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短評》#92 探問日常的極品好書懶人包

Openbook「選書小組」每週研讀各出版社已出版或即將出版的新書,逐本討論後,為讀者評選出優質好書,誠心推薦給您。

長椅

De Bank
保羅.費瑞特(Paul Verrept)著,英格麗.果登(Ingrid Godon)繪,林敏雅譯,玉山社,280元
推薦原因: 設   文   樂   獨 
有些作品適讀範圍廣大,目標讀者下及兒童上及老人,但實際能夠做到老少咸宜的作品極少,圖文書算是較易突圍的類別,《長椅》正是兼顧圖像美學與文學哲思的圖文書,無論年齡、性別、族群,都能在其中獲得共鳴。
以長椅為場景,編織一則則短暫而雋永的相遇,作者似乎在實驗某種獨幕極短劇,貼身觀察兩個孤獨交會時,互放的慰籍。文字與圖像營造出的抽象空間,那是我們所熟知的日常生活,無時無刻充滿著萍水相逢的瞬間,每個人不論是否願意面對,都將迎向孤獨的樣態,宛如逃不開的詛咒,那和陌生人沒有任何長久相繫的短暫相遇,究竟是救贖亦或嘲諷?然而,答案已不重要,多數人只想和書中的主人翁一樣,深陷在回憶之中,悼念著我們曾經失去或無法獲得的擁有。【內容簡介

生命的測量

Levels of Life
朱利安.拔恩斯(Julian Barnes)著,顏湘如譯,麥田出版,280元
推薦原因: 思   文   樂 
如何面對摯愛的死亡是難以談論、描述及探底的人生命題,儘管是最精通文字的文學大家,恐怕也要在這命題前長久默然。《生命的測量》外在輕薄而內裡凝鍊,文句安靜如涓滴細水悠悠長流,便是拔恩斯在長久默然以後,出手扣問這命題的文學作業。當然,本書顯然也是拔恩斯的人生作業,迂迴卻深入地探索了生命的愛情與死亡,幸福與哀痛。曾經深愛,曾經失愛的讀者,都請跟隨拔恩斯,摸索生命裡的諸多刻痕。
三段故事遊走於紀實與虛構之間,作者的筆法極其節制,敘事卻又華麗異常,似乎也只有如此,才能娓娓道盡驟失摯愛的悲痛與曲折。這已經不只是一本傷逝的作品,而是一則關於消逝的冥想錄。
從紀實、虛構再到獨白,這或許是拔恩斯擅長書寫手法的集結,但也是訴說哀傷的必然。真正的哀痛是無法直接說出口的,因為任何文字都太輕太空太虛矯,在說出口和書寫的瞬間,你就知道那已經偏離心底的感受。只能靠著一點一滴的舖陳,才有辦法將悲傷講述,不只給他人,而是強迫自己去接受、找到和解,或至少覓得一個自我欺騙的謊言。【內容簡介

烈日帝國:非洲霸權的百年爭奪史1830-1990

Empires in the Sun: The Struggle for the Mastery of Africa
勞倫斯.詹姆士(Lawrence James)著,鄭煥昇譯,馬可孛羅,630元
推薦原因: 知   批   思   議   樂   獨 
如果不看世界地圖,你可以說出非洲有幾個國家嗎?或者退一步,看著沒有標明國家的地圖,你可以指認非洲位在世界地圖的何處嗎?我們缺乏對非洲的實際認識,不只是因為缺乏非洲主題的報導,關鍵在於我們缺乏關於非洲這塊土地的諸多故事。為什麼我們需要勞倫斯.詹姆士以近代非洲殖民史為主題的《烈日帝國》?不是因為我們缺乏知識,而是因為我們需要令人投入其中的故事。本書將娓娓道來近代非洲如何被建構出「文明落後」、「黑暗大陸」的圖像,又如何在狹縫裡出現反抗/反動的文化能量與實際行動,令人讀之落坑,不忍釋卷。
偌大的非洲有如史地的黑洞,想描繪其全貌,往往會反被它的複雜和詭譎反噬。本書很技巧地把時空限定在一個半世紀內,以殖民主義、民族自決和冷戰這些世局框架,分析這塊大陸的發展和困惑,知識滿點,卻沒有學術的乾枯,雖說有些「外側觀點」,卻也提供了一座視野壯闊的接引橋樑。
不同於《非洲:六十年的獨立史》處理著近現代非洲那複雜難解的糾葛,本書選擇了主題明確的切入,1830年至1990年的時限斷代,切合著新帝國主義的蘊釀、堀起,直到終結和殘響,非洲大陸是這段歷程最直接的受害者,也決定了今日非洲的政治樣貌。透過作者流暢的文字敘述,緊扣著「衝突」和「互惠」構成的張力,描繪了這歐洲帝國「勾引」非洲的過程。【內容簡介

