,辭去10年的會計師工作,一起來做著電影的「夢」。

為什麼說是「夢」,因為這位導演拍片從來不積極推廣上映,或者想方法去開拓市場。他喜歡坐在放映席上感覺觀眾的反應,然後發問卷請觀眾回填。工作室準備了申請書讓有興趣的人申請播放,但對於該在哪裡播放,以及怎麼播放、怎麼收費,又有許多躊躇。


伊勢真一導演_縮.JPG

導演伊勢真一。(李瑾倫提供)

伊勢導演選擇拍紀錄電影,是受到同樣拍攝紀錄片的父親影響。但他傳承到的也只是「拍攝」這件事,沒有其他「拍完電影後,這部電影該怎麼辦?」的SOP。對他來說,能拍攝理想中的紀錄電影,比是不是能有收入這件事重要很多。

對於人生的「當下」,他也不想給太多看法。眼光飄在遠處,他說,在生命走到盡頭前,若能留下許多好片、紀錄許多「當下」,也就圓滿了。

所有認識伊勢導演的人,第一時間必定會提到他的「奈緒」系列。奈緒是他的姪女,約兩歲的時候發現有嚴重癲癇和發育遲緩,醫生宣告活不長了。伊勢導演在她8歲的時候,在「什麼忙都幫不上」的心情下,決定開拍「這孩子還活潑健康的樣子」。沒想到一拍35年,今年的奈緒已經要44歲了,是家裡最有元氣的人。

奈緒系列之電影預告

▇當畫家遇見「無法預期的當下」

導演開拍伊勢英子,也是一個巧合。聽聞伊勢英子在亘里町遇到311震災倒下的黑松,「似乎被它叫住」,因此留下鉛筆素描這件事後,伊勢真一拿起攝影機,加入了這個無法預期的旅程。

311.png


黑松.png

倒下的黑松。截取自Youtube:「いのちのかたち」完成告知

在片中,伊勢英子靠近黑松的樹根,似乎有點膽怯,又或者是敬畏地伸手想「摸一摸黑松」。在觸摸的同時,無數由生命傳來的提問也跟著浮現。看著片中拿著速寫簿沙沙沙埋首作畫的身影,我忽然明白,這個人是怎樣用著全部的精力在對抗曾經困擾著她的「現場主義」風格,一種非把自己拋進油鍋裡感同身受不可,一定要把自己拋進現場的作畫態度和精神。

伊勢英子把自己拋進故事裡,徹底活一回,活過之後,再用最溫暖和堅定的手,把故事描繪出來。因為親身經歷過了,所以色彩不得不濃烈。濃烈的色彩裡裝載的是對人、對生命巨大的愛。而用愛透出的溫柔,又是那麼剛好地托住我們的心。

這是伊勢英子的創作方式,也是活著的方式。在瘦削剛毅略帶害羞的外表下,伊勢英子的「生命的形式」,其實就是「創作的形式」,也是「愛的形式」。

畫家遇見黑松是無法預期的、導演跟隨畫家探索的旅程是無法預期的,而那天擠在小沙發上遇見螢幕中的故事,也是我無法預期的。看完電影後的晚上,在小居酒屋中,原本已經要休息的廚師與穿著小圍裙的太太,安靜地只招呼我們三人的茶酒與料理,也是無法預期的。我想著,世界上的故事發生,都是曾經有著一個當下,那個當下激發了問與答,於是才有前進。


黑松素描.png

伊勢英子畫下的黑松。截取自Youtube:「いのちのかたち」完成告知

▇很難很難下筆的一條線

灰灰基地原本只向伊勢英子邀約了兩本書的原畫,在日本「森林的小屋」(もりのおうち)繪本館觀看她最新繪本《小天空》的原畫時,伊勢英子走到我身旁一起觀賞。

在我眼前的圖,已經不是《海之生》、《哥哥》或是《大提琴與樹》裡的伊勢英子,而是一個不用上山下海的伊勢英子,是個在床邊唱兒歌哄孩子安睡的伊勢英子。她用簽字筆與水彩嘗試新的技法,看似簡單,卻不容易。

