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進國際3.觀點》文化是特色不是隔閡,給創作者與出版人的備忘錄

近年台灣圖畫書創作在國際一再交出亮眼成績,2019年波隆那兒童書展開幕前夕,Openbook特別製作「前進國際,台灣原創圖畫書,出發!」專題,從政策、觀點、人物與版權等不同切面,縱橫觀照台灣文化創作環境及對外的競爭實力。

在觀點篇,本文重現多場童書論壇中,各國專家對圖畫書製作的關鍵評述,藉由專業的評論,向出版人及創作者提出具體建言。

台北書展基金會自2017年起推出「國際出版品計畫」,邀請台灣童書創作者及出版人提出正在發想或進行中的出版計劃,從中遴選具有國際市場發展潛力的作品,並邀請創作者和編輯前往波隆那書展現場接受國際顧問的指導,希望透過聚焦找出新的國際市場出路。


29064220_366781723730065_5516903569873817828_o.jpg

2018波隆那書展台灣館開幕酒會,左起插畫家劉旭恭,台灣駐義代表侯清山,插畫家劉韻竹,唐唐,王春子,鄒駿昇,陳姝里。前排為台北書展基金會董事郝明義(周月英攝)

國際出版品計畫並非一般的出版品獎勵計畫,而是藉由協助創作者與專家諮詢、討論、修改,進而提昇台灣作品的國際競爭力。

連續3年主持國際出版品計畫的資深兒童文學評論者柯倩華,同時也負責策畫於台北國際書展期間舉行的「童書論壇」。她關注的核心焦點一直是:我們怎樣才能把書做好,以及面對國際市場時,我們如何才能展現出台灣特色。

柯倩華指出,所謂台灣特色,並不侷限於台灣主題或素材等表面形式,而是能表現出本土創作者的思考觀點和藝術特色的作品。創作者對於議題展現出獨特且成熟的詮釋思維和藝術想像力,作品才有真正的原創精神。


dsc01719.jpg

童書評論家柯倩華於2018波隆那書展台灣館,主持書展觀展心得分享會(周月英攝)

不要害怕簡單

法國Actes Sud出版公司藝術總監卡密.巴岱(Kamy Pakdel)兩度擔任國際出版品計畫顧問。他指出,台灣的作品都有同樣的問題,就是太複雜:整個畫面有太多東西想講,以至什麼都講不清。2017年的諮詢會上,他詢問每個創作者的第一句話都是:「你能否用3句話告訴我你的故事?」若無法辦到,表示作者還沒想清楚,才需要用很多很多話來解釋。


kamy_pakdel-004suo__0.jpg

法國Actes Sud出版公司藝術總監卡密.巴岱(Kamy Pakdel)(取自台北國際書展官網)

另一方面,巴岱也表示,做童書的人不能只看童書,必須有更強的養分來幫助,因為童書是化繁為簡的作品,若表面簡單、內裡也簡單,就沒有力量可以穿越時空。

柯倩華說:「其實好的點子並非全部都要放進同一本書裡,一個點子說一個故事,不是反倒能持續創作嗎?很多名著、圖畫書,事實上都還滿簡單的。」

針對這點,資深童書作家幾米也說:「我做過非常繁複的《地下鐵》、《時光電影院》,但我做童書《同一個月亮》時,就給自己一個使命:要非常非常簡單,而且一定要在32頁以內完成,絕不能超過。可能我做過太多書了,所以我有自信,因此也不怕簡單。」

他說:「不管作品再怎麼複雜,我都有個主軸,比方《向左走.向右走》,無論故事怎麼變化,都緊緊抓住向左走與向右走;或像《地下鐵》,無論角色如何上上下下,都不會脫離地下鐵這條脊線。但這也不能急,創作就是要不斷練習,你才知道哪些是可以放掉的。」