罪之聲

罪の声
塩田武士(Takeshi Shiota)著,詹慕如譯,獨步文化,460元
推薦原因: 議   文   樂 
這種由新聞事件脫胎而出的犯罪小說,很容易令人聯想松本清張那巨大而冷硬書寫方式,本書可見此脈絡的傳承,但似乎有些許不同,那是一種溫暖的底蘊,是幽暗隧道盡頭微小卻確實的光線,不只讓人們重新想像案件的種種,思索何謂「犯罪」,並將冷硬派推理潛藏的關懷,拉上檯面,發揮得淋漓盡致。
虛構文學在現實世界裡究竟有什麼實質意義?這個問題沒有正確答案。然而,幾乎所有大眾文學文類的成形都跟社會脈動有關,可以直接或間接指向讀者對當前社會的不滿與需求何在。《罪之聲》既為推理小說,此處必得提及推理小說核心之一:追求尋找脫落、出軌的「秩序」,撥亂反正,令讀者重新安頓身心。塩田武士直言本書是對真實事件「固力果.森永案」的回應,不啻說明本書是作者有自覺地透過虛構創作,企圖揭開現實事件未解之謎的文學行動──透過虛構文學來找到真實事件裡的真相,可行嗎?也許沒有人能夠回答。但書中虛構的真相,已足撫慰人心。
以調查報告的中性口吻,重構80年代轟動一時的固力果.森永懸案,作者的視角有如紀錄片鏡頭,精細模擬了當年的「錄音帶小孩」長大後的人生,昭和時期的社會事件,至今依然餘波盪漾……獨特的切入點和不動情的文風相互加乘,特別有種兼具冷靜與體溫的魅力,也為社會派推理注入了新的可能性。【內容簡介

新左運動與公民社會:日本六○年代的思想之路

ニューレフト運動と市民社会:「六○年代」の思想のゆくえ
安藤丈將著,林彥瑜譯,左岸文化,400元
推薦原因: 知   批   思   議   樂   獨     
在運動退出喧囂的街頭,走入安靜的日常以後,抗爭的能量究竟還存在嗎?事隔半個世紀,安藤丈將藉由梳理日本的學生/社會運動,進行重省與長考,著眼運動的良善初衷,分析社會參與進入眾人的日常生活,以此觀點交出的成果就是《新左運動與公民社會》。
日本六○年代的新左騷動,在本書中顯得脈絡清晰:擦槍走火的暴力所引發的負面觀感,讓整個社會反其道而行,全面擁抱資本主義,然而這樣的取向,卻也為日後的泡沫經濟埋下伏筆。針對亞洲國家所嚮往的日本模式,作者也提出深刻的質疑——成功繁華的光鮮假面,其實是以社會的馴化和僵化為代價。
運動通常針對大我變革而發,所以當人們思索或反思社會運動時,習慣以宏觀的論述,討論過程中意識型態、權力結構、政治變革等等面向,使得對社會運動的解釋,成為非勝即敗、充滿僵化和刻板的結果論,不僅窄化一場運動所能具有的複雜,更抹去了個人在運動中所能發揮或所面對的影響。作者提出了「日常性的自我變革」的概念,重新給予日本「新左運動」新的價值和意義,不只提供了運動新的面貌,也審視「人」在其中的角色。對於跳脫不出大我視角,習慣以政治光譜解釋、操作運動遺產的人們,實為一計當頭棒喝。
你可能會問,時至今日,為什麼要重返半個世紀以前的日本學生/社會運動現場?正因為台灣也走到需要重新檢視、自我探問學生/社會運動之存在意義的階段了。那麼你可能接著也想問,聚焦所謂「良善初衷」,是否過於樂觀偏頗?如果你真的這麼想,請務必讀一讀這本書!【內容簡介