我看著線條,脫口而出說:「這真的很難啊。」她忽然小小興奮地、像小女孩一樣用有點淘氣的表情跟我確認:「很難,對吧。你也覺得很難,對吧?」

我說:「是啊,要沒有猶豫地畫下這線條,很難很難啊。」

她幾乎開心得要旋轉了,她說:「沒有人覺得這個很難,只有妳知道。難怪你是畫圖的人了,你知道這個困難。」她反覆著、反覆著開心。

難的是線條,但難的也不真的是線條。難的是畫出這線條之前,千錘百鍊和保持自己誠實面對的態度。我真的很驚訝,驚訝她坦然承認那是困難的,並且開心地接受「讚美」。每一本書她用的是一個新的自己,那個她,進入一個故事的現場,一次次地活過,再活過。

因為著我的理解,在我們離開的最後一刻,伊勢英子答應,最新繪本的原畫也一同到台灣出展。伊勢英子與哈士奇狗狗相遇與離別的散文故事、一隻三條腿的狗與小男孩相遇的故事、還有描繪一名小男孩迎接家中新生命的繪本原畫,連同裱好的木框101幅,加上手稿,總共126件,已經於11月初抵達高雄港,進到灰灰基地了。


page_0.jpg

伊勢英子原畫已經抵達高雄灰灰基地美術館,李瑾倫提供

木框裡封存著裱畫師傅的手藝與當時的時光,封存著那一段的伊勢英子,以及她對生命的致意。一張張即將掛在灰灰基地美術館的圖片與手稿,是我最希望能喚起靈魂深處共鳴的最美好作品,以及不用語言即可交會的美好友誼。

向所有的畫家致敬。


5 伊勢英子活動封面.jpg

(李瑾倫繪)


【誰是伊勢英子】

日本當今重要的畫家與繪本作家之一,1949年北海道出生,13歲以前在北海道生活。東京藝術大學設計科畢業,隨後至法國遊學一年。她曾深入研究宮澤賢治與梵谷的創作歷程,繪畫態度與作品深受影響。曾獲日本獎、野間兒童文藝新人賞、產經出版文化美術賞等獎。

代表作品:《1000把大提琴的合奏》(遠流出版)、《哥哥》(青林出版)、《像大樹一樣的人》(聯經出版)、《大提琴與樹》(聯經出版)等。除了繪本,亦寫散文。包括為尋訪大提琴泰斗卡薩爾斯之魂,親赴加泰隆尼亞後寫成的《卡薩爾斯之旅》,以及《兩位梵谷—梵谷與賢治37年的心之軌跡》。共著作品有《最早的記憶》(遠流出版)和《看見看不見的世界—畫家之眼 · 作家之眼》。2017年台灣出版有《灰灰來我家》、《灰灰的好心情》(玉山社出版)、《男孩與三條腿》、《小天空》(遠流出版)。

2017年11月,應灰灰基地美術館之邀來台展出原畫展,包括《灰灰來我家》、《灰灰的好心情》、《灰灰的尾巴》、《男孩與三條腿》,以及《小天空》5本繪本的原畫作品。

【到高雄,與伊勢英子面對面】

2017/11/10(五)日起,伊勢英子原畫展搶先一步於灰灰基地美術館登場,11/26(日)伊勢英子將到高雄與讀者會面。這一天,你可以在灰灰基地與國際知名插畫家並肩看畫、一起在高市總圖觀賞紀錄電影,再聽她娓娓道來創作與生命間的經歷。

伊勢英子每年固定到福島飯館村鼓勵孩子並且帶工作坊,今年她將在灰灰基地美術館寫明信片給寄鼓勵福島的孩子們,傳遞來自台灣高雄的祝福。


unnamed_1.jpg

照片:李瑾倫提供

伊勢英子繪本原畫展

  • 地點:灰灰基地美術館(高雄市新興區民有街84號)
  • 日期:2017/11/10-2018/02/20
  • 營業時間:10a.m-6p.m (每週三、四公休)
  • 電話:07-201-8566
  • 與灰灰基地美術館45步之遙的李瑾倫的小店「撥撥橘」(高雄市新興區民有街71號),也將完全撤下淨空,作為第二展場。這四個月的期間限定,千萬不要錯過喔!