合理性與精確是基本要求

巴岱的指導採取一對一的諮詢方式,接受過指導的創作者無不表示受益甚多。然而這些專業的建議僅有單一創作者接收到,殊為可惜。書展基金會因此改變策略,2019年改採半開放式的「工作坊」,邀請幾米擔任顧問,從報名作品中遴選出3件作品,由幾米提出具體的修改意見,並在創作者與出版社的同意下,於「童書論壇」中公開討論。

幾米的任務是嘗試去理解創作者想表達的意念,用較好的圖像語言或版面設計,把創作者想說的話說得更清楚、更漂亮、更感動人心。

柯倩華強調,文學類圖畫書沒有對錯的問題,然而就文本分析的角度來看,還是可以從主題、情節、角色、場景、風格等逐一檢視。因此遴選的作品著重在「適合討論」,其中的問題或特色具有某種代表性。


bo_long_na_cha_hua_zhan_ping_shen_hui_chang_mostra_illustratori_bcbf_2019_0.jpg

在國外競賽或銷售的場合,面對不同文化背景的評審或買家,主題、情節、角色、場景、風格等都是檢視重點。(來源:波隆那書展官網)

幾米是資深畫家,有豐富的創作經驗,能體會創作者的想法,目前作品已售出的國際版權有191種,華文地區無人出其右——這個數字代表的是,他的圖像傳達性與穿透力非常強大。幾米也是很好的藝術指導,他在廣告公司擔任過十幾年的藝術總監,有關注全局、析理全書結構性問題的能力。

2019年台北國際書展「童書論壇」的這項新措施,就在創作者與編輯求好心切、奮不顧身,以及柯倩華與幾米一路戰戰兢兢,「靠著互相鼓勵活下來」的狀況下,齊力追求「讓我們一起把書做好」的目標。

幾米在進行細部解析前提到,友人曾到英國跟知名插畫家昆汀.布雷克(Quentin Blake)學藝,一個月見面半個小時。布雷克通常只問「為什麼」:你為什麼這樣畫?為什麼要這樣寫?但這個「為什麼」非常重要,幾米說,當一本書完成後擺放在書店時,作者沒辦法逐一回答讀者的各種為什麼,所以必須在書中就把它解決掉,讓所有人都可以理解為什麼你要這樣畫,你要傳達什麼。

「你要花很多時間來思考為什麼。編輯、插畫者和文字作者之間存在太多為什麼,如果沒有好好解決,這本書就會變成有點怪怪的。」

幾米總結圖畫書的創作,提出兩項要點:

首先是合理性。所有創作都需要有合理性,但很多童書中的合理性常常是被忽略的,彷彿兒童作品要發揮想像力,要給人驚喜,就可以出現各種突梯的情節。所謂的合理性並不一定是現實生活的合理,而是在作品中營造的細節必須合理,否則就會引起困惑,不懂為什麼。

其次是精確。故事敘述時如果不夠精確,就沒辦法傳達真正的意思。不管是文字、圖像或者圖文搭配,如果可以更精確一點,就能解決掉非常多的困擾。


ji_mi__0.jpg

幾米於2019國際書展童書論壇工作坊(台北書展基金會提供)

合理性與準確性也是編輯在面對創作者時,比較容易切入的點。創作者往往天馬行空,有個人的藝術表現,若以合理性與精確做為判準,雙方可以各自後退一步,比較容易得到共識。

幾米並舉大衛.威斯納(David Wiesner)為例:威斯納在《瘋狂星期二》這部經典作品中畫了非常多的青蛙,而在此之前,他先拍攝一隻青蛙,雕塑出立體模型,再用攝影機從各個角度拍攝這隻青蛙,然後才去畫它。


ge_lin_wen_hua_guan_wang_.png

出自格林文化官網

幾米強調,「並不是每個作品都要用這種手法,只是像威斯納這麼重要的人物,也是一步一腳印去完成作品。因為他從這麼認真嚴肅的態度出發,用這麼精密的畫法,這個故事才能打動孩子的心。」