芭蕉俳文

松尾芭蕉著,鄭清茂譯,聯經出版,380元
推薦原因: 知   文   樂   獨 
俳句翻譯已經很難,俳文翻譯難度更勝一籌,依中文句法稍作修飾,立刻臃腫不堪,清奇全無。本書譯者的註解極其用心,推敲之間,頗能讓人領略俳譯的糾結與甘苦,倒是編排上似乎可以處理得更風雅一些。無論如何,這都是一個難得的芭蕉讀本。
且不論本書的裝禎編排,獲譽「俳聖」的松尾芭蕉其人已遠三百年,不管是俳文或俳句,試著從日文翻譯成其他的語文,並保留著原本的字句節奏,以及營造出風雅流韻,是十分困難的工作,更何況是被喻為「俳聖」的松尾芭蕉,這種最上乘的傑作。曾獲國家文藝獎翻譯獎的鄭清茂教授,以耄耋之年,這幾年傾盡心力將芭蕉引介成繁體中文,實為文壇盛事。對台灣讀者來說,有譯者鄭清茂傾注心血、用力至深,接連交出松尾芭蕉俳句、俳諧紀行文、俳文等俳諧文學經典作品的譯作,實是文學讀者之幸!
閱讀本書,除品味芭蕉俳句的美,更應細細推敲譯者翻譯的用心,那不只是翻譯的典範,更是譯者內斂而豐厚的才情。對翻譯同行者而言,本書更可讀之處在於詳細的譯註,肯定會為其人其作的嘔心瀝血有深刻體悟,不禁掬淚折服。【內容簡介

一湯一菜的生活美學

一汁一菜でよいという提案
土井善晴著,高宜汝譯,方智出版,320元
推薦原因: 知   議   實   樂   獨 
每天運動五分鐘,聽起來比一週三次、每次三十分鐘容易得多。同樣的倡議放在廚房餐桌,那就是「一湯一菜」了!土井善晴的倡議是貼近當代餐桌的,具象無比,因而也有足夠的力道瓦解烹飪者的心防。但如同書名,《一湯一菜的生活美學》並不只是一種生活方式的倡議,同時也是美學的倡議。儘管都是一湯一菜,你盡可以輕鬆簡便地弄上一湯一菜,也可以專注費心地端出一湯一菜,端看你的心情、你的需求而定。接著要問的只是,今晚你要選哪一道?
一湯一菜的極簡餐,大概是最符合新速實簡——新生活美學的絕佳提案;不過也別小看了這一湯和一菜,真要用心講究起來,照樣能用日常食材,端出完爆米其林星等的銷魂美饌。
這是一本圍繞著「簡單」構成的小宇宙,因為簡單所以可行,人們才能抗拒外食的誘惑,正視自己身體的需求,一步步建立生活該有的樣貌。簡單並不等於粗製濫造,而是精鍊的品味,是遊戲三昧的美學修行。本書給了具體的生活提案,卻無處不滿布著抽象的「禪」的意味。【內容簡介

錯置台北城

TaipeiCity of Displacements
周文龍著,陳湘陽、蔣義譯,麥田出版,450元
推薦原因: 知   批   思   議   樂   獨  
「地圖」、「影像」、「流動(交通)」、「公園」、「展示」、「紀念物」,幾乎近幾年來所有熱門的學術議題,能得到2014年列文森大獎(Joseph Levenson Book Prize),顯示了對學術脈動的掌握度,也呈現了「台北城」在研究上的各種可能性。不同於類似的研究,本書不僅面對「過去」,有更多的篇幅是處理「當下」,並在字裡行間潛藏著對「未來」的期待。提醒了我們觀看這座城市的不同視角,以及他在歲月浪潮沖刷之中散發的恆久光彩,這往往是身為「當局者」常忽略的驕傲。
有別於一般過於單向度的城市考,周文龍以拼花般的切入方式,勾勒出一個活潑善變的台北歷時圖像,每個階段的施政者都把他們的想像投射於此,造就了今日多層次的城市景觀。靈動的觀點與不拘一格的文學技法相得益彰,讀來處處驚喜,也讓台北醜而亂的市容,頓時有了美學的縱深。
學者的路人視角之謂,實則是銳利洞悉的外來者之眼。作者以外國學者的局外人觀點出發,雷射光有時漫遊掃射,有時鎖定焦點,台北城市儼然是一個巨大的文本,這雙雷射眼目光所及之處不一而足,揭示的是城市之心如何被觀看,又如何再現打造者與觀看者的念想及企圖。《錯置台北城》給予本土讀者一個「我們看別人如何看我們」的曲折視角,透過這個視角重返我們可能未曾經歷的台北城,得以自省想要一座什麼模樣的台北城。【內容簡介


識性.計感.判性.想性.題性.用性.學性. 閱讀趣.特性.公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