與伊勢英子面對面

  • 活動日期:2017/11/26
  • 購票說明:當日活動套票,包含:灰灰基地美術館伊勢英子原畫展門票、電影《生命的形式》券與伊勢英子創作分享會入場卷各一張,共800元
  • 活動說明:https://goo.gl/Hxih9u
  • 購票處:https://goo.gl/z9Rwu1

伊勢英子​紀錄電影《生命的形式》放映

  • 11月開放場次:11月10、12、17、18、19、24、25日
  • 放映時間:7:00p.m-8:30p.m
  • 電影播映採預約制,電話:07-5213123 (請在10a.m~6p.m來電)
  • 放映地點:灰灰基地美術館(高雄市新興區民有街84號)
  • 線上訂票:https://goo.gl/jKVGNo
  • 各地(台中、花蓮、台東等)播放場次陸續增加中,相關活動訊息請洽:灰灰基地美術館撥撥橘

416c4e69-28cb-4523-be0e-f706a17410bc.jpg

灰灰來我家
作者:伊勢英子  
譯者:林真美
出版社:玉山社  
定價:350元
內容簡介➤

lgmmqed_460x580.jpg

灰灰的好心情
作者:伊勢英子  
譯者:林真美
出版社:玉山社
定價:350元
內容簡介➤

男孩與三條腿-立體.jpg

男孩與三條腿
作者:山本賢藏 
譯者:林真美
繪者:伊勢英子
出版社:遠流  
定價:300元
內容簡介➤】

 

800x800-01.jpg


點擊照片,查看完整活動資訊

點擊照片,查看完整活動資訊

點擊照片,查看完整活動資訊​​​​​

閱讀通信 vol.347》繞遠路不算是迷路吧!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2017-11-04 17:58
童書評》愛使所有的不幸容光煥發:評幾米《同一個月亮》

幸與不幸
迅速地壓倒我們
初次看來
就像炎熱與冷凍猛然接觸
令人無法區分二者的相似

幸福充滿驚恐
不幸洋溢甜美
從永恆照射過來
無法區分是這或是那
同樣威力驚人

這是堅定不移的時光
母親和我所親愛的時光
朋友和弟兄的時光
以溫柔的屬天光輝輕輕環繞
堅定不移使所有的不幸容光煥發

(節選自《潘霍華獄中詩》林鴻信譯註,台北﹕道聲,2007)

這是1944年德國神學家潘霍華(Dietrich Bonhoeffer)因反抗納粹政權而成為死囚時,在獄中寫下的詩作〈幸與不幸〉的部份內容。他在獄中飽受痛苦折磨,終日籠罩在死亡陰影下。令人感動的是,他總是懷抱對家人與上帝的愛而充滿感恩,坦然面對黑暗,堅定地散發美善的信心與光亮。

堅定不移的愛,使所有的不幸容光煥發。

這樣的亮光,我在幾米的新作《同一個月亮》裡也看到了。

同一個月亮_正封_縮_1.jpg這本書從封面開始,就充滿豐富的象徵性圖像語言。水平線將封面一分為二,上半部漆黑的夜空,對比下半部鮮明的草地、水潭。站在中央的小孩、動物和布偶全都俯視水池裡鮮黃明亮的圓月,而成為目光焦點的月亮,又呼應上方同色字體的書名,完整地呈現、也預告了一個明暗與虛實交織的想像世界。