文化是你的特色,但不要成為隔閡

自2017年開始,柯倩華在波隆那書展期間,每日於會場與同業及時交流,期待撞擊出「內行看門道」的參展/觀展心得與火花,並協助台灣創作者從中獲得養分與啟發。

分享會的目的,是幫助台灣的參展團隊找出自己的創作與這場國際盛會的關聯。柯倩華說:「每個人都帶著目的來到這裡,我們所看到的東西,能夠為我們的工作帶來什麼樣的啟發與養分,這才是重點。」

雖然台灣館做為推廣平台,努力放大台灣能見度,但最終還是必須靠創作者的「作品力」。柯倩華說:「我們無法強迫別人單純因為喜歡我們,就達成版權交易,重點還是在作品,我們應盡可能從現場知悉國際趨勢,來對應自己未來的創作方向。」

在2018年波隆那書展的分享會上,柯倩華指出,主題區的馬努葉爾.馬爾索(Manuel Marsol)特展十分值得觀摩。


xi_ban_ya_hua_jia_manuel_marsolde_te_zhan_2.jpg

2018年波隆那書展西班牙畫家Manuel Marsol的特展(來源:波隆那書展官網)

馬爾索是前一年國際插畫新人獎得主,特展除了展示他的作品,並循環播放專訪影片。在觀摩之餘,創作者得以反身自問——假若擁有這樣的平台機會,我該如何展現自己?促銷自己的創作?

柯倩華坦言:「我們的創作者通常提供的自我介紹都不盡理想,似乎不知如何在有限的文字裡展現自己的特色。假如我是讀者,看到『我喜歡撿石頭、喜歡看藍天白雲、喜歡散步』這樣的自介,會受到吸引嗎?這類介紹對於認識創作者來說是無效的。專業的作法,最好是以激發對方想與你合作的角度來行銷自己。」

「馬爾索的作品很多源自西班牙的民間故事,他喜歡旅行,接觸很多西班牙傳統地景,那些色彩、線條都表現在他的創作裡,都是他靈感的一部分。但在成書前,他還是會去設想『傳統最有趣的部份是什麼?』然後把焦點放大,並內化成為自己的。」

有文化特色便容易吸引關注,日本跟韓國畫家擅於把自己國家的文化元素放進創作裡,但仔細觀察可以發現,他們並非把文化原原本本搬到畫面上,而是會運用現代的、相當個人化的藝術形式來表現。

柯倩華說,假使台灣的10個畫家都畫很寫實的台南孔廟,這只能證明畫家在技巧上下過苦功,倘若作品缺乏個人特色,在出版市場就很難出線,這是創作者必須加重思考的問題。

「評審有句話,『文化是你的特色,但不要成為你的隔閡』。我們做書的時候,不能只想到台灣的讀者與市場,不管現在做不做得到,至少認知裡必須思考海外市場,把整個世界當成你的舞台,只要有這個目標,機會並非不可能。」

台灣提供給世界的觀點或想像是什麼?

柯倩華將創作者比喻為樹,許多國外名家已經結了甜美的果實,帶給人們快樂跟養分。「以台灣近年的成績來看,我們的創作者普遍也都是很好的樹,但尚未結出很好的果實。我們提供給世界的觀點或想像還不夠有力量,所以在國際競爭上相對較弱。」

柯倩華說,想像力是原創的基本,但不是指超乎現實、天馬行空的胡思亂想。以馬爾索為例,他的想像力奠基於過去民間傳說的脈絡,文化是他的養份根源。他對自己有所期待,會自問:「我做的故事將來會不會成為傳說?」他追求的並非「我的書可以教小孩什麼?」這個層次的想像,而是能否成為通過時間考驗、流傳很久的作品。