畫中所有的角色全都籠罩在黑暗之中,而他們所注視的,其實是月亮的倒影,彷彿是各自心中想法或渴望的投射。當這些幻想類童書繪本的角色有了思想與渴望,他們就有了生命與人性,畫面則因此成為情境,而有了故事。

這本書的前後扉頁是一連串歪歪扭扭的阿拉伯數字,宛如一個剛開始握筆和學數數的小孩,一筆一劃地數日子,從1到100,又從頭來過,在漫長的循環中不間斷地等待,象徵小孩的心情與處境。然而,一大片明亮的鮮黃色彷彿托住一切無奈與感傷,使所有暫困其中的人不至於崩毀墜落。

接著是深藍色的夜晚,小男孩在窗前望著天上的月亮。這個圖像在情節之前,說明角色的狀態。小孩的身體語言和整個場景佈置表達出了「等待」,即使身長還不夠高,即使旁人都睡去,他一直等待。

暗藏玄機的書名頁,是這本書的關鍵之一。看似理所當然的空中飛鳥,原來是伏筆,對比後面的結尾而產生震撼的效果,並指涉多層次的主題意涵。全書文字簡潔,全部只有264個字。字數(67、65、63、69)與情節均分為4段,以一面窗的固定場景,開展變奏的旋律,在重複中循序漸進。

小男孩翰翰日以繼夜地在等待。腳掌有鐵釘的獅子、象牙被鋸斷的大象和中箭的鶴接續前來。翰翰溫柔地治療、安慰牠們。他小心、體貼,以至於勇敢地,讓受傷的生命在月光下恢復了美好的樣貌,散發溫暖與喜樂。

02_縮.jpg

然後,有人來了。文字漸少,迫不急待的身影也消失了,情緒與情節堆疊到戲劇的高潮,無聲的畫面勝過千言萬語。畫面再次出現明暗對比,窗戶與樹叢的深淺濃淡,渲染著悲喜夾雜的激動情緒。正當讀者覺得要鬆一口氣時,翻頁後發現,原來回到家的軍人父親受傷了。

貓咪和布偶的出現,表示這次是真的現實,不同於之前小孩獨自幻想的世界。小孩面對殘酷的真相並不顯得驚嚇,或許是之前的心理預備,已在想像中練習過了;或許是如右頁所傳達的訊息﹕只要父親的愛支撐著小孩變得更高、看得更遠,小孩的世界就如同溫柔光亮的月那般圓滿。

當讀者為父子團聚的歡欣而感到滿足,隨著輕鬆的對話翻到下一頁,卻宛如一記當頭棒喝──使一個孩子等候父親回家的故事,以更犀利的觀點與更遼闊的視野,傳達出對全世界人類的關照。最後再次出現深藍色的夜晚,前後呼應,確認漫長的等待結束,小孩可以安歇了。

這本書有台灣原創圖畫書較少處理的反戰議題,更重要的是,它精準示範了圖畫書獨具的形式,以成熟的文圖互補關係、圖像語言及翻頁效果,表現出圖畫書這個文類的特色。整體結構嚴謹,運用大量的文學手法如象徵、比喻、對比、對照、襯托、伏筆、鋪陳,使文字與圖像都具有高度濃縮後的精純質量,沒有半點多餘雜質,因此表面看似簡單,實則蘊涵豐富的想法與感受。

03_縮.jpg

兒童圖畫書是一門化繁為簡的藝術。簡單不等於幼稚,因為繁複的想像空間裡有深沉的思考或人性深層的需要。因此有人說,好的成人書可能只適合成人讀者,但好的童書卻可以老少咸宜。

過去數十年來從國外引進的眾多外版書,都具體表現了這個特質,贏得許多成人讀者的喜愛,使圖畫書在台灣書市成為非常熱門的文類。可惜的是,許多本土原創作品仍停留在淺薄的表面,文字只會一句接著一句交待事情,沒有任何文學技巧可言;圖畫或許美麗細緻,圖像語言卻很粗糙,好看的圖像也無法構成有效的畫面;又或者版面構成毫無章法,使畫面與畫面之間缺乏節奏與整體感。