柯倩華強調她並非否定教育意義,但「可以教什麼?」不是藝術家的思考,若希望圖畫書能有更好的表現,就不該拘泥於教科書般的思考方式,還必須有藝術或文學特色。

2018年波隆那書展會場上,國際兒童讀物聯盟(IBBY)發布該組織在世界各地推行的計畫與成果,例如為難民兒童選書、設立閱讀站;在尼泊爾、印尼、墨西哥、祕魯、紐西蘭等地設計了許多閱讀推廣計畫;在法國推動閱讀計畫獎,更預計在巴基斯坦設立640個圖書館等。


pakistan_picture_1.jpg

(取自ibby官網

柯倩華說:「當我聽到這些國家,便想到我們腦子裡可能從來沒想過這些地方的孩子,我們的世界彷彿與他們無關。可是對IBBY來講,這全部都是兒童閱讀的世界。試著想想,如果台灣要挑一些書送到那裡,我們要挑什麼書?這同時也顯現我們創作的世界觀有多大。」

柯倩華說,2017年波隆那插畫展上有句話令她十分動容:「藝術家們、童書的創作者們,你們是全人類的資產,是整個世界的資產。」期許不同國家、民族的人透過童書,彼此減少偏見、互相了解。童書是很好的橋樑,並鼓勵大家一起思考。

舞台放大,想像力的刺激也更大

插畫家唐唐回想十幾年前初次踏進波隆那書展會場時,對各國間作品落差的感受十分震驚,但2018年再度訪問波隆那書展時,他發現台灣創作的語彙已逐漸迎頭趕上,即使在雲集的各國作品中,也可以明顯感受到屬於台灣的氛圍。


tong_shu_ping_lun_jia_ke_qian_hua_yu_di_yi_tian_jie_shu_hou_zhu_chi_shu_zhan_guan_zhan_xin_de_fen_xiang_hui_fa_yan_zhe_wei_cha_hua_jia_tang_tang_.jpg

2018波隆那書展觀展心得分享會,發言者為插畫家唐唐(周月英攝)

「在台灣,創作者的作品零星四散,反而看不到這種凝聚。平時我們只會想到自己身邊的競爭者,但來到這裡,舞台被放大了,想像力的刺激也很大。以前會為了賺錢違背自己風格接案子,現在這種想法再也回不去了。」

唐唐認為,除了創作者,出版社的思維也需要成長與轉化。假如出版社能多給予實驗性作品一點激勵,台灣創作者會更有進步的空間,否則想像力放在每個人自己的口袋,就沒有前進的機會。他並提到,有時編輯與創作者之間還會有過猶不及的狀況,例如編輯害怕提供作者意見,或作者過於依賴編輯意見,認為是銷售保證,這樣的關係都不是很健康。

曾旅居英國與西班牙一段時間的台灣插畫家陳姝里,同意許多台灣並不熟悉的歐洲繪本,實驗性都非常強,包括她自己在西班牙出版的繪本,就是一本非常貼近個人風格的書,或許不適合台灣市場。陳姝里曾比較過英國、西班牙和台灣出版業分工的差異,發現台灣出版社往往一個人要照顧許多本書,工作量大,久而久之產生保守公式,最後造成很多童書看起來都很雷同。


cha_hua_jia_zou_jun_sheng_yu_chen_shu_li_qian_shu_hui_xi_yin_liao_bu_shao_du_zhe__0.jpg

2018波隆那書展中插畫家鄒駿昇(右)與陳姝里簽書會吸引了不少讀者(周月英攝)

「目前我還沒聽說台灣有藝術總監這樣的角色,讓每本書的藝術價值或原創性跳出來,呈現它最原始、最漂亮的樣子。我在波隆那書展會場買了一些書,是所有細節都到位的作品,不管紙張、裝訂、字體設計等,都在幫這些書傳遞它們的主題。如果細節沒有顧到,這邊扣分、那邊扣分,最後得到一本只有60分的書。雖然業界一定有很多現實狀況與考量,但我會覺得很可惜。」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完整專題,請點下圖:

zhu_shi_jue_s.jpg