如果我們希望孩子在閱讀圖畫故事時,獲得良好的文學經驗,就不能只注意故事的主題是否有意義,也應該在乎故事的表現方式是否具備高明的文學手法。《同一個月亮》既是標準的兒童圖畫書,同時也是高明的文學作品。


幾米_大塊提供_縮_0.jpg

畫家幾米(大塊文化提供)

美國經典圖畫書《野獸國》的作者桑達克(Maurice Sendak)曾說,「小孩的世界並非無憂無慮,所以他們會創造幻想,用來對抗童年的黑暗時刻。」他的兒童角色常藉由幻想紓解內在的困擾不安,得以與外在現實和解而心安。其實,成人經常在虛構的文學世界中尋找安身立命之所,也是同樣的道理。

《同一個月亮》裡的翰翰,不僅在幻想中撫平自己的焦慮,還鍛鍊出為他人療傷止痛的勇氣與能力,因著與父親之間永不離棄的愛。這樣的作品似乎在告訴讀者,無論現實遭遇如何不幸,我們依然可以因著愛而有信心與希望,活出有亮光的生命。

《同一個月亮》是台灣原創圖畫書的驕傲。

0_縮.jpg

800x800-01.jpg

同一個月亮_正封_縮_0.jpg

同一個月亮
作者:幾米  
出版社:大塊文化  
出版日期:2017/10/03
語言:繁體中文
定價:35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幾米

三十幾年前開始畫插畫,二十年前開始創作繪本,想要讓繪本的美好與各種年齡層的讀者分享,開創了成人繪本的類型,至今出版各式作品超過五十種。幾米的書被翻譯成英、法、荷、西、葡、義、日、希、德、韓、泰、俄、越、波蘭、愛沙尼亞、瑞典等多種語言,也與英國、美國、日本的出版社合作原創繪本。

幾米曾被Studio Voice雜誌選為「亞洲最有創意的五十五人」之一,亦為Discovery頻道選為「台灣人物誌」傑出人物之一。幾米多部作品被改編成音樂劇、電視劇及電影,《微笑的魚》改編動畫曾獲柏林影展獎項。在台北、宜蘭、台南等地有幾米主題公園或地景藝術,也受邀參與日本大地藝術祭。幾米得過多座金鼎獎,也獲得比利時維塞勒青少年文學獎、西班牙教育文化體育部主辦的出版獎之藝術類圖書年度首獎、瑞典彼得潘銀星獎,並多次入圍林格倫紀念獎,是國際上最大的兒童及青少年文學獎項。

 


點擊照片,查看完整活動資訊

點擊照片,查看完整活動資訊

點擊照片,查看完整活動資訊​​​​​

閱讀通信 vol.347》繞遠路不算是迷路吧!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2017-11-03 16:11
對談》張亦絢x宮部美幸:行走在現實的黑霧中,我們都是人生的學徒
左為小說家張亦絢,右為宮部美幸
左為小說家張亦絢,右為宮部美幸

若說松本清張是一時代良心,要揭開「日本的黑霧」,那翻開有「松本清張的女兒」之稱的宮部美幸小說,讀者也許會發現,啊,此刻我們便身在現實的黑霧中。

──新生代作家 陳栢青

擁有一級速記員資格的日本作家宮部美幸,下筆迅速俐落、出版量驚人。光是2017年,扣除掉再版重出的著作,全新中譯本便有厚實的《逝去的王國之城》,以及近日上市的《希望莊》。

《希望莊》是「杉村三郎系列」的第4部作品,主角杉村原是在童書出版社工作的編輯,與交往的女友論及婚嫁時,才發現未來的岳父是財團負責人,並被迫進入商社工作。杉村平凡一如你我、不比其他帥氣冷酷的職業偵探耀眼,然而這個在日常作業中遭遇離奇案件的上班族,其溫厚誠懇的小人物偵探形象,卻深深走進讀者心中。

素來以描寫小人物聞名的宮部,溫柔而堅定的筆調中常帶有批判的眼光,「杉村三郎」系列即充滿宮部式的人情世故,以凡人的善意眼光來看待事件。

「杉村三郎系列」的前三部作品包括《誰?》、《無名毒》、《聖彼得的送葬隊伍》,每一部都可獨立閱讀。本身即是重度推理小說讀者的作家張亦絢,在《希望莊》出版之際,按順序重讀了一次,發現比個別閱讀有更多體驗。她說,早先看到第一部《誰?》的時候,可能太年輕,不太咀嚼杉村三郎的處境,這次重讀,對於杉村這個人物本身的經歷,內心觸動是非常大的。

23191676_10208970067363440_1568228993_o.jpg

在出版社獨步文化的安排下,張亦絢與宮部跨海連線會談,從最初的創作心情,聊到「杉村三郎」系列背後的人情義理。

▉保持初衷,越來越難

自1987年出版首部作品《鄰人的犯罪》後,宮部已在今年邁入創作30週年。張亦絢還記得,當年讀到宮部的《魔術的耳語》時,驚訝地讚嘆:日本出了一個天才女作家!如今想到宮部已然在推理這條路上堅持了30年,心裡更覺得無比感動。張亦絢向這位國民作家提出的第一個問題便是:「還記得最初動筆的心情嗎?」

宮部對於創作生涯已來到30週年,雖感訝異,但仍覺得這條創作之路,卅年一路走來十分幸福。或許是經驗讓自己在工作上更從容了,她表示,只要能繼續寫著自己喜歡的小說就很快樂,這點是從出道以來始終沒有改變的。不過,宮部也誠實提到:「雖然明白不能忘記初衷,但要保持和出道時一樣新鮮的心情來面對工作,是愈來愈困難了。」

宮部美幸.png
小說家宮部美幸(照片取自JTBC官網)

聊到寫作,宮部認為技巧是非常重要的。只要擁有技術,便能一舉挑戰描繪困難的主題。張亦絢提到,她在讀《聖彼得的送葬隊伍》時,宮部僅透過幾句對話,就讓人感受到「鮮明的痛苦與危險」。這些細節,令她想到許多宮部迷曾發出的感想:「老師從不看輕小說技巧。」

比起剛出道時,宮部認為現在的自己漸漸能夠冷靜縱觀作品的整體,一邊書寫細節。每當感受到這一點時,確實會覺得自己培養出了寫小說的技巧。然而即使如此,宮部也坦率告白:「每回交稿前,我總會修改非常多次,導致作品完成極為耗時……」她一再強調「真的是非常多次」,並謙稱自己仍算不上是技術靈巧的作者,因為真正技術高明的作家,一次就能完成原稿。

▉軟弱的人生也必須很堅強地過

系列作中的杉村三郎,不僅在《希望莊》正式晉身為宮部作品中第一個真正的「偵探」,其善良溫厚的性格,更讓許多宮部讀者十分鍾情。

為了這次訪談特意重讀了系列前三部的張亦絢提到,她認為杉村三郎其實是個相當不好寫的角色:他執著,但個性也有些朦朧。在《誰?》時,杉村彷彿很單純,但《無名毒》及《聖彼得的送葬隊伍》中的杉村,在張亦絢腦海浮現了一句話:「原來軟弱的人生也必須很堅強地過。」這句話可以說總括她對這個人物的感想。

張亦絢表示,杉村總會讓她想到「學徒」兩個字,但既不是編輯或事業經營的學徒,也不是偵探的學徒,而是人生的學徒。對比芥川龍之介悲觀地認為,人是來不及做任何準備就被丟到人生裡,杉村三郎的學徒樣態,是介於準備中與準備好的未完全定型,不單很美,也有一種非典型的勇氣。

「沒錯,我就是想描繪出這種性格的杉村。」宮部十分贊同張亦絢將杉村比喻為「人生的學徒」。即使自己的人生是介於準備中與準備好的未定型,但他懷著勇氣,不逞強,也不偽裝自己,繼續邁步前進。

待人親切,既是普通的上班族,也是愛家的人,與警方或黑社會沒有特殊的淵源,拳腳也不厲害。杉村三郎並不是讀者印象中典型的偵探,這樣的人物未來會成為什麼樣的私家偵探?不只是讀者期待,宮部也非常盼望能在接續的系列作寫作過程中,逐漸挖掘出這個角色的不同面向。

_DSC5430_0.JPG
小說家張亦絢(攝影:王志元)

▉凝視黑暗與恐懼

宮部美幸以細膩的人物塑造著名,張亦絢則以「滴定」來形容宮部描寫人物的妙筆。「滴定」意指每次給予少量,以使人吸收完整,巧妙形容了宮部在描寫拿捏上的藝術。

在書寫過程中,因為對筆下的角色愈來愈心生憐愛,而讓該角色比最初的設定活躍,或者說出名言,這對宮部來說是常有的情況。宮部提及,她曾在某部作品中,為反派或有不幸遭遇的角色取了名字,不免覺得內心有些抱歉,因此在另一部作品中,便特意讓這個名字以善良或幸褔的角色再次登場。宮部雖然定位自己是屬於對筆下人物不會投入太深情感的類型,但仍可看出她對自己創造出來的角色懷抱珍惜的溫情。

宮部不只擅長掌握人物,更積極描寫社會問題。張亦絢表示,與一般社會大眾開始關注到問題的時機相較,宮部的作品往往能先一步深入社會問題,令人佩服。

宮部自言,這種社會感的敏銳度,與迅速介入的態度,或許可以歸因於自己的「膽小」,因此經常將入侵日常生活時,會感到厭惡、害怕的事物當成書寫的主題,希望能儘早處理自身恐懼的事物。

在杉村系列中,宮部也提到:「無論再小的事件,我都想描繪出其中能窺見人類的業障,或社會黑暗面的一個個插曲。」無論是描寫精神異常、校園霸凌或社經地位低弱的人們,宮部彷彿都與讀者站在一起,一同凝視著社會的暗處。

800x800-01.jpg

23140226_10208970027842452_1329742663_n.jpg希望莊
作者:宮部美幸
譯者:王華懋
出版:獨步文化
定價:460元
內容簡介➤

誰.jpg誰?
作者:宮部美幸
譯者:劉子倩
出版:獨步文化
定價:399元
內容簡介➤

1432611081-939884868_n.jpg無名毒
名もなき毒
作者:宮部美幸
譯者:劉子倩
出版:獨步文化
定價:450元
內容簡介➤

聖彼得.png

聖彼得的送葬隊伍
ペテロの葬列
作者:宮部美幸
譯者:王華懋
出版:獨步文化
定價:72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宮部美幸(Miyabe Miyuki

1960年出生於東京,1987年以《ALL讀物》推理小說新人獎得獎作〈鄰人的犯罪〉出道,1989年以《魔術的耳語》獲得日本推理懸疑小說大獎,1999年《理由》獲直木獎確立暢銷推理作家地位,2001年更是以《模仿犯》囊括包含司馬遼太郎獎等六項大獎,締造創作生涯第一高峰。

寫作橫跨推理、時代、奇幻等三大類型,自由穿梭古今,現實與想像交錯卻無違和感,以溫暖的關懷為底蘊、富含對社會的批判與反省、善於說故事的特點,成就雅俗共賞,不分男女老少皆能悅讀的作品,而有「國民作家」的美稱。


點擊照片,查看完整活動資訊

點擊照片,查看完整活動資訊

點擊照片,查看完整活動資訊​​​​​

閱讀通信 vol.347》繞遠路不算是迷路吧!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2017-11-01 19:42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